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鑄鋼廠為什麼要用玻璃水
鑄造需要採用石英砂做型腔,石英砂使用的粘結劑最普通的就是硅酸鈉,俗稱水玻璃,玻璃水,刨花鹼,
水玻璃的用途
A、塗刷材料表面,提高其抗風化能力 以密度為1.35g/cm³的水玻璃浸漬或塗刷黏土磚、水泥混凝土、硅酸鹽混凝土、石材等多孔材料,可提高材料的密實度、強度、抗滲性、抗凍性及耐水性等。
B、加固土 將水玻璃和氯化鈣溶液交替壓注到土中,生成的硅酸凝膠在潮濕環境下,因吸收土中水分處於膨脹狀態,使土固結。
C、配製速凝防水劑。
D、修補磚牆裂縫 將水玻璃、粒化高爐礦渣粉、砂及氟硅酸鈉按適當比例拌合後,直接壓入磚牆裂縫,可起到粘結和補強作用。
E、硅酸鈉水溶液可做防火門的外表面。
F、可用來製作耐酸膠泥,用於爐窖類的內襯。物化性質
『貳』 重工業為什麼需水量大
重工業原材料,加工冶煉鍛造都會發熱需要冷卻,冷卻介質一般選擇經濟廉價的水,所以用水量大很正常
『叄』 鑄造廠是怎樣把廢鋼煉成鋼水的
煉鋼原理就是在高溫條件下,用氧氣或鐵的氧化物把生鐵中所含的過量的碳和其它雜質轉為氣體或爐渣而除去。
煉鋼的方法,一般可分為轉爐煉鋼、平爐煉鋼和電爐煉鋼三種方法。現分別介紹如下:
1. 轉爐煉鋼法:這種煉鋼法使用的氧化劑是氧氣。把空氣鼓入熔融的生鐵里,使雜質硅、錳等氧化。在氧化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含1%的硅可使生鐵的溫度升高200攝氏度),可使爐內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因此轉爐煉鋼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轉爐煉鋼是在轉爐里進行。轉爐的外形就像個梨,內壁有耐火磚,爐側有許多小孔(風口),壓縮空氣從這些小孔里吹爐內,又叫做側吹轉爐。開始時,轉爐處於水平,向內注入1300攝氏度的液態生鐵,並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後鼓入空氣並轉動轉爐使它直立起來。這時液態生鐵表面劇烈的反應,使鐵、硅、錳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爐渣,利用熔化的鋼鐵和爐渣的對流作用,使反應遍及整個爐內。幾分鍾後,當鋼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與錳時,碳開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熱)使鋼液劇烈沸騰。爐口由於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燒而出現巨大的火焰。最後,磷也發生氧化並進一步生成磷酸亞鐵。磷酸亞鐵再跟生石灰反應生成穩定的磷酸鈣和硫化鈣,一起成為爐渣。
當磷於硫逐漸減少,火焰退落,爐口出現四氧化三鐵的褐色蒸汽時,表明鋼已煉成。這時應立即停止鼓風,並把轉爐轉到水平位置,把鋼水傾至鋼水包里,再加脫氧劑進行脫氧。整個過程只需15分鍾左右。如果空氣是從爐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轉爐。
隨著制氧技術的發展,現在已普遍使用氧氣頂吹轉爐 (也有側吹轉爐)。這種轉爐吹如的是高壓工業純氧,反應更為劇烈,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鋼的質量。
