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攀岩要准備什麼東西
最重要的是攀岩鞋、安全帶、繩子,如果喜歡徒手攀岩,有攀岩鞋就行了!
首先,你要考慮你拿繩子做什麼用。
初學者、大岩石的愛好者和向導應該考慮耐久力從而選擇11毫米的繩子。很長的使用壽命才能補償昂貴的價格,但你需要忍受它的重量和不便的操作。
如果你用繩子進行常規的攀爬,並且願意用它很輕的重量來彌補它不長的耐久力的話,10.2毫米至10.5毫米的繩子是最佳的選擇。它同樣對於競技攀登的定線也很適用,因為質量很輕,你根本不用把它舉起來。如果你有足夠的錢,買一根防切割的繩子會更好。
這種很輕的繩子直徑要小於10毫米。這些繩子很適用於高山攀登。但你要記住,它更容易被切割還不會保持太長時間,特別是對那些體重很大的攀爬者。
由於一些人胡亂地使用繩子,致使攀岩館的繩子無論是表皮還是內芯都有很大程度上的破壞。所以這種繩子盡量會較少它的最大沖擊力、並且加大防磨以及減少表皮的滑動。很多人想處理掉它的原因是,它通常變得很長且以前有過相關的不合理操作。當然攀岩館的人、還有經常頂繩攀的人很喜歡用這種繩子,但你要先鋒攀時肯定不能選這種繩子。
當比較繩子系數時另外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是你在爬的時候身後的繩子對你的拉拽力量有多少,或者說,你竭盡全力去掛一個快掛時,你到底能承受多少力量。像表一所示,你用一根10.5毫米的繩子爬到100英尺高時,身後的拖拽力將達到4磅10盎司的重量(2.1公斤),如果使用半繩,將達到2磅(1公斤)。
當購買半繩或雙繩時,最好選擇一對。如果不是一對的話,在操作以及拉力上都有些不同,並且還會帶來上升或保護中的麻煩。
表一:繩子測試系統
直徑(毫米)
重量
(克/米)
重量/30米(公斤/磅)
防切割指數
防磨指數
易操作指數
11
75
2.3/5.1
3
1
3
10.5
70
2.1/4.7
4
2
2
10
65
2.0/4.4
5
5
1
9(半繩)
100
3.0/6.7
1
3
5
8(雙繩)
85
2.6/5.7
2
4
4
安全帶
以下主要介紹一下坐式安全帶的種類。
安全帶:人與裝備的連接樞紐,攀岩安全帶是分大小號的,調整的范圍都比較小,也比較舒適。登山的安全帶也可以用。使用時注意腰間的主扣一定要反打一下,都要打反扣,否則死定。
多用途安全帶:適用於各種不同類型的攀登方式如攀岩、溯溪、冰雪地攀登,甚至於緊急救難!一般在安全帶的腿環和腰帶的部分都會加上護墊,提供適當的舒適性。可調式腿環可依據使用者的體型或從事的攀登方式來進行調整;腰帶設器材吊環,讓使用者將需要的器材或粉袋掛在上面,方便取用且不妨礙行動或操作;安全帶的前面設有一個"確保/垂降"繩環,可讓使用者方便地幫人確保或自己從事下降。
登山用安全帶:
大岩壁用安全帶:大岩壁的攀登要進行多次的繩距,甚至要經過數天的努力才能完成!在安全帶的設計上更著重舒適性,護墊的設計是不可少的,以減輕長時間懸吊操作時所產生的壓力和不舒適。有的安全帶甚至於將腰帶後部貼近背部的護墊加寬以提高舒適性。可調式的腿環可以方便穿著較保暖的衣服活動,器材吊環的數量至少要有四個。
運動攀岩用安全帶:重量輕,舒適性高是此類安全帶的設計重點,柔軟的護墊內側設計增加攀岩的舒適度,固定式的腿環設計不會影響到攀岩者的活動,如果是比賽型的安全帶,腿環的寬度設計比一般攀岩型的還要窄。
其它形式安全帶
胸式安全帶:一般攀岩並不需要使用,但如果需背著背包上攀,或是溯溪、冰雪地攀登遇到較危險的地形時,胸式和坐式安全帶配合使用,能提高安全性。
全身式安全帶:
Ⅱ 重慶哪有攀岩的地方需要哪些裝備
重慶主城那些地方可以攀岩?在網上查了一下,大部分都是這個答案
1.重慶天晴攀岩館
2. 江北北城天街人工攀岩場
3. 南岸浪高凱悅攀岩(南坪西路,浪高百盛後面)
4. 銀泰百貨5樓運動休閑館近期建成重慶市最高的室內攀岩館
6.重慶山鷹攀岩運動俱樂部
山鷹攀岩館,月卡160元,年卡1060元
由於攀岩對人的體能、膽量,對人的身體協調性、柔韌性要求均極高,所以與蹦極、滑雪、探洞、攀冰等項目同被列入極限運動。在室內攀岩安全有可靠的保障,野外攀岩危險性大,故初學者宜從室內攀岩學起。
一、三點固定法
三點固定法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領是: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和動作有一定的要求。
·身體姿勢:攀登岩石峭壁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以3個支點穩定身體重心,而重心要隨攀登動作的轉換移動,這是攀岩能否穩定、平衡、省力的關鍵。
