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鑄造經典經世致用是什麼意思

鑄造經典經世致用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4-12 10:33:06

①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多材自昔誇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

湖南第一師范校校歌

1、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
解釋:沒什麼可說的,就是學院的地理位置

2、人可鑄,金可熔
解釋:也很簡單,教學塑人嘛

3、麗澤紹高風 .
解釋:麗澤:取自《周易》。這里意為兩澤相連,其水交流猶如君子朋友通過講會而交流知識、學說。用今天話來講就是「互動」、「探究」。學風可謂高矣;而何紹基、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等歷史巨子莫不藏修於此,高風可謂長矣!
.
4、多才自昔誇熊封: .
解釋:這是引用熊繹被封荊楚的典故,乃盛贊楚地人才奇多之意。西周成王時,封鬻熊曾孫熊繹至荊山一帶,建荊國,都丹陽。春秋時,遷都至郢,改國號為「楚」。古楚地域廣袤,今湖南也是楚文化和荊楚文明的發祥之地。《左傳》有「惟楚有材」的句子。

5、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
解釋:勵志,不必解釋了吧。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多才自昔誇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長沙第一師范校歌)

為何讀書?經世致用。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孔召綬校長對入學新生的講話)

舊書常讀出新意,俗見盡棄作雅人。(蕭子升)

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楊昌濟)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生,齊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節選)

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有一個詞,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支那。這是日本對中國的稱呼,在日本人嘴裡,中國就是支那,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是支那人。那麼支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起初我也不清楚,只知道這是自隋朝起,從天竺語「摩訶至那」中派生的一個對中國的稱呼,詞義並無褒貶。可就在五年前,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日本學校給我准備的學籍表上填寫的就是支那人孔昭綬。每次遇到日本人的時候,他們都會說,看,支那人來了。他們當時說話的表情,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是一種看到了怪物、看到了異類、看到了某種不潔凈的東西、看到了一頭豬混到了人群里,才會表現出的輕蔑和鄙夷!於是,我就去查字典,我不相信日本人的字典,我查的是荷蘭人出的1901年的《荷蘭大網路通用詞典》。我查到了:「支那,中國的貶義稱呼,常用於日本語,亦指愚蠢的、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這就是支那的解釋!恥辱啊,恥辱!!我泱泱大國,巍巍中華,竟成了諸般列強眼中的蠻荒未化之地!恥辱啊!我四萬萬同胞,竟成了任其宰割的魚肉!人,不可不知恥!恥,有個人之恥,國家之恥。德守不堅,學識愚昧,身體衰弱,遭人白眼,乃個人之恥。綱紀掃地,主權外移,疆土日蹙,奴顏卑膝,乃國家之恥!我四萬萬同胞,如果人人為人所恥,則國家必為人所恥!一個國家被人恥笑,那麼個人也將成為別人恥笑的把柄!支那之恥,無有個人與國家之分,此乃我中華全體之奇!恥!大!辱!今日之日本,處心積慮,虎視耽耽,視我中華為其囊中之物,大有滅我而朝食之想,已遠非一日。今次,二十一條的強加於我,是欲將我中華滅國亡種的野心赤裸裸地表現。而袁世凱政府呢?曲意承歡,卑躬屈膝,賣國求榮,他直欲將我大好河山拱手讓於日寇,此等賣國行徑,如我國人仍渾渾噩噩,仍然任其為之,中華滅亡,迫在眉睫!!夷敵虎視,國之將亡,多少國人痛心疾首,多少國人惶惶不安?是啊,大難來臨了,國家要亡了,這樣的災難甚麼時候才是盡頭?老天爺為什麼不開開眼劈死這些貪婪的強盜?這些抱怨,這些呼號,我們聽過無數回,也說過無數回,可抱怨有什麼用呢!我們恨這些強盜恨得牙癢癢的,可是恨,救不了中國。大家都知道,南滿鐵路、東蒙鐵路,都歸於日本人之手,山東權益也歸於日本人之手;要旅順,要大連,整個長江流域,所有的礦產要歸日本來開采;一國之政治軍事財經各項都要請日本人擔任顧問,所有武器要跟日本去買,就連我中國的警察都要跟日本來合辦!這還能算是一個主權國家嗎?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局勢會這樣?國家為什麼會落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說,是因為國勢積弱,無力維護自己的利益;有人說,是因為袁世凱政府太腐敗,在列強面前只知一味退讓;還有人說,是因為國人太冷漠,仁人志士的呼號像一道道警鍾卻難以喚醒他們麻木的心靈!我們坐在這里,痛斥列強,痛斥一切讓中國落後挨打受欺負的人和事的時候,你的心中有沒有想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應該為國家的落後承擔些什麼樣的責任?應該為這個民族的強大和興盛擔負起什麼樣的義務?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匹夫」不是指除你之外的別人,而是首先應該包括你自己!我們都希望國家強大,但是我要在這里告誡大家一句:不能光有恨。我們要學會將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憤化為動力,我們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嘗膽,發憤圖強,振興中華,做的比任何人更好,更出色!這才是每一個中國人應盡的職責!國家之廣設學校,所為何事?我們青年置身於學校,又所為何來?正因為一國之希望,在於青年;一國之未來,要有青年來擔當。當此國難之際,我青年學子,責有悠歸,更肩負著為國家儲備實力的重任… (這時候校門外傳來兵馬聲,抓捕孔校長的士兵已經包圍了整個學校。一聲槍響,全場大亂)不要亂!同學們,同學們!大家不要亂,不要亂!大家不要亂,聽我把話說完!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要抓我孔昭綬嗎?我今日走上這個講台,外面的情況就早已在意料之中。死算什麼!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以不移,雖刀鋸鼎鑊,又有何辭!人固有一死,死得其所,則不亦快哉!(說完就准備往外走,同學和老師都苦苦哀求,不肯讓校長去送死)同學們,一師的老師們,一師的未來,就拜託諸君了!昭綬此去,如沐春風矣!告辭了。

