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认为人像摄影,器材真的重要吗
摄影器材的重要性是相对而言的。人文摄影家王文澜先生,用傻瓜胶片相机也拍出了传世之作。正所谓“高手摘叶成兵”,善于发挥手中器材的全部优点,避免缺点是高手的特质。
当技术一般时,器材可以作为拍的不好的借口。
当技术到达大师级程度以后,拼画质时器材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2. 为什么真正的摄影师需要不断地购买新装备
摄影师,是使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出画面精彩、内涵丰富的摄影作品的专业人士。
摄影师拍摄时所使用的工具,就是照相机。
照相机包含可更换镜头相机和不可更换镜头相机两种类型。……因为可更换镜头相机拓展性更强,绝对性能更高,因此专业摄影师更喜欢使用可更换镜头相机来进行创作。
可更换镜头相机的机身和镜头是可以拆分的。于是,就带来了更高的拓展性。……同时,因为可更换镜头相机的图像传感器尺寸更大,因此性能更好、画质更高,这就是摄影师更愿意使用可更换镜头相机进行创作的原因所在。
对于摄影师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部相机,而是更细化的摄影器材。
具体来说,摄影师需要的摄影器材有以下几类:
1,机身。
2,镜头。
3,各种配件。
对于上述这几类配件来说,摄影师的需求状态各有不同。
机身,摄影师需求最低的器材了……理论上一部机身,实际上两部机身,酒基本够用了。
镜头,摄影师需求最多、要求最高的配件。……各种不同规格的镜头,分别针对不同的拍摄题材,因此摄影师需要大量镜头来满足自己对于各种摄影题材的拍摄需求。
所以说,一位专业摄影师,他手中的镜头数量是非常多的。
对于配件来说,种类就极其庞杂了。……存储卡、电池、闪光灯、三脚架、反光板、各种滤镜……不同的拍摄需求,需要配备的配件各不相同,于是摄影师需要装备的配件也就各不相同了。
对于从业多年,拍摄题材稳定的摄影师来说,他所需要的装备都已经基本配备齐全,不必再不断购买了,只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升级即可。
但是对于那些有新的拍摄需求的摄影师来说,他就需要不断增添新的装备,来满足自己新的拍摄需求了。
3. 摄影器材 | 关于摄影器材的你需要知道的知识
喜欢摄影有八年了,在其中陆陆续续投入也有近10万了(仅仅是摄影器材),涉及过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产品摄影等领域,今天聊聊我对器材的看法。
摄影器材这个东西,在很多人眼中和毒品基本划上等号。大意是说,很容易上瘾,而且费钱,说起摄影器材,那是要谈虎色变的。仿佛只要按下立即购买,指纹支付,从此钱包离你远去。
未经过对方同意,你好心给对方推荐摄影器材,对方少不得心里会怀疑你的动机不纯,意欲何在,感觉是不是要把人拉进火坑。从此友谊有了裂缝。
经常有人问我的照片用什么相机拍的,我会很高兴的把相机的型号告诉对方,因为很庆幸对方没有问这照片如何拍摄出来的。这个问题就像去问米其林的大厨你是用什么锅炒的一样。
如果对方问照片是怎么拍的,我会从盘古开天地说起,混沌分开,日月光辉,从此有了光,再有了物理学,有了光学,然后说到小孔成像和胶片显影的知识,最后顺带说一下为什么柯达会发明了数码相机却依然死了,顺带评价一下当今日本企业和德国光学企业的差别,以及商业模式的利弊。
对方肯定会说,你神经病吧。
等等,我还没有说完呢,中高端器材的演进史还没说,这样说起来三天三夜都收不住。
再说下去,对方杀人之心都会有。
所以非常感谢那些只问相机型号的朋友,谢不杀之恩。
摄影界一直都流传一些不靠谱的流言,例如佳能适合拍人像,尼康适合拍风景,sony大法黑科技,宾得小众有逼格,土豪最爱玩徕卡。谣言这东西,说得多了,就有人信。
在武侠世界里,武功境界高的人,手中无剑胜有剑。一根树枝就能打趴拿着倚天剑的低手。但这其实是一个特定场景才能出现的结果,这并不能说明树枝比倚天剑厉害。如果让高手和低手在火山附近或者火场中比试,树枝早就烧化了,高手说不定被乱剑砍死。
