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臨近空間偵察器材屬於什麼

臨近空間偵察器材屬於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09 13:14:11

『壹』 光電偵察技術主要包括

光電偵察,用光電器材接收並處理目標自身的或由其反射的光輻射,以發現和識別目標的偵察方式。按偵察環境,分為地面偵察、海上偵察、航空偵察和空間偵察;按器材的工作原理,分為可見光偵察、紅外偵察、激光偵察、電視偵察、微光偵察等;按器材的工作方式,分為主動偵察和被動偵察。

『貳』 臨近空間的應用價值

臨近空間 ,其下面是的空域我們通常稱為「天空」,是傳統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太空」,是航天器的運行空間。「臨近空間」這個詞目前只是一個學術概念,還沒有公認的「官方定義」,對她的稱呼也有很多種,如「近空間」、「亞軌道」或「空天過渡區」, 美國也有人稱之為「橫斷區」,而中國學術界過去則有「亞太空」、「超高空」、「高高空」等稱呼。
臨近空間擁有著大氣平流層區域(指距地面18到55公里的空域)、大氣中間層區域(指距地面55到85公里的空域)和小部分增溫層區域(指距地面85到800公里的空域),縱跨非電離層和電離層(按大氣被電離的狀態,60公里以下為非電離層,60公里到1000公里為電離層),其絕大部分成分為均質大氣(90公里以下的大氣,上面的是非均質大氣)。應該是一塊非常重要和有利用價值的空域。
中國關於臨近空間的研究也在悄然起步。最近,由軍事科學院軍隊建設研究部研究員張東江博士領銜承擔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發展法律問題研究」項目在北京通過鑒定,從而填補了中國臨近空間法律規范研究方面的空白。
短短幾年時間,臨近空間飛行器的發展可以用「異彩紛呈」來形容。目前各國在研的臨近空間飛行器,按照飛行速度大致可分為低動態飛行器(馬赫數小於1.0)和高動態飛行器(馬赫數大於1.0)兩大類型。低動態臨近空間飛行器主要包括:平流層飛艇、高空氣球、太陽能無人機等。它們具有懸空時間長、載荷能力大、飛行高度高、生存能力強等特點,能夠攜帶可見光、紅外、多光譜和超光譜、雷達等信息獲取載荷;可作為區域信息獲取手段,用於提升戰場信息感知能力,支援作戰行動;又可攜帶各種電子對抗載荷,實現戰場電磁壓制和電磁打擊,破壞敵方信息系統;還可攜帶通信及其他能源中繼載荷,用於野戰應急通信、通信中繼及能源中繼服務。
高動態臨近空間飛行器主要包括: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亞軌道飛行器等。它們具有航速快、航距遠、機動能力高、生存能力強、可適載荷種類多等特點,具有遠程快速到達、高速精確打擊、可重復使用、遠程快速投送等優點;既可攜載核彈頭,替代彈道導彈實施戰略威懾,又可選擇攜載遠程精確彈葯,作為「殺手鐧」手段,攻擊高價值或敏感目標,還可攜帶信息感測器,作為戰略快速偵察手段,對全球重要目標實施快速偵察。
臨近空間作為科技與軍事應用的新空間,無論低動態還是高動態飛行器關鍵技術都在被迅速突破,尤其是美國不斷推出新型飛行器飛行演示。軍事專家們普遍認為,開發和利用臨近空間必將成為作戰能力新的增長點;特別是臨近空間飛行器加入陸、海、空、天信息網路系統後,必將對各國安全提出新的挑戰。
目前,世界各國提出了多種臨近空間飛行器發展方案,研究的熱點集中在平流層飛艇、浮空氣球和高空長航時無人機上。其中,平流層飛艇是地球同步衛星之外另一種重要的定點平台。臨近空間飛行器具有顯著的特點,可以作為衛星和飛機的有效補充。
與衛星相比,臨近空間飛行器的優點是:效費比高、機動性好、有效載荷技術難度小、易於更新和維護。此種飛行器距目標的距離一般只是低軌衛星的1/10~1/20,可收到衛星不能監聽到的低功率傳輸信號,容易實現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其缺點是:視野小,臨近空間屬各國領空范圍,受領空限制。
與傳統飛機相比,臨近空間飛行器的優點是:
⑴持續工作時間長。
傳統飛機的留空時間以小時為單位,臨近空間飛行器的留空時間則以天為單位,目前正在研製的臨近空間平台預定留空時間長達6個月,規劃中的後續平台預定留空時間可達1年以上,易於長期、不間斷地獲得情報和數據,可對緊急事件迅速做出響應,而且人員保障少、後勤負擔輕。
⑵覆蓋范圍廣。
臨近空間飛行器的飛行高度在傳統飛機之上,其偵察覆蓋范圍比傳統飛機要廣得多。
⑶生存能力強。
氣球或軟式飛艇的囊體採用非金屬材料而且低速運行,雷達和熱反射截面很小,傳統的跟蹤和瞄準辦法不易發現。與傳統飛機相比,氣球或軟式飛艇的缺點是:充灌氦氣的時間較長,在充氣時需要保持穩固,有時還需要佔用機庫;在放飛、通過平流層上升、下降、回收和放氣的過程中,由於其龐大的體積,容易受到風和湍流的影響。

