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大班建构区角投放哪些材料
成品材料: 各种形状的大型积木、中型积木和小型积木若干。 辅助材料: 木板、大小不等的箱子、易拉罐、绳子、塑料管、小车模型、线、石头、建筑模型、建筑图片、测量工具、插塑玩具、雪花片、张贴画、自制纸盒积木、交通标志、花、草、楼房、小人和动物的立体摆件、小木桥、幼儿积木作品照片等。 教师可与幼儿谈论建构物,丰富幼儿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向幼儿介绍积木的形状:如圆柱、拱形等。 教师可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如谈谈你的大楼等。 教师可提供一些与建构活动相关的书,如关于桥的书,关于房子的书等。 教师可鼓励幼儿将自己建造的东西用字母或符号做一些标记,也可鼓励幼儿将所搭建的建筑物画下来。
2.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科学区可以布置哪些东西
首先,科学区角材料要具有引导性。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而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 其次,科学区角活动材料应注重安全性。在科学区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如在投放“蜡烛灭了”“水的三态变化”时,都要用到火,因此,在进行幼儿操作之前,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交代操作规则,让每一位孩子都十分明确:应该有几个人去玩,应该怎么玩。同时,老师也应该经常地关注孩子的操作过程,使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再次,科学区角活动的应具备生活性。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例如,在研究磁铁时,科学区角提供了各种人物、动物卡片,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是做做样子。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让科学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同时,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紧密相关,涉及的层面很广。生活即教育,科学区角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等)去感知事物,亲自动手操作,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我园科学区域活动内容都是结合主题、紧扣幼儿在活动中思考的、想要了解的内容展开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玩中学科学”的需求。 最后,科学区角活动还应具备层次性。科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区域活动中,允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精确度上的差异,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例如当一些孩子们在比较沉浮的时候,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又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又如在让孩子玩“称一称”的玩具时,我投放了天平称、电子秤、秤杆,以及用于称量的物体如黄豆、玩具、珠子,刚开始,让孩子一一学会使用这些称量工具,当孩子会使用称量工具以后,让他们分别用不同的称量工具称相同的物体,或者用同一个称量工具称不同的物体,并加以比较,让每一位孩子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此外,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提供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能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玩一玩”的想法。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及时根据教育目标及幼儿的需要对材料进行更换和调整。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对应相适应的年龄段,同时,操作方法也根据个体因人而异。科学区角活动有其独特性,因此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延伸弥补集体活动中的不足,将高结构的活动转化为低结构的活动,又可以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还能对幼儿进行更为具体的个别化教育。因此,针对游戏者的特点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3. 如何投放辅助材料提高幼儿的建构能力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投放
大部分人应该都明白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对幼儿多进行观察,了解其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投放游戏材料。游戏活动区建设的依据就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年龄和兴趣发展的变化,对游戏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幼儿小班的学生体能相对比较弱,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差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其的引导作用,通过自身示范来带动学生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中班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体力,并且还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材料投放方面多一些重量、颜色的增加,比如投放较重的实心积木、彩色积塑等材料或者投放一些半成品或成品,比如手工制作的花草树木等。幼儿大班的同学体能以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因此他们在游戏中的目的性增强,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能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并学习到更多。因此,幼儿园对大班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求更高,不但要有丰富的材料,还要不断调整游戏环节以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发现,从而促进孩子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
2.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性投放
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对游戏的理解和动手能力也不同,因此幼儿园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该以目标作为依据。目标的确定有利于促进学习环境的创建,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评价。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室,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针对的投放建构材料,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3.建构材料投放应该丰富多样
幼儿参加建构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知识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为此,幼儿园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该满足多元化。除了一些传统的普通游戏材料,还应该投放丰富多样的辅助材料,比如一些小玩偶、轻薄的小木板以及花草等。游戏材料的丰富多样性,使教学内容也变得丰富了许多,这样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4.针对游戏主题进行投放
