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风光摄影的器材搭配
导语:风光摄影是摄影爱好者最常拍摄的题材,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合适的摄影器材,是成功的第一步。本文介绍进行风光摄影时的器材搭配准则。
摄影者在外出进行风景摄影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合适的、便携的摄影器材。对于风景摄影来说,摄影者往往需要跋山涉水,
并且一旦出发,再返回取器材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摄影者要十分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
相机
在风光摄影过程中,摄影者千万不要忽略数码单反相机自身功能的发挥,这对于数码单反初学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数码单反相机不论从画幅还是分辨率上,都能将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数码单反的实用场景模式中,摄影者可以尝试运用风光模式,此模式对于大场面的风光摄影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在拍摄过程中,尤其是在外拍摄风光的摄影者,可以从相机的液晶显示屏上来观察拍摄的画面,可以通过显示屏的显示来决定照片的取舍,这对于风光摄影后期的照片存储和空间清理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更换镜头,摄影者可以根据需要来变换镜头。不管是自动还是手动功能都很强大,摄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曝光、测光、对焦方式、画质等等。这极大的满足了摄影者对于不同风光旅游摄影的需求。
镜头
利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海边风光
光圈 F5.6 曝光时间 1/180s 焦距 18mm 感光度 100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广角镜头是必不可少的。用广角镜头表现自然的磅礴、全景的美感,可以带给观赏者大自然无与伦比的魅力震撼。当然,广角镜头的选择也就十分重要了。摄影者要尽量选择广角焦距范围大的镜头,大自然的多变,有时即使是28mm的广角也无法满足摄影者的需求,这时就需要焦距更短、视角范围更广的超广角镜头。
利用长焦镜头刻画的小风景
光圈 F4.5 曝光时间 1/250s 焦距 124mm
对于喜欢拍摄风光全景的摄影者来说,虽然利用广角镜头有利于表现自然美景的大气,但是在表现摄影者的自我风格和思想方面是非常困难的。除了广角镜头之外,摄影者还需要长焦镜头,而长焦镜头却是与广角镜头恰恰相反的。如果说广角镜头容易表现自然风光的磅礴与不拘小节,那么长焦镜头则容易刻画风光小景或充满细腻情调的一面。而这种对小景的刻画,摄影者则需要利用手中的长焦镜头。
附件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附件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风光旅游摄影需要携带大量的镜头,尤其是到比较崎岖或者不平坦的摄影场地,器材的保护相当的重要。此时,摄影者就需要选择坚固耐用的摄影包来保护相机器材。同时,携带稳定、轻便的三脚架,更有助于摄影者的拍摄。
利用偏振镜拍摄的风景照片
光圈 F8 曝光时间 1/200s 焦距 20mm 感光度 100
另外,对摄影基础知识稍有了解的摄影者,都知道滤色镜在风光摄影和艺术摄影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欣赏一些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时,人们往往会惊叹于作品中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或者似血的残阳,并猜想该图片的摄影师使用了何种高档器材,运用了何种超高的拍摄技巧。其实并不尽然,大多数情况下,这只不过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巧妙地使用了滤色镜罢了。在风光摄影中,偏振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偏振镜可以消除反光,有利于清晰地拍出水中的景物,还可以增加画面的饱和度,进一步加强比如蓝天白云、绿叶红花的色彩,使风光照片颜色更加饱和、画面更清晰。所以,如果摄影者有条件的话,滤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附件之一。
② 风光摄影选择什么器材最好
当你准备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时候,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是必备。如果只是想简单记录一些所见所得,那么但凡是台数码相机都能用,甚至两三百万像素的拍照手机都是很好的视觉记录工具。如果你想拍摄一些更精彩的风光片,那么在器材方面就要有所准备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风光摄影的器材建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风光摄影是胶片固守的最后一片广袤田园,目前仍然还有很多风光摄影师在坚持使用胶片。
但是,风光摄影师坚持使用胶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画幅和中画幅的相机以纪录更丰富的细节。另外一些风光摄影师使用胶片完全是因为习惯,习惯于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反转片来控制色彩特性、影调特性。