『叄』 空間偵察與監視主要應用於哪些領域

空間偵察與監視是利用航天器上的光電遙感和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獲取偵察情報的技術,使用衛星進行偵察是空間偵察與監視的最主要方式。由於衛星偵察面積大、范圍廣、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偵察速度快、提供的情報精確可靠,如今已成為最為可靠的軍事情報源,是現代作戰指揮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空間偵察與監視是50年代末、60年初出現的現代化偵察手段,它的出現給整個偵察技術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關注。那麼,搞偵察為什麼要跑到天上去,為什麼一定要用衛星呢?這是因為空間偵察與監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軌道高,發現目標快,偵察范圍大,可在短時間內偵察遼闊的地域。唐朝大詩人王之渙在詩中寫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顆近地點高度為150~200公里的照相偵察衛星能夠把4萬多平方公里(比我國台灣省還要大)的地區拍在一張照片上;二是既可長期、重復地監視全球,又可定期或連續地監視某一地區。例如在極地軌道上以90分鍾左右周期運行全球拍照偵察衛星,每天可繞地球飛行16圈,每隔幾天即可將全球拍照一遍。若是發射幾顆衛星組成空間偵察「網」,更是可以大大縮短偵察間隔;三是可在短期內或實時地提供偵察情報,能滿足軍事情報時效性的要求;四是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的限制。目前國際上一般認為,100公里以上的空間不屬於領空范疇,而算做外層空間,屬於國際共有。在外層空間進行偵察不是「侵略」,所以空間偵察是目前唯一「合法」的偵察方式。

這種空間偵察與監視系統主要應用在幾下幾個方面。攜帶著照相機,從天上偵察地球表面軍事活動的衛星,稱為照相機偵察衛星。照相偵察衛星即是發展最早、發射最多的衛星,也是空間偵察監視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因而被稱為神秘的「天眼。」

早在1959年初,美國即開始研製照相偵察衛星,到1962年共發射了38顆(其中24顆成功)。前蘇聯的第一顆偵察衛星於1962年4月發射成功。目前,偵察與監視衛星已發展到第六代。其中60年代發的前三代衛星,根據衛星重量和偵察設備的有效期別,分為普查型和詳查型兩種。普查型軌道近地點一般為200~300公里,攜帶廣角、低解析度照相機,對敵方國土進行普遍拍攝,通過無線電傳輸的方式把照相信息發回地面站,以從中發現具有重要軍事價值的目標;詳查型的軌道近地點一般在130~200公里,利用高解析度、窄角照相機對某些特定地區進行照相,通過回收膠卷的方式獲取精確的目標信息。

衡量照相偵察衛星好壞的一個指標,叫做地面分辨力,即可以分辨出地面目標的最小尺寸。地面分辨力的高低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照相機焦距的大小、衛星運行高度、地面目標亮度和對比度,以及大氣密度和空氣流動、散射等,對分辨力都有很大影響。

位於150公里高空的衛星,極限分辨力為10~15厘米。這就是說,直徑大於10厘米的物體放在一起剛好能被分辨開。目前,世界各國的照相偵察衛星的地面分辨力都沒有超過它,所以,它根本看不清人的鬍子楂兒。當然,對公路、鐵路、水渠等線性目標,即使其寬度僅為照相機解析度的1/10~1/20,往往也能被分辨出來。

