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B、V、T轴承检测
滚动轴承热轴的故障检查和判断
一、检查判断轴温
滚动轴承的温度,主要由滚子与内外圈滚道间的滚动摩擦、滚子与保持架间的滑动摩擦、滚子端部与内圈挡边间的滑动摩擦、以及滚子与润滑脂间的摩擦等产生的热量引起的。同时,还与轴承上的载荷、运行速度、线路状态、气温、风速、连续运行时间及阳光照射等因素有关。轴承的温度直接反映着轴承的运用状态,轴承温度正常即表明其运用状态良好;轴承过热则表明其运用状态不良。检查轴温应于列车停站后立即进行并运用货车无轴箱滚动轴承‘七字’检查法(听、看、摸、捻、转、诊、监),对滚动轴承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其内部破损故障的明显外观症状,是防止滚动轴承内部故障的重要方法。以手或测温仪检查轴温时,其检查位置应以轴承外圈外径下部为准,不应在前盖、后挡、密封罩处,这是因为它们在橡胶油封的摩擦下,特别是新组装后其温度比轴承和承载鞍处高得多的缘故。
新轴承在运用初期处于饱和阶段,一般温度都比较高,但轴承温度与外界大气温度之差最高不应超过70℃。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轴承温度比大气温度高10~30℃左右。若以速显示快速测温仪测量,轴承温度高于外温40℃以上或手摸轴承外圈不能停放2s左右时,均视为轴承过热。货车无轴箱滚动轴承轴温计算经验公式:
正常温度 Tt≤40℃
微 热 Tt≤70℃
强 热 Tt>70℃
式中 T—实测轴承温度;
t—外界大气温度。
对于行包快运棚车(K2型转向架)和X1K集装箱快运平车,绝对温度不超过80℃(实测温度),相对温度不超过55℃,如超过上述温度时,才视为轴承过热须甩车处理。
二、检查轴承外观状态
(1)承载鞍与轴承零件摩擦、碰撞
检查承载鞍状态时,应注意观察承载鞍是否正位,与前盖、后挡或密封找罩有无摩擦、碰撞。若发现承载鞍或轴承零件发生非正常的移动,即表明承载鞍与轴承零件有摩擦、碰撞的可能。
(2)轴承外圈裂损
检查轴承外圈状态时,应注意检查外圈边缘有无裂损。若发现外圈边缘有横向黑道,可使用检点锤轻轻地敲击,看其是否在敲击时出油,出油者即为裂损。
(3)轴端螺栓松动
检查轴端螺栓状态时,应注意检查轴端螺栓有无松动或丢失,防松片止耳是否被扳平。使用检点锤轻轻地敲击螺栓头部,若发出异常声音,即为螺栓松动。
(4)前盖凹陷、变形
检查前盖状态时,应注意观察前盖是否凹陷、变形。若发现前盖有碰撞或外物击伤的痕迹则前盖凹陷、变形可能是由此而引起的。
(5)后挡松动
检查后挡松动时,应注意检查后挡与车轴防尘板座配合处有无相互转动现象。使用检点锤轻轻地敲击后档,若发出与车轴防尘板座离体的‘劈啪’声音,即为后挡松动。
(6)密封罩松动、变形
检查密封罩状态时,应注意检查密封罩是否松动、变形。若发现密封罩与外圈配合不密贴而发生相对转动即为密封罩松动;若密封罩有磕碰痕迹、不圆或凹陷则为密封罩变形。
三、检查润滑状态
(1)判断油脂漏泄程度
无轴箱滚动轴承在运用中的润滑状态检查,主要是根据油脂的漏泄情况来判断其漏泄程度的。通常油脂漏泄有以下几种类型:
a.渗油
外观检查轴承内的油脂泄漏情况,若发现轴承外圈牙口与密封罩配合处有少量的油迹,而且油迹比较干燥即为渗油。
b.漏油
外观检查轴承内的油脂漏泄情况,若发现轴承外圈牙口与密封罩配合处有大片的油迹,擦去油迹和尘砂,可看到配合缝隙的油迹比较湿润,同时,在密封罩上或前盖、后挡的外缘内面有油迹和尘砂积聚即为漏油。
c.甩油
外观检查轴承内的油脂泄漏情况,若发现密封罩、前盖、后挡上有大片湿润油迹,而且污染了承载鞍、侧架、轮辐或车底架等,并在其上有油滴积聚即为甩油。
(2)外溢、变色油脂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用2号防锈极压锂基脂,正常时为淡黄色,但混入异物或油脂变质后,会使油脂劣化,以致运行中外溢、变色。因此,轴承润滑状态还应通过鉴别外溢、变色油脂来判断。
a.混砂
外观检查外溢、变色油脂,若发现轴承温度偏高并在轴承外圈牙口与密封罩配合处附有沙粒,手捻油脂有颗粒状感觉即为轴承内部混砂。
b.混水
外观检查外溢、变色油脂,若发现轴承温度偏高、油脂乳化变稀,呈乳白色或棕红色即为轴承内部混水。
c.混金属粉末
外观检查外溢、变色油脂,若发现轴承温度偏高,油脂呈黑灰色,手捻油脂有颗粒状感觉即为轴承内部混金属粉末。
四、检查轴承的旋转灵活性
