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人文攝影對器材有什麼要求

人文攝影對器材有什麼要求

發布時間:2022-05-29 09:02:15

❶ 人像/人文攝影需要哪幾個焦段鏡頭

人文攝影,用標變就可以,當然如果有更遠的需要,中長焦也是必備的。被拍攝人物遠離鏡頭可以獲得更自然的效果。大多數人對鏡頭都會有緊張感。
人像大多需要淺景深。所以大光圈就是必須的。焦段以50 和85常用,前者近距離或室內。後者遠距離室外

❷ 攝影需要什麼設備

相機
鏡頭(看拍攝需要選擇適合人像的鏡頭還是風光鏡頭)+UV鏡
閃光燈-室內影棚的話要燈箱及配套-外景的話要外拍燈
背景布(室內人像用)
相機三腳架
反光板
測光表(可選)
鏡頭遮光罩(可選)
各種鏡頭濾鏡(可選)

❸ 什麼是人文攝影

分析如下:

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

人文攝影顧名思義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動為拍攝對象的攝影。

目前通常是藝術性的攝影活動才用到這個名詞。人文攝影,顯然是指能體現人類文化中的先進的、優秀的、健康的內容的作品。這些作品能觸及讀者的心靈深處,使讀者在愛、關懷、崇敬等情感上能與作者引起共鳴。

拓展資料

靜物攝影

靜物攝影與人物攝影、景物攝影相對,以無生命(此無生命為相對概念,比如從海里捕撈上來的魚蝦、已摘掉的瓜果等)、人為可自由移動或組合的物體為表現對象的攝影。多以工業或手工製成品、自然存在的無生命物體等為拍攝題材。

在真實反映被攝體固有特徵的基礎上,經過創意構思,並結合構圖、光線、影調、色彩等攝影手段進行藝術創作,將拍攝對象表現成具有藝術美感的攝影作品。這就叫靜物攝影。

靜物攝影在選材方面有廣闊的天地,在擇好素材之後,就可以隨心所欲的處理這些對象,因為被攝物體是無生命的,可以任憑擺布,多角度移動以達到創作意圖。靜物攝影具有兩大優點:首先,它是進一步體會藝術視覺的深化過程。

當一些很平常的物體被拍成引人入勝的照片時,實際上也就是深入學習觀察這些物體的過程。其次,拍攝靜物能獲得更多的實際攝影知識。對攝影者來說,靜物攝影的難處在於它的畫面構成具有獨到之處。

當布置好被攝物體之後,必須選擇拍攝角度,在用光方面發揮創造性,進而把從靜物攝影中學習到的實際攝影知識、基礎原理應用到日常攝影中去。

人像攝影

人像攝影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不同: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表現被照者的相貌為主,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像攝影作品只交待被攝者的形象,並沒有具體的情節。

而人物攝影是以表現有被攝者參與的事件與活動為主,它以表現具體的情節為主要任務,而不在於以鮮明的形象去表現被攝者的相貌和神態。這二者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是否具體描繪人物的相貌。

不管是單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現場中抓拍的還是在照相室里擺拍的,不管是否帶有情節,只要是以表現被攝者具體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為主的照片,都屬於人像攝影的范疇。

那些主要表現人物的活動與情節,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題,被攝者的相貌並不很突出的攝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屬於人物攝影的范疇。

當然,從廣義上來說,人像攝影拍的是人,它也屬於人物攝影。人像攝影以刻畫和描繪被攝者的外貌與神態為自己的表現任務,應人物相貌鮮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內特定環境人像和戶外人像三大類。人像攝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備」。

記錄攝影

記錄攝影指以紀錄為第一目的,對客觀事物進行真實影像反映的圖片攝影。

攝影之所以誕生,就是為了記錄的目的。它誕生之後所顯示出來的強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於它的記錄功能。這是其他技術或藝術所無法比擬或取代的。

因此,從廣義上說,攝影就是記錄。記錄攝影的結果是影像記錄作品。相應而分,影像記錄作品包括影像新聞作品和影像紀實作品。

記錄攝影目的(可能並不惟一,卻是首要目的)在於記錄;前提是尊重客觀真實;對象是客觀事物的表像;記錄方式是以攝影再現影像。按照紀錄影像的方式和追求的價值不同來劃分,記錄攝影分為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

藝術攝影

隨著的發展,人們在攝影中不斷地增加藝術的元素,開始產生藝術攝影。它與記錄攝影的區別在於藝術性的多少與高低,而無絕對的界限。

例如:我們去照張像作身份證或留個紀念,一般照相館拍攝的照片,最多有點資料或記錄價值。可是,鄭景康先生給齊白石先生拍的人像,50年過去了,至今仍是世界二十幅最優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別完全 在於藝術性的高低。

藝術攝影拍出來的效果更唯美,因為這不僅需要技術,還要找准拍攝的時間、地點和角度。

畫意攝影

畫意攝影以其唯美的畫面語言及美好的設計內涵一直是人像攝影的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

十九世紀後半頁,英國攝影家雷蘭達拍攝出了曾被預言為「攝影新時代來臨了」的作品-----《人生的兩條路》,在攝影還被輕視的當時,這幅作品以其勸勉性的主題和油畫式的構圖,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極高評價。可以這樣說,雷蘭達對推進攝影藝術的發展功不可沒。

