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轴承铸造 > 北京人民轴承厂原有多少职工

北京人民轴承厂原有多少职工

发布时间:2024-01-04 13:17:15

❶ 轴承厂是做什么的

轴承厂是做生产和销售轴承。北京人民轴承厂始建于1969年,为国家重点轧机辊系轴承的生产厂家,BRZ品牌轧机轴承、石油轴承、风电轴承和BRM品牌轧机轴承加热器。北京人民轴承厂是轴承行业重点企业,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配件服务中心成员单位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机械轴承一级供应网络成员单位。

轴承的作用

轴承是一个支撑轴的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轴承知识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零件,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一般来说的轴承指的是滚动轴承。轴承是一个支撑轴的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零件,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一般来说的轴承指的是滚动轴承。

❷ 洛轴基本情况

河南洛阳报道

5月30日,世界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德国舍弗勒集团与河南洛阳市国资委、洛轴集团签订协议,拟11亿元整体收购洛轴集团。此后,永煤集团、浙江天马、国机集团等内资企业相继宣布有意收购洛轴,一时间,群雄纷争、内外资对决的收购战愈演愈烈。

凯雷收购徐工案至今悬而未决,对外资收购国内装备业的质疑之声席卷而来。外资舍弗勒这一次出手同样引发了类似质疑声音,在多家内资企业的夹击之下,舍弗勒是否要重演凯雷收购徐工的那一幕?

然而,舍弗勒这次收购似乎仅仅是虚晃一枪。在完成竞购者“鲇鱼”角色之后,收购协议在7月中旬就终止了。激战还未开始,舍弗勒就全身而退。

这场并购战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真相,洛轴重组将走向何方,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国企走到了怎样的关口?

7月27日,古都河南洛阳,骄阳似火。

“前一阵听说(洛轴)要卖给外国人了,后来听说要卖给浙江人了,最近都听不到说了,最新的说法好像是新公司(LYC)继续收购老公司……”洛阳城街头的一位王姓市民这样议论着关于洛轴重组的事情。LYC系永煤与洛轴集团合资公司,原洛轴集团80%优质资产已注入该公司。

7月27日正午,洛轴集团厂区门口停满了“豫A”(郑州)、“豫C”(洛阳)牌照的十几辆小轿车。记者在厂门口逗留的片刻中,不断有车开进。

“我现在特别忙,今天省市来了不少领导,你也看到楼下停了很多车,他们也是为洛轴重组的事而来的。”电话那头声音嘈杂,洛轴集团董秘栗先生称因太忙暂时没时间接待记者。

“这个事情现在很复杂啊,与舍弗勒的收购协议早在7月中旬就终止了……”栗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栗秘书称,终止外资收购是迫于外界压力以及因舍弗勒在收购方面提出的苛刻条件。

但“德国人不来了”在洛轴集团普通员工中已是公开秘密。至于为什么不来了,有工人表示“听说是在LYC品牌问题上谈崩了吧,洛轴想保留LYC品牌,德国人不同意。”

舍弗勒收购协议流产

在各界反对声中,最初牵头人省市国资委也松动了,洛轴方面曾与舍弗勒谈判试图保留LYC品牌,但舍弗勒态度坚决。最终,双方终止了这份协议。

今年3月9日,德国舍弗勒代表团访问洛阳,与洛轴开始收购谈判。5月30日,洛轴与德国舍弗勒集团签订了合资合作框架协议。

记者在洛轴集团党委办公室看到了这份协议。按照协议,洛阳轴承集团除了军工、众诚金切和钢材制品三个分厂外,整体将由舍弗勒以11亿元的价格收购。

协议注明:德方收购公司中包括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协议中还声明,舍弗勒完成整体收购后不再使用LYC品牌,重组后的新公司将使用新的品牌。

在引进舍弗勒问题上,栗秘书介绍,洛阳市政府认为,排名全球轴承企业第二的舍弗勒进入,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洛轴的巨额债务、职工身份置换等问题,可以带动洛阳轴承产业发展,这与洛阳市政府积极促进洛阳轴承产业发展,保持洛阳在中国轴承产业三大基地的地位相符合。