转动轴承检查轴承的旋转灵活性时,应使用千斤顶顶于侧架到、导框处。起轴前,先用压轮器顶住轴身与中梁,以防起轴时车轮随之抬起,然后用长100mm以上、直径14mm以上的U形卡子插入侧架小圆孔内,用U形销一边挡住承载鞍而不下落,或用长150mm、厚15mm、宽25mm的楔铁打入承载鞍与侧架导框处,使承载鞍与顶起的侧架一起上移,起到承载鞍与轴承离开为止。
检查时,以手转动轴承外圈观察其旋转是否灵活的,有无异音和卡滞现象。
正常的轴承以手转动时是灵活的,手感圆滑无声,无卡滞和异音。如果不是这样则为异常。
(1)轴承内缺油或保持架兜孔磨耗过甚。以手转动轴承,发出轻微、均匀的‘哗啦哗啦’声是正常的,这是滚子离开负荷区(轴颈上面),落在保持架横梁上发出的声响,每转一周音响是一致而连续的。当轴承内缺油或保持架兜孔磨耗过甚时,将有滚子冲击保持架横梁的有规律的冲击感和比较大而清脆的‘哒哒’声。
(2)滚子或滚道剥离、卡伤
(3)轴承内、外圈的滚道或滚子的滚动面上一旦出现剥离、卡伤,由于滚动面上有损伤及掉落的金属碎屑,轴承的转动不会灵活自如,而且每转至剥离、卡伤处有卡滞现象。同时,还有间歇的‘空空’振感,此种现象多为滚子或滚道局部剥离、卡伤。
(4)滚子或保持架破碎
(5)当滚子或保持架破碎时,根据其破碎和散乱的程度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旋转不灵活性,直至难以旋转开兼有零乱无规则的振感或声音。以手转动轴承,若转动不自如或根本转不动时多为滚子或保持架破碎。
(6)轴承内部锈蚀或存在有异物。当轴承内部锈蚀或存在有其他异物时,以手转动轴承就会出现异音和卡滞现象。
(7)轴承内部有辗皮。以手转动轴承若发出‘沙沙’的干摩擦声,而且稍有颤抖的感觉,此种现象多为轴承内、外圈滚道面或滚子的滚动面辗皮。
(8)后密封座划伤轴颈。以手转动轴承,若旋转轴承有阻力并发出摩擦声时,多为后密封座划伤轴颈。
五、测量轴向游隙
(1)用磁座百分表测量
检查轴承的轴向游隙时,应转动轴承,看其旋转是否灵活。旋转几圈后,首先把磁力表座吸在轴承外圈某一位置上,使百分表测头触到前盖或轴端螺栓端面上,然后记下表盘指针所在的刻度位置并将其作为零位。用双手沿轴向推轴承外圈到向里边的极限位,记下表盘指针顺时针显示的数值;再拉轴承外圈到向外端极限位,记下表盘指针逆时针显示的数值,两数值之和即为该轴承在压装状态下的轴向游隙。其游隙不应大于0.75mm。
(2)用钢板直尺测量
检查轴承的轴向游隙时,在无磁座百分表情况下可用钢板直尺测量。其测量位置应以轴承前盖内缘为基点至外圈端面间的间隙。测量时,用双手沿轴向推轴承外圈到向里边测量,再向外拉外圈测量,用推时测量的数值减去拉时测量的数值即为该轴承在安装状态下的轴向游隙。
六、测量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
测量无轴箱滚动轴承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时,应将梯形塞尺伸入到承载鞍导槽与侧架导框之前后、左右各间隙处测量,然后把前后、左右之间隙尺寸分别相加即为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其前后间隙不应大于9mm,左右间隙不应大于12mm。
七、测量车轮踏面擦伤、剥离
(1)测量车轮踏面擦伤深度
检查发现车轮踏面擦伤时,可用第四种检查测量其深度(第四种检查器结构见图1),具体测量方法:
尺框带有踏面磨耗测尺,在导板上左右移动到擦伤或凹陷最深处,来测量磨耗型踏面局部擦伤或凹陷深度尺寸。
如在擦伤或凹陷处测量为3.5mm,在同一直径线上未擦伤或凹陷处测量为2mm,则擦伤或凹陷深度为1.5mm。滚动轴承车轮踏面擦伤深度不应超过1mm。
(2)测量车轮踏面剥离长度
检查发现车轮踏面剥离时,可用第四种检查器轮辋厚度测尺15在踏面剥离处进行测量。
计算时,两边宽度不足10mm的剥离尖端部分不计算在内;长条状剥离其最宽处不足20mm者亦不计算。
滚动轴承车轮踏面剥离长度:一处不应大于50mm;二处(每处长)不应大于40mm。
㈡ 整体偏心轴承的应用方法,怎么安装,技术要求
偏心轴承安装要求:
1、装配现场应尽可能保持清洁,没有灰尘;
2、要避免偏心轴承沾染灰尘、污染物和湿气(污染物对滚动轴承的运转和使用寿命有不良影响);
3、检查轴承座孔和轴上的配合面的尺寸精度和清洁度;
4、给轴承套圈的配合面涂上少许油或少许脂;
5、确保轴和轴承座孔有一个10°~15°的引导倒角;
6、不要过分冷却偏心轴承(冷凝产生的水分可导致轴承及轴承的配合面腐蚀);
7、安装之后(给轴承装填润滑剂,检查轴承配置是否运转正常)。