從此,畫意攝影也逐漸成為攝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流派。

商業攝影

商業攝影,顧名思義是指作為商業用途而開展的攝影活動。從狹義上講就是商業攝影,廣義上就是為發布商品或者撰寫故等進行的攝影類型,這種類型在時下的攝影活動中是極為重要的一種。

這類攝影是為商業利益而存在的,要按照企業要求進行拍攝,比較拘束。

水墨攝影

和傳統的水墨畫一樣,現市面上出現的水墨攝影作品,按題材,可以分為風景、花鳥和意境,對應國畫中的山水畫和花鳥畫;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為抽象和具象,對應國畫中的寫意和工筆。

水墨風格的攝影照片雖然免不了使用Photoshop等軟體的後期加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攝影作品要盡量少的修改原照片,它考驗的更多的是攝影師的構圖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

全息攝影

全息攝影是指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攝影技術。普通攝影是記錄物體面上的光強分布,它不能記錄物體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體感。

全息攝影採用激光作為照明光源,並將光源發出的光分為兩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經被攝物的反射後再射向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這種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紋一樣的干涉條紋,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過底片就能看到原來被拍攝物體完全相同的三維立體像。

一張全息攝影圖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現全部景物。全息攝影可應用於工業上進行無損探傷,超聲全息,全息顯微鏡,全息攝影存儲器,全息電影和電視等許多方面。

攝影流派:

1.繪畫主義攝影

繪畫主義攝影是流行於20世紀初攝影領域的一種藝術流派,它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

該派攝影家在創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或「詩情畫意」的境界。它大致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仿畫階段;崇尚曲雅階段;畫意階段。

繪畫主義攝影家提出,「應該產生攝影的拉斐爾和攝影的提茨安。」

繪畫主義攝影經歷了較長的發展時期,第一個繪畫主義攝影師是英國畫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長人像攝影,作品結構嚴謹,造型優雅。1851年至

1853年,是繪畫主義攝影的成長時期。

1869年,英國攝影家HP羅賓森(1830-1901)發表了攝影的畫意效果一書,他提出:「攝影家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藝術認識,方足以成為優秀的攝影家。

無疑的,攝影術的繼續改良和不斷發明啟示出更高的目標,因為攝影本身無論如何精巧完備,還只是一種帶引到更高的目標而已。」為該派奠定了理論基礎。

1857年,OG雷蘭德(1813-1875)創作了一幅由30餘張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作品:兩種生活方式,標志著繪畫主義攝影藝術上的成熟。

這一時期的作品,其題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規喻性。拍攝時,預先打好草圖,然後利用模特兒、道具,組織和安排場面,並通過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畫面的繪畫效果。

隨後,繪畫主義攝影的內容有所擴大,但風格仍崇尚古典主義,造型和構圖仍具學院派的法則,因而顯得含蓄、沉穩、典雅。

當該流派發展到畫意階段時,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舊是它的特點。

由於繪畫主義攝影家強調藝術修養:「如果想要使攝影在藝術上有地位,攝影家就必須首先培養起審美的能力和育實藝術的修養。」所以其歷史功績是把攝影從初期機械地摹寫對象引導到造型藝術的領域中去,促使了攝影藝術的發展。

由於繪畫主義的創作大都脫離現實生活,加上攝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們審美趣味的不斷發展,為「自然主義」所沖擊。盡管這樣,在今天的攝影藝術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這一流派的主要攝影家和作品有:普萊期(?-1896)的男爵之宴、魯賓遜漂流記、寶塔情景;羅賓林的當一天工作完了的時候、秋天、兩個小姑娘、彌留、拿著毒葯瓶的朱麗葉、黎明和落日;

雷蘭德洗禮者聖約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亞、優迪特與荷羅佛尼斯;金馬倫夫人(1815-1897)的湯姆士卡萊爾和尼達(1820-1910)的彌留之際的囂俄等等。

2.印象派攝影

1899年,英國舉辦了法國印象派繪畫的首次展覽。繪畫主義派攝影家羅賓森在其影響下,提出「軟調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美」的審美標准,提倡「軟調」攝影。該流派是繪畫印象派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開始,他們運用軟焦點鏡頭進行拍攝,布紋紙洗印,追求一種模糊朦朧的藝術表現效果。隨著「溴化銀洗相法」和在顏料中混入重鉻酸膠洗相紙法的出現,印象派作品從對鏡頭成象的控制發展到暗房加工。

他們提出「要使作品看起來完全不象照片」,並且認為「假如沒有繪畫,也就沒有真正的攝影。」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印象派攝影家還用畫筆、鉛筆和橡皮在照片畫面上加工,特意改變其原有的明暗變化,追求「繪畫」的效果,如拉克羅亞在一九零零年創作的《掃公園的人》,就象是一幅畫在畫布上的炭筆畫。

印象派攝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喪失了攝影藝術自身的特點,所以有人又把它稱之為「仿畫派」。可以說它是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個分支。

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調子沉鬱,影紋粗糙,富有裝飾性,但缺乏空間感。其著名攝影家有杜馬希(?-1937)、普約(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采克(1848-1903)、

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爾柯夫(1848-1918)、埃夫爾特(1874-1948)、米尊內(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里(1861-1947)等。

3.寫實攝影

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具有「數學般的准確性」,作品才能發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A·斯蒂格利茨曾說:「只有探討忠實,才是我們的使命。」

