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金有什麼實用價值嗎黃金也有升跌啊,為什麼說它價值穩定
鐵便宜,重笨啊。黃金是世界通用,金屬元素價格最高是金,保留多年不壞。到哪裡就可以賣哪裡。(注意世界國家經濟發展好不好可以影響金價格變化)。幣紙保留不久,會腐爛,會老化,不是通用,如果經濟危機錢轉帳困難。
『貳』 為什麼自由鑄造能夠保證金屬貨幣價值的穩定性
自由鑄造,是指公民有權把經法令確定的貨幣送到國家的造幣廠鑄成鑄幣;造幣廠代表公民鑄造,或不收取費用,或收取較低的熔煉打造的成本;公民有權把鑄幣熔化,但卻嚴格禁止私自鑄造。
產生背景
從1880年到1896年,物價水平下降了23%。西部大多數農民是債務人,他們的債權人是東部的銀行家。物價水平下降導致這些債務實際價值上升,這樣就富了銀行家,虧了農民。當時,美國採用金本位制,黃金的數量決定了貨幣供給,從而決定物價水平。一些政治家認為,應該允許自由鑄造銀幣,這樣就會增加貨幣的供應量,導致物價上升,從而可以減輕農民的債務負擔。
有關銀幣的爭論成了19世紀90年代焦點。189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威廉·傑尼斯·布賴恩就是一個著名的自由銀幣擁護者。他在演講時說:「你們不應將人類釘死在金十字架上。」然而,他在競選中輸給了共和黨人威廉·麥金萊,美國繼續實行金本位制。
政策內涵
自由鑄造的意義,在於可以使鑄幣價值與其所包含的金屬價值保持一致。因為鑄幣的市場價值如偏高,人們會把貴金屬運到造幣廠,要求鑄成鑄幣,流通中鑄幣數量增加;如偏低,人們會把鑄幣熔成金銀錠,流通中鑄幣數量減少。隨著流通中貴金屬鑄幣的日益減少乃至完全退出流通,這種機制也就不存在了
『叄』 為什麼說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穩定的貨幣制度 金幣本位制是金鑄幣作為實際交換...
金幣本位制是金鑄幣作為實際交換媒介在流通中發揮貨幣功能的金本位制,其基本內容是: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無限法償;輔幣和銀行券與金幣同時流通,並可按其面值自由兌換為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貨幣發行准備全部是黃金。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穩定的貨幣制度,表現在:由於金幣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金幣的面值就可以與其所含的黃金的實際價值保持一致,流通中金幣的數量就能自發地滿足流通的需要;由於金幣可以自由兌換,各種價值符號就能穩定地代表金幣進行流通,不會發生通貨貶值;由於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外匯匯率就可以保持穩定。金幣本位制的穩定性對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1. 金幣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
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
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
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
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2.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准備金存於該國。
『肆』 (1)黃金為什麼可以成為貨幣(2)金本位制為什麼會崩潰(3)黃金在當今社會有什麼 樣的經濟地位
1.黃金為什麼可以當貨幣
盤點2005年全球金融大事,最受矚目的無疑是金價出現不同尋常的持續上漲。盡管受年終結賬因素影響導致國際市場金價一度自每盎司540美元的高位出現急劇下挫,但許多市場人士依然對金價未來走勢充滿信心。這顯然不是由於黃金在中國已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畢竟上海黃金市場交易所全年成交量僅為106億元人民幣,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資者對通貨膨脹的擔憂。當人們相信大宗商品交易價格對產業周期具有前瞻性,以及匯率對經濟周期具有前瞻性的時候,黃金價格的前瞻性可能更加豐富。
黃金和白銀成為世界貨幣是由國際貿易推動的。在此之前,各國的貨幣形態五花八門。如果說以白銀為主的世界貨幣代表了十七世紀前以中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格局,那麼,在西方工業革命、海上貿易發展以及戰爭賠款等因素作用下,到十九世紀,黃金逐步取代白銀成為擴大的世界貿易體系普遍接受的世界貨幣。
2.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動搖了金本位制的基礎,金幣的自由鑄造、自由熔 化、自由輸出入和自由兌換受到了削弱,使這種貨幣制度難以繼續。
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黃金既是貨幣又是商品,作為貨幣要求價值穩定,作為商品它的價值要 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又不可能穩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貨幣。
