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轴承座以后会怎样发展
中国轴承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轴承制造企业应当更加关注自身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研发新产品。目前,我国大部分轴承高端产品技术缺乏,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这一现状并不利于我国未来轴承行业的发展。未来,轴承制造厂商应当注重人才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高端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此外,我国轴承制造企业也应当研发绿色环保新产品。近年来,各行各业均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轴承作为基础零部件之一,许多日常服务器的应用都需要轴承,延长轴承寿命和提高轴承的性能以降低能耗排放。因此,未来轴承厂商应当在提高其产品质量及行业地位的同时,优化轴承产品的机械性能,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最后,随着轴承产品主机配套的相关性增加,主机客户会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因此,轴承制造企业应当在创品牌方面打下良好基础,提升我国轴承在世界轴承市场的知名度。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轴承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⑵ 滚动轴承的地位与作用
滚动轴承是应用广泛的重要机械基础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各个领域。
滚动轴承的发明历史非常久远。据在中国山西省永济县的考古文物发现,早在公元前221~207年(秦代),即已有了青铜制滚动轴承;据在意大利的尼米湖的考古文物发现,公元12~41年,也已有了青铜制滚动轴承。现代轴承工业的诞生,则是以1883年德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磨球机,从此进入工业化生产钢球时代为标志。滚动轴承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自行车、汽车等工业而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成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业产业,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滚动轴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民经济中——滚动轴承被称为“工业的关节”。轴承工业作为机械 工业的基础产业和骨干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日本,人们常把轴承称作工业的食粮,轴承工业被称为“机械工业的核心产业”、“提高国民生活的基础产业“,受到日本政府振兴政策的保护与支持,是14个”特定机械工业“行业之一。在中国,滚动轴承是国家确定的11类特定振兴机械产品之一,有33家轴承企业被列为特定振兴产业。在国家新确定的520家重点企业中,轴承行业在占有6家。在《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轿车轴承、铁路机车车辆、精密轴承和高速轴承制造被列入其中。
(2)在国防事业上——滚动轴承是必备的军备物资。没有轴承,导弹不能升空、飞机不能上天、军舰不能出海、坦克无法出击... ...轴承在许多军事装备中,都是重要或者核心零部件;在战争中,轴承制造厂是敌对国列入重点打击的目标之一;冷战时期,轴承专用设备曾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禁运物资之一。至今,很多轴承产品和技术仍被许多军事大国列入技术封锁的范畴。
(3)在技术地位上——轴承钢是各种合金钢中要求技术指标最多而且最严的钢种。世界公认,轴承钢的冶炼水平是一个国家冶金技术水平的标志。在中国,在不锈钢、高速钢、齿轮钢、阀门钢、弹簧钢等诸多特殊钢中,轴承钢是迄今需要颁发生产许可证的少数钢种之一。滚动轴承还是许多新材料如工程陶瓷、工程塑料的重要应用领域。
滚动轴承工业是最早开展标准化活动、最早采用可靠性技术的工业领域之一。早在1949年,就已建立了滚动轴承疲劳寿命与可靠性经典理论,1963年,又将其纳入了国际标准ISO281:1963。
轴承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对外执行,大批国外先进技术领域的轴承产品相继走进中国,由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政治方面的影响,曾经国外民用轴承技术的传播和产品销售也都一度受到过阻塞,不过终其因为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国外大多数知名的轴承品牌都在中国设立了子公司乃至生产工厂。虽然国内轴承产业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升,不过在技术质量,产品售后维护理念的推广上依旧有着不小的差距,总体来说,商业产值相比国外轴承有着先天的弱势,高端轴承国内工业产业的知名度有待扩充和发展。
由于中国国内发展所处的特殊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轴承类产品的买卖就显得尤为混乱,在中国从事各类进口和国产类轴承的大小经销商数量众多,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轴承,也就铸成了中国国内奇特的轴承产品”对号入座“现象,根据不同企业(除军队外)的需要,在中国,从进口的高质量轴承产品到一般性国产轴承,市场价格都有着极其巨大的差异和抖动变化。
相关国家标准
GB/T 28268-2012 滚动轴承冲压保持架技术条件
GB/T 27556-2011 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定位槽尺寸和公差
GB/T 273.1-2011 滚动轴承外形尺寸总方案第1部分:圆锥滚子轴承
