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掩體 是什麼意思啊 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這個詞啊
掩體是個人的第二條保護線。它的主要用途是使你免遭寒冷、灼熱、潮濕和風吹之苦。掩體相對的重要性是由天氣狀況決定的。
地點的選擇
下面幾條是指導你選擇掩體位置的最好方針。
·靠近可以發信號和接收信號的地方。
·靠近食物和水源。
·足夠大而且平坦,確保自己能夠舒服地躺下。
·能夠得到足夠的材料來建造你所需要的掩體。
如果掩體位於赤道以北的話,那麼理想的通風口應當是朝南的,如果在赤道南部的話,理想的位置應當是朝北的。這樣的話,白天掩體內就能得到足夠的光線和熱量。建造掩體時入口處要朝東,這樣的話,它就能迎來最好的晨光照射。
避開危險的環境
·避開可能發生雪崩的山坡。
·避開有突發洪水可能性的排水區域和乾的河床。
·如果靠近水源的話,要將掩體建在潮水可以影響到的位置以上。
·避開有很多岩石的區域,因為岩石有可能砸下來。
·避開已經枯死了的樹木,因為這些樹可能會被吹倒;避開垂掛著的枯枝。
·避開動物的活動區域和它們的行進路線。
緊急掩體的類型和它們的構造
你建造掩體的類型取決於你所處的環境、你能得到的材料和你所擁有的時間。在這里我們列出了三種掩體:自然掩體、用防雨布搭建的掩體和帳篷。
自然掩體
搭建自然掩體的材料取自野外。對於任何掩體而言,其核心的作用都是在自然環境中保護你和你的裝備。下面的部分講述了建造幾種類型自然掩體的方法。請注意:我們建議,只有在真正處於生存困境時才使用自然掩體材料。
樹杭
樹坑掩體絕大部分時候是用於暖溫帶氣候環境和積雪的環境。
1.找到一棵有許多低矮樹枝的樹,例如北美黃杉或大冷杉,這些樹枝能夠提供足夠的頂部防護。松樹幾乎不能提供什麼防護,因此不是好的選擇。
2.砍下低矮的樹枝,直到有了容納你和你的裝備的空間。
3.將砍下的樹枝插入樹乾的各個部分,確保對自然因素的額外防護。
4.在冬天,周圍的雪為你的掩體構造了非常不錯的隔離資源。如果可能的話,一直挖到接觸地平面的地方,並保證你和你的裝備有足夠的容身之所。
單面掩體
大部分時候,單面掩體都是在暖溫帶氣候環境或者積雪的環境中使用的。
1.找到兩棵間距約為7英尺的樹,要求兩棵樹在樹高約4-5英尺的地方出現分杈。
2.砍掉任何其他造成安全隱患,或是影響你建造單面掩體的枝幹。
3.在兩棵樹的分杈上搭上一根帳篷橫梁(可以用倒下的樹來充當,其長度大約為10英尺,直徑和你的手腕差不多)。注意:如果無法找到有分杈的兩棵樹,那麼就把帳篷的橫梁綁在樹幹上。
4.在帳篷橫樑上搭上一些支撐桿,讓它們和地面之間保持45-60度的角度。支撐桿約為10英尺長,其間距約為1-2英尺。
5.在支撐桿之間交叉地插上一些小枝條。
6.在搭好的框架上鋪上8-12英寸的草、苔蘚、樹枝等。這些材料應當分層堆放,從最底部開始。
7.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在原有的單面掩體對面建造另一個單面掩體,完整地將庇護所封閉起來。
A字塔形的庇護所
A字塔形的庇護所經常在暖溫帶氣候條件和積雪的環境中使用。
1.找到一棵樹,要求這棵樹的樹幹上約3-4英尺的地方有一個樹杈。
2.砍掉任何其他造成安全隱患,或是影響你建造A字形庇護所的枝幹。
3.在樹杈上搭一根帳篷橫梁(可以用倒下的樹充當,其長度約為12-15英尺,直徑和你的手腕差不多),在帳篷的梁和地面之間形成30度的角。注意:如果無法找到一棵帶有樹杈的樹,那麼就把帳篷的梁綁在樹幹上。另一個選擇是找到一棵倒下的樹,要求它和地面之間形成30度的角,或者靠著一根3-4英寸高的樹樁搭上一根比較結實的梁。
4.在梁的兩邊搭上支撐桿,使這些支撐桿和地面之間形成60度的角。支撐桿必須足夠長,應當足以穿過橫梁,其間距約為1-1.5英尺。
5.在支撐桿之間交叉地插 上一些小枝條。
6.在搭好的框架上鋪上草、苔蘚、樹枝等。這些材料應當分層堆放,從最底部開始。
平台床
平台床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熱帶、積雪或者暖溫帶氣候中,特別是地面有水或者小動物、小昆蟲能造成麻煩的時候。