古文之興,盛於唐宋;唐宋八大家,又以昌黎先生開千古文風之濫觴。讀通了韓文,就通曉了古文,也就懂得了什麼是真文章。你的文章,缺的就是古之大家的凝練、平穩、含蓄、從容,如滿弦之弓,只張不弛,令人毫無回味。這是作文的大!忌!(袁仲謙評價青年毛澤東的文章,仍然很有啟發意義)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多材自昔誇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

天欲其亡,必先欲其狂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與純潔的意義。假如眼中只有利益與私慾,那人和只會滿足於物慾的動物,又有何分別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與我同在!而區區人言冷暖,物慾得失,與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題呢?

他們太年輕了,生命短暫,誰想竟然就是這群年輕人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毛主席對年輕人寄予無限的厚望,他曾經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象早上八九點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但很可惜啊~當初天安門前那一批批接受過他檢閱的年輕人事實上絕大部分最終辜負了他的期望。
有些人是物質的囚徒,有些人卻不是,他們有更高的精神層面的追求,但他們處在迷茫中。我相信《恰同學少年》會給這些人以啟示,引領他們的方向。站在今天,他們可以比當年的年輕人看得更高更遠更清楚。而當這些有志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時,誰又能說他們不能做到些什麼呢?

恰同學少年--經典台詞選

鏡頭一:
一師招收新生,校長孔昭綬與學監方維夏商議招生事宜。

孔昭綬校長:維夏,這份招生廣告擬的不錯,我看還可以多加幾句,免收學費,免收膳食費,另發津貼。字一定要大,要醒目。
方維夏:那就只能招收窮學生了。
孔:自古紈絝少偉男哪,我們辦教育就是要招收那些貧而有志的青年,要是把招生看成做生意,只顧著收學費,從學生身上發財,那學校還是什麼學校,教育還是什麼教育?只剩下銅臭了。

鏡頭二:
楊昌濟初識毛澤東的作文。
單以這些作文的技巧來看,這篇文章的確是不及上一篇。然則此文之中,越看則越有一股壓不住的勃勃生氣。以小學教育之優劣,見戰爭之成敗,國家之興衰,縱橫馳騁間豪氣沖天,立意高遠而膽識驚人。沒錯,豪氣沖天,膽識驚人,就這八個字!文采華章,固屬難能,而氣勢與膽識,才是天縱奇才之徵兆。此子筆下雖粗糙,然胸中有丘壑。如璞中美玉,似待磨金剛,假以時日,當成非凡大器,非凡大器!

鏡頭三:
入學一師的第一天晚上,校長孔昭綬到宿舍看望學生。
孔昭綬: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要來讀師范?諸位今日走入師范之門,習教育之法。今後還要致力於民國之國民教育,如果不解決為何讀書這個問題,勢必學而不得其旨,思而不知其意。到頭來呀,自己五年的大好青春和一番苦功,都不知下到什麼地方去了。……大家都知道,我們一師素稱千年學府。自南宋理學大儒張南軒先生在此地創辦城南書院至今八百餘年。雖經天災,雖歷戰禍,雖經朝代變遷,帝王更迭,而綿綿不息直垂於今日。如孫鼎臣、何紹基,如曾國藩、李元度,如譚嗣同、黃興,歷代人才輩出而燦若星辰,成為我湖湘學派生生不息之重要一支。為什麼?我想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經世致用。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那麼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經世致用者,就是說,我們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我們讀書的目的,我們求學的動力,是為了學得知識,以求改變我們的國家,改變我們的社會。我們湖南人歷來讀書,只為了兩個字:做事。做什麼事呢?做於國於民有用之事。
毛:那校長,什麼樣的事?才是於國於民有用的事?
孔: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以今時今日論,我認為首要大事,當推教育。我中華百年積弱,正因為民智未開,只有大興教育,才能以新知識,新文化。掃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後。教育人人,則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則社會必良。社會改良,則人才必盛。人才既出,則國勢必張。以此而推論,當今之中國,有什麼事比教育還大。欲救國強種,有什麼手段能比教育還強?所以,讀師范,學教育,他日學成,以我之所學,為民智之開啟而效綿薄,為民族之振興而盡一己之力,這不正是諸位經世致用的最佳途徑嗎?

