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代鑄造青銅器的目的是強化國家政權機能為什麼
是的,國家城鎮職工。錢就不一樣。
Ⅱ 商代為什麼會出現青銅器繁榮時代
我國最早的青銅器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其所處年代約當公元前21世紀至前17世紀,相當於史籍所載夏王朝的時代,是為奴隸制國家建立時期。至商代,則為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我國的青銅時代結束於春秋時期,至戰國時期始被鐵器時代所取代,基本貫穿於奴隸制社會始終。這一時代,農業、手工業有較快的發展,並出現了文字。國家政權建設逐步完善。 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國進入青銅器時代,經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大約發展了15個世紀。青銅是紅銅和錫或鉛的合金,熔點在700~900℃之間,具有優良的鑄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較好的化學穩定性。鑄造青銅器必須解決采礦、熔煉、制模、翻范、銅錫鉛合金成份的比例配製、熔爐和坩鍋的製造等一系列技術問題。從使用石器到鑄造青銅器是人類技術發展史上的飛躍,是社會變革和進步的巨大動力。青銅器時代的文化在世界各地發展不平衡。 中國的青銅器時代以大量使用青銅禮器和生產工具、兵器為特徵。古代先民對銅的認識歷史非常悠久。西安半坡和臨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遺址中都個別地發現了成份不純的黃銅片;甘肅東鄉林家和甘肅永登蔣家坪的馬家窯文化遺址中,都出土了青銅小刀;山東省膠州市三里河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過兩件銅鋅合金錐。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國典型青銅文化為夏代晚期的二里頭文化,出土的生產工具、兵器、工具和樂器等青銅器,鑄造技術相當成熟,已非初始的形態。經過商代早、中期的發展,到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冶鑄業達到高峰,製作精湛的成套禮器和樂器數量、品種之多空前絕後。青銅器上所飾獸面紋和各種動物紋,體現了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從西周早期始,禮器上普遍鑄有長篇銘文,內容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為重要的歷史資料。走向鐵器時代的春秋晚期和戰國時代,早期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青銅鑄造技術的提高;舊禮制的衰落消除了種種束縛,呈現出式樣精巧新奇,紋飾細密華麗的一代青銅器,其禮器特性逐漸消失,有相當一部分轉化為日常生活器用。整個時代,青銅工農具的使用呈逐年增多的趨勢,但未完全排除石器、木器等工具的使用。至漢代,青銅器為鐵器、漆器所取代從西周後期至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階段。此時期列國都城形成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金屬貨幣大量流通。青銅鑄造工藝取得突出發展,出現了分鑄法、失蠟法等先進工藝技術。湖北銅綠山發現的古銅礦,證明當時在采礦、配礦、冶爐砌築及冶煉方面均達較高水平(見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到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推廣,青銅製造業才逐漸衰落
Ⅲ 商代,周代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始於公元前21世紀,止於公元前5世紀,大體上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歷史。這與中國奴隸制國家的產生、發展及衰亡相始終。有學者把中國青銅時代從商周至戰國劃分為鼎盛期、頹敗期、中興期、衰落期 4 個階段。也有學者將這一時期劃分為殷商前期、殷商後期、西周期、東周前期、東周後期 5個階段 。中國各地的青銅文化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區類型。中國步入青銅時代,大體經歷了早、中、晚期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早期。以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見二里頭遺址)為代表,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間。加上山西夏縣東下馮、山東岳石文化、遼寧長城東邊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黃河上游的四壩文化等,都相繼出現了品類繁雜的青銅製品,在一些墓葬中還發現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遺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斷 代(見考古年代學)年代,正好在歷史記載的夏王朝紀年范圍內,這些遺址應是夏王朝時期的奴隸制文化類型 ,標志著中國奴隸制國家已經形成。② 中期。包括商代至周前期。此時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約當公元前16~13世紀,以河南鄭州二里岡文化為代表 ,此時期奴 隸 制 國 家進一步發展,青銅器數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禮器,貝幣大量出現,人殉、人牲更為普遍。