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夏钱币的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是我国古代党项族于公元1038—1127年,在我国西北部建立的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全盛时期的疆域,占有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陕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大部,幅员方约二万余里。都城兴庆府,即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自称“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因其位置在宋、辽、金以西,历史上称其为西夏。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因此也称党项羌。党项族原来散居于青海省西南和四川省松潘以西广阔地带,以姓氏为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过着逐水草、无定居的游牧生活。后受吐番侵挠,请求归附中原王朝,从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以后,被陆续迁移到甘肃省以东和陕西省北部地区。内迁后的党项人,在汉族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下,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中原王朝的特殊照顾,人口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唐朝末年,黄巢率众起义, 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受唐王朝之命,参与镇压,因作战有功,被赐李姓,封夏国公,定南节度使,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乱,群雄逐鹿,党项拓跋部也乘机扩充地盘,设官置吏,征收税赋,成为雄居西北一个拥有较强武装力量的政治集团。大宋王朝建立后,无力对其用兵,采取了赐赵姓、封官爵、给岁赐的安抚办法。党项拓跋部名义上臣属于宋,而实为割据一方的霸主,正如史册所载:“虽未称王,而自其王久矣。”
公元1032年(宋明道元年),党项首领德明去世,其子李元昊继承父位,开始了建国之举:废除大宋年号,建西夏年号显道行于国中;去掉唐赐李姓、宋赐赵姓,改皇室姓氏拓跋氏为嵬名氏;命大臣野利仁荣参照汉字,编制成笔划复杂的西夏文,在领地推广使用。公元1038年,嵬名元昊筑坛受册,即位皇帝。从此,西夏先期和北宋、辽,后期和南宋、金鼎足对峙了189年。西夏相传十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并形成了极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即西夏文化。
西夏末年,新兴的蒙古族以强大的蒙古铁骑多次进攻西夏,占城夺地,烧杀抢掠。《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记述了蒙古灭夏的情景:“蒙古军攻占夏城邑,其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在战争残酷的刀光剑影中,西夏生命财产饱受涂炭,典籍文物损失殆尽。后元人建史,独不著西夏史,战后的西夏遗存,又再度湮没。
-2- 最后,连经历了数百年沦桑、建立并存在了近两个世纪的西夏王朝、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化的党项民族,在其建立的国家政权灭亡的同时,也从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消失了。西夏历史在我国浩瀚的史籍中数百年间成了一片空白。直到清乾、嘉庆民国年间,一些学者才搜遗辑逸,又从史料中整理出西夏史料,撰编数种西夏专史,才使人们对西夏历史有了概略的了解。
西夏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近两个世纪,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北宋和以前朝代遗留下来的钱币。做为政权国家的象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西夏王朝也铸造了本王朝的钱币,但数量较少。从近200年来已发表的资料表明和出土的西夏钱币统计,已发现西夏铸币总数约有二十多万枚,其中铜钱近二万枚,铁钱十八、九万枚。计有十五个种类,一百多个大的版别。这些钱币,除铁钱出土时就锈蚀严重和没有引起重视损失较多外,部分由国家和地方博物馆、文化馆收藏,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在钱币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的收藏箧中。
2. 西夏钱币的种类版别
