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青銅器鑄造工藝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現代已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器,是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銅刀,距今約4800年,經檢驗,是用錫青銅鑄成的。考古發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夏代,人們已能用石范和陶范鑄造簡陋的工具和武器。商代早期的銅爵,所用鑄型由多塊陶范和泥芯組成,有的壁厚僅2毫米。鑄造技術已達一定水平。商代中期已使用錫青銅和鉛青銅兩種合金,能鑄造重80千克的大鼎。具有中國特色的組合陶范鑄造工藝在此期間大體已經形成。
青銅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於其克服了純銅的柔軟弱點,且具有熔點低、鑄造性能好等優點,逐漸成為古代銅器中的主要品種,並促進了車、船、雕刻、金屬加工等製造技術和農業、軍事及經濟社會的發展。青銅器的應用,代表了當時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藝術水平,成為這一時代的鮮明標志。
2. 鼎是最重要的青銅器之一,古代用的鼎具體是干什麼用的
一、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ào)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二、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
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慶典之際,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區贈送「民族團結寶鼎」,矗立於拉薩人民會堂廣場,象徵民族團結和西藏各項事業鼎盛發展。此舉意義深遠,文化內涵豐厚。
三、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 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
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
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
青銅器的代表物種之一就是鼎,現在出土的鼎中,有一些鼎的名氣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我國的四大名鼎,分別是司母茂鼎、四羊方尊鼎、毛公鼎和大克鼎,其實司母茂鼎是歷史最悠久的青銅器之一。
殷周時,中國人開始用青銅鑄鼎,用於祭祀時炊煮及盛放供肉,先秦文獻記載有夏鑄九鼎,那時候鼎是王朝政權象徵,周禮規定君臣依等級擁有不同數量的鼎,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有方形四足的,有圓柱形足或方形足的不等。
周鼎身厚重,簡紋飾,到了春秋戰國,鼎越做越薄,重量也輕,想來鑄造技術大有提高。鼎這個炊具已經失傳了,走遍大江南北,作為禮器的鼎也不復見,禮器之鼎只在寺廟可以見到,作香爐用。從炊具到香爐,可謂從俗世到宗教,這段歷程走得比較遠,歷史的煙塵也已經消散千年。
(2)現代一些場合為什麼要鑄造青銅鼎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最初的鼎是由遠古時期陶制的食具演變而來的,即是由釜、陶支腳和灶的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
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條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燒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從青銅鼎出現後,它又多了一項功能,成為祭祀神靈的一種重要禮器。
青銅鼎多為圓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處有兩耳。對銅鼎的擁有和使用,是奴隸主身份等級差別的標志之一。
在周代,就有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隨著這種等級、身份、地位標志的逐漸演化,鼎逐漸成為了王權的象徵、國家的重寶。統治者往往以舉國之力,來鑄造大鼎。
秦代以後,鼎的王權象徵意義逐漸失去。以後,伴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續。後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廟大殿前,既是裝飾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發展時期
中國從夏代開始進入階級社會,而象徵國家政治權勢和軍權、神權的青銅製造業,完全為貴族所壟斷,這些青銅器的製造均是以貴族的意志、需要和審美意願為依歸。中國青銅器歷經20多個世紀的發展衍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初期:夏代——由於銅的冶煉工藝尚不成熟,且材料難得造成現今所出土的夏代青銅器種類稀疏,至今為止出土的夏代青銅器是「乳釘紋爵」。
盛行期:商代(商代遷都殷(今河南安陽)以後至西周前期,約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時期)——此時的青銅器體形厚重,造型規整,紋飾華麗,體現出一種獰厲之美。例如:司母戊方鼎、獸面紋方鼎、乳釘紋方鼎、克鼎、子龍鼎等。
