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滚压铰刀怎么使用,怎么调整大小
铰刀的使用和多刃铰刀铰孔中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问
题 内 容
产
生 原 因
解
决 方 法
1)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小铰刀 1)铰刀外径尺寸设计值偏大或铰刀刃 外径;将铰刀刃口毛剌修光 2)降低切削速度 口有毛剌 3)适当调整进给量或减少加工 2)切削速度过高 3)进给量不当或加工余量太大 余量 4)铰刀主偏角过大 4)适当减少主偏角 5)铰刀弯曲 5)校直或报废弯曲铰刀 6)用油石仔细到合格 6)铰刀刃口上粘附着切屑瘤 7)控制摆差在允许范围内 7)刃磨时铰刀刃口摆差超差 孔径增大,误差大 8)切削液选择不合适 8)选择冷却性能较好的切削液 9)安装铰刀时,锥柄表面油污未擦干 9)安装铰刀前必须将铰刀锥柄 净,或锥面有磕、碰伤 及机床主轴锥孔内部油污擦干 10)锥柄的扁尾偏位,装入机床主轴后 净,锥面有磕、碰伤处用油石 与锥柄圆锥干涉 修光 11)主轴弯曲或主轴轴承过松或损坏 10)修磨铰刀偏尾 12)铰刀浮动不灵活,与工件不同轴 11)调整或理换主轴轴承 13)手铰孔时两手用力不均匀,使铰刀 12)重新调整浮动卡头,并调整 左右晃动 同轴度 13)注意正确操作 1)更改铰刀径尺寸 1)铰刀外径尺寸设计值偏小 2 适当提高切削速度 2)切削速度过低 3)适当降低进给量 3)进给量过大 4)适当增大主偏角 4)铰刀主偏角过小 5)选择润滑性能较好的油性切 5)切削液选择不合适 削液 6)铰刀已磨损, 刃磨时磨损部分未磨去 6)定期更换铰刀,正确刃磨铰 7)铰薄壁钢件时, 铰完孔后内孔弹性恢 刀切削部分 复使孔径缩小 7)设计铰刀尺寸时应考虑此因 8)铰料时, 余量太大或铰刀不锋利, 素,或根据实际情况取值 亦 易产生弹性恢复,使孔径缩小 8)作试验性切削,取合适余量; 9)内孔不圆,孔径不合格 将铰刀磨锋利 9)见“内孔不圆” 1)铰刀过长, 刚性不足, 铰削时产生振 1)刚性不足的铰刀可采用不等 动 分齿距的铰刀;铰刀的安装应 2)铰刀主偏角过小 采用刚性联接 3)铰刀刃带窄 2)增大主偏角 4)铰孔余量偏 3)选用合格铰刀 5)孔表面有缺口、交叉孔 4)控制预加工工序孔位误差 6)孔表面有砂眼、气孔 5)采用不等分齿距的铰刀; 7)主轴轴承松动, 无导向套, 或铰刀与 采用较长、较精密的导向套 导向套配合间隙过大 6)选用合格毛坯
孔径小
内孔不圆
8)由于薄壁工件夹得过紧, 卸下后工件 7)采用等齿距铰刀较精密的孔 变形 时,对机床主轴间隙与导向套 的配合间隙应要求较高 8)采用恰当的夹紧方法,减小 夹紧力 1)铰孔余量过大 2)铰刀切削部分后角过大 孔表面有明显的棱面 3)铰刀刃带过宽 4)工件表面有气孔砂眼 5)主轴摆差大 1)减小铰孔余量 2)减小切削部分后角 3)修磨刃带宽度 4)选用合格毛坯 5)调整机床主轴
孔表面粗糙