2. 平爐煉鋼法 (平爐煉鋼法也叫馬丁法,現在已經淘汰了):平爐煉鋼使用的氧化劑通入的空氣和爐料里的氧化物,(廢鐵,廢鋼,鐵礦石)。反應所需的熱量是由燃燒氣體燃料(高爐煤氣,發生爐煤氣)或液體燃料(重油)所提供。
平爐的爐膛是一個耐火磚砌成的槽,上面有耐火磚製成的爐頂蓋住。平爐的前牆上有裝料口,裝料機就從這里把爐料裝進去。熔煉時關上耐火磚造成的門。爐膛的兩端都築有爐頭,爐頭各有兩個孔道,供導入燃料與熱空氣,或從爐里導爐氣之用。
平爐煉鋼所用的原料有廢鋼、廢鐵、鐵礦石和溶劑 (石灰石和生石灰)。開始冶煉時,燃料遇到導入的熱空氣就在燃料面上燃燒,溫度高達1800攝氏度。熱量直接由火焰傳給爐料,使爐料迅速熔化 (鐵的熔點是1535攝氏度,鋼略低)。同時有一部分熔化的生鐵生成氧化亞鐵,生鐵里的雜質硅、錳被氧化亞鐵氧化,聲成爐渣。由於爐里放有過量的石灰石,磷與硫等雜質就生成磷酸鈣和硫化鈣成為爐渣。其次碳也進行氧化,生成一氧化碳從熔化的金屬里冒出,好象金屬在沸騰一樣。
反應快要進行完畢的時候,加入脫氧劑並定時把爐渣扒出。在冶煉將完成時要根據爐前分析(用快速分析法,幾分鍾可完成)來檢驗鋼的成分是否合乎要求。煉鍀的鋼從出鋼口流入鋼水包里,再從鋼水包注入模子里鑄成製品或鋼錠。
為了提高爐溫,氣體燃料要在蓄熱室里進行預熱。
在平爐里不但可加入液態生鐵,而且可以加入固態的生鐵以及夾攻以後的廢鐵和鐵礦石等。另外,在平爐里如果用30%的富氧空氣鼓風,同時在熔化的金屬里吹入氧氣,可使生產率提高80%,冶煉的時間縮短2~4小時,並可節約燃料,富氧空氣也不需要預熱。
3. 電爐煉鋼法:鋼還可以在以電能為熱源的電爐里冶煉。使用電爐煉鋼可以煉出優質的合金鋼。電爐的種類很多,應用最廣泛的是電弧爐。
目前平爐煉鋼在我國已基本淘汰,2006年我國轉爐煉鋼產量所佔比重為85%,電爐煉鋼所佔比重為15%。
從鋼鐵冶煉工藝中可以盾出,電爐煉鋼主要以廢鋼為原料,對生鐵的消耗較少,因此,也就不再需要大量的焦炭,但在我國目前仍以轉爐煉鋼為主的情況下,由於需要大量的生鐵,因此所耗煤炭量還是較大。
『肆』 砂型鑄造中冷鐵工藝是如何使用的,什麼情況下使用該工藝哪位大蝦請詳解一下,謝了.
C. 砂處理
C-1. 我廠使用碾輪式混砂機,多年來一直採用先干混和後濕混的混砂工藝。近來聽說加入膨潤土以前先濕混的效果更好,不知如何控制先濕混的加水量?但是德國愛里許混砂機採取先干混而後加水濕混,似乎混砂質量還好,為什麼?
按照過去傳統的混砂方法:加入舊砂、膨潤土和煤粉後先一起干混一段時間,然後再加水濕混。這種混砂工藝的缺點是在干混過程中粉狀材料容易偏析而落入混砂碾的圍圈和碾盤的夾角部位。加水以後粉料的潤濕較慢,需要延長混砂時間才能將粉料逐漸裹帶出來。混砂機的加料順序最好是加入舊砂和新砂後,立即加入全部加水量的70~80%進行濕混。混合均勻後再加入膨潤土和煤粉等粉料。然後再逐漸補加其餘水分使型砂的緊實率或含水量達到要求。這種先濕混的方案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可能比先干混法的混碾時間縮短1/4左右就能混合均勻。有些採用人工加水方法的工廠開始推廣先濕混方案時遇到困難是恐怕第一批加水過多而無法糾正。實際上細心的混砂工經過培訓後能夠根據混砂機內砂子運動特徵大致判斷加水量是否合適的。愛里許式混砂機的加水辦法不同於其它混砂機,它是在加水前先將舊砂、新砂、膨潤土和煤粉一同加入混砂機中混合,用感測器測定出加入的所有材料總體濕度,靠計算機確定需要加入的全部水量,一次加水混勻。由於愛里許機器的轉子攪拌功能強,也能在規定的140s時間內將型砂混合均勻。
C-2. 囯內絕大多數鑄造工廠,尤其是中小型鑄造工廠都是靠手捏和眼看來判斷混砂碾中加水量是否合適。結果是型砂干濕程度波動很大,各種性能也都隨之變動。請問怎樣才能使混砂加水自動化?