成熟期:西周(西周後期至春秋前期)——春秋時期古人發明了「失蠟法」「分鑄法」「錯金銀」技術,使得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造型更加別致、繁復。代表作有;蓮鶴方壺
春秋中期至戰國時期——青銅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其後實用意義逐漸減弱,成為權勢的象徵物。
3. 簡述青銅鼎的文化意義。
青銅文化的變遷體現了社會、經濟的變遷及文化內涵的變遷。郭沫若曾用銅器形象學的考古方法研究了西周彝器,確定了判斷時代的標准。他把中國青銅器時代劃分為五個時期。他以殷、周、春秋、戰國的朝代為經,以銅器的形態、紋飾、銘辭為緯,就青銅器進化過程尋找其時代的共同特徵,考察其演變之跡。用這種方法分期如下:
濫觴期:大概在夏、殷之際。地點可能在中國南方江淮流域下流。鼎盛期:年代是在殷商後期及周初成、康、昭、穆諸世。器物上,以鼎、方彝、尊、卣、爵為多。裝飾方面,不是全身飾以花紋,就是純素。頹敗期:年代上自恭、懿、孝、夷諸世至春秋中葉。器制簡陋輕率,但已脫去原始風味及神話傳統,而有自由奔放的精神。中興期:春秋中葉至戰國末年。此期的器制輕便適用而式樣翻新,質薄、形巧,表現出一般銅器已經商品化了。衰落期:自戰國末葉以後,因青銅時代行將更易,一切器物復歸於簡陋,但更實用,輕便樸素。從此青銅器藝術讓位於其他藝術,青銅時代也大約至秦統一天下後便轉入鐵器時代。
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紅銅加入錫、鉛,成為一種新的合金,這種合金歷經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灰色的銹,所以今人謂之"青銅",而古人則將這種合金稱之為"金",文獻中所講"賜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銅。
青銅器則是以青銅為材料,採用一種非常特殊的工藝(今人稱之為青銅鑄造工藝)製作出來的器物,它是古代燦爛文明的載體之一。
4. 青銅鼎的用處
在中國古代青銅器中,最重要的器類莫過於鼎,它甚至被視作國家、政權的象徵。那麼何為鼎呢?鼎實際上就是今天煮飯煮肉用的鍋,只不過多了三條足,足中間可以架火來炊煮罷了。它是從遠古時期的陶三足鍋、三足釜演變而來的,最初只用於烹煮食物,後來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成為重要的禮器,被認為是可溝通人神具有某種神性的銅器,成為各級貴族的專用品。一件青銅器何以能擔此「重擔」?這還得從禹鑄九鼎的傳說談起。
傳說大禹治水後,劃神州大地為九州,他要在每個州都立一個扶正祛邪的紀念物,於是搜集天下青銅鑄成九鼎,每一鼎代表一個州。他在每件鼎上都刻著助人行善的神、害世傷民的鬼蜮等各種各樣的形象,讓每個人都牢記這些形象,從而可以辯識世間的一切好與壞,善與惡,讓每人以此為德行標志,照此作人行事。從此,九鼎就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徵。
據說,夏桀無道,商湯滅夏後,九鼎便飛向商都。後來,商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伐紂滅商,九鼎歸周所有。傳說九萬人方能拉動一鼎,周武王發兵八十一萬才將九鼎運到都城鎬京。
到了春秋周定王時,楚莊王稱霸天下,當他興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陸渾時,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別有用心地問王孫滿九鼎輕重,王孫滿則稱:「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還用「在德不在鼎」教訓了楚莊王,使他收回了野心。後來,人們用「問鼎」一詞來比喻某人圖謀王位。這就是「問鼎」典故的由來。
到了戰國中期的周顯王時,秦惠文王又率兵試圖搶奪九鼎,由於齊國的反對而未能如願。不久,野心膨脹的齊王又武力奪鼎,德政化身的九鼎自已飛入泗水之中。
到了公元前219年,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派人到泗水打撈九鼎。當鼎出水之時,纜繩被海龍王咬斷,鼎重又淪入水中。此後雖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再也沒有找尋到九鼎的蹤影。
九鼎雖然不復存在,但「九鼎」一詞卻長久保存下來,人們用九鼎比喻分量很重,明代張煌言詩中道:「人定能勝天,一言重九鼎。」青銅鼎也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自古以來,青銅大鼎的出土被認為是一種「祥瑞」,西漢武帝時,山西汾陽一帶曾出土一件大鼎,武帝認為這是天降祥瑞的徵兆,特地改年號為「元鼎」。
5. 鼎的意義
鼎在古代是王權的象徵,問鼎就是覬覦王位。
6. 周朝的青銅鼎有什麼象徵意義,只是彰顯了當時的工藝嗎
周朝的青銅鼎的用途很廣泛,不僅僅是為了顯示當代的工藝水平,有的用來祭祀,有的用來刻銘文歌功頌德,最早的鼎在皇室也用來烹飪或者作為餐具使用。
由此可見,鼎對於古人的意義非同一般,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評論區交流~
7. 青銅四足方鼎是干什麼的
開始的時候是煮東西的炊具,後來成為祭祀的禮器
8. 「鼎」為什麼會成為國家和權力的象徵
提起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政權和社稷,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