鏡頭四:
在本科八班第一節修身課上,楊昌濟教授問學生之志。
楊昌濟:今天,是我給大家上的第一堂課——修身。何謂修身?修養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實踐謂之修身。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修身是一個人,一個讀書人,一個想成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門坎。己身之道德不修養,情操不陶冶,私慾不約束,你就做不了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精神完美的人。那麼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作為也就無從談起。你們會問,什麼是修身的第一要務呢?兩個字:立志。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無志,則沒有目標,沒有目標,修身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遠,則心自純潔。
……
(潤之反問楊先生之志,楊於板上手書一聯)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楊某平生,無為官之念,無發財之想悄然遁世,不問炎涼。願於諸君之中,得一二良才,栽得參天之大木,為我百年積弱之中華,撐起一片自立自強的天空。則吾願足矣。

一師校長孔昭綬說:

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要來讀師范,諸位今日走入師范之門,習教育之法,今後還要致力於國民教育,如果不解決如何讀書這個問題勢必學而不得其旨,思而不知其意,到頭來,自己五年的大好青春和一番苦功,都不知下到什麼地方去了。大家都知道,我們一師素稱千年學府,自南宋理學大儒張南軒先生在此地創辦城南書院至今八百餘年,雖經天災,雖歷戰禍,雖經朝代變遷,帝王更迭而綿綿不息直垂於今日,如孫鼎臣、何紹基,如曾國藩、李元度,如譚嗣同、黃興,歷代人才輩出而燦若星辰,成為我湖湘學派生生不息之重要一支。為什麼?我想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那麼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經世致用者,就是說我們不是為讀書而讀書,我們讀書的目的,我們求學的動力,是為了學得知識,以求改變我們的國家,改變我們的社會,我們湖南人歷來讀書只是為了兩個字:做事。做什麼事呢?做於國於民有用之事。

毛澤東:校長,什麼樣的事才是於國於民有用的事?

孔昭綬: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以今時今日論,我認為首要大事當推教育,我中華百年積弱,只因為大智未開,只有大興教育,才能以新知識,新文化,掃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後,教育人人,則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則社會必良。社會改良,則人才必盛,人才既出,則國勢必張,以此而推論當今之中國,有什麼事比教育還大,欲求國強種,有什麼手段能比教育還強,所以,讀師范,學教育,他日學成,以我之所學,為民智之開啟而致棉薄,為民族之振興而盡一己之力,這不正是諸位經世致用的最佳途徑嗎?

語言收集

有道以義字為先.......君子立身以誠信為本.義氣是小道,誠信為大節......耽於小義而亂大節,是謂本末倒置,本末倒置既傷己身又害朋友 --孔昭綬

舊書常讀出新意,俗見盡棄做雅人 --蕭子升

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 --楊昌濟

一個年輕人走進學校的目的是什麼?是學習知識,更是儲備能力.孔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就是說一個人,光是能力素質強,而學問修養不夠,則必無法約束自己,本身能力反而成了一種野性破壞力.反過來,如果是注重書本學問,而缺乏實際能力的培養,那麼知識也就成了死知識,學問也就成了偽學問.其人必死板呆滯,毫無用處. --楊昌濟

從有字之書中得學問,不如從無字之書中搬真理. --楊昌濟

湖南第一師范孔昭綬校長明恥大會演講原文

有一個詞,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支那。這是日本對中國的稱呼,在日本人嘴裡,中國就是支那。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是支那人。那麼支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起初我也不清楚,只知道這是自隋朝起,從天竺語摩訶至那中派生的一個對中國的稱呼,詞意並無褒貶。可就在五年前,五年前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日本學校給我准備的學籍表上,填寫的就是支那人孔昭綬。每次遇到日本人的時候,他們都會說:「看,支那人來了。」他們當時說話的表情,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是一種看到了怪物,看到了異類,看到了某種不潔凈的東西,看到了一頭豬混到人群里,才會表現出的輕蔑和鄙夷。於是我就去查字典,我不相信日本人的字典,我查的是荷蘭人出的1901年的荷蘭大網路通用辭典。我查到了,支那:中國的貶義稱呼,常用於日本語,亦指愚蠢的,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這就是支那的解釋。恥辱啊!恥辱!我泱泱大國,巍巍中華,竟成了諸般列強眼中的蠻荒未開化之地。恥辱啊!我四萬萬同胞竟成了任其宰割的魚肉。人,不可不知恥。恥,有個人之恥,國家之恥。德守不堅,學識愚昧,身體衰弱,遭人白眼,乃個人之恥。綱紀掃地,主權外移,疆土日蹙,奴顏卑膝,乃國家之恥。我四萬萬同胞,如果人人為人所恥,則國家必為人所恥,一個國家被人恥笑,那麼個人也將成為被別人恥笑的把柄。支那之恥,無有個人與國家之分,此乃我中華全體之奇恥大辱!