·手臂的動作:在人工岩壁攀登時,要求第一指關節用力摳緊支點的同時,手腕要緊張,手掌要貼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隨手掌緊貼岩壁而下垂,在引體時,手指(握點)有下壓抬臂動作。但攀登自然岩壁時其動作就變化很大,要根據支點不同採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扒、捏、拉、推壓、撐等。
·腳的動作:腳的動作要領是,兩腿外旋,大腳趾內側貼近岩面,兩腿微屈,以腳踩支點維持身體重心,在自然岩壁支點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況 下,要靈活運用。但要切記,膝部不要接觸岩石面,另外,在用腳踩支點時,切忌用力過猛,並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腳配合:學習攀岩,首先要練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為主,再配合以腳腕、腳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體重心隨著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協調地移動,手腳動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二、攀岩的基本技術
(一)、攀登保護
攀登者是在保護人通過登山繩給予的保護下進行攀登的。登山繩的一端通過鐵鎖或直接與攀登者腰間的安全帶連接,另一端穿過保護者身上與其腰間安全帶相連的鐵鎖和下降器,中間則穿過一個或多個固定的安全支點上的鐵鎖。保護者在攀登者上升時不斷給繩(或收繩),在攀登者失手時,拉緊繩索制止墜落。發生突然墜落時,沖擊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繩索很難拉住,沖擊力主要是通過繩索與鐵鎖及下降器的摩擦力而抵消的。由於在保護支點上有很大的摩擦力,所以體重較輕的人是可以保護體重較重的人的。保護的形式一般按保護支點的相對位置分為以下兩種:
1、上方保護(TOP ROP):
保護支點在攀登者上方的保護形式。在攀登者上升過程中,保護人不斷收繩,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餘繩,但也不要拉得過緊,以免影響攀登者行動,這點在登大仰角時尤應注意。上方保護對攀登者沒有特殊要求,發生墜落時沖擊力較小,較為安全。進行下方保護時,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帶、鐵鎖和下降器。保護人收繩時,應注意隨時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後面的繩索(或把下降器兩頭的繩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繩子是難於制止墜落的。
2、下方保護(LOW ROP):
保護支點位於攀登人下方的保護方式。沒有上方預設的保護點,只是在攀登者上升過程中,不斷把保護繩掛入途中安全支點上的鐵鎖中。這是領先攀登人唯一可行的保護方法,實用性較大,而且是國際比賽中規定的保護方,但這種保護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掛保護,而且發生墜落,墜落距離大,沖擊力強,因此一般由技術熟練者使用。
攀岩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練的技術。學習攀登技術實踐性很強,必須在不斷攀登中練習,如果能有技術熟練者在旁指導,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手法: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上運動和貼近岩壁。岩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也有幾十種。攀登者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握何處,如何使力。根據支點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像有種支點是一個圓疙瘩上面有個小平台,一般情況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為了使身體貼近岩壁,完全可以整個捏住,平拉。又如有時要兩只手抓同一支點時,前手可先放棄最好抓握處,讓給後手,以免換手的麻煩。抓握支點時,尤其是水平用力,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摩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盡量把拇指搭在支點上,對於常見的水平淺槽的支點,可把拇指扭過來,把指肚一側扣進平槽,或橫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撐、引體向上、指掛引體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練習。