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谈论生命与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意义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先民们创造的中华文明尤如一朵奇葩,在世界古代文明百花园中怒放。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且我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其早期,又是在基本上没有外来文明的强烈影响,在自身的基础上,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探讨其背景、契机及其演进规律,不仅对于复原我国古代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讨世界文明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外学术界,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或宣扬中华文明外来说,或贬低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和成就,或对我国夏代及其以前的历史传说的真实性抱着极端怀疑的态度,否认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认为我国的历史只能从商代开始计算。基于这种情况,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复原我国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展现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纠正对我国文明史存在的各种偏见,是很有意义的。
从龙山时代至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王权和国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体制、工艺技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各方面,都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开展文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有益于深化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是把黄帝、炎帝作为中华文明开化的肇始,国内外华人也都将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文献中对黄帝和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载非常简略,目前,尚难以将其视为信史。开展我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的研究,从考古学上探索黄帝、炎帝时期至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所具备的条件
目前,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已经具备了条件。
中国考古学诞生至今已七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夏商周时期的都城、居住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的发现及大规模发掘,使我们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及其文明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东北及西北地区发现的龙山时代的大量遗迹和遗物,使我们对夏王朝成立之前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状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些都为我们探讨我国古代文源的过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正在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李铁映同志和宋健同志的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在科技部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在参加工程的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和各方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使夏商周王朝的年代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开辟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探索古代文明的新途径,为开展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进入结题阶段,即将正式公布成果。我们认为,应当在断代工程的基础上,在“十五”计划期间,设立国家重大攻关课题——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
更加广泛地吸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系统地、深入地、全面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背景、过程和机制以及在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三、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初步构想
、开展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应坚持的基本方针
1998年年底,李铁映同志在夏商周断代工程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断代工程的几个突出特点,即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多学科联合攻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学者专家在科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参加工程的科研人员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这几点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的主要原因。在即将开始的中国古代文源研究工程中,应该坚持上述基本方针和成功经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研究的手段与方法日新月异,多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已成为今后科研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在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时,不应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局限于运用考古材料结合少量文献中的古史传说进行研究,而是应当自觉而积极地促进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紧密结合,共同承担起探索中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的任务。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学科的优势,用尽可能全面、先进、多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中国古代文源和早期发展进行研究。
总而言之,在工程中,应坚持多学科、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方针,充分发挥各学科老中青科学家的作用,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关于在工程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关于在工程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点,可重点从环境的变迁、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庭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除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应在古代文源研究工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之外,还应吸收文化人类学、艺术史、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天文学、医学史、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树木年轮及碳素测年学、冶金史、铸造工艺学、化学成分分析、航空和遥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到工程中来。
、考古学在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中的地位
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研究,其重点应当放在文献记载的五帝时期至秦王朝的建立。所涉及的年代范围主要是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其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龙山时代应作为考察的重点。由于该时代仅有少量古史传说可供参考,因此,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考察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基本上要靠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夏商时期虽有文献记载,但大多极其简略,研究当时的社会及其文明发展状况也同样主要依靠考古发掘资料。另外,很多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有赖于考古学提供资料和标本,一些测定和分析结果也需要结合田野考古的发掘资料才能予以正确的阐释。因此,在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起源研究中,考古学将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中心,考古学将当在这一工程中发挥主导利用。
、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课题设置
开展中国古代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并非仅仅追朔古代文明要素的起源过程,而是将研究重点放在探索我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的背景、契机、途径、过程及其特点。课题的设置和实施,应依据着这一方针进行。具体课题似可如下设置
4、五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已相关文献记载为线索,考证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域,考察该区域、该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及社会发展状况,研究该文化与周边地区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5、汉字的起源、发展与古代文明的关系。系统搜集商代之前各地区的文字及各种陶文的符号资料,研究它们同商代甲骨文的关系。探讨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文字所发挥的作用。
6、环境变迁与文明的演进。研究龙山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人地关系,探讨此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文明演进的关系。