今日之日本,處心積慮,虎視眈眈,視我中華為其囊中之物,大有滅我而朝食之想,已遠非一日。今次,二十一條的強加於我,是欲將我中華亡國滅種的野心赤裸裸地表現。而袁世凱政府呢,曲意承歡,卑躬屈膝,賣國求榮,他直欲將我大好河山,拱手讓於日寇,此等賣國行徑如我國人仍渾渾噩噩,仍然任其為之,中華滅亡,迫在眉睫!!!夷狄虎視,國之將亡,多少國人痛心疾首,多少國人惶惶不安呢!是啊,大難來臨了,國家要亡了,這樣的災難什麼時候才是盡頭,老天爺為什麼不開開眼,劈死這些貪婪的強盜。這些抱怨,這些呼號,我們聽過無數回,也說過無數回,可抱怨有什麼用呢?我們恨這些強盜,恨得牙癢癢的。可是恨,救不了中國!大家都知道,南滿鐵路,東蒙鐵路,都歸於日本人之手,山東權益也歸於日本人之手。要旅順,要大連,整個長江流域所有的礦產要歸日本來開采,一國之政治軍事財經各項都要請日本人擔任顧問,所有的武器要跟日本去買,就連我中國的警察都要跟日本來合作,這還能算是一個主權國家嗎?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局勢會這樣?國家為什麼會落到了如此的地步?有人說,是因為國勢積弱,無力維護自己的利益;有人說,是因為袁世凱政府太腐敗,在列強面前,只知一味退讓;還有人說,是因為國人太冷漠,仁人志士的呼號像一道道警鍾,卻難以喚醒他們麻木的心靈。我們坐在這里,痛斥列強,痛斥一切讓中國落後挨打受欺負的人和事的時候,你的心中有沒有想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應該為國家的落後承擔些什麼樣的責任?應該為這個民族的強大和興盛擔負起什麼樣的義務?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匹夫不是指除你之外的別人,而是首先應該包括你自己。我們都希望國家強大,但是我要在這里告戒大家一句:不能光有恨!我們要學會將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憤化為動力,我們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嘗膽,發奮圖強,振興中華,做得比任何人更好,更出色,這才是每一個中國人應盡的職責。國家之廣設學校,所為何事?我們青年置身於學校,又所為何來?正因為一國之希望,在於青年;一國之未來,要由青年來擔當。當此國難之際,我青年學子,責有悠歸,更肩負著為國家儲備實力的重任。

(這個時候,軍隊來抓人了)

不要亂,同學們,同學們。大家不要亂,不要亂,大家不要亂!聽我把話說完。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要抓我孔昭綬嗎?我今日走上這個講台,外面的情況就早已在意料之中,死算什麼?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以不移,雖刀鋸鼎鑊,又有何辭!人固有一死,死得其所,則不亦快哉!

同學們,一師的老師們,一師的未來,就拜託諸君了,昭綬此去,如沐春風矣!告辭了!

② 經世致用是誰提出的

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提出。

經世致用,是指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經世致用一詞由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提出。他們認為學習、徵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應以治事、救世為急務,反對當時的偽理學家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對後人影響很大。


歷史追溯

經世致用的思想,在先秦時代的經典中,就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盡管先秦諸子的學術主張有許多歧義,以至於後人已經習慣於按照「百家爭鳴」的術語,來概括這一時期學派林立、觀點各異的學界特點。

然而,如果我們以俯瞰的視角來分析和總結包括儒學在內的各個學派的主要特色,並且嘗試以最為簡潔的語言來加以表述,那麼,筆者願意把它概括為為人、為學、為政之道。其主要內容無不關注於講究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研討學問、如何治國理政以達於濟世安民等。

因此,先秦諸子均是「入世之學」。他們投身學問的初衷、追求學問的目的,基本都是為了應對現實社會提出的問題,為了探討家國天下的「經濟之道」。先秦諸子的學問,就是經天緯地的大學問、濟世安民的真學問。

他們做學問,不曾把自己置身於世道之外,去追求所謂「純粹的學問」,而是自覺地把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影響或改造所處的時代,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不惜給自己壓上一副沉重的擔子。

我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承擔意識」、「使命意識」,莫不來源於此。如果我們說,廣義的先秦諸子之學,是我們傳統學術的基石與經典;那麼,我們就應該同時承認,「經世致用」既是構建傳統學術體系的核心價值之所在,也是學術精髓與學術宗旨之所在。