濕型砂的濕度必須嚴格控制,否則會影響會影響型砂的濕態強度、流動性、韌性、透氣性、起模性強烈波動,也會導致鑄件產生氣孔、砂孔、夾砂、粘砂、脹砂等缺陷。靠手捏不能准確控制型砂濕度,所以國內有些大鑄造工廠、外資和合資鑄造工廠使用進口的型砂加水控制裝置。在混砂階段陸續測定型砂干濕程度,自動確定是否需要繼續加水。或者利用感測器測定混砂機稱量斗或混砂機中各種材料的干濕程度一次自動加水。由於進口型砂水分控制儀的價格較貴,影響國內中小工廠推廣應用。
國內有幾家高校和科研單位曾研製成功混砂加水自動控制裝置,試用效果尚好。不過可能為了提高技術水平而將儀器功能增多,例如在一次測量中還自動檢測和調整型砂的強度。也有的還包括測量型砂的透氣性、溫度等。這樣就使裝置的結構變得相當復雜,價格提高,不是一般鑄造工廠所能承擔的。而且所增多的檢測項目並不適用。因為混砂周期時間長度有限,如果濕混階段測得含水量或緊實率還沒達到預期程度,可以繼續補加少許水分,依靠水的極強滲透力和潤濕性,混砂幾秒到十幾秒鍾後就能分散均勻,即可確定水分是否已經達到目標值。如果混砂機中型砂強度沒達到預期值而立即補加膨潤土,但是由於膨潤土吸水緩慢,在砂粒表面分散和包覆需要較長時間。型砂的強度隨著繼續混砂還會不斷升高,不能預先准確推測出卸料時型砂最終強度。而且,對於鑄件品種比較穩定的單一砂而言,膨潤土、煤粉的批料量並不需要在混砂過程中立即調整。至於透氣性和型砂溫度本來不屬於混砂機自動控制范圍,應當是型砂實驗室的檢測內容。總而言之,我國眾多鑄造工廠,尤其是中小鑄造工廠,最迫切需要的是結構相對簡單、價格比較低廉的型砂緊實率或含水量自動控制儀。
C-3. 我廠的高壓造型線生產汽缸體鑄件。用國產碾輪式混砂機,混砂周期時間三分鍾,型砂手感性能不好,有些脆和不易起模。但又不能延長混砂時間,以免供砂緊張。這種困境是怎樣造成的? 應當怎樣才能改進型砂品質?
根據囯產碾輪式混砂機產品目錄給出數據,由生產率(t/h)除以每批加料量(kg),可計算出混砂周期時間(min),分別為2.60~2.70 min/批。與實際需要相比,如此短的有效混砂時間嚴重不足,以致型砂性能逐漸惡化。筆者在日本看到豐田、三菱等汽車廠的碾輪混砂機周期都是6min。我國很多工廠混砂周期時間不足的原因是原設計按照過去低密度造型、低強度型砂制定的。當時砂型的壓實比壓不足300~400kPa,型砂的濕壓強度不高於80~100 kPa。使用品質有限的鈣基膨潤土,有效膨潤土含量也不高。如今高密度造型用型砂的濕壓強度一般都超過140 kPa,有的甚至達到200 kPa以上。都是用活化膨潤土,而且樹脂
『伍』 關於砂型鑄造的問題
砂型鑄件的表面缺陷
1.1 機械粘砂和化學粘砂
砂型鑄件表面的機械粘砂是金屬液直接鑽入砂型砂粒間孔隙,靠金屬的包圍和鉤連作用與砂粒連結在一起,沒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化學粘砂的原因是高溫金屬液可能被氧化而生成金屬氧化物,主要產物是氧化亞鐵FeO,其熔點為1370℃。FeO與型砂的SiO2起化學反應生成硅酸亞鐵(即鐵橄欖石FeO•SiO2),化學反應如下:
SiO2 + 2FeO 2FeO•SiO2
硅酸亞鐵的熔點極低,僅有1220℃,因此流動性很好,即使鑄件表面已有凝固殼,新生成的硅酸亞鐵仍呈液態,易於滲透入砂型孔隙中。凝結後的硅酸亞鐵對鑄件和型砂都有極強的粘結性,能夠將型砂牢固粘附在鑄件表面上而成個化學粘砂。
用濕型砂生產鑄鐵件一般只形成機械粘砂,而不會形成化學粘砂。這是因為鐵液中含有多量碳,不會產生大量氧化鐵等金屬氧化物。砂型中又含有相當多的煤粉,澆注時產生的還原性氣氛能防止金屬氧化物。原砂的SiO2含量較低也不是濕型鑄鐵件形成化學粘砂的必然條件。研究結果表明,使用SiO2含量只有82%左右的黃河風積砂,用濕型生產鑄鐵件並未發現有化學粘砂。
憑肉眼區別兩種粘砂是比較困難的,通常可用以下方法區分:
