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唐代的唐三彩釉陶器有哪些特点
唐代创烧了举世闻名的唐三彩釉陶器,在同一件器物上使用了不同的釉色,呈现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褐等多种绚丽的色彩。虽然唐三彩的上乘佳作是与陶塑艺术相结合的各种俑类和模型明器,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瓶、壶、罐、杯、盘、碗、烛台、枕等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甚至成为外销的产品,远渡重洋。
⑵ 唐朝最著名的瓷器是什么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 类雪”来形容。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
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
虽然青瓷在中国已不再出名,却在韩国生根发芽,青瓷也早已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的专利。
再说白瓷,白瓷洁白如玉,色泽胜雪,从唐代瓷器中可见一斑 古人好玉,凡事不是喜其华丽,而是喜其清洁如冰,进一步引申为人的性情德行如白壁无瑕,清洁不染,清凉无为。这点和后期崇尚繁琐奢侈的华而不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后世的玉,不是与传统精神相符的简洁明快,而是多为繁乱华丽的玉雕,过于强调人为修饰,从而忽略了玉质朴的天然本质。所以,从根本上说,玉和瓷器一样,已失掉了它原有精神与内涵。
(2)唐朝的陶塑主要是用什么器材扩展阅读: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
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⑶ 秦代的兵马俑,唐代的彩陶还有哪些东西
您好,非常荣幸能在此回答您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部分见解,若有错误,欢迎指出。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但是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是有着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⑷ 陶塑瓦脊的介绍
瓦脊艺术是中国岭南地区汉族传统祠庙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作用主要力图增加祠庙艺术表现力,使屋顶有崇高感,使建筑有丰富华丽的外天线。陶塑瓦脊上的装饰题材,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汉族民间的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等。这些造型精妙绝伦、釉彩鲜艳夺目的瓦脊,也反映了当时石湾陶塑业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之高,并为近现代石湾陶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石湾陶塑瓦脊为古建筑增添了异彩,它是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枝奇葩,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石湾陶器制作初期大概可以上溯于唐朝,下至北宋,逐渐兴盛,到明清时期而达繁荣阶段。石湾的陶店号在明代已称为“祖唐居”,至清末时名家辈出,行会组织日益精细,根据初步统计,共有二十四种行会之多。
⑸ 石湾陶塑的历史溯源
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石湾东汉墓出土的陶塑可见其艺术雏形。石湾陶塑技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唐至明以前为形成发展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民国时期为低谷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为全盛创新期。
石湾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石湾出现大型窑场的历史最迟可上溯唐朝。50~70年代先后在佛山石湾和南海奇石发现唐宋窑址,发掘出的均属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质松弛,属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器。
宋代是陶瓷极盛时期,整个社会的消费时尚推动了陶瓷业的空前发展。从事陶瓷制作的窑场遍布全国,日用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艺术陶瓷的品种急剧增多,造型、款式日益翻新,因而后世有唐八百、宋三千的赞誉。陶瓷器生产是宋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商品生产之一,外销商品中绝大多数是陶瓷器。为适应外销扩大对外贸易,陶瓷业逐渐从内地向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发展。
当时石湾陶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交通便利和陶土比较丰富。官窑水道渐趋淤浅,水运交通中心不得不移至佛山和石湾。佛山与石湾相连,汾江和东平河直通广州,产品运往广州出口十分便利。台湾一带又有陶泥岗沙,取材方便,于是本来就有陶瓷业基础的石湾便很快发展成为岭南重要陶器生产基地。
宋代石湾生产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注入了艺术表现形式,器形饱满、均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种类也比唐代丰富得多,有魂坛、堆贴瓦檐重叠式矮身陶罐、彩绘花瓶、陶琴等,涉及器皿、文玩、动物、人物等各个陶塑类别。石湾陶器五弦琴,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是案头文玩类陶塑的佳作。
