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雍正王朝里說鑄錢銅鉛比例不合理,那個孫嘉誠是怎麼個邏輯,沒反應過來(22集)
銅四鉛六,他的邏輯就是要把錢幣成為真正的貨幣交換的意義。
分析如下:
1.「銅六鉛四」使得錢上的字跡清晰,頗為美觀,雍正看了很高興。可是這樣就有了弊病,「銅器」的價值很高,奸商們把制錢收了過去,融化重製,提取銅造成銅器,可以翻手獲得幾十倍的利潤。
2.制錢大量被熔煉,市面上流通的制錢就少了,「物以稀為貴」,制錢相對銀子來說就升值了,銀子雖然也是流通貨幣,但是小民百姓中沒有銀子,因此原本官價是1兩銀子=2000制錢,在市場上就變成了1兩銀子=800制錢。
3.然而稅收卻是以「銀子」交付國庫的。百姓手中沒有銀子,只能以制錢交付國庫,那沒辦法,只能按照官價1:2000上交,假如國家收2兩銀子的稅,百姓就需要交付4000制錢。
4.官府拿到這4000制錢,立馬可以在市場上換回5兩銀子,而官府只向國家上交2兩,剩下的3兩就落入了自己的腰包,除了「火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也有通過這這類的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斂財。
(1)雍正王朝中錢幣鑄造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戶部新錢銅鉛的比例是6:4,銅多了之後,新錢就看著清晰漂亮,皇帝看著就高興,這是個臉面問題。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錢裡面銅多了之後,有些不法之徒就用銀子把銅錢收了去,化成銅器,轉手賣出去之後,就是幾倍幾十倍的利。
這樣一來,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就少了,雖然銀子也是當時流通的貨幣,但是當時大多數人都不算富裕,銅錢仍然是作為主要貨幣來使用的。
銅錢一少,那麼必然就升值。打個比方,本來朝廷定的官價是1兩銀子換1000個銅錢,現在銅錢數量大大減少,銅錢的購買力就大大增加,那麼1兩銀子可能就只換得到500個銅錢了。
那麼再看,封建時候的百姓是要交各種各樣的稅的,比如農民A,朝廷規定一年要交若干稅3兩銀子。
一般百姓是沒有銀子的,都是用銅錢流通,明明市面上500個銅錢就可以換1兩銀子,明明按市價只用交1500個銅錢就可抵稅,可朝廷不管,必須按官價來,沒銀子,你就交3000個銅錢。
而那些貪官呢,他們有銀子,他們收了百姓的銅錢後,自己拿3兩銀子出來,換走農民A交的3000個銅錢的稅錢,再放到市面上,就可以稅到6兩銀子,就這樣盤剝了百姓。
『貳』 我有一枚雍正通寶直經60cm,厚0.5cm,值多少錢
開門見山的假貨兼臆造品無疑!雍正王朝從未鑄造發行過這種尺寸的「大錢」!這類錢幣是毫無歷史知識的造假者專門用來蒙騙外行人的東西而已。千萬不要以為是真品就好。否則只會勞命又傷財,最終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
『叄』 雍正王朝中,關於弘時的處理意見,雍正為何問李衛而不問張廷玉
說話,歷來都是一門藝術。幼稚的人說話才會口無遮攔,成熟的人說話講究分寸、場合、對象等因素。廟堂之上,說話的藝術尤為重要。《雍正王朝》中,雍正心中的李衛和張廷玉,份量、價值、關系不一樣,所以雍正說話時會區別對待。
此外,弘時是如何刺殺弘歷的,李衛是整個事件的見證人,他的意見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正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對如何處理弘時的問題,雍正只能關起門來,與自己的“干兒子”李衛討論,決不能讓同事張廷玉知道。