③ 恰同學少年中的經典台詞有哪些 全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我若相信崇高 崇高故與我同在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多材自昔誇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
天欲其亡,必先欲其狂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與純潔的意義。假如眼中只有利益與私慾,那人和只會滿足於物慾的動物,又有何分別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與我同在!而區區人言冷暖,物慾得失,與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題呢?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
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
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
願接盧敖游太清。
鏡頭一
楊昌濟:今天,是我給大家上的第一堂課——修身。何謂修身?修養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實踐謂之修身。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修身是一個人,一個讀書人,一個想成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門坎。己身之道德不修養,情操不陶冶,私慾不約束,你就做不了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精神完美的人。那麼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作為也就無從談起。你們會問,什麼是修身的第一要務呢?兩個字:立志。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無志,則沒有目標,沒有目標,修身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遠,則心自純潔。
鏡頭二
在徐特立老師的課堂上,徐老師讓兩位觀點相反的同學展開辯論,一位是劉俊卿,另一位是蔡和森:
蔡:我不同意。教師者,傳道授業,教書育人者也。要是教師都一門心思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去了,那還有什麼心思去培養學生,用這樣的心態去教書,又怎麼教得出願意為社會,為大眾奉獻自己的學生呢?
劉:大道理誰不會講,如果要你低人一等,吃一輩子粉筆灰,你蔡和森也未必願意吧。
蔡:我從來不覺得吃粉筆灰有什麼地方低人一等。相反,我倒堅信,教書育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崇高的職業之一。
劉:我也沒有說不崇高啊,只不過別人都說教師是窮教書匠。光你自己覺得崇高,有什麼用啊?
蔡: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與純潔的意義。假如眼中只有利益與私慾,那人和只會滿足於物慾的動物,又有何分別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與我同在。而區區人言冷暖,物慾得失,與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掌聲)
鏡頭三
毛澤東接下了辦工人夜學的任務,在讀書會上邀請大家當老師。
蕭:工人夜學,潤之,我發現你啊,永遠都有新名堂。
蔡:新名堂怎麼了?潤之這個新名堂,我可是雙手贊成。
蕭:贊成不贊成,你總得給我個理由吧。
毛:你要理由,那我就給你擺個理由。這四年多來,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什麼才能改變我們這個千瘡百孔的社會,才能拯救我們這個內憂外患的國家?過去是靠讀書、求學,可光靠書上的道理有用嗎?你讀一萬本書,不還是擋不住湯薌銘的那些兵。我也想過:一個人不行,我們結交朋友,組成團體。可中國這么大,光靠幾個讀書人來使勁,靠個把個團體就能改變得過來?照樣不行,這次游學,給我的觸動更大。一個土財主,他就能騎在那麼多佃戶頭上為所欲為,為什麼?因為讀書人只有那麼幾個,中國真正多的是工人農民老百姓。他們愚昧,他們老實,他們要是動不起來,你讀的書再多,你再一幫學生,翻不了天。
蔡:是啊!光靠我們,解決不了真問題。
蕭:辦個工人夜學,教幾個工人,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毛:中國的問題究竟怎麼解決,我現在當然回答不上來。不過我相信,喚醒民眾是件非搞不可的事情。我們這些青年組成的團體,也只有眼睛向下,盯著那些最底層,最廣大的老百姓,才能真正成就一點事情。蕭菩薩,你不是總說,積跬步之始嗎?
鏡頭四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生病,毛將其母接到長沙治病。幸得陶斯詠的幫助,在省城的大醫院住院治療。毛澤東在照顧他母親的時候,和陶討論其他的母親。
