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宋朝的各代皇帝及所發行的錢幣
兩宋的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最復雜的。它不僅是幣材多樣,而且流通受地方限制,錢幣面額又多,錢名稱也多。宋代最流行年號錢,兩宋的鐵錢是長期的幣制,四川一帶就是專用鐵錢的。北宋九個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號,鑄了二十七種年號錢和三種非年號錢(宋元、聖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號,鑄了十八種年號錢和三種非年號錢(大宋、宋聖、皇宋)。
在北宋,大約開封府、荊湖南路、京西路、江北路、淮南路、兩浙路、福建路、江南東西兩路等十三路用銅錢;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四路專用鐵錢;陝府路和河東路則銅鐵錢都用。在南宋,銅錢限於東南,四川用鐵錢。但實際上那時各地用紙幣的很多,因為金屬貨幣根本不夠。這就在貨幣經濟方面造成了割據局面。宋錢幣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五、當十大小五種,南宋又往往有當百錢,又有臨安銅錢牌。南宋的寶文很雜,嘉定鐵錢寶文最雜,在中國錢幣寶文中是最多的,至於錢文書法,就有多種多樣,有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楷書及宋體,大觀、崇寧錢就是宋徽宗的御筆瘦金體。鑄造精良的瘦金體宋幣,常常使偽品立即暴露。宋錢的版別也特別多,比如宣和、政和共有數百種版別。背文把紀地、紀值都區分開了,普通宋錢,無人偽造。但象靖康通寶之類價值千元以上的古幣就有偽造的了。宋朝的錢制,南北宋大不相同。北宋以銅錢為主,南宋以鐵錢為主;北宋以小平錢為主,南宋則以折二錢為主。
宋太祖在建隆元年鑄宋元通寶。這是趙宋第一種錢,這不是年號錢。宋太祖在位沒有鑄過年號錢。乾德錢是十國錢,不是宋太祖乾德年間所鑄。太宗鑄太平通寶。這是宋朝第一種年號錢,背面有星月,牌別比宋元錢少。淳化五年鑄淳化元寶。宋元錢和太平錢都用的是隸書,到了淳化時發生了變化,正式確立了宋朝多種書體裁的錢制。淳化錢也有真、行、草三種書體。淳化錢也有鐵錢,但流傳後世的極少
⑵ 五帝錢和六帝錢的區別作用
要知道五帝錢跟六帝錢的區別,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五帝錢,什麼是六帝錢,從根本含義來區分,同時根據用法、作用、原理來比較,這樣可以清楚的知道五帝錢和六帝錢的區別。
五帝錢是指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可擋煞、避邪。把五帝錢放在門檻內,可擋尖角沖射、飛刃煞、槍煞、反弓煞、開口煞;放在身上可以避邪,不被邪靈騷擾,或用利是封包裝著,或用繩穿著掛在頸上,可增加自己的運氣,顏色可用喜用神的顏色。
六帝錢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個皇帝的銅錢,用處與上面一樣,但它們的區別在於六帝錢可專化五黃煞、二黑煞,六為六白乾,性質是金,五黃、二黑煞都是土旺,以土生金泄氣化煞(風水宜泄不宜斗)。其實六帝錢在實踐中選擇厚薄相當,大小基本一致的乾隆錢為佳,不一定非要用上面六個朝代皇帝的錢幣。
五帝錢和六帝錢哪個更好,五帝錢和六帝錢的區別就是六帝多一個道光皇帝,很多人認為六帝錢比五帝錢好,多一個皇帝功效則強,其實不然,五帝錢取五行之義,五為巽木,為財,六為坎水,為險,六帝時以露衰勢。五帝錢和用也稍有區別,五帝錢和六帝錢可根據需要選擇。
六帝錢的用法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用古銅錢化煞的原理:
1、古銅錢的性質剛,五行屬金,銅質吸收氣場的力量比金銀都好;
2、銅錢外圓內方,外圓代表天,內方代表地,中間的黃帝號代表人,三才具備,力量很強;
3、處於國力強大的年代鑄造的銅錢帶有「興旺發達」、「鎮壓百邪」的朝代資訊;
4、處於流通的貨幣,經過千萬商人與民眾的手,集中了眾人的力量;
5、大多數銅錢曾埋於地下,而所埋之地方多為藏風聚氣的氣場強盛的地方(因穴多陰氣,所以也是一定要開光的道理),接收了好的地氣。等等
五帝錢在風水上的作用
1、化煞:五帝錢主要的功能是用來化解風水上的煞氣。如不知道家中的煞位,可放在大門口的門檻或地氈下以保平安。
2、招財:放五帝錢於財位,有助增強財運。
3、辟邪:在家中擺放五帝錢可辟邪。
4、保平安:五帝錢可懸掛在車頭或放在錢包里,是防鬼怪及化邪氣的首選法器,同時也可防小人。五帝錢放置的順序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有字的一面向天,而字頭則向門外。
六帝錢代表六白乾金,為武曲星,風水用途有五:
一、放置五黃土煞和二黑土煞所到臨並能為害之位,以六白金化泄五黃土煞和二黑土煞所發氣之位,以及放置在59同宮之位,以化九紫五黃之毒。
二、放置六白金星到臨得用之位,六白為武曲星,主管偏財和官運之事,其本宮位在乾,放置六乾隆錢,比肩同氣助旺六白星運。可與白水晶球配合為生助六白星。
三、放置在一白水星到臨得用之位,一白水乃桃花及財運星,六白金為正純之乾金,以六白金生一白水,可生旺一白桃花。
四、放置在商鋪的關公像下,關公正是武曲星,五行陰金,化氣為財,為財帛宮主,為財富之神,司掌財富、武勇,關公像下放置代表六白武曲星的六銅錢,助顯本性及充其理財之實。
五、隨身隨車攜帶,化萬變之煞。
五帝錢和六帝錢化煞作用原理是什麼呢?