5 技术要求5.1 材料及热处理5.1.1 轴承套圈和钢球采用GCrl5、GCrl5SiMn轴承钢制造,其材质应符合YB/T 9的规定。套圈滚道和钢球的硬度分别为59~65HRC和62~-,66HRC,其他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B/T1255的规定。5.1.2 心套采用符合GB/T699规定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制造。 5.2 公差5.2.1 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应符合表1、表2、表3的规定。5.2.2 偏心套尺寸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5.3表面粗糙度 轴承和偏心套配合表面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按表5的规定。5.4 径向游隙 轴承的径向游隙值按JB/T5304的规定。5.5 轴承的残值应符合JB/T6641的规定。5.6 轴承的标志按JB/T3574的规定。5.7 其他5.7.1 轴承用润滑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7324的规定,其装填量应符合制造厂主管部门的规定。如有特殊要求时,由订户与制造厂协商确定。5。7.2 轴承的密封装置在运转中,除密封圈唇口与内圈外径接触处允许相互摩擦外,其余部位均不应发生摩擦现象。5.7.3 轴承的密封性能应符合制造厂主管部门的规定。5.7.4 偏心套应进行氧化或镀锌钝化等表面防锈处理。
三、安装方法
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得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a. 压入配合
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b.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c.圆锥孔轴承的安装
圆锥孔轴承可以直接装在有锥度的轴颈上,或装载紧定套和退卸套的锥面上,其配合的松紧程度可用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来衡量,因此,安装前应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安装过程中应经常测量游隙以达到所需要的游隙减小量为止,安装时一般采用锁紧螺母安装,也可采用加热安装的方法。
d.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周全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轴承的中轴泉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轴承的安装方法,一般情况下是轴旋转的情况居多,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为过赢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㈢ 汽轮机推力间隙是如何调整
附图:(网络知道不能上传图片,需要的话请联系我),给你个汽轮机推力瓦全部检修及调整程序,比单独讲调整间隙更直接和深刻,可惜不能上传间隙标识图
1.1.1推力轴承检修
1.1.1.1推力轴承解体:
a推力轴承盖上油杯介体,拆除温度计,拆开平头紧固螺钉,旋出罩盖,取出透明罩,外罩,最后旋出油杯。
b拨出推力轴承盖上靠高压侧的立销,和中分面定位销两只。
c松水平结合面螺帽,吊出轴承盖。
d拆除推力瓦内盖水平结合面螺栓,用支头螺钉均匀顶起轴承内盖30-40mm左右,然后吊去轴承盖。
e拆松球枕水平接合面螺栓,拨出锥销,用特殊吊环吊去球枕,并拆除推力瓦块温度计引出线。
f将挡油圈上拉弹簧松下,取出两半挡油圈(改形后,是浮环式油挡,只需拆除平面螺钉即可取出挡油圈)。
g拆去推力瓦安装环平面螺栓,取出上半只正反方向的推力瓦安装环,再挖出下半只正反向的推力瓦安装环。
1.1.1.2测量推力瓦间隙:
a推力轴承组合状态,盖上推力轴承的外盖,打入锥销,拧紧水平中分面螺栓。
b在推力轴承外壳上装一百分表,测量杆支在推力球枕上且与轴平行,以测量瓦枕的轴向移动量。
c另一只百分表测量杆支持在转子的某一平面上,并与轴线平行。用千斤顶两只,将转子来回向前后级限位置,读出百分表的最大与最小的指示值。转子百分表的差值便是总窜动量,以窜动量减去瓦枕移动量、即为推力瓦间隙,都可通过调整瓦枕外轴向调整环垫片解决。