其次,黃金作為貨幣並不能保證黃金在國際之間的流動實現均衡,由於黃金流 入或者流出會影響到各國貨幣供給量,黃金的流入流出不能實現自動的均衡,也就
使各國的貨幣供給量難以與黃金的儲備保持適當的比率。
再次,金本位制下,要求各國貨幣之間的比價要用所含的黃金量做基礎來確定。
由於各國政府為了刺激或抑制經濟的擴張或緊縮,對貨幣量進行調節,要求實行獨
立的貨幣政策,因此以貨幣的黃金含量為基礎的固定匯率制度難以維持。
3.黃金在當今社會有什麼樣的經濟地位
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黃金儲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正確理解黃金儲備的概念的意義在於:一是有利於確定合理的黃金儲備規模;二是可以避免與商業銀行日常營運的黃金資產混為一談,有利於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三是有利於實行黃金管制國家的中央銀行正確制定黃金管理政策,促進本國黃金產業及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黃金儲備量作為國際儲備的一個部分只是是衡量國家財富的一個方面,黃金儲備量高則抵禦國際投資基金沖擊的能力加強,有助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有助於維持一國的經濟穩定,不過過高的黃金儲備量會導致央行的持有成本增加,因為黃金儲備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基本為零,而且在金本位制度解體以後黃金儲備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約為600噸,就是6億克,平均每人0.5克不到,國家發行的紙幣數肯定不止這么多。
以上供參考。
『伍』 黃金價值為什麼相對穩定
原因:
1.可以用作用作國際儲備
由於黃金的優良特性,歷史上黃金充當貨幣的職能。目前許多國家,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國際儲備中,黃金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2.保值
由於黃金價值的永恆性和穩定性,作為實物資產即成為貨幣資產的理想替代品,發揮保值的功能。
3.避險
「亂世買黃金,盛世買古董」的傳統智慧已延續千年,黃金在亂世成為逃難、避災、安身立命的最佳選擇。
4.可以用來作裝飾
5.在工業與科學技術上的應用
黃金稀少、黃金化學性質上比較穩定都是原因。
『陸』 黃金為什麼特別貴重
在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4000年前)人類就已識別了黃金。千百年來,擁有著如此悠久歷史的黃金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又被人們賦予怎樣的功能?黃金課堂帶你一起去尋找不同歷史時期黃金的功能演變。
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而黃金價值高,產量稀少,運送成本高,鑄造困難的特性,使得黃金的價格十分穩定,這決定了其具備充當貨幣功能的屬性。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黃金開始轉化為世界貨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直至世界大戰爆發,物價飛漲打破了金本位制的施行環境,"金本位制"崩潰。
1944年5月,美國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美元開始貶值,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漸瓦解。
1973年,黃金迎來了它非貨幣功能的時代,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黃金雙價制,這意味著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
當然,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黃金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開始活躍在投資領域。
『柒』 在金屬貨幣條件下為什麼規定主幣要能自由鑄造和私自
自由鑄造制度的意義,在於可以使鑄幣價值與其所包含的金屬價值保持一致。因為鑄幣的市 場價值如偏高,人們會把貴金屬輸向造幣廠,增加鑄幣數量;如偏低,人們會把鑄幣熔化成 金、銀錠。這實質上是利用貨幣貯藏作為調節流通貨幣量的蓄水池的作用。
『捌』 為什麼說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而金
因為金幣本位是以自然金作為貨幣材料的,它的價值量與它的含金量是一致的,所以它忠實的履行了貨幣的職能:作為價值尺度,它是現實的金子;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它是足值的黃金;作為儲藏手段,它自動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不會通貨膨脹;作為世界貨幣,它為世界市場所公認.因此,金幣本位制是穩定的貨幣制度.