一、現在流傳下來的五帝錢和六帝錢的古銅錢大都曾埋於地下,也吸收了地氣的精華。能起到很好的化煞效果。
二、五帝錢和六帝錢的性質剛,銅質吸收氣場的能力比金銀等都要強好,且五行屬金。
三、真正的五帝錢和六帝錢歷經無數人的手,能吸收其中最為旺盛的氣場,是集萬人之氣場於一身的風水法器。
四、五帝錢和六帝錢都是處在國力強盛的年代鑄造而成的。也象徵了古銅錢的鎮邪化煞,百業興旺的繁榮景象。
五、五帝錢和六帝錢內方外圓,內方代表地,外圓代表天,銅錢裡面的黃帝號代表人,天地人三大因素結合,化煞力量非常的強。
五帝錢和六帝錢主要作用在這三方面:
一、可以放在枕頭底下就可以保夫妻關系和睦。
二、用黃線或黃線串上掛起放在大門右側,可以平靜由家中女性挑起的爭吵。
三、對付開門見樓梯或見電梯之開合,把他們放在門口地上即可。如把五帝錢按照順序依次排列在門口的腳墊底下具有很好的作用,擺放的方法是,擺放者站在門外方位,從左手方到右手方依次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六帝錢和五帝錢化煞作用與區別:
六帝錢由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六個帝王所在年代鑄造的銅錢所組成,六帝前的風水作用主要在於化解無形煞。六帝錢可專化二黑煞、五黃煞等理氣上的煞氣。組成六帝錢的古銅錢不一定要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六個帝王所在年代鑄造的銅錢,可以是由六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乾隆年代的銅錢也可以的達到這一風水效果的。
五帝錢是由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個帝王所在年代鑄造的銅錢所組成,它的風水功效也主要在避邪化煞。但他們主要的風水作用是化解有形之物所造成的煞氣。比如由路沖、屋角、電線桿、變壓器等實在物品而導致的煞氣。把五帝錢放在放在身上可以避邪護體,不會被邪氣干擾,放在門檻內可以化解這些開口煞、飛刃煞、反弓煞等。
五帝錢六帝錢在化煞方面的風水作用是很強的,也有對應的八帝錢和十帝錢,但他們的風水作用是有一些區別的,作為常用的風水物品、吉祥物,他們的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旺財化煞辟邪改運。
⑶ 哪十個皇帝的錢幣組成一組可以拍賣更高價值
一般認為古泉50名珍最珍貴的是是國寶金匱直萬、第二是存世兩枚的大齊通寶,然後排名不分先後橋足半釿布:戰國時期鑄幣。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釿」字而得名。產生於戰國早期,主要流通於魏國地區。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襠、方足。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別是「殊布當釿」和「四布當釿」的長足釿布。三孔布:圓足布之一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這種布幣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博山刀:齊明刀之一種。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佔齊大片領土時鑄。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樣特殊,習稱「博山刀」,傳世極少。背面鑄有三字或四字,一般開頭兩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東莒縣故城遺址曾出土有這種刀幣的錢范。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幣,又稱直刀、趙刀。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幣的錢范,可證其鑄地。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幣的總稱。除此之外,一般將「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范圍。東周、西周(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共屯赤金(圜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壯泉四十:新莽錢,始建國二年(10)鑄。「六泉」指規則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其中規則直一在始建國元年(9)已鑄,大泉五十則在西漢居攝二年(7)已鑄,始建國元年(9)又鑄。大泉五千:三國吳錢,史志無載。近年曾有出土。