1.1.1.3检查推力瓦块:
a检查瓦块乌金工作面并测量瓦块厚度与原始值比较,如异常应查明原因,作必要处理。
b检查瓦块背部摇摆线和销钉,推力瓦组合后,检查每块瓦块的摇摆度。
c检查测温元件和导线。
d检查推力瓦块楔形进油间隙:
用钢皮尺搁在瓦块乌金面上,用塞尺测量楔形外口油隙,根据轴承乌金上接触痕迹,观察油隙形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e瓦块组合后在平板上检查接触状况。
1.1.1.4检查档油圈乌金及间隙。
1.1.1.5检查回油档油环间隙并调整(按轴瓦内油档调整方法进行)
1.1.1.6检查推力轴承外壳及附件。
1.1.1.7按解体程序逆序组装,组装结束后,复测推力瓦间隙并检验组装是否正确。
1.1.2检查发电机后轴承及励磁机轴承座绝缘,为防止在运行中产生轴电流而造成轴瓦乌金的电腐蚀,在发电机后轴承,励磁机轴承座底部和油管法兰间加装绝缘层(包括螺栓绝缘套管,垫圈):
1.1.2.1绝缘电阻在汽轮发电机中心调整结束后,进行测量。
1.1.2.2将发电机转子用行车起10mm左右。
1.1.2.3用厚0.5mm左右的绝缘布或青壳纸垫在轴颈与轴瓦间,使轴与轴瓦完全隔开。
1.1.2.4用500伏摇表测量轴承座对地电阻。
1.1.2.5如发现电阻小于规定值,应逐步分解找原因,一般可先拆除油管,然后逐只松座架螺栓,直至吊起轴承座重新检查垫片为止。
1.1.3紧基础底脚螺栓(不常修项目,各道轴承座底脚螺栓每次大修要检查,每隔一次大修或机组有振动时应将底脚螺栓紧一遍)。
1.2质量标准
1.2.1轴承合金表面光滑,无脱胎,碎落,裂纹腐蚀,过热和异常磨损。
1.2.2轴瓦间隙(mm)
第一瓦(¢300) 两侧油隙:0.20-0.30
顶部油隙:0.30-0.55
顶轴油隙:0.02-0.04
顶轴油面积:35×45
第二瓦(¢325) 两侧油隙:0.25-0.35
顶部油隙:0.45-0.60
顶轴油隙:0.02-0.04
顶轴油面积:40×55
第三瓦(¢325) 两侧油隙:0.25-0.35
顶部油隙:0.45-0.60
顶轴油隙:0.02-0.04
顶轴油面积:40×60
第四瓦(¢300) 两侧油隙:0.20-0.30
顶部油隙:0.30-0.55
顶轴油隙:0.02-0.04
顶轴油面积:45×65
第五瓦(¢160) 两侧油隙:0.10-0.15
顶部油隙:0.15-0.25
顶轴油隙:0.02-0.04
顶轴油面积:45×65
1.2.3轴颈与下瓦接触均匀,接触角60度左右,轴瓦两端5-10mm范围内保持与轴颈间0.02mm
楔形间隙,以免引起轴向振动。
1.2.4档油板间隙mm
A:0.30-0.5
B:0.08-0.14
C:0.1-0.32
D:0.1-0.30 见图“档油板间隙”
1.2.5档镶入的齿片不松动,水平结合面无贯穿槽纹或张口(0.05塞尺塞不进)。
1.2.6承紧力或间隙:
1.2.6.1瓦枕与球面壳体间紧力 0-0.02mm
1.2.6.2球面壳体与球枕紧力 0-0.02mm
1.2.6.3球枕与轴承盖间紧力 0.10-0.15mm
(以上紧力值均为运行状态下的应有数值,具体安装值应根据各道轴承内外温差作适当修正;即外壳温度高的轴承宜适当增加紧力。)
1.2.7瓦枕的每块垫铁接触痕迹应占总面积70%以上,均匀分布,瓦上每块瓦枕铁里垫片不超过四张,且薄厚均匀平整,无毛刺。
1.2.8吊去转子后,球枕左右有两块垫铁塞尺塞进,底部可塞0.05-0.07mm。
1.2.9瓦枕:球面壳体,瓦枕结合面接触良好,0.03mm塞尺塞不进,红丹粉检查接触面积不少于75%且接触均匀。
1.2.10轴承座进排油口畅通清洁,油室内清洁无杂物。
1.2.11座盖之结合面平整光滑、无贯穿斑痕。
1.2.12顶轴油管清洁畅通不渗漏。
1.2.13推力瓦块乌金表面完整,无裂纹剥落,脱胎,磨损、电腐蚀痕迹和过载发白、过热熔化、或其它机械损伤各瓦块工作印痕大致均匀类同。
1.2.14推力瓦乌金厚度一般为1.50±0.10mm、瓦块厚度与原始记录比较无明显磨损,瓦块楔形油隙区符合图纸要求入口间隙0.50mm。
1.2.15瓦胎内外弧及销钉孔无磨亮痕迹、摇摆支承线无明显磨损、瓦块组装后能沿摇摆线自由摇摆。
1.2.16推力瓦轴封间隙(mm)
a:0.04-0.12
b:0.04-0.12
δ1(工作面) 0.10
δ2(非工作面) 0.50
1.1.1推力瓦两侧浮环密封档油圈组装正确,拉弹簧无严重变形。上、下半只螺纹槽互相吻合。乌金无脱胎、裂纹、剥落。组装后用0.03mm塞尺检查中分面无间隙。
