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鐵壺和過國產鐵壺的區別 都有哪些
日本鐵壺和過國產鐵壺的區別從原料到鑄造工藝和防銹處理都挺大的呢,我家用的日本的青竹工房品牌的鐵壺就非常好,用的是中低檔用高純度澳鐵,有非常好的防銹處理,挺值得擁有的。
B. 中國古時有鐵壺嗎 似銅銀有 鐵是日本的傳承嗎
1.鐵壺最初的雛形是鐵鍋(中國古代鐵釜)。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但鐵壺起源於日本岩手縣,第一個發明鐵壺的人是江戶時期的小泉仁左衛門清尊,第一個發明用失蠟法鑄造鐵壺的人是江戶末期安之介。中國古代史上沒有出現過鐵壺這種器具,中國任何一個博物館都沒有這種器具的收藏,中國出現鐵壺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情,主要產地在浙江廣東兩省,為歐美市場代工的泡茶壺。鐵壺確實屬於日本發明的。中國古時候的鍋造型種類繁多,包括鼎、鬲、甑、釜、甗、鬶等。鐵釜在唐代隨茶道一起傳到日本。
2.戰國時期鐵釜。出土於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河北靈壽。解說:在生活用具方中山國大型鐵器和精工鐵器的鑄造很有特色。靈壽城二號遺址出土的大鐵釜系用八塊范組合澆鑄而成。釜身及肩部有凸弦紋,弦紋起到加固作用。此件大鐵釜通高34.7厘米、肩寬37.2厘米、口外徑24厘米、器壁厚0.5厘米,是目前戰國時期出土的鐵釜中最大的一件。
5.在1750年代,現代的鐵壺由三代小泉仁左衛門設計製作成型,三代小泉也就成為了現代鐵壺的締造者。在日本江戶末期(1860年代),六代小泉製作了惠比壽大黑大入葉文鐵壺,這個作品是針對商家販賣而特別設計的作品。各商家也對此作品有著極高的評價,並且把六代小泉所製作的作品稱之為南部鐵壺。從此鐵壺在普通大眾間也不斷的普及,南部鐵壺也名聲大噪。
明治時期以後,南部鐵器(盛岡,水澤)的鑄造業有著飛速的成長,在昭和31年(1956)鐵壺的產量到達了頂峰,月生產量達到了5000個。但由於需求減少,整個鑄造產業也面臨了極大的考驗。京都的龍文堂在江戶中期(1715~1845),使用了蠟型製作法來製作鐵壺,所製作的鐵壺細致精美,紋理清晰,但由於戰爭原因,產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山形鐵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1868~1911)逐漸開始製作鐵壺,鐵壺製作始於盛岡(南部鐵器)的委託製作。在1945年戰後時期,山形鐵壺受到了釜師長野垤志的指導使鑄造技術得到了提升。
C. 如何鑒別鐵壺
鑒別鐵壺的好壞從哪些地方著手
2015-11-16來自:藏壺品鑒
清光堂 肩沖筋入砂鑄鐵壺
此壺端莊穩重,雖沒有豐富的圖案,但壺身線條細膩精緻,朴實素雅,堪稱素壺典範。清光堂是少數幾個生產以銅蓋鐵壺為主的山形堂號之一,歷經400餘年傳承,在業界廣受贊譽。
堂口/大師:清光堂
編 號:80043
材 質:生鐵
鑄 造:砂鑄
詢價
1、看堂號和名款畫押
通過壺身或蓋子背面鑄的堂號或者名款畫押,可以識別該壺出自何堂、何人、何時、何地。有著名堂號的鐵壺,就像當下的名牌一樣,價格會很高。也有一些很老的鐵壺,在江戶時期鐵壺初期沒有任何落款,但工藝、造型、材質也屬上乘,一樣是收藏佳品。
2、特殊型款是精品
日本老鐵壺的獨特造型,充分顯示了釜師們對當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態度和心態的寄託。釜師們把壺製成房屋、井台、山水、動物、蔬果等器形,用以壺言情的表達方式,更加高深地注給壺以情感,獨具靈性和美義。這類特殊器形的老鐵壺很容易被藏者賞識接受,屬於收藏精品。
3、形體顯功力