GB/T 20060-2011 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可分离斜挡圈外形尺寸
GB/T 27558-2011 滚动轴承直线运动滚动支承分类
GB/T 27557-2011 滚动轴承直线运动滚动支承代号方法
GB/T 27560-2011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铸造座技术条件
GB/T 27554-2011 滚动轴承带座外球面球轴承代号方法
GB/T 27555-2011 滚动轴承带座外球面球轴承技术条件
GB/T 27559-2011 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
GB/T 6391-2010 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
GB/T 25766-2010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径向游隙
GB/T 25765-2010 滚动轴承汽车变速箱用球轴承
GB/T 25764-2010 滚动轴承汽车变速箱用滚子轴承
GB/T 25767-2010 滚动轴承圆锥滚子
GB/T 25769-2010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GB/T 25760-2010 滚动轴承滚针和推力球组合轴承外形尺寸
GB/T 25768-2010 滚动轴承滚针和双向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
GB/T 25761-2010 滚动轴承滚针和角接触球组合轴承外形尺寸
GB/T 25772-2010 滚动轴承铁路客车轴承
GB/T 25771-2010 滚动轴承铁路机车轴承
GB/T 25770-2010 滚动轴承铁路货车轴承
GB/T 308.2-2010 滚动轴承球第2部分:陶瓷球
GB/T 25763-2010 滚动轴承汽车变速箱用滚针轴承
GB/T 25762-2010 滚动轴承摩托车连杆支承用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GB/T 25510-2010 机械系统和通用件滚动轴承参考字典
GB/T 7810-1995 滚动轴承带座外球面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 7809-1995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座外形尺寸
GB/T 24610.4-2009 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第4部分:具有圆柱孔和圆柱外表面的圆柱滚子轴承
GB/T 24611-2009 滚动轴承损伤和失效术语、特征及原因
GB/T 24610.3-2009 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第3部分:具有圆柱孔和圆柱外表面的调心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GB/T 24610.2-2009 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第2部分:具有圆柱孔和圆柱外表面的向心球轴承
GB/T 24610.1-2009 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第1部分:基础
GB/T 24609-2009 滚动轴承额定热转速计算方法和系数
GB/T 24608-2009 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检验规则
GB/T 24607-2009 滚动轴承寿命与可靠性试验及评定
GB/T 24606-2009 滚动轴承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GB/T 24605-2009 滚动轴承产品标志
GB/T 24604-2009 滚动轴承机床丝杠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GB/T 12764-2009 滚动轴承无内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
GB/T 7218-1995 滚动轴承凸缘外圈微型向心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 21559.2-2008 滚动轴承直线运动滚动支承第2部分: 额定静载荷
GB/T 271-2008 滚动轴承分类
GB/T 299-2008 滚动轴承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21559.1-2008 滚动轴承直线运动滚动支承第1部分: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
GB/T 7813-2008 滚动轴承剖分立式轴承座外形尺寸
GB/T 300-2008 滚动轴承四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5859-2008 滚动轴承推力调心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292-2007 滚动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 283-2007 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6445-2007 滚动轴承滚轮滚针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
GB/T 7811-2007 滚动轴承参数符号
GB/T 9160.1-2006 滚动轴承附件第1部分:锥形衬套
GB/T 4663-1994 滚动轴承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5801-2006 滚动轴承48、49和69尺寸系列滚针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
GB/T 20056-2006 滚动轴承向心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尺寸和公差