1.1.2推力瓦轴向间隙0.04-0.06mm;瓦枕窜动〈0.05mm。
1.1.3推力瓦块在全组合状态下检查与推力盘接触的印痕面积不少于75%(各瓦块大致相等并接触均匀)。
1.1.4推力轴承外壳结合面定位销与孔拂配不松动、弯曲:外壳上下两半不错位。
1.1.5推力瓦回油调节阀开度符合正常回油量要求(运行中瓦温正常)。
1.1.6组装后推力瓦内无垃圾杂物。
1.1.7推力轴承挡油圈拉紧弹簧装复后应拉长58-65mm,以保证挡油圈上、下中分面密合。
1.1.8轴承座底部的绝缘板清洁无油垢(最好采用两层绝缘垫板并与钢垫片交错堆选呈塔状、绝缘垫片用汽油或丙酮洗净烘干)。组合后绝缘值大于1兆欧。
1.2注意事项
1.2.1吊出轴承盖或球枕,球面壳体时注意检查平面或顶部有无垫片。如有垫片应测量厚度,作好记录,并妥善保管。
1.2.2第一道轴承吊出前,应先吊去调速部分盖。
1.2.3吊低压后轴承盖时,应先拆除低压轴承外油档上半只的垂直面螺栓、待吊出轴承盖后再取出油档。
1.2.4园筒形和椭圆形轴瓦,压油隙前应先调整好瓦衬的紧力。
1.2.5压青铅丝测油隙时,青铅丝放置的位置应避开上瓦顶部回油槽。
1.2.6轴瓦油隙不正确,不应盲目处理、应对照历次记录、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1.2.7目前制造厂不供应桥规,各厂应自制桥规并将机组编号及轴承编号打在桥规上。测量时按标记位置放置平稳,使用塞尺不超过三片,将塞尺紧压在轴颈上、轻轻地在间隙中移动,以塞尺正好碰上桥规凸缘而又能通过间隙时为准。
1.2.8外油档与轴承座用螺栓紧固时,螺孔不可与油室贯通,以免油从螺纹中漏出,用修刮平面的方法调整油档上下间隙时,不可修刮过多以免固着螺孔锉得过大、从螺孔中漏油。
1.2.9捻打油档铜齿时,注意勿使铜齿断裂。
1.2.10注意检查保持内油档疏油孔(口)畅通。
1.2.11用青铅丝测油隙紧力时放置在顶部的青铅丝不能太粗,以免轴承盖螺栓紧力过大使轴承盖变形、引起测量误差、青铅丝放置的部位不能有凹坑麻点等、测量铅丝厚度时应取最小值。
1.2.12球面壳体紧力不足时,可在球枕平面抽垫片或拂平面、但不可将垫片加在球面上。
1.2.13轴瓦平面垫片应和轴瓦平面外形一致,不可碰到轴颈,不可挡住环形油室。
1.2.14研刮轴瓦垫块前、应先查明垫块前后位置记号和洼窝情况和中心情况,以免重复反工。
1.2.15研刮操作时在洼窝内移动量宜小,一般动15-20mm即可。用大锤在轴瓦平面敲击移动时要衬垫铝板,防止将轴瓦平面敲毛。开始时应尽量先使左右两侧先接触,避免底部顶硬,使轴瓦左右摇晃造成假象。修拂结束转子吊入后应复查桥规值。
1.2.16球面不宜过度修拂两侧,以防两侧刮松后造成报废。
1.2.17拂轴承平面时,注意平面倾斜度、防止拂偏。
1.2.18轴承扣盖时,结合面涂料不宜涂得太多,以免剂入轴承室内,靠内侧留一条边不要涂。
1.2.19禁止用砂头清洗轴承和轴承箱。
1.2.20进油孔的节流孔板不可装反,或漏装,孔口斜面应在进油侧。
1.2.21装上半轴承时,注意检查调整油隙或紧力的垫片不可漏装。
1.2.22轴瓦上及联轴器护罩上的螺栓都要有防松装置并装置牢固。
1.2.23低压缸后轴承上油档垫片比较难装,轴承座上油杯垫片比较窄,装的时候均要注意放准,防止漏油。
1.2.24装油杯银温度计表袋时要检查表袋顶端不可和油杯顶煞。
1.2.25推力瓦块的编号与位置不可任意交换、拆下的另部件都应做好记号,特别注意正反方向不可调错。
1.2.26四只推力瓦回油调节螺栓(节流阀)的长度(或开启圈数)应先量好,做好记号,按原位置装复。
1.2.27测量推力轴承间隙时,百分表架必须固定在静止件上、不可放在轴瓦平面等可动部位。千手斤顶不可顶在叶片,叶轮外缘或联轴器波形节等处,以防变形。千斤顶顶到百分表指示针不动时,应立即停止,不可硬顶。记录表计读数,应将千斤顶松去后读出。
1.2.28推力瓦块的热电偶线装复时不可碰坏,不可拎在电线上将瓦翻入。在装复球面座时,注意推力瓦块热电偶引出线的密封,不可有油漏出。
1.2.29装复推力轴承时,检查上、下球面座之间不可有错口。
1.2.30设备解体后应将绝缘垫片,垫圈,套筒立即揩清烘干。
1.2.31测量未道轴承座绝缘时应将进出油管装复后一起测,如果仅测轴承座,则油管装复后应复测,电转子冷却水管装复时应复测转子对地绝缘。
1.2.32大修结束油漆时,注意不可把油漆涂到绝缘垫片上以免破坏绝缘。
㈣ 怎样选配曲轴轴承
1 根据轴颈选配曲轴轴承
根据曲轴的磨削尺寸,选用同一级别的轴承。 即标准轴颈第一次修磨,磨削去0.25mm,则应选用加厚0.25mm的轴承,依此类推。
2 选配曲轴轴承的长度应符合规定
