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代青銅兵器的如何進行鑄造辨偽
文/吳國瑛
羽戈
最後,新鑄的青銅兵器一般都重於原器,是偽品或仿製品通常的特徵,產生這一情形有兩個原因。首先,新鑄的青銅兵器沒有經過長期的氧化或腐蝕,與真品埋藏在地下二千多年而經過長期腐蝕是不同的。經過數千年緩慢腐蝕的青銅器,因有發氣量,使表面略有膨脹,比重下降,而偽鑄品沒經過這一過程,就顯得較重。另一方面,偽器的蠟模或樹脂模製造都略厚於原器,仿造往往未見原物,或直接在原器上翻模而成,因而模胎的成型也未必能如原器壁之薄,這是一個先天的毛病,因而偽鑄之器一般都厚於原器。以上方面因素疊加起來,偽品就明顯地重於原器了。
② 古代青銅器怎麼辯別真假
青銅器的鑒定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因為涉及的幾乎都是重器,所以,不推薦剛入門的網友輕易上手。
1.看器型。青銅器很多都是王侯級別才能使用的東西。即使不是王侯,也不是一般人能輕易使用的。所以,做工考究是一定的。而造型又是做工的重要組成。要相信,青銅器的造型絕對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器物根據用途,要麼端莊、穩重、大氣、要麼活靈活現等等,總之,器型一定是對應年代的特點。做到這一點,只有多充實自己的相關知識,多看多學了;
2.看紋飾。青銅器的紋飾多為簡介大方的紋飾,對應年代不同,紋飾也有區別。但是,各個時代有各自的元素符號,只要多看多記錄,總會發現並理解各個時代的特色;
3.看包漿。器物的外觀情況,包括銹蝕的情況,真假青銅器肯定有區別的。傳世的、干坑的、濕坑的都有所不同。只有多看真品,多多對照,才能掌握相關鑒定技能。
4.看工藝。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方法不同,古代的方法會留下對應的痕跡。而現代作假,往往不會遵循古法工藝的。因為那樣做太繁復,太累人了。所以,仔細看是否是古代的工藝,對於一些比較復雜的大型器物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以外,青銅器的成分鑒定在專業實驗室也能准確進行。可以使得青銅器有著准確的結論。但是,這一切都需非常專業的知識,所以,不推薦收藏愛好者輕易上手青銅器。
③ 有沒有鑒別青銅器最簡單的辦法
認識范線與墊片,是鑒別青銅器真偽的要訣之一。范線就是鑄造青銅器時銅液留下的痕跡,墊片就是為了固定器壁厚度而留在器物上的小鋼片。二者既是鑄造技術上留下的痕跡,也是從鑄造技術來鑒別青銅器真偽的主要方法。
應該說,高古的銅器大都由陶范法鑄造而成。陶范法就是將要鑄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塊,並有內范和外范之分。鑄造時,把范塊合攏成型,銅液就從內外范的間隙中澆入,冷卻脫范便成就一件銅器。那麼在鑄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攏范塊的交接處,必定會留下線痕。盡管有的明顯處會做些鑄後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內側或其他隱蔽處的痕跡是磨礪不掉的,而且當年的鑄造者亦根本沒有將這些范線清除的習慣。
一般作偽的銅器以失臘鑄造為主。失臘鑄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塊,器表清潔光滑。所以假器往往不見范線,但會出現一些細小的砂眼,失臘鑄造就有此特徵。
看墊片是鑒別真假銅器的又一簡便方法。前面談到,墊片是用來控制澆鑄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當時的鑄工往往會順手取來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銅片,預先墊放在內外范的間隙處,當澆鑄成型後,銅墊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見,有的難找,有的還十分對稱,左右相應。