而以洛轴部分基层干部和老职工为代表的“反对派”旗帜鲜明地反对舍弗勒收购,他们认为,德国企业买下洛轴后是否会在洛阳大力发展轴承工业是个未知数。然而,舍弗勒可以利用买下的洛轴,在中、低端产品上对中国轴承工业发起攻势,打垮瓦轴(大连瓦房店轴承集团)、哈轴(哈尔滨轴承集团),直至独霸中国轴承市场。

“反对派”还举出例证。

2001年底,西北轴承与舍弗勒合资成立了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公司。但到了2004年,西北轴承被迫退出合资公司,西北轴承还不得不把产品设计图纸、NXZ品牌、铁道部颁发的生产资质等留下,并且从此不能再生产铁路轴承。

7月3日,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紧急上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强烈反对洛轴被舍弗勒整体收购,理由有二:一是“洛轴”的去向事关国家的产业安全;二是就整个行业来说,以往“市场换技术”都流于失败。中国轴协代秘书长郑如辰公开表态,支持外资参股合作,但反对整体收购。

■链接

洛轴意向重组方

德国舍弗勒:总部设在德国,是轴承和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领先制造商、世界500强之一,拥有3个著名商标:INA、FAG和LUK.永煤集团:是河南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中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在洛轴最为艰难的时期介入了它的重组。

国机集团:总资产256亿元,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之一,列2005年度中国企业500强第90位。

浙江天马:是一家创立于1987年的民营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达11.26亿元,利税2亿多元。预计2006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5亿元,利税将达到3亿元。

美国铁姆肯:美国最大的轴承制造商。

洛轴争购战舍弗勒不战而退

在各界反对声中,最初牵头人省市国资委也松动了,洛轴集团董秘栗先生表示,洛轴方面曾与舍弗勒谈判试图保留LYC品牌,但舍弗勒态度坚决反对。最终,双方终止了这份协议。

对于引进舍弗勒,在洛轴员工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人家德国企业根本就不想来,国资委一厢情愿把德国人拉过来,不成也给洛轴造造势啊。”事实上,正是由于舍弗勒参与竞购,洛轴重组在气势上显得红红火火。

LYC成重组平台

国机集团收购计划过于庞杂,洛轴已经等不起。而浙江天马并不具备并购洛轴的实力。

永煤控制下的LYC公司正成为重组洛轴的当然角色。

舍弗勒撤退了,还有谁能挺身而出拯救洛轴。

在舍弗勒与洛轴达成并购意向的同时,国机集团以及民营企业浙江天马轴承公司也向洛轴表达了收购意向。国机集团提出的计划是全面并购哈、瓦、洛三大家轴承公司,而浙江天马则表示坚决对垒外资,确保洛轴不落入外资手中。

知情人士透露,国机集团收购计划过于庞杂,洛轴已经等不起。而浙江天马并不具备并购洛轴的实力。

据了解,浙江天马拥有职工3000多人、固定资产10亿元,这2项数据均不及洛轴集团三分之一。

“拯救洛轴还是靠我们自己。”几位车轴承分厂员工表露了这样的心声。永煤控制下的LYC公司正成为重组洛轴的当然角色。

在洛轴厂区,LYC公司被称为“新公司”,而洛轴集团被称为“老公司”。在洛轴员工看来,洛轴集团与永煤控股的LYC公司原本就是一家人,而洛轴与永煤也是一对亲人。

洛阳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LYC公司将成为重组洛轴的一个平台。

LYC公司党委工作部负责人告诉记者,2004年下半年,洛轴就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破产企业。当时洛轴公司账面总资产32亿元,债务24亿元,净资产约8亿元,而在总资产中有10亿元为应收账款,其中只有2亿多元能找到债主。

据洛阳当地一家媒体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2004年洛轴资金链完全断裂,原材料没有一点库存,企业开工率年初到9月份仅为正常年份同期的三分之一。洛轴形势危急,河南省政府出面主导永煤集团出资重组洛轴。

2004年12月5日,洛阳LYC轴承公司成立。永煤注入2.5亿元现金作为合资公司股本,又拿出2亿元作为新公司流动资金,洛轴集团则将旗下大部分经营状况较好子公司资产注入LYC.永煤控股62.5%,洛轴集团控股37.5%.永煤集团这一次出手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洛轴集团。

LYC公司成立后,经营日渐好转。2005年,LYC公司实现盈利3700多万元,销售收入达15亿元,超过重组前洛轴集团的历史最高水平。

记者从LYC党委工作部看到的2006年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LYC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亿多元,同比增长50%以上;实现回款6亿多元,同比增长130%以上,产销率达到108%.

