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廣東省最早是什麼時候鑄造銀幣

廣東省最早是什麼時候鑄造銀幣

發布時間:2022-05-07 05:28:42

1. 安微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銀幣為什麼背寫廣東省造呢

因為造錢的模板是廣東省那邊的人製造的。

光緒十五年(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採納英國匯豐銀行建議,停鑄面值七錢三分的銀幣,改鑄七錢二分。廣東錢局在英國伯明翰造幣廠提供的模具基礎之上加以修改,銀幣正面點圈內仍為漢文和滿文,「光緒元寶」四字以英文環繞。

背面蟠龍居中,上下鐫「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二分」。由於洋文與漢字同列一面的設計與其他省份銀幣相反,被稱為「七二反版」,當局亦認為不合體例,而未量產。

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樣幣一枚,俗稱「廣東七二反版」,是第一套在中國制模鑄造的機制銀幣,僅壓印少量樣幣並未發行,存世極少。

存世的樣幣邊齒及馬齒銳利,龍鱗滿打,立體感極強,雙麵包漿均勻,光澤充沛和包漿鮮明,保存頗佳,彌足珍貴,堪稱中國機制幣翹楚,至為寶貴,近二十年僅出現一次,且為全套出現。

2. 中華民國十六年廣東省造二毫銀幣 圖片

沒此種錢幣!


廣東二毫銀幣,從民國13年開始停止鑄造;到民國17年開始重新鑄造。並無民國16年幣種。如果有,也是假的。


1928年(民國17年),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南北統一後,國民黨政府著手整頓幣制,「廣東造幣廠」由此改為「廣東財政廳毫幣改鑄廠」(直屬中央財政部錢幣司管轄),「本廠自民十三年停鑄至十七年旋開鑄,原欲將舊幣改鑄,以謀金融之整頓,其所以定名為毫幣」,開鑄之新幣:反面採用孫中山肖像,正面改作,中心「貳毫」環以嘉禾,上環書「中華民國十七年」,下環書「廣東省造」。成份銀七銅三,符合國幣條例之規定。


3. 古錢幣一毫銀幣是什麼年代出的

如果一毫,應為19世紀初

4. 北洋造是最早生產的銀元嗎

不是,中國最早的第一套機制銀幣是光緒十年吉林廠平銀幣,但未發行。廣東省於光緒十六年鑄造的廣東光緒龍洋,是最早正式發行的機制銀幣。北洋機器局是從光緒二十二年才開始鑄造龍洋的。比廣東省晚了6年。

5. 廣東銀幣的簡介

【詞 目】:廣東銀幣【拼 音】:guangdongyinbi
【英 文】:〔KwangtungSilveycoin〕
【錢局名稱】:始為廣東錢局,後改為戶部轄度支部造幣廠廣東分廠。
【錢局地址】:廣州大東門外
【督造官吏】:蔡錫勇(候選知府)、薛培榕(候補知縣)
【鑄幣簡介】:1886年(光緒十二年),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上奏朝廷,主張在廣州設置錢局,得到允准。
1887年(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又向朝廷上了「奏請仿鑄銀元折」,即刻獲准設立廣東造幣廠。
同年,英國喜敦造幣廠為廣東省試鑄七錢三分反版銀幣和喜敦樣幣各一套。
1889年(光緒十五年),廣東錢局開始鑄造銀元。
1910年(宣統二年),廣州造幣分廠生產廣東銀幣等銀幣。
辛亥革命勝利後,廣東造幣廠生產了一系列民國廣東省造銀幣和代鑄袁像銀幣、孫像銀幣。

6. 中國銀元從何時使用

明萬曆年間(1573-1620)銀元開始由歐洲流入中國。至明、清與西方貿易,從外國流入之白銀多為鑄造成硬幣之銀圓。早期的銀圓多為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之西班牙圓,在中國被稱為「本洋」。後來輸入的銀圓則有墨西哥獨立後鑄造,以鷹為標記的「鷹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銀圓在中國逐漸受所歡迎,間接影響清政府控制經濟的能力。外國亦紛紛鑄造成色接近的銀圓到中國購物,這些外國均統稱為「貿易銀」。但由於外國貿易銀圓的含銀量只有九成,但中國人卻要以十足的白銀換取外國貿易銀。清道光年間(1821-1850),台灣曾仿製銀圓,稱為銀餅。光緒十四五年間(1888-1889)在廣東省起開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銀圓。其後均開始自鑄銀圓,抵抗外國貿易銀。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省紛紛仿製。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頒布《幣制則例》,規定銀為本位幣,每枚重庫平七錢二分,含純銀九成,合六錢四分八厘。翌年5月開始鑄造。旋因辛亥革命發生,未正式發行。