太夏、真興: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鑄錢。錢文隸書,面重郭,存世極少。永光: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形制薄小,重二銖,存世極少。景和: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鑄錢。重二銖,錢形薄小,存世極少。咸通玄寶:唐錢。咸通十一年(870)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尋即廢止,存世極罕。開平通寶、元寶:梁錢。開平是五代梁朱溫年號(907-911),存世僅通寶、元寶大銅錢各一枚,對其真偽錢幣界看法不同。另有開平元寶鉛質小錢,系南漢劉隱奉梁正朔而鑄。天成元寶:五代後唐錢。天成年間(926-930)鑄。永平元寶:前蜀錢。永平年間(911-915)鑄,存世極罕。天德重寶:閩錢。天德年間鑄,有銅、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紀國號。天策府寶:楚錢。馬殷受梁封天策上將軍,建天策府,於乾化元年(911)鑄天策府寶,有銅、鐵兩種。據《十國紀年》載,當時城中行用鐵錢,城外使用銅錢。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內境外。銅錢又有背龍及鎏金等品。乾封泉寶(楚):楚馬殷所鑄大錢。有銅、鐵二種,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銅錢數量少於鐵錢,錢文隸書,與唐高宗乾封泉寶不同。廣政通寶:後蜀錢。孟昶廣政年間(938-965)鑄,有銅、鐵、鉛三種平錢。大蜀通寶:後蜀錢。錢文形制與廣政通寶接近。存世極罕。保大元寶(背天):南唐錢。李璟保大年間(943-957)鑄,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極少。永通泉貨:南唐錢。顯德五年(958),李璟鑄永通泉貨大錢,以一當十,錢文有篆、隸兩種,篆書者較薄小,為後期的減重錢。建炎元寶: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鑄。「建炎元寶」鑄造量極少,錢文篆書,隸書成對,同時期高宗尚鑄造有「建炎通寶」,「建炎重寶」,皆罕見,為古錢大珍。至寧元寶:P金代衛紹王至寧元年(公元1213)鑄造。存世僅有一枚折五型銅錢孤品,書體與北宋崇寧小平楷書相似。珍罕無定價。大宋通寶(當拾):南宋大錢大宋通寶當拾直徑一般:52MM.厚:3MM貞佑通寶、元寶:鑄期:宣宗貞佑年間(1213-1216年)特徵通寶,小平,錢文真書順讀。元寶小平,錢文真書旋讀。貞佑元寶,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島春水藏)國內僅發現此一枚。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俗稱「垮牌」),是一種獨特的品種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間(1241—1252年)所鑄。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時,稱為餘杭郡,高宗南渡後建都於此,改稱臨安府。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就是由當時的臨安府鑄行的。其面額分為「准貳佰文省」、「准叄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為「平」的意思,「省」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當一百文銅錢。該銅質錢牌呈狹窄長方形,上端有一圓孔,四周及圓孔有廓;長度和寬度因面額大小而異,「准貳佰文省」長6.2厘米、寬1.9厘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長7.3厘米、寬2.3厘米,大型的長7.9厘米、寬2.7厘米;面文均為「臨安府行用」五個字,背面標明幣值,分別為「准貳佰文省」、「准叄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書,且製作精美。大朝通寶: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公元1227年)鑄。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有銀質、銅質兩種,均為小平錢,存世極少,銅質更罕見。屬中國古泉五十名珍。乾亨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劉龔政權乾亨元年(公元917)鑄造。一般製作不精,文字內多流銅,極少見。另有「乾亨重寶」銅錢。