1.找到三棵樹,這三棵樹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形,或者砍下三根樹干,把它們牢牢地釘在地上,讓它們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長邊至少必須有7英尺長。
2.砍下兩根長樹枝,它們應該比三角形的邊長1英尺,在離地面幾英尺的高度將它們綁在樹上或者豎起的長桿上。同時要確保它們足夠結實,從而能承受你的體重。
3.在橫桿上搭上一些樹桿,必須確保它們能承受你的體重。這樣才能建起一個穩固的平台。
4.為了使平台床更加舒適並且直到更好的隔離作用,在平台床的上面鋪上12-18英寸厚的乾苔蘚、樹葉、草等等。
5.如果你有雨布或油布的話,在床的上面一點的地方搭一個A字形的帳篷(下面的「雨布掩體」一節涵蓋了相關內容)。
流浪漢掩體
流浪漢掩體通常是在暖溫帶海洋氣候環境中使用,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人們必須要有穩固而又耐用的掩體。流浪漢掩體的建造主要依賴於收集大量的浮木和木板,而且這些材料是應該在岸上被沖刷干凈了的。
1.利用一個沙丘,它所處的位置必須能使其躲開最強的潮汐,在沙丘靠陸地的一面挖出一個長方形的區域(注意:不能在朝海灘的一邊挖),這片區域必須能讓你和你的裝備容身。把你挖出的沙土堆放在附近的地方,以便日後能夠使用。
2.用一些浮木、傘繩、尼龍繩和其他耐用的材料在長方形的區域中建起一個牢固的框架。
3.在框架的四周和頂部鋪上浮木和木板,留出門的位置,你可以經由這個門出入掩體。如果可以得到的木頭有限,你就無需在框架的兩側和後部搭木頭(盡管如果沒有環繞框架的四面牆的話,有些沙子會滑進掩體)。
4.如果你手裡還有一些多餘的雨布或油布的話,你可以考慮把它們搭在掩體頂部。
5.在掩體頂部的木頭上鋪上6-8英寸厚的沙土(可以使用你此前挖出的沙土),以加強掩體的防護性。
雪洞
雪洞通常是在暖溫帶氣候環境的冬天裡,而且是下雪的情況下使用。
1.找到一處積雪至少有6英尺的區域(積雪應該比較牢固),類似河岸和雪堆等有陡坡的地方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如果不會出現雪崩等情況的話。
2.在斜坡上挖一個通道,這個通道必須足夠深,這樣我們才能開挖一條坑道(大約3英尺),而且還必須寬到足夠讓你容身。
3.因為冷空氣會侵入,你必須建起一個雪台,它應該離通道底部約2-3英尺高。我們應該保持它的平整,不要有什麼高低不平的地方,而且應該足夠大,這樣你才能很舒服地躺在上面。
4.以通道為起點,挖出一個有穹頂的區域,這個區域必須能夠容納你和你的裝備。為了防止頂部坍塌下來落到你身上,你必須挖出的是一個較高的穹形屋頂。
5.為了防止出現窒息的情況,在你的屋頂上留一個通風口。如果方便的話,在這個口中插入一根木棒或枝條,以保證這個通風口可以得到階段性的清理。
6.為了進一步防止這一掩體出現什麼狀況,把你的包放在通道口,因為你不了解外部的情況,你要階段性地檢查一下入口處。
注意:當地的溫度必須遠遠低於0度以下,以確保雪洞的牆能夠保持牢固,而且雪不會融化。此外,一旦雪洞建好之後,洞里的溫度就不能高於0度;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的話,它將起不到防護作用,而且你還會被因溫度升高產生的潮氣弄濕。一條通常的規律便是,如果你看不到你自己呼出的氣,那就表明溫度太高了。在整個修建過程中都要注意控制溫度的原則,避免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
A字形雪架
A字形雪架可以作為代替雪洞的一種選擇。通常在暖溫帶氣候中的冬天或者在下雪天和冰凍的環境中使用。
1.找到一處長8英尺寬4英尺的平坦區域,這片區域上應該沒有樹和灌木(雪至少應該有3-4英尺深)。
2.踩出一片條方形的平台,這一區域必須足夠讓你容身。
3.讓經過踩踏的區域經過至少30分鍾後變得堅硬起來。
4.在長方形區域的前面挖出3英尺深的入口通道。
5.清除經過踩踏後的雪,具體的方法是清除出多塊3英尺見方的雪塊。將經過踩踏後的雪切割成很多塊3英尺見方的雪塊,厚度約8-10英寸,然後把這些雪塊移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些工具來輔助,例如大砍刀、木棒或者雪橇)。