7、农业、畜牧业的起源、发展与文源的关系。研究稻作和粟作农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8、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研究制陶、琢玉、髹漆、冶铜、冶铁、纺织等各种手工业技术的产生、发展及生产组织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9、城市的起源、发展与文明的演进。研究史前聚落形态的变化、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三代都城布局的变化等,进而探讨其与文源的关系。
10、战争与文源、王权形成的关系。研究史前及夏商周时期战争对于王权的强化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11、宗教信仰的起源、发及其与文源的关系。研究史前至春秋战国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过程和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12、各地的文化交流与文源与发展的关系。研究史前至夏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贡纳、馈赠、赐予、婚嫁、迁徙等各种形式的交流与文明因素的汇聚、传播与发展的关系。
13、中原三代王朝及其文化与周边方国及其文化的关系。探索我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王朝与周边方国及其文化的关系、夏商周三代文明与区域文明之间的碰撞、融合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4、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找出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进而探索各地区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特点、模式及其形成原因,从而达到探求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目的。
15、华夏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研究。对各地发现仰韶和龙山时代及夏商时期的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和遗传基因的研究,并与秦汉以后直至现代的人的体质特征及人类基因相比较,以探求华夏族的起源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该课题是开创性的研究。其具体方法是,提取传说中炎黄集团活动的主要区域内公元前三千至两千年古人类的遗传基因,将其与夏族、商族和周族以及相邻地区其他集团的遗传基因相比较,并与秦汉以后直至现代的我国各地的人类基因做对比,再与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以探索华夏族的起源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
-
② 介绍一下沈阳理工大学的材料成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分为三个专业:模具、铸造、焊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专业究竟是做什么的,举个例子,比如汽车,它的外壳是冲压出来的,然后再焊接起来的,而它的发动机缸体、缸盖都是铸造出来的,它的轮子不是铸造就是锻造出来的。又比如你用的鼠标或者手机,它的外壳要是塑料的话,就是注塑或者吹塑出来的。而这些都包含在本专业里面。
大三下学期会分专业,一般学模具的比较多,所以都愿意学模具专业,这时候可能就要把前几年的成绩作个排名,因为模具专业一般控制在55至60人之间。模具专业在大四的时候会有三个课程设计,分别为:塑料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锻造模具设计。原来带的老师分别为贾薇、齐广霞、杨树恒,其中贾薇工厂经验比较丰富,对学生要求严格,会学着很多画模具的基本习惯和基本要求。可惜这位老师已经不在了。杨树恒这老师比较个性,需要留意。齐广霞比较和蔼。铸造专业在大四的时候会有两个课程设计,分别为:压铸模具设计,砂型铸造设计。带的老师分别为黄勇和郭广思。黄勇的工厂经验也很丰富,也能学着不少东西。
对于学模具专业的来说,一般比较常用的三维软件是Pro/E和UG,其中Pro/E里的标准模架比较多,对于塑料模具设计来说很方便。而对于有志于汽车行业汽车覆盖件的来说,CATIA这个软件比较常用。对于铸造来说,这三个软件都比较有用,因为前期造型都要用到。
本专业所学习的课程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有用的有大一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门课是机械制图的基础。大二的《金属学与热处理》,这门课能铸造专业比较有用。大三的《材料成型原理》,这门课是模具、铸造、焊接三个专业的理论基础。还有《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这个也是对铸造比较有用。还有一门课也很有用《公差与配合》,这门课是在模具设计中用到,主要是尺寸的配合。大四的专业课一般都很有用。
学校的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理念不好,没有服务意识,但是学校的大部分教师还是很不错的,如要想多学些东西,可以多问他们问题,他们也是很乐意解答的。另外传授一个得高分的秘诀,上课尽量坐前排,多问老师问题,让老师把你的名字和你本人对应起来,考试的时候就好说了。
另外再介绍一下材料系的各位老师。
模具专业。王忠堂教授,主要是旋压、挤压镁合金成形,他会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材料成型原理》的模具部分,以及大四的专业课。
齐广霞教授,主要是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的锻造成形,她会讲授《科技外语》和大四专业课。
邓子玉教授,主要是镁合金锻造成形,他会讲授《CAD/CAM基础》。
刘劲松副教授,主要是各种成形方式的计算机模拟。
铸造专业。王承志教授,主要是半固态浆料的制备,他会讲授专业课《铸造设备》。
赵忠兴教授,主要是铝合金精炼及铸造过程水模拟,他会讲授专业课《铸造合金与熔炼》。
郭广思教授,主要是钛铝合金的制备,她会讲授《流体力学》、《传热学》和专业课《铸造工艺》。
黄勇教授,主要是压铸模具和半固态压铸,他会讲授《液压与气动》和专业课《压力铸造》。
张玉妥副教授,主要是铸造成形研究,她会讲授《材料成型原理》铸造部分。
焊接专业。原来比较厉害的有张罡,可惜去二专业了。还有莫春立,也离开学校了。
另外铸造比较厉害的还有朱丽娟教授和董秀琦教授,他们是夫妻。其中朱丽娟教授在黎明航空发动机厂工作了十几年,成为精密铸造室主任,具有非常丰富的精密铸造现场经验,可惜现在在二专业。而董秀琦教授在全国铸造行业比较知名,具有丰富的低压铸造和消失模铸造经验和理论。曾经给我们讲授《流体力学》不用书,推出了几黑板的数学公式。而给我们讲授的《铸造工艺学》让我受益无穷!可惜退休了,而又比较有性格,没有被学校返聘。有志于铸造专业的,有问题也可以请教朱丽娟教授,她也是非常和蔼的。
另外,材料系的老师的办公室一般都在材料楼B区,中间是化工的,上楼左侧为模具和二专业,右侧为铸造。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请大家多指正,多补充。
③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理工类该专业学生掌握机械工程、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从事机电—体化产品和系统设计、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机电控制系统与设备运行、技术、经济管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该专业含有下列六个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运用工程、机电信息工程。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
培养目标: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培养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应用和研究,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训练。具有从事机电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工夹量具和制造装备的设计能力,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检测与控制能力,制造系统组织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及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课、有关技术基础课及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电器控制、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传动、企业管理、先进制造技术系列课、技术经济管理系列课等。选修课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自动化、数控技术、组合机床设计、CAD/CAM、特种加工等。
就业方向:可在制造领域从事产品的设计、制造、研发和生产组织管理,可在科研院所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研发、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现代化制造装备(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研究、设计、应用工作及机电一体化产品及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应具有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及自动控制等方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综合应用机、电、液等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进行现代制造及生产方面的能力。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气液压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CAD/CAM、工业机器人、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特种加工和管理科学基础等。
就业方向: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系统设计、制造、研发与开发工作;
从事现代化制造技术方面工作,即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设计、编程、制造、维护、开发等多方面的工作;从事工厂设备、生产线、自动线的研究、开发、管理、维护等工作;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军队从事技术及行政管理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方向)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习经济分析、市场营销及管理知识,并受到现代化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其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传动、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机械、机械设计学、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创新设计、CAD/CAM和可靠性设计、管理科学基础等。