天顯通寶:天顯通寶隸書小平光背無定價遼太宗天顯年間鑄,據內蒙出土:徑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頗具遼錢風韻,隸書體旋讀,傳世甚罕。太宗天顯年間(947-950年)鑄,僅發現1枚孤品,該錢已流入日本。中統元寶: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公元1260-1264年)鑄行。錢文楷、篆二體,直或旋讀。背可見星紋,平錢。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國時期盤踞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造,永安一十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永安五百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僅孤品,古錢之大珍。鐵錢存世也已屈指可數,價格頗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獨特,按照右左上下順序讀,永安一千有銅鐵兩種,銅錢存世量極少,價格極高,為古錢珍品。鐵錢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價。應歷通寶:遼國穆宗皇帝應歷年間鑄造(公元951~969),錢文粗糙,制式為小平,現存世僅有數枚。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遼代應歷通寶,直徑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大元國寶:元朝元武宗至大年間(公元1308~1311年)鑄造。文字形制極為精美,有以孤品背龍紋者尤其精緻,疑為開爐試鑄樣錢。另有鉛錢孤品,系雕母。建國通寶:北宋宋徽宗趙佶有建中靖國年號,但建國通寶僅有篆書,楷書小平對錢各一,其中篆書錢銅色金黃,狹穿大字,面帶黑斑及松花綠銹,據說出土於蘇北,曾被錢幣收藏大家羅伯昭先生以400銀元購得。也有人認為此錢太過離奇,懷疑是建炎通寶改刻而成,但據考證,建國通寶是取建中靖國年號的首尾二字組合而成鑄造的貨幣,卻因趙佶的建中靖國年號中的「建中」二字與唐代某年號重復,所以此幣剛剛鑄成就馬上廢止,而改鑄非年號的「聖宋通寶」、「聖宋元寶」。因此建國通寶極為珍稀,存世量不超過10枚,無法估價,稱建國通寶為北宋第一珍稀幣並不為過。楷書建國通寶早在清末,民國時期曾被發現,可惜皆已流失,1956年錦州博物館在發掘清代范子和墓時,曾經出土一枚隸書「建中靖國」錢,銅質厭白,屬於夾錫錢一類,實屬僅見。請大家欣賞國家博物館所藏名珍篆書體建國通寶。根據實物考證篆書體建國通寶的版別有三種,均屬試鑄。保寧通寶:遼代遼景宗耶律賢保寧年間(969-978)的鑄幣,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極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寬緣、細緣、狹穿、廣穿、背月紋等區別。其錢文右旋讀,書體隸兼八分,渾厚樸拙,古意盎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可謂影響了整個遼一代錢風。目前,根據相關資料、圖譜及所見所聞,保寧通寶平錢的統計存量大約在數十枚之內,是遼錢中的稀見品之一。至正之寶:元朝順帝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鑄造.均為大錢,用以代表交鈔與紙幣並行。錢體厚重,製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幾型。面文「至正之寶」為端麗楷書,直讀。背穿上「古」系記江西吉安道監制;穿右「權鈔」二字可作權當銀鈔解。穿右為幣值銀重,所見有「伍分」、「壹錢」、「壹錢伍分」、「貳錢伍分」及「伍錢」五種。「伍錢」即值銀鈔半兩、銅錢五百文,為「權鈔錢」之最大者;徑達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來出現之最大行用方孔圓錢。以銅錢權鈔行使,又稱「至正權鈔」。錢文書體特別俊秀流暢,與「至正通寶」一類書法相同。這類銅錢均比較罕見,價格極高。聖宋通寶:直徑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錢幣完整,未見拼接、挖補、改刻的痕跡,應當是一枚真品古錢。「聖宋通寶」行書旋讀,字體與行書聖宋元寶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現一斜月,左側邊郭有一個直徑0.1厘米的圓形深孔,形態較規則,似乎是用作定位用。宋徽宗趙佶於崇寧二年(1103年)鑄聖宋通寶,行、篆二體,以一當五,崇寧三年(1104年)乃止。聖宋通寶錢行世只有8個月,世間所見甚少。貞觀寶錢(西夏文):西夏崇慶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3年)鑄造,形制為小平錢,直徑2.5CM。