1)降低切削速度 2) 根据加工材料选择切削液 3)适当减小主偏角,正确刃磨 铰刀刃口 1)切削速度过高 4)适当减小铰孔余量 2)切削液选择不合适 5)提高铰孔前底孔位置精度与 3)铰刀主偏角过大,铰刀刃口不等 质量,增加铰孔余量 4)铰孔余量太大 6)选用合格铰刀 5)铰孔余量不均匀或太小, 局部表面未 7)修磨刃带宽度 铰到 8)根据具体情况减少铰刀齿 6)铰刀切削部分摆差超差,刃口不锋 数,加大容屑空间;或采用带 利,表面粗糙 刃倾角铰刀,使排屑顺利 7)铰刀刃带过宽 9)定期更换铰刀,刃磨时把磨 8)铰孔时排屑不良 损区全部磨去 9)铰刀过度磨损 10)铰刀在刃磨、使用及运输过 10)铰刀碰伤,刃口留有毛剌或崩刃 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磕、 11)刃口有积屑瘤 碰伤;对已碰伤的铰刀,应用 12)由于材料关系,不适用零度前角或 特细的油石将磕、碰伤修好, 负前角铰刀 或更换铰刀 11)用油石修整到合格 12)采用前角为 5°~10°的铰 刀 1)根据加工材料选择铰刀材 料,可采用硬质合金铰刀或涂 层铰刀 1)铰刀材料不合适 2)严格控制刃磨切削用量,避 2)铰刀在刃磨时烧伤 免烧伤 3)切削液选择不合适切削液未能顺利 3)根据加工材料正确选择切削 地流到切削处 液; 4)铰刀刃磨后表面粗糙度太高 经常清除切屑槽内的切屑,用 足够压力的切削液 4)通过精磨或、研磨达到要求 1)导向套磨损 1)定期更换导向套 2)导向套底端距工件太远, 导向套长度 2)加长导向套,提高志向套与
铰刀寿命低
孔位置精度超差
短,精度差 3)主轴轴承松动
铰刀间的配合精度 3)及时维修机床,调整主轴轴 承间隙
铰刀刀齿崩刃
1)修改预加工的孔径尺寸 1)铰孔余量过大 2)降低材料硬度,或改用负前 2)工件材料硬度过高 角铰刀或硬质合金铰刀 3)切削刃摆差过大,切削载荷不均匀 3)控制摆差在合格范围内 4)铰刀主偏角太小,使切削宽度增大 4)加大主偏角 5)铰深孔或盲孔时, 切屑太多, 又未及 5)注意及时清除切屑或采用带 时清除 刃倾角铰刀 6)刃磨时刃齿已磨裂 6)注意刃磨质量 1)修改预加工的孔径尺寸 1)铰孔余量过大 2)修改余量分配,合理选择切 2)铰锥孔时, 粗、 精铰削余量分配及切 削用量 削用量选择不合适 3)减少铰刀齿数,加大容屑空 3)铰刀刀齿容屑空间小,切屑堵塞 间; 或将齿间隔磨去一齿
铰刀柄部折断
1)铰孔前的钻孔不直, 特别是孔径较小 时, 由于铰刀刚性较差, 不能纠正原有 的弯曲度 1)增加扩孔或镗孔工序校正孔 2)铰刀主偏角过大, 导向不良, 使铰刀 2)减小主偏角 铰孔后孔的中心线不 在铰削中容易偏差方向 3)调换合格的铰刀 4)调换有导向部分或加长切削 直 3)切削部分倒锥过大 4)铰
刀在断续孔中部间隙处位移 部分的铰刀 5)注意正确操作 5)手铰孔时,在一个方向上有力过大, 迫使铰刀向一边偏斜, 破坏了铰孔的垂 直度
② 滚压刀的滚压刀背景
作为《镜面滚压刀具》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者,汇同全国刀具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们详细做了相关文献的审查!我们知道,近代工业技术都是国外发明的,特别是英国、德国、法国,在机械加工技术上是鼻祖!滚压加工技术在1921年就有文字的记录。在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本是靠苏联的援助,当然镜面滚压技术也是这一时期从苏联进入到中国。
中国机械工业部(毛泽东时代叫机械工业局)出版的《机械工艺手册》1952年版中,就详细记载了滚压的定义,滚压的优点,滚压怎样实施等等技术内容,幷用图讲解了滚压器的结构,外圆滚压器、小孔滚压器、深孔滚压器、单珠式滚压器等。
1974年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编辑出版的《金属切削手册》对滚压技术也做了文字记载和描述!
