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深溝球軸承的配合怎麼選擇
你好,
選擇配合的依據 根據作用於深溝球軸承上的載荷相對於套圈的旋轉情況,軸承套圈所承受的載荷有三種:局部載荷、循環載荷、擺動載荷。通常循環載荷(旋轉載荷)、擺動載荷採用緊配合;局部載荷除使用上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宜採用緊配合。當軸承套圈承受持動載荷而且是重負荷時,內、外圈均應採用過盈配合,但有時外圈可稍松一點,應能在軸承座殼體孔內作軸向游動;當軸承套圈承受擺動載荷且載荷較輕時,可採用比緊配合稍松一些的配合。
如果是軸旋轉,那麼軸一般選用k6,k7;孔選用用H7,H8。
如果是孔的座子旋轉,那麼軸一般選用h6,h7;孔選用K7,K8.
B. 如何進行軸承與軸配合的檢測
精度提高法INA軸承在主機中安裝完畢後,如測量主軸的徑向跳動,可發現其每一轉的測值都有一定的變化;連續進行測量時,可發現經過一定轉數後,此變化會近似地重復出現。衡量這種變化程度的指標為循環旋轉精度,變化近似地重復出現所需的轉數代表循環旋轉精度的「准周期」,在准周期內的量值變化幅值大,即為循環旋轉精度差。如對主軸加以適當的預負荷,將轉速逐步升高至接近工作轉速,以實行INA軸承的「磨合」作用,可以提高主軸的循環旋轉精度。
提高INA軸承精度的一種方法如某廠試制精密儀器,主軸用6202/P2型INA軸承而其精度仍不能滿足要求,後加粗軸頸並在其上製作滾道以代替內圈,並將鋼球進行精密測量,以尺寸大小每三粒一組,每組鋼球取接近120°的間隔分開,由於減少了一重加工表面,又減少了一重配合表面,同時又提高了軸一軸承系統的剛度,而最大三粒與最小三粒鋼球的接近等距分布,又提高了軸的回轉精度,於是滿足了儀器的精度要求。
INA軸承與軸的配合間隙必須合適,徑向間隙的檢測可採用下列方法。
1、賽尺檢測法
對於直徑較大的INA軸承,間隙較大,以用較窄的塞尺直接檢測。對於直徑較小的軸承,間隙較小,不便用塞尺測量,但INA軸承的側隙,必須用厚度適當的塞尺測量。
2、壓鉛檢測法
用壓鉛法檢測INA軸承間隙較用塞尺檢測准確,但較費事。檢測所用的鋁絲應當柔軟,直徑不宜太大或太小,最理想的直徑為間隙的1.5~2倍,實際工作中通常用軟鉛絲進行檢測。
檢測時,先把軸承蓋打開,選用適當直徑的鉛絲,將其截成15~40毫米長的小段,放在軸頸上及上下軸承分界面處,蓋上INA軸承蓋,按規定扭矩擰緊固定螺栓,然後在擰松螺栓,取下INA軸承蓋,用千分尺檢測壓扁的鉛絲厚度,求出INA軸承頂間隙的平均值。
若頂隙太小,可在上、下瓦結合面上加墊。若太大,則減墊、刮研或重新澆瓦。
軸瓦緊力的調整:為了防止軸瓦在工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轉動和軸向移動,除了配合過盈和止動零件外,軸瓦還必須用INA軸承蓋來壓緊,測量方法與測頂隙方法一樣,測出軟鉛絲厚度外,可用計算出軸瓦緊力(用軸瓦壓縮後的彈性變形量來表示)
一般軸瓦壓緊力在0.02~0.04毫米。如果壓緊力不符合標准,則可用增減INA軸承與軸承座接合面處的墊片厚度的方法來調整,瓦背不許加墊。
滑動INA軸承除了要保證徑向間隙以外,還應該保證軸向間隙。檢測軸向間隙時,將軸移至一個極端位置,然後用塞尺或百分表測量軸從一個極端位置至另一個極端位置的竄動量即軸向間隙。
當滑動INA軸承的間隙不符合規定時,應進行調整。對開式INA軸承經常採用墊片調整徑向間隙(頂間隙)。
C. 軸和軸承用什麼配合
軸和軸承的配合:
(1)軸承配合一般都是過渡配合,但在有特殊情況下可選過盈配合,但很少;
(2)因為軸承與軸配合是軸承的內圈與軸配合,使用的是基孔制,本來軸承是應該完全對零的,我們在實際使用中也完全可以這樣認為,但為了防止軸承內圈與軸的最小極限尺寸配合時產生內圈滾動,傷害軸的表面,所以我們的軸承內圈都有0-幾um的下偏公差來保證內圈不轉動,所以軸承一般選擇過渡配合就可以了,即使是選擇過渡配合也不能超過3絲的過盈量;
(3)配合精度等級一般就選6級,有的時候也要看材料,還有加工工藝,理論上7級精度有點偏低了,5級配合的話就要用磨;
(4)一般選用是:
軸承內圈與軸配合,軸選k6;
…….外……孔……,孔選K6或K7
軸和皮帶輪的配合:
電機軸和皮帶輪間隙配合,然後加的定位鍵,如果是 過度配合的話,電機軸發熱膨脹會漲壞皮帶輪,因此要有間隙!
D. 軸承的內圈與軸頸配合如何選定
請參考百庫中<<基孔制與基軸制>>一文。
E. 機械零件設計中軸承的配合如何選擇,組裝時應該注意什麼
軸承是外購件,軸與軸承內圈配合選基孔制,至於配合的松緊,要看使用要求,組裝當然是要平穩的裝進去了。軸承外圈與箱體配合選基軸制
F. 軸承和軸一般是什麼配合
軸承和軸一般選取k6配合。如果直徑尺寸比較大,如Φ100以上,或者軸受沖擊載荷的話,可以選取m6配合。
G. 選擇、確定軸承配合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答:選擇、確定軸承配合時,應考慮負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質以及轉速的大小旋轉精度和拆裝是否方便等一系列因素。
H. 軸承的裝配間隙配合應該怎麼確定
軸與軸承孔屬於基孔制配合,一般比軸承孔大0.005-0.01,如果經常拆,則大0-0.005,還有就是軸承比較大,而且發熱多則小0-0.005
I. 軸承的配合
抱歉看到問題有點晚!
51103軸承
與軸的配合:選用h6、Js6或者j6配合。
h6公差帶:上差 0 ,下差 -11 。
js6公差帶:上差+5.5,下差-5.5。
j6公差帶:上差+8,下差-3。
單位:μm
以上數據來源於NSK,僅限51103軸承。
J. 軸承配合
無油軸承的選型手冊上有明確標明。軸承座與無油軸承外圈為過度配合(H7/m6),內圈與軸為間隙配合(F7/e7),其中e7對應輕載,若是重載則d8,若是高精度則f7。
2.無內圈的滾針軸承與無油軸承類似,軸承座與軸承外圈為過度配合(K7/h6),滾針與軸為間隙配合(H7/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