另一方面,他們又反對象鏡子那樣冷漠地、純客觀地反映對象,主張創作應該有所選擇,對所反映的事物應該有藝術家自己的審美判斷。著名寫實攝影大師劉易斯·海因就說過這樣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應加糾正的東西;同時,要反映那些應予表揚的東西。」

可見他們崇尚藝術應該「反映人生」的觀點。他們敢於正視現實,創作題材大都取於社會生活。藝術風格質朴無華,但具有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

最早的寫實攝影愛好當推英國攝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於1853年拍攝的那些火棉膠紀錄片。稍後,則是羅斯·芬頓的戰地攝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傑克遜的黃石奇觀。

1870年以後,寫實攝影漸趨成熟,開始把鏡頭轉向社會,轉向生活。如當時的攝影家巴納多博士就拍攝了流浪兒童的悲慘境遇,而震動了人們。

隨後,寫實攝影家人才輩出,作品都以其強烈的現實性和深刻性而著稱於攝影史。例如英國勃蘭德的《拾煤者》;美國R·卡帕的《通敵的法國女人被剃光頭遊街》;法國韋絲的《女孩》等等,不勝枚舉。

4.自然主義攝影

1899年,攝影家彼得·亨利·愛默生鑒於繪畫主義創作的弱點,發表了一篇題為《自然主義的攝影》的論文,抨擊繪畫主義攝影是支離破碎的攝影,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創作靈感。

他認為,自然是藝術的開始和終結,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藝術,才是最高的藝術。他說,沒有一種藝術比攝影更精確、細致、忠實地反映自然,「從感情上和心理上來說,攝影愛好的效果就在於感光材料所記錄下來的,沒有經過修飾的鏡頭景象。」

該派另一位大師A·L·帕邱說得更明確:「美術應該交給美術家去做,就我們攝影來說,並沒有什麼可借重美術的,應該從事獨立性的創作。」

由此可見,這種藝術主張,是對繪畫主義的反動,它促使人們把攝影從學院派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對充分發揮攝影自身特點有著促進作用。

這一流派的創作題材,大都是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

由於自然主義攝影滿足於描寫現實的表面現實和細節的"絕對"真實,而忽視對現實本質的挖掘和對表面對象的提煉,一句話,不注意藝術創作的典型化和藝術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實質上是對現實主義的庸俗化。有時會導致對現實的歪曲。

這一派著名的攝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威爾欽遜(1857-1921)、葛爾(?-1906)、搔耶(1856-?)、薩特克利夫(1859-1940)等。

5.純粹派攝影

純粹派攝影是成熟於二十世紀初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其創導者為美國攝影家斯蒂格里茲(1864-1946)。

他們主張攝影藝術應該發揮攝影自身的特質和性能,把它從繪畫的影響中解脫出來,用純凈的攝影技術去追求攝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豐富的影調層次、微妙的光影變化、純凈的黑白影調、細致的紋理表現、精確的形象刻畫。

總之,該派攝影家刻意追求所謂的「攝影素質」:准確、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現被攝對象的光、色、線、形、紋、質諸方面,而不藉助任何其他造型藝術的媒介。

科班1913年送展的俯瞰紐約,就是純粹派中的佳作。

攝影家從高處俯瞰紐約某個廣場,雖沒有任何加工、修飾,但新穎的構圖,獨特的造型,使人耳目一新,再如E斯坦誠的K桑德伯格,則是用多次曝光的手法,了獨幅作品空間、時間的限制,在一個畫面中細膩地刻畫了詩人情緒的轉換,影調的組合和構圖的變化,極有韻律感。

從某個角度說,純粹派的某些主張和創作是形式主義和自然主義的「混血兒」,後來則衍變成「新即物主義」。但該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進了人們對攝影特性和表現技巧的探索和研究。

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是斯特蘭德(1890-1976)和F64小組攝影組織中的攝影家,如亞當斯、坎寧安等。

純粹派後期的作品則向線條、圖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發展,其有影響的攝影家是亞博、史丁納、史脫特文和伊凡思等。

6.新即物主義攝影

新即物主義攝影又稱「支配攝影」、「新現實主義攝影」。為20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面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

它不考慮藝術的本質在於提示對象的本質,因而其美學思想是屬於自然主義范疇的。例如,攝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攝的火車頭的回轉軸就是用近攝手法,表現了火車頭回轉軸運轉時的狀態,由於畫面摒棄了其他細部因而給予觀眾的視覺印象是強烈的。

新即物主義的理論先驅是斯特蘭德,他對即物主義藝術特徵作了如下規定:「新即物主義乃是攝影的本質,並且也是攝影的產物和界限。」他認為,攝影「對生命的表現極強,而且需要觀察正確事物的眼睛。

為此,並非根據敷衍的過程和操作方法,而是必須運用純凈的攝影術才行。」新即物主義攝影的創作先驅則是阿傑和斯泰肯。而實際創始者為上面提到的帕邱。

新即物主義攝影家的功績是促使人們對攝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攝影從審美性的虛幻世界中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但是,由於過分強調了細部物質表面結構的描寫,為後來的抽象主義攝影提供了萌發的土壤。

一九二五年前後,由於出現了大口徑的小型照相機,新即物主義的表現領域有了新的發展,產生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風光的作品。

新即物主義的著名攝影家有桑德(1876-1964)、勒斯基(1871-1956)、黑葛(1893-1955)、希爾夏(1881-1948)休利曼·霍培(1878-?)、埃夫特(1874-1948)、威斯吞·亞當斯(?-1902)等。