錢形較大。目前存世僅有一枚,極其珍貴。天啟通寶:背面有字的天啟通寶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鑄錢,因其在位僅數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於天啟元年先補鑄其父年號「泰昌」錢,稱「泰昌通寶」。此錢為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錢,還有錢徑達2.9厘米,大如折二錢的寬郭大樣錢;也有錢徑2.3-2.4厘米的小錢。明熹宗鑄泰昌通寶錢只一年,次年便開鑄「天啟通寶」,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稱「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所鑄錢幣主要用於軍需,軍隊的鑄錢爐只保留西北三鎮,東南的一律取消,這時全國形成了三個造幣中心,分別為兩京及四川地區,但天啟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賢專權,宦官亂政,濫鑄情況又出現,地方錢局大量出現,因此所鑄的天啟錢版本極多,差異大。錢背文大量的出現記地,記局,記重等形式。此前僅萬曆時期出現過,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錢幣制式的復雜時期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天啟年為了彌補財政的虧空,繼以往的方法,仍採用增加鑄錢量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錢局濫錢惡錢,好賺取利潤。大量的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與明朝前期制錢力求精整美觀的傳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後開鑄當十錢。天啟五年,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並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其大錢鑄期不過三年;天啟錢錢重原定一錢三分,千錢重八斤八兩,但後來由於官鑄過於濫惡,小錢僅重七分,千錢僅重四斤八兩,含銅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種用日本鉛錫銷熔入銅所鑄的銅呈折色的「折沙錢」就是此時所鑄。天啟小平錢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比萬曆錢復雜,背鑄有星月紋的種類多;背有文分記重,記事,記局、記地。背記事為「奉旨」二字,是當時宦官、大臣奉旨事造錢的意思。「天啟通寶」小平錢不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輪郭寬窄,錢文結構也有諸多不同,很復雜多變。「天啟通寶」當十錢也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類,折二錢則大都背無文,存世也較少。這兩種錢皆較少見。元末南方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公元1358年鑄「天啟通寶錢」,該幣質地為紫銅,就式樣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三種,錢文有楷書和篆書兩種,由於從發行到停鑄僅經歷了一年,因此元天啟通寶比較珍稀,尤其是篆書折三天啟錢為一級品,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啟錢則版式較多,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多種,質地也為黃銅,但錢文卻均為楷書。元天啟錢光背,而明天啟錢背豐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戶、浙、京、新等多種,紀值有二、十、十一兩等,當然還是以光背為常見。靖康通寶:「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北宋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天國通寶:天國背通寶當十是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第一批試鑄的通用錢幣,因不久即改鑄太平天國聖寶錢而屬臨時過渡性的錢幣,因此鑄額有限而十分罕見.應運元寶:"應運元寶"銅錢,系北宋淳化年間李順起義所鑄起義軍錢,皇統元寶:金代錢幣,皇統年間(1141-1149年)鑄造,製作極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統元寶篆書孤品。