就现在主流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而言,其实已经达到或超越了传统135系统胶片的成像质量。而顶级的135数码单反已经具备了中画幅相机的成像质量。
在分辨率上,数码超越传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影调层次上,RAW电子底片的16位色彩层次足够丰富。另外,数码相机曝光的宽容度也超过了反转片,达到甚至超过了彩色负片。在后期处理的问题上,数码照片用一台计算机就替代了一个暗房,将数码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外,数码照片便于交流的灵活性,在互联网时代也是传统胶片不能比拟的。很多专业摄影师同样无法掌握一些特殊题材照片的观感,需要通过互联网获得人们的反馈。正在学习风光摄影的人们就更加不能缺少与同好的交流。
由于数码相机的种种优势,它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风光摄影的范畴。
在“到此一游”之后,数码相机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跨入了风光摄影的殿堂。严肃的摄影爱好者大多还是选择数码单反作为工具。数码单反的优势已经不必在此多说,但风光摄影的实践告诉我们,便携数码相机自有其优势。
影像传感器上的灰尘是数码单反最大的弊病。当一天的拍摄结束时,拿出笔记本电脑浏览照片,发现上面一颗颗灰尘留下的黑色斑点,甚至还有毛絮的影子,这可能是数码单反用户最懊恼的问题了。目前虽然很多厂商在数码单反的设计上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但至今没能完全解决。
以前有一个名为f64的俱乐部,其主张就是在风光摄影上尽量收缩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这种主张确实是很多风光摄影题材中的惯用手法。在我们常用的数码单反系统上,没有机会使用f64这样的光圈,但是f11、f22都是很常用的。
f11的光圈已经足以让CCD/CMOS影像传感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灰尘现身,f22则会告诉你,貌似干干净净的影像传感器上已经有上百个颗粒了。这些肉眼难辨的颗粒非常难以清理,目前还没有完美解决之道,只能靠后期手工修理。因此,我们可以说单反的优势是有代价的,特别是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比较而言,不可更换镜头的便携数码相机就没有这个问题。
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艰难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时甚至还需要携带帐篷、睡袋和炊具。这时候,便携数码相机的轻便特性还是挺有优势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便携数码相机优于单反。数码单反仍然是风光摄影的首选项,但不是必选项。如果你的摄影目的仅仅是自娱自乐,没有专业摄影师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种种苛求,一台不可更换镜头的高端便携数码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索尼R-1、富士S9600。
对于风光摄影而言,镜头是最具决定性的摄影工具。
最理想的镜头配置当然是覆盖各个焦段、变焦和定焦兼备、光圈越大越好。但现实中往往既不能承担这样的成本,也无法携带如此多的镜头,因此我们还是要进行权衡和取舍。取舍的依据主要是自己的摄影习惯和偏好,同时要兼顾自己的购买能力和背负器材的体能。
1.长焦和广角
有一种观点认为广角适合拍风光,长焦适合拍人像。但事实上,风光摄影既需要广角,也需要长焦。有人把广角镜头比喻为宏大交响乐的指挥家,把长焦比喻为器乐独奏的演奏家。这种说法虽不尽然,却更为形象。
风景特写
顾名思义,在风光摄影中广角镜头能包容更广泛的信息,因此更适合庞大恢宏的场景。相比较,长焦镜头能从杂乱的场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内容。
风光摄影的主题有时是单一元素构成的,有时是众多元素构成的。在单一元素时,各种镜头只要视角允许,都可以很好的表现主题,尽管表现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风光摄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众多的情况下,有时候需要很广的视角才能把它们包容进来,有时候又需要通过透视压缩把不相关的元素叠加在一起。这时候,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在组织摄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实际运用中,广角镜头的运用难度往往更大,尤其视角大于24mm的镜头。由于包含的信息过多,照片的主题在组织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元素过多喧宾夺主、组织无序画面杂乱等。广角镜头本身的透视畸变也经常难以控制而产生副作用。
对于初学者,长焦也许更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满意的照片,而广角也许是更好的纪录工具,出好片的难度更大一些。总之,在风光摄影中长焦和广角都不可偏废,一只视角相当于135相机24~105mm的变焦镜头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而类似富士S9600这样的高端固定镜头数码相机则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选择,它的手动变焦镜头覆盖了28~300mm的焦距段,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远处优美的细节小品都可以轻松获取。
