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個時期鑄造的鐵佛像內里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不管哪個時期,一般鐵佛像裡面很多都是空心的,這樣一是為了節省材料,而是為了搬運方便,當然也有一些發達地區,裡面是灌滿實心鐵的。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強巴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等等。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庄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佛像藝術的出現,是公元一、二世紀的事情。那是一種受到古希臘文化影響的、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相混合的「犍陀羅」文化的產物。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世時,是反對印度社會婆羅門教的偶像崇拜的。在佛教產生後的六百年間,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釋迦牟尼生前的教訓,不立偶像崇拜。在印度史上,直到公元一世紀前,並未見有佛的雕塑像和繪畫像出現。
在阿育王時代(公元前二七二-前二三二年)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訶菩提寺中,雖然可以見到不少雕塑圖案和佛座,但是,佛座上並無佛像可見。從這里,可以看到當時的佛教信徒還遵從釋迦牟尼的遺訓,不行偶像崇拜之事。
當然,也有可能出於這樣一種心理,即他們以為佛的神聖形象難以描繪,製作佛像是一種褻瀆神聖的罪過。
2. 十笏園中的鐵佛像有什麼特點
鐵佛像高3米,寬2米,約重5噸。下部及手部殘毀,系分段排模鑄造,體現了古代鑄造藝人高超的鑄造工藝。
鐵佛造像盤腿趺坐,左手端胸前,右手前伸,面部豐腴端莊,鼻端隆起,寬額豐腮,雙目微合,面呈慈祥微笑狀,美發高髻,穿博帶式大衣,附瓔珞,造型優美,體現出唐代典型藝術風格,是我國罕見的巨型鐵佛造像。
3. 大俠們,幫看看是什麼朝代的鐵佛像
最好找有經驗的人當年看。如果想在網上分享聽聽大家的看法,光線好的時候拍幾張不同角度的照片,拍時候一定要注意光線和角度,力求能顯出系列,看到銅像的比例 材質 折騰褶皺 款識等。
4. 河北東光的鐵佛爺的由來
鐵佛寺,位於滄州市偏西南60公里處的東光縣城內,素有「滄州獅子景州塔,東光縣的鐵菩薩」而聞名遐邇。據《東光縣志》記載,鐵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3年)。現「鐵佛寺」匾為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題。鐵佛寺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及東西配殿組成。大雄寶殿正中的釋迦牟尼佛為鐵鑄,高8.24米,重48噸,是我國最大的座式鑄鐵佛像。
北宋從太祖開寶到至道年間,大雨頻繁,洪水泛濫,死傷者無數。人們為了乞求神力,決定鑄塑鐵佛,以鎮天災。吳橋鎮有一位張鐵匠,帶領數百名工匠,支起百餘盤熔爐,化開鐵水,鑄成鐵佛。百姓又為鐵佛建起廟宇,題名「普照寺」,意為鐵菩薩金光普照東光。原普照寺殿後有千佛閣,鍾鼓樓於兩側。
5. 古代鑄鐵佛像生銹嗎
有漆,金子,避免鐵與空氣接觸,所以不生銹
6. 您好 老師,鐵質佛像是什麼 時候的參考價多少高60CM 重20斤
這樣的品種,真品是清代的風格,真品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000左右,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7. 釋迦牟尼鐵佛像一般是什麼年代的
什麼年代都有,特別是現代的最多!
釋迦牟尼(佛陀)是佛教的創立者,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8. 古代鐵佛像從什麼時候開始鑄造
從唐朝年間。唐朝全國的鐵產量遠遠超出前面任何一個朝代,最高年產量達到了800噸。製造佛像用鐵有了充足的保證。
9. 佛像起源於哪裡中國佛教從什麼時候起首次造像立寺的。
佛教創立之初,佛教徒們認為佛陀是大智大覺、完美無缺的聖人,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怎能同普通人一樣隨便塑造形象,有著「佛像不可顯現」的傳統思想。在早期佛教藝術作品中,佛教藝術家們一般用佛的腳印、蓮花座、菩提樹等表示佛的存在。
佛像的出現與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希臘雕塑技藝的傳入有著密切的關系。古印度史上有位阿育王,他用非凡的武力消滅了印度半島幾十個國家,建立起強大的孔雀王朝,由於殺戮無數,被稱為「魔鬼阿育」。後來他幡然醒悟,痛改前百,開始大力宣揚佛教。他派遣了許多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傳播佛法,一些僧侶帶著宗教信仰來到了有「雕塑王國」之稱的古希臘。
古代希臘的藝術思想、精湛的雕塑技藝,以及對人體美的崇尚和深入細致的觀察,深深地影響著古印度的傳教藝術家和民間工匠們,他們吸取了希臘人對人體藝術的表現形式,打破以往的傳統思想,直接以人物的形象來表現佛陀的容貌和身體。
在公元1世紀前後,由於大乘佛教思想的形式,佛像才慢慢地大量出現,這一時期出現許多大乘佛教經典,經中都極力贊頌造佛像具有巨大的功德,可以得到無窮的福報等等。受大乘佛教影響,藝術家們意識到造佛像和供奉佛像會產生和積累很多功德,都是最好的修行。大乘佛教徒們開始根據佛經里所講到的各種各樣的佛、菩薩像標准像進行佛教造像,佛教造像形式與佛教一起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國,與中國文化互為融合,佛教的雕塑、鑄造以及繪畫等藝術方面的創造對中國的文化影響深遠。佛像形象而直觀,成為佛教徒崇敬禮拜的對象。塑造這些佛、菩薩像,是解釋佛經弘揚佛教教義,也是便於佛教徒宗教修行實踐的需要。
金銅佛在中國佛教初傳期稱作金人或金泥銅像。東漢末年,丹陽人笮融施造可容納3000人的佛寺,於中「以銅為人,黃金塗身,衣以錦彩」,一般認為即是金銅佛像,這是中國立寺造像首次見於史載。
隨著古代中國與南亞次大陸的佛教文化交流,在印度顯教期出現的犍陀羅、馬土臘和笈多藝術,以及密教期形成的東印度帕拉、尼泊爾、斯瓦特和克什米爾等造像模式先後傳入中國。
查看更多的資料登陸:大庄嚴佛像 資料俱全,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