應感通寶:北宋時,李順於994年發動農民起義,攻克成都,建元應運。曾鑄應運元寶。李順死後,部下又鑄應感通寶,存世皆罕。崇慶元寶、通寶:崇慶元寶為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年)所鑄,由青銅鑄造。有元寶、通寶兩種。元寶為篆書當五大錢(即折五,直徑為3.5厘米);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仿瘦金體所制。崇慶元寶傳世極少,有書籍稱其為「孤品」,實際上據了解目前全國保存有五六枚真品。崇慶元寶史志不載。唯遼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與文字近似泰和重寶。「崇慶元寶」四字作玉筋篆,旋讀,光背無文。錢體銅色青白,製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寧錢制,然仔細推敲仍不免匠氣。近代京滬諸多泉家皆審為贗品,而錢幣學家鄭家相以為當屬金泉。元德重寶: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7)鑄造。版式為折二型錢。錢文楷書,直徑一般為2.7厘米。今存世僅有兩三枚,珍罕無定價。崇宗皇帝朝另鑄造有「元德通寶」錢。
⑷ 清朝每個皇帝都鑄有小平錢嗎為什麼順治、康熙、雍正沒有沒有古代能花嗎
順治、康熙、雍正都有小平錢的呀,除了皇太極的天聰通寶是折十型的,其他皇帝都有鑄造小平錢的,天命通寶、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咸豐通寶、祺祥通寶、同治通寶、光緒通寶、宣統通寶,這些是清代每個皇帝鑄造的小平錢。
手打望採納謝謝。
⑸ 清朝十帝錢,都是什麼意思
十帝錢是清朝入關後十個皇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個時期鑄造的銅錢,民間因此稱之為十帝錢。
因為古代認為銅錢性質剛,而五行又屬金。銅錢外圓內放,外代表天,內代表地,中間皇帝號代表人,三才具備,力量特別的強大,可鎮壓諸邪扭轉乾坤;它是風水師必備之物品,據說可以擋煞、辟邪、旺財、開運、 化解官非是非、化解小人。
⑹ 清朝都有哪些皇帝出了哪些銅幣,最好按順序講一下,謝謝。。
天命通寶 天聰漢之錢 順治通寶 洪化通寶 (吳三桂子吳世潘洪化年間制)裕民通寶(耿精忠)康熙通寶 雍正通寶 乾隆通寶 嘉慶通寶 道光通寶 咸豐通報元寶重寶 祺祥通寶重寶(慈禧咸豐死後制)同治通寶重寶 光緒通寶重寶 太平天國錢
通寶重寶元寶是錢的類別 有括弧的不是皇帝 一般都是出通寶 以年號命名
⑺ 最全,清朝都出過哪些銅錢
一共7種
老滿文錢幣
清太祖努爾哈赤於天命元年(1616)年鑄滿文「天命汗錢」和漢文「天命通寶」。清太宗皇太極於天聰元年(1627年)鑄滿文「天聰汗錢」。此時的滿文為舊 滿文,是1599年借用蒙文的音節進行拼音而創制,又稱無圈點滿文,文字結構和語法尚不完善,因此「天聰汗錢」尚有不同三種的讀法:天聰汗錢、天聰通寶、 聰汗之錢。這一時期鑄幣種類少,鑄量也不多,因為當時長城以北地區以實物貿易為主。1632年對舊滿文進行改造,成為有圈點的新滿文。順治以後的錢幣,使 用的都是新滿文。
順治通寶
1664年,清朝定鼎北京統一中國後,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向前發展,鑄錢的種類和數量也隨之增大。因此順治以後流傳下來的錢幣最多、最常見,幾乎每個家庭都能找出幾枚清代的錢幣。
清世祖福臨於順治元年(1644年)設工部寶源局和戶部寶泉局開鑄「順治通寶」。順治通寶共有五種形式:第一種是初鑄的依照明錢形制的「順治通寶」,分 小平、折二、折十共三種。小平為光背,鑄量不多,寶字內從缶者更少。折二錢背右二,折十錢背穿上十,穿右一兩者世存稀少。當時國內大部分地區仍沿用明錢, 採用這種形制,有利於新舊錢之間的兌換和經濟文化的交流。第二種背有一個漢字,代表各地區名。有戶、工、河、臨、宣、薊、延、原、同、雲、荊、昌、寧、 浙、東、福、陽、襄,共18種,延字者最少,而穿上延、宣、薊等更少。第三種世稱「一厘錢」,即背穿右漢文局名,穿左一厘二字,有戶、工、同、福、臨、 東、江、宣、原、陝、薊、昌、陽、河、寧、雲、浙,共17種,以同一厘及東字上下一厘者最少。第四種是背滿文錢,僅工部寶源局與戶部寶泉局所鑄兩種,種類 雖少,鑄量卻很大,惟寶泉折二型錢極為罕見。第五種是背滿漢文錢,均記局名,有同、浙、臨、東、江、宣、原、陝、薊、昌、寧、河,共12種,鑄量也多。清 代錢幣恢復了宋代錢幣形制的某些特點,如錢背平淺,外廓較寬。
康熙通寶
