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的銅錢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到什麼時候結束的是光緒通寶嗎後來開始有銅板和銀元的嗎建議引用。
我國古代的銅錢是商代晚期開始有的,到秦始皇開始改為方孔園錢,一直到晚清和民國初年。光緒1884年開始鑄銀幣、銅幣還有金幣。(請參考)
⑵ 銅錢是從什麼年代開始的 歷代皇帝的年號是什麼
是從秦朝開始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貨幣。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
年號:
▪西漢: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始元、元鳳、元平、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初元、永光、建昭、竟寧、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綏和、建平、太初元將、元壽、元始、居攝、初始。
▪新朝:始建國、天鳳、地皇、更始。
▪東漢:建武、建武中元、永平、建初、元和、章和、永元、元興、延平、永初、元初、永寧、建光、延光、永建、陽嘉、永和、漢安、建康、永憙、本初、建和、和平、元嘉、永興、永壽、延熹、永康、建寧、熹平、光和、中平、光熹、昭寧、永漢、中平、初平、興平、建安、延康。
▪曹魏:黃初、太和、青龍、景初、正始、嘉平、正元、甘露、景元、咸熙。
▪蜀漢:章武、建興、延熙、景耀、炎興。
▪孫吳:黃武、黃龍、嘉禾、赤烏、太元、神鳳、建興、五鳳、太平、永安、元興、甘露、寶鼎、建衡、鳳凰、天冊、天璽、天紀。
▪西晉:泰始、咸寧、太康、太熙、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寧、太安、永安、建武、永興、光熙、永嘉、建興。
▪東晉:建武、太興、永昌、太寧、咸和、咸康、建元、永和、昇平、隆和、興寧、太和、咸安、寧康、太元、隆安、元興、義熙、元熙、桓楚、永始。
▪漢趙:元熙、永鳳、河瑞、光興、嘉平、建元、麟嘉、漢昌、光初。
▪成漢:建初、建興、晏平、玉衡、玉恆、漢興、太和、嘉寧。
▪前涼:永元、太元、永樂、和平、太始、昇平、太清。
▪前燕:元璽、光壽、建熙。
▪後燕:燕元、建興、永康、建始、延平、青龍、建平、長樂、光始、建始。
▪前秦:皇始、壽光、永興、甘露、建元、太安、太初、延初。
▪後秦:白雀、建初、皇初、弘始、永和。
▪西秦:建義、太初、更始、永康、建弘、永弘。
▪後涼:太安、麟嘉、龍飛、咸寧、神鼎。
▪南涼:太初、建和、弘昌、嘉平。
▪南燕:燕平、建平、太上。
▪西涼:庚子、建初、嘉興、建。
▪胡夏:龍升、鳳翔、昌武、真興、承光、勝光。
▪北燕:正始、太平、太興。
▪北涼:神璽、永安、玄始、承玄、義和、永和。
▪翟魏:建光、定鼎。
▪代國:建國。
▪西燕:燕興、更始、昌平、建明、建平、建武、中興。
▪劉宋:永初、景平、元嘉、永光、孝建、大明、永光、景和、泰始、泰豫、元徽、升明。
▪蕭齊:建元、永明、隆昌、延興、建武、永泰、永元、中興。
▪蕭梁: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大寶、天正、天正、承聖、天成、紹泰、太平、大定、天保、廣運。
▪南陳:永定、天嘉、天康、光大、太建、至德、禎明。
▪北魏:登國、皇始、天興、天賜、永興、神瑞、泰常、始光、神麚、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承平、興安、興光、太安、和平、天安、皇興、延興、承明、太和、景明、正始、永平、延昌、熙平、神龜、正光、孝昌、武泰、建義、永安、建明、普泰、中興、太昌、永興、永熙。
▪東魏:天平、元象、興和、武定。
▪西魏:大統。
▪北齊:天保、乾明、建、太寧、河清、天統、武平、隆化、承光。
▪北周:武成、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大成、大象、大定。
▪隋朝:開皇、仁壽、大業、義寧、皇泰。
▪唐朝:武德、貞觀、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嗣聖、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載初。
▪武周: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
▪唐朝:神龍、景龍、唐隆、景雲、太極、延和、先天、開元、天寶、至德、乾元、上元寶應、廣德、永泰、大歷、建中、興元、貞元、永貞、元和、長慶、寶歷、太和、開成、會昌、大中、咸通、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龍紀、大順、景福、乾寧、光化、天復、天祐。
▪後梁:開平、乾化、鳳歷、貞明、龍德。
▪後唐:同光、天成、長興、應順、清泰。
▪後晉:天福、開運。
▪後漢:天福、乾祐。
▪後周:廣順、顯德。
▪北宋:建隆、乾德、開寶、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天聖、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治平、熙寧、元豐、元祐、紹聖、元符、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靖康。