後一階段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約當公元前13~前10世紀(穆王以前)。此時中國青銅時代達於鼎盛,也是奴隸制發展的典型時期。青銅鑄造工藝相當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銅禮器、武器與工具 。這時的青銅文化以安陽殷墟為代表,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心,也是青銅鑄造業的中心。此時興建了大規模的宮殿及陵墓,有發達的金文與甲骨文,人殉與人牲成為一種制度極為盛行,凡此種種反映出奴隸制社會的繁榮。西周的周原遺址和豐鎬遺址中,發掘出周王朝的宮殿 、宗廟和墓 葬 ,發現了大量的青銅禮器,反映出中國古代社會的禮制已成熟。③晚期。從西周後期至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階段。此時期列國都城形成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金屬貨幣大量流通。青銅鑄造工藝取得突出發展,出現了分鑄法、失蠟法等先進工藝技術。湖北銅綠山發現的古銅礦,證明當時在采礦、配礦、冶爐砌築及冶煉方面均達較高水平.到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推廣,青銅製造業才逐漸衰落。
Ⅳ 商朝留給後世的遺產中,最重要的東西是這一時期主要的青銅器是什麼特點是 甲骨文實際是他的發現
商朝留給後世的遺產很多如歷法、陶器、農業技術、甲骨文等,最重要的東西是青銅器。
青銅器在商朝使用范圍很廣,種類繁多,製作工藝很成熟,器物精美。這些都是商代青銅器的主要特點。
商代的青銅冶煉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純熟的程度。當時,已經掌握了青銅合金的特點和性能,不同用途的器物各有不同的合金比例。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經過化學分析,它的合金比例是:銅84.77%,錫11.64%,鉛2.79%。這是長期經驗的積累,是不平凡的創造。
鑄造青銅器,要經過一系列的工藝程序。除了采礦、冶煉之外,還有制模、制范、澆鑄、修整等工藝,分工非常精細。在殷墟和鄭州商城遺址,發現有數以千計的大小陶范。大型器物,採用復合范,分成幾部澆鑄,然後合成整體,鑄造工藝相當復雜。
商代青銅器的種類繁多。常見的禮器、酒器和用具如鼎、鬲、簋、彝、卣、尊、瓿、觥、觚、爵、角、盤、盂等等。還有銅鈴、銅鐃等樂器。每種器物的大小不同,式樣各異,造型都很精美。
器物上的紋飾瑰麗而渾厚,有饕餮紋、夔紋、蟬紋、雲雷紋、蟠龍紋等等,還有各種表示器物用途的特殊紋飾。有些器物的造型,完全仿動物的形態,如豕卣、象尊、犀尊、龍虎尊、四羊尊等,生動逼真。其中大型器物,如司母戊大方鼎,造型雄偉,為世界所僅見。它重875公斤,通耳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
青銅工具有斧、錛、刀、鋸、鑿、鑽、鏟等,與其他器物比較,數量不多。兵器如戈、矛、戚、鉞、刀、箭鏃等,均有大量出土。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今河南安陽小屯)被發現。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校長)。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葯叫龍骨,看見上面刻著字,就覺得很奇怪,就翻看葯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把這些奇怪的圖案畫下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 甲骨學」。
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人文、災禍......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Ⅳ 我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冶煉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商周青銅器作為「禮器」的藝術精神特點 中國青銅器的大宗是青銅禮器。這是中國青銅器的重要特徵,在世界青銅器家族中擔任絕無僅有的角色。是強調青銅器在社會物質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司母戊方鼎》是中國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銅器,1939年在河南安陽出土。通高133厘米,長166厘米,重875千克。為商王文丁祭祀其母「戊「製作的大型禮器,是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氣魄沉雄,器形凝重,紋飾華美,是商代青銅器風格的典範。鼎腹內壁有3個字銘文「司母戊」,鼎也因此得名。青銅禮器被統治階級用來祭天祀祖,宴饗賓客,歌功頌德,死後埋葬於地下。顯然它是為奴隸制統治服務的。對於一個奴隸制國家來說,青銅禮器尤其像鼎之類的重器是社稷的象徵,它的存亡就是國家的存亡,所以古書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的說法。
2、《大盂鼎》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時大臣名盂者而得名,表示康王(武王的孫子)自己要以文王為典範,告誡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作榜樣。對於一個奴隸主貴族及其家族來說,青銅禮器又是他們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據文獻記載,天子用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必須恪守法度,而不能逾越。生前如此,死後埋葬也是如此。所以說青銅禮器被制度化、神秘化、權力化,它就不是一般的實用器了。在形制、紋飾的鑄造方面我們就不能簡單地用對待實用器的眼光去看待,這是我們在鑒定時必須注意的。很多器物的形制紋飾都表明它不適於生活中使用,原因就在這里。在青銅禮器上,各級奴隸主貴族寄託著他們的信條與期望,反映著他們的思想觀念。當這種要求用形制與紋飾表達仍嫌不足時,便訴之於文字。這就是中國青銅器銘文很多的原因之一。青銅器是物質的,但同時又是一種精神產品。
