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動機的軸承,端蓋間隙是多少
電動機的軸承,端蓋間隙在1.5-2.5mm之間,端蓋上公差是0.02,下公差是0。
電動機利用通電線圈(也就是定子繞組)產生旋轉磁場並作用於轉子(如鼠籠式閉合鋁框)形成磁電動力旋轉扭矩。
電動機按使用電源不同分為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電力系統中的電動機大部分是交流電機,可以是同步電機或者是非同步電機(電機定子磁場轉速與轉子旋轉轉速不保持同步速)。
電動機主要由定子與轉子組成,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磁場方向)方向有關。電動機工作原理是磁場對電流受力的作用,使電動機轉動。
電動機的軸承安裝步驟
1、軸承用煤油洗凈,壓入軸承座,向軸承外圈的滾柱處填充殼牌三號鋰基脂至三分之二滿,用凈手塗抹均勻,裝上軸承壓蓋,用加塗螺栓防松膠的緊固螺栓壓緊軸承壓蓋;
2、軸承為內外套可分離的圓柱滾子軸承,應將軸承內套裝於轉軸上並到位;
3、將軸承座裝於機殼上,如有潤滑脂注油孔,必須對准位置。用加塗螺栓防松膠的緊固螺栓壓緊軸承座;
4、內外偏心塊裝於轉軸上並到位,有軸鍵者應將軸鍵裝入鍵槽內再裝外偏心塊,將軸用擋圈裝於轉軸上;
5、緊固定偏心塊緊固螺栓,轉動可調偏心塊,使其到達卸下前的角度位置並擰緊其緊固螺栓。以上組裝完成後,轉軸應有一定的軸向串動;
6、上振動電機兩端的防護罩,用螺釘緊固。
⑵ 軸承間隙標準是多少
輪轂軸承軸向間隙的標准極限值為0.05 mm,不能超出。
在安裝軸承時,軸承與軸、軸承與軸承室的配合,會使軸承的游隙有一定的減少量。這時會有一個游隙值。在使用過程中,軸承旋轉時,因材值的溫差也會市軸承的內部游隙有一定的減少量。
軸承達到最理想的壽命,必須有合適的游隙,游隙值=設計游隙(出廠游隙)-內圈配合產生的游隙減少量-外圈因配合產生的游隙減少量加上或減去因溫差產生的游隙減少量或增加量。
(2)軸承端蓋與軸的間隙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大游隙組適用於內、外圈配合過盈量較大、或者內外圈溫度差大、深溝球軸承需要承受較大軸向負荷或者需要改善調心性能、或者需要提高軸承極限轉速和降低軸承摩擦力矩等場合。
小游隙組適用於較向高的旋轉精度、需要嚴格控制外殼孔的軸向位移、以及需要減小振動和噪音的場合。測量軸承的游隙時,為得到穩定的測量值,一般對軸承施加規定的測量負荷。因此,所得到的測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稱做理論游隙)大,即增加了測量負荷產生的彈性變形量。
⑶ 圓錐滾子軸承的軸向間隙怎麼調整
1 調整墊片法:
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填放一組軟材料(軟鋼片或彈性紙)墊片;調整時,先不放墊片裝上軸承端蓋,一面均勻地擰緊軸承端蓋上的螺釘,一面用手轉動軸,直到軸承滾動體與外圈接觸而軸內部沒有間隙為止;這時測量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的間隙,再加上軸承在正常工作時所需要的軸向間隙;這就是所需填放墊片的總厚度,然後把准備好的墊片填放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最後擰緊螺釘。
2 調整螺栓法:
把壓圈壓在軸承的外圈上,用調整螺栓加壓;在加壓調整之前,首先要測量調整螺栓的螺距,然後把調整螺栓慢慢旋緊,直到軸承內部沒有間隙為止,然後算出調整螺栓相應的旋轉角。例如螺距為1.5mm,軸承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間隙,那麼調整螺栓所需要旋轉角為3600×0.15/l.5=360;這時把調整螺栓反轉360,軸承就獲得0.5mm的軸向間隙,然後用止動墊片加以固定即可。
⑷ 軸承間隙怎麼計算
在各種傳動設備的安裝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軸承的間隙問題,蝸輪減速機與齒輪減速機作為最常見的傳動設備,下面對減速機滾動軸承的間隙產生原因及調整方式進行介紹:
