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幾個清朝錢幣都是什麼
首先是第一張圖,這是清代制錢背面的滿文
左邊一個字是「寶」,右邊一個是「福」,「寶福」指的是福州錢局鑄造的錢幣。
第二張圖,從上到下是康熙通寶、順治通寶、嘉慶通寶。
② 清朝的一套完整的銅錢有多少枚,分別都叫什麼
清朝錢幣大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物質財富也相對豐富了錢幣的種類也隨著不斷演變,更新。但因其版本不一,人們對歷史久遠的錢幣還是比較陌生。每一時期的錢幣都是這個時期歷史的產物,所以去了解歷史錢幣也是了解這個時期的歷史,這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介紹清朝錢幣大全都有哪些?
天命通寶
天命通寶為後金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鑄造。面文為老滿文、漢文兩種,滿文錢,面文左右上下序讀,光背無文,xp錢徑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規整,赤銅,為女真族第一代貸幣,距創有文字僅50餘年。漢文錢,面文真書,直讀光背,錢徑2.6厘米,重4.6--6克,傳世漢文錢少於滿文錢,然較順治以下諸錢為少。鑄行量不大,存世較少,價格較一般錢幣普通品為高,滿文錢為小平大型。而且讀法不同與一般錢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順序讀,頗為奇特。漢文錢為小平錢制式,發行量不大。
天聰通寶
天聰汗錢鑄於清太宗皇太極1627年在滿州即帝位,改元天聰明才智之時。錢徑4.4厘米,重2.2克左右。天聰汗錢為老滿文當十大錢。錢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讀,直譯為'天聰汗之錢',俗稱天聰汗錢。錢背穿孔左方老滿文'十',右穿孔側為'一兩',是仿照明天啟記值記重製。天聰汗錢製作精好,品相優美,邊廓堅挺,今天很難得到。舊譜還載有小樣當十錢以及漢文'天聰通寶'平錢各一品,很是少見,據傳當時僅鑄造了200餘枚,目前市場價格估計已經上萬。
崇德通寶
清初的崇德通寶為清太宗愛新覺羅福臨(公元1636—1643年)所鑄造,崇德通寶是珍品、奇品。目前市面上的崇德通寶多是:利用崇禎通寶小平作模,再挖去禎字換成德製成罕見的崇德通寶。
順治通寶
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順治元年,在北京於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鑄幣,後隨著天下統一,在各地開設錢局,錢幣上用楷書寫著「順治通寶」。順治通寶的成分紅銅七成,白銅三成。一千銅錢稱為一串。順治通寶重初定位每文一錢,後改為一錢二分、一錢四分、一錢二分五。順治通寶的幣型未能統一,按照背文可分為五種,也就是「順治五式」。一式仿明錢,光背,徑2.4厘米,重3.6克,二式漢字錢仿會昌開元,鑄局各於穿上下左右。計22字,工戶同福臨東江宣原陝薊昌西河寧廣浙荊延陽雲襄。徑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權銀
③ 清朝的銅錢是用什麼銅鑄的
你好,清朝錢幣大多使用黃銅鑄造,也有用紅銅和白銅鑄造的,如當時的新疆紅錢就是紅銅鑄造的,白銅的主要是當時宮廷鑄造的賞錢。
④ 古代鑄造錢幣的機構叫什麼
漢代鑄造錢幣的機構是上林三官。
上林三官,是漢代主持鑄造錢幣的官員,即鍾官,技巧,辨銅三官。由他們所鑄規格整齊的五銖錢是錢幣學與考古學上重要的分期標志,因而一直為人所重視。
唐宋明清鑄造錢幣的機構叫錢監。
錢監,官署名。監督錢幣的鑄造和流通。《新唐書·食貨志四》:「﹝ 開元 ﹞二十六年, 宣 潤 等州初置錢監,兩京用錢稍善,米粟價益下。」
清末的鑄幣機構是大清銀行。
大清銀行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原名為清政府的戶部銀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的戶部改名為度支部,戶部銀行因而改名為大清銀行。1912年1月3日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由吳鼎昌、葉揆初、宋漢章等發起成立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請求將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獲准後,1912年2月5日中國銀行即在上海漢口路3號大清銀行舊址開始營業,大清銀行歷史結束。成立目的主要是為了整理幣制而設,鑄造發行貨幣、代理國庫等特殊業務,是第一家中國的中央銀行,也是第二家現代化銀行。