2.大光圈和定焦
有一种观点认为风光摄影中的广角镜头没有必要强调大光圈。尽管我们在风光摄影中更多的时候需要收缩光圈,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光圈镜头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内和夜景光线环境下,特别是有人文环境的风光摄影中,三脚架是无助的,大光圈镜头是纪录特定光线氛围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变焦镜头会比f4的镜头有更广泛的适用环境。
不过,变焦镜头是很难达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极限。因此,很多数码单反用户还会选择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镜头以应付特殊的光线环境。与人像摄影不同的是,风光摄影师此时会倾向于选择广角定焦镜头,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景深,而避免背景过于虚化。大光圈定焦广角镜头,一般情况下有一支足矣。
3.运用偏振镜
很多风光摄影师都习惯于在镜头前一直拧着一片偏振镜,特别是光线较好的时候。偏振镜可以消除空气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气的通透度,使蓝天更蓝,也可以部分消除物体表面那种令人讨厌的反光,消除物体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饱和度。
在阳光下,偏光镜几乎是风光摄影的必备工具。偏光镜的另一个用途是充当中灰密度镜,可以降低至少2档曝光时间。在拍摄瀑布、溪流等题材时,长时间曝光可以获得虚化的效果,而一块偏光镜可以帮助你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把曝光时间延长2倍,2块拧在一起的偏光镜则可以延长4倍以上。
③ 知名摄影师的自然摄影器材装备全指南
导语:拍摄自然风光的时候我们需要携带哪些摄影器材呢,下面我就分享一篇知名摄影师在自然摄影时需要携带哪些器材。
看一眼我的摄影背包。在进行短途拍摄的时候,我会将大部分装备都放在背包里,因为我事先并不知道拍摄会用到哪些装备。如果少带或漏带的话,我就只能干着急了。如果我要做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旅行,那么我就会只带那些最重要的装备器材,而且这些器材的使用率要达到90%。看一看左边的清单你就会知道,哪些装备是适合自然摄影和细节摄影的—再加一个长焦距的高速镜头就全了。(照片拍摄:桑德拉·巴托查)
1.尼康 D700
2.尼康微距镜头 2.8/105mm
3.尼康镜头 2.8/20mm
4.尼康镜头 2.0/35mm
5.尼康镜头 2.8/24~70mm
6.肯高(Kenko)近摄接圈
7.尼康镜头 4.5~5.6/80~400mm
8.梅耶—格尔利茨镜头(Meier-Grlitz)2.0/100mm
9.创见笔记本硬盘 320GB
10.微纤维布
11.闪迪(SanDisk)存储卡
12.李牌(Lee)滤镜包、滤镜和转接环
13.Visible Dust 传感器清洁套装
14.捷信(Gitzo)碳纤维三脚架 GT3530LS
15.Really Right Stuff球形云台 BH-55
16.各种工具、遥控快门线的存放袋
在本书一开始就提到摄影装备可能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摄影装备要比观察和构图都重要,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与其说摄影装备很重要,倒不如说拍摄照片必然要用到各种不同的装备。在这一部分中,你能够粗略地看到一些我们常用的、能让拍摄工作变得轻松的摄影装备。假如你拥有类似的装备,当然应该正确地掌握使用它们的方法,但是有这些装备并不能保证你能拍出成功的照片。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自从摄影代替了绘画,成为文献记录的一种重要手段之后,摄影技术的作用就被过分地夸大了。相机的一些最新功能表明,它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了:相机可以自动追踪想要拍摄的首要主题,只有当被拍者微笑的时候才能按动快门释放键……
很多人在看到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之后,第一个问题就会问拍摄照片时运用了何种技术手段。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经常会把它与画家及其作画时的笔法进行比较,不过人们在看到一幅画作之后,很少会问画家作画时使用了怎样的笔法。
这本书中在每幅照片的旁边都注明了拍摄时所使用的技术值,但是仅凭这些信息并不能帮助你拍出好照片。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线索,在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后,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技术手段与美学的关联。谈到装备,那么首先就不得不说一说应该如何使用这些装备。因为当我们要借助自己的直觉去观察、构图、用光的时候,我们要保证操作相机是在一种下意识的状态中进行的,这样我们才可以睁开双眼、敞开心扉,将全部情感都投入到拍摄中。
前期考虑
自然摄影是一个很广阔的领域,想要对它做深入全面的探讨是很困难的。摄影装备的购置与其后期的扩展都需要我们好好考虑清楚。在水下拍摄需要不同于地面拍摄的工具;拍摄微生物需要相关的技术仪器,可是将这些仪器用在鸟类拍摄中就不合适了……这便会出现一个问题:作为自然摄影爱好者,你究竟想拍些什么?