『肆』 孫嘉誠和阿靈阿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倆為何會大大出手
孫嘉誠和阿靈阿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倆為何會大大出手?原因:阿靈阿和孫嘉誠意見不合,所以倆人大打出手。具體原因就是因為倆人在新朝新幣鑄造上意見不合,阿靈阿欺負老實人,結果老實人還手了。
歷史上孫嘉誠本名孫嘉淦,以敢於直言進諫而著名。且也是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伍』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到底是什麼人
孫嘉誠是一枚耿介忠直的錚臣。他雖然相貌醜陋,但他的出現,卻促成了殺死年羹堯的理由、以及事情的爆發點。第一次出場就因為新錢鑄造,頂撞了主管戶部的總理王大臣。他自己喝多了回家等死,卻等來了張廷玉代表雍正對他的褒獎和重用(實補三品的都察院監察御史)的消息。
孫嘉誠只是一個普通的五品小官——監察院御史,以錚錚鐵骨的形象出現,憑著自己正直無私的品格取得雍正帝信任。他不畏年羹堯權勢,一而再,再而三的參劾年羹堯,誓死跟他斗到底。可是,年羹堯已經狂妄到了極點,故而非但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反而變本加厲,甚至連孫嘉誠都給殺了。
人物原型——孫嘉淦
歷史上的孫嘉淦,同樣是一位敢於直諫的諍臣。雍正繼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老八、老九實行打壓,可孫嘉淦卻給雍正上了摺子,勸誡雍正「親骨肉」。事實上,作為御史言官,可以參劾朝中一切官員,但卻不得干預皇室事務。
結果,當雍正見到孫嘉淦的奏摺後,不禁勃然大怒。好在當時有帝師朱軾為其求情,加之孫嘉淦所言倒也指出了雍正的問題所在,作為新君也不便發作,這才保住了孫嘉淦的性命。
孫嘉淦以敢於直言進諫而著名,他在乾隆帝即位之初上疏《三習一弊書》被譽為清代「奏議第一」。
『陸』 古代錢幣基本沒有什麼防偽,朝廷為何不怕造假呢
在如今古裝電視節目的熱播,你們有留意過往所使用錢幣吧,直接一些老闆吃飯,都是直接丟下錢就走,令人羨慕。往往這些都是電視,但是現實卻和這不一樣,小編就帶您去了解一下古代錢幣的防偽吧。
於是在民間就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事,就是故意去把錢上的銅磨下來,然後收集銅粉,久而久之就能積少成多,也是不小的財富,但被人磨過的錢自然就不足量了,也就變成了假幣。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還有一些世家大族和豪強,他們有財力,自然不屑於干磨銅錢攢銅粉的事,他們在市場上大量收集銅錢,然後融化掉,再利用裡面的銅去牟利。比如《雍正王朝》里,孫嘉誠就曾提到過,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倒是經常存在的。
『柒』 雍正王朝:臨刑前大喊冤枉的諾敏,究竟有什麼冤情
諾敏的歷史原型叫諾岷,也曾任山西巡撫,也曾經大肆追繳藩庫欠款,且頗有成效,還被雍正帝樹為典型。
後來在處理老九胤禟問題上,雍正帝疑心他在徇私,罷了他的官,但並未定他罪,最終也是正常死亡。
等到了《雍正王朝》裡面,這個諾敏就變成一個「貪名」的「貪官」了,那麼諾敏案的背後又隱藏哪些玄機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諾敏為什麼臨刑前大喊冤枉,此案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就像孫嘉誠抨擊鑄錢新政一樣,你們鑄造新錢是為了便於流通呢,還是為了粉飾太平?