商代早期的青銅器是不用墊片的,這與當時鑄造工藝的不發達有關。但假造的青銅器,也是不會有墊片痕跡的。還有些作偽者,在真器刻上銘文或花紋,卻正好刻在墊片上,這樣的弄巧成拙是不乏其例的。
在青銅器的鑒別中,除了鑄造技術和器物造型兩方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可忽視,這就是紋飾圖案的鑒別。紋飾圖案是青銅器的一大特色。它比器物造型更加復雜多變,而且內容豐富,製作精美,為世人所欣賞。
作假的青銅紋飾有許多種,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假器作假紋飾,以蘇州周氏作坊出品為最精緻。北京也有高手佳作出現。這些藝匠的紋飾功夫很深,即便是偽作也可算得上是精美的工藝品了。但對於鑒別真偽來說,只要細心審視,還是能看出破綻的。因為一件紋飾再精緻的青銅器,也是不可能在器形、皮殼、銹色等方面都十全十美的。二是在素麵真器上添刻花紋。這種手法很普遍,比如在毫無花紋的素器上加花紋、在有少量花紋的真器上添加花紋、在花紋銹濁不清的情況下加刻花紋、在鑲嵌脫落的花紋上重新加入鑲嵌物等等。曾有這樣的事例,當錯金銀的越王劍被發現後,就有一些作假者,在素劍上補刻花紋、錯以金銀出售,卻因技術欠佳而被識破,終貽笑大方。
鑒別這些改刻或增刻的紋飾,可首先比較其本身或周圍的表層和地子是否與該器的其他部位相一致,因為若是後刻的,一定是破壞了原有表層的色澤。其次找一下每組花紋的接合處是否有范痕,因為花紋是刻在范塊上拼合澆鑄的,沒有范線就有作偽的可能性。再有就是作偽者對商周青銅器紋飾的規律把握不準,比如紋飾一般雖有地紋和主紋之分,但二者其實關系密切。如獸面紋卷角或勾尾的收頭處往往是像同心圓一樣與地紋的小圈連接起來的,但作偽者往往忽略了這一細微的特徵。
辨別青銅器真假,講究重量、嗅覺、聲音和銹色的程度。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表比商周器輕薄,若重量相反,則存疑。銅器出土有土氣味,作假的器表總散發出酸味。但更為重要的是對銅質聲音的辨識和器物表面銹色的鑒別。因為商周銅器是以銅錫合金鑄成,敲擊的聲音自然清脆,而後仿的青銅器往往用黃銅鑄成,或澆鑄而成,敲擊的聲音混濁,若偏薄,則脆而散。有的是修補的偽器,四周敲出的聲音就會不一致,加入其他材料修補的,更有一種沙啞感。
觀察古銅器表層和銹層也很重要,因為當從器形或製作工藝上難以確其真假時,可以通過鑒別其表面銹色的好壞來斷定是真品還是贗器。由於青銅器埋於土中上千年,銅銹會層層發出,但各個地域的青銅器表銹色卻不甚相同,這與不同的地下水質和其他有機物腐蝕其表面,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有關。如安徽地區出土的青銅器,銹層呈灰綠色;而湖南出土的青銅器,則見有翠綠色的銹層,亮晶晶的,人稱「水坑」器中原地區出土的青銅器,銹層豐富,銹色多變,或黑灰,或棗皮紅,或灰綠,或銀白。於是行家們又分別稱這些銹層叫「黑漆古」、「棗皮紅」、「綠漆古」、「水銀沁」等。這些銹層很堅硬,即使用刀刮劃,也只是一些銹斑脫落,與偽器的銹層是完全不同的。假銹層的做法多種多樣,假的地子用鹽硇砂,銹色用鹽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銅加綠色顏料和氨水調合。但生出的新銹色澤單調,不像出土銹層敷一層、豐富多變、帶有滋潤感。現在市場上看到一些仿古青銅器,大多呈粉綠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脫落的感覺。有的則烏黑發亮,像是熟坑器,但器表沒有一點色澤滋潤的感覺。
④ 怎麼鑒別銅器
鑒別真偽:
