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熱鍛模具用什麼材料,熱鍛模具的熱處理方法
熱鍛模具最常用的鋼材是3Cr2W8V,現在有許多新的熱鍛模具鋼材比其還好。比如:
225Cr4W5Mo2V
5Cr4W5Mo2V(RM-2)鋼,ωc為5%,合金元素總的質量分數為12%,碳化物較多,以Fe3W3C為主,比3Cr2W8V鋼具有更高的熱強性、耐磨性及熱穩定性。在硬度為40HRC時熱穩定性可達700℃,但是它的碳化物分布不均勻,韌性較差。可用作精鍛模、熱擠壓模等。
5Cr4Mo3SiMnVAl
5Cr4Mo3SiMnVAl(O12Al)鋼是冷、熱作兼用模具鋼。該鋼有較高的熱硬性,熱穩定性高於3Cr2W8V鋼,熱疲勞性也比3Cr2W8V鋼優越得多。
6Cr4Mo3Ni2WV
6Cr4Mo3Ni2WV(CG-2)鋼是在高速鋼的基體鋼6W6Mo5Cr4V低碳M2鋼)的基礎上做適當改進,增加Ni量,降低W、Mo量研製而成的冷、熱兼用基體鋼。其室溫及高溫強度、熱穩定性均高於3Cr2W8V鋼,但高溫沖擊韌度低於3Cr2W8V鋼。
4Cr3Mo3W4VNb
4Cr3Mo3W4VNb(GR)鋼屬於鎢鉬系熱作模具鋼,少量Nb的加入提高鋼的回火抗力及熱強性。它比3Cr2W8V鋼有更高的屈服強度和熱穩定性、冷熱疲勞抗力及高溫抗壓強度,但是韌性較差。用作熱鐓、精鍛模具。
3Cr2W8V鋼鋁合金壓鑄模,按常規熱處理工藝為1050~1100℃加熱,在70~80℃油中淬火冷卻,由於熱應力和組織應力的共同作用,畸變數往往過大,會增加打磨、鉗修的工作量。
為控制模具淬火畸變,首先在預備熱處理上做到:
1)鍛後正火+高溫回火。正火:880℃±10℃保溫(保溫時間以2min/mm計算)後空冷。高溫回火:730℃±10℃保溫(保溫時間以4min/mm計算)後空冷,硬度200~230HB。
2)粗加工後調質處理。1100~1150℃加熱(透燒後保溫0.5~1h)後油冷,再在700~720℃保溫(透燒後保溫2h)後空冷,獲均勻的索氏體組織,同時消除粗加工後的機加工應力。
3)精加工後的時效(去應力退火)。300~400℃,8~12h時效。
其次在淬火、回火上:
1)分段預熱,減小淬火加熱時的熱應力,預熱溫度600~650℃及850~900℃。
2)選用較低的淬火加熱溫度1000~1020℃。
3)選用預冷分級熱油淬火。空氣預冷溫度至850℃左右;分級冷卻溫度460~500℃;熱油(130~140℃)淬火、空冷;再用100℃沸水清洗工件。
4)採用600~620℃二次回火,穩定組織。
B. 一般模具鋼怎麼進行熱處理
1、模具鋼熱處理一般包括3個部分普通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形變熱處理。
2、普通熱處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3、退火和正火我們俗稱為預先熱處理,淬火和回火我們稱為最終熱處理。
4、模具鋼是用來製造冷沖模、熱鍛模壓鑄模等模具的鋼種。模具是機械製造、無線電儀表、電機、電器等工業部門中製造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具。模具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壓力加工工藝的質量、產品的精度產量和生產成本、而模具的質量與使用壽命除了靠合理的結構設計和加工精度外,主要受模具材料和熱處理的影響。
C. 怎樣對鑄造鑄件局部熱處理
零件如果局部硬度要求較高,可用感應加熱等方式進行局部淬火熱處理,這樣的零件通常要在圖紙上標出局部淬火熱處理的位置和局部硬度值。零件的硬度檢測要在指定區域內進行。硬度檢測儀器可採用洛氏硬度計,測試HRC硬度。
D. 模具熱處理 是什麼
模具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回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答
金屬熱處理是機械製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點是改善工件的內在質量,而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為使金屬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除合理選用材料和各種成形工藝外,熱處理工藝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鋼鐵是機械工業中應用最廣的材料,鋼鐵顯微組織復雜,可以通過熱處理予以控制,所以鋼鐵的熱處理是金屬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另外,鋁、銅、鎂、鈦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過熱處理改變其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以獲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E. 如何解決鍛造模具的冷卻問題
模具熱的話你可以對模具進行高溫熱處理,使其有很大的耐熱性能,低產能的話你們公司要捨得錢去買好的模具,或者用冷卻液去進行降溫,不過就不知道冷卻液對你的毛坯和模具有沒有影響了、、、
F. 壓鑄模一開始是怎麼加熱的
看情況了,也不是絕對的,假如加熱了,只需要3模就是合格產品,如果不加熱可能得打20模才是合格產品。模具加熱也可以延長模具壽命,模具加熱一般用油溫機。也可以實施外邊加熱。模具有的接冷卻水管,有的接油溫機油管,溫度保持的話並不特別需要,因為模具上升到極限就不可能升高了。