如果你弄清楚了自己所要拍摄的题材范围,那么接下来你就要准备相关的拍摄装备。大多数对大自然以及自然摄影感兴趣的人,都想尽可能多地购买一些与拍摄相关的装备,但是无论如何你还是应该有一个重点,这样你才可以在购买拍摄装备上找到一个理性的交集—你所购买的装备既可以用于拍摄风景,也可以用于拍摄植物和动物摄影。如果你是一位摄影新人,最好在刚开始就考虑清楚:哪些题材是最吸引你的,你能在摄影上投入多少财力,以及打算花费多少时间。
对一位真正的摄影者来说,在很短暂的可支配时间内,拿着微距镜头去拍摄一块草地上的小小奇景,远比带着昂贵的长焦镜头,藏身在帐篷中等待一种几个小时都不见踪迹的稀有鸟类更有乐趣。如果你在准备阶段就已经理智地考虑清楚了这些问题,那之后的这种失落感应该可以避免。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然摄影以及动物摄影是一个可以不断深入挖掘的极佳题目,你不必急于一时,完全可以慢慢地、一步步地配备自己的拍摄装备。
三脚架
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下,一款优质的三脚架也应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它应该能防风、防水,并且能固定住相机与镜头。市面上有许多便宜的三脚架,与其说它是相机的支撑架,倒不如说它只是放相机的一个架子。所以在购买时你应该仔细考虑一下,你是否真的不想再多投入一点儿钱了—清晰的照片将是对你的回报。(照片拍摄:依保哈·吉斯)
三脚架是拍摄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款好的三脚架可以使你拍摄的照片更加清晰,成像效果更加理想。当然,在拍摄时你可能遇到这种情况:虽然在拍摄过程中你能够腾出手来工作,但是由于外在条件的所限,你必须使用三脚架。至于要用哪种三脚架,则取决于你要在什么样的场景中使用,以及需要三脚架固定支撑、防止抖动的是哪类镜头。
镜头的焦距越大,就越需要配备一个有分量且稳定性强的三脚架。当然,你也可以根据首要主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三脚架。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自然风景,与使用沉重的超长焦镜头—500~1000毫米焦距,即所谓的“大炮”—拍摄动物,对三脚架的稳定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你只打算买一个三脚架,那就应该买那种三条支腿和架头都能够支撑最重的镜头的三脚架。除了稳定性之外,气候对三脚架的影响以及是否容易清洁都是购买时需要考虑的。三脚架的每个支腿在打开时都应该很平稳,而在闭合时它们又能紧紧地收拢。最后是材质的问题,选择铝合金还是碳纤维,不仅仅是价格上的差异。总体来说,同样重量的碳纤维三脚架要比铝合金三脚架更稳定。
云台
选择哪种云台要取决于你的个人感觉。你最好先看看不同型号和样式的云台,有可能的话最好先试用一下,这样你就能感觉出球形云台和三维云台哪个更合适。如果你拍摄的是特别爱动的动物,就要使用专门的云台,比如温布里(美国品牌,Wimberley)的悬臂云台。实际上任何装备你都能够熟练使用,但前提是你要从一开始就具备良好的感觉,并且信任自己的工作器材。
清晰的照片需要稳定而无震动的三脚架和固定的云台—带有脚架环的镜头(所有的长焦大镜头)都应该放在无震动的三脚架和固定的云台上,以产生尽可能少的震动。对500毫米的长焦镜头而言,相机反光镜的翻动就足以使其处于振动状态,这样一来就会损害照片的锐度。因此,一套三脚架系统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其最薄弱的部分。
照相机
同样的法则自然也适用于相机系统的选择。与像素数和快门响应速度一样,相机其他按键的设计也必须能让使用者满意。除此之外,即使你没有专门研究相机的构造,也应该能够直观地操作它,因为在拍摄时你经常需要在几秒钟内摸索并使用相关的操作。相机像素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你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你今后想要如何使用这些照片。1200万像素的相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只有大幅画册或专门的风景摄影照片才需要使用大于2000万像素的相机,这是为了能够清晰细致地重现场景的美妙细节。
对动物摄影而言,带裁切系数的非全画幅相机比全画幅的相机更具优势,因为成像面积较小,所以它限制了镜头的视角。使用这种相机时,你会感觉自己好像在用更长焦距的镜头在拍摄—400毫米的镜头“变成了”600毫米的镜头。相机的品种繁多,虽然单反相机最适合动物摄影,但是其他种类的相机也可以拍摄类似照片。这就需要你在拍摄时充分意识到相机的各种限制和可能性。
镜头