将新轴承的瓦片装入轴承座内,其长度应使瓦片的两端高出轴承座剖切平面0.03~0.05mm。这样,安装后可使轴承与座孔紧密贴合。检查轴承长度的经验作法是:将瓦片安装进轴承座后,扣上轴承盖,按规定力矩拧紧轴承座上一侧的紧固螺栓,将厚度为0.05mm的厚薄规插入没有拧紧螺栓一侧的座与盖的接合面间,然后将该端紧固螺栓拧紧,当拧紧力矩达到10—20N.m时,试将垫片抽出。若不能抽出,说明轴承长度合适。若能抽出,说明轴承超长,可用锉刀将瓦片无定位突榫的一侧锉低。若尚未拧到上述力矩,厚薄规即不能抽出,说明轴承长度不足,需重新选配轴承。
3 选配曲轴轴承背面光滑、突榫完好
曲轴轴承钢带的背面,应无斑点、毛刺、小凹坑等缺陷,其表面粗糙度不得低于Ra=0.8μm。钢带上的凸榫起定位作用,可防止轴承在轴承座内作横向移动和周向旋动,故要求突榫不能过低。如果突榫过低,可用铳子冲出一个合理的高度。若突榫损坏,应选配新轴承。
4 选配曲轴轴承弹力合适、无沙哑声
将曲轴轴承的新瓦片放人轴承座后,要求轴承的曲率半径大于座孔的曲率半径。这样,当轴承装好后,可借自身的弹力与轴承座紧密贴合,以利于热的传导和扩散。在安装轴承前,应检查瓦片上的合金层与钢背结合得是否牢固,除用眼睛观察合金层有无起泡和脱层之处外,可通过敲击钢背背面发出的声音进行判断。若发出沙哑音,说明合金层与钢背结合不够牢固,应重新选配。
5 曲轴轴承与轴颈的配合间隙要适当
选配曲轴轴承时,必须对其配合间隙进行检查。可用仪表进行测量,方法是:用分厘卡量出轴颈尺寸,将轴承洗净装好并按规定力矩拧紧轴承螺栓后。用量缸表量其内径,用轴承内径尺寸减去轴颈尺寸的差值即为二者的配合间隙。也可用经验法进行检查:对于连杆轴承来说,在其轴承上涂一薄层机油后,将该连杆装在对应的轴颈上,并按规定力矩拧紧连杆轴承的螺栓,然后用手甩动连杆,若连杆能转动1~1/2圈,且沿轴线方向扳动连杆无晃动感,说明轴承间隙符合要求。对于主轴承来说,检查方法与连杆轴承基本相同,在各轴颈和轴承表面涂上机油,装上曲轴,由中间主轴颈向两边逐道按规定力矩拧紧主轴承螺栓,每拧紧一道,转动一次曲轴,转动应轻便、省力,无任何卡滞现象。当拧紧最后一道主轴承螺栓时,双手用力扳动曲轴任一曲柄,曲轴旋转不得小于1/2圈。达到上述要求,即可认定主轴承间隙适当。
6 选配曲轴轴承各道主轴承的中心线应在同一条轴线上
否则,曲轴受力不匀,不仅旋转阻力增大,还容易产生断曲轴等重大故障。主轴承的同轴度检查方法是:在检查各道主轴承间隙后,再转动曲轴数圈,然后拆下各道主轴承盖,抬下曲轴,擦去机油,察看各道主轴承与轴颈的接触印迹。如各道轴承接触不一致但相差不大时,可通过修刮轴承合金层来进行调整。若相差过大,甚至一侧接触过重,另一侧稍有接触或不接触,则须重新选配主轴承,必要时需检查主轴承座孔的同轴度和曲轴有无变形。一定要查明原因,不可马虎从事,以免留下隐患。
㈤ 测量径向滑动轴承间隙有几种方法如何让用抬轴法测量
常用方法有三种:压铅法、抬轴法、假轴法。抬轴法:在轴径靠近轴瓦处安装一块百分表,用时再轴瓦上外壳顶部安装一块百分表监视,将轴径轻轻抬起直至接触上瓦,但不能使上瓦壳移动量过大,此时轴径上百分表读数减去上瓦壳的移动量即为轴瓦间隙。
㈥ 轴承外径怎么算
问题一:6201轴承内,外径各是多少?怎么算的 啊????? 轴承的内外圈径向尺寸不是算出来的,而是为了通用化、标准化而骇国际标准规定的标准尺寸,可以查标准。6201轴承为中轻系列(单列向心球)深沟球轴承,内径12mm,外径32mm、宽度10mm。
问题二:轴承外径计算公式 轴承的外径是没有计算公式的,内径直接由型号得出,外径查轴承手册。
国家标准规定滚动轴承代号用7位 *** 数字表示:⑦⑥⑤④③②①,各数字含义如下:
1、②①表示轴承的内径尺寸。
其中:00-10mm;01-12mm;02-15mm;03-17mm;04以后:代号x5=轴承内径。比如代号为06,则轴承的内径尺寸为6x5=30mm。
2、③轴承的直径系列:1-特轻;2-轻;3-中;4-重。
3、④轴承类型(常见的角接触球轴承为6)。
4、⑥⑤轴承结构特点。
5、⑦轴承的宽度系列。
对于正常宽度并且无特殊结构要求的轴承,⑦⑥⑤均为0,在代号中不必写出。例如6120轴承表示:特轻系列角接触球轴承,轴承内径为100mm。
问题三:知道轴承内径和外径怎么计算轴承型号 可以计算的是内径尺寸代号:
当轴承内径在20~495mm范围内,内径代号乘以5既为轴承内径尺寸mm。内径在10~17mm的代号有特殊规定。如下, 代号00----内径10mm,
01----内径12mm 02----内径15mm 03----内径17mm
04~99----内径代号乘5mm
轴承的型号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