G. 壓鑄模零件如何進行熱處理
1、淬火設備為高壓高流率真空氣淬爐。
(1)淬火前:採用熱平衡法,提高模具加熱和冷卻的整體一致性。對凡是影響到這一點的薄壁孔、溝槽、型腔等,都要進行填充、封堵,盡量做到模具能均衡加熱和冷卻;同時,注意裝爐方式,防止壓鑄模在高溫時因自重而引起的變形。
(2)模具的加熱:在加熱過程中要緩慢加熱(用200℃/h升溫),並採用兩級預熱方式,防止快速升溫造成模具內、外溫差過大,引起過大的熱應力,同時減小相變應力。
(3)淬火溫度與保溫時間:要採用下限淬火加熱溫度,均熱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一般由壁厚和硬度來確定均熱時間。
(4)淬火冷卻:採用預冷方式,並通過調節氣壓與風速,有效的控製冷卻速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實現理想冷卻。即:預冷到850℃後,增大冷卻速度,快速通過「C」曲線鼻部,模溫在500℃以下則逐漸降低冷卻速度,到Ms點以下則採用近似等溫轉變的冷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淬火變形。模具冷卻到約150℃時,關閉冷卻風機,讓模具自然冷卻。
2、退火包括鍛造後的球化退火和模具製作過程中的去應力退火兩部分。其主要目的:在原材料階段進行結晶組織的改良;方便加工而降低硬度;防止加工後變形和淬火裂紋而去除內應力。
(1)球化退火。模具鋼經鍛造後,鋼的內部組織變成不穩定的結晶,硬度高切削困難,且此種狀態的鋼,內應力大,加工後容易變形和淬裂,機械性能差,為使碳化物結晶變成球化穩定組織須進行球化退火。
(2)去應力退火。對有殘留應力的模具鋼進行機械加工,加工後會產生變形,如果機械加工後仍留有應力,則在淬火時會發生很大的變形或淬火裂紋。為防止這些問題發生,必須進行去應力退火。
模具製作過程中一般進行三次去應力退火:
(1)在切削掉原材料體積的1/3以上形狀或對原材料厚度1/2深度加工時,加工餘量留有5~10mm,進行*次去應力退火。
(2)在精加工留有餘量(2~5mm)時,進行第二次去應力退火。
(3)在試模後,淬火前進行第三次去應力退火。
3、回火淬火的模具冷卻到約100℃時,就要立即進行回火,以防止繼續產生變形,甚至開裂。回火溫度由工作硬度來確定,一般要進行三次回火。
4、氮化處理一般壓鑄模經淬火、回火(45~47HRC)後就能使用,但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蝕性和抗氧化性,防止粘模,延長模具的壽命,必須進行氮化處理。氮化層深度一般為0.15~0.2mm。氮化後需要打光,磨去白亮層(厚約0.01mm左右)。
5、幾點說明
(1)模具的熱處理變形是由於相變應力、熱應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正確選材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毛坯的鍛造,要採用六面鍛造的方法,反復鐓拔。同時,在模具的設計階段就必須注意,使壁厚盡量均勻(壁厚不均勻時要開工藝孔);對形狀復雜的模具,要採用鑲拼結構,而不採用整體結構;對有薄壁、尖角的模具,要採用圓角過渡和增大圓角半徑。在熱處理時要作好數據記錄,長、寬、厚各方向上的變形量,熱處理條件(裝爐方式、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硬度等),為日後模具的熱處理積累經驗。
(2)壓鑄模的加工一般有兩種工藝流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第一種:一般壓鑄模。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5~10mm)→粗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2~5mm)→精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後、淬火前)→淬火→回火→鉗修→氮化。第二種:特別復雜的及淬火很易變形的模具。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5~10mm)→淬火→回火→機、電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2~5mm)→機、電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後)→鉗修→氮化。
H. 模具製造過程中常用哪些熱處理工藝方法
1、退火:常見的是球化退火,降低硬度,便於切削加工成型。
2、淬火+回火:為了獲得最後的力學性能,一般情況下,冷作模具通常採用淬火+低溫回火,熱作模具通常採用淬火+高溫回火。
3、化學熱處理:通常是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目的是為了獲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現在還有滲金屬的,比如PQP處理。
4、表面塗覆:有PVD處理、CVD處理,即物理氣相沉積和化學氣相沉積。也是為了獲得表面性能。屬於現代表面處理技術方面了。
I. 低壓鑄造為模具溫度加熱到多少度
具體視產品結構及壁厚而定,一般不超過450,常用3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