就业方向:可到机电产品、汽车、模具、工程机械等制造企业工作,可到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使用单位做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做管理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传动与控制方向)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还培养从事各种工程机械及其他机械设计制造、液压件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实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能运用有关工程力学、机械学、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设计和研究新工程机械,改造现有设备及各种工程机械,并具备液压元件的制造、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化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流体力学、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液压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原理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机械优化设计、CAD/CAM和管理科学基础等。
就业方向:可在各行各业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研究与开发,也可在企事业、科研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该专业毕业生经过四年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能较好的掌握汽车设计制造与维修及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知识的实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汽车CAD、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工程振动与测试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理论、汽车运输业管理、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汽车维修原理等。实践环节有汽车空调及电子电路系统维护等实训。
就业方向:该专业重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较强、技术层次高、动手能力强和基础较扎实的较高素质人才。能从事现代汽车设计、制造等相关企业及汽车销售、维护、售后等行业,也能从事企事业的管理等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信息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机电信息工程方面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接受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方面的能力训练,较系统地掌握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前沿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实践,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及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英语、软件工程基础、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决策支持系统基础、电子商务基础、CAD/CAM技术基础、现代企业管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Java + ASP)、数据库技术基础(SQL Server 2000 + Delphi)、PDM技术及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及应用、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等。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及应用管理;IT行业从事信息化管理咨询、系统设计、产品研发、工程实施;企事业、科研单位技术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理工类该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即模具设计及制造方向;铸造工程方向。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设计及制造方向)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从事材料成形与控制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运行管理方面工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应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受到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的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具备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材料成形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各种成形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力学系列课程、机械工程系列课程、电子电工系列课程、测试与自动控制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材料成形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模具CAD/CAM、模具材料与寿命、现代模具设计制造方法、数控技术、快速成形技术等课程以及经营与管理系列课程等。
就业方向:可到各行业(如:机械、冶金、轻工、化工、汽车和家电等)从事设计制造、生产运营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从事材料成形与控制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运行管理方面工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应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受到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的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具备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材料成形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各种铸造工艺及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力学系列课程、机械工程系列课程、电子电工系列课程、测试与自动控制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材料成形冶金传输原理、铸造合金熔炼原理、铸造合金及熔炼、材料成形原理、铸造工艺学、铸造机械化、特种铸造、材料成形CAD/CAM、压铸模具设计、铸造过程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材料分析方法、快速成形技术等课程以及经营与管理系列课程等。
就业方向:可到各行业(如:机械、冶金、轻工、化工、汽车和家电等)从事设计制造、生产运营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既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生产进行规划、设计、评价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能对人、资源流、能源流、信息流所构成的集成制造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优化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工程经济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系统仿真与优化、机械工程学、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设备规划与物流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质量控制与论证、人机工程学、现代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机械工程CAD/CAM、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业工程学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项目设计、生产计划、制造工程、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适合大、中型现代生产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在交通运输、物流工程、金融系统、服务系统、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军事和政府机关等行业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相关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画法几何与CAD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流体转动与控制、现代设计制造基础、电力与拖动基础、现代测试基础、汽车拖拉机学、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业机械学、农业工程概论、农业装备自动化控制、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各行各业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研究与开发,适合在大、中型现代生产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实用于农业机械生产组织的管理,农业机械产品及相关机电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和改型,应用研究及设备控制农业机械教学及人才培训。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工业设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新的设计理念、和较强的产品开发创新设计能力,同时又具备从事整体设计策划创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结构素描、色彩、图形语义学、设计构成、工业设计概论、表现技法、设计思维及方法、人机工程学、建筑概论、造型材料及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策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企事业,高等学校和研究所等从事工业产品的研发、造型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到装饰企业从事环境设计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方向特色与就业:
车辆工程专业方向面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和前沿产品开发现状,从多学科的视角,国际化的视野,运用国内外汽车及其零部件理论及技术研究成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汽车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一线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培训、运行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方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强调讲授与讨论结合,突出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结合,立足于未来发展,着眼于国际竞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1、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2、针对中国汽车工业在新世纪发展,注重汽车工程的跨学科特点;