前段(从右向左)第一位用英文字母表示精度等级,第二位用数字表示游隙组别。 中段用七位数字(从右向左)分别表示:(1、2)内径尺寸代号;(3)直径系列代号;(4)类型代号;(5、6)结构形式代号;(7)宽度系列代号;
后段用数字和字母分别表示补充代号。
参看:
《轴承型号尺寸与查询》
wenku./...ny7iIq
《轴承分类、型号及尺寸》
wenku./...9
问题四:轴承的形号如何区别,内外径怎么计算? 轴承的内外径无需计算,内径直接由型号得出,外径查轴承手册。
国家标准规定滚动轴承代号用7位 *** 数字表示:⑦⑥⑤④③②①,各数字含义如下:
1、②①表示轴承的内径尺寸。
其中:00-10mm;01-12mm;02-15mm;03-17mm;04以后:代号x5=轴承内径。比如代号为06,则轴承的内径尺寸为6x5=30mm。
2、③轴承的直径系列:1-特轻;2-轻;3-中;4-重。
3、④轴承类型(常见的角接触球轴承为6)。
4、⑥⑤轴承结构特点。
5、⑦轴承的宽度系列。
对于正常宽度并且无特殊结构要求的轴承,⑦⑥⑤均为0,在代号中不必写出。例如6120轴承表示:特轻系列角接触球轴承,轴承内径为100mm。
问题五:轴承尺寸系列代号宽度和外径代号是怎么计算 轴承型号,从型号上直观的可以判断出轴承的尺寸。
类型代号,从轴承上直观的可以判断出轴承的结构类型(主要是依滚动体的形状分类)。
外直径代号,从轴承的型号上只能判断出系列,而什么系列什么尺寸。ISO和轴承主要生产国都有标准,各国基本都遵循ISO的标准。具体参数需要查询手册。
宽度代号,和外直径的系列代号情况基本相同,也需要查询手册。
内径代号:
轴承基本代号有:三个数字组成的、四个数字组成的、五个数字组成的、有斜杠的。
三个数字组成的:从右往左数,第一个数字表示内经的尺寸,数字是几内径就是几mm。例如:608轴承的内径就是8mm。
四个数字和五个数字组成的:从右往左数,前两个数字是内径代号。其中:00表示轴承的内径是10mm、01表示轴承的内径是12mm、02表示轴承的内径是15mm、03表示轴承的内径是17mm。04以上(包含04)内径尺寸等于从右往左数,前两个数字乘以五。例如:6201的内径尺寸是:12mm。6204的轴承内径是20mm。
轴承型号内有斜杠的,斜杠右侧的数字就是内径的尺寸。例如:NK20/16的内径是16mm。230/500轴承的内径尺寸是500mm。
公制滚动轴承内径代号和内径计算方法基本如此。
英制轴承和一些个别工厂表示方法,有其他方法。
外径代号解析:
例:6205
05表示内径代号。内径尺寸(mm)=05乘以5=25mm
2表示直径系列代号。内径系列代号相同的轴承,直径系列代号表示轴承的外径的大小。内径相同,外径4>3>2>0>9>8>7(有的厂家有7系列,有的没有)也就是说6405、6305、6205、6005、6905(61905)、6805(61805)、6705,这些轴承是内径尺寸相同,外径尺寸依次变小的深沟球轴承。
宽度代号:
轴承型号从右往左数第四个数,是宽度代号。例:21315是“1”系列宽度。6205是“0”系列宽度(实际是6(0)205,宽度“0”省略了。
“0”“1”“2”“3”“4”“5”“6”。。。。。。。。。。在相同的内径、相同的外径情况下,宽度尺寸依次变宽。
类型代号
从左往右数第一个或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字加在一起
“6”表示深沟球轴承
“4”表示双列深沟球轴承
“2”或“1”表示调心球轴承(基本型号共四个数字0:表示 双列调心球轴承
例:2205 1204
标准型号应该是02205,0省略不写。
标准型号应该是01204,0省略不写。)
“21”“22”“23”“24”表示调心滚子轴承。
“N”表示圆柱滚子轴承(包括短圆柱滚子和细长滚针的一部分)
“7”表示角接触球轴承
“3”表示圆锥滚子轴承(公制)
“51”“52”“53”表示向心推力球轴承(基本型号共五个数字)
“81”表示推力短圆柱滚子轴承
“29”表示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各位有不同的理解也行,我写的内容不是权威。只觉得这样学轴承思路清晰,方便实用。
问题六:轴承型号如何计算内外径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轴承型号得出该轴承内径的大校如,628――其内径为8mm,6201――其中01代表内径为12mm,6204――其中04代表内径为04×5=20mm,诸如此类,具体的请参阅标准GB/T 272《滚动轴承 代号方法》。 至于轴承的外径,由于其直径系列不同,相...