電子偵察衛星是指那些安裝有天線和無線電偵察接收機的衛星,它能把敵方各種無線電頻率的電信號記錄下來並貯存起來,在飛經自己國家上空時,把信號傳送給地面站,或者在偵察到敵方無線電信號的同時,不延遲地轉發給自己的地面站。

電子偵察衛星和照像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能完成什麼任務、起到多少作用呢?它的第一項任務便是偵察敵方雷達。因為現代武器系統與相應的雷達裝置相聯系,有的使用雷達搜索目標,有的使用雷達制導。准確地掌握某一地區雷達信號的變化,即可掌握該地區武器系統部署的變化,並據此判斷對方戰略或戰術意圖。電子偵察衛星的第二項任務是竊聽通信。當然,它只能竊聽衛星與衛星之間、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通信,以及超短波通信和散射通信等。電子偵察衛星的第三項任務是接收導彈試驗向基地發回的遙測信號,以掌握敵方戰略武器的發展情況。

電子偵察衛星一般運行在300~5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的圓形軌道上,有時為了了解敵方雷達的最大作用距離,也可能把電子偵察衛星送入更高的軌道。由於在這樣高的軌道上空比較稀薄,衛星受到的阻力極小,故而衛星可停留半年以上的時間。另外,因軌道較高,衛星的偵察范圍就廣,偵察半徑可達2000~3000公里。

電子偵察衛星的關鍵設備是天線和無線電偵察接收機。天線的作用是把雷達或電台發射出來的無線電波收集起來,送給偵察接收機分析。接收機接收到大量信號後,從中挑選出有用的信號,分析出雷達的頻率、脈沖寬度等參數記錄下來,或直接傳給地面接收站,以確定對方雷達的性能和具體位置。

為了連續監視某地區,或連續竊聽通信內容,一般採取多星組網的方法,即在同一軌道內,發射4~8顆衛星。當一顆衛星飛過去後,另一顆又飛了過來,可接力式連續竊聽通信。

洲際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8000~10000公里以外的目標僅需30分鍾的時間。這就要求衛星能在導彈彈頭落地爆炸前,盡可能早地提前發現它們,以做好應對准備。這種能夠提前發現敵人發射導彈,並及時發出警報的衛星,就是彈道導彈預警衛星。

預警衛星的軌道有兩種:一種是同步靜止軌道,一種是大橢圓軌道。盡管兩種軌道各有千秋,但都比其他偵察器材站得高,看得遠。

同步靜止軌道在赤道上空,離地球3?6萬公里。由於衛星繞地球中心旋轉的角速度與地球自轉的角速度一致,所以從地球表面看,衛星好像是靜止不動的。這對於連續監視某一地區是非常有利的。由於這種衛星「站」得高,地球的彎曲度對它的影響很小,導彈發射後90秒,衛星就能發現並自動把信息傳送回地面站。正因為預警衛星「站」得高,再加上它自身以每分鍾6圈的速度自轉,所以它的望遠鏡只要張開10°,一顆衛星就能偵察地球表面3/5的地區。若在赤道上空相隔120°放置3顆這樣的衛星,則地球低緯度地區的任何地方發射導彈,都逃脫不了它的眼睛。

大橢圓軌道的近地點在南半球,離地球約600公里;遠地點在北半球,離地球約4萬公里。衛星運行周期約為12小時,其中約有8小時位於北半球上空。若在這樣的軌道上等距離放置3—4顆衛星,就能保證全天任何時間都有衛星監視北半球。這既解決了連續監視問題,又彌補了同步靜止預警衛星偵察不到北極地區的漏洞。

1979年9月22日凌晨,一顆離地球11萬公里的衛星發現非洲南部至南極一帶,在直徑約4800公里的范圍內,出現了一道神秘的閃光,並且在一秒鍾之內閃動了兩次。這與核武器試驗的閃光完全相同。10月底,美國政府發表聲明,說在該地發生了一次核爆炸。雖然南非等國矢口否認與此有關,但誰也無法排除衛星偵察到的結果。這顆衛星就是美國於1971年發射的核爆炸探測衛星——「維拉」(拉丁語,監督者的意思)。它是美國專門為了監督禁止在大氣層和外層空間核爆炸試驗條約執行情況而研製的,從1959年到1971年底共發射了6對。