就像让奥拓和奥迪来一辆公路赛车,换成奔奔和奔驰也行,即使司机水平再高超,恐怕一踩油门,就会感觉十分无力。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拍一张好看的风景照片,越绚丽多彩的场景中,器材的重要性越高。这里说的器材不仅仅包括机身镜头,还包括滤镜系统,滤镜系统根据镜头群按照尺寸来分,又分为100mm,150mm,175mm等等。尺寸越大,价格越贵。
滤镜分偏振镜、减光镜、渐变灰镜、反向渐变灰镜。偏振镜用来消除反光让照片更鲜艳,减光镜拍摄长时间曝光,渐变灰解决天空一片死白或者地面一片黑暗的问题,反向渐变灰解决日出日落时候的带状光比问题。
拍出啊一张好的风光片,尤其是现场光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要充分调动你那早已遗忘的小学数学,十分艰难的计算要用几档的滤镜,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样,把快门和ISO当作参数放进去计算。
这已经是风光摄影的高级阶段,大部分人在这小学数学这一步停止不前。一旦到了这个层级,光有心还不够,还要有钱。滤镜系统和相机相比,属于小众范围。买的人少,在研发成本高企之下,价格降不下来。价格降不下来,买的人越少。
有心有钱之后,还要有时间,要能够大早上跑到荒山野岭,面对漫山遍野的孤魂野鬼,要有一颗坚定不移相信马列主义的心。相信老子天下第一,牛鬼蛇神回避。
有了这颗心还不够,要有体力能够背上感硕大的摄影包,沉重的三脚架和滤镜系统,头灯手电和水。爬山涉水,跨越危险。
有了这些体力和毅力还不够,要有足够的运气,可以看见没有乌云遮挡的太阳升起,同时还有一些云彩和霞光,空气通透。不能下雨和阴天,没有阳光就没有光影和色彩,连黑白都拍不出来。
当上面所有条件都具备了,好照片也拍出来了,还需要花时间去整理照片,对照片进行转换导出。大部分人到了这一步,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过阻拦。但是我的朋友三毛就很例外,他只喜欢拍照,拍完以后从来都是拷贝在家里的硬盘中,于是从此深藏闺中,再也不相见。这是一种境界,我自叹不如。
我比较迷糊,最初入门的相机和镜头在仙湖植物园被一群团伙作案偷了,后来买的碳纤维三脚架在惠东拍摄的时候遗忘在湖边。摔坏过镜头,摔过滤镜,跟着我的器材也挺不容易,命运多桀,但我有个好处,从来不转卖自己用过的器材,实在不想要了,就送人。我想,这样的话,器材心里也会好受一些,至少不会再被卖来卖去的。
唐僧受到惊吓,肉会酸,相机也一样,好好对待你的相机和镜头,每次使用前,要向对情人一样心怀爱意,拍完之后放回包里之前,要在心中默念,辛苦你了。长此以往,你的相机和器材就会死心塌地的帮你拍出好照片。
要说什么样的摄影器材性价比高,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通常我们问这个问题,原因只有一个:穷。你去看看买徕卡的有几个讲究性价比。一个徕卡镜头的UV镜都要几千人民币,抵得上单反的一个镜头价格,作用只是为了保护徕卡镜头,好的徕卡镜头都上万。
摄影器材和谈恋爱一样都不能用性价比来衡量。买你力所能及不会影响生活质量的器材就足够了,因为价格再高了也买不起,买完也不会后悔。
如果有钱,买顶级器材,这样拍不好就不能怪隔壁老王和器材。
关于镜头的学问几乎可以归类到玄学,就像高保真音响Hifi界讨论用火力发电还是水力发电的电源哪个更合适听什么流派的歌曲一样。德国原产镜头是镜头界里的贵族,拍出来的照片自带德味,至于什么是德味,公认的解释是红、蓝色彩浓郁、画面过度自然油润。
每个人对于颜色的感知有所不同,而油润又是一个只能意会不能量化的指标,这就成了玄学。
光学镜头可以保值,一个好的镜头世代相传,那是常有的事,偶尔遇到个子孙不孝,家道中落,变卖镜头也能缓解一时燃眉之急。也算是为子孙后代积福啊。你说钻石才能恒久远么,那是商家编织的美丽谎言,你信就是真的,你不信就是假的。爱TA就送个德头。
恨TA也可以送个德头,从此一入德门深似海。
徕卡我也是摸过的,徕卡镜头也掂量过,沉甸甸,体积又小,仿佛拿着黄金块一样。这样的经历无疑可以让我的人生更加完善,以后也可以用一种淡淡的语气和初学者说,你知道徕卡的徕字有几种写法么?