问题七:已知所需轴承内外径,如何算出轴承的型号? 轴承尺寸是分列的,根据内外径宽度查询“滚动轴承向心轴承 外形尺寸总方案”GB/T273.3
确定尺寸系列,
在根据轴承类型代号基本可确定轴承代号
详订GB/T272
问题八:轴承中的内径、外径、厚度 是什么意思? 如何计算的?内径、外径到底是直径还是半径?厚度是怎么算的? 轴承的内径是:通过轴承内圈中心的直线最小两端点的空间距离。比如,向心球轴承的内环圈的最小直径;直线轴承内侧钢球对角线的最小直线直径等。通常用字母“d ”表示。
轴承的外径是:通过轴承中心到外圆的最大实体直径。比阀,向心球轴承的外环圈的最大实体直径;平面压力轴承的外圆直径的整毫米数;)。通常用字母“D”表示。
轴承的厚度是:轴承在轴向上的全部零件叠加后的最长实际距离。比如,向心球轴承的内环圈或外环圈的最大实体宽度;平面压力轴承的上环圈、中环圈、下环圈、三片叠加的总厚度等)。
至于轴承的内径、外径、厚度,的测量推算,都是以取毫米的整数值(舍去小数)为公称尺寸。比如,平面压力轴承的上环圈内径为50.30,下环圈内径为50.08,取毫米的整数值,平面压力轴承的内径为50 公称尺寸。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即1/2的直径。既不是内径,也不是外径,更不是直径,完全不能等同。
问题九:深沟球轴承是怎么计算外径的尺寸???急急急 轴承型号与内孔径是有关系的。轴承外径需查手册。一般需根据轴承内径及其它参数,查手册才能知道外径、宽度以及轴承的具体型号。
轴承内径的计算方法如下:
1.内径在10mm以内的表示方法 为62/9 斜杠后面为轴承内径尺寸9mm
2.内径在10mm到20mm之间(不包括20mm) 基本代号为00 01 02 03 分别代表内径为10mm 12mm 15mm 17mm如 6201 后面两位数字为01就代表内径为12mm
3.内径20mm到490mm之间用轴承代号的后两位乘以5 例如 6020后两位数字为20乘以5后内径尺寸为100mm4.内径大于490mm 也是用斜杠表示 62/1000 内径尺寸为1000mm
㈦ 轴承间隙请问怎么测量可倾瓦径向轴承的轴承间隙
可倾瓦径向轴承间隙的测量采用抬轴、压铅丝和塞尺(存在较大误差)三种测量方法。水平剖分的两半滑动轴承,用前两种方法即可直接测得轴瓦间隙;多块的可倾瓦轴承(常见的有四或五块),用压铅丝法时还需在各个瓦块上布置铅丝。因此,使用抬轴法尽管还需计算,但操作起来却相对简单。使用抬轴法测量可倾瓦轴承间隙时,可用一块千分表抵住轴承座,另一块抵在轴上。抬轴至轴承座千分表表针动作时记录轴上千分表的读数,通过下面的计算即可得到实际的轴瓦间隙。
㈧ 制冷机组滑动轴承间隙要测量那几个项目,分别用什么方法测量
制冷机组滑动轴转轴之间的空隙应该和几项风格用什么方法,良知这个良知应该用米尺或者是更适合两制的材料。
㈨ 测量径向轴承间隙的方法有哪些
测量径向轴承间隙的方法有:压铅法,抬轴法和假轴法。
(1)假轴法
A.假轴的直径与轴承的实际工作轴颈相差在0.05mm以内,假轴的中心线与工作水平面的垂直度误差在0.02mm以内。
B.将轴承组合在假轴上,拧紧中分面螺栓,用0.02mm 的塞尺检查中分面无间隙。
C.架千分表并沿工作时的垂直方向上下抬动径向轴承,千分表读数假定为S(mm),考虑瓦块的倾绕效应,实际的三泰SUNTHAI [/url]轴承间隙为C(mm),则对五块瓦结构有:C=0.894S
此外,还需计入假轴与实际轴颈的差值。
(2)抬轴法
抬瓦法所测间隙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与假轴法相同,但应将转子吊出,支承于支架上抬动三泰SUNTHAI [/url]轴承即可。
(3)压铅法
A.所采用的铅丝直径应比所测间隙大30-50%。
B.对轴承壳体中分面和轴承座中分面,用0.02mm塞尺检查,中分面应无间隙且不错口。
C.测量两上瓦瓦块中部处的铅丝厚度S,则实际的轴承间隙C 为:C=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