⑴顯微觀查:從粘砂層上敲取一小塊,用液體樹脂固定並磨製成試樣,用金相顯微鏡觀察。如果是機械粘砂,可以清楚看到單個砂粒夾在金屬之中。滲入的金屬與砂粒間有明顯的分界線,不存在任何化學反應產物。滲入的金屬金相組識與鑄件本體的金相組織一致(見圖2)。如果是化學粘砂,則可以看見在粘砂層中有新生相將鑄件和砂粒粘連(見圖3)。
⑵電測:機械粘砂中連結物是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能力。將萬用電表的旋鈕開到電阻測定檔,用一個電極接觸鑄件,另一電極接觸粘砂部位。如果電阻接近為零,表明粘砂是金屬包裹砂粒形成的機械粘砂。如果顯示有巨大電阻,表明粘砂部位已經形成不導電的硅酸亞鐵,屬於化學粘砂。
⑶化學鑒別:用扁鏟鑿下一小塊粘砂塊,浸入盛有濃鹽酸的試管中。如果緩慢發生氣泡,一夜之後液體顏色由無色透明變為棕紅色。反應終了時粘砂塊消失,試管底部留下少數單個砂粒,說明是機械粘砂,鐵質部分已被鹽酸溶解成為氯化鐵。化學反應式為:
2Fe + 6HCl 2FeCl3 +3H2↑
如果是化學粘砂,則氣泡產生很少,酸液也沒有明顯的變化。最後的殘留物是多孔性團絮狀物質。
1.1.1 各種因素對機械粘砂的影響
實際生產經驗表明,濕型鑄件的重量一般不超過一、二百千克,壁厚大多不超過50mm,型砂中水分引起激冷效應使鑄件外殼較快冷卻和凝固,對型砂的加熱作用並不過分嚴重。雖然鑄鐵用原砂中除了含有石英(熔點1715℃)以外,還含有相當數量熔點較低的長石(熔點1170~1550℃)、雲母(熔點1150~1400℃)及其它礦物質,但同時鑄鐵濕型砂中含有的煤粉抑制了氧化鐵的生成,因而不致引起化學反應。生產經驗表明,濕型鑄鋼件一般也都是機械粘砂,而不是化學粘砂。這是因為濕型鑄鋼件都不是厚大鑄件,而且所用硅砂含SiO2較高,鑄件對型砂的熱作用並不嚴重,不產生明顯多的鐵橄欖石。
以下將分別討論鑄件產生機械粘砂的各種影響因素:
1.1.1.1 砂型緊實程度
手工造型和震壓造型的緊實程度如果較低,則砂型表面的砂粒比較疏鬆,砂型型腔的坑凹處和拐角處局部也都更容易出現疏鬆。如金屬液鑽入砂粒之間孔隙不深,將使鑄件表面顯得粗糙;鑽入較深和包裹砂粒則形成機械粘砂。造型工人可以採取手指塞緊、用沖錘的尖頭沖緊砂型局部。高生產率的高密度造型是否有局部疏鬆,則取決於型砂流動性如何,因而很多工廠盡量降低型砂緊實率來提高型砂的流動性。在填砂和壓實過程中採用微震提高砂型緊實程度是十分有效的。此外,也取決於緊實裝置設定液壓或氣壓的高低。圖4為一灰鐵汽車鑄件出現機械粘砂,使用進口靜壓造型機,一箱兩件。但液壓系統的壓力調節不適當,砂箱的壓實比壓較低;而且兩件之間和與砂箱的吃砂量僅有25mm左右。砂型平面硬度只有50~60,邊緣側面硬度不足40。
1.1.1.2 型砂的粒度和透氣性
濕型的砂粒粗細一方面要保證澆注後排氣通暢,另一方面濕型砂的透氣能力又不可太高,以免金屬液容易滲透入砂粒之間孔隙中。手工造型生產小件的砂型上扎有較多排氣孔,而且往往採用面砂,砂粒可以細些,面砂透氣率40~60大約已然合適。機器造型濕型單一砂的型砂粒度大致在70/140目,透氣率大多在60~90的范圍內。高密度砂型比較密實,則要求型砂有較高透氣能力。粒度大多在50/140或140/50目,透氣率較多集中在100~140。很多工廠的砂芯用原砂粒度比型砂粒度粗,例如汽車發動機缸體砂芯用原砂粒度為50/100目,長期生產會有大量芯砂混入型砂而使型砂粒度變粗。以致有些工廠的型砂透氣率高達160以上,甚至達到200左右。除非在砂型表面噴塗料,否則鑄件表面變得粗糙,甚至可能有局部機械粘砂。美國有一工廠在混制濕型砂時加入100、140目兩篩細粒新砂5%來糾正型砂變粗現象,使型砂粒度維持在50/140的四篩分布。
1.1.1.3 金屬液壓力
金屬液壓力越高,機械粘砂就越嚴重。因此,高大鑄件的底部比較容易形成機械粘砂。
1.1.1.4 澆注溫度和鑄件壁厚
