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銅器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時期在青銅器發展不同時期各有什麼特點
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
一、形成期
距今4500~4000年龍山時代,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里,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里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二、鼎盛期
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
三、轉變時期
轉變時期一般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傳統的禮儀制度已徹底瓦解,鐵製品已廣泛使用.到了東漢末年,陶瓷器得到較大發展,把日用青銅器皿進一步從生活中排擠出去.至於兵器,工具等方面,這時鐵器早已佔了主導地位.隋唐時期的銅器主要是各類精美的銅鏡,一般均有各種銘文.自此以後,青銅器除了銅鏡外,可以說不再有什麼發展了.
❷ 中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的時間是在哪個年代
我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是在春秋後期。
從近來考古發掘出土的春秋戰國之際鐵器來看,有用「塊煉法」製造的,也有用鑄鐵鑄造的,更有把鑄鐵件經過加熱退火柔化處理而成為展性鑄鐵的.①從煉得鑄鐵,鑄成器件,進而採用加熱退火的方法,對鑄鐵件加以柔化處理,必須有一個試驗改進的過程.由此可以斷定,我國鑄鐵冶煉技術的發明,應該更要早些.至少到春秋晚期,中原地區這種鑄鐵冶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們從公元前五一三年晉國鑄刑鼎這件事,就可以了解這一點.我們知道,要把刑書鑄在鐵鼎上,不是件簡單的事.即使這部刑書的文字不多,總該有些條文,要把這些條文鑄到鐵鼎上,這個「鑄型」不會大小,所需流動狀態的鑄鐵也不會太少,否則的話,就不可能鑄成功.毫無疑問,中國古代由於改進了煉爐的鼓風方法,提高了煉爐的溫度,很早就發明冶煉鑄鐵的技術,使煉出的鐵成為液體,從而加速了冶鐵過程,提高了鐵的生產率.這對於冶鐵業的發展和鐵工具的推廣使用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❸ 春秋戰國時期的冶鐵技術和鐵器品種有哪些
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的早期鐵器時代。商代鐵刃銅鉞的發現,表明金屬鐵早在3000餘年前即已被人們認識和利用。但中國開始冶鐵和使用鐵器的確切時間是在春秋時期,最早的人工冶煉的鐵器──銅柄鐵劍出土於甘肅靈台的一座春秋早期墓中。初期製作的鐵器多是削、凹口鋤(耒)、刀等小工具,但已有鍛制的中碳鋼劍、白口生鐵鑄的鼎等製品。戰國中期以後,鐵工具在農業、手工業中逐步取得支配地位,在社會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戰國中晚期煉鐵技術進一步提高,鐵器的出土已遍及七國地區,並見於北方的東胡、匈奴和南方的百越。
冶鐵業在中國出現的時間雖然比西亞和歐洲要晚,但一經出現,便取得飛速發展,並在以後的很長時期中一直居於世界冶金技術的前列。
東周鐵器的器類有農具、手工具、兵器和雜用器,而以農業、手工業工具為大宗。農具有V形鏵冠、、鋤、(耒)、鏟、錘等多種。同一類型的農具又有不同形式,如有長方板楔形和長條橢圓孔形,鋤有六角形、梯形、凹形鐵口鋤和五齒鋤;鐮有矩鐮、爪鐮等。 手工業工具有斧、錛、鑿、錐、錘; 兵器有劍、戟、矛、匕首、胄;雜用器有削、刮刀、環、鉤、帶鉤以及作為青銅器的附屬部件的鼎腳和鏃鋌。
❹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冶鑄業的技術進步表現在什麼地方
春秋戰國時期的冶鑄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青銅器的大量出現,鐵農具的出現和使用。
並且因為當時的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也開始使用了鐵制的工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當時的鐵農具的發展也為鐵犁牛耕的出現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也同時促進了封建經濟的進一步壯大和發展。
❺ 人們稱夏商周時期為() A. 青銅時代 B. 石器時代 C. 鐵器時代 D. 金石並用時代
依據所學知識,商朝、西周時期,青銅器鑄造業高達發達,青銅工藝十分精湛,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標志,因此人們稱夏、商、周時期為青銅時代.
故選A.