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并指导。首先,教师应该为幼儿的游戏活动课程合理的制定主题,然后在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并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提问和想象力,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快速的参与到游戏中。当幼儿在活动中的创新力受到了阻碍,那么教师还应该根据活动主题对内容进行一些修改,以此来维持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4. 教师应该为中班幼儿建构提供哪些支持
教师为中班幼儿建构提供的一些支持的话,首先就是材料上的一些支持啊,因为建构区域的话孩子们肯定需要一些建构材料啊,比如积木块呀,或者什么东西还有各种拼的,凑的那种东西,然后这都是教师应该在中班幼儿建构提供的一些支持,还有就是中班幼儿的话,他其实还是需要一个。一些教师的辅导的比如教师可以在孩子面临困难的时候或者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的给出一些意见和方法,这样也是为中班幼儿建构提供的支持。
5.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
在结构游戏中教师技能指导的调控策略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在这一动手活动中,即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单纯机械的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及积极的加工创造。 教师的指导是发挥结构游戏教育作用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要求、思想、能力、行为、认知水平等问题,都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帮助、正确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主动地为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又要把握游戏中主体与主导的位置,同时还应顺合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创设思想和物质条件,保证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结构游戏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幼儿最先碰到的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建造什么?怎么建造?用什么建造?解决这三个问题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条件。而这三个方面又恰恰涉及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结构技能,以及结构工具。前二者是结构游戏开展的思想基础,后者是结构游戏必要的物质基础。因而,教师在准备游戏的开展、创设游戏的条件时,必须注意:
1、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对建筑物体的感性认知 这是开展结构游戏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了较细致的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产生去建造物体的愿望。
2、提供各种成品材料,充分利用多种自然材料 结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当然是离不开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是开展结构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结构游戏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有由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积木;金属的、木制的、塑料制的各种可装拆的积塑、胶粒、插片、积铁等,以及各种颜色形状的串珠、插板、拼板等。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为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幼儿园更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材料加工。玩具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利用创造出来的玩具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这就使游戏本身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这些未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它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废旧的塑料管、冰棍棒、火柴杆,经过卫生和色彩加工,幼儿能利用它奇思异想地拼凑出各种形象逼真的图形,如:蝴蝶、小花、房子、卡车、飞机、帆船等。教师提供大量的未成品材料,更能满足幼儿日益发展的智力和体力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或共同制造许多辅助材料,如各色小旗、纸花、小树枝、橡皮泥、彩纸、大小纸盒、水陆交通工具、动物园的小动物、小铲、小桶等。这些辅助材料的提供,丰富了游戏的内容,既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是突发奇想的需要,也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性。 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有了感性认识和建筑材料,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把这种认识通过材料表达出来,教给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掌握基本的铺平、延长、围合、加高、加宽、盖顶等方法构成造型简单的建筑,再要求幼儿逐步掌握用积木砌出不同造型的围墙,开外形不一的门窗等技能,直至学会用不同的积木和多种方法来表现建筑物及物体的基本部分和外形特征。 二、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构造建筑活动中,幼儿确定建筑对象,掌握建筑特征,选用建筑材料,运用建筑技巧,构造建筑物体,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应首先明确自己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每次游戏前,教师应对整个活动的发展有个周密的安排和细致的预计,避免放任自流。但避免游戏的放任自流,并不是说要教师喧宾夺主、包办代替,教师更应认识到,一切的指导工作都是围绕幼儿进行的,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6. 教师在建构游戏之前需要进行什么准备
1.创设环境。有效利用园内资源、凸显园本特色,将中大型的建构玩具设置在户外,宽阔的户外场地给了孩子们更多发挥的空间。
2.提供材料。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还可以用哪些生活中的辅助材料建构。在与幼儿的互动、收集中,我们在建构区投放了生活中的材料,如瓶盖、纸杯、石头、奶罐等,幼儿用五颜六色的瓶盖搭建社区的路灯,纸杯垒高变成社区的大树,奶罐变成社区的休闲区……丰富性、层次性、适宜性的材料,不断激励幼儿尝试、探索的兴趣。
7.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建构游戏
我觉得教师指导幼儿建构游戏要从游戏本身开始,首先这个游戏要幼儿要想感兴趣。比如说搭积木,这种搭积木的游戏是最能考验一个幼儿思维能力的了,他能打出不同的东西,搭得越高大了越大,就说明他的游戏就越成功,
所以说指导幼儿构建游戏的话,你可以给幼儿做示范的方式来完成。另外的话,也可以指导幼儿班将积木放在不同的地方来构建自己的游戏,我觉得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也可以增强他的视力。
8. 什么样的积木摆放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
摘要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对称型的积木摆放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
9. 如何指导幼儿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幼儿的建构游戏各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小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小班幼儿的建构活动往往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建构的特点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小班幼儿在建构中常常更换建构作品的名称,或是等建构完成后再根据建构物的某一外部特征来给作品命名,但他们一般不能明确解释作品的细节。因此,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嬉戏性较强,作品结构较为简单。