從史料歸結出偽器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是全器皆偽。如上海博物館所藏西周晚期「師兌簋」,按原器翻鑄,尺寸與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經驗者用手一掂量,即可感知。
二是器物的一部分為偽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父乙觶",器身為真器,但作偽者在其口部加上了一個流,並在腹上部又加上了一個飾物,成為一件古代無此形制的觶,不倫不類。
三是拼湊真器殘片做成偽器。雖其均用商代青銅器殘件做成,但整個卣應為偽器,因為鹵無此形狀提梁。
四是器真銘偽。這又包括兩種情況:其一,銘文全偽。銘文或用刀具斬刻而成,或用化學葯品腐蝕而成。內容或仿某一真器銘,或拼湊,或隨意杜撰。由於戈、劍的平面部位易於偽刻,所以在戈、劍上偽刻銘文較為多見。其二,在真銘外,加刻偽銘。
五是器真而花紋偽。即在真的素麵或花紋少的囂物上偽刻花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商代製造的"父已壺",原為戰國素麵壺,作偽者在其身上偽刻了商代的獸面紋及。
銅器,青銅器的簡稱,也泛稱各種銅器。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黃銅冶煉技術的文明,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片和黃銅環就是冶煉而成,距今6700年。中國的青銅冶煉掌握的也較早,目前中國最早的冶煉青銅器為甘肅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青銅刀,距今也有5000年。
銅器特點:
銅器物是銅錫合金,有較強的硬度,不像瓦當磚瓦、甲骨陶瓷及書畫碑帖等易於破碎,而是便於長期收藏。再則青銅器皿形態各異古樸典雅,線條暢達,這也是其他古玩所無法企及的。
首先,中國青銅器數量大,種類繁多。究竟中國有多少件青銅器物,這是誰也無法統計的數字。有人統計過,僅以有銘文的青銅器物而論,從漢代到今天,出土就達一萬件以上。若加上無銘文的銅器,其數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為數量大,中國青銅器的品種也極其豐富,不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禮器,還有車馬器、農具、工具及各類生活用具等一應器物。眾多的青銅器皿,造型生動、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數量大、品種繁的中國青銅器無疑增加了鑒定的難度,這是中國青銅器的特點之一。
其二,中國青銅器分布地區廣,且質量上乘。中國青銅器出土較為集中的地區是中原,但它的分布范圍遠遠超出中原地區,東北、西北、巴蜀、嶺南甚至西藏及東海漁島上都發現有青銅器。這些青銅器造型生動、精美,風格各異,呈現出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
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製作精湛、形狀瑰異、花紋隨意、富麗典雅,其精品不勝枚舉,如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雙羊尊、大克鼎、毛公鼎、蓮鶴方壺、雙雄寶劍、勾踐劍、長信宮燈、嵌綠松石卧鹿、銅車馬一流,鑄造精緻,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當然深受國內外藏家鍾愛。
其他各類青銅器物,鑄造者根據不同的硬度要求,准確把銅錫比例,使器皿質量優良,這是國外青銅器鑄品望塵莫及的。