镜头可谓是摄影装备中的决定性因素。镜头的质量和效果对照片的影响比相机要大得多。在动物摄影方面,长焦镜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在拍摄动物时,我们必须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镜头的焦距越长,你在拍摄动物时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越远。对摄影者来说,这就意味着你不用考虑如何在尽可能少地打扰到动物的前提下,既抵达合适的拍摄地点,又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动物照片的问题。
但是摄影者所使用的镜头也必须符合拍摄需要。在拍摄动物时,如果你想在守候处拍摄或者是在守候处附近的几米范围内走动,那么应该选择500毫米或600毫米的超长焦镜头。但是如果你在拍摄过程中还要登山或是进行长途跋涉,那么超长焦镜头的重量很可能使你精疲力竭,从而影响你的拍摄。这时,200毫米或300毫米的长焦镜头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多亏相机带有裁切系数,才使这种拍摄成为可能。
如果你更喜欢拍摄小东西,而不是鸟类或哺乳动物,那么一个微距摄影镜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即便是拍摄昆虫和两栖动物,你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警戒距离,因此使用200毫米的微距镜头拍摄要比使用60毫米的微距镜头拍摄轻松不少,虽然这种短微距镜头能够非常出色地拍摄出植物、动物的细节。
其实在拍摄动物的时候很少会使用广角镜头,因为你和动物之间的距离总是不够近。如果可能的.话,广角镜头可以帮助你获得完全不一样的动物照片,可这并不会使广角镜头成为动物摄影的第一选择—虽然使用广角镜头能够颇具创造性地拍摄动物,但是使用这种镜头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自然摄影的装备会随着摄影者的需求不断增多。刚开始的时候,也许50毫米的标准镜头就够了。之后,随着你对摄影的投入度、财力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各种镜头都会被不断追加进来。
摄影附件
你可以将小型的平面反光板或者银箔放在背包中,这样在需要时就可以快速布置,以给阴影中的拍摄主题提供照明。
除了照相机、镜头和三脚架之外,还有各种各样有用或没用的摄影附件,有的能够帮助你成功地拍摄,有的则只会无端增加摄影装备的重量。在微距领域或远距领域,各种闪光灯系统为摄影者创造性地用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此外,偏振滤镜在摄影装备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对灰度渐变滤镜或其他滤镜来说,有矩形的插座系统可供其使用。有多种品牌的滤镜可供你选择,比如高坚(Cokin)、李牌(Lee)、辛格锐(Singh-Ray)等。
使用倒接环,普通镜头或广角镜头也可以获取微距效果。此外,近摄接圈也可以缩小拍摄时镜头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普通镜头就能用于微距摄影。
在长途摄影旅程中,移动的储存设备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将你每天的摄影成果保存下来。如果你很重视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就要准备两个存储设备。除此之外,如果你还需要写文章或者邮件,那么一台小的上网本再合适不过了。这样你存储的数据就可以用一个小型的移动硬盘而不是什么昂贵的移动存储设备了。
其他装备
只有穿着合适的衣服,才能应付不同的天气状况,让摄影者全身心地投入拍摄。这一点无论是在严寒的冬日,还是在刮风、下雨或下雪的天气都适用。这与美观无关,关键全在于实用。摄影者穿着的衣服必须结实耐用,即使是躺在泥泞的场地中也能让你放心。而在快速收拾装备物品的时候,大包则会显示优势。(照片拍摄:马丁•米尔登伯格博士)
除了相机、镜头等设备,自然摄影还需要其他的装备。首先,摄影者需要穿着多功能户外服。其次,有时候你要在山石路上穿行,因此一双抓地性好的鞋子也至关重要。而如果你去的拍摄地比较湿润,或是草地上沾满了晨露,那么穿一双防水的鞋子则会舒服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雨裤或防雨套装也能让你更好地投入拍摄。这样,你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在首要主题上,从而将摄影的各种干扰拒之门外。在冬天拍摄还要考虑到手套、帽子、围巾等保暖装备,而在夏天拍摄则要准备好防晒霜、太阳镜和遮阳帽等—当你在一片兰花丛中投入地拍摄时,可能会忽视强烈的太阳光对你造成的危害。如果拍摄的时候要长时间地待在地面上,一个小防潮垫或园艺专用的坐垫就必不可少。当然,护膝和护肘也可以派上用场。