核爆炸探測衛星是怎麼探測到核爆炸的呢?原來,衛星上面安裝有二十幾個特殊探測器,有的能探測核爆炸產生的X射線、Y射線;有的能計算出核爆炸產生的中子數目;有的能記錄核爆炸火球的閃光;有的能測出核爆炸發射出的電磁脈沖。只要地面上或空中有核爆炸,衛星上的探測器就能感覺到,並向地面站發出信息。根據衛星收到信號時的位置,可大致估計出核爆炸的地點。為了避免地球周圍輻射帶的影響,這種衛星的軌道高度約為10~11萬公里。為了避免宇宙射線觸發探測器,發出假警報,衛星都是成對發射,相隔140~180度。這樣一來,宇宙射線同時觸發兩顆衛星探測器的可能性就很小,從而減少了虛警。

總的說來,空間偵察與監視系統具有得天獨厚的長處。目前,人們正從以下各個方面來提高偵察衛星的性能:攜帶多種遙感器,提高綜合偵察能力;提高近實時偵察能力;提高衛星的可靠性和工作壽命;提高抗攻擊能力等。可以想像,未來的空間偵察系統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肆』 偵察系統包括什麼

從空中、海上回到地面,我們看到許多的兵器器材,還依然是用來作偵察的。太空的偵察衛星,低空、高空的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偵察飛機,地上的感測器,高倍率望遠鏡,炮射電視,尤其是眾多的遍布陸海空軍中的雷達,等等,真像是在編織一張張天羅地網,拚命地捕捉每一個可以捕捉到的信息。

偵察技術在今天已經發展成一個復雜的技術系統。

從軍事目的上說,可以分戰略偵察和戰術偵察。或者可以分作為長遠目標作準備的,就像積累材料,一點一點地收集;以及為近期的當前的特定目標的情報收集。

如果從空間地域分,那就有地面偵察,航空偵察,空間偵察,水下偵察。

要是從技術手段上分,大體有電磁波偵察,聲學偵察,力學偵察等。細分起來,僅電磁波偵察一項,又有光學照相偵察,多光譜偵察,夜間偵察,雷達偵察,感測器偵察。

全世界軍隊中究竟有多少兵力用在偵察方面,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每天收集有多少信息,更是一個很大的數目。有人寫文章說,一架飛機飛到重要戰區上空300米以上高度,可能會有1000部雷達跟蹤監視。這話也許說得過了,但是有許多部並且性能不一的雷達監測,是肯定無疑的。這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世界上偵察器材真多呀!

『伍』 防爆鋼叉、盾牌頭盔、防刺服屬於什麼

防爆鋼叉、盾牌頭盔、防刺服屬於反恐防暴裝備,根據要求的不同反恐防暴器材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殺傷性武器:手槍、沖鋒槍、步槍、機槍、榴彈發射器、火箭筒、迫擊炮、無後座炮。

2、非致命武器:非致命武器概論、警用剌激劑、崔淚彈、動能彈、聲學彈、 麻醉彈、染色彈、防暴槍械、警用防暴噴射器、電擊非致命武器、捕撌多發射器、新型非致命武器。

3、通信設備:衛星通信設備、集群通信設備、短波通信設備、單兵任務電台、圖像傳輸設備、指揮調度設備、GPS及GIS 。

4、偵察觀測器材。

單警裝備主要包括:

警服、警棍、手銬、催淚噴射器、強光手電筒、警用制式刀具、警用水壺、急救包、多功能腰帶、防割手套等必配項目,以及槍支、對講機、警務通、防刺服及多功能警用裝備包選配等項目共15種。民警將按不同警種的工作需求,配備相應的警務裝備。

防暴盾牌:

防暴盾牌是一種單兵防護裝備,能夠有效抵禦各種攻擊性冷武器,用於在鎮暴過程中推擠對方和保護自己,可以抵擋硬物、鈍器以及不明液體的襲擊,也可以抵擋低速子彈,但是不能抵擋爆炸破片和高速子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警用裝備

『陸』 偵察兵的偵察器械都包括那些

偵察兵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敵方的兵力部署、戰術戰略意圖、兵力轉移做偵察,為戰斗發起做准備 主要武器有:匕首(刀,不能太大)、短突擊步槍(微聲沖鋒槍也可以)、捕俘裝備(麻葯、繩索)、救生裝備、定位設備等 偵察兵並不指一個兩個,通常派出的是一個分隊 分隊中又分若干小隊,有主抓的小隊、有負責掩護的小隊(比如狙擊手和重機槍手)...

