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的主要流程有:
模具生产部分:按照图纸要求制作制作模具,一般单件生产可以用木模、批量生产可以制作塑料模、金属模,大批量铸件可以制作模板。
2.混砂阶段:按照砂型制造的要求及铸件的种类不同,配制合格的型砂,以供造型所用。
3.造型(制芯)阶段:包括了造型(用型砂形成铸件的形腔)、制芯(形成铸件的内部形状)、配模(把坭芯放入型腔里面,把上下砂箱合好)。造型是铸造中的关键环节。
4.熔炼阶段:按照所需要的金属成份配好化学成份,选择合适的熔化炉熔化合金材料,形成合格的液态金属液(包括成份合格,温度合格)
5.浇注阶段:把合格的融熔金属注入配好模的砂箱里。浇注阶段危险性比较大,要特种注意。
6.清理阶段:浇注后等融熔金属凝固后,把型砂清除掉,打掉浇口等附设件,就形成了所需要的铸件了。
(1)怎么理解铸造高温出炉低温浇筑扩展阅读
总体概述
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的铸造砂是硅质砂。硅砂的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使用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特种砂。为使制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搬运、合型及浇注液态金属时不致变形或损坏,一般要在铸造中加入型砂粘结剂,将松散的砂粒粘结起来成为型砂。应用最广的型砂粘结剂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水溶性硅酸盐或磷酸盐和各种合成树脂作型砂粘结剂。砂型铸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结剂及其建立强度的方式不同分为粘土湿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种。
粘土湿砂
以粘土和适量的水为型砂的主要粘结剂,制成砂型后直接在湿态下合型和浇注。湿型铸造历史悠久,应用较广。湿型砂的强度取决于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土浆。型砂一经混好即具有一定的强度,经舂实制成砂型后,即可满足合型和浇注的要求。因此型砂中的粘土量和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工艺因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砂型铸造所用铸型一般由外砂型和型芯组合而成。为了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层涂料。涂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的粉状材料和粘结剂,另外还加有便于施涂的载体(水或其他溶剂)和各种附加物。
粘土湿砂型铸造的优点是:①粘土的资源丰富、价格便宜。②使用过的粘土湿砂经适当的砂处理后,绝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③制造铸型的周期短、工效高。④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时间长。⑤砂型舂实以后仍可容受少量变形而不致破坏,对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缺点是:①混砂时要将粘稠的粘土浆涂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设备,否则不可能得到质量良好的型砂。②由于型砂混好后即具有相当高的强度,造型时型砂不易流动,难以舂实,手工造型时既费力又需一定的技巧,用机器造型时则设备复杂而庞大。③铸型的刚度不高,铸件的尺寸精度较差。④铸件易于产生冲砂、夹砂、气孔等缺陷。
粘土干砂型制造这种砂型用的型砂湿态水分略高于湿型用的型砂。
粘土砂芯用粘土砂制造的简单的型芯。
㈡ 铸造金属中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换句话说,制定工艺时要考虑流动性对铸模复杂程度的影响。
浇铸温度高,则流动性好;提高模样的厚度,则流动性增加;降低涂料的厚度和密度,则流动性增加。
㈢ 铸铁的熔化温度是多少
