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利簋用途是什麼
利簋主要是祭祀用的。簋是一種食器,也可以製作為祭祀用的禮器,用於盛放稻、黍、稷飯,相當於現在的碗。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因為作器者名「利」,所以叫「利簋」。「利」隨武王參加戰爭,勝利後受到獎賞,就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功並用來祭奠祖先,是現在發現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於西周初年。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利簋為圓形兩耳方座,這是西周出現的新式樣。利簋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利簋採用上圓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銅簋的典型造型,同時也是中國古人對天圓地方這種古老觀念的體現。
㈡ 如何描述青銅器利簋及其文化內涵
這是我國古代很重要的一件青銅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記載了周武王滅亡商朝的過程
㈢ 利簋是怎麼做的
是用青銅做的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於西周初年。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利簋為圓形兩耳方座,這是西周出現的新式樣。利簋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隨武王參加戰爭,勝利後受到獎賞,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功並用來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
利簋採用上圓上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銅簋的典型造型,同時也是中國古人對天圓地方這種古老觀念的體現 。
㈣ 西周早期青銅器利簋,相傳為周武王時所作,它體現了典型的西周早期青銅器的風格。此鼎鑄造的時間
http://ke..com/view/40405.htm樓主可以看看這個吧
㈤ 利簋所記載的銘文有怎樣的意義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0克。侈口,鼓腹,雙獸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與天亡簋相似,為典型的西周早期風格。簋腹和方座飾有饕餮紋、夔紋,圈足飾有夔紋、雲雷紋。腹內底部有銘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簋腹內底鑄銘文4行32字如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樽彝。
譯文大意是:武王征伐商國,甲子日早上,歲祭,占卜,能克,傳聞各部軍隊,早上佔有了朝歌,辛未那天,武王的軍隊在闌駐扎,賞賜右史利銅,用作檀公寶樽彝。
內壁銘文有明確記載:「武王征商」之役發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正當中天;戰勝商朝8天後的辛未日,武王在闌地的軍隊駐地賞「有司」利以銅,利覺得很榮耀,就用銅來鑄造寶器以紀念這件事。
分析起來,從開戰後的第八天,就對有關人員進行獎勵,說明戰爭持續的時間不長。
通過對利簋周圍炭樣檢測,著名的「武王征商」戰役有了一個絕對年代: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利簋為圓形兩耳方座,這是西周出現的新式樣,上面的銘文內容與我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做器者名「利」,他隨武王參加戰爭,勝利後受到獎賞,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功並用來祭奠祖先。利簋是能確知的昀早的西周青銅器。
㈥ 利簋鑄造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什麼世紀
利簋:銘文短短32字,記載了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 鑄造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
㈦ 西周利簋的介紹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於西周初年。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利簋為圓形兩耳方座,這是西周出現的新式樣。利簋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隨武王參加戰爭,勝利後受到獎賞,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功並用來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利簋採用上圓上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銅簋的典型造型,同時也是中國古人對天圓地方這種古老觀念的體現123。
㈧ 西周利簋的名稱來源
銘文中所提到的有司,是當時中國古代的官職,在中國商周時期,青銅被稱為「金」,是只有王族才能使用的貴重金屬,商軍潰敗之後,身為有司的利得到周武王賞賜給他的青銅,並鑄造了一件銅簋,作為永世的紀念。由於這件青銅簋是利所鑄造,所以人們就稱它為利簋。
因為利簋銘文中所記載的武王伐紂在甲子日晨,並逢歲星當空,印證了《尚書·牧誓》中所記載的「時甲子日昧爽,王至於商郊牧野」。所以,利簋也被稱作「武王征商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