7. 誰知道中國近代自鑄銀元的歷史

四川省發行「盧比」,張之洞督造銀元,民國開鑄「袁頭幣」

大約在15世紀,外國銀元流入中國。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的「本洋」和西班牙銀元,是流入中國的第一批外國銀元。起初在福建、廣東沿海使用,又叫「番銀」、「花邊銀」。乾隆、嘉慶年間,海禁漸開,外貿日趨繁盛,外國銀元流入的種類增多,流通范圍也日益擴大。清朝末年,發生了銀兩單位與銀元單位的激烈爭論。

為抵制印度盧比四川也造盧比

為什麼要仿鑄外國銀元?當時清朝的官員曾經概括了四句話:維主權,存正朔,收利權,塞漏卮。從林則徐的「蘇省並無洋銀出洋」折中,已知嘉慶、道光年間民間早已仿鑄銀元。

在仿鑄洋錢前後,清廷為了適應局部地區長期使用銀錢的習慣,於乾隆五十七年一月(公元1792年)由政府批准,官督商辦,在西藏鑄造「乾隆寶藏」,又叫「西藏銀幣」。計三品:大者重一錢五分,中者重一錢,小者重五分,以中者鑄造最多,成色都較高,限西藏使用。錢的正面鑄漢文「乾隆寶藏」,背面鑄唐古忒文「乾隆寶藏」字樣,邊廓刻有年份,全用紋銀造成。紋銀一兩換寶藏重五分者十八圓,換重一錢者九圓,餘一錢留作火耗工繳。鑄錢工料,交商承辦,由駐藏大臣督同噶布倫等監造,驗明成色,不準摻雜。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下令鑄造的銀幣。

嘉慶、道光年間,曾分別改鑄「嘉慶寶藏」和「道光寶藏」。清末還計劃鑄造「光緒寶藏」,未成。而尼泊爾和印度盧比,也同時在西藏流通,並且滲透到雲南和四川。四川為了抵制盧比的侵入,曾仿印度盧比鑄造四川盧比,正面有光緒的半身像和服飾,背面有四川省造字樣。這是中國最早的人像幣。

張之洞開啟中國自鑄近代銀元之門

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設造幣廠鑄造銀元。幣面中央是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周圍有九個漢字「廣東省庫平七錢三分」,後改為七錢二分,比當時流行的鷹洋重一分五厘;背面為蟠龍花紋及英文,通稱「龍洋」。開始時曾委託匯豐銀行代鑄,並定出鑄幣章程,規定它的輕重大小及配合成色。分為五等:每元重七錢二分,配九成足銀;次則三錢六分,減配八六成足銀;再次則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種,均減配八成足銀。又把後四種分別稱為「對開」、「四開」、「八開」、「十六開」。這五等即是後來通稱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銀幣。起初僅在廣東、福建、天津等處流通,後來四開及八開盛行於上海,這是中國自鑄近代銀元的開始。

此後,各省群起設廠自鑄。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前後,輿論對自鑄銀元特別支持,康有為等紛紛上書稱頌廣東、湖北鑄幣的成效,痛陳洋錢侵蝕之害,認為自鑄可以消除銀兩解庫出入之弊,調劑錢之不足,可收利權,裕國利民。有些政府官員還認為是解決財政困難的救急良策。大利所在,不待清廷下令推廣,很快就在全國范圍內展開。1899年,除天津總廠外,已有十多個省區設廠鼓鑄銀元。各省各自為政,管理混亂,銀元原來的優點被削弱,形式、重量、成色各省不同,有的差距較大,導致各種銀元的市價漲落不定。各省銀元都標上了本省省名,因品質不一,互相抵制,流通不暢。各省濫鑄,數量過剩。清廷企圖把銀元鑄造權收歸中央,獨占鑄幣盈利。光緒二十五年下令除廣東、湖北兩局外,其餘全部裁撤。但這個措施立即遭到地方勢力反對。於是清廷又准許增加北洋、南洋和吉林三局。1905年又設鑄造銀錢總廠於天津,鑄造金銀銅三品貨幣。只留北洋、南洋、廣東、湖北四局作為分廠。