⑤ 清朝的錢幣有幾種
清朝錢幣的特徵
努爾哈赤是明末我國東北的少數民族--女真族的傑出首領。1616年他建立金國,史稱後金,與明政權抗衡。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在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清滅明,建立了清朝。
清代幣制是銀錢平行末位,大數用錢,但白銀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銅錢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襲兩千多年來的方孔圓錢,用范模鑄幣。到了清末,才採取了機器鑄幣,鑄造新式銅錢和銅元。
滿洲人在入關以前就開始鑄幣了。努爾哈赤天命元年鑄天命漢錢,滿文,四字,沒有加圈點;天命通寶是鑄的漢文。太宗天聰元年鑄天聰江錢,背面穿左右滿文十字,穿右有滿文一兩字樣。順治元年鑄順治通寶。順治錢有五種;光背、背面有一個漢字、一厘錢、背面有兩個滿字、滿漢文錢。康熙年間鑄康熙通寶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後鑄造小錢。雍正以後,制錢都仿順治錢五式,除正面的年號外,背面都是兩個滿文字。寶福局所鑄的錢,局名有時也用漢字。乾隆年間鑄乾隆通寶,乾隆通寶紅錢中,還有庫車地名的,分普通和當十兩種,當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當十"兩個漢字。乾隆錢的成色先後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鑄錢不加錫,稱為黃錢,加錫後叫做青錢。嘉慶道光錢名有十九種,計泉、源、直、晉、蘇、昌、福、浙、武、南、陝、川、廣、桂、雲等,錢背為寶東,滿文即用康熙錢的東字。咸豐時鑄局大增,咸豐錢也特別多,特別復雜。在計值方面,咸豐錢可以分為十五級,從一文到當錢,錢上有鑄局名稱,所以各局所鑄,文字不同,而且福建所鑄,除了計值上,還有計重若乾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錢都要注意收集,說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間的當十錢較多,小制錢在咸豐就已停止鑄造,而當十以上的大錢,因民間不用而停鑄。光緒年間鑄造當十錢光緒重寶,光緒通寶小制錢,現在所見小錢較多。宣統年正式用舊法鑄錢的。大概有寶泉局,另外有寶廣和寶福兩種機器錢,以及一種有圓孔的大清錢幣。光緒時廣東的機器鑄幣最為通行。廣東鑄的機器錢,有制錢、當五、當十,當五、當十是樣錢。制錢中又有大小兩種。大制錢又有兩種,一種背面穿左為一滿文"廣"字,穿右為一漢文"廣"字,穿上橫寫"庫平"二字,穿下有"一錢"兩個字。另一種是順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滿文"寶廣"二字。光緒二十六年,廣東開始鑄造銅元,正面為"光緒元寶"四個字,中間沒有方孔,而有"寶廣"兩個滿字,下面靠近外部有"廣東省造,每百枚換一圓"字樣,背面是蟠龍花紋,下面近處廓有英文字樣。後改每百枚換一圓的字樣為"每元當制錢十文"。清代錢幣仍多為偽品出現。
太平天國建國多年,也鑄貨幣發行,以銅錢為主。幣面全為漢文,正面多是"太平天國"四字,前面"聖寶"兩字。也有正面"太平聖寶";而背面"天國"。而且背面的"天國"兩字有時分別排在穿孔的上下,有時是左右分排。也有正面"天國聖寶",背面"太平"的,種類也多,分不清哪一種是哪一省鑄造的。因為幣面沒有鑄造有省名,作價也不清楚。錢文製作有幾種書體,如真書宋體等。太平天國錢幣大錢、花錢的偽品尤多。太平天國的錢幣流傳下來的不多,因而每枚大錢都在數百或上千、上萬元,自然偽品是不少的。小刀會在上海起義後也鑄太平通寶錢,背有日月,象徵明字,也有背面穿上有"明"字的。
⑥ 18世紀中葉後清朝大量鑄造錢幣的原因
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導致國家經濟衰退,只好多鑄造錢幣,而且是當十當百當千的大額錢幣
⑦ 清朝鑄造了什麼錢幣