鐵壺老堂號的壺體各有特色,或渾圓厚重、或精巧古樸。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壺雖然沒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這就是大師們制釜的上乘功力彰顯出來的魅力。收藏時要特別注意壺底的保養狀況,看看壺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經銹蝕的起層和脫落等等。壺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輕撓幾下聽聽聲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撓聲音會很厚實深重,底薄的壺,手撓發聲會略顯輕浮。
4、提梁需立直
很多釜師會在提樑上鑲金銼銀、精雕細刻;更有多個堂口在鐵質的壺身上裝上銅或銀質的把手,大大彰顯了壺的豪華與珍貴。無論是怎樣的提梁,一定是立直的才是好品相。平日不要隨意掰動把手,若把手鬆動了且不能立直,則影響了品相,將大大降低鐵壺的價值。
5、壺嘴看水垢
壺嘴也叫「流口」,一些百餘年的老壺經過多次使用,會結上較厚的水垢,正好可以作為老壺斷代的參照。壺嘴一定要水流順暢,斷水果斷。有些壺嘴已經破損,一般不用在意,只需要把壺嘴用金、銀或銅等鑲出壺嘴就可以。好的壺口側視正視都很美,與壺體般配,嘴的上口高度應該與壺上口一樣高,這樣壺內的水才不會過早從壺嘴溢出來。
6、壺蓋有說法
銀壺的蓋上會有透氣用的小孔,但鐵壺很少見,所以鐵壺的蓋子不宜像紫砂壺一樣嚴密過緊。許多鐵壺的蓋子和壺身不是同時製造出來的,從龍文堂開始,很多鐵壺的蓋子都是銅質的,避免由於蒸汽而生銹的麻煩。鐵壺的蓋子很講究,一把好壺一定是原壺配原蓋,特別是名釜師的壺蓋,都是與壺身完美結合,渾然一體的。有的釜師還會在蓋子的正面刻鑄自己的畫押或鑲嵌自己喜歡的圖案,有的一把壺會製作兩個或多個壺蓋。
7、摘鈕畫龍點睛
一顆細膩雅緻的摘鈕,除了可以增添美感之外,也可通過它來鑒別名門鐵壺。眾多釜師們會傾注心機,苦心製作摘鈕,特別是名門堂主或名門大釜師,每制一壺,在小小的摘鈕上下的功夫更是了得的。鐵壺的摘鈕用手一撥,轉動得很靈活的為好。
8、耳朵環付
每個壺都必須有一對很搭配的環付。環付傳統上造型以鬼面或者不明獸居多,還有植物、動物、神器、事物等。龜文堂的貔貅形環付就是極具特色的環付,每個貔貅的形態表情各有不同,惟妙惟肖,令人喜愛。
9、金銀鑲嵌錦上添花
日本老鐵壺中許多壺身、壺把、壺蓋上都會看到鑲嵌有金銀銅等貴重金屬的圖案,這種設計增加了鐵壺的藝術性,同時價格也昂貴許多,遠遠超過鐵壺原有的自身壺價。
10、壺身圖案鑒賞
很多日本老鐵壺上會有精工鑄造的圖案,創意極豐富,大凡所知所見的植物、動物都可以作為壺上圖案。這些美麗的圖案給壺身平添了許多光彩,人見人愛。當然也有很優質的鐵壺,完全沒有圖案,朴實素雅,又唯美絕倫至極。在龜文堂等堂口的鐵壺上,有極精美多境的表現人文、山水、風景的浮雕式圖案。安之介的壺身都比較素雅,而大國壽朗的壺身多以詩文、花鳥為主。
11、壺身漢字書香之氣
由於受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在諸多日本老鐵壺中都有著中國書法繪畫和茶文化的影子,文字內容多以詩詞、人生處世哲學、座右銘等出現。細看便可發現,壺身或壺蓋上的堂號和釜師標志也都用漢字來落款。
12、鑄法看數量
鐵壺鑄造法大致有三種,一為脫蠟法,就如中國漢代的青銅器鑄法一樣,此法每壺天下僅有一隻,尤顯珍貴,可視為收藏珍品。二為砂鑄法,壺底臍眼的兩側都會有一個小臍孔,這是鑄造時留下的透氣孔,較易識別。三為高強壓力模鑄法,在壺體內中界處有一條鑄造時留下的合模線,可一模製多個壺,無論器形與圖案多麼精美復雜,但因為不具備獨一性,這種壺的價格至今不高,一般在幾千元到兩萬元之間。
D. 日本鐵壺的工藝