其三,器物銘文可以說是中國青銅器最大的特點。世界各地古青銅器絕大多數沒有銘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銅器或鑄有很短的銘文。中國古銅器有銘文者僅出土的就達一萬余件,且名文長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銘文長達497字。
這些銘文字體,或粗獷放達,或蒼勁有力,具有很高的很高的書法欣賞價值。這些銘文也是鑒定中最難把握的一環。
其四,以容器為主的中國青銅器也在世界青銅文化中獨樹一幟。就世界范圍而言,從印度河流域到巴爾干半島,從米諾斯文明到邁錫尼文明,其青銅器的代表作大多為武器,如戈、矛、刀、箭、劍、戟、鏃等,而中國卻以鑄造難度較大、紋飾復雜的容器為主。
這些容器,尤其鼎,是為國家重器。其寓意深奧、內涵豐富,與政治糾纏在一起的神秘性始終是鑒定家及藏家們感興趣的問題。另外,歐洲青銅文化以武器為代表,中國青銅文化以容器為代表,這是不是前者富於侵略性,而後者安於保守性就不得而知了。
中國青銅器的四大特點,是鑒定者應當了解的基本常識。
網路-銅器
⑤ 青銅器鑒定的辨偽方法
辨偽的基本方法是比較法與綜合分析法。
即將需要辨偽的器物,首先分別從銅質及鑄造工藝、器形、紋飾、銘文諸方面與真器逐一進行對比,並參考偽器的各種情況作為反面標准進行考察,從而對該器各個方面的真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再綜合該器的各個方面進行整體的分析。
真器的器形、紋飾與銘文等各方面是一致的,而偽器的各方面之間往往有矛盾。由於夏商周時期與後代的鑄造工藝不同,留在器物上的鑄造痕跡也不同,通過鑄痕的觀察可以判斷真偽。
夏商周主要採用范鑄法,器體上留有范線,有時夾有墊片,細部花紋稜角細膩圓滑。而現代或用翻砂法,則粒粗胎厚;或用失蠟法,則沒有范線。從銅質上來分析,夏商周時期為青銅質,而後代的偽器有不少為黃銅質。又由於夏商周之青銅器入土已三四千年,經過長期腐蝕,已發生化學變化,銅質已糟朽,因此,真器比同樣大小的新制的偽器重量要輕,有經驗者用手一掂,即可知其真偽。例如上海博物館藏的真的西周史頌簋重9350克,而其所藏之偽史頌簋卻重12420克,比真器重3070克。
其次,真器的表面銹色是經長期腐蝕而自然形成的,緻密而有金屬光澤,與器體是連為一體的。尤其是銅銹已滲入器物內部,滲入花紋或銘文字口之內。而偽器的表面銹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蝕法作成,其特點是很薄且浮在表面。而厚的偽銹一般是用漆調顏色作成,灰暗,呆滯,既沒有金屬光澤,又沒有層次,浮於器表,疏鬆,易脫落,而露出新銅地子。
第三,從器形上來說,中國古代各類青銅器的形制是有一定之規的。如被鑒定者器形不符合古代的規律,則有可能是偽作。
第四,真器的花紋及銘文自然而生動,風格古樸、生動。而偽器則呆板、軟散,無生氣。偽銘鏨刻有刀鑿之痕,往往又破壞了原來的表面,腐蝕者模糊而臃腫。偽銘大多書法拙劣,文義不通,與真銘拓本逐字逐筆對照,自可辨偽。
第五,偽器的器形、紋飾與銘文三者之間往往有矛盾,露出破綻。再者,銘文的性質與器物的類別不合者,或銘文所在的部位及行款不合於格式者,均有可能是偽作。需要指出的是,辨偽時詳細了解該器的出土情況與流傳經歷是很有必要的,往往能為辨偽提供重要的線索。 從鑄造技術進行辨偽的前提是十分了解青銅器各時代的冶鑄工藝。
商周時期,極大部分青銅器是用陶范法鑄成。也就是說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都有數塊陶范拼合澆鑄後留下的范痕,即范線。隨著時代進步,合范的方法有所變化,范痕會隨著變化,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跡,這即使是最熟練的工匠也難免做到。有的鑄器表層紋飾不多,合鑄面較大,合范痕跡容易忽飾,但在隱蔽處,如鼎的耳內和腹下部,還會遺留痕跡的。