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轴承铸造 > 青铜器以什么为原料铸造

青铜器以什么为原料铸造

发布时间:2024-05-10 04:45:51

❶ 古代青铜器是怎样铸造出来的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块范法和失蜡法两种基本的方法,此外还有分铸法、焊接法等工艺。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先民最先采用的,是整个青铜时代中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其法步骤如下
1 .制模
模也称为母范、作模。其原料可选用陶、木、竹、骨、石等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具体选用何种质料要由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的模,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为模,以便拨塑。
2 .制范
制范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沙。用泥料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除了外范,还要用泥料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叫做型腔,其间隔距离就是所铸器物的厚度。一般说来,用来做外范的泥料中,泥土(最好选择粘土)含量大些,用来做芯的泥料则要含砂量大些,颗粒较粗些。范的泥土备制极细致。采集好的泥土要经过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加入符合一定比例的水分,将之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其间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性。这样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时才能得心应手。
从模上翻范块是范铸造技术的中心环节,要求必须有很高的技艺。对于像刀、戈、镞等较简单的实心器物,二合范就能够应付自如,即只需由模型翻制两个外范。与上述的器物的简单制作相比,制造空心容器的范就显得复杂多了。在翻范以前,一定要先明确了外范的数量及分布状况。现简单地将其制法介绍如下:第一步骤是做外壁。模的表面用范泥堆贴且不留空隙,再用力压紧以求紧密不松散。接下来是做内壁。内壁的做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从模型上翻制好外范后,将模型的表面加以刮削,模型即为内芯,所以刮削模型上的厚度即是所铸铜器的厚度;第二种方法用于大型器物,是将模型做成空心的,以其内部为模型制出内芯,并使脱出的芯和底范连成一块,再在底范上铸上器耳;最后一种是利用外范制芯。
3.浇注
将已完成焙烧且组合好的范趁热浇注,不然就须在临浇注前进行预热。预热的温度以摄氏度400—500℃为佳。预热时要将范芯装配成套,捆紧后用以泥砂或草拌泥糊严实,再入窑高温焙烧。为了防止铜液压力将范涨开和高温引起的范崩,所以焙烧好的型范需埋置于沙(湿沙)坑中并在外加木条箍紧。
范预热准备好后,将熔化的铜液(1100—1200℃为宜)注入浇口。器物要倒着浇,是为了将气孔与铜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致密,花纹清晰。浇入铜液时应该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为宜,直到浇口气孔(范上留有的通气孔)皆充满铜液为止。待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去范、芯,取出铸件。
一次浇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浑铸”、“一次浑铸”或是“整体浇铸”。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铸成的。凡以此方法铸成之器,其表面所遗留的线条是连续的,即每条范线均互相连接。
4.修整
去掉陶范后的铸件还要经过锤击、锯挫、錾凿等多道工序来进行修整,以消去多余的铜块、毛刺、飞边。只有当一件光润整齐的青铜制品出现时,才算制造完毕。
二、失蜡法
失蜡法是用调入油脂的蜂蜡制成内模,在内模上敷泥浆等,预留孔洞,制成外范,待外范干燥,高温焙烧,内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范内形成和内模一样的空腔,再从孔洞注入铜液,冷却后,剥去外范,既得与内模相同的铸件。这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现代工业仍在使用。已知中国最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属春秋晚期,是河南淅川下寺楚墓中的铜禁等,而其工艺的精湛标明并非初始的制作。而纤丽奇绝的制作,楚地贡献最大,曾侯乙墓的尊盘也最受称道,其上密布的蟠虺纹玲珑剔透,穷极繁缛富丽,即是失蜡法制成。然而,失蜡法的应用并不够普及,今见的作品始终不多,这与蜂蜡数量有限、制作过于复杂有关,或许也是应为效果虽然奇绝却难引出普遍的审美愉悦联系。
失蜡法在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楚共王熊审盂,曾侯乙墓也曾经出土了青铜尊盘。

❷ 我国古代体积巨大的青铜器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呢

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指从夏朝晚期到先秦两汉的青铜器物。青铜器,顾名思义,其材质为青铜,是铜与锡、铅的合金铸造出来的器物。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的青铜器物,其中不乏体积巨大的青铜器,如商朝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

总结:

再如著名的四羊方尊体型较大,造型复杂,也是用分铸法铸造的。铸造一件体积巨大的青铜器,则往往需要块范法和分铸法的结合,这种铸成过程,实在是一种大规模的生产过程和复杂的工艺过程。

❸ 伴你学历史9——铜、锡、铅在青铜器铸造中的功用

      商、周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青铜制造工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数量、种类、工艺等方面进入我国古代青铜器制造的巅峰。当时的工匠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铜、锡铅的比例,制造出不同功用的青铜器。

       在我国,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中,就已经发现了红铜器。大约在前2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的初期,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锡、铅的合金。我们原始社会的龙山文化中,曾发现过青铜炼渣。在齐家文化中(距今约1800年左右),就发现了含铅量5%的铅青铜,由此可见,我国铸造青铜器的初始阶段,可以追溯到非常遥远的年代。那作为青铜器原料的铜、锡、铅元素在青铜器制造的功用又如何?他们之间的比例不同会给青铜器功用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在商代晚期、青铜合金主要是铜锡合金,锡的的比例高低决定着青器的硬度,若加锡5-7%硬度比纯红铜硬度提升50-60%,若加锡7-9%,硬度就增加70——80%,但是高比例的锡会导致青铜器变脆,古代的工匠对铜锡在青铜器中比例的不同能改变其物理性能是有清楚的认识的,他们认为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时代和形势的发展,青铜武器的大量使用,如何降低青铜器的脆性是武器制造的关键,于是在青铜器中加入铅,利用铅的比例来降低青铜器的硬度提升韧性,从而使这样的青铜武器在保持锋利的同时不容易折断。在青铜器中加入铅还有个优点,就只增加液化后的金属流动性和填充性,让它与陶范保持密合的接触面,减少沙眼的出现从而改善在浇筑过程中铸件的质量,提高青铜器纹饰造型的工艺。除改善青铜的物理性质外,在在红铜中加入锡铅还有降低熔点的重要作用,如红铜的熔点是1083℃,随着加锡的数量不同,而熔点可逐渐降低,若加入15%锡,熔点将至960℃,若加入25%锡,熔点将至800℃,在生产力相对比较低下的商周,金属冶炼熔点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生产工艺的质量。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成就中,非常关键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准确的掌握了铜、锡合金的不同比例,使其物理性能能比较适合制造各种用途的器具。古代工匠为了制造不同青铜器,探索总结不同合金比例并对冶炼和铸造青铜器中的技艺要求进行总结,从而记录在《周礼·考工记》中。

阅读全文

与青铜器以什么为原料铸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轴承z809是什么意思 浏览:770
怎么关掉斯大机床高压泵 浏览:823
安徽全套健身器材在哪里买 浏览:740
win7找不到如何设备驱动程序 浏览:282
修罗怎么单刷机械王座 浏览:490
家具修漆专用工具箱 浏览:785
带轮和飞轮用什么方法铸造 浏览:65
仪表盘显示at什么情况 浏览:885
u3200轴承有什么作用 浏览:168
用于自动化照明灯具上的一传动装置 浏览:285
造影用什么仪器做 浏览:419
Q344H是什么阀门 浏览:280
空气阀门按什么分类 浏览:159
卧式车床装夹装置的结构设计 浏览:331
无锡市永宏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49
测小物体直径用什么仪器 浏览:430
机械式温湿度计检定装置技术报告 浏览:926
什么情况下需要机械通气 浏览:5
河南东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97
纺织城阀门厂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