慈禧病故「元」單位趁亂出了頭

慈禧等人認為,銀兩是祖宗成法,過去仿鑄洋元,乃一時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定製,並攻擊「元單位」是「上損國體,下失民信,內便中飽,外長漏卮」。竭力主張以兩為單位。以度支部尚書載澤和新官僚盛宣懷為首的元單位派則竭力主張:「不用兩錢分厘名目,只須以枚計算,期與他國貨幣相通。為金本位之准備,不宜執行舊日成規。而銀錢流轉,以商家貿易、民間日用為大宗。國家稅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兩幣制,揆之國計民生程度未能盡合。且貨幣通弊,重則私熔,亦須預防。」並從分量、成色、幣制搭配和市面流通四個方面分析「兩單位」不及「元單位」。他們一方面頂住「上諭」,一方面採用迂迴戰術,繼續大造輿論,主張繼續鑄行龍洋,並於1907年擬訂「鑄造新銀幣分量,成色章程」五條,開始在天津廠試鑄重七錢二分的銀元。第二年底,清政府先後兩次把銀元單位問題徵求全國二十四個督撫的意見。贊成兩單位的十二人,元單位的九人,兩、元並用的三人。度支部主張設立幣制調查局來廣泛收集各方意見。不久慈禧、光緒病故,政局變動。盛宣懷為載澤出謀:幣制尚待調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無交易之物,可暫時先照早已通用的銀元(即龍洋),成色分量不變。他們還擬訂統一幣制辦法,由中央銀行統一幣制。在辦法中設計的紙幣、金幣、銀幣和鎳銅幣,完全採用西法。其中銀元分五等,一元銀幣重七錢二分,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接著發動上海總商會上書清廷,強烈反對鑄一兩重銀幣。在內外夾攻下,攝政王企圖行新政收買人心,令度支部再議幣制,載澤就全盤否定了兩單位。

「大清銀幣」一統天下民國後「袁頭幣」「船洋」再奪天下。

1910年4月,清廷制定「國幣則例」二十四條,規定鑄幣權統一歸中央,停止各省自由鑄造;設立幣制局,統一事權;以元為單位,重七錢二分,成色九成。1911年5月,在南京、武漢、兩廣開始鑄造「大清銀幣」。

民國成立後,銀元流通狀況更加混亂,有外國的鷹洋、本洋、日本龍洋及清末所鑄的各種龍洋。民國初期,造幣總廠和許多省的銀元局繼續鑄造宣統元寶等銀元,四川鑄行「大漢銀元」。由於銀元種類繁多,成色不一,有的相差一成左右,市價時高時低,錢業從中操縱,獲取暴利,民眾深受其害。1914年2月公布「新國幣條例」,整頓和統一銀元,規定一圓銀幣為國幣,即本位幣,重七錢二分,銀九銅一,後改為89%,幣面鑄有袁世凱頭像和鑄造年份,背面為嘉禾紋飾及「壹圓」字樣,通稱「袁頭幣」。這種新幣,形式劃一,花樣新穎,容易識別,成色重量又能嚴守規定,發行後,很快在全國各地風行。1927年,北伐勝利,國民黨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停鑄袁頭幣,改鑄「中山開國紀念幣」,通稱「孫幣」或「船洋」。正面有孫中山半身頭像,背面有帆船圖案。從此,在中國境內,袁頭幣和船洋同時流通,其他中外銀元逐漸退出流通。

8.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每枚當制錢十文現值多少

廣東省造銀元

錢幣名稱 面值 特徵 參考價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0.365錢 無 15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0.73錢 無 12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1.46錢 無 12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3.65錢 無 5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7.3錢 無 150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0.36錢 無 1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0.72錢 無 4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1.44錢 無 4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3.6錢 無 15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7.2錢 無 5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0.36錢 反版、面龍圖 50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0.72錢 反版、面龍圖 60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1.44錢 反版、面龍圖 80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3.6錢 反版、面龍圖 200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7.20錢 反版、面龍圖 500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壹兩 背「壽」陽文 300000元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 壹兩 背「壽」 350000元
廣東省造宣統元寶 1.44錢 無 30元
廣東省造宣統元寶 7.20錢 無 45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元年 3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壹毫 民國二年 4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二年 3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壹毫 民國三年 5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三年 3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四年 80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七年 3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八年 3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九年 2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十年 2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壹毫 民國十一年 8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十一年 3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十二年 40元
廣東省造民國銀幣 貳毫 民國十三年 50元
廣東省造孫像銀幣 貳毫 民國十三年 1500元
廣東省造孫像銀幣 貳毫 民國十七年 1200元
廣東省造孫像銀幣 貳毫 民國十八年 20元
廣東省造孫像銀幣 壹毫 民國十八年 35元