7.超現實主義攝影

超現實主義攝影為達達派沒落時期出現於攝影藝術領域中的一種流派,興起於20世紀三十年代。

這一流派有著較為嚴謹的藝術綱領和藝術理論。他們認為,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去表現現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務,而現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

因而,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變態和夢幻便成了超現實主義攝影藝術家們刻意表現的對象。

攝影中的超現實主義者也象達達派攝影家一樣,利用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誕而又神秘的。

該流派的創始人是英國攝影家絲頓和美國的布留奎爾(1880-1945)。真正完成者為英國舞台攝影家馬可賓(1905-?),他在自己的創作中,把"超現實"的虛和現實中的實揉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既虛幻又實在的境界。

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創作的《馬可賓的自畫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現實作品,它是運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攝出來的--一次正面,兩次側面和一次一隻眼睛。

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有從事超現實主義集錦照片的畫家帕爾汗;變形人體攝影家布蘭特;肖像兼宣傳攝影家卡遜以及布魯門塔爾、洛林、哈爾斯曼、賴依、等。

8.抽象攝影

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里解放出來"。

初期,用無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攝體」的細部紋理和豐富影調,製作成僅表現其形狀的「光圖畫」。

後來發展到或運用光線,或剪輯集錦,或中途曝光,或拍攝時震動照相機使被攝體形象在底片中的結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變畫面的表面結構,改變被攝物體的原有形態和空間結構,力圖使用所謂形式、影調(色彩)和素材的「絕對抽象的語言」。

使被攝物體轉變成某種不能辨認為何物的線條、斑點和形狀的結合體。

以表現該派藝術家奉為圭臬的所謂人類最真實、最有本質力量的潛意識世界。在作品中,被攝物體只不過是被藝術家借來隨心所欲地產生表現自身想像和個性「旋律」的音符。

抽象攝影的發軔者為泰爾博(1800-1877)。開始時,作品畫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認性。

至一九一七年攝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攝的《波爾多畫報》就已完全不可辨認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畫家莫荷利納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並從理論上予以確立。

隨後,抽象畫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進了顯微攝影和X光攝影,從而大大擴大了抽象派攝影的表現范圍,豐富了攝影藝術的語言,建立了自己的藝術體系,並風行於歐美等國。

該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寧格、安真蘭特、佛萊泰、溫隙斯特、格連巴晤、夏德和布留奎爾等。

9.堪的派攝影

堪的派攝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反對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大攝影流派。

這一流派的攝影家主張尊重攝影自身特性,強調真實、自然,主張拍攝時不擺布、不幹涉對象,提倡抓取自然狀態下被攝對象的瞬間情態。

法國著名的「堪的」派攝影家亨利·卡笛爾·布列松說過:「對我來說,攝影就是在一瞬間里及時地把某一事件的意義和能夠確切地表達這一事件的精確的組織形式紀錄下來。」因而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客觀、真實、自然、親切、隨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動而富有生活氣息。

「堪的」派中的攝影家,就其美學思想和創作傾向而言,情況是比較復雜的,雖然他們都崇尚人性世態的表現,且大部分都從事於新聞攝影工作,但有的為自然主義者,有的為寫實主義者。

催生該流派的作品是一八九三年攝影家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的《紐約第五街之冬》,而真正完成者則是德國的攝影家埃利克·沙樂門博士。他用小型相機在一次德法總理舉行的夜間會議結束時拍攝的《羅馬政治會議》,由於它的生動、真實、朴實、自然,而成為該流派名垂攝影史的經典作品。

在攝影美學上,他們認為「以攝影的基本特點為基礎的照片,是畫家或蝕刻家所無法模仿的,它具有它自己的不可分割的我,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現力,甚至是用其他媒介不可能表現出來的特性」。

其次,對客觀事物的表現,他們重視和強調獨創性,說:「(攝影家要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不要通過別人的眼光來看世界,而這正是區分照片是平庸還是高明,有價值還是沒有價值的標准。」

該派著名的攝影家有美國的托馬斯·道韋爾·麥阿沃依;英國的茜莉特·摩戴爾;法國的維克托·哈夫門;以及路易斯·達爾·沃爾夫、彼得·斯塔克彼爾·布魯維奇等等。

10.「達達派」攝影

「達達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於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想。「達達」,原為法國兒童語言中「小馬」或「玩具馬」的不連貫語匯。

因為達達主義藝術家在創作中否定理性和傳統文化,宣稱藝術和美學無緣,主張「棄繪畫和所有審美要求」,崇尚虛無,使創作近乎戲謔,因而人們把該藝術流派稱之為「達達派」。

由於達達派攝影藝術作品不符合人們一般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要求,1924年以後就逐漸受到有較明確、完整的藝術豆腐和綱領的超現實主義藝術流派的沖擊。但其影響仍可在以後出現的現代派攝影藝術中窺見。

達達派的著名攝影家有菲利普哈爾斯曼、摩根、拉茨羅摩荷利納基和利斯特基等。

11.主觀主義攝影

主觀主義攝影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比抽象派攝影更為「抽象」的攝影藝術流派,所以又稱作「戰後派」。

它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其創始人是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他認為,「攝影是本來具有發揮自己能力的寬闊領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作用。