资产移交为重组前提

目前,河南省、洛阳市政府和国资委正在积极协调洛轴集团的减债问题及新老公司一体化整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包括中国工业集团公司、天马集团、铁姆肯、舍弗勒等国内外轴承行业的战略投资者。

LYC经营日渐红火,但洛轴集团与永煤方面的矛盾却开始激化。主要矛盾就在于,自从组建LYC公司之后,洛轴集团相关资产一直未能全部实现移交到新公司。

据了解,2004年LYC公司成立后,永煤出资的2.5亿元人民币就已到账。但洛轴集团出资的1.5亿元固定资产中,有2100多万元房屋资产已经抵押给了国家进出口银行,无法办理过户登记。到2005年11月份,洛轴通过用热处理机器资产置换,才把出资实物资产合法手续办好,实现出资到位。

同样的资产注入纠纷也出现在洛轴锻造厂、工模具公司、铁路轴承公司、东升轴承公司4家子公司的股权过户上。

LYC公司党委工作部负责人表示,“股权转移中,却发现铁路轴承公司和东升轴承公司的轴承生产设备已经抵押给了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涉及评估值5147万元;工模具公司的房产也涉及抵押;一些国家明令强制报废的设备等不良资产和坏账也列入了收购股权资产范围。

之前,永煤曾提出一个三步重组方案:第一步,完成LYC的资产移交。第二步,洛轴集团实施破产减债。第三步,由LYC托管经营洛轴集团价值3.37亿元的有效资产。

这个方案所指的第一步即是率先完成之前LYC公司的资产移交。

经过无数变局后,永煤方面提出的分三步重组方案已经被搁置。洛阳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组已经不可能按照原来提出的这个方案实施了。

LYC公司党委工作部负责人称,在收购洛轴的实力上,永煤不存在问题。并表示,将按照省政府的有关决定和要求来处理洛轴问题。

洛阳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河南省、洛阳市政府和国资委正在积极协调洛轴集团的减债问题及新老公司一体化整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包括中国工业集团公司、天马集团、铁姆肯、舍弗勒等国内外轴承行业的战略投资者。

小轴承厂依附洛轴生存

洛轴集团原来有4个分管销售的副总,6个销售主体单位,“一个订单来,公司内部先打成一团,低价抢订单,一些中层甚至高层在外都有自己的公司或控股公司,大量的客户订单就直接被截留了”。

在洛轴集团厂区旁边,散布着七八家小轴承公司。

据了解,在2004年洛轴集团逐渐走向衰败的时候,洛轴厂区周边就出现了第一批私营轴承公司,而这些公司的老板很多就是从洛轴集团走出来的职工。

在一个小轴承厂中,记者见到了一位工人师傅的工作服上赫然印着“LYC”标记。这位姓李的师傅今年51岁,是洛轴集团退休职工,之前曾在新组建的LYC公司工作了一年多。

这家私营轴承厂在贴牌生产LYC产品。洛轴集团工人解释,“周边小轴承厂只要交钱,就可贴牌生产。”李师傅告诉记者,他是按照厂里有关政策“内退”的,现在就在这家私营的轴承公司打工,每月可以挣到1000多元,“好多以前同事都在私营轴承公司打工,我们一般的技术工挣得少,原来厂里退休的工程师现在能挣2000多元。”李师傅说:“最早一批出来办厂的,这两年的净利润都在30万元以上,他们越办越好,也不知道洛轴这么大的企业怎么就搞不好”。

对于小轴承厂贴牌生产LYC产品,LYC党委工作部负责人表示,他们也很委屈。

他告诉记者,LYC公司形式上是吸收了洛轴80%的有效资产进入新公司,但洛轴集团的其他公司还保留着一定的轴承生产能力,这些剩余生产能力兼并了山东文登轴承厂,在洛南新开发区重建了特大型轴承生产线,生产与LYC公司相同的产品,而且周边的小轴承厂也可为他们贴牌生产。