『柒』 偵查監視技術,是指在全時空內用於什麼所採取的技術

偵察監視技術是指在全時空內用於發現、區分、識別、定位、監視和跟蹤目標,並對目標進行定位所採用的一系列技術措施。

察監視技術原理是:利用多種媒介感測器,探測目標的紅外線、光波、聲波、應力(振動)波、無線電波等物理特徵信息,從而發現目標並監視其行動。各種偵察監視器材裝備搭載不同的作戰平台,就形成了對戰場偵察監視的不同手段。


(7)臨近空間偵察器材屬於什麼擴展閱讀

偵察監視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戰場上的應用,使戰場偵察與監視手段顯著改善。偵察手段多樣化,各種手段綜合運用,大大提高了大面積監視能力、精確偵察能力、夜間或復雜條件下全天候偵察能力、實時或近實時偵察能力和識別偽裝的能力,對作戰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作戰空間擴大:千里眼,順風耳

現代偵察技術裝備可以覆蓋整個戰場並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全縱深、大面積的偵察和監視。陸戰場監視系統偵察縱深可達150千米以遠;高空偵察機飛行距離4800千米,值勤時間12小時,每小時監視能力達38.9萬平方千米;衛星偵察與監視可覆蓋數百萬平方千米,作戰偵察距離的增大,為實施遠距離作戰提供了條件;又使傳統近戰戰法受到嚴重挑戰,必須探索新的對敵作戰方式。

2、信息獲取手段改善:裝備先進,手段多樣

偵察技術的發展,使現代戰爭的情報偵察方式發生了變革,過去戰場偵察主要是依靠偵察兵或特工人員使用目視觀察器材進行偵察,而現代戰爭的情報偵察主要是使用配備有先進的光、電、磁感測器的偵察設備,獲取軍事情報,為制定作戰計劃和作戰行動提供依據。使用現代偵察手段,可以深入敵人後方,全面詳細地了解掌握戰場的情況。

3、指揮質量提高:情報准確,及時性強

現代戰場復雜多變,實時獲得高質量的情報信息越來越顯重要。現代偵察監視技術特別是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後,使獲取信息的范圍顯著增大,速度和准確率也大大提高。高技術偵察裝備這種實時、快速、准確傳遞信息能力和手段,極大提高作戰指揮時效性。

現代偵察監視系統不僅能為指揮員提供直讀、直觀、直聞的不同距離的、全方位的、有聲有色的情報,可用計算機的邏輯功能幫助計算、分析和判斷,可對指揮員作出的計劃方案進行「對抗模擬」,比較方案的可行性,以便於選擇最佳方案,提高了指揮質量。

4、促進反偵察技術發展:以假亂真,以假當真

偵察技術在戰場上的運用,促進了反偵察技術的發展。戰場「透明度」越來越大,部隊隱蔽行動企圖更加困難,必須探索新的偽裝方法和行動方法。如常用的偽裝方法對目視偵察和微光偵察有效,但熱成像器材出現後,這些方法失去了作用。高技術偵察設備大量使用,使戰場目標的生存面臨更大的威脅。為提高戰場目標的生存能力和達成戰役戰斗的突然性,必須發展反偵察技術。

閱讀全文

與臨近空間偵察器材屬於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造用耐高溫塗料拋不掉怎麼辦 瀏覽:974
面點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540
卡扣機械滑鼠怎麼拆開 瀏覽:179
五金機電門市廣告牌 瀏覽:427
車子空調怎麼調製冷 瀏覽:908
櫃門五金件安裝 瀏覽:655
盾安暖氣閥門怎麼拆開維修 瀏覽:314
柱色譜分析實驗裝置圖 瀏覽:233
物理里用來測量液壓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802
丹陽港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83
拉拔試驗用什麼儀器測試 瀏覽:562
明銳工具箱怎麼關 瀏覽:418
燃氣閥門箱尺寸 瀏覽:871
空調剛加了氟製冷不好怎麼回事 瀏覽:22
麵包車後軸承套叫什麼 瀏覽:92
機械通氣中壓力限制是什麼 瀏覽:298
如何消除汽車儀表台3m膠 瀏覽:662
包裝機自動接料裝置 瀏覽:751
電動工具使用注意事項 瀏覽:914
門上的軸承響聲大如何解決 瀏覽: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