6.雪塊被移開後,便把這些雪塊一塊靠著一塊地搭起來,在塹壕的頂部搭出一個A字形的框架。
7.任何出現縫隙的地方都用雪來填滿。
防雨布搭建的掩體
防雨布是由輕便的,而且比較便宜的材料做成,在絕大多數野外裝置中它都可以為人們提供足夠的庇護。下面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些用防雨布搭建掩體的方法。
A字形帳篷
A字形帳篷通常在暖溫帶氣候條件下和下雪的環境中使用。
1.在相距約7英尺的兩個物體間緊緊地綁上一根繩子,繩子離地約3-4英尺。
2.把防雨布搭在繩子上。
3.用樹枝、大石塊、帳篷撐桿或木棍牢牢地將防雨布著地的兩邊固定起來,讓防雨布和地面之間保持45度到60度的角。
單面掩體
單面掩體通常在暖溫帶和下雪的環境中使用。前面四個步驟基本上和搭建天然單面掩體的步驟相同。
1.找到兩棵相距7英尺左右的樹,要求在樹幹上離地4-5英尺的地方有樹杈。
2.清除掉所有其他的枝條,以免它們在你搭建單面掩體的時候構成安全隱患或者給你的工作帶來不便。
3.在樹乾的開杈處搭上一根橫桿(可以用一棵倒下的樹做橫桿,這棵樹最好10英尺長,直徑大約和你的手腕差不多)。注意:如果你找不到兩棵有分杈的樹,那麼就將橫桿綁在樹幹上。另一種方式是將一根繩子牢牢地綁在兩棵樹之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橫桿來使用。
4.在橫桿上搭3根或者更多的支撐桿,這些支撐桿和地面之間保持45度到60度的角。支撐桿的長度應當約為10英尺,每兩桿之間的間距應約為1-2英尺。如果你是用繩子來替代橫桿,那麼你可以選擇不用支撐桿。
5.把防雨布搭到支撐桿上,離地的一端固定在橫桿上。
6.用樹枝、大石塊、帳篷撐桿或木棍牢牢地將防雨布固定在支撐桿和地上。
7.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把多餘的防雨布拖到掩體下面,鋪在地上,這樣你便可以在防雨布上睡覺。
A字形框架
A字形框架通常在暖溫帶和下雪的環境中使用。最初的三個步驟和建造自然條件下的A字形掩體相同。
1.首先找到一棵分杈的樹,要求分杈處在樹幹上離地3-4英尺的地方。
2.清除所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和對建造過程造成影響的其他樹枝。
3.在開杈的樹枝上搭一根木桿(一根長約12-15英尺,直徑如你手腕粗的樹干),使得這根木桿和地面之間形成30度的角。注意:如果找不到一棵有分杈的樹的話,那麼就用繩子將一根木桿綁在樹幹上。另一種選擇是找到一棵倒下的樹,這棵樹和地面之間正好形成大約30度的角,或者在一個高約3-4英尺的木樁上搭上一根牢固的木桿。
4.把防雨布搭在木桿上。
5.用樹枝、大石塊、帳篷撐桿或木棍牢牢地將防雨布的兩邊固定在地上,使防雨布和地面之間形成45-60度的角。
沙漠/背陰處掩體
沙漠/背陰處掩體通常在很乾燥的環境中使用。它將有助於降低正午時間的溫度,使溫度控制在30-40度。為了避免出太多的汗或者脫水,建造掩體的時間最好選在早晨或晚間。在那樣的時段,把防雨布搭在突出的岩石或者沙丘上,把防雨布展開,使它的另一邊固定到地面上,這樣可以避開層層熱浪。
1.理想的情況是,找到一塊岩石或者沙丘之間的區域,在這片區域之間有18-24英寸的凹地;另一種選擇是挖一個18-24英寸深的塹壕,這個塹壕要足夠大,這樣你才能在它的裡面舒服地躺下。
2.在塹壕挖好之後,在它的四周的任意三邊堆上剛剛挖出來的沙子(為了保證有一個足夠大的通道,移開剩下的那一邊的沙子)。
3.用你的防雨布(或者油布)蓋住塹壕,並且用足夠重的沙子或者岩石把它的邊緣壓住。
4.如果你還有另一塊防雨布(或者油布)的話,把它鋪在第一塊防雨布的上方12-18英寸的地方(通過這樣的分層方式可以更多地降低一點掩體內部的溫度)。
帳篷
·優點:帳篷是一種非常輕便的掩體,它能在各種環境和狀況下為你提供非常好的保護。
·缺點:價格很貴,而且並不總是能隨身攜帶。
寢具
床是非常必要的設備,它能使你免受寒冷之苦,也可以讓你無需忍受堅硬的地面。如果你的身邊沒有專門的睡袋的話,那你可能就要用一些天然的材料來做一張床,這些材料包括乾燥的樹葉、草、蕨類植物、樹枝、苔蘚、香蒲等。為了能在人體和地面之間形成一個最好的隔離帶,床的厚度至少要有18英寸。注意:只有在真正的生存困境中我們才建議使用一些天然的材料來做床。