毛:我娘的病其實都是累出來的。這幾十年,整天整天,整夜整夜,田裡,家裡,大人,小孩,都靠她一雙手。就算是機器,它也要停一停啊。可我娘呢,一天也沒有歇,看看我身上這一針一線,哪樣不是她熬夜熬出來的。可這些年,我這個做兒子的,卻不在她老人家身邊,什麼事也沒有為她分擔。我連最起碼的孝道都盡不了。反而讓當娘的擔心我,牽掛我,替我操心。
陶:可是你心裡一直有你母親。有這一點,我想她也就滿足了。
毛:中國最苦的,就是像我娘這樣的婦女。一輩子,什麼都沒有享受過,就這樣一句話也不說。做呀,做呀。一直做到筋疲力盡,做出一身病,做到做不動為止。在鄉下得了病,又沒有地方看,只有這么拖著,熬著。結果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最後拖到……好多人一輩子,連醫院的門朝哪邊開都不知道,連大夫長得什麼樣子他都沒有見過。
陶:是啊,誰讓中國還這么貧窮,這么落後呢?
毛:不,這一切都太不合理,這一切都必須改變。我相信,總有一天我要讓所有的中國人,不管是男的,女的,城裡的,鄉里的,有錢的,沒錢的,我都要讓他買得起葯,看得起病。我要讓中國,再也不出像我娘這樣的悲劇。
鏡頭五
在陶斯詠逃婚以後,引發了大家對愛情問題的思考。當時不滿16歲的楊開慧就和父親楊昌濟討論起這個問題。
楊昌濟:想什麼呢?
楊開慧:爸,你說什麼是愛情?
楊昌濟:愛情就是成年人之間,互相的傾心和愛慕。
楊開慧:那,你說愛情和理想是矛盾的嗎?
楊昌濟:愛情和理想啊,並不矛盾。不過有些時候,會有一點點。
楊開慧:要我看啊,一點都不矛盾。
楊昌濟:是嗎?
楊開慧:嗯,爸,你看啊。其實人的感情呢,是分不了那麼清楚的。理想、信念、抱負和感情不是一刀切開變成幾回事,而是都混合在一起的。那也就是說什麼樣的理想,什麼樣的信念,就會需要什麼樣的感情。如果說這兩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對人生對其他大事的追求想法都不一樣,那麼這兩個人也就不可能有一樣的感情了。爸,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楊昌濟:你能想到這一層,很不容易嘛。的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和個性。有個人呢,就像一支蠟燭,光芒也許並不耀眼,但卻溫馨,祥和。他追求的是平平安安的生活。可是有的人呢,卻像一道閃電,一團烈火,熊熊燃燒,不顧一切。也許他能成就驚天動地的事業,也許他能贏得世人莫大的敬仰,但同時也就註定了,他不會留戀那隻屬於兩個人的溫馨與浪漫。因為還有更高尚更遠大的理想,需要他去奉獻。這樣的人,他的感情同樣真摯, 但卻不見得被一般人所接受。
楊開慧:那可不一定。蠟燭即使燃得再久,我想有的人,也寧願去選擇驚天動地的閃電。
鏡頭六
在長沙城千鈞一發的時刻,毛澤東主動請命,挺身而出。
孔:進攻?
毛:對,惟今之計,只有主動進攻,方可保住學校,保住長沙城。
方:可是,潰兵有幾千人啊?就憑我們,跟他們打?
毛:人多人少並不是問題。各位老師,你們想想:傅良佐這個湖南督軍本來就是臨時當上的,他的隊伍打了那麼大的敗仗,一路敗逃,連他傅良佐自己都跑得沒影了,扔下這幫手下,群龍無首,完全是潰不成軍啊。不要講一個軍隊應有的士氣,我剛才去猴子石看過,就連基本的建制都被打散了。整個一個無頭蒼蠅。像這樣的軍隊,人再多,他也沒什麼戰鬥力。
孔:可他們手上畢竟有幾千條槍啊。
毛:正是因為他們有幾條槍,所以他們才敢往長沙跑,跑來長沙干什麼?無非就是想趁機搶一把,撈一筆。可是一兩個鍾頭前,他們就已經到了長沙城外,為什麼遲遲不敢進城?總是待在猴子石,為什麼?因為他們摸不清長沙城的虛實。傅良佐的這支兵,是被護法軍里的湘軍程潛部擊潰以後,從湘潭,株洲一線由南往北敗逃長沙。護法軍的另一支,廣西桂軍呢,則是從湘西經常德,由西往東向長沙進攻,而且前天已經打過了益陽。也就是說,這支潰兵不可能知道從西而來的桂軍現在的進展,他們之所以縮在城外不敢動,正是因為按著時間來計算的話,桂軍完全有可能已經到達了長沙。他們怕的也正是比他們的力量多出好幾倍的桂軍,在城裡等著他們。
孔:有道理。
毛:這種兵敗如山倒的軍隊,真的打起仗來是絕對不敢打的。對他們來說,保命才是第一位。但是,如果時間一旦拖下去,城裡還沒有動作,那就等於告訴他們,桂軍還沒有到,長沙是一座空城。到那個時候,他們的膽子就會大起來,他們就會明白長沙城是他們碗里的一塊肉,可以任由他們宰割。這幫打了敗仗的兵,已經不再是軍隊,而是一幫強盜。假如真的一窩蜂湧入長沙城,那麼幾十萬人的長沙城就會變成人間地獄。所以現在最關鍵的就是時間。只有搶在他們弄清虛實之前,打他個措手不及。這樣才能保住長沙城。
楊:話是說得不錯,可是長沙原來是傅良佐的地盤,現在連他自己都跑了,哪來的軍隊守城啊。這一時半會兒,上哪去找這么一支軍隊呢?
毛:一師就有,一師學生志願軍。
徐:就兩百學生,連一支真槍都沒有,太冒險了吧。
孔:是啊,潤之,這可不是開玩笑。萬一讓對方看出來,這可是兩百同學的命啊。
毛:這些我都算過了,我們人是少。可是猴子石那個地方四面是山,我們可以借地形的優勢,虛張聲勢。那些嚇破膽潰不成軍的兵根本摸不清我們的實力。至於槍,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警察所里就有,他們也是長沙的警察。為了長沙,應該會跟我們一起干。
孔:話是這么說,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呀。萬一要是搞砸了,或者對方膽子大……
毛:校長,各位老師,我也知道這樣做有風險。事有輕重大小,君子有所不為亦必有所為。當此全城民眾安危之際,我們學生軍不挺身而出,誰挺身而出?各位老師,你們終生教授學生,想培養的,不正是敢於捨生取義,敢於臨危向前的堂堂萬夫之雄嗎?
楊:昭綬,答應他們。
孔:潤之,這兩百學生軍,就交給你了!
毛:是!校長!