一、滾動軸承的故障原因
滾動軸承依靠主要元件之聞的滾動接觸來支持轉動零件。滾動軸承因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起動容易、能自動調整中心以補償軸彎曲及適量的裝配誤差等優點,故以滾動軸承的滾動摩擦取代了滑動軸承的滑動摩撩,因而在現代機器設備中得到廣泛運用。
在生產運用中,滾動軸承也易發生故障,究其主要原因為間隙調整不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滾動軸承在機器設備中最常見的故障有:脫皮剝落、磨損、過熱變色、銹蝕裂紋和破碎等。
製造質量不合格及潤滑保養不良問題,只需在檢修安裝前仔細檢查,檢修安裝後建立起嚴格的定期加油保養制度,就能克服由此而引起的軸承故障。因此,間隙調整不當就成為軸承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滾動軸承的基本結構
滾動軸承是由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4部分組成。內圈與軸頸裝配,外圈與軸承座裝配。當內外圈相對轉動時,滾動體即在內外圈的滾道問滾動。
三、齒輪減速機滾動軸承的間隙及其量方法
1、滾動軸承的間隙
軸承問隙是保證油膜潤滑和滾動體轉動暢通無阻所必須的。其間隙數值均有標准或規定。根據軸承所處的狀態不同,其間隙有原始間隙、配合間隙和工作間隙。
原始間隙是軸承未裝配前自由狀態下的間隙值。
配合間隙是軸承安裝到軸和軸承座後的間隙。由於配合的過盈關系,配合間隙永遠小於原始間隙。
工作間隙是軸承工作時的間隙。由於內外圈的溫差使工作間隙小於配合間隙,又由於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使滾動體和內外圈產生彈性變形,工作間隙又大於配合間隙(一般情況下,工作間隙太於配合間隙)。
2、間隙的測量
測量原始間隙可用百分表。測量配合間隙時,可用塞尺或鉛絲放入滾動體與內外圈之間,盤動轉子,使滾動體滾過塞尺或鉛絲,其塞尺或被壓扁鉛絲厚度即為軸承的徑向配合間隙。軸向配合間隙可用深度卡尺測量或壓鉛絲法測量。
四、間隙的調整
齒輪減速機運行時轉軸溫度較高,調整後,將墊片增加到0.20ram。即:調整後膨脹端徑向間隙(ram):0.014-}-0.20:0.214
膨脹間隙可根據公式計算,該引風機設計運行溫度為135℃,室溫按20℃計算,因此為115℃(135—20),兩軸承座中心距離f為5m。故:膨脹間隙f(mm):1.2×(115+SO)×C100—9·9。
根據引風機要求還應考慮冷縮間隙,一般冷鰭間隙為0.50mm。因此,通過加墊片調整,把膨脹間隙調整到11.5mm,同時解決冷縮間隙。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造成引風機軸承溫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原來的兩端軸承徑向間隙太小,受熱後膨脹,產生緊力,導致膨脹端無法游動,所以軸承溫升。
⑸ 軸承軸向間隙如何設定
軸承間隙一般指徑向間隙,軸向間隙是可以忽略的;如果你是擔心軸向竄動,我認為應該在軸承的配置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⑹ 軸承的間隙是怎麼規定的
軸承出廠時根據一些國家或國際標准,有一個恆定游隙值。
徑向內部游隙代號有這么幾種:
C0:標准游隙代號,此代號一般在軸承型號中省略不做標記。
C2:比標准游隙略小的游隙。
C3:比標准游隙略大的游隙。
C4:比C3游隙略大的游隙。
C5:比C4游隙略大的游隙。
在安裝軸承時,軸承與軸、軸承與軸承室的配合,會使軸承的游隙有一定的減少量。這時會有一個游隙值。
在使用過程中,軸承旋轉時,因材值的溫差也會市軸承的內部游隙有一定的減少量。
軸承達到最理想的壽命,必須有合適的游隙,游隙值=設計游隙(出廠游隙)-內圈配合產生的游隙減少量-外圈因配合產生的游隙減少量加上或減去因溫差產生的游隙減少量或增加量。
⑺ 軸承在安裝時的配合間隙大約是多少
0.01mm--0.023mm。
安裝時軸和外殼孔的軸線必須保持同心,否則將由於應力集中引起軸承過早損壞。為了消除這一不良現象,可在座圈外徑和外殼孔之間留0.5~1mm的徑向間隙。