清聖祖玄燁在位六十一年,實現了全國的統一,經濟穩定,商業發達,因此錢幣的發行量很大。「康熙通寶」厚重圓大,寶源、寶泉局所鑄錢幣背有兩個滿文記局名, 外省各局鑄錢穿左滿文、穿右漢文記局名,有同、福、寧、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臨、廣、浙、台、桂、陝、雲、漳、鞏,共21種。鞏指甘肅寶 鞏局,鑄量極少,台指台灣,鑄量也極少,為紅銅質的小型錢,由於既小又少,有人於清代中期鑄了一些黃銅的大型台字錢,同時也仿鑄了少量西字、北字錢,但西 北二字為楷書,與其它錢局字體不同。背廣字錢小字小形者多,大字形者較少見,大字大形又分宋體、美字、狹廣等數種版別。寶泉局的「康熙通寶」熙字左面少一 豎的稱羅漢錢,字體與當時的一種宮錢相同,它不含黃金,也不特別稀少。
從康熙開始,清代的鑄幣形式正式固定下來,據《清史稿•食貨志》記載:「康熙元年鑄紀元錢,後凡嗣位改元,皆鑄如例。」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朝均鑄通寶年號錢,各朝通寶紀局多用滿文,少用漢字。道光以前的錢幣實行一等制,咸豐之後出現了大錢。
咸豐雕母
咸豐時,錢幣種類繁多,鑄造精美,流傳下來的祖錢(雕母)、母錢、樣錢也多於其它各朝,且錢文多出書家之手,局面為之一新。據《大錢圖錄》載:清代鑄錢的順 序是先選至潔之象牙玉石為原材料,刻作錢樣,呈錢法堂侍郎鑒定再請皇帝裁定,然後以精銅鑿成祖錢(雕母),再用祖錢翻沙鑄母錢,以後開鑄則悉用母錢印范。 未經批准鑄行的祖錢(雕母),中間僅一小圓孔,凡正式鑄錢的雕母中間已開成方孔,錢局內稱方孔為金口,開金口需要很高的技術,否則鑄造時容易粘沙。凡正式 開鑄的初鑄品大樣精美,仍需送交有關部門審核。
清代銀元
光緒年間,盡管方孔錢依然鑄行,先後出現了銅元和銀元這兩種新的金屬貨幣。銅元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在廣東始鑄;清代自鑄銀元始於吉林,但大規模機鑄 銀元自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造幣廠開始。今見銅元有兩大類:一類面文為「大清銅幣」,另一類面文為「光緒元寶」或「宣統元寶」。銅元和銀元的圖案 設計精美,僅錢背「龍」的圖案就有立龍、坐龍、飛龍、長須龍、反龍、大尾龍、曲須龍、游龍、駝背龍等十餘種。尤其是宣統年間的第二套「大清銅幣」,設計新 穎,圖案精緻,在晚清錢幣中獨佔一幟,惹人喜愛。又因其流通時間短,鑄量少,而成為收藏之珍品。
清代厭勝錢
清代的厭勝錢(即花錢、玩錢),經過二千多年的品類繁衍,文字與圖案較之歷代更加豐富多彩,各臻其妙。從吉語、祝辭、避邪、十二生肖、人物故事、花卉圖案到供養錢、符咒錢、秘戲錢等等,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有。
清代皇宮中常以銅錢做裝飾品,其品種數量之多,遠遠超過其它各朝。從乾隆開始,每當新皇帝繼位,鑄造背文為「天下太平」的大錢,作為清官中奉先殿帷幕下角的 墜錢。錢背有八卦圖案的是上樑錢,據《大錢圖錄》載:「光緒通寶幕作八卦,案每遇修葺、各殿上樑時,安置寶合(盒),合中皆貯此錢」。八卦代表天、地、 水、火、風、雷、山、澤。古人以樑上安放八卦錢,有避兵火、鎮風水的功用。每逢春節、元宵,宮燈下懸掛大小各式銅錢,也稱掛燈錢,此種錢多有龍鳳花紋和吉 語。每逢皇帝生辰(稱為萬壽年)錢局要鑄精美的「萬壽錢」以呈進,「光緒通寶」背福壽錢是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後六十大壽時鑄的「萬壽錢」。每逢年節或國家慶 典,由錢局鑄「祝聖錢」,乾隆以前的祝聖錢多有龍鳳花紋,乾隆以後逐漸以文字代替,背多吉語、頌詞,「嘉慶萬年」,背有「五世同堂」、「十全老人」等吉語 頌詞的,是嘉慶初年專為已是太上皇的乾隆鑄造的。
清代刻花錢
在銅錢的錢郭及地張上進行再加工,雕刻出花紋圖案的稱為刻花錢。我國民間歷來有在日用小銅器上鐫刻吉祥圖案的習俗,顯示了人們祈求安居樂業,生活美滿的心 願,銅錢上刻花其意亦源於此。早期刻花錢並不多見,明清以後多了起來,尤以清代為最,特別是康熙和咸豐二朝,咸豐刻花則多見於咸豐大錢。由於咸豐大錢的錢 型大,外緣寬闊,加之銅質較好,容易施展刻花技能。咸豐刻花錢的錢紋圖案種類繁多,還有雕刻各種吉語的,如「平安吉慶」、「風調雨順」、「長生不老」、 「壽比南山」等。銅錢刻花後,一般不再作流通貨幣用,往往充當佩飾或觀賞之用。刻花錢不同於鑄造的「花錢」,刻花錢是選用流通貨幣為材,而花錢是非流通貨 幣,但兩者都是屬於壓勝錢。刻花錢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的民風民俗,是研究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珍貴文物。
⑻ 所有宋朝銅錢的名稱
宋代錢幣在中國錢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今天人們觀賞、收藏的豐富寶藏。
宋朝建立以後,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鑄造了「宋通元寶」錢。因為在錢幣上直接鑄明了國號「宋」,所以被稱為「國號錢」。宋仁宗鑄造過「皇宋通寶」等。其中「皇宋通寶」品種較多。1979年,北京密雲縣的一個廢舊物資回收站,曾從回收的廢銅爛鐵中發現一枚國寶級的九疊篆文「皇宋通寶」。這種錢幣現在已有復製品,錢文疊迭,九曲八彎,如同皇帝印璽上的文字,觀賞性很強。