传世和出土的西夏钱币,到目前为止,形制上分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材质上分有铜质和铁质,文字上分有汉文和西夏文。共有15个种类,100多个大的版别。这15个品种是:毅宗嵬名谅祚福圣承道年间(公元1053—1056年)铸造的西夏文钱“福圣宝钱”,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铸造的西夏文钱“大安宝钱”和汉文钱“大安通宝”,崇宗嵬名乾顺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4年)铸造的西夏文钱“贞观宝钱”,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6年)铸造的汉文钱“元德通宝”和“元德重宝”,正德年间 (1127—1134年) 铸造的西夏文钱“正德宝钱”,大德年间(公元1135—1139年)铸造的汉文钱“大德通宝”,仁宗嵬名仁孝天盛年间(公元1149—1170年)铸造的汉文钱“天盛元宝”,有铜铁两种。乾祐年间(公元1171—1193年)铸造的西夏文“乾祐宝钱”和汉文钱“乾祐元宝”,汉文乾祐元宝有铜铁两种。桓宗嵬名纯祐天庆年间(公元1194—1206年)铸造的西夏文钱“天庆宝钱”和汉文钱“天庆元宝”,襄宗嵬名安全皇建年间(公元1210年)铸造的汉文钱“皇建元宝”,神宗嵬名遵顼光定年间铸造的汉文钱“光定元宝”。现以时间先后为序,将15个品种的100多个大的版别分别预以叙述,并附拓片、图片、版别说明。 西夏文,汉文译为福圣宝钱。西夏毅宗嵬名谅祚福圣承道年间(公元1053—1056年)铸造的西夏文小平钱。罗福苌的《西夏国书略说》最早著录此钱,并附拓本,后历家著述,均予收录。198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萌城乡出土的西夏窖藏钱币中,发现两枚,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出土的窖藏钱币,发现7枚,以后时有出土发现。
西夏毅宗嵬名谅祚是西夏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使用了5个年号,福圣是第三个年号,时谅祚年仅9岁。谅祚刚满周岁时,是在其父嵬名元昊被刺杀后继皇帝位的,大权由其母没藏氏兄妹掌握。
福圣宝钱是西夏的早期铸币,虽然制作粗疏,但形制工整。有细字、粗字、厚版和薄版等区别,发现的总数在百枚以内,是西夏文钱币中较少的一种。 西夏文,西夏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铸造的西夏文钱,面文旋读,小平钱,汉文直译为“大安宝钱”。南宋人洪遵编辑的《泉志》中所录的一品西夏钱,后人作的图虽然笔画不对,但是大安宝钱。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初尚龄的《吉金所见录》收录的西夏文钱也是大安宝钱,初虽知钱文是西夏文,但还不知具体是什么字,只好称为“西夏梵字钱”。1914年罗苌福的《西夏国书略说》,始正式定名为大安宝钱。
大安宝钱在西夏文钱中,数量和版别都是较多的一种。传世和出土的数量约在三百枚左右,尤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出土较多。形制有小样、大样,文字有大字、小字、行楷、行草,背文有星文、月文等版别。西安文管处保存的一枚折二型,但有的专家鉴定后认为是伪品。
3. 西夏铸行什么钱币
西夏货币铜、铁钱并行,除用历代旧钱及北宋钱外,并铸有西夏年号的“宝钱”和“元宝钱”,重量与北宋钱略同。但铸造数量很少,流通中多为北宋钱。初铸的西夏钱的钱名用西夏文字,以后接受汉族文化,钱名以西夏文与汉文并用。
4. 中国古代的 铜钱 用的是哪种铜 黄铜 青铜 白铜 红铜
我国古代金属铸币,是以金、银、铜、铁、铅、锡为币材,其中主要以铜为主。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用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为合金的成分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朝各代鼓铸铜钱,都有极其严格的比例配方。
古钱的铜质主要有青铜、紫铜、白铜等数种。青铜属铜锡铅合金,其颜色有深红、淡红或水红、青白、微黄等。紫铜的含铜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颜色紫红。黄铜指铜锌合金,其颜色有淡黄、金黄之分。白铜指铜镍合金,多见于近代机制币。有一些铜质呈银白色的方孔圆钱,习惯上也称为白铜钱,但实际上并不含镍或含镍很少。它仍是一种青铜,只是铅锡的成分较多而引起了铜色的变化。如:常见的有“开元通宝”、“大定通宝”白铜钱。另外,清末民国初年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的钱币颜色泛红,俗称“红钱”。可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各地的铸钱方法、铜矿资源、成分配给、冶炼技术都不相同,所以古钱的铜质颜色也有很大的差别,每个朝代各有特点。古钱的成分一般采取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获得,但这种破坏性试验对古钱鉴定来讲并无实际意义,所以古钱铜质的颜色在鉴定上显得更为重要。