軸中心線與外殼支承面應保證垂直,不允許軸發生傾斜和撓曲,否則也會由於載荷分布不均勻引起軸承過早損壞。為消除軸承軸線的傾斜,可在座圈的支承表面上墊以彈性材料,如耐油橡皮、皮革等,或採用帶球面座的推力球軸承。
(7)軸承端蓋與軸的間隙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軸承表面塗有防銹油,必須用清潔的汽油或煤油仔細清洗,再塗上干凈優質或高速高溫的潤滑油脂方可安裝使用。清潔度對滾動軸承壽命和振動雜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2、安裝時勿直接錘擊軸承端面和非受力面,應以壓塊、套筒或其它安裝工具(工裝)使軸承均勻受力,切勿通過滾動體傳動力安裝。
3、如果安裝表面塗上潤滑油,將使安裝更順利。如配合過盈較大,應把軸承放入礦物油內加熱至80~90℃後盡快安裝,嚴格控制油溫不超過100℃,以防止回火效應硬度降低和影響尺寸恢復。在拆卸遇到困難時,建議使用拆卸工具向外拉的同時向內圈上小心的澆灑熱油,熱量會使滾動軸承內圈膨脹,從而使其較易脫落。
⑻ 軸承間隙標準是多少
摘要 軸承壓蓋和軸承之間的間隙標准:1點5至兩厘米之間。壓蓋是保護軸承脫落和進棄物的,所從它不能太緊而影響軸承的轉動,太松又起不到保護作用。
⑼ 軸承壓蓋和軸承外圈為什麼要留有間隙 間隙的大小怎麼調整
參考此法可調整端蓋與外圈的間隙:
軸向間隙可以藉助外圈的軸向位置來實現。內
1、調整墊片法: 在軸承端蓋與軸容承座端面之間填放一組軟材料(軟鋼片或彈性紙)墊片;調整時,先不放墊片裝上軸承端蓋,一面均勻地擰緊軸承端蓋上的螺釘,一面用手轉動軸, 直到軸承滾動體與外圈接觸而軸內部沒有間隙為止;這時測量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的間隙,再加上軸承在正常工作時所需要的軸向間隙;這就是所需填放墊片的總厚度,然後把准備好的墊片填放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最後擰緊螺釘。
2、調整螺栓法: 把壓圈壓在軸承的外圈上,用調整螺栓加壓;在加壓調整之前,首先要測量調整螺栓的螺距,然後把調整螺栓慢慢旋緊,直到軸承內部沒有間隙為止,然後算出調整螺栓相應的旋轉角。
⑽ 滾動軸承間隙如何計算
軸承游隙的計算公式
(1):
配合的影響
1、
軸承內圈與鋼質實心軸:△j
=
△dy
*
d/h
2、
軸承內圈與鋼質空心軸:△j
=
△dy
*
F(d)
F(d)
=
d/h
*
[(d/d1)2
-1]/[(d/d1)2
-
(d/h)2]
3、
軸承外圈與鋼質實體外殼:△A
=
△Dy
*
H/D
4、
軸承外圈與鋼質薄壁外殼:△A
=
△Dy
*
F(D)
F(D)
=
H/D
*
[(F/D)2
-
1]/[(F/D)2
-
(H/D)2]
5、
軸承外圈與灰鑄鐵外殼:△A
=
△Dy
*
[F(D)
–
0.15
]
6、
軸承外圈與輕金屬外殼:△A
=
△Dy
*
[F(D)
–
0.25
]
注:
△j
--
內圈滾道擋邊直徑的擴張量(um)。
△dy
—
軸頸有效過盈量(um)。
d
--
軸承內徑公稱尺寸(mm)。
h
--
內圈滾道擋邊直徑(mm)。
B
--
軸承寬度(mm)。
d1
--
空心軸內徑(mm)。
△A
--
外圈滾道擋邊直徑的收縮量(mm)。
△Dy
--
外殼孔直徑實際有效過盈量(um)。
H
--
外圈滾道擋邊直徑(mm)。
D
--
軸承外圈和外殼孔的公稱直徑(mm)。
F
--
軸承座外殼外徑(mm)。
(2):
溫度的影響
△T
=
Гb
*
[De
*
(
T0
–
Ta
)
–
di
*
(
Ti
–
Ta)]
其中
Гb
為線膨脹系數,軸承鋼為11.7
*10-6
mm/mm/
0C
De
為軸承外圈滾道直徑,di
為軸承內圈滾道直徑。
Ta
為環境溫度。
T0
為軸承外圈溫度,Ti
軸承內圈溫度。
四、軸向游隙與徑向游隙的關系:
Ua
=
[4(fe
+
fi
–
1)
*
Dw
*
Ur
–
Ur2
]
1/2
因徑向游隙Ur很小、故Ur2
很小,忽略不記。
故
Ua
=
2
*
[(fe
+
fi
–1)
*
Dw
*
Ur
]
1/2
其中
fe
為外圈溝曲率系數,fi
為內圈溝曲率系數,Dw
為鋼球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