如果是在雨天或是泥泞的环境中拍摄,就不得不穿着一双橡胶雨靴。合理的装备不但能让摄影者感到舒适,而且能够对最终的拍摄结果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购买一些装备时,你应该去其他专业用品店看看。比如,凳子和雨伞在其他专业用品店里的价格通常会比自然摄影专卖店里便宜,而其他一些有用的装备在那里也往往更多一些。军需用品店也会有一些不错的惊喜在等待着你,比如闻起来有一点儿橡胶味道的迷彩伪装网。它在搭建伪装地点时非常实用,有时仅仅是在一张迷彩伪装网的掩饰下,你就可以尽情拍摄。
守候拍摄不能没有一个优质的迷彩帐篷—既要能很快地搭建起来,又要能为摄影师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购买时你应该注意,帐篷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大。大一些的帐篷虽然可以保护摄影者不被动物注意到,但是对现代人的眼睛而言,它是一个很容易被发现的目标。这会导致你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干扰。低矮一些的迷彩帐篷就可以为你的拍摄提供舒适而平坦的视角,在迷彩网的帮助下你可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如果你已经考察好了拍摄场地,接下来迷彩帐篷就该发挥它的作用了。将帐篷合理地融入风景中,会对你的拍摄有帮助,比如,将帐篷搭建在灌木丛中,这样在视觉上帐篷就与绿色的背景融为一体了。
每位自然摄影者在从事摄影活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幸运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在集贸市场或超市里都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时常注意一下“边缘装备”总是会有收获的。
④ 风光摄影必备的 8 个常用附件
摄影:Asif Aleem风光摄影除了的相机和镜头,另外还需一些附件装备来辅助。接下来就是要介绍一些常用的附件,读者可依照不同的拍摄内容做选择。
1. 三脚架
这是拍晨昏、夜景、溪流、瀑布、烟火等必备的器材,有些要求严格的摄影同好拍风景一样要用,以确保影像质量。脚架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相机拍摄时的震动,因此在选购上脚架的稳固性就相对重要。此外,脚架的材质关系到重量,如要走远路、旅行或登山则重量也得考虑,碳纤的材质就比金属的轻很多。不过还必须考虑到所使用的相机和镜头,脚架的承载重量也是购买时得注意的要素之一。特别要注意的是,一般脚架都有中轴可上升,但拍照时能不用就尽量不要用,因中轴上升会影响原有的稳定度。
2. 快门线
众所周知,快门线通常用于长时间曝光如夜景、烟火等,但其实很多的同好拍风景和小花用脚架时也会配着使用,以避免按快门引起的微震,确保影像的最佳质量。因此快门线至今仍然是必备的器材之一,只不过到了数字时代加强了电子性能。像是定时功能、遥控功能等等,方便又好用。
3. 渐变滤镜
风光摄影中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天空亮而地面暗造成反差过大,但相机的宽容度有限,因此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太暗就是天空过曝而一片死白,虽然很多新相机都有 HDR 功能,但有时效果并不如预期。这时渐变滤镜就非常有用了。用滤镜的暗部遮挡画面的高光区域即可减少反差,拍出暗部细节和亮部天空不过曝的作品。这几乎是必备的重要配件之一,不应忽视。
4. CPL 偏振镜
偏振镜在所有滤镜中是最实用,也是最常用的附件之一。将偏振镜装在镜头前,可以滤掉一些偏振光,包括非金属表面的反光,可以让色彩饱和度大增。使用偏振镜可以让蓝天更蓝,白云更突出,因此在风光摄影中也是必要投资的项目。
5. ND 减光镜
ND 减光镜主要功用就是过滤光线,但过程中并没有任何选择性,因此 ND 减光镜对于各种波长的光线的减光能力都是相等的。换句话说,它只会减少光线的强度,而不会因此改变景物的颜色。ND 减光镜最常用在溪瀑拍摄,用来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实现长时间曝光,让溪流瀑布呈现如丝绸般柔美的视觉效果。ND 减光镜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它可以迭加使用,另外,在使用前最好将 UV 镜卸下再安装 ND 减光镜,以达到较佳的成像效果。
6. 黑卡
如果您习惯用摇黑卡的方式来克服晨昏景致的高反差,那么就随时放几张黑卡在包里吧,占不了多少空间的。制作黑卡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准备黑卡纸或不透光的文件夹,将其裁成适当的大小即可。