金屬液溫度高,流動性好,就容易滲入砂粒之間孔隙而產生機械粘砂。但從避免鑄件產生氣孔、冷隔等缺陷考慮,澆注溫度不可任意降低。生產復雜薄壁鑄件時尤需較高澆注溫度。
1.1.1.5 砂型塗料
生產重量較大的濕型鑄件,可以向砂型的型腔噴刷醇基塗料,點燃後即可下芯與合型。一般上型可以不噴塗料,因為所受金屬液壓頭比下型小。噴塗料的另一優點是提高了砂型表面耐沖刷能力。但是濕型用塗料的配方不同於砂芯用塗料,其強度不可太高,必須與砂型強度匹配,否則可能使塗層開裂翹皮,並使鑄件產生夾砂缺陷。對內腔要求不高的一般鑄鐵的濕砂型中如果有樹脂芯或油砂芯,為了防止金屬液鑽入砂芯,可以在硬化後的砂芯表面局部容易滲透金屬液處,塗抹用機油或其他粘結劑加石墨粉、石英粉或其它耐火粉料調制的塗料膏,涼干後即可下芯。當生產內腔清潔度和光潔度要求很高的鑄鐵件(如內燃機缸蓋、機體、液壓系統閥件等)時,必須對砂芯採取整體浸或澆塗料而後表面烘乾。手工生產鑄鐵件時,常用軟毛刷將土石墨粉細心塗刷在濕砂型和砂芯表面上。也有的噴土石墨與水混合液,晾乾後即可澆注。石墨粉可以填塞孔隙,又不被鐵液潤濕,鐵液難以鑽入砂粒之間。美國Caterpillar鑄造工廠用高壓造型大量生產工程機械大型發動機汽缸體,其克服機械粘砂的措施是靠對上、下砂型全面自動噴水基塗料。然後用大火焰噴槍自動噴烤,使塗層和砂型表層乾燥。這種表面烘乾的型砂所用膨潤土、煤粉等材料的品種和加入量,以及型砂性能控制均不同於普通濕型砂。
1.1.1.6 型砂的煤粉量
濕型鑄鐵件防止粘砂和改善表面光潔程度最主要的型砂加入物是煤粉。但是市售煤粉良莠不齊。一般生產中等大小鑄鐵件型砂中有效煤粉量可能在3.5~7.0%,主要取決於煤粉品質和對鑄態表面的要求不同。為了排除煤粉品質的影響,可以只用1g型砂在900℃的發氣量代表有效煤粉含量。例如普通機器造型的型砂發氣量可以在20~26mL/g之間,高宻度造型的型砂發氣可以是16~22mL/g范圍內。國外常用測定灼減量方法估計型砂中煤粉含量是否足夠多。例如有些工廠要求型砂灼減量在3.0~5.0%。在實際生產中可以觀看鑄件的外表形貌就可以查覺出型砂所含有效煤粉量是否合適。如果鑄件表面毛糙,而型砂的透氣率和砂型緊實程度都無不妥之處,可能有效煤粉不足或者煤粉品質不良。如果鑄件表面有明顯的藍色,但較為粗糙,可能有效煤粉量已夠,而型砂透氣性偏高,或砂型緊實程度不夠。
目前我國有多種煤粉代用品商品供應。其中澱粉材料的抗粘砂效果與優質煤粉基本相當。但只適合用來生產灰鐵鑄件,如用於生產球鐵件有可能產生皮下氣孔缺陷,因為不能產生足夠還原性氣氛。還有些「煤粉代用品」商品,其真實的具體配方不詳,使用效果也有很大差異。用戶應當靠澆注試驗來判斷其實際抗粘砂效果。可用同樣的原砂(不可用舊砂,以免干擾試驗結果)和膨潤土、水,再分別加入不同抗粘砂材料混制型砂。應設法保持型砂透氣率相同或接近,造型硬度相同,澆注溫度相同。比較鑄件表面光潔程度,然後即可做出選用決定。
國外生產抗粘砂商品主要有兩類:①增效煤粉(高效煤粉):在煤粉中加入20~40%高軟化點石油瀝青,使其光亮碳含量提高到12~20%,抗粘砂能力大為提高。現在我國也有幾家公司供應增效煤粉。②混合附加物:是優質膨潤土與優質煤粉的混合物,也可再根據需要加入澱粉、木粉等材料。大型鑄造工廠一條生產線中的產品特徵接近,膨潤土與煤粉的比例不需經常改變。採用混合附加物易於控制管理,設備簡化。配方由供需雙方的工程師根據鑄件生產條件共同制定。用散裝罐車運送到車間,氣力輸送進材料罐。用戶混砂時只加一種附加物即可。
