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的铜钱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到什么时候结束的是光绪通宝吗后来开始有铜板和银元的吗建议引用。
我国古代的铜钱是商代晚期开始有的,到秦始皇开始改为方孔园钱,一直到晚清和民国初年。光绪1884年开始铸银币、铜币还有金币。(请参考)
⑵ 铜钱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历代皇帝的年号是什么
是从秦朝开始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方孔铜钱应天圆地方之说,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铸钱以此为型。
年号:
▪西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始元、元凤、元平、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建平、太初元将、元寿、元始、居摄、初始。
▪新朝:始建国、天凤、地皇、更始。
▪东汉:建武、建武中元、永平、建初、元和、章和、永元、元兴、延平、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永憙、本初、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光熹、昭宁、永汉、中平、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曹魏:黄初、太和、青龙、景初、正始、嘉平、正元、甘露、景元、咸熙。
▪蜀汉:章武、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孙吴: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建兴、五凤、太平、永安、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西晋:泰始、咸宁、太康、太熙、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永嘉、建兴。
▪东晋:建武、太兴、永昌、太宁、咸和、咸康、建元、永和、升平、隆和、兴宁、太和、咸安、宁康、太元、隆安、元兴、义熙、元熙、桓楚、永始。
▪汉赵:元熙、永凤、河瑞、光兴、嘉平、建元、麟嘉、汉昌、光初。
▪成汉:建初、建兴、晏平、玉衡、玉恒、汉兴、太和、嘉宁。
▪前凉:永元、太元、永乐、和平、太始、升平、太清。
▪前燕:元玺、光寿、建熙。
▪后燕:燕元、建兴、永康、建始、延平、青龙、建平、长乐、光始、建始。
▪前秦:皇始、寿光、永兴、甘露、建元、太安、太初、延初。
▪后秦:白雀、建初、皇初、弘始、永和。
▪西秦:建义、太初、更始、永康、建弘、永弘。
▪后凉:太安、麟嘉、龙飞、咸宁、神鼎。
▪南凉:太初、建和、弘昌、嘉平。
▪南燕:燕平、建平、太上。
▪西凉:庚子、建初、嘉兴、建。
▪胡夏:龙升、凤翔、昌武、真兴、承光、胜光。
▪北燕:正始、太平、太兴。
▪北凉:神玺、永安、玄始、承玄、义和、永和。
▪翟魏:建光、定鼎。
▪代国:建国。
▪西燕:燕兴、更始、昌平、建明、建平、建武、中兴。
▪刘宋:永初、景平、元嘉、永光、孝建、大明、永光、景和、泰始、泰豫、元徽、升明。
▪萧齐:建元、永明、隆昌、延兴、建武、永泰、永元、中兴。
▪萧梁: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大宝、天正、天正、承圣、天成、绍泰、太平、大定、天保、广运。
▪南陈:永定、天嘉、天康、光大、太建、至德、祯明。
▪北魏:登国、皇始、天兴、天赐、永兴、神瑞、泰常、始光、神麚、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承平、兴安、兴光、太安、和平、天安、皇兴、延兴、承明、太和、景明、正始、永平、延昌、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建义、永安、建明、普泰、中兴、太昌、永兴、永熙。
▪东魏: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西魏:大统。
▪北齐:天保、乾明、建、太宁、河清、天统、武平、隆化、承光。
▪北周:武成、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大成、大象、大定。
▪隋朝:开皇、仁寿、大业、义宁、皇泰。
▪唐朝:武德、贞观、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嗣圣、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武周: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唐朝:神龙、景龙、唐隆、景云、太极、延和、先天、开元、天宝、至德、乾元、上元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建中、兴元、贞元、永贞、元和、长庆、宝历、太和、开成、会昌、大中、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祐。
▪后梁:开平、乾化、凤历、贞明、龙德。
▪后唐:同光、天成、长兴、应顺、清泰。
▪后晋:天福、开运。
▪后汉:天福、乾祐。
▪后周:广顺、显德。
▪北宋:建隆、乾德、开宝、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治平、熙宁、元丰、元祐、绍圣、元符、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
▪南宋:建炎、绍兴、隆兴、乾道、淳熙、绍熙、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咸淳、德祐、景炎、祥兴、显道、开运、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延嗣宁国、天祐垂圣、福圣承道、奲都、拱化、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天仪治平、天祐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大庆、人庆、天盛、乾祐、天庆、应天、皇建、光定、乾定、宝义。
▪辽朝:神册、天赞、天显、会同、大同、天禄、应历、保宁、乾亨、统和、开泰、太平、景福、重熙、清宁、咸雍、太康、太安、寿昌、乾统、天庆、保大、建福、德兴、神历、延庆、康国、咸清、绍兴、崇福、天禧。▪金朝:收国、天辅、天会、天眷、皇统、天德、贞元、正隆、大定、明昌、承安、泰和、大安、崇庆、至宁、贞祐、兴定、元光、正大、开兴、天兴、盛昌。
▪元朝:中统、至元、元贞、大德、至大、皇庆、延祐、至治、泰定、致和、天历、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北元:宣光、天元。
▪明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南明:弘光、隆武、监国、永历。
▪清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祺祥(未及行)、同治、光绪、保庆、宣统。
⑶ 铜钱最早起源于什么时间