2. 軍事掩體有哪些
分單人掩體 雙人掩體 和多人掩體 。單人掩體是士兵自己所挖的隱蔽所。多人的掩體有碉堡 子
戰斗掩體的種類可以按照外形和使用武器的種類來劃分, 按外形可分為有頂部掩蓋和無頂部 戰斗掩體的建築過程: 1、前部支持要足夠高,因為當掩體完成之後,士兵在進行射擊時應該不受頂部掩 2、構建後部支撐時,應與前部支撐呈一定的坡度。3、在前後的木結構支撐上,豎向並排放置4—6根木方。 4、在豎向支撐上要被覆防水的薄膜或者油氈,並又要噴塗防蟲葯水。5、掩體完成後,要對掩體和周圍的環境做隱蔽的處理。
3. 掩體前端為什麼是80厘米
更好的防禦。
構築掩體各部分之間交通壕,以及對掩體進行偽裝。土壤松軟時,掩體崖壁要用小圓木、千樹枝和其它就便器材被覆。進出坡道要用大圓木、小圓木修築車轍道。為了減少射擊時產生的灰塵,炮口前要用草皮加固或者鋪上小圓木、樹枝、金屬網等。炮床上應將火炮射擊時後坐的炮尾部下方深挖一些,在時間和材料允許的情況下,為了提高掩體強度,可製作大圓木牆框作掩體壁。掩體壁的總厚度應不少於80厘米,在沒有森林的情況下,土、石為主要的建築材料。這種掩體的炮床挖得很淺,胸牆常用石砌和土袋堆積而成。
4. 戰爭之人怎麼布置各種地雷,咋么排雷。步兵如何挖掩體,火炮或坦克能挖嗎
步兵右下角齒輪左鍵地雷右鍵地圖上拉埋雷,排雷兩種辦法,炮彈炸,民兵沖,戰壕不能挖,除非編輯器
5. 什麼是掩體
供單個火器射擊或技術器材操作的掩蔽工事,如機槍掩體、雷達掩體等。
6. 戰爭中,可以用戰友屍體當掩體嗎
戰爭是殘酷的,生命在分秒之間就會流逝,有的時候稍一不注意,自己的戰友就失去了生命跡象,而自己也處於子彈火葯包圍的生死一線中。
雖說戰爭中的兄弟有著過命的交情,感情十分深厚,但凡有一點辦法,誰都不會褻瀆自己戰友的屍體。
但是,保命是人的本能,也是第一需求,有沒有人這么干過呢?當然有。
比如曾任國軍21師121團的連重機槍手賈善明,在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中,因為找不到掩體,就搬來三四名戰友的屍體當掩體。當時他們躲在石頭上,沒辦法用掘土機開挖掩體,而重機槍是我方重要的火力點,絕對不能被日軍拿下,所以上級急眼了,強行命令賈善明用戰友的遺體當掩體,躲過了敵人的進攻,從而集中火力向日軍猛射,最終取得了勝利。
日軍三八步槍穿透力是非常強的,即使在一千米以上,一槍打死六個人也不成問題,這種穿透力豈是一具屍體能擋住的?所以只能自求多福,眼疾手快,避開子彈射擊,才能有勝算。
7. 抗戰時期鬼子的軍火庫前面的柵欄和沙袋叫什麼
戰爭期間,各種部隊都有這樣的防禦措施。
當時的『柵欄』叫設置『障礙』。阻止車輛前進,防止沖撞的作用;
『沙袋』叫設置『臨時掩體』。這種掩體是臨時的,這與戰場上的『構築掩體』是起到一樣的作用,只是『構築掩體』需要士兵現挖。而沙袋搭建的『臨時掩體』可以隨時搭,拆。
8. 部隊挖散煙灶,貓耳洞,有什麼標准
散煙灶:選一土坎,先從上面挖下個洞下去,洞口不能太大或太小,要剛好可以放下一個行軍鍋或臉盆,洞的深度不能太深或太淺(約60cm),深了會減弱火的熱能,延長做飯的時間,淺了木柴放不進。挖好洞後,然後從側面開個口做為灶口,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挖散煙道,從灶的後面打三個小洞出來,在小洞的上方開溝(深15cm),向後延伸2-3米左右長,然後在溝上面蓋好草皮或用樹枝,麥稈之類的東西蓋起來,上面蓋上土,這樣燒火就不會直直的往上冒煙,無煙灶就完工了。 貓耳洞
編輯
貓耳洞指在溝壕、土坡的側壁掏一個可以棲身的洞。洞口應開設在土質好的陽坡、背風處,盡量避開陰坡、風口。貓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內溫度可比洞外高12~20℃左右。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曾大量挖掘貓耳洞。
目錄
1定義
2貓耳洞的由來
貓耳洞的使用
貓耳洞的故事
3解密貓耳洞
貓耳洞的神秘
貓耳洞的具體構造
貓耳洞的精神意義
貓耳洞的隱秘
貓耳洞環境的惡劣
總結
1定義
在軍事字典中的定義是:貓耳洞是指一種與貓耳朵形狀相似的防炮洞、防空洞,是一種軍事上供單兵或少量士兵作戰用的防護工事。
2貓耳洞的由來
貓耳洞的使用