先秦、汉代至明中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色中微带淡红。例如,先秦时期圆钱的颜色为深红,接近紫铜。刀布币的铜色多呈淡红,质地较硬挺。“半两”及“五铢”钱的铸期较长,各时期铜色也深浅不同。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分大,铜质泛白,我们称之为“白钱”。辽钱铜色深红或紫红,西夏钱铜色为水红。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迅猛发展,铜合金的配比在铸币上也表现出来了,白铜、黄铜进入了铸币行列,而黄铜则在明、清两代是极盛期,这与人们掌握了锌的提炼技术有关。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我们需要结合文献中的记载,考察各朝各代铸钱的合金配比,用手中的实物加以佐证。
例如,我们今天在古币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先秦时期各种各样的刀、布等钱币,它们外表虽然通体绿锈,但擦掉锈色之后,能看到其质地却是黄铜。因为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钱币铸造都采用的是青铜,所以,这些刀布币应是伪品无疑。但应该注意这一点,有些造假手段高明的人,在铸造先秦时期较为稀有的刀、布币时,先将一般不值钱的“五铢”、“四铢半两”钱熔化,用这些钱币的铜液重新浇铸成刀、布币的形状,质地仍为青铜,使人难以辨识,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因为这些改铸后的刀、布币看上去铜质很新,没有那种应该有的包浆,颜色刺眼,制造得粗糙不堪,不规整,表面布满麻坑,不具备古钱常有的润泽、光滑等特征。
5. 西夏铸造的货币有哪些
西夏货币铜、铁钱并行,除用历代旧钱及北宋钱外,并铸有西夏年号的“宝钱”和“元宝钱”,重量与北宋钱略同。但铸造数量很少,流通中多为北宋钱。初铸的西夏钱的钱名用西夏文字,以后接受汉族文化,钱名以西夏文与汉文并用。
西夏仁宗李仁孝时,为西夏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故在西夏诸钱中,所铸通宝既有西夏文字又铸汉字,并且铜、铁钱都有。有天盛元宝、乾祐宝钱和乾祐元宝。
天盛元宝堪称铸量最丰、制作最工、文字最秀的一品。“天盛元宝”4个字为秀丽楷书,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3.7克左右。此钱传世及出土数量甚大,不亚北宋诸钱。
乾祐宝钱铸造工整,钱文字体精美。形制较以前几种钱币更加精致。当时铸造量小,如今存世量极少,古钱珍品。乾祐元宝铜材少,铁材多,钱文有行书、楷书,楷书有长元、短元等版别。因西夏地域缺铜而多铁,天盛铁钱世间所存甚多。1982年内蒙包头出土一批西夏铁钱中,首见形体略小,背穿上铸“西”字之天盛元宝。西夏崇宗李乾顺重视汉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铸币方面,从元德年间开始,一改过去只铸西夏文钱的状况,出现了用汉文铸造的元德通宝、元德重宝,这是西夏自铸币以来第一次正式铸行的汉文流通货币,也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真实反映。
元德通宝为汉文钱,有楷、隶、行3种钱文。其直径一般在2厘米至2.5厘米之间。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上海博物馆藏品真书体元德通宝小平钱,直径2.4厘米,厚0.15厘米,光背。此钱传世极罕。
元德重宝的版式为折二型钱。钱文楷书,直径一般为2.7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西夏元德通宝钱
6. 西夏钱币双人罗汉大花钱是铜的还是金的
目前面文为西夏文的钱币已经发现有五种,分别是“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乾祐宝钱”,以及“天庆宝钱”。这五种钱币正面为西夏文,背面为光背,形制都为小平铜钱,非常少见,属于珍稀的古钱币。汉字体的西夏钱币按照年号分目前已经发现有八种,这些钱币的书体均为楷书。分别为“大安”、“大德”、“元德”、“天盛”、“乾祐”,“天庆”,“皇建”,以及“光定”。在这些钱币中除了“元德重宝”为折二钱外,其余都是小平钱。西夏钱币的铸造大都比较精美,而且书法俊逸、流畅。[1]
中文名
西夏钱币
时间
公元1038年
国籍
西夏
定义
钱币
7. 辽金西夏时期铸造什么钱币
在辽金西夏的通宝钱中,以金钱最为精美,但金国所铸通宝钱种类不多。辽钱制作均较粗糙,钱背常常错范,文字湮没。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都是年号钱。
8. 西夏钱币的钱币反映
钱币是社会的产物,它携有大量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信息。“以钱证史,以钱补史”,就是通过钱币来了解历史。那么,通过西夏钱币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西夏王朝那些历史呢?