▪南宋:建炎、紹興、隆興、乾道、淳熙、紹熙、慶元、嘉泰、開禧、嘉定、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咸淳、德祐、景炎、祥興、顯道、開運、廣運、大慶、天授禮法延祚、延嗣寧國、天祐垂聖、福聖承道、奲都、拱化、乾道、天賜禮盛國慶、大安、天安禮定、天儀治平、天祐民安、永安、貞觀、雍寧、元德、正德、大德、大慶、人慶、天盛、乾祐、天慶、應天、皇建、光定、乾定、寶義。
▪遼朝:神冊、天贊、天顯、會同、大同、天祿、應歷、保寧、乾亨、統和、開泰、太平、景福、重熙、清寧、咸雍、太康、太安、壽昌、乾統、天慶、保大、建福、德興、神歷、延慶、康國、咸清、紹興、崇福、天禧。▪金朝:收國、天輔、天會、天眷、皇統、天德、貞元、正隆、大定、明昌、承安、泰和、大安、崇慶、至寧、貞祐、興定、元光、正大、開興、天興、盛昌。
▪元朝:中統、至元、元貞、大德、至大、皇慶、延祐、至治、泰定、致和、天歷、至順、元統、至元、至正。
▪北元:宣光、天元。
▪明朝: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
▪南明:弘光、隆武、監國、永曆。
▪清朝: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祺祥(未及行)、同治、光緒、保慶、宣統。
⑶ 銅錢最早起源於什麼時間
歷史秦帝國以後兩千多年間的錢幣,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間都有一方孔,故稱錢為「方孔錢」,也被戲稱為「孔方兄」。方孔錢是由圜錢演變而來的,以秦帝國的「半兩錢」為最早,中華民國時期的「民國通寶」為最晚。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盡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十七二十局先後鑄造的當十銅圓,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僅以明顯區別劃分,其版式亦有數百種之多。如以細微區別劃分,其版式當在千種以上。清代機制銅圓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清代末期開機鑄造銅圓的十七省二十局,無一不鑄造當十銅圓,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銅圓則僅有部分省局鑄造。編輯本段來歷天圓地方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攜帶方便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安全。"盤纏"一詞的來源此。「盤纏」是指如今說的旅費。但是,旅費為什麼又「盤」又「纏」呢?盤繞、纏繞是近義詞,錢同盤繞、纏繞在今日當然毫無關系,不過,古代卻有某種必然聯系呢!古錢是中間有孔的金屬硬幣,常用繩索將一千個錢幣成串再吊起來,穿錢的繩索叫做「貫」,所以,一千錢又叫一弔錢或一貫錢。有出戲叫《十五貫》,即涉及十五串錢的一個案子。古時不要說沒有旅行支票、信用卡,就算紙幣也是後來才有的,於是,人們在出遠門辦事探親之時,只能帶上笨重的成串銅錢。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巡全,因此古人將這又「盤」又「纏」的旅費叫「盤纏」了。做人的道理有做人的道理在其中,銅錢為外圓內方,做人也需要如此,做事圓滑,但內心保持方正。
⑷ 我國最早的貨幣制度是什麼
貨幣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據現有資料推斷,我國的貨幣起源於殷商。因為商代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經歷了三次社會大分工,「隨著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轉化為貨幣」(《資本論》第一卷)。
最初作為貨幣的物品有牲畜、布帛、貝殼等,隨著商品交換的日益擴大,到商代晚期,出現了象形的銅貝,這不僅是我國,也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貨幣。春秋戰國時期,金屬貨幣開始流行,有布幣、刀幣、環錢等銅鑄幣,秦統一全國後,統一了幣制,使用外圓方孔銅錢:秦半兩。從此以後,方孔圓形成了我國銅錢的固定樣式。在東漢至唐代的七百多年間,我國的主要貨幣是五銖錢(銖是一種重量單位),這一時期,鑄幣幣值同重量名稱相統一。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鑄「開元通寶」迄清「宣流通寶」,歷時一千三百餘年實行制錢制度,不再以重量作為貨幣名稱,鑄幣名稱改為「元寶」、「通寶」等,並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清光緒年間,開始鑄造銅元,銅元逐漸通行全國,成為貨幣的主流。以上是我國古代銅幣演化的過程。