二、商周青銅器的造型與裝飾藝術特點 從造型藝術的觀點看,許多青銅器又是精美的工藝美術品。代青銅器的鑄造方法與造型及裝飾方法的密切聯系,說明中國工藝美術中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傳統。形成獨特的體系。從青銅器的紋飾上看,有饕餮紋、雷紋、弦紋、魚紋、鳥紋、龜紋等。
1、青銅器造型與裝飾上在口端、頂蓋、邊沿也多鑄造有神態生動的造型,動物凌厲的角和爪、捲曲的翅和尾、圓瞪的目、尖銳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現。更多的則是以棱鼻為中心,兩個側身的夔形對接,正好拼成一個正面饕餮,同樣形成尖角翻卷、雙目圓瞪、齜牙咧嘴、利瓜大張的狀態。在眾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為恐怖的,這種造型多見,而且都刻在尊貴莊重的禮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煉成一個綜合的奇形怪狀的獸面。可見獸面紋的確是一種神聖王權的象徵。君主掌握了獸面神器,就意味著人神合一,至尊高貴,即擁有神的權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銅禮器中獸面紋是最主要的器飾
主題和紋樣同時也與人面紋、鳥紋、夔紋、龍紋等交替互滲,似是而非,具有演化變體的多樣造型,始終佔領著象徵神靈的主導地位。多數器飾的造型均為獸面紋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兩邊對稱,陪襯的副題花紋則點綴在次要位置。這些冷峻的神態造型,都更多給人以威嚴神秘的詭異色彩。 商周青銅器是中國商周時代生產科技和藝術發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猙獰為美的審美文化時尚也呈現了我國奴隸制殘酷本性。綜上所述商周的青銅藝術是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它以品類豐富、造型優美、紋飾華麗、製作精巧、風格獨特而著稱,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
Ⅵ 商朝為什麼能製造出很大的青銅器
青銅鑄造業的發展,原始社會末期就開始出現青銅器,到商朝時期成為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
Ⅶ 商代的古人為什麼要製造這些青銅器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
Ⅷ 商代,周代與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特點及形成之原因。
西周青銅器從器形之間看,由於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方法同夏、商時期不一樣,有很大的變化,都是陶范製作,且一器一范,手工製作,這樣就不能鑄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時期也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青銅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偽器,或二者皆偽。
從紋飾之間看,由於同夏、商時代一樣為陶范鑄成,一范一器,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紋飾或刻痕的青銅器,除了個別用單范鑄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紋飾,不過這樣的紋飾在西周時期很少見。
從銅鐵合鑄上看,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新材料證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這類銅鐵合鑄器所使用的鐵都是隕鐵,那麼究竟什麼時候出現人工冶鐵?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間推定問題,因為,只要這個時間鉚定了,我們才可以知道從商代晚期到什麼時候屬於隕鐵和銅材料結合成器存在的時間?而什麼時候又是人工冶鐵和銅結合器存在的時間。1990年,河南三門峽西周晚期虢國貴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莖銅芯柄鐵劍,為銅鐵合鑄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鐵,被稱之為「中華第一劍」,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由此我們可以推定,中國歷史上銅和隕鐵合鑄的時代是從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成器的時代至遲在西周晚期技術上已經成熟。
一 、製作方法不同
商、周時期主要使用陶質塊范鑄造。
春秋時期出現了印模製范的方法,即先制出精緻的「標准化」模具,然後按各種要求反復印製組合陶范。這種方法大大節省了工時,提高了效率。
春秋中期出現了失蠟鑄造法,即先用蠟製成器件模型,再用泥漿浸塗焙烤,使蠟質流失,形成泥范最後注入溶液。用這種方法,可以鑄造出極為細密精緻的具有多層透雕裝飾的青銅器物。
二、用途不同