指导要点:1.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纸盒等材料,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2.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幼儿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例如搭建门、桌子、床等。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建构区搭建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4.教师引导幼儿建立建构游戏的规则,例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要收拾整理等,并学习收拾整理材料的方法。
二、中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建构水平,手部小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思维、想象、生活经验等更加丰富,建构的目的性增强,建构的坚持性也在增加,建构水平由单一的延展向整体布局过渡。例如,搭建楼房和小区。中班幼儿已能运用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再现和创作,但是建构作品大部分不讲究对称和平衡。
指导要点:1.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例如引导幼儿学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材料搭建不同的物体。2.在小班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架空、覆盖、桥式和塔式等建构技能,形成里外空间的概念。例如,中班幼儿可以学习搭高楼、架大桥等。3.教师可尝试提供作品构造图,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纸搭建。4.教师可要求中班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例如,三名幼儿合作搭建公园、停车场等。
三、大班建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特点: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大班幼儿能够搭建出有场景、有情节的较高水平的建筑群且其建构作品多为立体结构,讲究对称和平衡,比较形象。
指导要点:1.在中班搭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转向、穿过、平式联结和交叉联结等建构技能,搭建复杂的三维物体。例如,搭建立交桥、拱形门等。2.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整齐对称、平衡的构造,尝试整体布局,学习选择使用辅助材料。例如,在公园里搭建相呼应的前门和后门,在住宅区里搭建左右对称的凉亭、路边的花草等。3.教师引导大班幼儿在搭建前学习商讨、分工,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例如,经过商讨后大家分工,有的搭建楼房,有的搭建停车场,有的搭建花园,有的搭建游泳池,有的搭建围墙,形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区。4.引导幼儿建造有一定主题和情节发展的、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群。例如,让幼儿根据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主题情节的发展,搭建池塘、磨坊、鸡舍、篱笆以及蜜蜂房等,有了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幼儿的兴趣往往会更加浓厚,有助于幼儿搭建出结构更为复杂的建筑群。
10. 幼儿园建构区可以提供些什么材料
1、材料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投放。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才能使材料投放更具有针对性。我们都知道活动区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及发展目标设置的。由于发展的变化,游戏内容和所投放的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中班幼儿由于在小班阶段在建构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随着认知经验的丰富和建构技能的增强,现在的他们开始注意他人的建构行为,并把自己的动作与他人的行为匹配、与头脑中的经验匹配,开始追求建构作品与物体本身的形似。他们对模仿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意模仿构建物,模仿他人的构建。幼儿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喜欢两三人坐在一块儿,你看我,我瞧你,相互学样。活动中的目的性日渐明显,初步会按命题进行构建,他们在游戏中通常会先定一个建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来自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也可能是受到教师、电视、图片等的启发,其作品还可能初具创造性。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我们给幼儿投放的基本材料有中型的雪花片、中型的实心积木、塑料彩色积塑、子弹头积木、百变积木等和一些成品或是半成品的辅助材料,如:纸杯制作的树、花草;动物、车子等实物玩具;纸杯、纸盒等等。 2、材料针对目标、幼儿不同能力差异投放。材料的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教师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投放、变更和调整建构游戏材料,科学地指导幼儿使用和操作。每次的建构游戏开展,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计划、有目标,明确此次建构活动的进行,孩子们能掌握怎样的建构技能,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投放相应的建构材料。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建构中,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构建直立的树和花。为了让能力不一的幼儿更好地建构各种能站立的树和花,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形式、不同造型的范例,有的是分解步骤图片,有的是实物模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学会构建,从而掌握一定的建构技能。 3、材料针对主题式情境性投放。幼儿心中的"建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想让幼儿尽情地表现想象中的建构世界,必然要有一个能支持他们自主游戏、自由创造的环境。在多年的游戏指导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往往是无目的、无计划的,因而他们的游戏意愿不强,一旦遇到难题就容易放弃,也容易对游戏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我们往往是采用创设主题情境的方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情境,满足他们不同的游戏需要,推动他们在游戏中的发展。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结合本学期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创设了相应的扩展的小型主题情境,如:在创设"秋天的人乐小区"主题情境时,我们在创设了"住宅小区""花园""池塘"等情景的同时,还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照片、实物模型等,供幼儿观察模仿,并创设了作品展示区,这里陈列了的作品,有的是教师的,也有的是幼儿的。当幼儿遇到难题时,可以引导他们观察这些作品,探讨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还不断添加新的道具或材料,以推动游戏的发展。幼儿持续玩了一段时间后,已明显对"秋天的人乐小区"的建构主题产生厌倦,他们不再有新的创意出现,有时还会故意在建构时搞些小"破坏"。这时,我们在建构游戏区新增了"斑马线""人行道"" "动物园",很快游戏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建构游戏在教师一步步有目的的推动下不断延伸,幼儿的认知经验和动作技能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