3、面向区域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发展,注重汽车及其零部件与现代设计方法及制造技术的结合;
4、注重学生自学、探究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5、教学团队国际交流合作广泛,注重师生国际视野的拓宽。
毕业生主要面向工商企业、检测单位、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教学培训、运行管理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排放污染与控制,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汽车零部件优化设计,专用汽车设计,车身CAD/CAE技术,汽车营销学。
重要实践环节有: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 ,汽车驾驶实习,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调试,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制造企业,汽车服务企业认识实习,学生参与车辆工程专业方向老师科研活动,学生参与汽车、交通等课外科技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 学位:工学学士 方向特色与就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企业信息化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机电信息工程技术,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知识,具备在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信息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系统规划设计、应用实施、运行管理、技术开发、教育培训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信息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系统规划设计、应用实施、运行管理、技术开发、教育培训等。
主要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CAD/CAM技术及应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测试技术、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PDM技术及应用、ERP系统及应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NET)、基于CATIA的产品创新设计、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等。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 学位:工学学士 方向特色与就业:
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机电液传动与控制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掌握机械设备、液压元件和机电液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重点接受从事现代机电液工作领域的工程师专业训练,具备进行机电、液压产品的分析、设计、制造、性能测试、试验、设备控制与生产组织管理等的基本工作能力。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能够面向工商企业,从事机电液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创新开发等专业技术工作,能从事现代制造技术方面的研发与管理工作。本专业方向的学生还能够到各级机电类、流体传动类教育培训机构从事专业教育工作,到机电类、流体传动类研究院(所)从事科研工作,或到政府有关部门从事专业技术性管理工作。
主要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课程有:机电传动与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液压元件、液压传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气压传动与控制、液压故障诊断、工程机械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等。
重要实践环节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流体传动与控制创新设计实验等,还开设液压元件、液压传动系统、机电传动与控制等课程的课程设计;另外,开有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压传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设备电气控制、工程机械基础、计算机仿真、C语言程序与设计、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实验。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 学位:工学学士 特色与就业方向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的基本知识,重点接受现代机电工程师的分析、计算、检测、管理与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重视机电产品的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性能测试、系统试验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能够面向工商企业、学校、研究院(所)和政府部门,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管理与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能从事现代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专业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电机与控制、机床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光电技术与系统、变流技术与交流调速、电液控制工程、工程软件应用等。
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机电系统创新性综合实验等,还开设数控技术等的专业课程设计以及机电系统设计;另外,还开展电路、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控制、机床电气自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等课程的实验。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 学位:工学学士 特色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材料成形与控制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模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精密模具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或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具备材料科学、电学、力学、机械学、模具学、成形控制及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注塑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及其它类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研发和生产工作,能够胜任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领域相关的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与实践性环节: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检测与控制工程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材料成形冶金传输原理、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CAD/CAM技术及应用、材料成形过程分析与仿真等。
重要实践环节有: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学位:工学学士 特色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材料成形与控制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铸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铸造工程相关的材料成形控制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或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具备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电工学、力学、机械学、铸造成形控制及铸造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砂型、熔模、消失模、压铸模、快速成形、特种铸造及其它类型铸造工艺与设备研发和生产工作,能够胜任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领域相关的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与实践性环节: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检测与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形冶金传输原理、铸件形成原理、CAD/CAM技术及应用、铸造合金熔炼原理、铸造工艺学、铸造合金及熔炼、特种铸造、铸造机械化等等。
重要实践环节有: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铸造工程CAD/CAE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学位:工学学士 方向特色与就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行各业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研究与开发,适合在大、中型现代生产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实用于农业机械生产组织的管理,农业机械产品及相关机电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和改型,应用研究及设备控制,可到企业、事业、科研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主要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电工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化管理等。
本专业方向的主要实践环节有:机械工程综合实习,农业机械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汽车拖拉机拆装实习,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观实习,金工实习,军事训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 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