現在國外一些高手已能達到單指引體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較長路線時可選擇容易地段兩只手輪換休息。休息地段要選擇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且手上有較大支點處,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手臂拉直(彎曲時很難得到休息),上體後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頂出,使下身貼近岩壁,把體重壓到腳上,以減小手臂負擔,做活動手指、抖手動作放鬆,並擦些鎂粉,以免打滑。
(三)、腳法:
攀岩要想達到一定水平,必須學會腿腳的運用。腿的負重能力和爆發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強,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腳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製的攀岩鞋,這種鞋鞋底由硬橡膠製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堅韌的皮革製作,鞋頭較尖,鞋底摩擦力大。穿上這種鞋,腳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寬的支點上都可以穩固地支撐全身重量。
在選購這種鞋,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買大了。只要能穿進去就行,大腳趾在裡面是摳著的,不能伸直。鞋越緊腳,發力時越穩固。一些選手比賽時甚至要用快掛鉤在鞋後幫上硬把腳塞進去的。新手買鞋往往太大,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腳上鬆鬆垮垮踩不上勁。一隻腳,能接觸支點的只有四處:鞋正前尖;鞋尖內側邊(拇趾);鞋尖外側邊(四趾趾尖)和鞋後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時用來掛腳),而且只能踩進一指左右的寬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個腳掌放上去,為的是使腳在承力的情況下能夠左右旋轉移動,實行換腳、轉體等動作。
換腳是一項基本的技術動作,攀登中經常使用。常見到一些初學的朋友換腳時是前腳使勁一蹬,躍,後腳准確地落在前腳原在的支點上,看起來十分利落,但實際上是錯的,因為這樣一方面使手指吃勁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體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腳點較高時無法用這種方法換腳。正確方法要保證平穩,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最右側為軸逆時針(向下看)轉動,把支點左側空出來,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須勢抽出,體重過渡到左腳。動作連慣起來,就像腳底抹了油一樣,右腳從支點滑出,左腳同時滑入,體重一直由雙腳負擔,手只用來調節平衡。雙腳在攀登過程中除了支承體重外,還常用來維持身體平衡。腳並不是總要踩在支點上,有時要把一條腿懸空伸出,來調身體重心的位置,使體重穩定地傳到另一隻腳上。
(四)、重心:
攀登中,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重心的位置,靈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動。移動重心的主要目的是在動作中減輕雙負荷,保持身體平衡。一開始學時動作大都十分盲目,不知道體會動作,一心只想一升高度,其實初學者最好不要急於爬高,先做一段時間的平移練習,即水平地從岩壁一側移到另一側,體會重心、平衡、手腳的運用等基本技術。
