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本位制的特点和崩溃的原因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编辑本段]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编辑本段]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编辑本段]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② 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不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的一种货币制度。它之所以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稳定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融化;
2、价值符号可以i自由兑换为金币;
3、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国境。
从而,既使得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避免了通货膨胀,又使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率的相对稳定。所以金本位制的货币自动调节机制是稳定且高效的。
金块本位制是指国内不准铸造、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黄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由于金块本位制允许黄金自由地输入、输出国境,进行外汇交易,所以其实行条件依赖于国际收支平衡和大量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大量黄金外流或黄金储备不够支付时,这种虚弱的黄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
金汇兑本位制是指在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国内流通纸币或银行券的一种货币制度。但纸币和银行券在国内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换取外汇,再用外汇兑换黄金,所以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实际上是使本国货币依附在一些实力雄厚的外国货币上,处于附庸地位,从而货币政策和经济都受到这些实力强的国家的左右。所以稳定性较差。
(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望采纳哦~!^-^)
③ 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1)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虽然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但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或外汇自由交易。
(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兑换黄金。
(3)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大量黄金外流或黄金储备不敷支付时,这种虚弱的黄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所以,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本位制。
④ 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是金铸币作为实际交换...
金币本位制是金铸币作为实际交换媒介在流通中发挥货币功能的金本位制,其基本内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币的面值就可以与其所含的黄金的实际价值保持一致,流通中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价值符号就能稳定地代表金币进行流通,不会发生通货贬值;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外汇汇率就可以保持稳定。金币本位制的稳定性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1. 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⑤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流通的金币银币,都是铜币
我们都知道,人类大规模使用纸币之前,世界上绝大部分货币都是金属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用的都是金币或者银币,只有中国用铜币。当然,中国古代也用金银当货币,但主要集中在明朝和清朝,而且都是称重量的银饼、元宝什么的。我们看古装剧、纪录片,只见过10两金子、20两银子,没见过金币、银币吧?这是为什么呢?最近,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韦森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块来听听。
有一种观点说,中国古代用铜,是因为缺少金银,但是铜的储量丰富,而且铜的开采和冶炼铸造技术发展比较早。但是,韦森表示,这种说法不成立。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王朝的黄金和白银并不少,两汉时期的黄金储量甚至比古罗马帝国还多。而且,欧洲国家的金银产量其实也谈不上多,但并没有影响他们使用金银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差异呢?韦森认为,这跟社会制度有关系,货币发挥的作用不一样。
先说在中国古代,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货币是皇帝和官府用来维持王朝运作、汲取民间财富的一种工具。这主要是由两点因素决定的。
第一,从制度上说,自从秦汉,中国就形成了皇权专制一体的大一统国家制度。我们都听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这说的其实就是,中国古代不存在个人的私有财产,人们也没有形成个人权利意识。
第二,从经济形态上说,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基本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几千年来,中国基本上维持了市场贸易相对比较少的自然经济状态。
这两点反映到中国的货币制度上,就形成了这样的结果:货币虽然也用来贸易,用来还债,但最主要还是用来维持王朝运作。
那么,货币是怎么维持王朝运作的呢?货币铸造出来以后,首先用来发工资。朝廷要给大臣们发俸禄,要给工匠、仆人们发酬劳,还要给将军和士兵发军饷。接着,这些“吃皇粮的人”用领到的钱到市场上买东西。老百姓也把粮食或者其他产品拿到市场上卖。一买一卖之间,货币就转移到了老百姓手里。最后,朝廷通过税收,再把老百姓手里的部分货币收回到官府手里。俸禄、市场流通和税收,三者构成一个整体,货币就在其中完成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如果遇到战争,朝廷就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搜刮全社会的财富。
