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壤含水量的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
国内外目前应用的定点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烘干称重法、张力计法、射线法(包括中子仪法、γ射线法、计算机断层扫描法等)、介电特性法[时域反射仪(TDR)法、频域反射仪(FDR)法、探地雷达(GPR)法]、土壤水分传感器法(如:陶瓷水分传感器、电解质水分传感器、高分子传感器、压阻水分传感器、光敏水分传感器、微波法水分传感器、电容式水分传感器等)、热扩散法、核磁共振(NMR)法、分离示踪剂(PT)法、遥感(RS)法等。其中烘干称重法是测定土壤含水量最普遍的方法。探地雷达(GPR)法、遥感(RS)法等在大尺度土壤水分监测中应用有较大优势。
② 如何判断土壤含水量
在土壤研究过程中,获取准确的土壤水分含量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通过土钻从土壤中取得有代表性的新鲜土样,选取土钻中部所需深度处的土壤约20克,并捏碎后迅速装入一个已知准确质量的大型铝盒内,确保密封性良好后,将其放入木箱或其他容器中,带回室内进行后续处理。回到室内后,需将铝盒外表擦拭干净,并立即进行称重,以便尽早测定水分含量。
接下来,再次将盛有新鲜土样的大型铝盒置于天平上进行称重,记录准确的质量数据。随后,揭开盒盖并放在盒底,将铝盒置于已预热至105摄氏度左右的烘烤箱中进行烘烤。经过一段时间的烘烤后,取出铝盒并迅速盖好,将其放置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进行称重,以获取新的质量数据。
通过比较两次称重的质量差异,即可得到含水土壤和不含水土壤的质量。两者之差即为土壤中所含的水分质量。由此,可以计算出土壤水分的百分比含量,即土壤水分含量。这个数据对于了解土壤的湿度、评估土壤质量以及制定农业灌溉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条件和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在烘烤过程中需保持烘烤箱的温度稳定且均匀;在冷却过程中需确保干燥器的密封性良好且室温恒定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误差的产生,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测定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