『捌』 雍正王朝中的孫嘉誠,為什麼冒死也要彈劾年羹堯
記得當年我看《雍正王朝》影響最深刻的就是孫嘉誠這一個人,就是這么一個忠君愛國,無任何私心的人為什麼雍正就一定要送他去年羹堯那個必死的地方呢?難道雍正就不知道以孫嘉誠的性格,他去年羹堯那裡幾乎就是等同於送死嗎?而孫嘉城難道就不知道雍正這是拿他來當誘餌嗎,他為什麼還要去呢?即使去呢?為什麼還要如此的大義凜然呢?難道就不知道苟且偷生嗎?說實話,那個時候我真的不理解,我不理解雍正為什麼要那麼狠,我不理解孫嘉臣為什麼會那麼傻。
而到後面當百官都不敢去觸怒此時如日中天的年羹堯年大將軍的時候,只有孫嘉城站出來了,他又再一次用自己的性命去彈劾年羹堯,說出了那些王公貴族都不敢說的話,那就是年羹堯是大奸臣啊!為什麼?為什麼他明知道此時的年羹堯的權勢足以讓他死,他為什麼還要去說真話呢?無他,因為他知道此時的朝廷國庫早已被年羹堯弄的空空如也,如果再繼續下去大清不知道會走到何處,百姓不知道又會遭受什麼樣的苦難,所以他再一次站出來了,最終他也用自己的誠心跪在烈日的太陽下長達數小時,感動了上天,上天降了一場大雨證明了孫嘉城說年羹堯是奸臣。
最終孫嘉城還是死了,他死在他忠心了一輩子的雍正手上,他是死在了自己呵護了一輩子的百姓手上。但是孫嘉城死的是那麼的心甘情願,他知道他的死最終能夠拯救天下的億兆生民們,也能讓那些墨吏臟官紛紛下台,所以他明知必死卻還是去了,所以他明知雍正是想讓他死他也還是去了。
或許他在意的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安穩與否,他在意的只是他心中的那份正義,他在意的只是他心中的那個「民」字,這或許就是孫嘉城吧。
『玖』 雍正王朝時中間有沒有方孔銀幣錢真品圖片
方孔圓錢 始皇帝定的 延用了2000多年 無孔機制幣晚清時才出現
雍正時期也是延用方孔圓錢的
把你的藏品發個圖讓大家看看 要自然光正反面清晰大圖
下圖 清 雍正通寶 供參考你看看吧
『拾』 晚清政府國庫空虛,那為何不大量製造錢
因為清朝的貨幣不是銅本位制,而是銀本位制度。因為稅收是銀子而不是銅錢。如果大量製造錢,就會讓貨幣市場進入銀本位制。而中國缺少銀礦,多銅礦。銅錢能更好的控制國家經濟。舉例:就是中國被宣傳的最有名的金圓券發行。由於通貨膨脹,市場其實已經回歸到銀本位制度。就是紙幣無用,大家用民國的銀元進行交易。這才有了後來上海的銀元戰爭。
就如現在,世界貨幣是美元和黃金本位制度。如果一個國家通脹厲害,就會使得美元黃金升值。大家用黃金美元進行貨幣交易。除非國家強制管控。如朝鮮。這就是匯率調控和控制匯率。
所以,如果大量鑄造銅錢,那麼銅價會猛降。而銀價會暴漲。等銅價跌到和金屬一樣的價格。就是實際幣值和金屬價格倒掛的時候。就會有人把銅錢大量熔煉成銅器。而國家等於是賤賣銅礦。再高價回籠銀子。
再舉例:
10個銅錢等於1兩銀子。而10個銅錢等於10兩。就是說10兩銅和1兩銀子等價。但如果貨幣通漲,就有可能20銅錢換一兩銀子。銅價變相的下降了。而如果是市場上的銅器15兩重的賣1兩銀子。那麼很多人會用1兩銀子換20個銅錢,在用銅錢去做銅器,而銅器的市場價格還是不變,因為中國一個國家無法滿足整個世界的銅。於是人們就用20銅錢一兩在中國換銅,再用15兩銅錢一兩銀子的價格出售。
其實這個問題早就有人知道了,所以清朝的銅幣不是純銅,而是銅鉛混的。含銅量越高,國家越虧。看過雍正王朝的電視劇么?其中銅六鉛四的比率就遭致臣子的反對。因為含銅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