据车轴承分厂的工人透露,洛轴集团里面共有30多个分厂,这些分厂的生产业务只有1/3来自总厂统一订单,更多的则是自己从外面承接业务,而在这两个环节上,周边的小轴承厂都可以插入。

知情人士称,洛轴集团原来有4个分管销售的副总,6个销售主体单位,“一个订单来,公司内部先打成一团,低价抢订单,一些中层甚至高层在外都有自己的公司或控股公司,大量的客户订单就直接被截留了”。

9月底破产后重组

目前洛轴集团一部分资产已被查封,一旦法院裁定,洛轴资产将可能被肢解。“按企业目前的状况和重组形势,洛轴很可能在9月底进入破产程序,之后开始重组。”在洛阳,洛轴无人不知。

“太大了,进去一天都转不完”。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介绍,洛轴集团繁盛的时候,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都有,连职工医院都有。这个大厂有着2万多员工,总占地面积上百公顷。

8层多的洛轴集团大楼在周边低矮的建筑中显得格外显眼。“LYC”标志已镶在楼的最顶层,而“洛轴集团”标志只是低悬在大楼入口上方。

大楼前5米多高的毛主席像巍然屹立,大楼之后则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一排排的厂房。

而在轴承行业,洛轴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

这家成立50多年的国有大型企业,曾连续7年进入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列,被国务院确定为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是轴承行业惟一一家进入国家120家试点集团的企业。

然而,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国企,目前银行借款本息合计已达15.43亿元,经营性负债5.3亿元,欠职工各种款项1.83亿元,债务合计22.56亿元。如果加上分流安置职工等必须支出的费用约3亿元,共外欠25亿元左右。

而在这样濒临绝境的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就拿车轴承分厂来说吧,厂里共有1600多个工人,其中办公室人员就占到100多个,除去清洁的、保卫的,真正干活的不到1000人,肯定有人闲着”。一员工透露。

据介绍,洛轴集团下面的30多个分厂里,每个厂里少则五六个办公室,多则10多个办公室,这些办公室里一般都设有八九个工作人员。

谈及重组前景,分厂里几位工人立即来了精神,“我们当然希望被收购啊,我们工人反正都是干活,收购重组后,公司效益好了,我们的收入也会高些啊”,“新公司里与我们同样工作量的工人,每月工资比我们高两三百元呢。”“不想被收购的,是那些干部,他们出了这个厂就不值钱了”。

由于“濒临破产”,洛轴重组才显得尤为紧迫。洛轴员工透露,晚重组不如早重组,重组没定下来,员工根本没有心思工作。

今年2月,就在洛轴和永煤准备依照协议进行资产移交之际,几家银行相继就洛轴1.1亿元和1.25亿元的欠款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查封洛轴的土地和地面资产。

据洛轴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洛轴集团一部分资产已被查封,一旦法院裁定支持银行诉讼请求,洛轴资产将可能被肢解。

洛阳市国资委有关人士透露,“按企业目前的状况和重组形势,洛轴很可能在9月底进入破产程序,之后开始重组。”

❸ 轴承厂普工工资多少钱

6000-8000元/月。轴承李握厂是非常累的厂子,基本工资为2000,全勤奖200,食补以及车补400,综合工资为为6000-8000元/月,也是非常高薪的。中国轴承厂,成立于1981年,位于上海市,是一家咐扰耐以从事衡春批发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907万人民币。