但目前卻成了一種機械的寫實主義」。於是提出了「攝影藝術主觀化的藝術主張。極力主張攝影藝術的終極應該是提示攝影家自身的某些朦朧意念和表現不可言傳的內心狀態和下意識活動。」主觀攝影就是人格化、個性化的攝影。

這便是該流派的藝術綱領。主觀攝影的藝術家們極度強調自己的創造個性,蔑視一切已有藝術法則和審美標准。該派理論家公開表示,「主觀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圖像藝術,而是一種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創造性藝術。」「我們可以任意使用技術手段去創造照片。」

西方人體攝影的嬗變世界藝術史上,在希臘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過人體藝術的輝煌時期,其後誕生的攝影藝術,在經歷了初期令人震驚的再現客觀現實的藝術表現力後,富有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的攝影家就開始向人體攝影領域的突進。

1857年瑞典攝影家、後來留居英國的雷達蘭,拍攝了一幅在攝影史上奉為經典之作的《人生的兩條道路》,這幅情節豐富,場面浩繁的畫面,運用了大量的人體作品,主題是觀善懲惡,以白鬢長者為中心,兩邊兩組人物體現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生活理想和人生歷程。

但是它也受到了少數人的攻擊,說它動用那麼多裸女,姿態粗野淫糜,流於色情等等。可見,古今中外,人體藝術無論它有多麼積極的思想意義或高明的藝術處理,都會受到一些人的非難和攻擊,這恐怕已成為一種規律性反應了。

西方人體攝影的發展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在發展常規的傳統的人體攝影的同時,也風行表達強烈的主觀感受、現代攝影語言、創造多種流派、風格的作品,以至出現了畸形、切割、重組、神秘、荒誕、醜陋的意境。

如傑瑞·郁斯曼的象徵意味的人體攝影、羅傑·麥丁的《隨意的人體》、托德·窩爾克的原始碩大造型的人體攝影、羅伯特·亨內斯欽及啟德蘇·俄克哈馬等的切割重組的人體攝影、李思麗·克羅娜斯的荒誕意味人體攝影及寧達、康偌道尼·米切爾等的有性感意味的人體攝影等。

❹ [轉載]什麼相機和鏡頭適合人文攝影

在《廣順園主談人文攝影》一文中,談到了人文攝影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拍攝態度、主題定位、構圖、色調等方面的問題,今天試著來探討一下人文攝影的另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樣的相機和鏡頭,才是最適合拍人文照片的? 我個人認為,用於拍人文照片的相機,需要符合以下幾點:1. 相機 a) 尺寸小,拿在手裡輕便; b) 快門聲小,盡量不驚動被拍者; c) 可以即時顯示所拍攝到的效果; d) 時滯要短,不致錯過好機會; e) 低調,最反感相機上、特別是背帶上露著的大紅大黃大橙的Logo; f) 圖像質量較好,或至少可以接受。 對應上面各條,我個人的觀點如下: a) 由於數碼單反的尺寸都不夠小,所以數碼單反被放棄了; b) 由於快門聲太響,可以拍照的手機暫時不在選擇之列; c) 由於不能看到即時的效果,膠片機被閑置了; d) 由於時滯不夠短,卡片型的DC還是不能用作人文攝影; e) 我選相機只選黑色的,並且用黑膠布把所有Logo都貼去; f) 這樣,可選的相機很少,目前只有M82是一個選擇(已停產的RD1s也是一個選擇)。希望將來的O記4/3微系統也是一個選擇。我知道f)條的結論肯定很不得人心,呵呵。 再來看看對鏡頭的要求:2. 鏡頭 a) 尺寸小,拿在手裡輕便; b) 人物變形小; c) 能夠容納足夠的場景; d) 低調; e) 畫質好,跟數碼相機般配。 對應上面各條,我個人的取捨如下: a) 不考慮太大光圈的,這樣能做到重量輕,尺寸小; b) 等效焦距最好不小於35mm以下; c) 等效焦距不要超過60mm以上; d) 黑色鏡身; e) 新出的ASPH鏡頭是經過數碼優化的,反差高、銳利,最適合; f) 這樣,可選的鏡頭也很少,選M的話只有:M28/2A(對應焦距為37mm)和M35/2A(對應的焦距為46mm)。不建議選M35/1.4A,太大太重。由於調焦環設計不佳,不建議選蔡司ZM口的。從費用角度計,也可以選擇福倫達的VM28/2和VM35/1.4,都很不錯。(畢)

❺ 什麼單反適合人文攝影

你好、
首先、單反相機裡面沒有什麼適合不適合人文攝影的,領域還是稍微的有一些區分、比如說體育攝影,人像攝影,風景攝影,如果按照你說的人文攝影,我覺得可以歸類為人像攝影一類。
說到人像攝影呢、與其說相機重要不如說鏡頭重要,有一句話一直都是「鏡頭比機器重要」,是的,在攝影裡面鏡頭的比重要超過相機。
你說到的人文攝影呢、在這里推薦你一款機器+一直鏡頭、(PS :本人偏向佳能,所以傾向於佳能,望見諒) 佳能EOS 60D機器+EF 35mm F 1.4 USM鏡頭、為什麼推薦這一套配置呢、首先、佳能60D的性能跟實用性是眾所周知的、況且沒有哪一款機器是沒有缺點的,而且60D是一台定位中端的機器,肯定是不能跟高端的機器比的,再說到60D的一些實用的東西,比如實時濾鏡,旋轉屏幕,都是很實用的一些東西,能給你在拍攝的時候帶來不少樂趣。再說到佳能的35 1.4、為什麼推薦這款鏡頭呢、佳能裡面35mm焦段是出了名的人文焦段,第一是適合小場景的風景攝影,第二是35mm焦段接近50mm焦段了、所以用來人像攝影是非常好的,可以自己適當的考慮。
要麼就是進一套稍微好點的機器,這樣的目的是避免以後換機器再砸錢,一步到位,如果是這樣,就可以考慮佳能的全幅機器、5D mark3或者6D機身了、搭配35 1.4mm鏡頭、
希望能幫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❻ 拍人文風景照片標准鏡頭可以嗎