9. 銀元在中國鑄造歷史和結束時間。

銀元在中國鑄造歷史有2000多年,最早在春秋戰國時就產生具有一定形狀的銀幣,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外來通商貿易,大擬外銀流入,名目繁多,帶來了我國銀圓圖案的升華,開始自鑄銀圓,後逐步形成各糸列銀圓.至今遠沒有結束時間。

10. 銀元知識

銀元起源於15世紀,俗稱「洋錢」、「洋鈿」、「花邊錢」、「大洋」,是大型銀幣的通稱。清代,把外國流入的銀鑄幣稱為洋錢,把中國自鑄的銀幣稱為銀圓(元),銀幣。十五世紀末銀元開鑄於歐洲。十六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鑄造,明代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開始流入中國。但獲得廣泛流通則是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後,從通商口岸流布於內地各省。十九世紀中葉以前,以西班牙銀元佔主要地位,到了十九世紀後期,墨西哥銀元起而代之。清朝官鑄銀元始於1890年的廣東省,1893年後,湖北、江蘇、福建、直隸、奉天和吉林等省先後仿效廣東鑄造銀元。1910年9月,清政府度支部奏定,發布「幣制則例」,規定了以銀元(含銀七錢二分)為國幣。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因當時國內流通銀兩成色不佳,這2100萬元採用了廣泛流通的西班牙銀元來支付。

早期沿海地區流通的是西班牙銀元(Spanish Carolus dollar),又稱加羅拉銀元,俗稱本洋。系1535-1821年間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魯等地)鑄造的銀幣。16世紀末,本洋開始流入我國,但到鴉片戰爭前,僅作為士大夫階級的一種玩物或收藏品,並沒有成為真正的貨幣。鴉片戰爭後流通於長江中下游各省及河北、廣東、福建等地。墨西哥於1821年獨立後,1824年開始鑄造墨西哥銀元(Mexican Dollar),因幣面花紋有鷹鳥,俗稱鷹洋,誤稱為英洋,華北各地又稱之為正英。據1856年倫敦造幣廠對中國流通的銀幣的一次化驗,證明墨西哥銀元含純銀371.57英厘(grain),值英幣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羅拉銀元含純銀370.9英厘,值英幣50.12便士。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墨西哥銀元取代西班牙銀元成為在華主要流通銀幣。到了1910年,上海一地幾乎以墨幣為主幣。有人估計到清末民初,流入中國市場的鷹洋在4億多枚,當時上海金融市場專門開設鷹洋行市。1905年後,墨西哥採用金本位制,停鑄鷹洋,鷹洋流入中國漸少,1919年後上海金融市場逐停開鷹洋行市。晚清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還有:英國貿易銀元,因幣面鑄有一個持杖的不列顛女神站像,俗稱人洋或站洋、站人洋(是英國在印度境內和在香港專為在中國境內流通而鑄造的一種銀元,背面鑄有中國圖案花紋及中文「壹圓」兩字。該幣由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的英國銀行發行,總共發行約1.5億枚,流行於兩廣、閩浙、滬寧一帶);日本銀幣,因幣面有龍紋,俗稱龍洋或龍番;其他尚有美國的貿易銀元、法國的安南銀元等。

請參閱網路:http://ke..com/view/100556.htm?fr=aladdin

閱讀全文

與廣東省最早是什麼時候鑄造銀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克斯空調為什麼突然不製冷 瀏覽:115
閥門的開度指的什麼 瀏覽:835
什麼儀器可以探測到金 瀏覽:182
自來水用天然氣閥門 瀏覽:901
客戶想退超聲波怎麼溝通 瀏覽:606
設備的購買是哪個部門負責 瀏覽:880
黑貓洗車機曲軸軸承怎麼拆 瀏覽:721
天然氣閥門到底關不關 瀏覽:346
防靜脈血栓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709
閥門的行程指什麼 瀏覽:27
暖氣主杠閥門 瀏覽:577
汽車液壓軸承是什麼 瀏覽:696
雞自動喂水裝置原理 瀏覽:544
機械觸發開關如何應用 瀏覽:522
汽車打火時儀表盤亮著什麼原因 瀏覽:322
實驗室常用的緊急噴淋裝置的使用錯誤的是 瀏覽:322
數控銑機床坐標亂了怎麼辦 瀏覽:267
健身房可以用哪些器材 瀏覽:337
機械碳是什麼做的 瀏覽:427
電摩後輪軸承型號多少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