金塊本位和金匯本位所使用的貨幣材料都是黃金的代用品,它的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相去甚遠,因而它履行貨幣職能是有缺陷的,是一種殘缺的本位制度.
『玖』 金銀為什麼具有價值
國際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制度。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度,19世紀70年代以後歐美各國和日本等國相繼仿效,因此許多國家的貨幣制度逐漸統一,金本位制度由國內制度演變為國際制度。國際金本位制按其貨幣與黃金的聯系程度,可以分為: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一、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促使黃金轉化為世界貨幣。隨後,德國於1871年宣布實行金本位制,丹麥、瑞典、挪威等國於1873年也相繼實行金本位制。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各國已經普遍實行了這一貨幣制度。
金幣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用黃金來規定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價;②金幣可以
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塊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塊;③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④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從這些內容可看出,金幣本體制有三個特點: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由於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金幣的面值與其所含黃金的價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幣數量就能自發地滿足流通的需要,從而起到貨幣供求的作用,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由於黃金可在各國之間自由轉移,這就保證了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統一,因而金幣本位制是一種比較健全和穩定的貨幣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准備世界大戰,加緊對黃金的掠奪,使金幣自由鑄造、價值符號與金幣自由兌換受到嚴重削弱,黃金的輸出入受到嚴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帝國主義國家軍費開支猛烈增加,紛紛停止金幣鑄造和價值符號的兌換,禁止黃金輸出人,從根本上破壞了金幣本位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導致了金幣本位制的徹底崩潰。
二、金塊本位制與金匯兌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受到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影響,加之黃金分配的極不均衡,已經難以恢復金幣本位制。1922年在義大利熱那亞城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實行金塊本位制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美國等。在金塊本位制度下,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准備金集中於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券等價值符號所代替,銀行券在一定數額以上可以按含金量與黃金兌換。英國以銀行券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相等於400盎司黃金的銀行券(約合1700英鎊),低於限額不予兌換。法國規定銀行券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21500法郎,等於12公斤的黃金。中央銀行掌管黃金的輸出和輸入,禁止私人輸出黃金。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系。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國內不能流通金幣,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紙幣;紙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實行這種制度國家的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准備金,體現了小國對大國(「中心國」)的依附關系。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金塊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系,即「釘住」後者的貨幣。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均實行過這種制度。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國際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迫使各國放棄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從此資本主義世界分裂成為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和貨幣區,國際金本位制退出了歷史舞台。
參考資料:國際貨幣制度
古裝戲里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麼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看看下面這個推導:
1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2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3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面(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4 結論,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5 驗證,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拾』 為什麼說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而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不是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的一種貨幣制度。它之所以較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穩定是因為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1、在金幣本位制下,金幣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融化;
2、價值符號可以i自由兌換為金幣;
3、黃金可以自由地輸出、輸入國境。
從而,既使得各種價值符號能夠代表一定數量的黃金進行流通,避免了通貨膨脹,又使黃金可以在各國之間自由轉移,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率的相對穩定。所以金本位制的貨幣自動調節機制是穩定且高效的。
金塊本位制是指國內不準鑄造、流通金幣,只發行代表一定黃金量的銀行券(或紙幣)來流通的制度。由於金塊本位制允許黃金自由地輸入、輸出國境,進行外匯交易,所以其實行條件依賴於國際收支平衡和大量平衡國際收支的黃金儲備。一旦國際收支失衡,大量黃金外流或黃金儲備不夠支付時,這種虛弱的黃金本位制就難以維持。
金匯兌本位制是指在市場上沒有金幣流通,國內流通紙幣或銀行券的一種貨幣制度。但紙幣和銀行券在國內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換取外匯,再用外匯兌換黃金,所以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實際上是使本國貨幣依附在一些實力雄厚的外國貨幣上,處於附庸地位,從而貨幣政策和經濟都受到這些實力強的國家的左右。所以穩定性較差。
(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望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