單一砂混砂時煤粉的補加量首先取決於煤粉本身的品質優劣如何,同時也受砂/鐵比、鑄件厚度、澆注溫度、冷卻時間、清理方法、對鑄件表面光潔度具體要求等等因素的影響。德國有些工廠表示煤粉補加量的單位為每100kg鐵水和每1%光亮碳形成物(即有效煤粉)的煤粉補加量kg。例如Mettmann鑄造工廠統計生產中光亮碳形成物(煤粉)補加量在0.14~0.27kg / 1%光亮碳形成物 / 100kg鐵。德國南方化學公司的實例中砂/鐵比為10:1,澆注每噸鐵的ECOSIL煤粉消耗量18kg / t Fe。即澆注每噸鐵水用10噸型砂,型砂中補加18kg ECOSIL煤粉,摺合混砂時煤粉補加量為0.18%,如果按照我國大多數工廠砂/鐵比6:1左右,則ECOSIL煤粉混砂加入量應為0.30%。根據鑄造手冊「造型材料」(第2版103~104頁)介紹,我國東風汽車公司、一汽鑄造有限公司、中國一拖集團公司、上海汽車發動機公司和南京泰克西鑄鐵有限公司的高密度造型線濕型單一砂配方14種。混砂時煤粉加入量最高者3~4%,最低者0.3~0.5%。另外一汽、泰克西、上海發動機廠的震擊造型單一砂4種。混砂煤粉加入量最高者3~5%,最低者1~1.25%。上述我國工廠中大多數的煤粉補加量絕大多數的煤粉補加量高的原因在於這些工廠所用煤粉品質低。筆者由近幾年我國個別工廠使用優質煤粉和增效煤粉的經驗表明,一般濕型鑄鐵件單一砂的混砂煤粉補加量在0.15~0.3%之間,個別厚大件為0.5%。撫順某廠的氣沖線砂鐵比平均為11:1,同一車間內的擠壓線砂鐵比平均為7.5:1,兩條線共用砂處理系統混砂的增效煤粉加入量僅為0.08~0.12%。由此可見,即使優質和增效煤粉價格稍高(不到普通煤粉的兩倍),但消耗量僅為普通煤粉的幾分之一。使用後不僅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還節省了貯存和運輸費用。而且型砂中含泥量、含水量、大幅度下降,韌性、透氣率、起模性得到提高。不但鑄件表面光潔,而且氣孔、砂孔等缺陷必然明顯減少。
1.2 爆炸粘砂
在機械化鑄造工廠的澆注流水線上,經常看到澆注後,幾乎每一個砂箱與小車檯面之間都會發生爆炸,這並不會發生鑄件缺陷。但是有時偶爾還可以看到另一種在型腔內部發生能夠引起鑄件表面粘砂的爆炸,稱為爆炸粘砂。高密度造型的鑄件可能會出現這種爆炸粘砂缺陷,與通常機械粘砂出現在澆注位置的下表面和熱節處不同,爆炸粘砂大多發生在鑄件澆注位置的上表面。爆炸產生原因是開始澆注時砂型的水分蒸發凝聚在溫度較低的型腔上表面,當金屬液面上升與型腔上表面接觸時水分驟然蒸發而發生爆炸,產生的巨大氣體壓力迫使金屬液鑽入砂型表面而成粘砂。有時爆炸相當猛烈,金屬液甚至從冒口噴出直沖房頂。型砂含水量和緊實率高、含煤粉量高、砂型硬度高、通氣條件不良和澆注速度過快時較易發生爆炸粘砂。
1.3 熱粘砂
熱粘砂是比較少見的粘砂。有以下幾種現象:
⑴鑄鐵件濕型砂用原砂的SiO2含量較低,例如是黃河風積砂和一些當地河砂或山砂的SiO2含量只有80%左右,原砂本身的燒結溫度較低。澆注厚大件時,鑄件表面被一厚層砂包裹。如果型砂中含有充分的煤粉,燒結砂層容易脫落被清理掉,不出現機械粘砂。
⑵河北省有一家用擠壓造型機生產灰鑄鐵汽車件工廠,平日鑄件落砂後大部分表面都能顯露出來,經過短時間拋丸清理後鑄件表面相當清潔。但是有一次突然發現鑄件落砂後表面被一層砂子包裹。鑄件拋丸清理後能夠較容易地露出表面,表明鐵液並未鑽入砂型中,不屬於機械粘砂。所出現的異常現象屬於「熱粘砂」缺陷。產生原因不會是原砂二氧化硅降低,因為該廠一直使用品質穩定的內蒙砂。鐵液澆注溫度也未過高。懷疑是膨潤土公司處理活化膨潤土時加入碳酸鈉配料量過高引起的。碳酸鈉本身是冶金用熔劑,能夠降低硅砂和膨潤土的燒結點和熔點而引起熱粘砂。
『陸』 鑄造的應用范圍和特點是什麼
自由鍛
鍛造時,金屬坯料受上下抵鐵的壓縮變形,而向四周為自由的塑性流動,故稱為自由鍛。由於工件的尺寸和形狀要靠操作技術來保證,所以自由鍛要求工人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自由鍛生產率低,加工餘量大,但工具簡單,通用性大,故被廣泛用於鍛造形狀較簡單的單件、小批生產的鍛件。
1,自由鍛造的基本工序有鐓粗,拔長,沖孔,彎曲,扭轉,錯移和切斷,其中以前三種工序應用最多.