我國古代除了以銅為貨幣外,還以金銀、鐵錢、谷帛作為貨幣。從春秋戰國起,歷代均以金銀條塊的重量參與流通使用,屬於稱量貨幣。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鑄造了中國最早的鐵錢。每當時局動盪不安,錢幣嚴重貶值時,谷帛就自然代替金屬貨幣擔當起貨幣的職能。比如在王莽末年、南北朝時期,在一定時間一定地區內,都曾以谷帛為貨幣。另外,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唐代的「飛錢」,已具有紙幣的某些特徵。北宋的「交子」和「錢引」、南宋的「會子」,則是真正的紙幣了。到了元代,元世祖於中統元年(1260年)發行「中統寶鈔」,禁止金銀和銅錢流通,規定公私均用紙幣。元代的紙幣制度在世界幣制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總之,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國古代形成了以銅幣為主體,兼用金銀、鐵錢和紙幣的多元化貨幣制度,最後演變成近代的貨幣。
⑸ 銅元是誰發明的
銅元俗稱銅板,是清末和民初各省所鑄的各種銅幣的總稱。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瘋狂的劃分「勢力范圍」和搶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隨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國對外貿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銀外流加上沉重的戰爭賠款,清政府的財政恐慌日益嚴重。同時,由於帝國主義為掠奪目的對中國的投資,客觀上使中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於是,社會對貨幣的要求量日益增大。 銅元,就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江西道監察御史陳其璋奏請「仿造大小銅元,以補制錢之不足」。1900 年,銅元首次在廣東試鑄成功。銅元每枚重二錢,成色銅九五、白鉛四、錫一。正面鑄「光緒元寶」四漢字和「廣寶」二滿字,周圍有「每百個換一圓」的字樣。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龍紋飾,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等字樣。這是最初的銅元。 1904 年,銅元的外觀稍有變化:原來的「每百個換一圓」的字樣改為「每枚當制錢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為「十文」。新銅元精秀、華美。於是,各省紛紛仿效。但各省所鑄的光緒元寶銅幣,其畫面上均置省名,字樣和花紋也有所變化。這時,「銅元開鑄已有十省,設局多至二十處」。1905 年,清政府為整齊劃一銅元,解決流弊,著手鑄造「大清銅幣」。分四種:當二十重四錢,當十重二錢,當五重一錢,當二重四分,成色定為紫銅九五,配白鉛五。因為濫鑄之風一發而不可收,銅元日趨貶值。
⑹ 清末銅元最先在哪個省製造的
廣東
中國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俗稱銅板。是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銅元誕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翻砂鑄造進入了先進的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
中國最早的銅幣(機制銅幣)由兩廣總督張之洞於光緒十三年(1887)奏准創建廣東造幣廠,光緒十五年(1889)開始生產機制銅元,這是我國錢幣史上稱謂「機制幣」的開始。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瘋狂的劃分「勢力范圍」和搶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隨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國對外貿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銀外流加上沉重的戰爭賠款,清政府的財政恐慌日益嚴重。同時,由於帝國主義為掠奪目的對中國的投資,客觀上使中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於是,社會對貨幣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銅元,就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元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江西道監察御史陳其璋奏請「仿造大小銅元,以補制錢之不足」。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銅元首次在廣東試鑄成功。銅元每枚重2錢,含銅95%、白鉛4%、錫1%。正面鑄「光緒元寶」四漢字和「寶廣」二滿字,周圍有「每百枚換一圓」的字樣。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龍紋飾,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等字樣。這是最初的銅元。1904 年,銅元的外觀稍有變化:原來的「每百枚換一圓」的字樣改為「每枚當制錢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為「十文」。新銅元精秀、華美。於是,各省紛紛仿效。但各省所鑄的光緒元寶銅幣,其畫面上均置省名,字樣和花紋也有所變化。這時,「銅元開鑄已有十省,設局多至二十處」。