貓耳洞的叫法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中國使用貓耳洞的歷史也很長,在抗戰中廣西湖南的山地戰中,由於日軍炮火猛烈,我們也大量使用過。桂軍和中央軍利用這些工事都重創過日軍部隊。
在敵後的平原戰上,地方八路軍也大量使用。所謂地道戰主要是1943年以後的事情,在之前,八路軍和民兵主要用的還是這類小型的貓耳洞,深不過幾米到幾十米。他們除了防備日軍火炮以外,還有藏身,藏彈葯,藏糧食的作用。後期感覺貓耳洞作用有限,不具備什麼進攻能力,一些村莊逐步將貓耳洞發展,修築了四通八達的地道工事。
貓耳洞的故事
貓耳洞的名字,據稱還是內戰時期粟裕他們創造的。
貓耳洞
貓耳洞
在內戰中,粟裕大將曾經有過一段極為艱難的轉戰時期,當時蘇中蘇北都被國軍反攻奪取,雖然在山東孟良崮殲滅了74師等幾個國軍主力師,但是自身也消耗過大。在國軍反攻下,很快又丟了山東主要幾個解放區。1948年,華野在粟裕領導下轉戰國軍力量比較薄弱的河南,發動了著名的豫東戰役。
由於當時山東解放區是國軍重點進攻最主要的戰場,大量國軍美械一流部隊都參戰,火炮非常厲害。解放軍在陣地戰中,大量使用貓耳洞防炮和防空。在豫東戰役開始前,粟裕視察阻擊胡璉兵團的十縱部隊。當時十縱雖然殲滅了大量的國軍部隊,但是在國軍打擊下傷亡也極為慘重。幾個主力師兵員都不足5000人。粟裕看到眾多傷兵很傷心,對十縱29師師長蕭鋒說:你們傷亡這么重,真不容易,我們指揮員有一定的責任。我們考慮把你們師先撤下來。
但是蕭鋒是一個鬥士,他說:粟司令放心,我雖然還剩5000多人,但是面對新五軍,也能打個十天半個月。粟裕說:第五軍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火炮飛機坦克都很多,不能輕敵。我看你們沒有什麼重武器,兵員又不足,恐怕堅持不住的。
蕭鋒回答:您放心,我們戰士已經發明了貓耳洞,抗擊炮擊,坦克,飛機都很管用。
粟裕問:什麼是貓耳洞?
蕭鋒說:就是這些小型的防炮洞,戰士們自己挖的!不需要什麼材料,幾根木頭就能挖成,比戰壕的防炮能力強的多。您看這些洞又小又窄,像不像一個貓耳朵,這是戰士們給起的名字。
粟裕有興趣地爬到洞裡面看了半天,然後笑著說:這個貓耳洞發明的很好,很及時。我們准備在全野戰軍推廣。我們已到了戰略大反攻階段,我們的戰術技術,要不斷適應攻城戰,陣地戰的特點,指揮員要多動腦子,多出點子,多搞一些發明創造啊!貓耳洞還要不斷完善。
由此,貓耳洞的名字就在解放軍傳開,並且在後面的三大戰役的激烈陣地戰中大量使用!
它一般是在溝壕,土坡的側壁挖一個洞。洞口應開設在土質好的陽坡,背風處,盡量避開陰坡,風口。
這就是貓耳洞名字的由來!
3解密貓耳洞
以下轉自《中華網論壇》
貓耳洞的神秘
貓耳洞,對許多人來說之所以是陌生的,是因為它名不見經傳。筆者曾經耐心地查閱了《辭海》、《辭源》、《現代漢語詞典》之類的工具書,卻未曾發現相關的詞條或編目;現實中,除了當年那些戰斗在老山前線的將士們,也很少有人與它近距離接觸。盡管「貓耳洞」是個曾經風光一時、點擊率相當高的「關鍵詞」,而在今天的生活中,也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
貓耳洞,之所以具有幾多神秘的色彩,是因為很多人對它只是耳聞,很少目睹,更談不上親身的感受和體驗。最多也只是在大眾媒介上得到關於它的某些零碎描述,而始終未識其「廬山」的真實面目。
貓耳洞的具體構造
對那些親自參加過滇南邊界作戰的人來說,「貓耳洞」既不陌生也不神秘。它其實就是一種最普通的戰地掩蔽工事,通常情況下,構築在塹壕或者交通壕的兩側,拱形的半圓門,高約一米余,寬則幾十公分,縱深長度不等,小則僅供一人容身,大則可納三五人,其功能主要用來防炮、藏身、儲存彈葯等,為堅守陣地的戰士提供生存的空間。由於老山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喀斯特地貌,山體上分布著許多大小深淺不一的溶洞,常被戰士們當作天然的掩體,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難以構築工事的不足。久而久之,有人便把小型的天然溶洞與人工挖掘的貓耳洞混為一談,不分彼此。至於這種戰地掩蔽工事,為何叫做「貓耳洞」這樣一個有點兒古怪的名稱,筆者也有些吃不準,最初的命名和變化沿革無從查考,大概是因為它的入口形似而體積又格外狹窄而得名吧!