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在加热,冷却及相变过程中,会产生效应力和组织应力。另外大型零件在机加工之后其内部也易残存应力,所有这些内应力都必须消除。去应力退火通常的加热温度为500~550℃保温时间为2~8h,然后炉冷(灰口铁)或空冷(球铁)。采用这种工艺可消除 铸件内应力的90~95%,但铸铁组织不发生变化。若温度超过550℃或保温时间过长,反而会引起石墨化,使铸件强度和硬度降低。
㈣ 熔化普通铸铁,出炉温度高低对浇注性能和铸件质量的影响
熔化普通铸铁时,提高铁水的出炉温度,可以提高铁水的流动性,改善浇注性能。也可细化铸铁晶粒,净化其组织,由于浇注温度的提高,方便了杂质的聚集,减少了铸件的偏析和夹渣。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对铸件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过热温度太高,会增加铸件的收缩量,使铸件产生缩孔,裂纹或晶粒粗大。这一点对收缩率较大的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影响明显。这种情况,用冲天炉熔化问题不大,好控制,用电炉熔化时就很重要,必要时可用测温仪控制。
过高地提高铁水的浇注温度,还会造成铸型材料表面烧结,铸件的一系列表面缺陷。
浇注温度过低,铁水充型困难,易使铸件产生气孔,冷隔和浇不足等缺陷。
浇注温度高低,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薄壁铸件控制在1300一1340度。厚壁控制在1260一1320度。
总之,铁水出炉温度高一些好,浇注温度根据情况调节,掌握高温出炉,适当温度浇注,对获得优质铸件是有保证的。
国际铸业网的铸造资讯为您提供更多铸造技术类文章
㈤ 浇注温度过度或过低,易产生哪些差异产生哪些铸造缺陷
铸造浇注工部必须注意三大要点:1、合格的化学成分;2、铁水的纯净度;3、合适的流动性。
解决的基本办法就是:1、高温出炉——为后处理做准备,也为调整化学成分留出温度空间;2、出水后保证一定的静止时间——可得到纯净铁水,且避免偏析。
过高温度浇注易造成的缺陷:粘砂、铁夹砂、缩孔、缩松、热裂、跑火、局部氧化、尺寸不合格、反应性气孔偏多等等。
过低温度浇注易造成的缺陷:浇不足、冷隔、过渡圆角偏大、夹渣、夹砂、析出性气孔偏多等等。
㈥ 什么叫低温浇铸
低温浇铸是塑料加工的一种方法。早期的浇铸是在常压下将液态单体或预聚物(见聚合物)注入模具内,经聚合而固化成型,变成与模具内腔形状相同的制品。20世纪初,酚醛树脂最早用浇铸法成型。
浇铸成型一般不施加压力,对设备和模具的强度要求不高,对制品尺寸限制较小,制品中内应力也低。因此,生产投资较少,可制得性能优良的大型制件,但生产周期较长,成型后须进行机械加工。在传统浇铸基础上,派生出灌注、嵌铸、压力浇铸、旋转浇铸和离心浇铸等方法。①灌注。此法与浇铸的区别在于:浇铸完毕制品即由模具中脱出;而灌注时模具却是制品本身的组成部分。②嵌铸。将各种非塑料零件置于模具型腔内,与注入的液态物料固化在一起,使之包封于其中。③压力浇铸。在浇铸时对物料施加一定压力,有利于把粘稠物料注入模具中,并缩短充模时间,主要用于环氧树脂浇铸。④旋转浇铸。把物料注入模内后,模具以较低速度绕单轴或多轴旋转,物料借重力分布于模腔内壁,通过加热、固化而定型。用以制造球形、管状等空心制品。⑤离心浇铸。将定量的液态物料注入绕单轴高速旋转、并可加热的模具中,利用离心力将物料分布到模腔内壁上,经物理或化学作用而固化为管状或空心筒状的制品(见图[离心浇铸])。单体浇铸尼龙制件也可用离心浇铸法成型。
㈦ 为什么钢水铸造要高温出炉低温浇注
浇注温度的提高可以使合金流动性提高,防止铸件产生浇不足、冷隔等铸造缺陷,但浇注温度过高,金属的总收缩量增加,吸气增多,氧化严重,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气孔粗晶等缺陷,因此,在保证足够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浇注温度。
(7)怎么理解铸造高温出炉低温浇筑扩展阅读:
一、浇注作用与影响因素
设备条件一定和冶炼钢种确定时,浇注工艺是十分重要的。浇注工艺中最重要的两个工艺参数就是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它决定钢锭的表面质量,如冒口的收缩、气体逸出与夹杂物的上浮、钢的偏 析、疏松、缩孔等质量问题。对于浇注温度的确定,一般采用如下公式:
T浇注=T溶点+T过热