历史秦帝国以后两千多年间的钱币,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钱为“方孔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方孔钱是由圜钱演变而来的,以秦帝国的“半两钱”为最早,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国通宝”为最晚。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当在千种以上。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清代末期开机铸造铜圆的十七省二十局,无一不铸造当十铜圆,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铜圆则仅有部分省局铸造。编辑本段来历天圆地方方孔铜钱应天圆地方之说,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铸钱以此为型。携带方便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安全。"盘缠"一词的来源此。“盘缠”是指如今说的旅费。但是,旅费为什么又“盘”又“缠”呢?盘绕、缠绕是近义词,钱同盘绕、缠绕在今日当然毫无关系,不过,古代却有某种必然联系呢!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吊钱或一贯钱。有出戏叫《十五贯》,即涉及十五串钱的一个案子。古时不要说没有旅行支票、信用卡,就算纸币也是后来才有的,于是,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之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巡全,因此古人将这又“盘”又“缠”的旅费叫“盘缠”了。做人的道理有做人的道理在其中,铜钱为外圆内方,做人也需要如此,做事圆滑,但内心保持方正。
⑷ 我国最早的货币制度是什么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据现有资料推断,我国的货币起源于殷商。因为商代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资本论》第一卷)。
最初作为货币的物品有牲畜、布帛、贝壳等,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扩大,到商代晚期,出现了象形的铜贝,这不仅是我国,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开始流行,有布币、刀币、环钱等铜铸币,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币制,使用外圆方孔铜钱:秦半两。从此以后,方孔圆形成了我国铜钱的固定样式。在东汉至唐代的七百多年间,我国的主要货币是五铢钱(铢是一种重量单位),这一时期,铸币币值同重量名称相统一。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铸“开元通宝”迄清“宣流通宝”,历时一千三百余年实行制钱制度,不再以重量作为货币名称,铸币名称改为“元宝”、“通宝”等,并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清光绪年间,开始铸造铜元,铜元逐渐通行全国,成为货币的主流。以上是我国古代铜币演化的过程。
我国古代除了以铜为货币外,还以金银、铁钱、谷帛作为货币。从春秋战国起,历代均以金银条块的重量参与流通使用,属于称量货币。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铸造了中国最早的铁钱。每当时局动荡不安,钱币严重贬值时,谷帛就自然代替金属货币担当起货币的职能。比如在王莽末年、南北朝时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内,都曾以谷帛为货币。另外,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唐代的“飞钱”,已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北宋的“交子”和“钱引”、南宋的“会子”,则是真正的纸币了。到了元代,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中统宝钞”,禁止金银和铜钱流通,规定公私均用纸币。元代的纸币制度在世界币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形成了以铜币为主体,兼用金银、铁钱和纸币的多元化货币制度,最后演变成近代的货币。
⑸ 铜元是谁发明的
铜元俗称铜板,是清末和民初各省所铸的各种铜币的总称。铜元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疯狂的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随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国对外贸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银外流加上沉重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恐慌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帝国主义为掠夺目的对中国的投资,客观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于是,社会对货币的要求量日益增大。 铜元,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1900 年,铜元首次在广东试铸成功。铜元每枚重二钱,成色铜九五、白铅四、锡一。正面铸“光绪元宝”四汉字和“广宝”二满字,周围有“每百个换一圆”的字样。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龙纹饰,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等字样。这是最初的铜元。 1904 年,铜元的外观稍有变化:原来的“每百个换一圆”的字样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为“十文”。新铜元精秀、华美。于是,各省纷纷仿效。但各省所铸的光绪元宝铜币,其画面上均置省名,字样和花纹也有所变化。这时,“铜元开铸已有十省,设局多至二十处”。1905 年,清政府为整齐划一铜元,解决流弊,着手铸造“大清铜币”。分四种:当二十重四钱,当十重二钱,当五重一钱,当二重四分,成色定为紫铜九五,配白铅五。因为滥铸之风一发而不可收,铜元日趋贬值。
⑹ 清末铜元最先在哪个省制造的
广东
中国清末民初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俗称铜板。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铜元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中国最早的铜币(机制铜币)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1887)奏准创建广东造币厂,光绪十五年(1889)开始生产机制铜元,这是我国钱币史上称谓“机制币”的开始。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疯狂的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随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国对外贸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银外流加上沉重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恐慌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帝国主义为掠夺目的对中国的投资,客观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于是,社会对货币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铜元,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铜元首次在广东试铸成功。铜元每枚重2钱,含铜95%、白铅4%、锡1%。正面铸“光绪元宝”四汉字和“宝广”二满字,周围有“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龙纹饰,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等字样。这是最初的铜元。1904 年,铜元的外观稍有变化:原来的“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为“十文”。新铜元精秀、华美。于是,各省纷纷仿效。但各省所铸的光绪元宝铜币,其画面上均置省名,字样和花纹也有所变化。这时,“铜元开铸已有十省,设局多至二十处”。