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币,是当时历史的产物。在西夏境内,近二百年间考古和出土的西夏窖藏钱币,西夏王朝铸币很少,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北宋铸币最多,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有的窖藏还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其它王朝铸币(汉、唐、五代诸国、金、辽及南宋等)占百分之十二、三 。从出土的钱币可以看出,西夏王朝建国前后直到被蒙古族灭亡的二百多年间,西夏社会上使用的主要是北宋钱币。对于上述奇特现象,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西夏铸币少的原因,是西夏缺少铜材,是西夏和宋关系友好的证明。历史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
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虽然由大宋王朝结束了,但在兴起的西夏王朝面前,大宋王朝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大统一的坚定信心。因此,在统一过程中遭到军事失利后,便以屈辱的议和保持苟安生存,停止统一大业。如宋、辽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盟”,宋岁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公元1044年宋、夏的议和,宋岁赐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如果仅把银以每两折合成一百个小平钱计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的钱币近70吨,折小平钱约一千七百多万枚(注:根据辽、西夏和金出土的大批宋代铜钱而独不见宋代银锭,可能是把银换算成铜钱,以铜钱结算的)北宋王朝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年复一年的苟安生存直到灭亡,而西夏、辽、金以及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也是在这种局面下诞生和存在的,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
西夏王朝在北宋灭亡前,靠宋王朝岁赐、以武力掳掠和通过榷埸贸易所得的钱币,已满足了社会钱币流通的需要,所以不需要再费工费材大量铸造钱币了,只是铸造少量的钱币做为王朝的象征,做为赏赐臣僚、祭祀和对周国礼送之用。而在北宋灭亡后,没有了北宋王朝的岁赐,臣金后所得钱币又极少(西夏窖藏钱币有金钱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但数量不多), 社会上流通的钱币出现了不足,为了满足社会流通钱币需要,西夏才于天盛十年设通济监铸钱。因此现在出土的西夏钱中,天盛钱是最多的一种。皇建年号在西夏仅行用了一年,光定年间又受蒙古多次大规模的进攻,但皇建年间铸造的皇建元宝和光定年间铸造的光定元宝,是西夏钱币中仅少于天盛元宝而数量较多的两种。说西夏铸钱少是缺少铜材,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西夏社会使用的主要是北宋钱币,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能以此来证明宋夏关系就是友好的。
西夏铸币仿唐、宋钱制,同时也融进了独特的本民族文化。我国唐代和宋代金属钱币,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极大的实用性,一直影响了我国金属货币近两千年。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币,为了统一和方便,西夏铸币必然也要仿照唐宋钱制。如形制园形方孔,币值小平、折二、折三,材质铜、铁并划分铁钱流通区域,钱文采用帝王年号和元宝、通宝、重宝等,都是仿照了唐宋钱制。同时,西夏在铸造钱币时,也融进了独特的本民族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钱币上铸入本民族文字,使西夏文通过钱币,在国内得到传播推广和应用。也为我国钱币史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钱币。 西夏钱币铸制精美,是西夏经济技术较高的反映
西夏铸造的钱币,总的说铜质精良,铸工高超,边廓坚挺,形制
规整, 字体端庄秀丽,书法高雅优美。在我国历代数千种钱币中,也应算是上品了。它充分反映了西夏社会经济文化较高,制造业技术比较先进。
西夏铸钱,早于史载
史册记载西夏铸钱,《宋史.夏国传》载: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西夏天盛十年)始立通济监铸钱”。天盛十年距西夏建国已有120年,如按史册所载,西夏在天盛十年前的120年间,是没有铸 钱的。但出土的实物证明,西夏在天盛十年前就铸造了六种年号钱,有八
个种类,近三十个大的版式,但铸造的数量很少。正是因为铸量少,所以就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到了西夏天盛十年,北宋灭亡已十多年了,缺少了北宋十多年每年七万多两的岁赐,加上西夏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流通钱币出现了不足,影晌了经济运转。为了解决流通钱币不足的问题,西夏才批量铸钱,因为铸钱量大,就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这才设立了专管铸钱的部门通济监。宋史的记载和西夏铸钱的事实,并不矛盾,而是真实历史的反映。
西夏钱币研究工作方兴未艾,还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探索,如西夏有无纸币,有无金、银的制造和使用,已认定的钱币中有无伪品,侍考证的品种中那些还是真品,西夏钱币与西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枝术方面的联系等,还有待人们加强研究,积极探索。