❻ 我國的冶鐵技術大約始於哪個朝代
我國塊煉鐵始於春秋時代,在掌握塊煉鐵技術的不久,就煉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態生鐵,並用以鑄成工具使用。
考古發現的最早人工冶煉鐵器屬於春秋時期,目前已知有大約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鋤(臿)刃,梯形錛刃、削、刮刀、劍、鼎等,經金相核驗,多數屬固態還原的塊煉鐵(指不含炭的鐵)。
春秋晚期時期,人們掌握了塊煉滲碳鋼及其淬火工藝,大大提高了鐵器的實用性能,為戰國中期以後的鐵器大量應用於軍事和農業生產創造了技術條件。
(6)鐵器鑄造工藝精湛是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我國古代的制鐵術發明於春秋時期。由戰國到西漢,鋼鐵兵器逐漸興起。西漢中期以後,除弓、矢以外的主要兵器,多已由鋼材製作,為了提高鋼的硬度和強度,淬火技術應運而生。
兩漢時期,鋼的淬火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河北滿城,西漢中期劉勝墓,遼寧遼陽三道濠西漢遺址,山東蒼山縣等地都發現了淬火過的鋼刀和鋼劍,在史書上也有關於淬火的文字記載。
隨著淬火技術的深入發展,古人發現淬火劑對淬火質量有很大影響,三國(公元222~265年)時代的蒲元和南北朝時期的綦母懷文在這方面都曾經作出過較大的貢獻。
❼ 我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是在什麼時候
我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是在春秋後期。
從近來考古發掘出土的春秋戰國之際鐵器來看,有用「塊煉法」製造的,也有用鑄鐵鑄造的,更有把鑄鐵件經過加熱退火柔化處理而成為展性鑄鐵的.①從煉得鑄鐵,鑄成器件,進而採用加熱退火的方法,對鑄鐵件加以柔化處理,必須有一個試驗改進的過程.由此可以斷定,我國鑄鐵冶煉技術的發明,應該更要早些.至少到春秋晚期,中原地區這種鑄鐵冶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們從公元前五一三年晉國鑄刑鼎這件事,就可以了解這一點.我們知道,要把刑書鑄在鐵鼎上,不是件簡單的事.即使這部刑書的文字不多,總該有些條文,要把這些條文鑄到鐵鼎上,這個「鑄型」不會大小,所需流動狀態的鑄鐵也不會太少,否則的話,就不可能鑄成功.毫無疑問,中國古代由於改進了煉爐的鼓風方法,提高了煉爐的溫度,很早就發明冶煉鑄鐵的技術,使煉出的鐵成為液體,從而加速了冶鐵過程,提高了鐵的生產率.這對於冶鐵業的發展和鐵工具的推廣使用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到戰國中晚期,冶煉鑄鐵和鑄造鐵器已開始分工,新鄭鄭韓古城的內倉、西平酒店村和登封告城鎮,都已發現戰國鑄鐵遺址.
告城鎮發現了熔鐵爐底及爐襯殘片,還發現有拐頭的陶鼓風管以及木炭屑,可見當時熔鐵爐和煉鐵爐同樣以木炭為燃料.①近來考古發掘出土的戰國以迄漢魏鐵農具,大多數是鑄鐵製造的;在同時的手工業工具中,鑄鐵件也占很大比例.一九七七年七月長沙窯嶺春秋戰國之際楚墓出土鐵鼎,口徑二十三厘米(相當於當時一尺),高二十一厘米,腹深二十六厘米,出土時重三千二百五十克(相當於當時十三斤),金相鑒定表明含有少量石墨,基體為鑄鐵.