1989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程通模编辑的《滚压和挤压光整加工》一书,更从滚压技术的原理,滚压特点、滚压技术的实现、各种滚压技术应用等技术,用14万6千字详细讲解了滚压技术,并用这时结构详图为各种滚压刀具做了分解说明。书中还无滚压刀这个称谓,北方机械工厂延续了由日本速技能公司对滚压器的称谓——滚压头。
③ 镜面滚压的优势
——几秒就可将表面加工至需要的表面精度,效率是
磨削的5-20倍、车削的10-50倍以上。 ——一次进给实现Ra0.05-0.1um的镜面精度;并使表
面得到挤压硬化,耐磨性、疲劳强度提高;消除
了表面受力塑性变形,尺寸精度能相对长期保持稳定。 ——无需大型设备的资金、占地、耗电、废渣处理等
投入;无需专业的技工投入。 ——可装夹在任何旋转与进给设备上,无需专业培训
就可加工出镜面精度。 ——无切削滚压刀具没有刀刃。
④ 罗茨鼓风机轴承各零部件如何检验和修整
轴承合金与轴承体之间的结合面是否有脱壳现象,瓦面有无裂纹。轴承的调整块与轴承体之间的结合面是否平整,垫片是否平直,调整块是否到位。轴承的中分面是否贴合。轴承的上下半是否错位,定位销是否起作用。如果在检验中发现问题,应在现场加以整修。
⑤ 滚压刀滚压为什么达不到镜面
我喜欢的人也有点多,可是只对你情有独钟
⑥ 电机端盖轴承室磨损有什么方法技术可以维修
有2种方法:
1、将电机的端盖转至焊工那里,进行补焊,待补焊好后,转至车工,进行轴承室车削。经过测量达到+0.01mm-0.03mm,这个范围就可以。
2、就是直接进行喷图,将电机端盖喷绘达到上面数据就可以。
⑦ 制冰机滚刀拆下来更换轴承怎么样拆滚刀
滚刀轴承损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破岩过程中切削力不稳定,刀具产生很大的振动,可能造成滚压破岩中滚刀轴承运转不平稳,在强大外力和自身不停运转发生的作用下轴承会很快散掉。
(2)如果滚刀出厂时滚动扭矩过大,在掘进机掘进过程中由于岩层阻力作用,滚刀易只随刀盘公转而不能自转,这样滚刀易出现弦磨或偏磨等现象,如果滚刀的装配扭矩过小,使用时因刀体和刀轴的反复震动,也易致使轴承的损坏。
(3)滚刀的气密性是滚刀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旦出现漏气现象,刀具的润滑区域会很快进入尘土导致轴承破坏,如图3所示为一轴承进浆的滚刀。
(4)当在滚刀出厂前或维修检测时,若轴承跑合运转不平稳,在实际掘进机掘进中轴承很快会散掉。
(5)若滚刀滚动扭矩过小时(切深太小),滚刀轴承可能会产生振动,影响轴承寿命。
⑧ 镜面滚压刀是什么设备镜面效果怎嘛样
很多工件在加工时要求Ra在0.8一下,这在机械零部件中可以归为镜面加工的范畴了。镜面效果无论是在产品外观、装配性质、配合性质、强度、精度、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会有这样的加工要求的原因。楼主所说的镜面滚压刀(豪克能)是结合金属塑性流动性一种加工工艺,通过30KHZ的高频振动进行能量传递,能够实现对接触表面的围观锻打,就像是压路机压马路的原理,波峰会压下去波谷会延展开。所以能够根本上解决机械加工的纹路情况实现0.8以内的效果。楼主可以放心采用这项技术!看下(豪克能)效果吧!