用於拍人文照片的相機,需要符合以下幾點:第一、尺寸小,拿在手裡輕便;第二、快門聲小,盡量不驚動被拍者;第三、可以即時顯示所拍攝到的效果;第四、時滯要短,不致錯過好機會;第五、圖像質量較好。
對應以上各條,可以篩選出相對比較符合的機型。首先,由於數碼單反的尺寸都不夠小,所以數碼單反不合適;其次,由於快門聲太響,可以拍照的手機暫時不在選擇之列;再者,由於不能看到即時的效果,膠片機不適合用於人文照片;再次,由於時滯不夠短,卡片型的DC也不適合用作人文攝影;根據以上要求,再根據自己對相機的習慣就可以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相機。
人文攝影鏡頭的要求:第一、尺寸小,拿在手裡輕便;第二、人物變形小;第三、能夠容納足夠的場景;第四、低調;第五、畫質好,跟數碼相機般配。
對應上面各條,有如下考慮:首先、不考慮太大光圈的,這樣能做到重量輕,尺寸小;其次等效焦距最好不小於35mm以下;最後、等效焦距不要超過60mm以上等。

❼ 什麼相機和鏡頭適合人文攝影

人像攝影,最好還是使用全幅相機。全幅的好處沒有用過的人是無法體會得到的,可以說全幅能夠帶來更高的畫質,更淺的景深,更虛化的背景,而且重要的是當搭配頂級鏡頭時,畫面的立體感得以迅速提升,所營造的空間氛圍完全不是aps-c相機能夠做得到的
廣角定焦人像兩個主力焦段就是24mm和35mm兩種,這兩個焦段也是每家高素質定焦頭的必備規格。由於索尼的24za素質絕對屬於高端,但 是光圈只有f2讓人不免有些遺憾,佳能的24L二代也是佳能的名頭之一,光圈1.4全開即達到極佳的銳感

廣角段也能營造比較夢幻的焦外效果,但是相比35/1.4,我還是更喜歡35的效果,因為24鏡頭盡管虛化能力不俗,但是僅限於背 景較為簡單空曠的環境,如果背景較為復雜,24L簡化背景的能力是不足的。而且24mm對構圖的空間感要求很高,很容易將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拍進畫面,因此 在廣角人像方面,我更喜歡35mm。
談到35mm,我毫不掩飾對佳能35L和適馬35/1.4的喜愛,35L這個頭也是我比較推崇的佳能鏡頭之一(另一個是85L)。35/1.4 規格的鏡頭能夠營造出相當夢幻的畫面效果,即使是非常平淡的場景經過他的渲染也能化腐朽為神奇,往往拍出來的畫面電影感十足。而且我一直覺得這個規格的鏡 頭比較適合於暗光拍攝,在夜晚燈光的渲染下,能夠產生讓人著迷的光影效果。

佳能35L被稱為最具德味的佳能鏡頭。適馬最近推出的35/1.4鏡頭是取代原廠鏡頭的一個性價比極高的選擇,這個頭由於現代設計,所以在銳度 方面全面超越了原廠,背景虛化效果也很柔和,所以我現在出掉了35L換成了適馬的35。索尼35G在1.4光圈全開時成像比35L要差很多,但是這並不妨 礙它對於畫面感的營造效果。事實上原廠35規格的鏡頭都存在年代久遠,成像指標落後,紫邊嚴重的現象,但是玩這個鏡頭玩的就不是指標,而是感覺啊。 標頭:佳能50L,索尼50za

佳能50L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鏡頭,全開素質沒有85L那麼變態,但是這個頭玩的就是氛圍感,50L拍出來的畫面具有一種天生的浪漫氣息,焦 外如奶油般的劃開包裹住主體。但這頭性價比確實不高,我曾
經在這頭和適馬50/1.4之間反復猶豫過,最後還是選擇了50L,這也是原廠和副廠鏡頭最大的 區別吧,就是原廠的頂級牛頭所營造的畫面氛圍確實不是副廠能夠做到的,盡管從技術指標上看,似乎你找不到那麼大的差別,所以如果你有原廠情節就入原廠吧, 如果是一個實用主義者,那麼就選擇適馬好了。索尼剛推出的50za,由於比較新,我現在也不用索尼系統對了,所以無法評價。
中焦端:佳能85L和135L;索尼蔡司85za和135za