7. 手电筒
对于喜爱拍夜景的同好来说,手电筒也是相当重要的配备。因为许多拍摄地点不见得有路灯,要摸黑离开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另外,如果是要拍摄银河、星轨等题材,就需要手电筒提供照明,以方便进行相机的操作,或景物的对焦等等。当然,提供照明有很多替代方案,像是手机的手电筒、或是装有 LED 灯的帽子等等,只要确保能提供足够的照明即可。
8. 遮光板
在观景台或高楼景观餐厅拍夜景,常常会面临玻璃反光的问题,这时有几个解决方案:首先尽可能贴近玻璃拍摄,再用外套或布幔盖住镜头附近区域,将反光的影响减至最低。而简单一点的作法就是准备一个遮光板套在镜头上拍摄,用来消除玻璃反光。
⑤ 旅游摄影有什么镜头推荐吗
出门 旅游 我还是喜欢带7O一2OO镜头,即方便又实用,近拍特写远拍景成功率远远大于其它的镜头。没有这支镜头下面的画面是拍不到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出门 旅游 的人,带多了镜头,负担太重,带少了镜头又不够用。
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是专业摄影人士,那你需要带上大三元或者小三元,以保证作品的画质。
如果你是以 旅游 中想拍些画质较好的照片,24一70可以基本够用,人文和风景都能对付。
如果你是以 旅游 为主,又不想负担太重,带一个28一300的镜头,也可一镜走天下,还可以带上一个小定焦35或85镜头,可以确保画质。
去 旅游 ,就摄影来讲,无非就是风景、人像和人文。
风景和人文甚至到了某一个有特色的地方来点街拍,一个小广角镜头就要以解决了,人像的话,焦距可以长一些,所以,如果只带一只镜头,24-70就差不多了,广角端拍风景、人文,长焦段拍人像。
不管是长焦端还是广角端,如果用的是半幅机身,24-70的焦距是需要乘以一个系数的(尼康1.5,佳能1.6),这个时候,广角端的24可能就不是太广,视野会变小,但风景就是风景,不需要抓拍,完全可以做接片。
其实 旅游 中用广角拍人像也是不错的,只要别让人站在太靠边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既然是 旅游 ,人像跟平时的那种人像是有区别的,不是那种小景深、完全以人物为主的人像, 旅游 人像我觉得还是应以风景为主,人物应作为陪体,当然,任何人都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广角端可以拍类似上图这样的人文片。
长焦端就可以拍一些环境人物类照片。
所以,没有特殊要求的话,一只24-70就差不多了,或者是一只从广角到长焦变焦镜头就可以。
纯属个人想法,欢迎讨论。
我是南方之面,欢迎关注。
我一般就是两个,一个广角,一个28-300长焦
去 旅游 第一原则是轻便和方便 ,如果不是专门去拍摄采风,不建议带太多镜头:
因为题主没说机器型号,不好做具体推荐。个人比较熟悉尼康,以便携性相对突出的半幅单反为例说明一下吧,抛砖引玉, 题主结合本人机器品牌和规格自行参照:
一、一镜配置:18-140
焦段广、素质尚可,相对轻便,一般 旅游 各种题材都可以拍到 。
如果对画质有进一步要求,可以考虑适马17-50,综合画质强过腾龙a16:
旅游 可以1750挂机,中长焦可以使用尼康55-300做补充,如果去草原等地 旅游 ,强烈建议配个长焦头,会有需求:
以我的经验,现在出门只带一个机身,一个80-200mm的长焦镜头,一个16-35mm的广角镜头,一个35mm定焦。另外还有一个无人机。
在去年之前,我还背着两个机身,分别配两套镜头,再加上三脚架、电脑、充电器什么的,一个背包少说也有十几斤重,背着这些玩具爬山过河的,一天下来,倒床上就会睡着。
除非拍摄人文纪实类的题材,有些场景必须去抓拍才可以完成,这时候需要两个机身外,我现在有时候已经“懒”到只带一个长焦镜头、一个定焦镜头,外加一个无人机和一部手机。
您也看岀来了,长焦镜头已然是我的标配。 原因很简单,它在旅行摄影中的方便性,无可替代。 不管是拍摄风光,还是抓拍人文,长焦镜头都是 可以担当重任的。
镶黄旗的早晨。(80-200mm)
对旅行来说,长焦镜头是不可或缺的,用来拍摄风光,是再好不过的镜头。 有时,你拧到200mm焦段,也不过刚好可以完成整座雪山的构图。遇到 人很多的地方,很难靠近被拍摄对象,这时长焦镜头就是最好的抓拍利器。
而广角镜头,其实一天使用频率也不过一两次。用得最多的还是长焦段。
有时,我会把手机当作广角镜头使用。利手机的全景拍摄功能,出来的图片视角会比广角镜头更加宽广。
此外,无人机也可以担当大视角的拍摄重任。
手工制作马头琴的工匠(35mm)
35mm定焦也是我每次出门必须带的一支镜头。我的很多人文题材的图片都是使用这只镜头完成的。
很多朋友问,出去旅行带什么镜头,如果您只有一个相机,那么长焦镜头是必备品。如果您有两台以上的相机,一台相机挂长焦镜头,另外一只挂个广角或定焦,就大部分时间不用考虑换镜头了。
如果您是准备上高原,还是轻装上阵吧。一部相机,一只长焦镜头,一个手机,足矣!