大清銅幣
據梁啟超所記各年份銅元鑄額為光緒30年1741167千枚、光緒31年4696920千枚、光緒32年1709384千枚、光緒33年2851200千枚、光緒34年1428000千枚。
1905 年,清政府為整齊劃一銅元,解決流弊,著手鑄造「大清銅幣」。分四種:當二十重四錢,當十重二錢,當五重一錢,當二重四分,成色定為紫銅九五,配白鉛五。因為濫鑄之風一發而不可收,銅元日趨貶值。
1910年(宣統2年)4月16日,清政府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銅元中的問題,頒布了幣制則例,在確定銀本位的同時,規定銅輔幣為分幣,有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種,這次計劃尚未實施,就與清王朝一同壽終正寢了。
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割據勢力相互混戰,繼而又紛紛設廠製造銅元,用以籌措軍費,競相濫造,營私分肥,毫無章法,遂使銅元質地惡劣,價格暴跌。北洋政府時期的錢法更壞,各省不僅沒有停造,反而紛紛增設新廠,所造銅元銅質低劣,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北伐以後,銅元逐漸被鎳幣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蘇區根據地,曾先後製造和發行銅元多種,已成為難得的革命文物
銅元在我國發行流通前後不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它在我國貨幣的歷史的長河中,僅是十分短暫的一瞬間,但中國銅元見證了中國從封建社會演化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過程,是中國近代貨幣史和錢幣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歷來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起越來越多國內外錢幣專家、學者、收藏者、愛好者去總結和回顧
⑺ 銅錢什麼朝代才開始有
在秦朝時才開始有的。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貨幣。廢除刀、布、貝等錢幣,以「半兩」做為貨幣。即用秦國後來的園形方孔銅錢,鑄文「半兩」,重十二銖(一兩為二十四銖),稱之為重如其文的「半兩」銅錢。從此,這種由圓孔環錢演變而來的「半兩」,在我國陸續流通了兩千多年。
(7)從什麼時候開始鑄造銅元擴展閱讀:
銅錢的歷史
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貨幣。廢除刀、布、貝等錢幣,以「半兩」做為貨幣。即用秦國後來的園形方孔銅錢,鑄文「半兩」,重十二銖(一兩為二十四銖),稱之為重如其文的「半兩」銅錢。從此,這種由圓孔環錢演變而來的「半兩」,在我國陸續流通了兩千多年。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鑄三銖錢。並於元狩五年(前118年)廢「半兩」,改行五銖錢,鑄文「五銖」。這種五銖錢從東漢開始使用,各朝沿襲,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廢止,使用時間長、幣值較穩定,成為我國歷史上一種重要的錢幣。
王莽稱帝期間,實行寶貨制,時稱錢為「泉」,又增加了「泉貨六品」和「布貨十品」兩套錢幣。泉貨六品又稱「六泉」,是王莽寶貨制中六種圓形錢幣的總稱。
中國古代錢幣還經常以皇帝年號來命名,亦稱「年號錢」。由五胡十六國的成漢國率先鑄造。338年,李壽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為自立為帝,國號為漢、年號漢興。開始鑄「漢興錢」。
南朝宋於孝建年間(454年)鑄「孝建五銖」,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九年(495年)鑄「太和五銖」。年號錢成為定製自宋代開始。宋代年號更改頻繁,鑄的年號錢也特別多。元以後,歷代所鑄的錢,基本上都是以年號命名的。如元代的「至元通寶」、明代的「洪武通寶」、清代的「乾隆通寶」等。
通寶,是中國唐以後錢幣的一種名稱,因鑄文中有「通寶」字樣而得名。在錢幣上鑄「通寶」字樣,起源於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五銖錢而鑄的「開元通寶」。開元通寶重二銖四壘,十枚重一兩。從此,銅錢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來鑄名了,改稱「通寶」流通。
⑻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銅板的朝代!