GB/T 20058-2006 滚动轴承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外圈非推力端倒角尺寸
GB/T 273.2-2006 滚动轴承推力轴承外形尺寸总方案
GB/T 4604-2006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
GB/T 9160.2-2006 滚动轴承附件第2部分:锁紧螺母和锁紧装置
GB/T 20057-2006 滚动轴承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平挡圈和套圈无挡边端倒角尺寸
GB/T 3882-1995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和偏心套外形尺寸
GB/T 307.3-2005 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GB/T 307.2-2005 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GB/T 307.1-2005 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
GB/T 301-1995 滚动轴承推力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 297-1994 滚动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296-1994 滚动轴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 294-1994 滚动轴承三点和四点接触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 288-1994 滚动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285-1994 滚动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281-1994 滚动轴承调心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 276-1994 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
GB/T 275-1993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GB/T 272-1993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
GB/T 16643-1996 滚动轴承滚针和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外形尺寸
GB/T 4605-2003 滚动轴承推力滚针和保持架组件及推力垫圈
GB/T 5800-2003 滚动轴承仪器用精密轴承
GB/T 4199-2003 滚动轴承公差定义
GB/T 4662-2003 滚动轴承额定静载荷
GB/T 8597-2003 滚动轴承防锈包装
GB/T 5868-2003 滚动轴承安装尺寸
GB/T 308-2002 滚动轴承钢球
GB/T 307.4-2002 滚动轴承推力轴承公差
GB/T 4661-2002 滚动轴承圆柱滚子
GB/T 6930-2002 滚动轴承词汇
GB/T 7217-2002 滚动轴承凸缘外圈向心球轴承凸缘尺寸
GB/T 309-2000 滚动轴承滚针
GB/T 274-2000 滚动轴承倒角尺寸最大值
GB/T 273.3-1999 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外形尺寸总方案
GB/T 305-1998 滚动轴承外圈上的止动槽和止动环尺寸和公差
GB/T 290-1998 滚动轴承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
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
⑶ 我国轴承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滚动轴承套圈制造技术
1.1 锻造加工
轴承生产中,套圈毛坯质量的好坏,生产率的高低,都将对轴承产品的质量、性能、寿命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毛坯留量的大小(包括毛坯的成型方式)决定轴承材料利用率,而毛坯尺寸分散度和几何形状精度差则是造成废品率高、不能自动化生产的主要原因。套圈毛坯有锻件、冷挤压、温挤压、棒料和管料等,锻件约占毛坯总数的85%左右,套圈毛坯锻造的劳动量约占轴承加工总劳动量的10%-15%。目前中小型套圈用锻件来加工的比重有加大趋势。
目前,国内套圈锻造以热锻为主,以压力机锻造-辗扩成型生产线为主。锻造加热采用煤、油和电加热。加热火耗损失为1%-3%,表面脱碳层深度为0.3-0.4mm,材料利用率为40%-50%。20世纪八十年代,有些轴承企业在小型轴承套圈上推广了冷挤压工艺,对外径80-130mm的套圈采用温挤压工艺,外径小于80mm的套圈采用冷辗工艺(目前行业上以扩大到150mm一下),材料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我国相继引进了16条高速镦段机生产线,推动了轴承行业锻造水平的技术进步,加快了毛坯专业化生产过程。高速镦锻工艺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轴承套圈锻造的主要工艺,其采用感应加热至始锻温度,在高速顿锻机上完成切料、镦饼、成形和分离等工序,使用于大批量生产。高速镦锻工艺生产效率高,锻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能降低留量,提高材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我国轴承锻造毛坯发展方向应为:进行专业化经济规模生产,便于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如高速镦锻工艺、精密冷辗扩工艺、控制气氛等球化退火工艺等,采用先进工艺可以将目前轴承行业40%的材料利用率提高至54%-60%,经济效益可观。
1.2 车削加工
车削加工是金属切削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目前,我国中、小型轴承套圈大多采用多刀半自动、全自动车床对锻件进行车削加工。加工方式有机群分散工序和集中工序。