❽ 我國古代的鐵器冶煉技術發展史
關於鐵器:
中國開始和使用鐵器的年代,目前尚無定論。考古發現的人工冶煉的最早鐵器屬於春秋時期,目前已知有大約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鋤(臿)刃,梯形錛刃、削、刮刀、劍、鼎等,經金相核驗,多數屬固態還原的塊煉鐵(指不含炭的鐵)。戰國時期,掌握了塊煉滲碳鋼及其淬火工藝,大大提高了鐵器的實用的性能,為戰國中期以後的鐵器大量應用於軍事和農業生產創造了技術條件。
關於我國何時出現鐵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1972年底,河北藳城台西遺址發現了一件商代中期的鐵刃銅鉞,而且,這件器物的鐵刃經鑒定是經過鍛打的。1977年8月北京平谷縣南獨樂河公社劉家河大隊商代墓葬中又出土了一件鐵刃銅鉞;此外,解放前還發現有一件西周初年的鐵刃銅鉞和鐵援銅戈,傳說是1931年在河南浚縣出土的。上述幾件器物經分析,均含有較高成分的鎳,這正是隕鐵的特徵。所以,一般認為這幾件器物由隕鐵製成,而不是由人工鍛冶的鐵製成的。另外,在商代藳城台西遺址中還出土了兩塊赤鐵礦石和十幾塊鐵渣,所以有的研究者認為這是商代中期已開始冶鐵的反映。但人們在冶銅時,礦石中的氧化鐵同樣會留在礦渣之中,而且礦渣中的含鐵量可達到36%以上,甚至達50%。所以,有的研究者又認為:「台西遺址出土的所謂鐵渣,應是煉銅的礦渣,而不是人工冶鐵的遺物」,等等。總之,學術界占統治地位的意見認為,中國在商代還沒有出現人工制鐵。
第二種意見,西周初期有無人工冶鐵?有的學者認為西周初期可能出現人工冶鐵。《逸周書·克殷》載:「……乃石擊之以輕呂,斬之以玄鉞」。有的學者認為,這里的「玄鉞」並非鐵器,而指隕鐵制的鐵刃銅鉞,不能證明商末周初已能冶鐵。《詩經·大雅·公劉》:「取厲取鍛。」《尚書·費誓》:「鍛乃戈矛,礪乃鋒刃。」對這兩處中的「鍛」,過去一些學者認為制鍛鐵,現在一些學者則認為「鍛」指對青銅的捶鍛。而且至今考古發現西周戈、矛等兵器均為青銅製品,青銅兵器、工具也可以通過鍛打而變得鋒利。因此,西周初期出現人工冶鐵的意見也因缺乏實證而被否定。
第三種意見,西周中晚期出現人工冶鐵。《禮記·月令》載:「天子……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旗……」這一記載系指西周而言。《詩經·秦風·駟鐵》: 「駟鐵孔阜」,是西周末秦襄公時的詩,意為四匹馬的顏色如鐵。只有鐵成為習見事物之後,才會以其顏色稱呼別的器物。考古已發現了西周末的人工冶鐵製品,即河南三門峽虢國大墓中出土的銅柄鐵劍。這件器物屬西周晚期人工冶鐵的塊煉鐵製品已為學術界公認。此外,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墓出土了西周、東周之際的鐵鏟,甘肅靈台發現春秋早期的銅柄鐵劍,甘肅永昌則發現春秋早期的鐵鍤等。據上述事實,學術界認為中國中原地區人工冶鐵最早發生於西周中晚期。
從現在接觸到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的實物證據來看,把中國最早出現的人工冶鐵定在西周中晚期是比較合理的。
濕法煉銅:Fe+CuSO4=FeSO4+Cu
不一定用鐵,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就行.
也不一定用硫酸銅,可溶性的銅鹽就可以.
關於冶鐵:
冶鐵技術是古代化學工藝的應用實例,也是應用化學知識的集中表現。人類最早煉得的鐵,是鐵礦石在800℃~1000℃條件下,由木炭還原直接得到的。江蘇省六合縣程橋出土的公元前6世紀前後東周墓內的鐵凡、鐵條,在湖南省長沙市洞坡等地的遺址中,發現經過人工冶煉的鐵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鐵實物。
商周時代,我國的青銅鑄造業非常發達,這意味著采礦、鼓風、冶煉等技術都很先進。在這個基礎上,冶鐵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由於早期的冶煉技術底下,煉爐很小,鼓風能力也不強,無法使礦石充分熔化,因此只能煉成海綿狀的熟鐵塊。在海綿鐵中還含有很多雜質,需要經過反復煅打才能得到較純的鐵塊,這種技術叫做塊鐵法。歐洲曾經長期使用這種方法煉鐵,一直要到14世紀發明了水力鼓風爐以後才能冶煉鑄鐵,比我國晚了1900多年。
文獻上關於冶煉生鐵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公元前513年,晉國曾在國都徵收「一鼓鐵」的軍賦,並把成文的刑法鑄在鐵鼎上,即所謂的 「鑄刑鼎」。這說明春秋晚期民間已經出現了煉鐵作坊,並且已經能夠鑄造鼎這樣復雜的鐵容器了。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鐵器都是春秋時代的,這些鐵器經金相分析,有的是塊鐵法製造的,有的是鑄鐵鑄造的,有的是把鑄鐵加熱退火柔化處理為展性鑄鐵製成的,顯示出技術已經非常熟練了。