銅板的使用要追溯到先秦的秦國去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貨幣,都採用秦國的銅錢,即是圓形方孔的銅板~~
⑼ 銅錢最早出自於那一代
銅錢最早出自於秦朝。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貨幣。廢除刀、布、貝等錢幣,以「半兩」做為貨幣。即用秦國後來的圓形方孔銅錢,鑄文「半兩」,重十二銖(一兩為二十四銖),稱之為重如其文的「半兩」銅錢。從此,這種由圓孔環錢演變而來的「半兩」,在我國陸續流通了兩千多年。
漢代所鑄的方孔錢仍稱「半兩」,但重量不斷減輕。如呂後二年(前186年)減為八銖,文帝五年(前175年)減到一銖以下,稱為「莢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鑄三銖錢。
並於元狩五年(前118年)廢「半兩」,改行五銖錢,鑄文「五銖」。這種五銖錢從東漢開始使用,各朝沿襲,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廢止,使用時間長、幣值較穩定,成為我國歷史上一種重要的錢幣。
(9)從什麼時候開始鑄造銅元擴展閱讀
我國歷代銅錢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銅錢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總地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銅錢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銅錢呈青色。明嘉靖以後,開始向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清代新疆等地用紅銅鑄錢,顏色紫紅。
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因此在收藏前必須弄清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統元寶交鈔」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紙幣,被學術界視為無價之寶;吉林的「廣平銀幣」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枚機制幣;1985年8月在黑龍江阿城縣出土的「承安寶貨」為我國「一兩半計數白銀幣」的罕品。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由於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一些傳世並不太少的品類,則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藝術價值極高而備受青睞。如漢代王莽新朝時的「貨泉」、「布泉」等錢幣,用的是垂針篆;北宋仁宗時所鑄的九疊篆書體「泉體通寶」,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為收藏珍品。
⑽ 銅元有什麼特點
銅元俗稱銅板或銅角子。系指從清末起所機鑄的一種圓形無方孔的新式銅幣。
銅元於1900年在廣東開始鑄造。錢面有一圓圈,內有「光緒或宣統元寶」四個漢字,內加滿文「寶廣」兩字,圈外靠近外郭有「廣東省造每百枚換一圓」等字樣,後改為「每元當制錢十文」。錢背正中有蟠龍花紋,四周有「廣東一仙」,後改「十文」英文字母。
1910年,銀元正面改鑄「大清銅幣」4字,內有一小字代表省名或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央分列「戶部」兩字,下面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仍為蟠龍,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下端有「大清帝國銅幣」英文。
銅元知識有以下幾個方面:
單銅元:系指舊時民間對銅元中的十文銅元之稱。
雙銅元:系指舊時民間對於面額在二十文以上的銅元之通稱。
大銅元:系指舊時民間對於面額在五十文以上的銅元之統稱。
光緒元寶的銅元龍紋主要有坐龍、立龍、飛龍3種;大清銅幣銅元的龍紋一般稱為「大清龍」。
清代銅元按其材料成分可分紫紅銅元和黃銅元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