⑨ 无芯磨洗刀怎么换
(1) 砂轮主轴总体吊装过程要轻起轻放,以免无心磨床主轴变形或影响轴承精度。(2) 在夹盘拧上吊环螺钉前应先拆卸下前、后轴承的压盖。(3) 要将砂轮主轴整体吊出,应先从砂轮主轴传动装置后端把拉手拉出,脱开渐开线花键轴。(4) 把砂轮主轴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支承座上直立固定,并使其垂直,拧下螺丝,卸下砂轮端盖,便可更换砂轮;(5) 新砂轮装上前,应检查质量是否合格,如有破损、裂纹等不良情况,不能使用,否则砂轮工作时碎裂会危及安全或使主轴受强力冲击而报废。若无心磨床砂轮有受潮或局部淋水现象,必须待其干燥后再作安全检查方可使用 (6) 新砂轮装上夹盘后,必须进行静平衡,然后方可装在无心磨床的主轴上进行正常运转试验和修整。
无心磨床砂轮架是用来带动砂轮作高速旋转的关键部件,无心磨床是不需要采用工件的轴心而施行磨削的一类磨床。无心磨床是由磨削砂轮,调整轮和工件支架三个机构构成,其中磨削砂轮实际担任磨削的工作,调整轮控制工件的旋转,并使工件发生进刀速度,至于工件支架乃在磨削时支撑工件。因此无心磨床要求砂轮架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回转精度。选择合适的无心磨床砂轮架主轴轴承,是保证砂轮主轴具有高的刚度和好的回转精度的关键问题。
考虑到无心磨床砂轮主轴转速较高,易于得到较高的刚性,同时由于磨削时不需变速,因而轴承的刚性也不会变化,普通精度的无心磨床都是用未同型式的滑动轴承,如三片式短瓦球支承油膜轴承,或五片式楔形油膜轴承。后一种轴承制造比较困难,调整不便,自位性差,因此在新设计的无心磨床上已很少采用。在每块瓦的后面有一球头支承螺钉,轴瓦在球头上可以自由摆动,球头的位置不在轴瓦的中心,因此使轴瓦内表面与轴颈之间形成一个斜楔形缝隙。当润滑油因附着力,被高速旋转的主轴带入这楔形缝隙时,楔形缝隙内油液压力升高,从而使轴颈和轴瓦的接触面分开,并形成一层极薄的压力油膜,要选择适合的砂轮架。
无心磨床在当前使用的格种类很多,砂轮轴的结构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可分为滑动轴承式结构和滚动轴承式结构两种。其中滑动轴承式结构设备的占有量较大,滑动轴承是一种滑动摩擦的轴承,它的主要特点是使无心磨床工作可靠平稳,无噪音,润滑油膜具有吸振能力,故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同时由于液体润滑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摩擦,对于高转速的机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被广泛应用; 另一种就是滚动轴承式结构,随着双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制造精度的不断提升,和较之于滑动轴承装配刮研等繁琐操作以及对操作者技能门槛的过高要求,以其具有起动阻力小、精度高、耗油漏油少、轴向尺寸小、维护简单、精度可调、同规格的轴承易于互换及寿命长等优点被新式无心磨床的砂轮轴结构所采纳。而滚动轴承装配过程的方便性极大地提高了维修效率,加之精密装配方法的配套工艺,使其综合性能指标稳定可靠。
一般地,轴承锥度内孔出现误差的情况较少,这是由轴承批量化生产规模较大、轴承产品制造设备精密度高及检测手段专业等特点所决定。无心磨床砂轮主轴的生产规模与轴承加工方式无法相比,单靠磨床角度调整刻度和简易质量控制措施是无法实现高的精度,因此砂轮主轴产生角度误差的概率较大。另外,当砂轮主轴产生角度误差如何修补研合作详细的探讨,其实这是无心磨床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现就此问题详细分析。
⑩ “轴承钢”做刀锋利吗
锋利。
轴承钢是用来制造滚珠、滚柱和轴承套圈的钢。轴承钢有高而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高的弹性极限。
对轴承钢的化学成分的均匀性、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碳化物的分布等要求都十分严格,是所有钢铁生产中要求最严格的钢种之一。
197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一些通用的轴承钢号纳入国际标准,将轴承钢分为:全淬透型轴承钢、表面硬化型轴承钢、不锈轴承钢、高温轴承钢等四类共17个钢号。
(10)轴承室镜面滚压刀如何修整扩展阅读:
性能要求
为了满足以上对动轴承的性能的要求,对轴承钢材料提出了以下一些基本的性能要求:
1、高的接触疲劳强度,
2、热处理后应具有高的硬度或能满足轴承使用性能要求的硬度,
3、高的耐磨性、低的摩擦系数,
4、高的弹性极限,
5、良好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6、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7、良好的防锈性能,
8、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
制造要求
夹杂物的含量和钢中氧含量密切相关,氧含量越高,夹杂物数量就越多,寿命就越短。
夹杂物和碳化物粒径越大、分布越不均匀,使用寿命也越短,而它们的大小、分布状况与使用的冶炼工艺和冶炼质量密切相关,生产轴承钢的主要工艺是连铸以及电炉冶炼+电渣重熔工艺冶炼,还有少量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的双真空或+多次真空自耗等工艺来提高轴承钢的质量。
对轴承钢的冶炼质量要求很高,需要严格控制硫、磷、氢等含量以及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状况,因为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状况对轴承钢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往往轴承的失效就是在大的夹杂或碳化物周围产生的微裂纹扩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