式中T浇注——钢种的液相线温度;T溶点——包括根据钢种决定的浇注最小过热量。因浇注方法和锭型等因素,要求增减的温度以及整个浇注过程中钢液的温度下降值;T过热——开浇时钢液温度。
一些高合金模具钢的浇注,一般都采用低温快注的原则,以减少钢中的偏析和疏松,出钢温度控制在高于钢的熔点80℃~100℃,根据钢种、锭型和钢包的大小而定。浇注速度是与浇注温度密不可分的,通常用 “高温慢注”与“低温快注”,必须根据注温调节注速。
如注速过快,相当于提高了浇注温度,因为同一时间内带入钢锭模内的热量增加,整个钢锭的凝固 时间延长,成分偏析严重,夹杂物增加,气体也不易排出,还可能出现翻皮缺陷。另外,在模具钢的浇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缩。至于补缩的时间与锭型、钢种等有关系。
二、浇注方法
按钢水进入钢锭模的方位可分为上注和下注;按钢锭模、底板整备作业流程特征可分为车铸和坑铸。一般根据钢锭大小、钢种特点和车间生产条件等进行选择。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的不锈钢、硅钢、薄板等钢种采用下注,内部质量要求较高的重轨、炮管等钢种多采用上注。
小钢锭只能下注,大钢锭则适于上注;沸腾钢较适于下注,压盖钢和半镇静钢较适于上注。中国钢厂采用下注比较普遍。车铸可上注,也可下注,适合于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坑铸适用于小型炼钢厂的小型钢锭浇注(多为下注)和重型机械厂锻造钢锭的浇注(多为上注)。
㈧ 铸件的缩孔和缩松是怎么形成的可采用什么措施防止为什么铸件的缩孔比缩松容易防止
铸件的缩孔和缩松形成原因:铸件形成后,在最后凝固的区域由于没有得到液态金属或合金的补缩,收缩出现的集中孔洞称为缩孔,分散而细小的孔洞称为缩松。常分散在铸件壁厚的轴线区域、厚大部位、冒口根部和内浇口附近。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措施:
1、合理选用铸造合金,在使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取结晶温度窄的合金成分。
2、按照定向凝固原则进行凝固,有效地控制熔炼过程。
3、合理地确定内浇道位置及浇注工艺;
4、合理地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工艺措施,在浇口杯和冒口上加发热剂、保温剂。
5、采取合理的熔炼工艺,减少金属中气体及氧化物,提高其流动性和补缩能力。
铸件的缩孔比缩松容易防止的原因是:缩孔可以采用顺序凝固通过安放冒口,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之中,最后将冒口切除,就可以获得致密的铸件。而铸件产生缩松时,由于发达的树枝晶布满了整个截面而使冒口的补缩通道受阻,因此即使采用顺序凝固安放冒口也很无法消除。
(8)怎么理解铸造高温出炉低温浇筑扩展阅读: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注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在浇注工艺生产中,应遵循高温出炉,低温浇注的原则。浇注操作不当会引起浇不足、冷隔、气孔、缩孔、缩松和夹渣等机床铸件缺陷,和造成人身伤害。
缩孔和缩松通常发生在铸件内部。由于缩孔、缩松的存在,将减少铸件的有效承载截面积,甚至造成应力集中而大大降低铸件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由于铸件的连续性被破坏,使铸件的气密性、抗蚀性等性能显著降低。
㈨ 机床床身铸件的浇注工艺是什么
机床床身铸件的浇注工艺生产中,浇注时应遵循高温出炉,低温浇注的原则。因为提高金属液的出炉温度有利于夹杂物的彻底熔化、熔渣上浮,便于清渣和除气,减少机床铸件的夹渣和气孔缺陷;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则有利于降低金属液中的气体溶解度、液态收缩量和高温金属液对型腔表面的烘烤,避免产生气孔、粘砂和缩孔等缺陷。因此,在保证充满铸型型腔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把金属液从浇包注入铸型的操作过程称为浇注。浇注操作不当会引起浇不足、冷隔、气孔、缩孔和夹渣等机床铸件缺陷,和造成人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