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能告诉我铸造兵器的过程。
楼上说的是铁兵器,我再补充一点吧.像战国时代的青铜剑,是靠锻造的.青铜的材质太脆,经不起锻打.
铸造青铜兵器,先要做木模,然后用把木模按到砂箱里,做出剑的形状,然后浇铜水,冷却后打烂砂箱取出来,敲掉浮砂.
这时,只是有了形状而已. 用作兵器,刃口的地方要求坚硬,打磨出来的刀锋才会锋利; 中间的刀脊要求韧性好,这样才不容易断. 而这两者是矛盾的,可能是用热处理的办法,但具体的操作我也不十分明了,特别是青铜器的.
铁制的兵器,可以把剑用砂土(有讲究的,普通的泥土不行)包裹起来,刀刃部分薄,中间厚.然后放到炭火里烧红,然后迅速放入水中(就是淬火). 刀刃的土薄冷却快,形成马氏体更多,也更坚硬;刀脊冷却慢,马氏体较少,硬度较低,但韧性好. 由于冷却速度的差异,刀身会变形,严重的会断裂,而且炉内空气的成分(流入的氧气过多会是碳流失,也就是常说的脱碳,降低硬度),加热的火候、时间,淬火的水温、水质(含盐份的水比净水冷却更快,油脂冷却较慢,有人用马尿、马脂来淬火,称为“双液淬火法”),其中任何一步都会决定制造的成败,但只能靠工匠的经验掌握,而这些通常又是秘传的,外人很难知道。
从出土的青铜剑中看,有个别的材质分布并不均匀,刀刃含锡量达到20%,而刀脊部分只有10%左右,铸造的工艺如何控制材质分布,是个谜啊.
铁制兵器的话,可以通过加入炭粉锻打来增加含碳量(现代叫做“渗碳工艺”,不过加入的是CO气体或者甲烷),青铜器没有锻打的工艺,是如何控制成分的呢?
硬度达到要求就可以打磨了。青铜器一般只打磨刀刃,锻造的铁制兵器变形较大,需要靠打磨全身才能得到最终的形状,而且要磨去捶打的痕迹,最后还要用铁砂或者铁锈粉来抛光. 有名的"越王勾践剑"(青铜剑),刀身上附着有黑色光泽的涂层,分析是铬盐,有防锈蚀的作用.推断是用化学处理的办法附着上去的.
『贰』 被压弯千年的青铜剑,拿出来之后剑身立马弹直是为啥
说到秦始皇陵,大家能想到的应该就只有兵马俑吧。不是我小看大家,而是因为兵马俑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大到足以盖住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其他宝物,以至于谈到秦始皇陵,民众的心里就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出兵马俑。但是,今天我们不说兵马俑,我们来聊一聊兵马俑坑中的另一件宝物。
结语
还记得近日倒塌的那座塔,完工不到两年,竟然塌了,而旁边那座古人修建的塔,矗立百余年,屹立不倒。古人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无论是青铜剑上的防腐技术,还是屹立不倒的百年古塔,无不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机敏。处于当代科技发达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掌握了如此发达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否应该做出一些同样惊艳的“作品”呢?
『叁』 古代青铜剑铸造所用的青铜的铜与锡的比例及铸造时所用的燃料
西周时期青铜剑锡含量较低,为11%左右,没有含铅或者含铅量微量。春秋时期,青铜剑锡含量略有增加11%~14%,通过降低铜含量开始加入铅,并且铅含量较高,在4%~13%之间。战国时期,青铜剑锡含量相对春秋时期增加,在14%~19%之间,铅含量相对春秋时期又适当减少,在1%~7%之间。秦代青铜剑表面含锡量较高,达21%,含铅量很少,在2%左右。西汉时期,青铜剑的锡、铅含量又减少,锡含量在13%左右,铅含量在1%左右。由于铁质兵器滴出现,从而结束了青铜在兵器方面滴应用。燃料主要是木炭,结合人工鼓风。
『肆』 青铜复合剑铸造原理
青铜复合剑的铸造设计巧妙地融合了不同青铜类型的特性。剑脊部分,使用了含锡量较低的赤黄色青铜,这种青铜以较低硬度和良好的韧性著称。这样的设计使得剑脊在承受战斗冲击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其结构完整性,避免在格斗中轻易折断,展现出优良的柔韧性。
相比之下,剑刃部分则采用了含锡量较高的灰白色青铜。这种青铜具有更高的硬度,使得剑刃极其锋利,能够有效地切割和穿透敌人的防护,从而保持其杀伤力。这种刚硬与柔韧的对比,使得青铜复合剑在实战中展现出独特的战斗性能。
如图所示,复合剑的截面设计是通过精心的工艺将这两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既有锋利切割能力,又有抵抗冲击的完美整体。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无疑是青铜剑在古代战场上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伍』 古人是如何把青铜制成锋利刀剑的
我们知道,在制作刀剑的金属材料中,青铜算是低档的兵器材料了,可是在古代铁器出现之前,青铜剑已经凭借其锋利、坚韧的特性驰骋战场了,提起流传至今的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鱼肠剑,我们更是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手艺。
那么,古人是如何在技术及青铜材质性能局限的条件下,去改善青铜刀剑的作战效能的?
答案就是古人发明的青铜复合制作技术了。它通过调整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了青铜刀剑的性能,并且沿用至今,甚至被传播到了海外,名扬天下!
那复合工艺又是什么?与普通的铜剑铸造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复合剑的铸造方法与普通铜剑是有很大不同的:普通的剑,剑身是一次浇铸就完成的;而复合剑,则是两次浇铸。
下面看看青铜复合刀剑的具体铸造过程:
①先拿一个专门的剑脊模具用来浇铸剑脊,并且,在剑脊的两侧预留出嵌合的沟槽;
②把铸成的剑脊放在另外一个模具,这时浇铸剑刃;
③最后采用榫卯嵌铸法,使剑脊和剑刃铸合得更加精密。
说的更直白一点,青铜复合剑的技术原理就是,用不同成分的青铜,嵌铸成里面的剑脊和外面的剑身。
剑刃和剑脊嵌合严密,表面光亮,犀利非常。
由于剑脊和剑刃采用了不同配比的青铜,所以,细观剑的表面,能看到因材质差异而呈明显不同的颜色,所以有人把青铜复合剑叫做“双色剑”或“铜镶剑”。
剑的中脊含锡量较低,大大提高了剑的韧性,使剑不易折断;而剑身的含锡量就比较高了,所以,又大大提高了剑的硬度,使剑刃异常锋利,极大地提高了青铜剑在作战时的杀伤力。
青铜复合剑内柔外钢,刚柔相济,比普通的铜剑更加锋利、坚韧。这也就是为什么越王勾践剑在几千年后仍锋利无比,轻松划破二十张纸的原因。
▲青铜剑(现代铸造)
这项复合剑技术最早出现在战国早期,古人创造性地运用了青铜合金成分配比规律,体现了古代匠师极高的工艺水平,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剑从刺割为主转向劈砍的技术性变革。
但是,在迄今为止出土的铜剑中,复合剑还是比较少的,或许跟它的制作工艺复杂有关,像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少虞剑、越王州句剑,海南省博物馆的越王亓北古剑,都是复合剑。
青铜剑的复合技术,在汉代还被应用到了铁质刀剑的制作,后来,还形成了包钢和嵌钢的技术,并传到了日本,复合结构至今已经成为了武士刀傲然世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