高錳鋼與超高錳鋼鑄件生產技術要點
中國鑄造商務平台 [2006-02-28]
在高能量沖擊的工作條件下,高錳鋼與超高錳鋼鑄件的應用范圍是廣闊的。許多鑄造廠,對生產此類鋼種鑄件缺乏必要的認識。現對具體操作做簡要的說明,供生產者參考。
1 化學成分
高錳鋼按照國家標准分為5個牌號,主要區別是碳的含量,其范圍是0.75%-1.45%。受沖擊大,碳含量低。錳含量在11.0%-14.0%之間,一般不應低於13%。超高錳鋼尚無國標,但錳含量應大於18%。硅含量的高低,對沖擊韌度影響較大,故應取下限,以不大於0.5%為宜。低磷低硫是最基本的要求,由於高的錳含量自然起到脫硫作用,故降磷是最要緊的,設法使磷低於0.07%。鉻是提高抗磨性的,一般在2.0%左右。
2 爐料
入爐材料是由化學成分決定的。主要爐料是優質碳素鋼(或鋼錠)、高碳錳鐵、中碳錳鐵、高碳鉻鐵及高錳鋼回爐料。這里特別提醒的是由人認為只要化學成分合適,就可以多用回爐料。這個人士是有害的。某些廠之所以產品質量不佳,皆出於此。不僅高錳鋼、超高錳鋼,凡是金屬鑄件,絕不可以過多的使用回爐料,回爐料不應超過25%。那麼,回爐料過剩該如何?只要把廢品降到最低,回爐料就不會過剩。
3 熔煉
這里著重講加料順序,無論用中頻爐,還是電弧爐熔煉,總是先熔煉碳素鋼,而各類錳鐵和其他貴重合金材料,要分多次,每次少量入爐,貴重元素在最後加入,以減少燒損。料塊應盡量小些,以50-80mm為宜。熔清後,爐溫達到1580-1600℃時,要脫氧、脫氫、脫氮,可用鋁絲,也可用Si-Ca合金或SiC等材料。將脫氧劑一定壓到爐內深處。金屬液面此時用覆蓋劑蓋嚴,隔斷外界空氣。還要鎮靜一段時間,使氧化物、夾雜物有充足時間上浮。然而,不少企業,只將鋁絲甚至鋁屑,撒再金屬液面上,又不加覆蓋,豈不白白浪費!在此期間,及時用中碳錳鐵來調整錳與碳的含量。
鋼液出爐前,將澆包烘烤到400℃以上是十分必要的。在出爐期間用V-Fe、Ti-Fe、稀土等多種微量元素做變質處理,是使一次結晶細化的必要手段,它對產品性能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4 爐料與造型材料
要延長爐令,當分清鋼種與爐襯的屬性。錳鋼屬鹼性,爐襯當然選用鎂質材料。搗打爐襯要輪番周而復始換位操作。添加爐襯材料不可過厚,每次80厘米左右為宜,搗畢要低溫長時間烘烤。如提高生產效率,筆者建議採用成型坩堝(沈陽力得廠和恆豐廠均又成品出售),從拆爐搗裝成,不用1小時,即可投入生產,同時成型坩堝對防穿爐大裨益。當然,爐令的長短與操作者大又關系。不少操作者像擲鉛球的運動員一樣,把爐料從三四米之外投入爐內,既不安全又傷爐令,應將爐料置於爐口旁預熱,然後用夾子慢慢地將爐料順爐料置於爐口旁預熱,然後用夾子慢慢地將爐料順爐壁放入。
造型材料和塗料也應與金屬液屬性相一致,或者用中興材料(如鉻鐵礦砂、棕剛玉等)。若想獲得一次結晶細化的集體,採用蓄熱量大的鉻鐵礦砂是正確的,尤其是消失模生產廠,用它將克服散熱慢的缺點。
5 鑄造工藝設計
錳鋼的特點是凝固收縮大,散熱性差,據此,在工藝設計中鑄造收縮率取2.5%-2.7%,鑄件越長大、越應取上限。型砂與砂芯的退讓性一定要好。澆注系統採取開放式。多個分散的內澆道從鑄件的薄壁處引入,且成扁而寬的喇叭狀,靠近鑄件處的截面積大於與橫澆道相聯的截面積,使金屬液快速平穩地注入鑄型,防止整個鑄型內的溫差過大。冒口直徑要大於熱節直徑,緊靠熱節,高度是直徑的2.5-3.0倍,必須採用熱冒口甚至澆冒口合一,讓充足的高溫金屬液來不足鑄件在凝固收縮時之空位。將直澆道、冒口位於高處(砂箱有5-8。的斜度)也是正確的。澆注時盡可能低溫快澆。一旦凝固,要及時松砂箱。聰明的設計師總是善於利用冷鐵,包括內冷鐵於外冷鐵,它既細化一次結晶,消除縮孔、縮松,又提高工藝出品率,當然,適宜的用量和規格是應該考慮的。內冷鐵要干凈、易熔,用量以少為宜。外冷鐵的三維尺寸與冷卻物的三維尺寸為0.6-0.7倍的函數關系。過小不起作用,過大造成鑄件開裂。鑄件在型內要長時間保溫,直到低於200℃再開箱。