大清铜币
据梁启超所记各年份铜元铸额为光绪30年1741167千枚、光绪31年4696920千枚、光绪32年1709384千枚、光绪33年2851200千枚、光绪34年1428000千枚。
1905 年,清政府为整齐划一铜元,解决流弊,着手铸造“大清铜币”。分四种:当二十重四钱,当十重二钱,当五重一钱,当二重四分,成色定为紫铜九五,配白铅五。因为滥铸之风一发而不可收,铜元日趋贬值。
1910年(宣统2年)4月16日,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铜元中的问题,颁布了币制则例,在确定银本位的同时,规定铜辅币为分币,有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这次计划尚未实施,就与清王朝一同寿终正寝了。
民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相互混战,继而又纷纷设厂制造铜元,用以筹措军费,竞相滥造,营私分肥,毫无章法,遂使铜元质地恶劣,价格暴跌。北洋政府时期的钱法更坏,各省不仅没有停造,反而纷纷增设新厂,所造铜元铜质低劣,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北伐以后,铜元逐渐被镍币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苏区根据地,曾先后制造和发行铜元多种,已成为难得的革命文物
铜元在我国发行流通前后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它在我国货币的历史的长河中,仅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但中国铜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过程,是中国近代货币史和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历来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钱币专家、学者、收藏者、爱好者去总结和回顾
⑺ 铜钱什么朝代才开始有
在秦朝时才开始有的。方孔铜钱应天圆地方之说,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铸钱以此为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7)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铜元扩展阅读:
铜钱的历史
方孔铜钱应天圆地方之说,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铸钱以此为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王莽称帝期间,实行宝货制,时称钱为“泉”,又增加了“泉货六品”和“布货十品”两套钱币。泉货六品又称“六泉”,是王莽宝货制中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
中国古代钱币还经常以皇帝年号来命名,亦称“年号钱”。由五胡十六国的成汉国率先铸造。338年,李寿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年号汉兴。开始铸“汉兴钱”。
南朝宋于孝建年间(454年)铸“孝建五铢”,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年)铸“太和五铢”。年号钱成为定制自宋代开始。宋代年号更改频繁,铸的年号钱也特别多。元以后,历代所铸的钱,基本上都是以年号命名的。如元代的“至元通宝”、明代的“洪武通宝”、清代的“乾隆通宝”等。
通宝,是中国唐以后钱币的一种名称,因铸文中有“通宝”字样而得名。在钱币上铸“通宝”字样,起源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钱而铸的“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重二铢四垒,十枚重一两。从此,铜钱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来铸名了,改称“通宝”流通。
⑻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铜板的朝代!
铜板的使用要追溯到先秦的秦国去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都采用秦国的铜钱,即是圆形方孔的铜板~~
⑼ 铜钱最早出自于那一代
铜钱最早出自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圆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汉代所铸的方孔钱仍称“半两”,但重量不断减轻。如吕后二年(前186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年)减到一铢以下,称为“荚钱”。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
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9)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铜元扩展阅读
我国历代铜钱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铜钱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总地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青色。明嘉靖以后,开始向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新疆等地用红铜铸钱,颜色紫红。
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必须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吉林的“广平银币”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枚机制币;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
⑽ 铜元有什么特点
铜元俗称铜板或铜角子。系指从清末起所机铸的一种圆形无方孔的新式铜币。
铜元于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钱面有一圆圈,内有“光绪或宣统元宝”四个汉字,内加满文“宝广”两字,圈外靠近外郭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等字样,后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钱背正中有蟠龙花纹,四周有“广东一仙”,后改“十文”英文字母。
1910年,银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4字,内有一小字代表省名或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央分列“户部”两字,下面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仍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有“大清帝国铜币”英文。
铜元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单铜元:系指旧时民间对铜元中的十文铜元之称。
双铜元:系指旧时民间对于面额在二十文以上的铜元之通称。
大铜元:系指旧时民间对于面额在五十文以上的铜元之统称。
光绪元宝的铜元龙纹主要有坐龙、立龙、飞龙3种;大清铜币铜元的龙纹一般称为“大清龙”。
清代铜元按其材料成分可分紫红铜元和黄铜元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