貓耳洞的精神意義
在那個血與火的燃情歲月,「貓耳洞」之所以成為當時點擊率很高的關鍵詞,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並不是因為它的形式,而關鍵在於它獨特的內涵。如此小小貓耳洞,卻與前線將士的生存條件,戰斗的勝敗,乃至國威軍威、人格精神等等密切相關,牽動著前後方億萬人的心。
在一次次激烈的戰斗中,兇狠的炮彈將貓耳洞炸塌了,勇士們不得不血濺洞壁,頑強奮戰,誓死堅守,做到人在陣地在,是與陣地共存亡!當戰士們飲彈犧牲,或者身負重傷之後,而又一時無法撤下陣地時,也只能在逼仄的貓耳洞里流盡最後一滴血......如此暗無日光的半席之地,便成為烈士們最終告別世界,告別戰友的「太平間」。
貓耳洞的隱秘
說到貓耳洞鮮為人知的深度信息,不能不涉及它的日常「隱秘」。貓耳洞作為戍邊戰士的終日棲身之地,其狹小逼仄首當其沖,進出必低頭,站立必彎腰,即便是躺下了也要屈胳膊蜷腿,如同受刑一般,那種憋悶的滋味,不是一般人都能夠體會到的。洞內的陰暗潮濕更是難以盡述。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溫度高,濕度大,衣物霉爛,食品變質,被褥幾可擰出水滴。戰士們只能穿背心褲衩,甚至像原始人那樣赤身裸體。尤其進入雨季後,陰雨連綿不斷,金貴的太陽難得露出笑臉,加之貓耳洞地勢低窪,入口狹窄,少得可憐的陽光也未曾照進一絲半縷,雨水倒是往裡流得歡暢。貓耳洞內積水滿地,有時水深竟然漫過膝蓋,無法蹲坐,躺下休息片刻更是奢望。戰士們只好把用過的彈葯箱壘成平台,用來支撐極度疲乏的身體,輪流坐在上面稍作休息,權作困苦煎熬中的享受。如果單獨的潮濕悶熱倒也能咬牙忍受的話,那麼洞內污濁不堪的空氣,黴菌味汗酸味,夾雜著說不出名堂的腥臭味,簡直是污濁不堪,幾乎置人於窒息;更為可怕的是各種熱帶昆蟲的瘋狂侵襲,蠍子、蜈蚣等狼狽為奸,惡毒的蚊蠓專門襲擊虛脫發黃的皮膚,被叮咬處眨眼間腫脹起包,遇水發炎,潰瘍腐爛,不時地流出膿液,疼痛鑽心......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堅守前沿陣地的戰士們,也只能喝著老天爺恩賜的雨水,啃食堅硬無味的壓縮干糧,每天還要抗擊敵人幾次十幾次的進攻。
貓耳洞環境的惡劣
有的貓耳洞說起來令人毛骨悚然,除了陰暗潮濕、氣味難當、毒蟲叮咬之外,還有山老鼠肆虐,駭人的蟒蛇(有時為毒蛇)、蜥蜴也時常光顧。這里的老鼠個頭之大如同小松鼠,瞪著一雙賊溜溜的眼睛,肆無忌憚地如入無人之境,竟敢在人身上竄來跳去。筆者在那拉山口前沿陣地的貓耳洞里,曾被洞中猖獗橫行的老鼠咬傷腳踝。亞熱帶的蜥蜴像極了縮小的恐龍,一副窮凶極惡的面孔,還不時發出「嘎嘎」的怪叫,令人頭皮發緊。蟒蛇之類更是可惡至極,被蛇侵害的事件時有發生。有一次,筆者去最前沿的398高地了解戰況,敵人突然打來一發冷炮,我慌忙鑽進近旁的貓耳洞,卻被戰士一把拽住。他說,你不要命啦,看那兒有條大蛇,我順著他手指的地方瞧去,果然是一條又粗又長的紅花蛇盤在那兒。它高昂著三棱頭,噝噝地吐著血紅的信子,正向我們逞凶示威......在堅守老山陣地的日日夜夜,將士們既要抗擊明火執仗的敵人,又要對付這些暗中蟄伏的「幫凶」,在極端危險和困苦的環境里愈挫愈堅,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總結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筆者之所以詳細披露當年貓耳洞的真實狀況,並非無聊的偏執和獵奇,也不想換取更多的憐憫與同情,而是為了幫助熱愛和平的人們准確解讀一個生疏而模糊的名詞,記住那些不容重演的歲月,更好地體味已經擁有的幸福生活。