宋代石湾陶器的装饰艺术非常重视纹饰。纹样题材广泛,形象丰富,极尽工巧细密,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从石湾宋墓和奇石宋窑中出土的遗物来看,宋代彩绘花卉颇有写意绘画的笔意,如绘兰草、竹叶,用笔疏朗,情趣盎然。此外,还有绳纹、弦纹、波浪纹、瓜棱纹、缠枝花卉纹、二方连续纹等。其中缠枝花卉纹十分精美,花卉蔓草舒展自如,卷曲合度,缠枝的曲、伸、卷、缠都饱含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石湾地处南国一隅,向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制陶技艺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准,但与北方诸名窑比较,要逊色得多,在宋代陶瓷之林中尚无显著地位。南宋至元,佛山是中原汉族移民的聚居地。他们把北方的汉族陶瓷技艺带到石湾,与石湾原有的制陶技艺相融合,大大地提高了石湾陶器制造水平与艺术水准。
因此,则 石湾集宋代各名窑之大成,定、汝、官、哥、钧诸名窑产品被石湾模仿得惟妙惟肖,八大瓷系的造型与釉色之美以及装饰手段也全被石湾消化吸收,从而成为南国善仿为特色的名窑,特别是以广钧、泥钧而名闻天下。
自明代起,石湾打破了过去单一日用陶瓷出口的状况。艺术陶塑、建筑园林陶瓷、手工业用陶器等也不断输出国外,尤其是园林建筑陶瓷,很受东南亚人民的欢迎。至今在东南亚各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庙宇寺院屋檐瓦脊上,完整保留有石湾制造的瓦脊就有近百条之多,建筑饰品还是无法统计。
明代以后,种类和题材则渐趋广泛,渔、樵、耕、读、牧、奕、饮、琴、游、戏乃至拍蚊、搔痒、挖耳等等百姓日常劳动、生活情景,各类花鸟虫鱼、野兽家畜与菜蔬瓜果等百姓熟悉的事物,以及达摩罗汉、观音、寿星、济公、八仙、钟馗、关公等等百姓熟悉与喜爱的神仙人物与历史人物,都在石湾陶塑艺术中得到真实生动的表现,褒忠贬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爱幼等等。百姓的道德观念与社会态度在石湾陶塑艺术中得到传神的体现。例如清代末年就出现过以欧洲侵略者的形象作为外部造型的尿壶,以表达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社会思潮。因此有人称石湾陶塑题材堪称为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网络全书。
⑹ 唐代墓葬中陶塑的牛、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的塑作技术是怎样的
唐代墓葬中陶塑的牛、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其形象动态的塑作技术,远比汉代进步。1965年,甘肃秦安唐墓中出土有三彩卧牛,也是比较少见的。这里再举出河北唐墓出土的一件卧地陶牛,右前足掀起,头部上扬,好像正在要起立的顷刻。其静中有动的神态,令人想起西汉霍去病石雕群中的那件卧马。这种瞬间的动态,在雕塑造型上是颇难掌握的。可能是古代匠师们能深入生活,熟悉了牛马的习性,因而能雕塑出那种形神兼备的动人形象。
家畜中的猪狗在唐墓随葬中也颇多见,像隋代那样的一只母猪,哺乳着群仔猪的塑作也仍然有,因为它是社会农业经济发展,六畜兴旺的象征。唐郑仁泰墓的三件陶猪中,即有仔母猪一件,同时也有猪群的出现。唐韦墓有陶猪十二件之多,其中的四件陶猪由于体积小(身长约10厘米),看来是由塑作者随手捏来,很类似动物雕塑家的草样,但却神态各异,动静有别,形神毕现,可以说是概括了猪的生活百态,一种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样高超的小品雕塑,恐怕也只能出现于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发达的盛唐时代。
⑺ 陶塑有什么主要用途
陶塑是陪葬用的明器。前已述及,战国、秦汉盛行厚葬,在陪葬的明器中,一部分是生前享用的日用器,如铜器、漆器、陶瓷器、丝织品,衣服等,这些都可以直接放入墓室中。而在奴隶社会结束后,用活人、活畜殉葬的习俗已被废除,生前享用的建筑、奴婢、家畜、车马等改为制成模型来进行陪葬,人物模型称为俑,俑主要做成陶塑,也有用木雕的,这就使战国、秦汉,尤其是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陶塑。这些陶塑,一方面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雕塑艺术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秦汉的厚葬之风,波及朝野上下,上至皇帝及官僚贵族们的大型陵墓,下到中小地主及平民百姓的小型墓葬,从中出土的大量陶塑,为我们展示了一批丰富多彩的雕塑群,成为研究古代历史与文化艺术的珍贵资料。
陶塑主要是素烧的红陶器,也有烧成后再进行彩绘,汉代以后还以铅釉陶烧成各类陶俑。
战国时期的陶塑,有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郑州二里岗的战国墓中出土两只陶鸭,足、尾、翼都可以拆开,并施以彩绘,制作十分精巧。
⑻ 唐代三彩俑使用什么材质制作而成的
在唐代墓俑制作的材料方面,三彩俑是唐代俑塑中的一种特殊种类。所谓三彩,即用铅和石英配制而成的透明质釉料,渗入氧化铁能烧成黄褐色。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铅烧成蓝色,这种黄褐绿蓝釉彩又有浓淡厚薄的不同变化,并且利用铅釉流动性强的特点,烧制时故意使釉彩下流,形成美丽的彩墨画效果。据考证,它的创始在初唐后期,由于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各种工艺技术的进步,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光辉灿烂的陶塑,形成为唐代特殊的美术工艺作品。
⑼ 各个不同时期的陶器分别有什么特点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但是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是有着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⑽ 唐代厚葬中三彩陶器起到什么作用
唐代盛行厚葬,三彩陶器主要用作随葬的明器,其中以人物俑和动物俑塑造的最为精彩。人物俑中有贵妇人、文官俑、男女侍俑、胡俑、武士俑和天王俑、十二生肖俑。动物俑中包括马、骆驼、牛、羊、狗、鸡、鸭等品种。
唐三彩陶塑有很多成功佳作,其中以人物、马和骆驼塑造的最为出色,这些作品造型逼真,姿势优美,形神兼备,具有高度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