在国外,目前套圈车削加工采用的有集中工序,也有分散工序法。集中工序法多用于结构形状复杂的零件,采用数控车床一次装夹定位,机床配备有刀具库,加工中,各工序通过精确地程序设计完成,产品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分散工序法多用于大批量单品种的加工,采用自动化连线的方式加工。广泛使用的刀具是硬质合金涂层机夹刀片,其切削速度达到140-250m/min,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国内。采用了先进的毛坯加工技术,因此国外毛坯留量小,尺寸分散度小,车削加工一般为单循环完成,有效地缩短了加工周期。
因此,发展能实现强力切削、刚性好的套圈车削专用车床,发展加工质量好、效率高的微机控制和自动控制车床,以及适合大批量单品种生产的自动化车削生产线,是车加工的发展方向。此外,发展硬质合金机夹可转位刀具、表面涂层刀具、金属陶瓷刀具等高效刀具,以及实现自动更换刀片、自带断屑装置等刀具监控系统,也是车加工研究的一个方向。
1.3 磨削、超精加工
轴承生产中,磨削加工劳动量约占总劳动量的60%,所用磨床数量也占全部金属切削机床数量的60%左右。磨削加工成本占整个轴承生产成本的15%以上,因此,磨削加工是轴承生产的关键工序。
目前国内轴承行业的一般磨削、超精工艺过称为:
外圈:平面磨削- 外径磨削-沟(滚)道磨削-沟(滚)道超精
内圈:平面磨削-内外径磨削-内径磨削-沟(滚)道磨削-沟(滚)道超精
在实际生产中,视产品精度要求在以上过程中增加附加回火工序,或对各表面进行二、三次循环加工。磨削过程多采用单机加工,较好的企业建有自动化生产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轴承行业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磨超生产工艺有了较大改进,如沟道切入磨代替了摆头磨,双端面磨、宽无心外圆磨削、沟(滚)道超精工艺及支沟磨沟工艺已普遍应用,告诉磨削也开始应用。但是相对国外轴承磨超加工,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外先进的轴承制造企业,端面、外径磨削采用CNC数控自动送料,在线自动测量、自动补偿,磨削速度达45m/s。沟道、内径磨削已全部采用CNC数控机床,生产过程实现全线自动化,全部工序由计算机集中控制,所有工艺参数和生产节拍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控制,砂轮线速度达到60m/s。SKF磨加工工序的内沟磨削速度已达到120m/s。特别是使用性能优良的CBN砂轮,使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轴承套圈磨削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轴承磨床,进一步实现单机自动化,确保实现高速磨削、自动测量,使其能直接进入自动线并可靠工作。
(2) 磨加工生产要有步骤、有组织地发展自动化生产线。目前,世界主要轴承公司磨加工自动化程度很高,大批量产品均采用自动线组织生产,而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稳定生产。
(3) 发展相关技术。如各种新型家具、高速砂轮、超精油石、冷却液及润滑油、数控元器件等,不断提高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水平。
(4) 发展检测仪器。检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水平,在轴承行业应发展高效、精密适合于自动线使用的主动测量和线外专项自动检测仪器。
(5) 开展复合磨削研究工作。复合磨削具有合并加工工序减少装夹次数、提高加工精度的优点,因此,国外不少磨床都具有合并加工工序的功能,为赶上国际水平,必须开展这方面研制工作。2.滚动轴承滚动体制造技术
2.1 钢球加工
钢球在球轴承中是承受载荷并与轴承的动态性能直接相关的零件。钢球的加工工艺应首先满足其成品标准要求,还应使钢球成品在在轴承元件中具有尽可能高的寿命、低的噪声、小的摩擦力和高的可靠性。钢球的加工工艺相对成熟。目前国内钢球制造工艺的原理和方法差异不大,工艺流程大体都是:原材料检查-钢球毛坯制造(冷、热镦,冷热轧制)-光球-热处理-硬磨-强化处理-初研-精研-清洗-检查-涂油包装。归于毛坯制造过程,一般直径在1英寸(25.4mm)以下的钢球采用冷镦工艺,直径在1英寸以上2英寸以下的采用热镦或热轧,直径在2英寸以上的采用车削或热锻。
工艺过程中,较明显的变化时采用光球工艺取代锉削、软磨工艺,虽然目前钢球的制造工艺过程与国外先进企业相似或相近,先进工艺也在逐步应用,但是整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成形工序在生产效率、成型误差、产品总留量上都与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热处理和精研工序也有一定的差距。
钢球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轧制工艺、树脂砂轮磨削工艺、钢球表面强化处理、热处理自动线加工和新型水剂研磨液的应用。1英寸以上钢球可采用轧制工艺。采用轧制工艺钢球尺寸精度高(一般可达0.05-0.09um)且无环带,材料利用率高(比冷镦可提高20%),生产效率高(能达到热镦的5倍),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轧制球坯具有金属流线分布均匀,寿命长等众多优点,但轧辊设计制造比较复杂,轧辊材料成本较高。树脂砂轮磨研工艺,以磨代研对钢球进行终加工,能较稳定地提高钢球精度及表面质量,改善钢球的动态性能,特别是对降低振动值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对轴承合套异常声也有明显改善。用此技术加工钢球磨削均匀,克服了用铸铁盘研磨添加研磨剂不均匀而影响钢球质量的人为因素,同时树脂专用磨削液污染小,加工后的钢球表面易于清洗,且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成本。
2.2 滚子加工