9. 為了躲避核武器的襲擊 需要挖多深的底下掩體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美國研製的鑽地核彈,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攻擊,深達15~30米地下基地。早在60年代咱們中國的毛主席,就提倡過當時的口號,深挖洞,廣積糧。做好打大仗的准備。那時美國人還沒有技術研發這種專門用於攻擊地下基地的鑽地核彈。那可都是氫彈,核聚變哪!!!火力自然不俗啦。 美國在90年代初,即用戰斗轟炸機,三叉戟潛艇,火炮等發射工具,試驗一種可以鑽至地下10~15米爆炸的小型核彈。該彈能使地下25~35米的目標受到500~250的壓力。另外,還有一種鑽地核彈可以鑽入地下67米。鑽地核彈不僅可以用來突擊地各類下目標(指揮所,核彈葯倉庫等),而且還可以用來炸毀飛機跑道。如利用十噸當量的小型核彈去炸飛機跑道,可形成一個直徑30米,容積3000立方米的彈坑,並且會使周圍產生大范圍的放射性污染,阻礙對方修復使用。使用這種鑽地核彈,必須採用精確制導,定向,高速運動,鈍感等高技術手段。其中精確制導技術可以保證小當量核彈精確命中目標;定向技術既可以集中核能鑽地以打擊地下目標,又可以避免目標附近的各種物體受到毀壞;高速運動技術能加大鑽地力度,確保核彈深入地下爆炸;鈍感技術能使核彈在鑽地過程中耐高溫高壓,確保核彈鑽入規定深度再爆炸。 1-11鑽地核彈是美國在冷戰後研發的一款核武器,並且是在沒有進行核試驗的情況下,首次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研發出來的核彈葯。該型核彈的研發工程開始於1993年7月。當時,美國的主要鑽地核彈是冷戰時代研發和製造出的B-53核彈,爆炸當量達到900萬噸,可打擊深埋在地下250米的目標,意在美蘇發生核大戰的情況下,打擊前蘇聯的地下核指揮所。 B61-11核彈重約545千克,長3.7米,彈體直徑約0.34米,彈尾直徑約0.57米,採用慣性導航系統,在機載雷達的指引下打擊目標,同時彈體加裝了空氣動力翼系統以提高命中精度。核彈葯放在一個鋼錐形、堅硬的貧化鈾彈頭里,在高空投擲的情況下,這種貧化鈾彈頭依託重力的作用,能夠射穿地下工事上面覆蓋的堅固岩石和混凝土,進入地下,然後再引爆核彈葯。在彈頭當量方面,B61-11鑽地核彈的原型B61-7普通核彈,原來具有四種當量可以選擇,最高可達36萬噸。但是B61-11鑽地核彈並沒有繼承當量可調的特點,其當量限制在40萬噸。 B61-11鑽地核彈在地下深處的爆炸使得許多爆炸能量轉變為地下動能,這樣,就能摧毀地下的建築設施而不致對地面造成太大的破壞。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爆炸所產生的極強的岩土沖擊波和震動來摧毀地下深層硬目標。 但該核彈存在一些缺陷,一是體積龐大,只能使用B-52戰略遠程轟炸機投擲,無法掛載在美國最新研製的隱形轟炸平台上;二是核彈攻擊時造成的附帶損傷過大,可能引起大量平民傷亡。由於存在這些缺陷,冷戰後美國決定在B61-7普通核彈的基礎上研發一種低當量的小型鑽地核彈。 經過大約5年的研製和改裝,在經歷了數十次核爆炸模擬試驗和25次投擲試驗之後,B61-11鑽地核彈在1997年11月配屬給位於密蘇里州懷特曼空軍基地的第509轟炸機聯隊使用。雖然在前期試驗中,美軍使用了B-2、B-52和B-1戰略轟炸機以及F-16戰斗機進行投擲,但最終認為B-2隱形轟炸機最適合攜帶B61-11鑽地核彈,因此該型彈葯成為B-2的戰鬥武器。
10. 單人卧姿掩體構築教案
課目:單人掩體構築
目的:通過訓練,使同志們掌握掩體構築的方法、步驟、
標准,為以後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內容:
一、卧姿射擊單人掩體的構築
二、跪姿射擊單人掩體的構築
三、立姿射擊單人掩體的構築
四、帶射擊踏跺的掩體的構築
方法:理論提示、講解示範、組織練習、小結講評
時間:
1
小時
地點:掩體構築訓練場
要求:一、認真聽講、刻苦訓練
二、嚴格遵守課堂紀律
器材保障:工兵小鍬
9
把
作業
進程
作業准備——————————————————
10
分
鍾
(
1
、帶隊入場;
2
、清點人數;
3
、整理、檢查裝具;
4
、向
在場首長報告;
5
、宣布作業提要)
作業實施————————————————————