早期的鑄鐵是白口鐵,質地脆而硬,容易折斷,不耐用。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鑄鐵柔化技術。他們把鑄鐵加熱鍛打脫碳,得到白心可鍛鑄鐵,或經過長時間加熱退火,得到韌性更好的黑心可鍛鑄鐵。如果脫碳不完全,僅使鑄件外層成為鋼而內層還是鑄鐵,就可以得到一種鋼和鐵的復合品,使鑄件的質量更加優良,歐洲要到18世紀才有白心可鍛鑄鐵,美國要到19世紀才有黑心可鍛鑄鐵,我國的鑄鐵柔化技術比他們早發明了兩千多年。
生鐵、熟鐵和鋼的區別在於含碳量的不同,生鐵的含碳量大於2%,熟鐵的含碳量小於0.04%,鋼的含碳量界於二者之間。鋼可以通過生鐵脫碳得到,也可以通過熟鐵滲碳製得。燕下都出土的一部分兵器就是把塊煉鐵放在熾熱的木炭中長期加熱使其表面滲碳,在經過鍛打成為滲碳鋼片,又把滲碳鋼片對折鍛打多次製成的,這種煉鋼法也叫 「百煉成鋼」,漢代有些用這種方法製成的鋼刀上常常刻有「卅煉鋼」、「百煉鋼」等字樣。
漢代冶鐵的一項突出成就,就是出現了球墨鑄鐵,而現代的球墨鑄鐵要到1947年才研製成功。百煉鋼工藝的日益成熟和炒鋼技術的發明,也是漢代鋼鐵冶煉技術進步的標志。西漢中晚期出現了利用生鐵炒成熟鐵或鋼的新技術,即將生鐵加熱到半液體、半固體狀態再進行攪拌,利用空氣或鐵礦粉中的氧進行脫碳以獲得熟鐵或鋼。運用這種技術可以有控制的把生鐵炒到所需要的含碳量,然後再加熱鍛打成質量較好的鋼件,從而大大的促進了百煉鋼的發展。
❾ 為何說中國的「鐵器時代」始於漢代
金屬的使用,標志著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世界的古代文明中,無論哪一個地方,最初使用的都是銅器,然後才進入鐵器時代的,中國也不例外。
這些都是中國使用過的方法。生在十一世紀的北宋時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了他去河北省磁州制鐵場參觀時所見到的情況。這個制鐵場所使用的制鋼方法是上面的第三種,用這種方法制出的鋼叫做團鋼,據說不是真正的鋼。真正的鋼是用第一種方法製得的,即把鑄鐵多次放入火中反復鍛煉,這樣製得的鋼叫做百煉鋼。
❿ 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分別距今有多少年
1、青銅時代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早於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進入這一時代的年代有早有晚 。
伊朗南部、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銅器,歐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銅器。
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銅較晚,大約不晚於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將近公元11世紀,才出現冶銅中心。中國則在公元前3000年前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
2、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銅柄鐵刃匕首,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
該文物年代經檢測認定為冶煉所得。但此文物所代表的年代至冶煉鐵器普及之間,有整整1000年時間中東地區鮮有出土新的冶煉鐵器,故其為十分珍貴的孤例。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窪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距今3510年~3310年之間(公元前1510年~公元前1310年)。
(10)鐵器鑄造工藝精湛是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漢代用青銅製成的器物,包括各種容器(食器、酒器和水器)、烹飪器、用具、兵器、樂器、度量衡器,等等。總的說來,和商周時代相比,禮器的比重大減,生活用品的種類和數量增多,而兵器則因被鐵器取代而不斷減少。
匈奴、東胡、西南夷等少數民族的銅器,在種類、形制和紋飾方面都有其特殊的風格,與一般的漢代銅器不同(見西豐西岔溝基地、札扎賚諾墓地、貴州西部漢墓、晉寧石寨山滇墓)。
傳世的銅器,在宋代以迄20世紀前期的許多金石學書籍中,頗有著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考古調查發掘工作中又有了大量的新發現,為研究漢代銅器提供了更為豐富、可靠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