後代偽者不知道占人鑄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講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蠟模(失蠟)的方法鑄造。表面較精細,無需多作加工,但是用這種方法,卻往往與原器物的時代特徵相去甚遠。新鑄之器一般的重於原器。這是通常偽器或仿製品埋藏在地下的時間很短,非真器久埋深藏經2000多年礦化銹蝕而成,使表面略有膨脹,比重下降,而偽器沒有這一過程,自然較重。用蠟模翻制的偽器也會略重於原器,仿偽者會連同銹跡、砂眼一同澆鑄表現出來,加上前面一點偽器特徵更加明顯。占代塊范鑄造的青銅器,表面光潔度好,紋飾甚至纖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氣孔,也沒有銅液灌注不到而產:生縮孔的情況。而失蠟和翻砂鑄造的偽器,經常在表面出現一些砂眼,有的甚至產生縮孔等鑄造缺陷。如不了解這一點,很可能錯誤地以為砂眼和縮孔是舊鑄的特點。
另外,陶范所鑄銅器為控制器壁的厚度,往往會在內外范之間墊一墊片,因材質跟銅液有異,銹跡也就不同,而失臘法鑄器卻無需墊片,銹跡自然一致。 通過器物的型制進行辨偽,是對青銅器在各時代的型制特徵熟悉程度的考驗。
每一種青銅器,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形制、大小、高矮都會產生變化而形成規律。如青銅器中的大類鼎,自商代二里岡期到漢代,流行的時間最長,但每個時代鼎的形狀都有不同的特點。全面掌時代各類器的形制特點,是青銅器鑒別知識的基礎。通常偽器可以分為直接鑄造和拼湊改造兩類。直接鑄造的又可分為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依照真器或者依照相關資料鑄造偽器,其器形、銘文、紋飾等都有來歷和參照,有的是器型或銘文只有部分做r參照,部分有意改樣。如參照鑄造了器型,但卻鑄刻了杜撰的銘文,或將參照的錦義鑄刻住毫不相十的銅器上。此類偽器盡管模仿得並不精準,但也有一一定水平。第二種則是毫無根據的拼湊,意在作奇,達到以稀為貴的目的。此類偽器對青銅器形制特徵不甚熟悉的人很有挑戰性,如果不仔細觀察,就有上當的可能。 通過銘文辨偽,是檢測對占代歷史知識廣袤、書法研究深淺和鑄工藝水準高低與否的標尺。
青銅器的銘文是對歷史的記錄,是金石書法發展演變的例證,是鑄工工藝高超的體現,宋、清兩代是青銅器銘文作偽的主要時期。宋代以來,金石義字成為金石家的研究重點,作為有記載歷史文獻銘文的青銅器,往往受到廣泛的重視,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故而收藏家們對青銅器的搜集,則側重在銘文方面。
首先,銘文從單字族徽發展而來,形狀奇特古老,難以辨識;發展到後來的成為簡潔精煉的長篇銘文,更足提供斷代依據的歷史資料。如「利簋」銘文。第二,銘文從筆畫簡單的刻劃到規范的書寫鍥刻,無論筆畫、結構還是字形都有明顯的時代變化。商周時代青銅器銘文的鑄造,是另做一塊銘文范,嵌入主體內范中。有的銘文嵌得很平整,周圍沒有明顯的痕跡。也有嵌得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的銘文即是。商周時代在鑄造長篇銘文時,有的還要劃好線條或打好格子,所以銘文都橫平豎直,比較規整,刻銘文技工的技術高超,書寫也很流利。第三,隨著時代的崇尚和鍥刻新工具的出現,鑄工鍥刻水平在青銅器的銘文上得到了體現。由於范土的銘文是陽線條,因此銘文范上陽文在刻完後,乘濕嵌入豐體范中,字口厚度要避免與外范接觸而需修正,可能要微作接捺,與主體范修正,這樣陽文寧的上口就火,而鑄成的銘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人的感覺。這必須精細的觀察才能發現。同時在字口內具有磨砂玻璃那樣均勻的無光感,字體筆畫的轉折處,呈非常自然的圓勢。當然,這只是在一部分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上是如此。而後刻的銘文,有的是有參照,字體比較拘謹、呆板,字口內有或隱或顯的刀鑿痕。而用翻砂法鑄造的青銅器,泥料糶頁粒比較粗,銘文筆畫的表面與細膩的范土鑄造不同。