❹ 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工厂历史

北平第一机床厂的前身是北平机器总厂。北平机器总厂的前身主要是北平解放后接收原国民政府北平市第一至第八几个修械所组合而成。
第八修械所
1911年(宣统三年),当时北京的大民族资本家封竹轩创办了永增铁工厂。该厂刚开业时是揽到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后来生产绞车、水泵、柴油机、人力车头、人力车轴等。
七七事变后不久,被日本资本家所吞并,改名为钟渊铁工厂,原有产品被逐渐淘汰。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后,几乎全部生产枪支、炮弹。日本投降后,改为中纺公司天津第一机器厂五厂,制造纺织机械。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改为第八修械所,专门修理和制造枪支。解放前夕,该厂有职工400人左右,有设备60台左右。
1949年3月,顺义县修械所并入该所。
第六修械所
1921年(民国十年),一个叫丁茵的美国长老会教徒投资创办海京洋行,厂址在北平东单裱褙胡同。当时主要是经营进口机器和机器的安装以及纺织品贸易,工人不到20名,厂房是租来的6间平房,主要设备是两台皮带车床。
1926年(民国十五年),工人增加到100多人,停止了进口贸易活动,改名为海京铁工厂,经理改由一个叫祖澍田的中国人担任。祖不仅当了美国资本的代理人,而且也入了股。从此,这个厂由帝国主义资本和买办资本合伙经营。
1929年(民国十八年),该厂迁至安定门内方家胡同。七七事变前,这个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三四百名工人和三四十台设备的工厂,除铸造锅炉、水管以外,已能够用简单的设备仿照外国货制造手术台、电冰箱等产品。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秋,海京铁工厂被日本机器工业财阀小系原太郎兼并,改名为“小系重机株式会社”,设备增加到50台左右,职工增至将近500人,主要生产铁斗车、卷扬机等矿山机械,同时,也制造武器炮弹、地雷等,为侵华战争和掠夺我国资源服务。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后,小系铁工厂被国民党接收,改为北平第一机器厂,后来又改为北平市企业公司机器厂。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这个厂又被国民党华北“剿总”民间武器调查管配委员会接管,改为第六修械所,有职工300人左右,主要生产“七九”式步枪。
1949年北平解放后,2月改名为北平第一机器厂。
第一修械所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伪冀东保安司令部修械所是汉奸殷汝耕办的。1937年改为政治治安部修械所。
1942年改为伪治安总署修械所。
1945年10月改为第九路军修械所。
1948年2月改为第一修械所。在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都是制枪厂。
解放前夕,有职工200人左右,有设备三四十台,1949年6月改为北平机器总厂的第一分厂。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第四修械所、第七修械所并入第三修械所。 1949年6月21日,华北机器制造公司通知:“奉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指示,决定胡光为华北机器制造公司北平机器总厂厂长。原武管会及其所属各厂、原北平第一机器厂均直接受北平机器总厂领导,并于6月21日正式到职办公。所属各单位立即办理交接手续。”
华北机器制造公司北平机器总厂于1949年7月1日发布公告:“奉华北机器制造公司命令,本厂于1949年6月30日成立。原北平武管会及其所属各修械所、北平第一机器厂统交本厂管理。并决定北平第一机器厂(原第六修械所)为北平机器总厂;原第一修械所为本厂所属第一分厂;原第八修械所为第二分厂;原第三修械所为第三分厂。”该总厂共有职工1374名,有设备113台,厂址在北平市安定门内方家胡同11号。
1950年6月1日,中央重工业部机器工业局决定,将华北机器制造公司天津实验示范工厂并入北京机器总厂。同时决定在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机械厂,厂址在建国门外豫王坟,开始建设一个6000平方米的铸工车间。
1950年7月破土动工,第二年10月建成,竣工面积6000平方米,完成投资35万元(折合为新币)。1950年8月,重工业部决定,将北京机器总厂改名为北京机器厂。
从1951年起,北京机器厂进行技术改造,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机床工具行业重点技术改造厂之一。
1951年9月30日,该厂克服了一系列困难,仿制成功一台重18吨的人字齿轮铡齿机,向国庆献礼。
1952年5月,全国机器专业会议确定,北京机器厂的产品方向为机床制造,并开始试制仿苏6H82万能铣床。从此,该厂从生产零星产品转向生产专业产品,从生产一般机械转向生产精密机床。
1953年7月1日,北京机器厂划分为北京第一机床厂和北京第二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产品方向为万能铣床,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器工业管理局。当时该厂占地面积24361平方米,建筑面积13080平方米,有职工597人,有设备112台,年产万能铣床31台,工业总产值186万元。
1953年10月,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在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豫王坟建设新厂。
1954年1月,北京第一机床厂新厂筹备处成立。1955年进行初步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万能铣床2510台、13227吨,基本建设投资为5222万元。1956年开始全面施工,当年建成三联、四联厂房和办公楼。
1957年3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器工业管理局通知:北京铣床厂(北京第三机床厂)停建,与北京第一机床厂合并生产,并将基本建设投资削减为4339万元。