既然货币就是皇帝用来维持王朝运作的工具,那用什么来铸造,自然由皇帝说了算。铜不是贵金属,没有稀缺价值,铸造和发行成本也就相对低。使用铜币,朝廷和官府可以最大限度地攫取“铸币税”。这个“铸币税”就是铸造钱币的成本跟钱币标量值之间的差价。比如,一百枚铜币的铸造成本可能只有10钱,却能购买100钱的商品,那 90钱的差价就是铸币税。跟金银相比,铜的成本低,所能形成的差价自然也就大。皇帝强制用铜币作为法定货币,就可以对民间随意掠夺、不受限制。
⑥ 在金本位制下有没有通货膨胀的,如果是没有,为什么呢
金本位制的形式
[编辑本段]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编辑本段]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
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
[编辑本段]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编辑本段]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编辑本段]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⑦ 流通中没有金铸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通过兑换外汇才能兑换黄金,这种货币制度是A金银复本位B金币
C.金汇兑本位。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对货币只规定法定含金量,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国内实行纸币流通,纸币不能与黄金兑换,而只能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备随时出售外汇。
⑧ 为什么不用金银做为货币
金银的量达不到流通的需要的量。
以中国为例,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金银的主产区,因此金银的总量很少。我们现在看一些电视剧,尤其是宋、明、清三朝的电视剧,经常能看到有人拿着一些金银来买东西结账,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我们的金银总拥有量其实比古代大得多,但是由于金银已经不再具有货币的职能,不再在市场中流通,所以给人一种金银变少了的错觉。
人类社会的经济演化,经历了物物交换、等价物交换和货币交换等几个阶段的。很长一个时期以来,金属货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欧洲、阿拉伯地区的金银矿储量比较大,因此多使用金币、银币;而中国古代则是铜矿比较多,所以大量使用铜币。而且,由于金属货币的铸造、流通都会存在太过沉重、使用不便的问题,实物的直接交易方式依然保留。古代的很多赋税、赏赐、官员俸禄等财富流通,都是通过布帛、粮食等物品来实现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银都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
秦汉时,金银的身份奢侈品和祭祀用品。当时的朝廷曾明令禁止将金银作为货币使用。只不过,史书的记载给我们造成了一定歧义。那个时候的金银被称为“黄金”和“白金”,而经常出现的“多少万金”的记载,其实都是指的黄铜,而并非真正的黄金。比如说汉武帝的姐姐隆虑公主为了给儿子赎罪,就一次性交了“金千斤”;《史记.平淮书》中,也曾出现过“马一匹则百金。”;《史记.燕召公世家》中也出现过“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这里的“金”,指的都是黄铜。
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对大价值的货币慢慢有了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已经作为称量货币而被普遍使用了。但是此时仅仅是“称量货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货币准备金”,仅仅是衡量价值的,不是用来市场交易的。此时的主要流通货币,依然是铜钱。
到了唐朝,由于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大量的国外商人,尤其是波斯商人,大量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随着他们的到来,大量的国外金银货币也进入了货币市场。比如说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中多次提到的萨珊金币,就是波斯人所使用的货币。但是,换算铜钱和金银币的过程十分复杂,后来,一些商人才渐渐开始使用金银交易。但是,这仅限于大宗的外贸交易,国内的主货币还是铜钱。
宋元明清四代,经济已经发展到铜钱难以负载的程度了,迫切需要新的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现出现。于是就有了宋朝、明朝的纸币和金银货币。金银因为价值高,所以也逐渐成为了一些人日常生活的交易货币。但是受限于纯度、质量等指标,金银的使用非常的麻烦。比如说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个人吃了酒饭,随便拿一锭银子放在桌上当酒钱,然后就抬腿走人。这种情况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一锭银子的价值先不说,就说重量,客人一方如何保证呢?所以一般的商店中,都会备有小的金银秤。客官走之前,麻烦先称称这锭银子够不够付账。
纯度是金属货币,尤其是贵金属货币永远绕不过去的问题。以清朝官银而论,一般一锭官银是50两。但是各个地区收上来的银子,纯度不一,所以使用时就会有些偏差。比如陕西省的官银,50两中会掺入部分黄金,它们的价值显然就比普通的银子要高。
比纯度、重量更重要的,是金银的真假问题。凡是大价值的货币,都会面临这种问题,只不过是严重与否的问题。同样的,每个朝代曾出现过假金假银的问题。为了对付这种假币现象,商家只能擦亮眼睛,总结各种鉴定方法。比如银子,主要是看铸造时形成的气孔颜色,气孔光亮者为真,灰暗者为假。鉴定黄金则是三板斧:掂重量、牙咬、火烧。
可见,要用个金银是真不容易。现在的古装剧,显然是夸张了。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由于外国银元的大量流入,银子的纯度和价值都开始下降,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已经下降到原来的一半左右。此时,白银才算是正经地成了货币。但是时间也就是不到三百年,成熟的纸币就出现了,黄金、白银再次回到了自己金融本位币的位置,渐渐退出了流通市场。
⑨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是不是意味着私人可以铸造金币②
金币是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发发行,不能私自铸造。市面上看到的那些可以自己铸造的“金币”,应该叫“金章”,属于纪念章。上面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不会有“XX元”面值。如果有,且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发行的,那叫假币、臆造币,是犯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