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唐代的唐三彩釉陶器有哪些特點
唐代創燒了舉世聞名的唐三彩釉陶器,在同一件器物上使用了不同的釉色,呈現深綠、淺綠、翠綠、藍、黃、白、褐等多種絢麗的色彩。雖然唐三彩的上乘佳作是與陶塑藝術相結合的各種俑類和模型明器,但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瓶、壺、罐、杯、盤、碗、燭台、枕等也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甚至成為外銷的產品,遠渡重洋。
⑵ 唐朝最著名的瓷器是什麼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與白瓷,其光潔如玉,蕙質秀雅在那個時代分別用「類冰 類雪」來形容。而相對於白瓷,唐時期的青瓷無疑在特色和藝術性上更為知名。
青瓷可以說是唐宋時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質感,光澤程度上確實要比白瓷更為優秀。然而現在,中國的青瓷可以說是不怎麼常見了,現在中國瓷器的發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琺琅為主體。
雖然青瓷在中國已不再出名,卻在韓國生根發芽,青瓷也早已成為韓國的國寶韓國的專利。
再說白瓷,白瓷潔白如玉,色澤勝雪,從唐代瓷器中可見一斑 古人好玉,凡事不是喜其華麗,而是喜其清潔如冰,進一步引申為人的性情德行如白壁無瑕,清潔不染,清涼無為。這點和後期崇尚繁瑣奢侈的華而不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後世的玉,不是與傳統精神相符的簡潔明快,而是多為繁亂華麗的玉雕,過於強調人為修飾,從而忽略了玉質朴的天然本質。所以,從根本上說,玉和瓷器一樣,已失掉了它原有精神與內涵。
(2)唐朝的陶塑主要是用什麼器材擴展閱讀:
越窯在南方浙江省紹興,主要製造青瓷;邢窯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製造白瓷。越窯的青瓷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色澤是青中帶綠與茶青色相近。
邢窯所產的白瓷,土質細潤,器壁堅而薄,器型穩厚、線。唐三彩分布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在長安的稱西窯,在洛陽的則稱東窯。唐代盛行厚葬,不僅是大官貴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風氣。
唐三彩種類很多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傢具、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等。大致上較為人喜愛的是馬俑,有的揚足飛奔,有的徘徊佇立,有的引頸嘶,均表現出栩栩如生的故種姿態。
至於人物造型有婦女、文官、武將、胡俑、天王,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貴婦面部豐圓,梳成各式發髻,穿著色彩鮮艷的服裝,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壯氣概,足為我國古代雕塑的典範精品。
⑶ 秦代的兵馬俑,唐代的彩陶還有哪些東西
您好,非常榮幸能在此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對此問題的部分見解,若有錯誤,歡迎指出。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贊賞.
但是陶器始終是文明初級階段的低級產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註定了它逐漸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點土成金,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亨有盛譽的中華古瓷,已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的明珠,也將越來越廣泛地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並受到廣大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珍重.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⑷ 陶塑瓦脊的介紹