在最基本的三點固定,單手換點時,一般把重心向對側移動,使手在沒離開原支點之前就已經沒有負荷,可以輕松地出手。橫向移動時,要把重心向下沉,使雙手吊在支點上而不是費力地摳拉支點。一般情況下,應把雙腳踩實,再伸手夠下一支點,而不要腳下虛踩,靠從手上拉使身體上移。一定要注意體會用腿的力量頂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時維持平衡。一般常認為身體要盡量貼近岩壁,這是對的,可常見一些高手往往身體離岩壁很遠,這是因為他們常用的側拉、手腳同點、平衡身體等技術動作的准備動作需要與岩壁間有一定空間,只是身體上升的一刻,身體貼向岩面。通常重心調節主要由推拉腰胯和腿平衡來達到。腰是人體中心,它的移動直接移動重心,較大的移動往往形成一些很漂亮的動作,把腿橫向伸出,利用腿腳的重量來平衡身體也是常見的做法。
(五)、側拉:
側拉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動作,它能極度大地節省上肢力量。使一些原本困難的支點可以輕易達到,在過仰地段時尤其被大量採用。其基本技術要點是身體側向岩壁,以身體對側手腳接觸岩壁,另一隻腿伸直用來調節身體平衡,靠單腿力量把身體頂起,抓握上方支點。以左手抓握支點不動為例,是身體朝左,右腿彎曲踩在支點上,左腿用來保持平衡,右腿蹬支點發力,右手伸出抓握上方支。由於人的身體條件,膝蓋是向前彎的,若面對岩壁,抬腿踩點必然要把身體頂出來,改為身體側向岩壁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身體更靠牆,把更多體重傳到腳上,而且可利用上全身的高度,達到更高的支點。
側拉動作有以下方面應當注意:身體側向岩壁,踩點腳應以腳尖外側踩點,不要踩得過多,以利換腳或轉身。若此點較高,可側身後雙手拉牢支點,臀部向後墜,加大腰前空間,抬腳踩點,再雙手使勁把重心拉回到這只腳上,另一條腿抬起,不踩點,保持平衡用,固定手只負責把身體拉向岩壁,身體完全由單腿發力頂起,不靠手拉,以節省手臂力量。發力前把腰肋頂向岩壁,體重傳到腳上,千萬不能松垮垮地墜著,這點在攀仰角時尤應注意。移動手應在發力前就向上舉起,把肋部貼向岩面,否則蹬起後再把手從下劃到頭上,中間必會把身體頂離岩壁,加大固定手的負擔。一次側拉結束後,視支點位置可做第二個連續側拉,雙手抓穩後,以發力腳為軸做轉體,臉轉向對側,平衡腿在發力腿前交叉而過,以腳尖外側踩下一支點,這時平衡腿變成了發力腿,移動手變成了固定手,做下一次側拉動作。其間腳發力腳踩點一定要少,否則不易做轉體動作。側拉主要在過仰角及支點排列近於直線時使用。
(六)、手腳同點:
手腳同點是指當一些手點高度在腰部附近時,把同側腳也踩到此點,身體向上向前壓,把重心移到腳上,發蹬起,手伸出抓握下一支點,這期間另一手用來保持平衡,這樣的一種技術動作。手腳同點需要的岩壁支點較少,且身體上升幅度大,做此動作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若支點較高,應打身體稍側轉,面向支點,腰胯貼牆向後墜,騰出空間抬腿,不要面向岩壁直接抬腿。腳踩實後,另一腳和雙手發力,把重心前送,壓到前腳上,單腿發力頂起身體,同點手放開原支點,從側面滑上,抓所握下一支,另一手固定不動調整身體平衡。手腳同點技術主要用在支點比較稀少的線路上。
(七)、節奏:
攀岩講究節奏,講究動作的快慢和銜接。每個動作做完,身體都有一定的慣性,而且如果上一動作正確到位體平衡也不成問題,這時可以利用這一慣性直接沖擊下一支點,兩個動作間不做停頓,這樣你經常可以發現原來很困難的一些點,不知不覺間就通過了,否則過分求穩,一動一停,每個動作前都要先移動重心、調節平衡,然後從零開始發力,必然導致體力消耗過大。動作要連慣但不能毛草,各個細節要到位,上升時一定要由腳發力,不能為快手拉腳蹬。手主要用作保持平衡和把身體拉向岩壁。動作不要求太快,要連慣。每個動作做實,一般做一兩個連慣動作稍稍停頓一下,調整重心,觀察選擇路線,困難地段快速通過,容易地段穩定、調整。連慣--停頓--連慣--停頓,間歇進行,連慣動作時手腳、重心調整一定要到位,沖擊到支點後要盡快恢復身體平衡。有必要時,可選好地段稍事休息,放鬆雙手。進行練習時可以乾脆把各個動作分解成幾個步驟,細細體味各處細節,分析如何才能節省體力。這樣作熟了,實際攀登時根本不用考慮,條件反射似的就能做出正確動作。
(八)、線路規劃:
一面岩壁安裝著眾多的支點,選擇不同支點可以形多條攀登線路,各人身體條件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最優路線。練習時可以先看別人的攀登路線,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選擇一條最優路線,並鍛煉自己的眼力發現、規劃新的線路,在正式比賽時,是不能觀看別人路線的,必須自己規劃。這就要對自己的身高臂長、抬腿高度、手指力量等有較要的了解。
在練習當中,一面岩壁,在已經能夠登頂後,往往還有不盡的利用價值。可以通過規劃不同的線路來增加難度,一般是自覺地限制自己,放棄一些支點,如放棄某幾個大點,或故意繞開原線路上的某個關鍵點,或只使用岩壁一側或中間的支點,或從一條線路過渡到另一條線路。
三、攀岩的素質練習