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鑄行了滿文天命漢錢和漢文天命通寶錢,清太宗皇太極於天聰元年(公元1627年)鑄行滿文天聰汗之錢,背有滿文「十、一兩」,錢文漢譯為天聰通寶。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臨定鼎燕京,戶部設寶泉局,工部設寶源局,鑄行順治通寶錢。在順治年間,地方錢局常有變化,根據順治通寶錢的變化,錢幣學界稱其為順治五式。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寶泉局、寶源局鑄康熙通寶錢,背滿文局名。寶泉局鑄有一種康熙通寶錢,熙字少一豎,通字走旁為單點,俗稱羅漢錢。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鑄行雍正通寶錢。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鑄行乾隆通寶錢。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鑄行嘉慶通寶錢。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鑄行道光通寶錢。
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因財政困難,鑄行大量的大錢和鐵錢、鉛錢。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穆宗即位,改年號為祺祥,鑄有祺祥通寶錢,這年十月改年號為同治,故祺祥錢未大量鑄行。同治元年(1862年),鑄行同治通寶錢,背鑄滿文局名。
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鑄光緒重寶當十錢,光緒十三年鑄行光緒元寶小平錢。
宣統年間(公元1909-1911年)鑄行宣統通寶錢。
⑧ 大清通寶是由哪位皇帝鑄造的錢幣
大清通寶不是皇帝鑄造的錢幣,民間鑄造的花錢,不過至於收藏價值不是很了解。在博寶在線拍賣上應該還有更具體的信息,許多的錢幣收藏者都在上面找錢幣的,你可以到上面找找具體的資料,也可以和一些錢幣收藏愛好者交流一下。
⑨ 康熙年間鑄造了什麼錢幣
康熙通寶是清康熙帝玄燁時所鑄。康熙朝自鑄的貨幣有兩種,與順治錢的第四式和第五式相同。康熙帝在位61年,因為當時社會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發展很快,商品交換、貨幣經濟也非常發達,所以康熙一朝的錢幣鑄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規整,錢型厚重,文字美觀大方,而且鑄量極大,存世非常豐富。
⑩ 五代十國的馬殷鑄造的錢幣叫什麼
馬殷割據湖南時,後梁朱溫封馬殷為天策上將軍,後自立為楚王,鑄有「天策府寶」。此外還曾鑄有乾封泉寶銅、鐵大錢和乾元重寶大銅錢。馬殷因聽史家有湖南產鉛鐵之說,又聽從高郁的獻策,鑄鉛鐵錢,十文當銅錢一文,史書沒有說明錢文何字,大概是因為楚錢錢文多襲用唐錢錢文之故,如乾封泉寶、乾元重寶。
天策的意思是為帝王出謀劃策,更有「天策引神兵,鳳飛掃鄴城」的名句。天策府是天策上將軍的府邸。即辦公地。歷史上有名的天策上將軍有李世民、馬殷和宋真宗之兄楚王元佐三人,而開府置行署的只有李世民和馬殷。李世民在滅隋一戰中一馬當先,功勛卓著,唐高祖覺得賞他什麼都不合適,於是特地為他創立了天策上將軍這么個封號,並且設置天策府,李世民受封後,在府內設立了文學館,招攬了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位名士,這些人後來都成了他的股肱重臣。梁朱溫稱帝後,為了利用楚牽制當時據有江淮之地的吳國,援引唐高祖封李世民的例子,就給了馬殷天策上將軍的封號,並准其開天策府置右相,為馬殷在楚的統一大業打下了基礎。
天策府寶錢是錢幣界盛傳的珍品,歷來為收藏家夢寐以求之物,有一首詩描述了過去人們對此錢的重視程度:「易求時且百金直,喜遇翁賞一飯加。有寶若談天策府,不貧於古野人家。」說的是清朝戴熙之父在病中得到一天策符寶,大喜過望,居然在把玩該錢時多吃了一碗飯。《十國春秋》載:「楚武穆王乾化元年,鑄天策錢,文曰「天策府寶」。《新五代史》載:「殷請於梁,依唐太宗故事,允其開府初鑄。」故而此錢文字製作皆精,天策府寶大如當十,厚肉,字文明坦,楷書,旋讀。前人認定其錢為馬殷開天策府時所鑄的紀念幣。
現有學著認為天策府寶銅錢兼有紀念幣和硬通貨的兩種功能。硬通貨是指它不同於一般貨幣,而是在特殊情況下,如楚境內外貿易等,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十國紀年》載:「馬殷鑄鉛鐵錢,行於城中,城外特用銅錢。」城中城外指的是境內境外,銅錢則非天策府寶莫屬,「特用」兩個字具體地點明了該項錢硬通貨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