鼎原是一種古代的炊器,是用來煮魚、肉等食物的。青銅鼎是在新石器時代陶鼎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形狀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方鼎和無足鼎。三足鼎和無足鼎與現在使用的雙耳鐵鍋形狀基本相似。在奴隸社會,鼎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炊具,而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禮器。
到了後來,鼎又成為一種代表國家權力的重器。據《事物紀原》載,夏禹收九州之金,鑄為九鼎,成為傳國的重器,所以,後世稱取得政權叫「定鼎」。
鼎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青銅器,也是世界青銅器中罕見的文物珍品。它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達875千克,外形雄偉,雕紋精緻流暢,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其腹內壁上有銘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的紀念器物。
在奴隸制鼎盛時代,鼎被用來「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表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當時,按照祭祀和宴會禮制的規定組合成所謂的列鼎(許多鼎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文獻上記載說:「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所以又有鼎食之說。如大夫的鼎食是五鼎,分別有牛、羊、豕、魚、糜等。可見貴族的飲食是既享有特權又講究排場的。到秦漢以後,鼎的功能逐漸減退,到了三國時,鼎作為炊具的性質就完全消失了。
但是,「鼎」作為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卻流傳了下來,在現代的成語中就有「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的說法。
9. 銅鼎是干什麼用的
關於「鼎」的來歷及作用: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ào)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慶典之際,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區贈送「民族團結寶鼎」,矗立於拉薩人民會堂廣場,象徵民族團結和西藏各項事業鼎盛發展。此舉意義深遠,文化內涵豐厚。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
現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范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10. 中國國家權力的象徵「青銅鼎」,是怎樣造出來的
人類文明進化史上,曾經出現了以下四個時期: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以及鐵器時代。而中國的古代人民,早在青銅時代便創造了獨樹一幟的青銅文化,青銅器的出現讓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由原始邁入文明。不但如此,青銅器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夏、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發展的第一個巔峰時期,隨著時間的流逝,古代人民對於青銅的冶煉技術愈發成熟,對於青銅器的圖騰紋案雕刻愈發美輪美奐。因此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步入了又一個高潮期。
青銅鼎作為青銅器中,最能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器物,在春秋戰國時期時刻展現著其耀眼的風采,所以青銅鼎成為了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載物之一。
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鼎的起源、功能、以及藝術特色等等。
六、結語
鼎,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青銅鼎作為中國古代的禮器之首,是青銅器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原始社會時期,原本只是普通炊具,。但到了原始社會末期,鼎的性質發生變化,其中一部分作品製作加工講究起來,體量也加大了,實用意義逐漸減弱,逐漸成為權勢的象徵物。
青銅鼎的發展歷經了漫長的歷史,承載了古人的智慧與審美,也凝聚了民族的力量與精神。它的造型雄偉祥和,古樸端正,象徵著王權。
有史學家認為,青銅鼎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有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它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以及燦爛的文明,是舉世無雙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