瓦脊藝術是中國嶺南地區漢族傳統祠廟建築的重要特徵之一,其作用主要力圖增加祠廟藝術表現力,使屋頂有崇高感,使建築有豐富華麗的外天線。陶塑瓦脊上的裝飾題材,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當時漢族民間的社會風尚、審美情趣和民風民俗等。這些造型精妙絕倫、釉彩鮮艷奪目的瓦脊,也反映了當時石灣陶塑業的技術水平和藝術水準之高,並為近現代石灣陶藝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石灣陶塑瓦脊為古建築增添了異彩,它是嶺南建築裝飾藝術中的一枝奇葩,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石灣陶器製作初期大概可以上溯於唐朝,下至北宋,逐漸興盛,到明清時期而達繁榮階段。石灣的陶店號在明代已稱為「祖唐居」,至清末時名家輩出,行會組織日益精細,根據初步統計,共有二十四種行會之多。
⑸ 石灣陶塑的歷史溯源
石灣陶塑技藝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石灣東漢墓出土的陶塑可見其藝術雛形。石灣陶塑技藝的發展大致可分為4個時期,唐至明以前為形成發展期,明清時期為鼎盛期,民國時期為低谷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為全盛創新期。
石灣陶瓷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貝丘遺址中已揭開其燒陶的歷史序篇,石灣出現大型窯場的歷史最遲可上溯唐朝。50~70年代先後在佛山石灣和南海奇石發現唐宋窯址,發掘出的均屬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質鬆弛,屬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器。
宋代是陶瓷極盛時期,整個社會的消費時尚推動了陶瓷業的空前發展。從事陶瓷製作的窯場遍布全國,日用陶瓷、建築園林陶瓷和藝術陶瓷的品種急劇增多,造型、款式日益翻新,因而後世有唐八百、宋三千的贊譽。陶瓷器生產是宋代經濟中最重要的商品生產之一,外銷商品中絕大多數是陶瓷器。為適應外銷擴大對外貿易,陶瓷業逐漸從內地向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發展。
當時石灣陶業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是交通便利和陶土比較豐富。官窯水道漸趨淤淺,水運交通中心不得不移至佛山和石灣。佛山與石灣相連,汾江和東平河直通廣州,產品運往廣州出口十分便利。台灣一帶又有陶泥崗沙,取材方便,於是本來就有陶瓷業基礎的石灣便很快發展成為嶺南重要陶器生產基地。
宋代石灣生產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裝飾手法都注入了藝術表現形式,器形飽滿、均衡,線條流暢,富有變化,種類也比唐代豐富得多,有魂壇、堆貼瓦檐重疊式矮身陶罐、彩繪花瓶、陶琴等,涉及器皿、文玩、動物、人物等各個陶塑類別。石灣陶器五弦琴,現存台灣故宮博物院,是案頭文玩類陶塑的佳作。
宋代石灣陶器的裝飾藝術非常重視紋飾。紋樣題材廣泛,形象豐富,極盡工巧細密,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從石灣宋墓和奇石宋窯中出土的遺物來看,宋代彩繪花卉頗有寫意繪畫的筆意,如繪蘭草、竹葉,用筆疏朗,情趣盎然。此外,還有繩紋、弦紋、波浪紋、瓜棱紋、纏枝花卉紋、二方連續紋等。其中纏枝花卉紋十分精美,花卉蔓草舒展自如,捲曲合度,纏枝的曲、伸、卷、纏都飽含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石灣地處南國一隅,向以生產日用陶器為主,制陶技藝雖然達到了一定水準,但與北方諸名窯比較,要遜色得多,在宋代陶瓷之林中尚無顯著地位。南宋至元,佛山是中原漢族移民的聚居地。他們把北方的漢族陶瓷技藝帶到石灣,與石灣原有的制陶技藝相融合,大大地提高了石灣陶器製造水平與藝術水準。
因此,則 石灣集宋代各名窯之大成,定、汝、官、哥、鈞諸名窯產品被石灣模仿得惟妙惟肖,八大瓷系的造型與釉色之美以及裝飾手段也全被石灣消化吸收,從而成為南國善仿為特色的名窯,特別是以廣鈞、泥鈞而名聞天下。
自明代起,石灣打破了過去單一日用陶瓷出口的狀況。藝術陶塑、建築園林陶瓷、手工業用陶器等也不斷輸出國外,尤其是園林建築陶瓷,很受東南亞人民的歡迎。至今在東南亞各地以及香港、澳門、台灣廟宇寺院屋檐瓦脊上,完整保留有石灣製造的瓦脊就有近百條之多,建築飾品還是無法統計。