青銅器銘文的作偽多有如下幾種:添銘法。即在無銘文的真器卜鏨刻偽銘,後鏨的銘文大多字體呆板、鬆散、不自然,字口面寬底窄,同時有鏨痕,偽工用銅絲刷刷去鏨痕,卻又留下刷痕,也影響了字的筆鋒。銘文字體、內容雖能仿刻,但其韻味卻是難神似。另外,真器偽銘者皆傷皮色,器表有銹而字口無銹,即使字口處作上假地子、假銹,也異於器表。增銘法。就是原有簡單銘文的真器上增刻偽銘;或真器上本應對銘,因器缺失使銘文也缺,在進行修配時將銘文也一起補刻。增刻偽銘後,其字口、銹色、地子與真銘不同,再者,一器之上銘文非一人所出,其筆體、韻味自然不符,特別是鑄銘與刻銘就截然不同。腐蝕法。將青銅器需要刻銘的部位塗上蠟,並在蠟上刻好字,再用三氯化鐵在刻好字的蠟上進行腐蝕器身,將蠟去掉後,凹陷的銘文自然顯現。這樣腐蝕的銘文字不成體,字口深淺不一,筆畫邊緣十分粗糙。
紋飾是器型華麗的外衣,合體、適時的外衣是紋飾辨偽的重要依據。
不同年齡的人著裝自然不同,青銅器亦是如此。拿到器物,首先看看器型和紋飾的時代風格是否一致,紋飾的作偽大致有如下幾種:加花法。即在真器原有的簡單紋飾上或光素無紋的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紋。一般來說加刻的花紋與原器花紋是一致,但應注意走刀和崩茬的痕跡。掏花法。即在原本無花紋或有破損穿孔的器物鏤刻、改刻花紋,使原器變成一件鏤空之器。這種偽掏花的作法,如此做法刀痕非常明顯,且不符合原器的特徵。 辨別不同時期青銅的材質是對青銅器身份的考證。
戰國以前的銅器,皆為銅錫鉛合金的青銅器。錫的成份越大,銅質的灰色色澤越淺淡。商至戰國的銅器銅質純凈,極少有沙粒。宋仿銅器,合金成分為銅、錫、鉛和少量的鋅,銅色為黃中泛紅。明清偽器含錫成分很少,而鉛鋅成分增多,銅色皆發黃,但明代偽器色為黃中泛白,清代偽器色卻是黃中透黃。因此,鑒定銅質的真偽,還要看、足、日沿、底部露銅的質色。 聲音和氣味是青銅器辨偽的必要輔助手段。
青銅器由於在土中埋了幾千年,有一股土氣味,新出土的銅器土氣味更濃烈。而經過地下腐蝕較深的青銅器,銅質已屬礦化,所以發音以渾濁者居多。當然埋藏在極其乾燥而又純粹的土層中的青銅器,敲擊音也有甚佳的。而宋以後的偽器多為黃銅,未曾氧化或氧化時間較短,以手敲擊,聲音細長、清脆,也無土香,卻有汗腥味,這是由於作偽者多用化學葯品,如酸鹽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銹,雖經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氣味。有的用石膏製作或修補的偽器,質地輕,顏色白,用手敲擊,其聲嘶啞。這些只是一般規律,因銅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時間長短、地區、土質等不同,輕重聲音有所區別。
⑥ 青銅器真偽鑒定方法
首先可以從青銅器的打造材質來辨別青銅器的所屬年代,不同材質所打造出來的青銅器在顏色上會有差別。
然後不同朝代的青銅器,在造型和鑄造工藝方面會有很大的差別。
青銅器上面可以刻銘文,銘文是為了紀念人物的,因此,在鑒定或鑒賞青銅器的時候可以閱讀下這些銘文。
還有青銅器上會有刻有一些紋飾,因此在鑒定或鑒賞青銅器的時候,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⑦ 怎麼辨別真假青銅器(佛像)等
我給你介紹幾個作偽方法:http://hi..com/%E9%92%9F%E9%BC%8E%E9%9D%92%E9%93%9C%E5%99%A8/blog/item/25970017fd20975320a4e9ee.html?timeStamp=131035629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