殷商以來,青銅器被大量用來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銅禮器被用來維護和體現等級制度,各級奴隸主必須使用和他們地位相稱的禮器,青銅禮器使用的數量和規模與奴隸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鼎是禮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時代出現的列鼎制度規定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較低的士用三鼎。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中日常生活用器逐漸增多,禮器便失去了昔日的輝煌。
三、紋飾不同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高大厚重、古樸雄偉為特點,紋飾以饕餮、龍、鳳、雲雷紋等為主。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以幾何花紋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場面、戰爭場面等圖案,逐漸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內容。
四、具體介紹
1、夏代青銅器:
夏代是我國青銅器藝術的初創時期,有關文獻里多有提及夏代的銅器,如《左傳·宣公三年》曾提到:「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
1984 年河南偃師二里頭 遺址出土的青銅器 ,形體較小,造型質朴,紋飾也較為簡單。是現知我國最早的青銅時代文化,多數學者視其為夏文化,也有學者將其歸為「早商文化」遺存。
2、 商代青銅器:
商代青銅器藝術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階段。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藝術趨於成熟的發展時期。以酒器為主的禮器體制初步建立,兵器種類增多。普遍裝飾獸面紋樣,構圖漸趨繁密,線條峻深勁利。
前期以河南鄭州二里崗與杜嶺出土的青銅器為代表。鄭州杜嶺出土的饕餮乳丁紋方鼎,造型規整莊重,器壁較薄,紋飾簡潔疏朗。
商代後期的青銅器因為大量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所以又被稱為殷墟期青銅器。
殷墟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
墟期的青銅器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酒器在數量和種類上明顯增多;一個是流行 饕餮 紋、雲雷紋、夔紋、龍紋、虎紋、鹿紋、牛頭紋、鳳紋、蟬紋、人面紋等奇異的動物紋樣。各種紋樣的交互組合形成了商 代青銅器獰歷之美的時代風格。
殷墟期的青銅器總體風格為:造型凝重雄渾,紋飾繁麗深沉。
代表作品:
《 司母戊鼎 》殷墟出土 重達 875 公斤,上面鑄刻著「司母戊」三字銘文。
《 龍虎紋尊 》安徽阜南出土 。
《 四羊方尊》、《人面方尊》 湖南寧鄉出土。
3、西周青銅器:
西周青銅器的風格由奇詭轉為典雅。
周代早期的青銅器酒器減少食器增多。
西周中、後期紋已不多見,帶狀花紋增加,流行顧首的菱紋、鳳鳥紋以及竊曲紋、重環紋等幾何紋樣。長篇銘文是這是青銅禮器的重要特點。
代表作品:
《 武王征商簋》陝西臨潼零口鄉出土,銘文記載了武王征商的歷史,簋的造型端莊典雅,腹與方座上的饕餮紋可看作是商代風格的延續,器下的方座則是商代所未見的。
《毛 公鼎》、《大克鼎 》、《 史牆盤 》陝西扶風出土。《史牆盤》盥洗器,雙附耳,圈足,腹飾垂冠分尾長鳥紋,圈足飾竊曲紋,腹內底有銘文 284 宇,宇體秀美規整。
4 、春秋青銅器
春秋時代對於周天子及其維護者而言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直接結果是新價值觀、新風格、新趣味的不斷確立,藝術新潮的涌動因而成為遍及春秋列國的歷史現象。
春秋中期出現了模印法和失蠟鑄造法。
代表作品:
《 蓮鶴方壺 》河南新鄭 李家樓 出土,是春秋時期新的青銅器藝術總體風格標志。全器從造型到裝飾均充滿靈動的生意,通體滿飾糾結,由鏤空蓮瓣圍繞的壺頂,中立一昂首展翅欲翔的鶴,正好象徵新時代的自由精神。
《王子午鼎》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是已知最早使用失蠟法製造的器物之一,代表著春秋時期南方青銅器的新興風格。平底和束腰是王子午鼎造型上的突出特徵。它空前地在以優美柔和圓弧線為主的園鼎造型中,引入方硬而有力度的水平橫線,剛柔相濟,視覺效果大為豐富,節奏感也變得鮮明起來。誇張的外撇耳,使它具有一種向上張揚的態勢,給人靈巧生動的感覺
5 、戰國青銅器
戰國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開端,物質文化已進入鐵器時代。這時的青銅冶鑄業以製造精緻靈巧的日用器為主,裝飾手法也愈來愈多姿多彩,鎏金、鑲嵌、鏤刻、金銀錯等無不技藝精湛。現實生活的場景和圖像,也出現在青銅器的裝飾花紋中,標志著青銅器藝術的世俗化。
《大編鍾》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整架編鍾猶如一口巨大的音樂建築,不唯體量巨大,氣魄宏偉,而且整體視覺效果設計充分考慮到節奏與秩序的美感。
就是這樣啦……
Ⅸ 商朝時期青銅器多用做祭祀禮器為什麼是因
原因:
可從青銅器的地位以及古時祭祀的重要性來講。
青銅鑄造技藝在當時雖然相當成熟,但是產量與其他金屬相比較少,物以稀為貴,
而且祭祀是頭等大事,為表重視、崇敬,故多用青銅器做祭祀。
PS:青銅在當時被稱為「美金」,而鐵被稱為「惡金」。
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銹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保守的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由於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
Ⅹ 簡述青銅器成為夏商西周創作核心的原因
首先,這是當時的科技水平與冶金技術水平決定的。其次,青銅,也是當年人們所能得到的數量較大的「貴金屬」,選擇餘地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