無論哪一個都是拍人像的上上品,絕對的人像利器。對於索尼用戶來說,可能會糾結於購買哪一個比較合適,原則上來 說,aps相機選擇85mm,全幅選擇135mm,如果錢不是問題,我建議兩個都收入囊中。對於佳能用戶來說,85L是一個比較神奇的鏡頭,也是無數優秀 人像攝影師的必備鏡頭之一,其焦外虛化效果為三家人像頭之首,即使拍攝全身人像也能實現較好的背景虛化效果。 如果說在85mm方面,佳能的85L超越85za,那麼在135mm方面,索尼蔡司的135za就無可匹敵了,這個鏡頭最厲害之處在於1.8全開光圈即 接近了最佳的銳度,全開所營造的背景虛化能力,即使全身人像而且人在畫面中的比例不大的情況下依然能做到奶油般融化的焦外效果,能夠近似達到佳能200L 的水準,可是200L的價格大概是2-3個135za的價格啊。不得不說這個鏡頭充分體現了蔡司的技術實力,不

愧是光學大廠的最高成就。一個不會攝影的人 用這個鏡頭也能拍出不錯的片子,但使用了這個鏡頭要小心,因為用了之後就不知道如何去用別的鏡頭了。

此外,適馬也推出了自己的85/1.4鏡頭,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佳能85LII盡管成像一流,但是對焦較慢是一直被詬病的地方,有時候不 適合抓拍,但是適馬的這個人像頭以低於原廠的價格,可以得到基本不輸原廠的性能的強大性價比,我曾經擁有過一段時間這個鏡頭,拍人像能達到85L的90% 的效果,僅在氛圍感上差於原廠,但是對焦速度絕對是85L比不上的。最讓我滿意的是,適馬85這個頭全開也是能用的,個人覺得比50/1.4要好,而且對 焦速度超快,基本上抓拍無壓力。不得不說,適馬黑科技這兩年在鏡頭工藝上進步很大,出了一系列讓人刮目相看的鏡頭,大有想趕超原廠的野心。

比如索尼的200G,佳能的200L,都是很變態的鏡頭,但是我曾經用過幾次200G拍人像,很快就不再用了,即使在全幅上也要

退出很遠的距離,太累了。
最後我還想強調的是,鏡頭的好壞既不是一幅好的人像作品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要拍好人像,還需要在構圖、用光、後期、主題構思方面多加以鍛煉, 我自己在這些方面也只是略有研究,遠遠達不到牛人的水平。所以只好把最簡單的器材作為話題喋喋不休,而且對於高手來說,這些東西大概也是常識。我個人不是 很願意成為器材黨,但是好像就變成器材黨了,可是仍然是一個不合格的器材黨,文中的觀點僅僅是個人玩了幾年相機的體會,一定會有技術上錯誤,希望大家批評 指正。我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夠對那些初入單反的朋友,特別是有志於人像攝影的朋友在器材方面有所幫助。

❽ 請問拍攝需要的器材有什麼呢

‍‍

附屬設備腳架,快門線,閃光燈,電池,儲存卡,頸帶,手帶,膠片掃描儀:常見的膠片掃描儀分為130幅面(底片尺寸為24mm×36mm)、120幅面(底片尺寸為150px×112.5px或150px×150px、150px×175px)、4英寸×5英寸或者更大幅面。此外,按照適用范圍劃分有工業用滾筒掃描儀。膠片和滾筒都涵蓋民用反射稿掃描功能。鏡頭這個是廣大攝影愛好者又愛又恨的東西,隨著品牌單反廠家的不斷升級換代,它的更新速度也是相當快的。而且原裝鏡頭的價格也不菲,是追求器材的那些「器材黨」永遠也沒法滿足的東西;相機濾鏡相機濾鏡就是安裝在相機鏡頭前用於過濾自然光的附加鏡頭。

‍‍

❾ 新手對人文攝影特別感興趣,怎麼才能拍出人文紀實大片

人文攝影師可以說是攝影界最辛苦的,沒有之一。想從事人文紀實攝影,除了必須具備基本的攝影知識外,還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經典的人文大片,都是一瞬即逝的,所以說人文攝影在於瞬間;人文大片的表現力除了畫面主體(人物或者其他),囊括更多的環境一樣重要,視覺表現也會更強,所以對鏡頭的選擇,我們多半用廣角鏡。作為佳能用戶,我也偏愛人文攝影這塊,基礎知識就不講了,就對器材選擇給你一些建議。
鏡頭選擇首選標準是對焦快和准,成像一定要出色,光圈肯定要大,因為室外環境復雜,也可能是在屋內,所以我的選擇是佳能的35 1.4 II或者24-70 2.8 II,這兩支鏡頭是公認人文攝影最好用的鏡頭。
機身選擇肯定全畫幅無疑,根據個人經濟能力,1DX 2、5D4、6D2都是不錯的選擇,不論是連拍速度、圖像解析能力、續航方面都很給力,像你這樣剛入行,6D2非常推薦。