1958年3月,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正在建设的北京第三机床厂正式合并,并迁至建国门外大街4号新厂址。新厂址占地面积303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01853平方米。
1958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知,将北京第一机床厂下放到北京市,由北京市第三地方工业局管理。
1958年8月,该厂重新提出扩建任务书,计划将生产规模扩大为年产中型铣床4880台、15826吨,年产重型机床192台、16806吨,再增建一个重型铸工车间、重型锻工车间,全部投资1.2亿元,经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国家计委批准实施。
1959年5月,在北京第一机床厂成立北京铣床研究所,负责研究、规划全国铣床设计、生产等事宜,并开始自行设计铣床。同年,该厂39800平方米的重型车间厂房建成投产。该车间共有6跨,主跨36米,副跨为24米、18米,长246米,宽158米,单台吊车起重能力为100吨,能加工、装配重600吨的超重型龙门铣床。到1959年底,北京第一机床厂占地面积为532823平方米,建筑面积108706平方米,职工人数6178人,生产设备594台,提前41天完成万能铣床25个品种、1200台,工业总产值4070万元。
从1950年至1959年,该厂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500万元,新建了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
1960年该厂自行设计、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X5210型圆工作台铣床和X212型龙门铣床。同年,该厂重型铸造车间等七大工程开工建设。1961年,根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的方针,停止了重型系统工程的建设。
1962年2月,北京第一机床厂隶属关系又改为一机部直属企业。这年,该厂完成万能铣床985台,并开始出口铣床。
1965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将该厂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入四川自贡长征机床厂,这个厂的650名职工和154台设备均由北京第一机床厂负责,计划于1966年6月份投产。
从1968年开始,北京第一机床厂先后改造了老铸造车间,扩建了重型加工装配车间,新建了重型铸造车间和一些填平补齐的项目。
1969年,该厂占地面积436346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9平方米,职工人数4815人,主要生产设备1058台,年产各种铣床2454台,第一次超过了2400台的设计能力,重型铣床的生产能力提高到100台,工业总产值4754万元。
1972年,北京第一机床厂下放到北京市机械工业局主管。
70年代北京第一机床厂研制铣床的技术日趋成熟,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XKD2012/13型三座标数控龙门移动式铣床、我国第一台XK4860型五坐标数控螺旋桨铣床、我国第一台X9721型转子槽铣床和X2150型龙门镗铣床等。其中数控螺旋桨铣床1979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在70年代里,该厂完成了龙门铣床产品系列的更新设计,先后发展了工作台宽800~3200毫米全系列龙门铣床产品,并开始大批生产数控铣床。
1978年,该厂对生产了20多年的升降台铣床进行了结构及性能改进,设计出“A”系列新型铣床。
进入80年代,该厂铣床产品质量稳步提高。X62W万能铣、X63W万能铣和X52K立铣,均获1980年北京市“优质产品”称号,并分别获一机部1980年和1981年“信得过产品”称号。
1981年,该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四坐标数控龙门架移动铣床。
从1981年到1984年,该厂先后与日本日立精机达成K型升降台铣床合作生产协议;与联邦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10年合作生产技术引进协议;同时与香港苏山多集团合资购买了美国“好多”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由该厂派人员经营,并为该公司生产MVC系列加工中心提供主机,成为我国机械行业第一家在海外经营的企业。
1985年,该厂试制成功XHK756-1、XHK756-2型卧式加工中心和XHK716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床。
1986年9月,该厂完成了与联邦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合作生产的我国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0-10FP500NC型超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填补了我国制造超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的空白。