摄影器材的范围不仅限于相机镜头滤镜脚架闪光灯,还有头灯、手电啊,一个好的头灯可以抵上三个诸葛亮。摄影是用光的学问,怎么离得开照明器具呢。
头灯和镜头一样,还分广角和长焦,远射距离,照射半径。如今已有厂商在研发人工智能头灯,可以智能的根据你看的物体远近自动调节焦距。看近处,光斑会自动放大,看远处,光斑自动聚焦为光柱。更别提什么频闪功能,甚至自带编码,可以随意生成摩斯电报码。
说起来,最大的摄影器材还是车,一辆好车,可以爬山涉水,可以过夜。自带无线基站,随时分享照片到互联网朋友圈。车是移动的钢铁帐篷,车是空调房,车是防范野兽的城堡,车是巨大的移动电源充电宝。
这么说起来,要拍出精彩的风光摄影作品,先要去交警网站摇个号。
一般人就不要指望靠给淘宝天猫拍产品摄影发财了。产品摄影要灯、道具、场地、反光板、遮光板、吸光板、测光表、电动背景架、背景纸、微距导轨、引闪装置、高速摄影触发装置、灯架、kt板、亚克力板。
喜欢美食可以自己下厨,想吃什么做什么,慢一点没关系,难吃一点不要紧。但是开饭馆就不一样了。喜欢摄影可以自己拍,怎么拍都好,但是开工作室就不一样了。
准备这些乱七八糟的配件就能够让一个180斤的胖子迅速减掉30斤。有许多配件仍然买不到,需要自己制作。
每个光鲜的摄影工作室后面,都有个杂乱无比的杂货间,用于存放这些乱七八糟的摄影配件。
拍人像的器材相对简单多了,比风光摄影还简单,只需要一个大光圈镜头,焦外油润。再用闪光灯闪过去,将那些毛细孔的阴影都照亮,整个人脸就白净许多。
穷一点的摄影师远看上去大抵和一个逃荒者差不多,背着一个视如生命的摄影包,一只手拿闪光灯,另一只手拿着相机按快门。
有钱的摄影师通常有个面容呆滞的助理,专门负责拿着闪光灯,站在和摄影师错开的位置,举着灯对着人。不拍摄的时候,要承担挑夫的职责,要拿外闪,拍摄道具、服装。甚至兼着化妆补妆的职责。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在海边总能看到那些婚纱摄影的摄影师和助理,摄影师为了体现艺术范,少不了胡须满面,扎着马尾,这其实和颜值有关系,颜值好一点的,范儿就有了,颜值差的,这样就完全起了反作用,一副猥琐模样。
话说回来,颜值高到可以靠脸吃饭的,谁会去做人像摄影师呢。
4. 摄影一流靠想法,二流靠技术,三流靠器材的说法正确吗
完全正确。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作品有想法,主要是对表达的主题有想法,能一下捉住观众的心,没听过哪个大师讨论器材的。
职业摄影师靠技术,想法也会有,但没有大师那样深刻,就只能靠技术,构图、光线、调色,这些做得好,一副好的作品也能感动观众。
没有想法,技术不过关的摄影师,就会依赖器材,但依赖器材也未必能出好的作品,越不注重想法和技术,作品越烂,没听过哪个大师会大谈器材论的。
5. 摄影是内容重要,还是器材重要
摄影是一门综合类艺术,涉及到色彩学、设计学、几何学等学科。以及天气、环境、地域、地理,器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过一张优秀摄影作品的诞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取景框后面的眼睛”,也就是摄影师。
摄影大师布列松所说的摄影“决定性瞬间”其实就是在说内容,对于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更是如此。不论我们是否接受布列松的理论,都无法否认一张照片或一组照片最终能被人们接受的关键,在于内容。
正如薇薇安·迈尔,生前是一位家庭保姆,在她身后才被人发现一生拍摄的超果10万张的街头照片。2010年,她的作品在芝加哥展出,薇薇安最终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这一评价,就是出于薇薇安大量作品都以反映美国当代街头人物为内容,而不是她当年手中那台并不出名的相机。她的作品大网络全书式地呈现了美国当代街头社会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