您好,这个问题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事情。我自己经常 旅游 拍摄,自己也尝试过不同的镜头组合,有一些经验,我来为您解答一下。
一. 一机一镜
可以只带一支镜头,那么这支镜头可以是24-105这样的镜头,也可以是一镜走天下那样的18-200这样的镜头。这样会非常省事,免去更换镜头的烦扰。
二. 一机两或三镜
这个组合是我 个人比较推荐 的,因为上面那个组合有点不太容易出片,而第三种我要说的组合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所以这个组合是我觉得最好的。
两镜:16-35或者11-24+70-200或者100-400。 这样的搭配能够拍摄气势恢宏的大景风光,也能够拍摄一些特写、远景,或者是小景风光,人文。
三镜: 就是在上面的基础上,再加一支大光圈镜头,比如 50定焦 ,能够兼顾小景、人像这些。
三. 两机两或三镜
在第二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机身,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换镜头的时间,能够快速切换拍到心仪照片。
但是这样的组合会增大重量,一般出行不建议搭配。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经验,希望对您有帮助~
很多朋友都问我外出旅行的时候,如何带器材。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说说我的经验。
我给大家三个旅行装备方案以供参考,请按需选择:
1.只是拍个到此一游照:手机;
2.想拍点效果更好的 旅游 纪念照:高性能卡片相机;
3.对照片质量和效果有比较高的要求:小三元广角镜头 + 旅行镜头 或 小三元广角镜头 +50mm定焦 + 小三元长焦
4.对照片质量和效果有商业需求:大三元广角镜头 +50定焦 + 小三元长焦 或 全套大三元都带上吧。
要我个人而言,旅行中的图片,除了要提供给旅行和摄影杂志之外,还要满足高端图片库的需求。所以,像素、画质和便携性,都是我要考虑的。
目前我在旅行中使用的是尼康D850,16-35 F4, 70-200F4,50MM F1.4镜头。随身再携带一个小机器富士的X-T2,配23MM F1.4镜头。
D850画质和像素,是目前单反里面最好的,二只F4的镜头,都支持高像素,光学质量好,体积和重量适中。50MM 大光圈拍摄人文和小清新。三只镜头焦段合理,搭配完整。
至于富士小微单,更是人文和风光通吃,而且个头小,街拍更轻松,随身携带的利器。
我一直建议大家轻轻松松旅行,简简单单摄影。摄影器材的轻量化是发展方向,目前微单的画质和像素,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针对普通旅行摄影爱好者,我建议一台微单相机,几只小巧的镜头足以。不要让沉重的摄影包成为你旅行摄影的负担。
本人出去 旅游 。一般只带35mm镜头一个。
外出 旅游 ,不能让器材成为负担。如果你的镜头带的少了,你更会专注的用好手里的镜头,把他最佳性能发挥出来。
说实话,也可以带一个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可以捕捉景物的细节。我看有些朋友外出拿的镜头非常多,而真正使用的就那一两款。轻装上阵才是 旅游 摄影的最佳选择。
有些朋友会问,可以带变焦镜头吗?当然可以,最实用的要说24-70。这个镜头外出 旅游 最实用。可以应付多种场合的拍摄。(我为什么外出 旅游 不带这个镜头呢?因为我没有这个镜头,呵呵)
汇总:如果有24-70,那就带它,如果体力允许,可以带个长焦,如果没有,带上35或50定焦,依然可以拍好片!
我就是剑舞影像,欢迎关注,我们一同交流摄影!
纯 旅游 就带2470或微单em10 1240,方便携带。其他放在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