『壹』 雍正王朝里说铸钱铜铅比例不合理,那个孙嘉诚是怎么个逻辑,没反应过来(22集)
铜四铅六,他的逻辑就是要把钱币成为真正的货币交换的意义。
分析如下:
1.“铜六铅四”使得钱上的字迹清晰,颇为美观,雍正看了很高兴。可是这样就有了弊病,“铜器”的价值很高,奸商们把制钱收了过去,融化重制,提取铜造成铜器,可以翻手获得几十倍的利润。
2.制钱大量被熔炼,市面上流通的制钱就少了,“物以稀为贵”,制钱相对银子来说就升值了,银子虽然也是流通货币,但是小民百姓中没有银子,因此原本官价是1两银子=2000制钱,在市场上就变成了1两银子=800制钱。
3.然而税收却是以“银子”交付国库的。百姓手中没有银子,只能以制钱交付国库,那没办法,只能按照官价1:2000上交,假如国家收2两银子的税,百姓就需要交付4000制钱。
4.官府拿到这4000制钱,立马可以在市场上换回5两银子,而官府只向国家上交2两,剩下的3两就落入了自己的腰包,除了“火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有通过这这类的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敛财。
(1)雍正王朝中钱币铸造是怎么回事扩展阅读:
户部新钱铜铅的比例是6:4,铜多了之后,新钱就看着清晰漂亮,皇帝看着就高兴,这是个脸面问题。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钱里面铜多了之后,有些不法之徒就用银子把铜钱收了去,化成铜器,转手卖出去之后,就是几倍几十倍的利。
这样一来,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就少了,虽然银子也是当时流通的货币,但是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算富裕,铜钱仍然是作为主要货币来使用的。
铜钱一少,那么必然就升值。打个比方,本来朝廷定的官价是1两银子换1000个铜钱,现在铜钱数量大大减少,铜钱的购买力就大大增加,那么1两银子可能就只换得到500个铜钱了。
那么再看,封建时候的百姓是要交各种各样的税的,比如农民A,朝廷规定一年要交若干税3两银子。
一般百姓是没有银子的,都是用铜钱流通,明明市面上500个铜钱就可以换1两银子,明明按市价只用交1500个铜钱就可抵税,可朝廷不管,必须按官价来,没银子,你就交3000个铜钱。
而那些贪官呢,他们有银子,他们收了百姓的铜钱后,自己拿3两银子出来,换走农民A交的3000个铜钱的税钱,再放到市面上,就可以税到6两银子,就这样盘剥了百姓。
『贰』 我有一枚雍正通宝直经60cm,厚0.5cm,值多少钱
开门见山的假货兼臆造品无疑!雍正王朝从未铸造发行过这种尺寸的“大钱”!这类钱币是毫无历史知识的造假者专门用来蒙骗外行人的东西而已。千万不要以为是真品就好。否则只会劳命又伤财,最终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叁』 雍正王朝中,关于弘时的处理意见,雍正为何问李卫而不问张廷玉
说话,历来都是一门艺术。幼稚的人说话才会口无遮拦,成熟的人说话讲究分寸、场合、对象等因素。庙堂之上,说话的艺术尤为重要。《雍正王朝》中,雍正心中的李卫和张廷玉,份量、价值、关系不一样,所以雍正说话时会区别对待。
此外,弘时是如何刺杀弘历的,李卫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他的意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对如何处理弘时的问题,雍正只能关起门来,与自己的“干儿子”李卫讨论,决不能让同事张廷玉知道。
『肆』 孙嘉诚和阿灵阿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俩为何会大大出手
孙嘉诚和阿灵阿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俩为何会大大出手?原因:阿灵阿和孙嘉诚意见不合,所以俩人大打出手。具体原因就是因为俩人在新朝新币铸造上意见不合,阿灵阿欺负老实人,结果老实人还手了。
历史上孙嘉诚本名孙嘉淦,以敢于直言进谏而著名。且也是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伍』 《雍正王朝》中孙嘉诚到底是什么人
孙嘉诚是一枚耿介忠直的铮臣。他虽然相貌丑陋,但他的出现,却促成了杀死年羹尧的理由、以及事情的爆发点。第一次出场就因为新钱铸造,顶撞了主管户部的总理王大臣。他自己喝多了回家等死,却等来了张廷玉代表雍正对他的褒奖和重用(实补三品的都察院监察御史)的消息。
孙嘉诚只是一个普通的五品小官——监察院御史,以铮铮铁骨的形象出现,凭着自己正直无私的品格取得雍正帝信任。他不畏年羹尧权势,一而再,再而三的参劾年羹尧,誓死跟他斗到底。可是,年羹尧已经狂妄到了极点,故而非但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连孙嘉诚都给杀了。
人物原型——孙嘉淦
历史上的孙嘉淦,同样是一位敢于直谏的诤臣。雍正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老八、老九实行打压,可孙嘉淦却给雍正上了折子,劝诫雍正“亲骨肉”。事实上,作为御史言官,可以参劾朝中一切官员,但却不得干预皇室事务。
结果,当雍正见到孙嘉淦的奏折后,不禁勃然大怒。好在当时有帝师朱轼为其求情,加之孙嘉淦所言倒也指出了雍正的问题所在,作为新君也不便发作,这才保住了孙嘉淦的性命。
孙嘉淦以敢于直言进谏而著名,他在乾隆帝即位之初上疏《三习一弊书》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
『陆』 古代钱币基本没有什么防伪,朝廷为何不怕造假呢
在如今古装电视节目的热播,你们有留意过往所使用钱币吧,直接一些老板吃饭,都是直接丢下钱就走,令人羡慕。往往这些都是电视,但是现实却和这不一样,小编就带您去了解一下古代钱币的防伪吧。
于是在民间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就是故意去把钱上的铜磨下来,然后收集铜粉,久而久之就能积少成多,也是不小的财富,但被人磨过的钱自然就不足量了,也就变成了假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还有一些世家大族和豪强,他们有财力,自然不屑于干磨铜钱攒铜粉的事,他们在市场上大量收集铜钱,然后融化掉,再利用里面的铜去牟利。比如《雍正王朝》里,孙嘉诚就曾提到过,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倒是经常存在的。
『柒』 雍正王朝:临刑前大喊冤枉的诺敏,究竟有什么冤情
诺敏的历史原型叫诺岷,也曾任山西巡抚,也曾经大肆追缴藩库欠款,且颇有成效,还被雍正帝树为典型。
后来在处理老九胤禟问题上,雍正帝疑心他在徇私,罢了他的官,但并未定他罪,最终也是正常死亡。
等到了《雍正王朝》里面,这个诺敏就变成一个“贪名”的“贪官”了,那么诺敏案的背后又隐藏哪些玄机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诺敏为什么临刑前大喊冤枉,此案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就像孙嘉诚抨击铸钱新政一样,你们铸造新钱是为了便于流通呢,还是为了粉饰太平?