9. 西夏钱币的发现历程
西夏钱币,人们从发现到认识,经历了700多年的漫长岁月。在钱币专著中,最早著录西夏钱币的是南宋人洪遵编辑的《泉志》。该书卷十一记录了一品西夏官方铸造的一枚西夏文钱币,洪称:“右梵字钱,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铜色赤纯,文不可辩,大抵类屋驮、吐番钱。”从文中可以看出,洪遵虽然发现了这枚西夏文钱,但他并不认识西夏文,也就没有将其列入西夏王朝铸币,只是忠实的将其列为不认识的少数民族铸造的钱币而计入《泉志》一书的。经后人考证,《泉志》记录的这枚梵字钱,是西夏铸造的西夏文钱。《泉志》对是第一本发现并记录了西夏铸币的著作。元、明两代300多年间,钱币学研究没有多大进展,流传下来的钱币著作,有胡我琨的《钱通》和李世雄的《钱神志》。这两种著述,或是沿袭洪遵的《泉志》,或是记述十分简略,均未涉及西夏钱币。
在洪遵的《泉志》成书600多年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梁诗正等人奉敕编著的《钦定钱录》,录历代古钱500余种,沿袭《泉志》录西夏文钱一品,仍称作“梵字钱”,录西夏汉文钱“天盛元宝”钱一品。尽管史册对西夏铸造天盛钱已有记载,但在钱币专著中,明确定为西夏铸币,仍是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具有了突破性的意义。
清代乾嘉年间,兴起了研究考据之风,金石文物的研究收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嘉庆9年(公元1804年),甘肃学者张澍在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发现了一座西夏石碑,石碑的两面均镌刻文字,一面是汉文,一面是西夏文,把碑上的汉文和西夏文相对照,文义是相同的。西夏王朝行用的西夏文,在西夏灭亡后,到明代时已成为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张澍的这一发现,使西夏文又“始见天壤”。就在张澍发现西夏碑的第二年,金石学家刘青园也在凉州发现了西夏窖藏古钱:“凉州土人掘地,得古钱数瓮,其中开元最多,北宋、辽钱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庆、皇建、光定诸品,亦复不少。而此种梵字钱,亦有数品,余共拣得千余枚”。刘青 园将梵字钱上的钱文和张澍发现的西夏碑上的碑文相对照,才明白了梵字钱上的“梵字”,就是西夏文。他断定了南宋洪遵在编著《泉志》时,也不认识这种文字,因此说“数百年后,破此疑窦,亦快事也”。公元1809年,初尚龄的《吉金所见录》记述了刘青园的这次重大发 现,并将刘发现的西夏诸钱,逐一著录。对西夏文钱,虽然知道了是西夏王朝铸造的西夏文钱,但具体读音和文意是什么,仍然不知,只好在以前“梵字钱”上,加了西夏二字,成为“西夏梵字钱”。使经历了六百多年无主的“梵字钱”,终于找到了铸主”,它的铸主就是西夏王朝。刘青园的发现和初尚龄的记述,是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取得重大成果的里程碑。此后的一些重要钱币著作,如《钱志新编》、《古今钱略》、《古钱汇》、《言钱别录》、《泉史》等,西夏钱币部分,都沿袭了《吉金所见录》的著述。
随着国内对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视和对西夏文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国学者罗振玉、罗福苌父子首释读了西夏文,1914年罗福苌著的《西夏国书略说》,分别附载了西夏文钱四品,汉文直译是: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并声称“此为以前古泉学家所未知,兹悉抚印四泉于册,以告世之治古朱学者”。至此,“西夏梵字钱”才有了具体名称,人们也能顺利的辩识西夏文钱了。罗福苌的《西夏国书略说》,把西夏钱币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为研究西夏钱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钱币学家赵权之发现并释译出了西夏文贞观宝钱,1940年撰文在《泉币》第三期作了介绍。张叔训在《泉币》创刊号介绍其藏品西夏铸造的汉文钱大德通宝一品,五荫嘉介绍天盛元宝背西铁钱一品,程伯 逊在同刊第23期介绍天盛元宝背西铜母一品。西夏铸造的钱币,汉文钱达到了8个品种,西夏文钱达到了5个品种,这13个品种,均是西夏年号。
新中国成立后,西夏窖藏钱币不断的发现和出土,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三道营子出土了一批西夏窖藏钱币,发现一枚大安通宝,经内 蒙古自治区吴忠信考证,为西夏惠宗大安年间铸造的汉文钱。198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西夏窖藏钱币,发现了一枚篆书光定元宝,虽然和楷书光定元宝属同一品种,但篆书钱文在西夏铸造的钱币中,仅此一种,也确实是一个大版式。199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钱币爱好者易凯峰在本区灵武市磁窑堡收到一批钱币,从中发现一枚折二型西夏文正德宝钱,2005年10月在央视鉴宝节目亮相。现在,经对200多年来出土的西夏王朝铸造的钱币搜集整理,已有二十多万枚,认同的有11个年号钱十五个种类,一百多个大的版别以及一些待考证的品种。
西夏王朝相传十帝,使用了32个年号,在历史上历时190年。希望在今后的考古和出土的钱币中,能再发现新的品种和版式,使西夏钱币的种类和版别不断的增加,不断的丰富。
10. 西夏货币的介绍
西夏货币,是我国古代西夏时铸造的钱币。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如西夏钱都是年号钱;宝文有通宝、元宝、重宝之称;币材有铜铁之别;币值有小平、折二之差;到了后期又出现了“光定元宝”真书和篆书对钱。西夏钱也有其自身特点,明显的表现在其不仅有汉文钱,还有西夏文钱。同时期的金王朝,虽有本民族文字,但并未发现有女真文钱币。而辽国的契丹文钱则为非流通货币,具有纪念币的性质,如契丹大字“天朝万顺”或译作“天朝万岁”、“天朝通宝”,契丹小字“福寿永昌”,系吉祥语压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