❿ 攝影應具備的一般器材有哪些

1. 機身─建議選用canon 或nikon 2. 鏡頭─建議初期先用套機的鏡頭18-55mm,視需求及經濟能力再增加鏡頭(另外專題討論) 3. 鏡片─PL偏振鏡(我們說偏光鏡),可以降低反差,讓色彩飽和,我就拿它當保護鏡。 4. 閃光燈─我的閃光燈是metz 32Z-1不算是太專業用的,不過我覺得可以了。 5. 三腳架+雲台─不要太輕太細的,我在台北是用美福特+三向雲台,這里我買了TANNER TR-623加603A單向雲台湊合用。不過三向雲台還是比較好操作。 6. 快門線─配合三腳架拍夜景及室內一定要用的。 7. 吹氣噴球─用來噴噴相機及鏡頭上的灰塵。 8. 拭鏡紙─配合清潔劑擦拭鏡頭,記得是用畫圓圈的方式擦拭鏡頭。 9. 清潔液─用拭鏡紙乾擦鏡頭容易把鏡頭給擦出痕跡來。 10. 相機背包─不要太小,容量要能夠放一台機身二個鏡頭,放其它配件,還可以放一瓶小瓶礦泉水,建議中型的攝影包,我習慣用側背的,女生可以考慮後背式。 11. 存放相機防潮設備─存放相機鏡頭的,受潮的相機鏡頭很容易長霉,我有好幾個防潮箱。簡易的防潮盒加上乾燥包也是很好使的。總之相機回家的時後最好就擺進防潮箱里,否則沒多久你的鏡頭就會長出蜘蛛網。 12. 移動硬碟─建議至少60GB,考慮到你的計算機容量,還有計算機不知道那一天罷工了,把照片檔備份另外存放在移動硬碟。 13. 相機備用電池─拍到一半沒電了,這是最讓人喪氣的事。 14. 反光板─人像攝影打光很好使的。(建議徑80公分雙面銀色及金黃色) 15. 黑卡紙─20cm*10cm的黑卡紙,反差大的日出日落可以用上,可以局部遮光,這樣你可以拍出別人拍不來的好照片。 16. 黑布─拍花卉可以遮掉雜亂的背景,拍出來像是專業拍的。 17. 小手電筒─拍夜景可以用上。 有關鏡頭的知識及鏡頭的選擇 對於傳統135相機而言,50mm左右的鏡頭的視角與人眼接近,拍攝時不變形,稱為標准鏡頭。一般涵蓋40mm-70mm的范圍,18mm-40mm.的鏡頭被稱為短焦鏡頭也叫廣角鏡頭,70mm-135mm稱為中焦鏡頭,135mm-500mm稱為長焦鏡頭,500mm以上稱為望遠鏡頭,18 mm以下則稱為超廣角鏡頭或魚眼鏡頭。 傳統膠片135相機底片尺寸是36*24mm,而數碼相機的ccd或cmos尺寸沒有135相機底片那樣大,成像的時候相同的鏡頭所攝取的畫面要少一些,也就是角度要窄一些~具體到鏡頭上,角度越窄焦段就越長,所以同樣的鏡頭在數碼相機上的時候就要乘一個系數,數碼單反相機一般是1.6。18-55mm的數碼頭約相當於傳統相機的28-80mm。數碼相機的鏡頭換算於傳統鏡頭要乘以1.6。 傳統相機的鏡頭有許多是無法轉用到數碼相機上,所以我的一些定焦鏡頭到數碼相機上都用不上了,尼康AFS鏡頭傳統及數碼相機都通用。 關於鏡頭上的數字及文字的意思……. 譬如尼康D60的套機鏡頭是 AFS 18-55mm f3.5-5.6 G VR AFS-指自動對焦功能 18-55mm-變焦鏡頭18-55 f3.5-5.6-最大光圈值(數字越小,鏡頭銳利度越高,價格相對就越貴) G-鏡頭是玻璃材質(另一個鏡頭材質是P塑料)(G較重,光度會較好些) VR-防抖 通常要用什麼鏡頭,每個人的需要都不一樣。比如喜歡旅遊拍風光的,就喜歡帶廣角鏡頭;拍人像靜物的,肯定要配不同的定焦鏡頭,還有人對長焦鏡頭情有獨鍾方便打鳥及偷拍,當然也有人喜歡用微距拍花拍昆蟲。我比較不建議配一個28-200左右的變焦鏡頭,既有廣角端也有長焦端,作為萬金油用,但是效果絕對不如專門功能的鏡頭效果好(因為變焦太多重光度就會降低,影響成像質量)。 目前幾款熱門單反相機套機鏡頭如下 尼康D60 AF-S 18-55mm F3.5-5.6 G VR 尼康D80 AF-S 18-135mm F3.5-5.6 G VR 佳能400D EF-S 18-55mm f/3.5-5.6 IS 佳能450D EF-S 18-55mm f/3.5-5.6 IS VR,IS都是光學防抖 IS是CANON專用的VR是NIKON專用

閱讀全文

與人文攝影對器材有什麼要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儀表有什麼用處 瀏覽:174
消防器材車裡面有什麼工具 瀏覽:753
銀川科陽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7
機械硬碟多少層磁碟 瀏覽:933
設備20萬環保罰款標準是多少 瀏覽:383
閥門是在什麼圖上 瀏覽:498
機械設備資質怎麼寫 瀏覽:95
澄清有哪些關鍵設備 瀏覽:287
自動扶梯的主驅動裝置 瀏覽:630
不佔店面光投資設備怎麼分紅 瀏覽:312
國標手持電動工具分類 瀏覽:713
網路設備指標如何收集 瀏覽:266
mc皮膚工具箱漢化 瀏覽:840
伸縮縫安裝需要哪些機械 瀏覽:53
弘宇電動工具倒閉 瀏覽:177
空調外面多少度沒製冷效果 瀏覽:363
汽車機械換油是什麼意思 瀏覽:574
機械高達怎麼換裝 瀏覽:828
kml怎麼導入jps工具箱 瀏覽:50
皇明熱水器閥門怎麼換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