④ 經世致用的代表人物是陶澍,他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貢獻

一般認為,雍正皇帝是在“康乾盛世”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其革除了康熙朝的弊政,使得國庫逐漸充盈,清朝又重新步入正軌。到了乾隆末期,成就十全武功以及六下江南的背後,掏空了雍正的“積蓄”。到了嘉慶道光時期,伴隨清朝國勢下坡,統治階級腐朽,以致水利失修,漕運由河道運輸變得困難重重。

傳統儒家除了學習《詩經》、《尚書》、《禮記》等傳統經典以外,還注重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力求知行合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也是理論與實踐並重的道理。只是清朝初期,為了統治,擔心文人鼓動造反,大興“文字獄”,知識分子只能鑽進書籍,遠離政治。此時,外部輿論環境開始松綁,面對困境,當時一部分開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開始了自救,改善這一局面。主張“研經究史為致用之具”,擺脫傳統經學的束縛,指陳弊政,銳意改革。陶澍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

陶澍出身低微。到父親陶必銓這輩,已家道中落。全家只能靠父親設館收徒,當私塾先生的微薄收入生活。由此,青年時期的陶澍,更多地體會了下層老百姓的艱辛。在嘉慶朝中二甲進士,之後進入仕途,執政方面也更重視民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陶澍被擢升安徽巡撫,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其病逝在兩江總督任上,主政兩江地區17年。在漕運、鹽務、河工等諸多方面都有所建樹,這里專門講講其在漕運上的改革。

道光與其父嘉慶非常相像,凡事力求嚴謹平穩,中規中矩。

雖然看到漕糧海運的優勢,但道光仍通過疏浚運河,又恢復了河運。直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河道再次淺涸,加上1840年發生的鴉片戰爭,大清朝財政吃緊,整個國家是千倉百孔,舉步維艱。世人才想起當年陶澍開創的海運,紛紛上疏“援照從前海運成案”,重啟海運。此時,陶澍已於五年前,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於兩江任上,是諷刺,同時也是肯定。

⑤ 青少年怎樣培育經世致用的人文精神

1、在教學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貫穿在中小學課程教學之中,以符合青少年身心認知規律的方式進行有機滲透,高中歷史學科本質是育人,學生學習歷史的價值在於通過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把握歷史規律,獲得歷史啟示,涵養精神世界,懂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2、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輕知識講授,重價值認同

讓青少年對「炎黃文化初立、西周易學誕生、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西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並立、宋明理學發展」等重要的文化發展階段有所了解,認識到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中孕育,在融合中發展壯大,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5)鑄造經典經世致用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為青少年深刻挖掘根植於歷史發展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髓

一部《二十四史》,記述了朝代的興衰和統一的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內含著中華民族在生生不息的歷史演進中所秉承的文化價值和精神追求。

「四書五經」等傳統文化經典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主張,具有和而不同、與時遷移、經世致用等鮮明特點, 蘊藏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大同世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一系列具有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思想智慧。

「以義制利、義利相生」「和合協調」「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者愛人」這些文化主張蘊含著中華民族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和人與自我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美學。

⑥ 談談文學經典的人文價值

(一)關注人類的理性精神
追求真理、天道及對人生價值目標的揭示,是經典文學一個永恆的主題。古人對於人生雖短促而宇宙卻永恆的感悟乃至對於歷史、人生的思索,實際是對於無限永恆境界的嚮往。古人所謂見乃謂之象,即觀察天地時,看見的天地萬物之形象則稱為象,也就是法象莫大乎天地。《易經》作為我國古代群經之首,講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這里提出了效法天地、包融宇宙、人神相通,人物交融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人們「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相參」。此外《易經》中講到的「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揭示了人類生活的內在本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則表達了人際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准則,即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懷,包容萬物,敦厚寬容。
老子的《道德經》、儒家經典《詩經》、《尚書》、《論語》、《春秋》等,都提出效法天道、尊崇道德,在聖人們的教化熏陶下,人們敬天信神,順天知命,做到光明磊落,「從心所欲」而又「不逾矩」。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墨子說:「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孟子提出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諸子百家學說無不是以道為源。完成了匡世之作《史記》的漢代司馬遷在逆境中仍把道德理想看作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層次;唐代陳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寫道「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代李白寫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這些傳世作品中,有對時間流逝的慨嘆,對人之為人的本體思考,對宇宙奧秘的探求,對超越世事的渴望。
樹立了崇高的目標,更要有如何達到這一目標的途徑,因此歷代聖人賢士都很注重修身,由此表現出來的自省意識、價值自覺和修養功夫,不斷的自我完善,造就理想人格,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內在超越」的人文精神。儒家《禮記·大學》中提出的:「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即「正心誠意」的修身過程及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身體力行,孔子提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曾子提出「日三省吾身」,要求對自己嚴格而全面,對別人寬容而簡約,修成仁人、君子。佛、經典指導人修煉,史料中記載的經典故事也數不勝數,如《東游記》記述了八仙的修煉過程;《西遊記》記述了唐僧師徒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得道成佛的修煉過程。
(二)道德的彰顯和仁愛精神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經典文學中充滿了德的彰顯和人倫綱常、道德風范。如《左傳》中記載王孫滿對楚子問夏鼎曰:「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 ,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這里說的是遠古夏代禹所鑄鼎的用意,在於通過鼎這一具有原始象徵意義的器物來昭明神奸,昭示上天賜福於有德之人,使人們通過這一象徵物來接受道德教育。
儒家倡導的仁愛精神成為古代社會人們共處所依憑的准則。孔子說「仁者,愛人」;《尚書》中提出「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莊子主張「泛愛萬物,天地一體」;北宋張載《西銘》中提出了「民胞物與」的思想觀點,用仁愛精神看待普天下的萬事萬物,與天地同體。孟子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為中華氣節操守精神的經典標尺。五千年來涌現出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或剛正不阿為民請命,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諸葛亮、如「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岳飛、「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正是這樣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推動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征服千難萬險,越過漫漫歷史長河走到今天,這也是我國古典文學充滿活力的重要因素,由此而形成了弘揚正氣和關注民生的文學傳統。
歷代文學名著都非常重視人物的德行節操,總是傾盡全力贊揚那些忠孝節義、品行高潔之士,人物形象的善惡良莠,有如涇渭之水,分明易辨。經典作品不僅以其精美的外在形式,而且以其豐富的道德內涵,給人以較高的美學享受,並賦予人精神崇高的境界。
(三)「文以載道」的教化傳統
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之一便是經世致用,因此經典文學有著「教以化之」的傳統,唐代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宋代蘇東坡也提出文學創作要「言必中當時之過」。古人注重德行品格,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關懷天下也成為其發自內心的責任。他們超越了個人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憂國憂民。如《詩經》中說「夙夜在公」;孟子說君子要「自任以天下之重」、「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漢代以後的士大夫提出「以天下為己任」;宋代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經典文學歌頌光明正義,鞭撻黑暗腐朽,倡導道德倫理,勸善懲惡,並提出人生的歸宿問題。如儒、釋、道經典倡導的「仁義道德」教導人們為人處世之道。《詩經》、《離騷》等表達了人們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從司馬遷寫的「廉頗藺相如傳」中塑造的藺相如道義之上的君子風度、廉頗的「負荊請罪」和「知錯就改」等這些道德准則的具體表現,人們可以感受到《史記》敘史的莊重和文學的風采;唐詩宋詞被譽為中國文學雙璧,作為我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各擅一代文學之勝的華彩樂段,已成為民族歷史文化中最精粹的一部份涵養和塑造著人們的心靈世界。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等等無不給人以哲理的啟示。明清小說中四大名著,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提升人們的審美感受及審美鑒別力;短篇小說集「三言」、「二拍」等多講述因果報應故事,告誡人善惡有報,警示世人,擇善而從。
傳統經典文學作品中對人生的諸多感悟為人生道路指明方向,表達出強烈的社會關懷和人文關懷,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幅幅天地正氣圖,聽到了一首首人間正氣歌,他們似一股股清流盪滌著污濁,激濁揚清。作品不僅以其語言藝術形象地展現了中國的歷史進程,而且蘊含著崇高的道德境界追求和天人合一理念,為後人蘊蓄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無論是在藝術性還是在思想性上都熠熠生輝。啟迪人的良知善念,面向天道,超越人生,選擇正義和善良。