『捌』 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为什么冒死也要弹劾年羹尧
记得当年我看《雍正王朝》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孙嘉诚这一个人,就是这么一个忠君爱国,无任何私心的人为什么雍正就一定要送他去年羹尧那个必死的地方呢?难道雍正就不知道以孙嘉诚的性格,他去年羹尧那里几乎就是等同于送死吗?而孙嘉城难道就不知道雍正这是拿他来当诱饵吗,他为什么还要去呢?即使去呢?为什么还要如此的大义凛然呢?难道就不知道苟且偷生吗?说实话,那个时候我真的不理解,我不理解雍正为什么要那么狠,我不理解孙嘉臣为什么会那么傻。
而到后面当百官都不敢去触怒此时如日中天的年羹尧年大将军的时候,只有孙嘉城站出来了,他又再一次用自己的性命去弹劾年羹尧,说出了那些王公贵族都不敢说的话,那就是年羹尧是大奸臣啊!为什么?为什么他明知道此时的年羹尧的权势足以让他死,他为什么还要去说真话呢?无他,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朝廷国库早已被年羹尧弄的空空如也,如果再继续下去大清不知道会走到何处,百姓不知道又会遭受什么样的苦难,所以他再一次站出来了,最终他也用自己的诚心跪在烈日的太阳下长达数小时,感动了上天,上天降了一场大雨证明了孙嘉城说年羹尧是奸臣。
最终孙嘉城还是死了,他死在他忠心了一辈子的雍正手上,他是死在了自己呵护了一辈子的百姓手上。但是孙嘉城死的是那么的心甘情愿,他知道他的死最终能够拯救天下的亿兆生民们,也能让那些墨吏脏官纷纷下台,所以他明知必死却还是去了,所以他明知雍正是想让他死他也还是去了。
或许他在意的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安稳与否,他在意的只是他心中的那份正义,他在意的只是他心中的那个“民”字,这或许就是孙嘉城吧。
『玖』 雍正王朝时中间有没有方孔银币钱真品图片
方孔圆钱 始皇帝定的 延用了2000多年 无孔机制币晚清时才出现
雍正时期也是延用方孔圆钱的
把你的藏品发个图让大家看看 要自然光正反面清晰大图
下图 清 雍正通宝 供参考你看看吧
『拾』 晚清政府国库空虚,那为何不大量制造钱
因为清朝的货币不是铜本位制,而是银本位制度。因为税收是银子而不是铜钱。如果大量制造钱,就会让货币市场进入银本位制。而中国缺少银矿,多铜矿。铜钱能更好的控制国家经济。举例:就是中国被宣传的最有名的金圆券发行。由于通货膨胀,市场其实已经回归到银本位制度。就是纸币无用,大家用民国的银元进行交易。这才有了后来上海的银元战争。
就如现在,世界货币是美元和黄金本位制度。如果一个国家通胀厉害,就会使得美元黄金升值。大家用黄金美元进行货币交易。除非国家强制管控。如朝鲜。这就是汇率调控和控制汇率。
所以,如果大量铸造铜钱,那么铜价会猛降。而银价会暴涨。等铜价跌到和金属一样的价格。就是实际币值和金属价格倒挂的时候。就会有人把铜钱大量熔炼成铜器。而国家等于是贱卖铜矿。再高价回笼银子。
再举例:
10个铜钱等于1两银子。而10个铜钱等于10两。就是说10两铜和1两银子等价。但如果货币通涨,就有可能20铜钱换一两银子。铜价变相的下降了。而如果是市场上的铜器15两重的卖1两银子。那么很多人会用1两银子换20个铜钱,在用铜钱去做铜器,而铜器的市场价格还是不变,因为中国一个国家无法满足整个世界的铜。于是人们就用20铜钱一两在中国换铜,再用15两铜钱一两银子的价格出售。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人知道了,所以清朝的铜币不是纯铜,而是铜铅混的。含铜量越高,国家越亏。看过雍正王朝的电视剧么?其中铜六铅四的比率就遭致臣子的反对。因为含铜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