攀岩運動同其它體育運動一樣,不僅要掌握各種持巧,同時需要進行艱苦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並且特別要具有沉著和冷靜的良好心理素質。
在攀岩過程中,最基本的技術,就是支點固定攀登法。就這種基本技術而言,結合岩壁上不同的支點情況,可以大致將攀岩過程中的用力歸納為:
(1)抓---主要是指用手抓住岩石凸起部分;
(2)摳---是指用手摳住岩面上的稜角、台階和裂縫;
(3)拉---是指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的前體下,小臂貼於岩面,用力下拉使身體上攀;
(4)撐--指利用台階裂縫或其它地形、以手、掌和臂的力量使身體向上移動,或左右移動;
(5)推---主要是指利用側面、下面的岩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向上或左右移動;
(6)蹬---是指用瓣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踏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荷;
(7)跨---是指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於攀登的支點;
(8)掛---主要是指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面凸起或下凹處維持身體平衡或使身體移動;
(9)踏---主要是指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登身體移動,以減輕上肢的負荷;
(10)摩擦---是指利用岩石鞋與岩壁形成的合理角度所產生的短暫穩定,使身體向上或左右移動。
力量是攀岩運動員的基本素質,而如何將力量靈活、協調地分配利用,則需經過系統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方可達到要求。下面將淺談一下攀岩運動專項身體素質及常用的訓練方法。
攀岩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一般指:
(1)肌力,包括四肢、腰背、腹部等的肌肉力量;
(2)平衡能力,即在運動中的維持身體穩定性的能力;
(3)柔韌性,主要指肌肉、肌膜、韌帶的可動范圍、伸展程度;
(4)靈巧性,即腦、神經、肌肉三者間的協調能力;
(5)呼吸循環機能,主要體現在運動中呼吸節奏的調整方面。
(一)、 肌力訓練的常用方法
人體骨胳分布很廣泛,約有434塊,這里主要介紹幾個與攀登運動員力量素質關系密切的肌肉群的力量訓練方法。
⑴ 上臂肌----分為前、後群,前群主要是肱二頭肌,即屈肌;後群主要是肱三頭肌,前群屈肌一般可採用負重彎舉、引體向上等方法加以訓練;後群伸肌則採用雙杠支撐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伸肌。前群屈肌一般可採用負重彎舉、引體向上等方法加以訓練;後群伸肌則採用雙杠支撐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伸肌。前群屈肌一般可採用負重彎舉、引體向上等方法加以訓練;後群伸肌則採用雙杠支撐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
⑵ 前臂肌----分為前群肌和後群肌,前群肌主要作用是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內 旋,所以可採用反纏重錘、反握負重腕屈伸等方法;後群肌主要作用是伸腕、伸指和使前臂外旋,所以可採用正纏重錘,正握負重腕屈伸等方法。手肌----即指手指力量,一般常用手指懸垂、握力器、指卧撐和手指抓重物等方法。
⑶ 盆帶肌----分為前群肌和後群肌,前群肌主要是骼腰肌,其作用是使大腿屈 和外旋,一般採用懸垂舉腿,仰卧起坐等方法;後群肌主要是臀大肌,其作用是使大腿伸和內旋,一般彩後蹬跑,跑斜坡、俯卧背腿等方法。
⑷ 大腿肌----分前、後群肌,前群肌主要是股四頭肌,其作用是使小腿伸直, 一般彩負重深蹲、蛙跳、鴨子步走等方法;後群主要是股二頭肌,其使用是小腿屈和外旋,一般可採用負重腿屈伸,後踢腿等方法。
⑸ 背肌----主要是指背闊肌,其機能是使上臂伸、內收和內旋,一般彩單杠引 體向上,爬繩,向後或向體側拉拉力器等方法;另外,還有豎脊肌,它是人體強大的伸脊柱肌,一般彩提拉杠鈴(或壺鈴)、負重體前屈等方法。
⑹ 胸肌----主要是指胸大肌,它能使上臂屈、內收、內旋;一般彩雙杠臂屈伸、 卧推杠鈴、俯卧撐和拉力器等方法。
⑺ 腹肌----主要是指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腹橫肌和腰方肌,其機能是使脊 柱前屈(兩側收縮)、側屈(一側帳縮)和旋轉體等方法。
必須指出的是,在每次進行力量訓練之後,要特別注意肌肉的放鬆及拉伸,以防止肌肉僵化,失去彈性。