⑦ 何為經世致用的學問

經是經典,熟讀了經典,再運用到世間,處理好社會事物。
經世致用。

⑧ 經世致用是嶽麓書院的院規嗎

不是。

「經世致用」是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優秀文化教育傳統之一。雖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自古為儒家文化經典,但在漢、宋儒生空談義理考據氛圍中曾飽受遮蔽。直至明清,由嶽麓書院學子王船山等實學派儒家首提,並使嶽麓書院成為「經世致用」傳統在近代復興的重要陣地。

後在王船山、王文清、賀長齡、陶澍、魏源等嶽麓書院師生應對時局、學習西方、匡濟天下的思潮與行動下,逐漸形成了面向現實、注重實際的「實事求是」觀。

介紹: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

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並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⑨ 傳承經典 經世致用 用英語怎麼說

傳承經典 經世致用
正確翻譯:Confucian Heritage Classic

⑩ 為什麼明清之際的思想家軍倡導「經世致用」的思想

宋明理學面對道教和佛教對儒家的挑戰,把儒學上升到不可侵犯的高度,導致思想僵化,更多注重精神上對人們的控制,如「朱熹的「惡死事小,失節事大」及二程的思想。到明清之際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現,這種思想已不適應實際生活,再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的個人經歷,他們深受僵化的科舉考試制毒害,更看到了君主專制的弊端,於是適應時代潮流,提出了「經世致用」思想。

閱讀全文

與鑄造經典經世致用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子空調怎麼調製冷 瀏覽:908
櫃門五金件安裝 瀏覽:655
盾安暖氣閥門怎麼拆開維修 瀏覽:314
柱色譜分析實驗裝置圖 瀏覽:233
物理里用來測量液壓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802
丹陽港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83
拉拔試驗用什麼儀器測試 瀏覽:562
明銳工具箱怎麼關 瀏覽:418
燃氣閥門箱尺寸 瀏覽:871
空調剛加了氟製冷不好怎麼回事 瀏覽:22
麵包車後軸承套叫什麼 瀏覽:92
機械通氣中壓力限制是什麼 瀏覽:298
如何消除汽車儀表台3m膠 瀏覽:662
包裝機自動接料裝置 瀏覽:751
電動工具使用注意事項 瀏覽:914
門上的軸承響聲大如何解決 瀏覽:981
帕薩特領馭儀表菜單怎麼進去 瀏覽:359
塞拉式自動門裝置 瀏覽:643
機械租賃的發票如何做賬 瀏覽:862
理正結構工具箱85破解版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