鐵壺的製作工藝,是金屬加工中最為原始的鑄造法,鑄造而成的鐵壺材質本身化學活潑性極高。雖然在當時製作的廠家都有自己的防止鐵銹的處理,經過時間與使用環境的洗禮,今日所見的老鐵壺絕大多數均有不同程度的鐵銹、銅綠與各式各樣的污染物。用家及藏者若欲恢復往日的豐采與實用性,清潔與整理是絕對必要的。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旨不同,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
E. 日本鐵壺的生產工藝及製作方法
日本老鐵壺的鑄造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老鐵壺當時採用的是一種脫臘技術,每件鐵壺鑄好後,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鐵壺是純手工製作,所以製造出來的壺絕對不會出現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唯一性,是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亦是一件帶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水器。你可以把它當成一件日常煮水器來養生,或是一件藝術品來欣賞,亦或是古董來收藏。 日本鐵壺最初的歷史已經有點模糊,但淵源還是清楚的:在西方的資料中,無一例外地指出日本鐵壺來源於中國唐宋煮水器。日本鐵壺最早可追朔至日本江戶時期,距今已有數百年之遙。時至今日除了南部鐵器仍有持續創作與生產,現今備受關注的京都鐵器,在昭和期間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變及戰爭而斷絕,因此目前所見如龍文堂等銅蓋系統的京都鐵瓶至少都具數十年以上的歷史。在過去的一兩百年裡,鐵壺在日本非常普及。
F. 為什麼日本鐵壺賣那麼貴,還那麼搶手
近幾年,鐵壺大熱,尤其日本鐵壺,價格很高,但是卻十分搶手,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這其中的奧秘。
在對鐵壺的介紹中,經常提到這些特殊之處:1、能夠提高水溫,而且蓄熱能力強。2、軟化水質,夠釋放出二價鐵離子,形成山泉效應。3、鐵壺受熱後會釋放出大量的二價鐵,與茶中的單寧酸、茶多酚等作用,能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元素。
而日本鐵壺,除了具有鐵壺煮水本身的好處之外,還具有優質的鐵礦和精湛的工藝。
首先從原料上來說,很多日本鐵壺使用的原料是砂鐵,有些甚至是採用玉鋼(早期從砂鐵里煉出來的,就是一些小鐵丸子形狀,日語里把小圓球形的物體稱為「玉」,所以,稱為「玉鋼」,是製作日本刀和鐵壺的材料)做成的。
其次就是歷史的傳承,雖然說鐵壺是咱們在宋朝的時候傳到日本去的,但是鐵壺在中國因為戰亂和其他原因導致的優秀的鐵壺鍛造技藝的失傳而逐步的消失。鐵壺在日本卻生根發芽,現在一般日本的老堂口都有上百年的歷史,製作的技藝更是一代傳承一代。
最後,日本老鐵壺一般是使用蠟鑄法制壺(先用蠟製造模,應用到翻沙上,就是將蠟制的樣品埋入鑄造的沙型中,夯實,然後加熱,使沙型變得結實,將蠟融化倒出後,再將熔化的鐵水倒入),因為蠟鑄法建模只能用一次所以工匠們造的每一把鐵壺都是世界上第一無二以與眾不同的。
以上就是日本鐵壺的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鐵壺收藏者周海明說:「日本的茶道雖然起源於中國唐代,但是卻將這份文化保留得較完好,近年來,日本的茶具一直是藏友們的心頭好,因為求購的人多了,近兩年鐵壺在國內外的行情也是水漲船高,4年前去日本求購鐵壺的時候,一把鐵壺的價格一般從幾百到上千元,很少有過萬的,但是現在去買鐵壺,好的鐵壺已經是『一壺難求』,一方面是因為資源的枯竭與稀有性,還有一方面是茶文化的興起,才造就了今天鐵壺市場供銷兩旺的局面。」