理论上,滚子与滚道的接触是线接触,所以滚子承受的载荷较大,实际使用和试验均表明滚子是滚子轴承中最薄弱的零件,滚子的制造质量对轴承的工作性能(如旋转精度、振动、噪声和灵活性等)均有很大影响,是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我国滚子生产在滚子设计、工装设计、工艺编制和检测规程等各方面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在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上存在差距,缺乏创新求变的意识,缺乏细致的研究和系统的综合分析。设备、工装、原材料、管理水平、工序质量控制能力受传统习惯的制约,导致滚子生产工艺路线长、加工留量大、加工遍数多、上下料次数多。生产设备陈旧、工装工具多年没有改进,生产工艺落后,原材料浪费,生产成本增加,工艺合理性差,滚子、滚针装备与工艺水平是轴承行业内较落后的。直径Φ24mm以下的圆柱滚子、圆锥滚子和调心滚子的毛坯成形基本上采用Z31-25、Z31-13冷镦机,采用盘料或直条料的开式切料,一次成形的形位公差和尺寸散差大,综合材料利用率低。后工序加工(硬磨)国内普遍使用M1080、XF004一般滚子专用磨床,就圆锥滚子而言,其产品加工精度一般达到JB/T10235规定的Ⅲ级精度质量水平。
国外先进的加工方法多为成行工序使用高速双击冷镦机成形,封闭切料,成形公差小,留量小,综合材料利用率高。例如直径小于32mm的滚子成形误差≤ 0.1mm,生产效率60-200次/min,Φ32mm以上时,采用车削成形加工。后工序加工(硬磨)采用高速高精度全自动磨床,产品质量水平在圆度误差、批直径变动量、圆锥角变动量的精度上与国内相比均提高1倍,表面粗糙度水平提高4倍以上,圆锥滚子综合精度稳定达到JB/T10235的Ⅰ级精度水平,SKF滚子已达到规定的0级水平。
对于圆柱滚子外径磨削,国产设备基本达到产品要求,但端面终磨和精研设备精度难于满足加工Ⅰ级滚子的要求,特别是端面跳动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距世界先进企业仍有较大差距。
按轴承行业“十五”规划目标,经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后,要求精密滚子到达Ⅰ级,稳定批量达到Ⅱ级,实现滚子设备标准化、工艺标准化、以及工装标准化。专业滚子生产覆盖率达50%,凸度化率达70%,外径超精普及化率达50%,球基面无磁磨削普及化率60%,圆锥滚子Ⅱ级精度以上达到60%,圆柱滚子Ⅱ级精度以上达到75%.当前国滚子生产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为了提高滚子质量,应尽快组织专业化结构调整,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滚子生产骨干企业。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的管理方法,完善和推广滚子联线加工工艺、对数曲线工艺、弧端面工艺、光饰工艺、喷丸加工工艺、可控气氛热处理工艺、表面强化工艺等,进一步扩大新型模具材料、磨削液、滚子清洗、退磁、干燥、涂油联线设备,滚子表面光饰机,滚子表面强化机及滚子高效喷丸处理机床的开发。
⑷ 轴承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啊
第一,今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NSK轴承机械工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要求,党和政府会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经济发展。已经开工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全国蓬勃开展的城镇化建设,都会带动机电产品的发展,这为机械工业的增长创造了市场需求。
第二,汽车消费热已经出现。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SKF轴承这将带动整个机械工业保持长期增长的局面。
第三,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我国机械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机械工业加工能力大、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使机械产品扩大出口有了现实的机遇和很大的潜力。FAG轴承同时也为我国低成本机械产品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提供了可能。
第四,内部资本结构多元化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以前的机械工业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容易受政策影响出现大上大下状况,INA轴承而现在非公经济占相当的比重,这就为机械工业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世界经济有望回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发表了世界经济展望,NTN轴承他们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会比去年好。如果的确如此,今年世界经济会是一个温和的增长形势,这对于我国机械工业的出口有利。
副会长在分析发展速度时认为,预测今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在15%左右;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在10%左右;而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且轿车产量会再创新高;TIMKEN轴承以土方机械、电梯为主的建设机械,以水火力发电设备为主的电力设备,内燃机、矿山设备、数控机床等可望继续维持在历史较高的水平,但增长速度会比2002年的30%的增幅有明显下降;以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收割机、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机械以及食品包装机等,随着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预计会在近几年相对低速的情况中有所上升;机床、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回收轴承等行业会维持在10%左右平稳增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