6 熱處理
熱處理開裂,是低溫階段升溫過快所致。故正確的操作是350℃以下,升溫速度<80℃/h,750℃以下,<100℃/h,且有不同時期的保溫。至>750℃時,鑄件內呈塑性狀態,可以快速升溫了。至1050℃時根據鑄件的厚度確定保溫時間,然後再升到1100℃以上。給出爐降溫留有餘地然後盡快入水。高溫時升溫太慢,保溫時間太短,出爐後到入水時間間隔過長(不應>0.5min),這一切都影響鑄件質量。入水溫度應<30℃,淬火後,水溫<50℃,水量應不小於鑄件重量的8倍。冷水從池下部進入,溫水從池頂面流出。鑄件在水池中要三個方向不停地一動。
7 切割與焊接
因為錳鋼熱傳導性能差,所以在切割澆冒口時應十分注意。最好將鑄件置於水中,被切割部分露在水外,切割時留一定量的茬,熱處理後磨掉。
不少廠,焊接和焊補成為必然。選用奧氏體基的錳鎳焊條(D256或D266型),規格細長,φ3.2mm×350mm,外層葯皮為鹼性。操作時採用小電流,弱電弧,小焊道多焊層、始終保持低溫度少熱量的操作方法。一邊焊接一邊擊打,消除應力。重要鑄件必須探傷。生產者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降低生產成本,但更重要的是不出廢品,最大限度地出優質品,進而最到限度地擴大佔領市場份額。這看起來是慢而費,實際上是快而省,這個觀念不僅認識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
『柒』 鑄造廠工業廢水對魚塘的養殖物有啥危害
首先,你要把你魚塘裡面的情況拍下來作為證據,還有,你魚塘引水口的進水是什麼樣的!
鍛造廠的廢水有害物質很多,如果是不經過處理就排放出來的話,很容易看出來的!你只要向當地環境檢測部門舉報!最好不要打官司,說句難聽直白點的話,打不贏的!你最好拿檢測的結果,去找企業私了!
如果他的廢水是經過處理後排放出來的,那導致魚死亡的,可能就是一樓朋友說的揮發酚,根據酚類能否與水蒸氣一起蒸出,分為揮發酚和不揮發酚。酚類為原生質毒,屬高毒物質,人體攝入一定量會出現急性中毒症狀;長期飲用被酚污染的水,可引起頭痛、出疹、瘙癢、貧血及各種神經系統症狀。當水中含酚0.1~0.2mg/l,魚肉有異味;大於5mg/l時,魚中毒死亡。含酚濃度高的廢水不宜用於農田灌溉,否則會使農作物枯死或減產。
經過排放後的水,需要請環保部門進行水質監測之後給出結論!我不知道你是哪裡人!希望你能通過輿論來給自己解決問題帶來幫助,正規司法途徑,你得等到猴年馬月!拖就會拖死你的!
『捌』 鑄造型砂為什麼要檢測水分含量有什麼作用
粘土濕型砂鑄造中,
水分不能高的原因:這是因為濕型鑄造時,由於水分的汽化溫度低,當加熱到鋁液熔化溫度時,砂型中會產生大量的氣體,隨著壓力增大,體積發生膨脹,壓力大的氣體就會進入型腔或型腔中的鋁液,導致侵入性氣孔的形成。
水分不能低的原因:沙子沒辦法粘接,無法造型。
『玖』 粘土濕型砂鑄造中,型砂水含量為什麼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
粘土濕型砂鑄造中,
1.
水分不能高的原因:這是因為濕型鑄造時,由於水分的汽化溫度低,當加熱到鋁液熔化溫度時,砂型中會產生大量的氣體,隨著壓力增大,體積發生膨脹,壓力大的氣體就會進入型腔或型腔中的鋁液,導致侵入性氣孔的形成。
2.
水分不能低的原因:沙子沒辦法粘接,無法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