G. 日本大正老鐵壺是什麼材質
以鐵為主
鐵壺,顧名思義,材質是「鐵」。也有用到銅,有用到金銀,還有用到其他材料的。但是,鐵之外其他材質只是部件中局部,佔比少之又少。即便以嵌銅嵌金銀所做的「花貨」,也還是以鐵為主,鐵在材質中要佔絕對比例。
從鐵壺的製作史來看,明治(1868-1912 年)和大正(1912-1926 年)時期是一個分水嶺。明治以前,日本採用的仍是比較原始的冶鐵技術。目前不少國際知名拍賣公司上拍的日本老鐵壺(釜),都是明治以前或明治早期問世的鐵壺(釜)。
H. 手工鐵壺與機器壺的區別
手工鐵壺和機械的不同之處在於製作方法的不同。鐵壺製作分為機器砂膜和手工蠟膜鐵壺。
1.機械砂模:指的是一個磨具批量生產,一個模具可以出幾百個壺,壺的形狀都是相同的
手工蠟模:指的是一個壺一個模具,蠟模鐵壺做工更精細,相對於成本也更高,技術更好,工藝更強。這樣製造出來的鐵壺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精品。
2.鐵壺是以生鐵為原料,用傳統鑄造工藝,以及通過後期的手工打磨而成型的茶壺。時代的變遷,仍以傳統的技法為基礎,鑄出與現代生活相襯的作品,鐵壺不僅是實用的水壺,更是兼具裝飾功能的美術工藝品:如此優良的工藝製品可以長久保存與使用。
3.鐵壺來源於中國唐宋煮水器,1780年代流傳到日本,是日本早期家庭用具。鐵壺早已被當成傳統的工藝品發展至今;此種器皿具有優良的鑄鐵及傳統的技術,其古典的鐵肌及樸素的型態被當成是一種純日式的創作,在日本相當受到重視。
4.鑄鐵壺具有強力的導熱性及保溫性,非常適合沖煮各式茶飲。使用鐵壺煮過的水因為含有二價鐵離子,所以會出現山泉水效應,可有效提升口感。
5.鐵壺的鐵壺在手工鑄造過程中,經酸化特殊處理消除鐵中雜質。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詣不同,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日本老鐵壺的鑄造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老鐵壺當時採用的是一種脫臘技術,每件鐵壺鑄好後,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鐵壺是純手工製作,所以製造出來的壺絕對不會出現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唯一性,是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亦是一件帶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水器。
使用鐵壺對人體的益處:
鐵質為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O.8—1.5毫克的鐵,嚴重缺鐵會影響智力發展,而實驗證明飲水、烹調使用鐵壺,可增加鐵質的吸收,因此使用鐵壺煮水、泡茶,可釋出易於人體吸收的鐵(二價鐵),適當飲用除了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鐵還能預防貧血。
I. 日本鐵壺和國產區別
鐵壺是前景的,從材料上講,日本壺是用岩鐵礦鑄造的,而中國鐵壺是用沙鐵礦鑄造。從工藝上講日本鐵壺是延續唐代的工藝,而中國鐵壺是從各朝各代總結提煉出各種技法工藝最終鑄成,例如:失蠟法、鐵翦金銀工藝、鑲嵌工藝等等。
J. 日本鐵壺有的寫筋入。什麼叫筋入
筋,指的是骨架支架,也有時候指紋理。
比如:鼻樑在日語里叫做,鼻筋。 脊樑在日語里叫,背筋。
在鐵壺製作工藝里,可能是指,製作初期,先作了框架,而不是一次性的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