明代以後,種類和題材則漸趨廣泛,漁、樵、耕、讀、牧、奕、飲、琴、游、戲乃至拍蚊、搔癢、挖耳等等百姓日常勞動、生活情景,各類花鳥蟲魚、野獸家畜與菜蔬瓜果等百姓熟悉的事物,以及達摩羅漢、觀音、壽星、濟公、八仙、鍾馗、關公等等百姓熟悉與喜愛的神仙人物與歷史人物,都在石灣陶塑藝術中得到真實生動的表現,褒忠貶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愛幼等等。百姓的道德觀念與社會態度在石灣陶塑藝術中得到傳神的體現。例如清代末年就出現過以歐洲侵略者的形象作為外部造型的尿壺,以表達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社會思潮。因此有人稱石灣陶塑題材堪稱為一部濃縮的中國民俗文化網路全書。
⑹ 唐代墓葬中陶塑的牛、羊等家畜和雞、鴨等家禽的塑作技術是怎樣的
唐代墓葬中陶塑的牛、羊等家畜和雞、鴨等家禽,其形象動態的塑作技術,遠比漢代進步。1965年,甘肅秦安唐墓中出土有三彩卧牛,也是比較少見的。這里再舉出河北唐墓出土的一件卧地陶牛,右前足掀起,頭部上揚,好像正在要起立的頃刻。其靜中有動的神態,令人想起西漢霍去病石雕群中的那件卧馬。這種瞬間的動態,在雕塑造型上是頗難掌握的。可能是古代匠師們能深入生活,熟悉了牛馬的習性,因而能雕塑出那種形神兼備的動人形象。
家畜中的豬狗在唐墓隨葬中也頗多見,像隋代那樣的一隻母豬,哺乳著群仔豬的塑作也仍然有,因為它是社會農業經濟發展,六畜興旺的象徵。唐鄭仁泰墓的三件陶豬中,即有仔母豬一件,同時也有豬群的出現。唐韋墓有陶豬十二件之多,其中的四件陶豬由於體積小(身長約10厘米),看來是由塑作者隨手捏來,很類似動物雕塑家的草樣,但卻神態各異,動靜有別,形神畢現,可以說是概括了豬的生活百態,一種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呈現在人們的眼前。這樣高超的小品雕塑,恐怕也只能出現於現實主義雕塑藝術發達的盛唐時代。
⑺ 陶塑有什麼主要用途
陶塑是陪葬用的明器。前已述及,戰國、秦漢盛行厚葬,在陪葬的明器中,一部分是生前享用的日用器,如銅器、漆器、陶瓷器、絲織品,衣服等,這些都可以直接放入墓室中。而在奴隸社會結束後,用活人、活畜殉葬的習俗已被廢除,生前享用的建築、奴婢、家畜、車馬等改為製成模型來進行陪葬,人物模型稱為俑,俑主要做成陶塑,也有用木雕的,這就使戰國、秦漢,尤其是漢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陶塑。這些陶塑,一方面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作為獨立的雕塑藝術品,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秦漢的厚葬之風,波及朝野上下,上至皇帝及官僚貴族們的大型陵墓,下到中小地主及平民百姓的小型墓葬,從中出土的大量陶塑,為我們展示了一批豐富多彩的雕塑群,成為研究古代歷史與文化藝術的珍貴資料。
陶塑主要是素燒的紅陶器,也有燒成後再進行彩繪,漢代以後還以鉛釉陶燒成各類陶俑。
戰國時期的陶塑,有各種人物和動物造型,鄭州二里崗的戰國墓中出土兩只陶鴨,足、尾、翼都可以拆開,並施以彩繪,製作十分精巧。
⑻ 唐代三彩俑使用什麼材質製作而成的
在唐代墓俑製作的材料方面,三彩俑是唐代俑塑中的一種特殊種類。所謂三彩,即用鉛和石英配製而成的透明質釉料,滲入氧化鐵能燒成黃褐色。氧化銅燒成綠色,氧化鉛燒成藍色,這種黃褐綠藍釉彩又有濃淡厚薄的不同變化,並且利用鉛釉流動性強的特點,燒制時故意使釉彩下流,形成美麗的彩墨畫效果。據考證,它的創始在初唐後期,由於封建經濟的空前繁榮和各種工藝技術的進步,所以才出現了這種光輝燦爛的陶塑,形成為唐代特殊的美術工藝作品。
⑼ 各個不同時期的陶器分別有什麼特點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贊賞.
但是陶器始終是文明初級階段的低級產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註定了它逐漸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點土成金,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亨有盛譽的中華古瓷,已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的明珠,也將越來越廣泛地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並受到廣大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珍重.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⑽ 唐代厚葬中三彩陶器起到什麼作用
唐代盛行厚葬,三彩陶器主要用作隨葬的明器,其中以人物俑和動物俑塑造的最為精彩。人物俑中有貴婦人、文官俑、男女侍俑、胡俑、武士俑和天王俑、十二生肖俑。動物俑中包括馬、駱駝、牛、羊、狗、雞、鴨等品種。
唐三彩陶塑有很多成功佳作,其中以人物、馬和駱駝塑造的最為出色,這些作品造型逼真,姿勢優美,形神兼備,具有高度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