1988年,XK5040-1型立式数控镗铣床荣获国家银质奖;XA6132A型万能升降台式铣床荣获机电部优质产品奖;XA6132A、XA6132型万能升降台式铣床和XA5032型立式升降台铣床荣获北京市优质产品奖。为了扩大北京市“拳头”产品———铣床的生产,1989年1月北京探矿机械厂、北京机械铸锻厂并入该厂。通过“六五”、“七五”技术改造,该厂自筹资金700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扩建了厂房,增添了设备,使该厂具备了一流的加工手段,一流的装配环境,在先进工艺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多品种、技术密集型铣床的批量生产,并使升降台铣床达到了世界上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水平。其中:数控铣床达到80年代末水平,床身式铣床和加工中心系列部分产品已达到80年代和90年代先进水平;龙门镗铣床系列除普通龙门铣床为国际80年代初水平外,数控龙门镗铣床、定梁数控龙门仿形镗铣床、桥式数控龙门镗铣床、五面体加工中心等机床都达到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1990年,北京第一机床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总厂、两个分厂。总厂厂址在北京建国门外大街4号,重型铸造分厂厂址在北京建国门外郎家园98号;探矿分厂厂址在北京市通县半壁店大街9号;全总厂占地面积674910平方米,建筑面积443587平方米,职工总数900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50人(高级工程师125人、工程师294人),拥有设备2288台,其中精大稀设备263台、部管设备8台,固定资产(原值)18794万元;历年铣床品种389个,当年品种50个,工业总产值278861万元。
从1991到1998年,该厂通过“八五”、“九五”技术改造,把重点放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生产上,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突破了传统结构,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国产化率,使产品在可靠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199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被评为北京市工业系统“双十佳”企业。
1998年底,北京第一机床厂厂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4号,所属分厂有铸造一分厂、铸造二分厂、重大分厂、中小分厂、齿轮分厂、加工分厂、中型产品分厂、北京探矿机械分厂等13个分厂,共有占地面积702127平方米,建筑面积452287平方米,职工人数460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82人,拥有设备1871台,其中精大稀设备252台,数控机床32台,固定资产原值51522万元,年产金属切削机床900台,工业总产值15007.5万元,为大型一类企业,是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北京市定点生产铣床的专业制造厂,是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的骨干企业之一,是全国最大的铣床生产基地。该厂主导产品无论从技术水平上、质量上、数量上在全国铣床行业中都处于领先地位。该厂产品X62W型中型铣床、X2010C型、X2012C型龙门铣床(重型)被评为北京市和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远销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北京第三机床厂并入北京第一机床厂。
2002年7月,与日本大隈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北一大隈(北京)机床有限公司。
2004年6月,与日本精机设计公司合资设立了北一精机(北京)设计公司。
200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全资收购德国阿道夫·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有限两合公司。后更名为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有限公司。
2006年8月,与法国Fabricom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北一法康生产线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北京机电院机床有限公司并入北一。
2011年7月,与韩国DSK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一德思凯机床工程技术公司。
2011年11月,成功并购世界著名的五轴机床制造企业C.B.Ferrari公司。
据最新统计,全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各个行业几乎都覆盖着北一的机床产品。
北一曾经得到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
北一曾经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和党的领导干部。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时任北一厂党总支书记,后赴抗美援朝前线牺牲在朝鲜。叶剑英元帅的长子叶选平同志从苏联留学回国后一直到文革中期解放调出,都在北一长期工作。还有顾衿迟、张健民,以及各行业司局级领导岗位上的干部举不胜举.

阅读全文

与北京人民轴承厂原有多少职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柜门五金件安装 浏览:655
盾安暖气阀门怎么拆开维修 浏览:314
柱色谱分析实验装置图 浏览:233
物理里用来测量液压的仪器叫什么 浏览:802
丹阳港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83
拉拔试验用什么仪器测试 浏览:562
明锐工具箱怎么关 浏览:418
燃气阀门箱尺寸 浏览:871
空调刚加了氟制冷不好怎么回事 浏览:22
面包车后轴承套叫什么 浏览:92
机械通气中压力限制是什么 浏览:298
如何消除汽车仪表台3m胶 浏览:662
包装机自动接料装置 浏览:751
电动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浏览:914
门上的轴承响声大如何解决 浏览:981
帕萨特领驭仪表菜单怎么进去 浏览:359
塞拉式自动门装置 浏览:643
机械租赁的发票如何做账 浏览:862
理正结构工具箱85破解版 浏览:188
故障录波器是自动化装置吗 浏览: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