宋太祖趙匡胤因病去世後,他的弟弟趙炅奪了帝位。趙炅稱帝後,將年號改為「玉平興國」,先後鑄造過「太平通寶」、「淳化通寶」、「至道元寶」三種年號錢。北宋9個皇帝,改過35次年號,鑄了27種年號錢。南宋的7個皇帝,改年號20次,鑄了18種年號錢。
宋代幾種非年號錢是建隆年間的「宋元通寶」,寶元年間的「皇宋通寶」和建中靖國時的「聖宋元寶」。
宋代錢幣的一個特點是錢文多了「寶」字。它除了沿襲唐代的元寶、通寶、重寶外,還出現了「天寶」、「真寶」、「永寶」、「萬寶」、「興寶」、「至寶」等,許多錢幣的文字都是由皇帝親自題寫的,叫做「御書錢」。僅趙炅就題寫了「淳化元寶」、「至道六寶」,而且是用真、行、草三種書體書寫,可見其文字功底。宋徽宗雖然缺乏治國安邦的謀略,但他的書法藝術高超,首創了瘦金體字,影響深遠,他寫的「大觀通寶」、「政和通寶」、「宣和通寶」等錢是古幣收藏中的珍品,也是古錢四絕之一。
宋代錢幣還有許多著名文人、書法家書寫的錢文,如蘇東坡曾手書「元豐通寶」錢,後世稱為「東坡元豐」。蔡京隸書寫的「崇寧重寶」錢傳世很多。宋朝錢幣的文字異彩紛呈,有真、草、篆、隸各種不同書體。
⑼ 八帝銅錢有哪些
八帝錢一般是指「清代八帝錢」,是清朝最興盛的八位帝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同治與咸豐)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年號錢。八帝錢,分別為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同治通寶、咸豐通寶。
八帝錢的銅質精良,錢體厚重,面文深峻,穿郭修治精整,包漿自然,加之存世稀少,精美逾常,其歷史價值、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9)12個皇帝分別鑄造了什麼銅錢擴展閱讀:
真品古幣,依保存狀態不同,分為傳世和出土兩種,其中傳世古幣,又分為傳世黃亮和傳世黑漆古兩類;出土古幣,更有罐裝和土坑窖藏之分。傳世黃亮和灌裝古幣多為精美品。古錢幣收藏家追尋稀有的古幣品種和版別,是以典藏文化和獵奇為樂,間或有以收藏錢幣為手段鑒賞古代文字或研究歷史文化者。
2000年以後,古錢幣的價格一直在逐漸升高。當年比較少見、價格卻始終固定兩元的「雍正通寶」,似乎在一夜之間身價暴漲百倍,而「順治通寶」「康熙通寶」的價格也漲至過去的十數倍,直徑較大的「乾隆通寶」「嘉慶通寶」,身價也漲至過去的數十倍。
⑽ 五帝錢跟金木水火土
五帝錢跟金木水火土,想必您對於「五帝錢五行,五帝錢跟金木水火土」還不是很了解,本文將對五帝錢五行,五帝錢跟金木水火土進行詳細描述。以下是詳細內容
1,五帝錢跟金木水火土
五帝對應清朝最強大時期的五個皇帝,這個是借用的盛世的流通廣得錢。
在天際上統領四方星宿。分別是青龍星座,朱雀星座。白虎星座。玄武星座和中天紫微垣。也代表五星,木。火。土。金,水。同時也代表五行。
在地上統御五嶽。泰山。衡山。嵩山。華山。恆山。
在人身上統御五臟。肝。心。脾。肺。腎。也代表三皇五帝的五個皇帝。代表者中華文明的祖先和蔭庇。
五帝都有各自的符咒。代表這不同的招財。驅邪除魔。平安。化煞。去災病。也是平常人們用的五嶽平安符。
這些神靈和符咒,都記錄在【道藏】經中,是道教的秘傳,只有純道家風水人士配製設計的久遇五帝錢這種構成風水組合的靈局,財能達到風水真正起到的符咒作用。
真正的五帝錢是依此五位天上的神靈來命名和帶著符咒的錢。
對於用錢的功效和使用,也是區分的很明顯:平民用銅錢,三公用銀錢,帝王用金錢,現代風水家居用五帝錢,不可亂了規矩。
2,五帝錢有哪些風水功效
五帝錢主要是招財化煞氣的,如果搭配其他飾物,功效會稍有不同,五帝錢還可以隨身攜帶,幫助轉運或者進行五行缺陷的彌補。五帝錢主要是清朝五個皇帝登基後造的純銅古幣,依次為: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從通俗意義…
3,五帝錢有什麼忌
喜愛研究風水的朋友,一定對五帝錢不會陌生。五帝錢,又名五皇錢,顧名思義就是清朝五位皇帝在其執掌朝政時鑄造流通的銅錢,而這五位皇帝按年代順序排列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之所以選擇這五位皇帝任期里的銅錢,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五位掌管中國的時候正是清朝最繁榮昌盛的時候,國運亨通,社會和諧,百姓大多也安居樂業,所鑄造出來的錢幣也被世人認為是吸取了天、地、人的靈氣,有辟邪、鎮宅、化煞的功效。
尤其,銅錢是由銅材質鑄造,性剛,五行屬金,吸收氣場的力量要遠勝過金銀,它遇熱能夠變成液體,因此還具有化解煞氣的作用。
因此,不少人將五帝錢放在大門口的門檻上或者門前的地氈下面用來辟邪擋煞的吉祥物,用以改善家居風水運勢。
如今,還有不少女孩子喜歡將五帝錢用紅繩穿起來,掛在包包上隨身攜帶,趨吉避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