25
分鍾
【理論提示】
單人掩體,
通常又稱為散兵坑,
是供單兵實施射擊和隱蔽
用的露天工事。根據射擊姿勢的不同可分為:卧姿射擊單人掩體、跪
姿射擊單人掩體、立姿射擊單人掩體、帶射擊踏跺的掩體。其位置的
選擇應根據作戰任務、地形條件、
敵情、
社情及火器性能等條件而定;
其基本要求是:一、便於觀察和射擊。位置應選擇在視射界良好的地
點,便於觀察和進行正面射擊、斜射和側射,以構成交叉火力網;二、
便於隱蔽和偽裝。避開獨立、明顯的方位物和易倒塌的物體,以便隱
蔽行動和偽裝,減輕敵火損傷;三、便於機動。力求選取在交通聯絡
方便,便於人員、火器適時機動的地點;四、便於構築。在符合作戰
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選在便於構築的有利地形上,盡量避開難以挖掘
的地段,並應充分利用土堤、田埂、溝坎、坑地,以減少作業量。單
人掩體主要由胸牆、
崖徑、
掩坑三部分組成。
作業時分兩種情況進行:
一、無敵火威脅情況下的構築;二、有敵火情況下的構築。各部尺寸:
卧姿射擊單人掩體坑長
170
厘米,減深
25
厘米,前口寬
180
厘米,後口
寬
60
厘米,崖徑
30
厘米,左胸牆高
25
—
30
厘米,口右胸牆高
10
—
15
厘
米,跪姿射擊單人掩體減深
80
厘米,崖徑
30
厘米,口寬
90
厘米,底寬
70
厘米,左右胸牆高
40
厘米,中間高
30
厘米;立姿射擊單人掩體減深
110
厘米,底寬
50
厘米,崖徑
65
厘米。
【講解示範】
掩體構築通常按經始、開挖、偽裝的順序進行。
一、經始。
就是將工事的位置、平面形狀、各部尺寸和中心線標示
在現地的作業;
1
、卧姿態射擊單人掩體的經始。
①面對射擊方向,過工事的基準樁,劃一射擊首線;
②過工事基準樁,將射擊首線順時旋轉
30
度,劃出工事
中心線
③在工事中心線上,以基準樁為准分別向後量取
40
厘米
和
140
厘米的兩點,
分別以這兩點為圓弧,
邊接這兩個半圓弧的外切線,
即為掩坑的平面形狀。
④標定胸牆的范圍。
2
、跪姿射擊單人掩體的經始。
①面對射擊方向,過工事的基準樁,劃一射擊首線;
②過工事基準樁,
將射擊首線左右轉
30
度,
標定射擊范
圍;
③沿工事中心線,以基準樁為准向後量取
45
厘米定點,
以該點為圓心,作圓;
④標定胸牆的范圍。
3
、立姿射擊單人掩體的經始。(同跪姿)
二、開挖
在經始的基礎上,先挖取工事預定積土地段以內的草皮
或表層土放在經始區范圍以外,爾後按照經始的各部尺寸進行開挖,
先定輪廓,後加深,出土前堆至胸牆,按各部尺寸進行整理,跪姿、
立姿通常是在卧姿的基礎上進行加深。
三、偽裝
是為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而採取的隱蔽自己、欺騙和
迷惑敵人的各種隱真示假的措施。用鏟出的草皮或表層土對掩體進行
偽裝。
作業質量:
中等土壤構築的掩體各部尺寸的誤差不超過
正負
5
厘米,偽裝符合要求。
作業時間卧射單人掩體
12
分鍾,跪射單人掩體
18
分鍾,
立射單人掩體
36
分鍾。
掩體構築的過程和順序概括為:
選擇位置,
經始形狀;
鏟除草皮,留作偽裝;出土前堆,壘成胸牆;平整槍座,便於架槍;
打實積土,做好偽裝。
【組織練習】
1
、分段練習
(
1
)
、
主要讓初學者熟練掌握經始的方法和步驟,
各部尺
寸;
(
2
)、正確掌握挖掘的動作要領,程序;
(
3
)、掌握偽裝的方法,認清偽裝的作用。
2
、連貫練習
主要解決挖掘速度,提高挖掘標准。
3
、情況誘導練習
掌握不同情況下,
掩體構築的方式、
方法,
提高靈活性。
4
、評比競賽
檢驗訓練效果,
激發戰士訓練熱情,
全面提高作業速度;
【小結講評】
(略)
作業講評———————————————————
10
分鍾
1
、重述課目、目的、內容,講評訓練效果
2
、表揚訓練中的好人好事
3
、指出存在的問題,明確努力方向
4
、布置課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