(二)、平衡能力訓練的常用方法
平衡能力在攀岩過程中,主要體現在身體重心的移動和支點的選擇方面。所以,對平衡能力的訓練,重要的是注意培養攀登者對時間和空間的判斷能力,提高確定方位、方向的能力,培養在不同情況下控制身體姿態的能力。
經常採用的訓練方法有:走平衡木、過獨木橋、跨跳欄、跳躍台階、滑冰、墊上翻、過繩索橋、雲梯、伏虎圈等。
(三)、柔韌性訓練的常用方法
發展柔韌素質有被動和主動兩種形式。一般常用的方法有:雙人操(如相互壓肩、壓背等)、體前屈、正、側壓腿、跪躺、體側運動等。但是在使用具體的練習方法時,應注意輕重緩急,要循環漸進,有些姿勢應保持一定的時間,以促進韌帶的伸展。
柔韌性通過訓練相對來說發展較快,易見效;可是消退得也快。所以柔韌性的較好時機。注意在訓練前一定要做好准備活動,防止肌肉、韌帶拉傷。
(四)、靈敏性訓練的常用方法
靈敏性通常是指人體在各種復雜條件下,快速協調、准確、靈活地完成動作的能力。發展靈敏性應彩多種多樣的練習方法,並要經常地變換練習手段。若長期使用同樣的練習手段,就會形成動力定型,不利於靈敏性的發展。靈敏性對於攀岩者來講是非常重要,它可使攀登者過程中動作敏捷和協調,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其常用的訓練方法也很多,如:球類練習、各種游戲、墊上技巧、跳躍、游泳及多種器械體操等。
(五)呼吸循環機能訓練的常用方法
呼吸特環機能,主要是通過耐力訓練來實現和提高的。而構成耐力訓練負荷時間長,心率一般控制在150次/分左右。另外在進行有氧耐力訓練時,應十分注意呼吸方式,培養用鼻子呼吸,節奏和動作節奏協調一致的能力。
進行有氧耐力訓練經常彩的方法有:勻速負荷跑、變速負荷與休息的比例,其原則是休息時間要短;彩勻速負荷練習時,練習中基本不休息;彩小強度間歇訓練時,練習與休息之間的比例大約為1:1/2,休息也必須是積極性的。
Ⅲ 聽說現在攀岩項目很火,想投資做一個攀岩俱樂部,器材方面該去哪買
可以咨詢河南建建培,他們是一家專門做拓展訓練器材的公司,有很多高空項目,安裝完還給你做項目培訓和管理,從安裝到營業的一整個流程都有服務,我們公司的團建攀岩就是在他們家做的,整個流程很全面安全性很高,推薦你採用他家的設備。很高興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幫助
Ⅳ 攀岩的種類
1.自然岩壁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
定義:在野外攀爬天然生成的岩壁;一般是開發和清理過的難度或抱石路線,也稱為傳統攀登。
優點:可以接近自然,充分體會攀岩的樂趣;岩壁角度、石質的多樣性帶來攀登路線的千變萬化;由於岩壁固定,路線公開且可長期保留,所以自然岩壁的定級可經多人檢測對比,成為攀岩定級的主要依據。
缺點:野外岩場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時間和金錢花費都較大;路線開發也比較費力。路線開發時間長後會老化。
2.人工岩壁攀登(Sport Climbing)
定義:在人工製造的攀岩牆上攀登,包括室內攀岩館和室外人工岩壁,多為訓練和比賽使用的攀登方式,因此又稱競技攀登;
優點:對攀岩者安全性較高;交通方便,省時省力;不可預見因素少,可以定期訓練或進行專項訓練;人員密集,便於交流切磋;另外,人工岩壁可以對路線進行保密性設置從而成為攀岩比賽的主要形式。
缺點:缺少特殊地形,創意性少,自由發揮餘地小;支點的可調性使得人工岩壁路線常變,定級主觀性更強,准確度偏低,相對自然岩壁線路問題會比較尖銳,人工線路難度越大對力量要求高。 1.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
定義:不藉助保護器械(主繩,快掛,鐵鎖等)的力量,只靠自身力量攀爬;
特點:此種攀登形式在中國佔主導地位,較符合體育的涵義范疇,考驗人體潛能。
自由式按攀登的風格又細分為:
On sight
就是只在下邊看然後一次沒掉下來就上去了,沒有嘗試或演習,也沒從頂上滑繩下來仔細研究路線,這是攀登者能力的最好說明。
Red point
就是允許在練習時多次墜落,但你能至少有一次做到從底爬到頂一次也沒有脫落。能Red point條路線說明攀登者的自由先鋒攀登能力最高能到多少。
2.器械攀登(Aid climbing)
定義:藉助器械的力量攀登;
特點:在大岩壁攀登(big wall)中較為常用,對於難度超過攀登者能力范圍的路線有時也藉助器械通過。其意義存在於攀登者的項目目標和活動歷程中而不在於攻克難度動作。對器械操作的要求較高。
3.頂繩攀登(Top rope)定義:在岩壁上端預先設置好保護點,主繩通過保護點進行保護,攀登者在攀登過程中不需進行器械操作。
特點:安全,脫落時無沖墜力,適合初學者使用;但對岩壁的要求苛刻,岩壁必須高度合適(8到20米)且路線橫向跨度不大,由於需要繞到頂部進行預先操作,架設和回撤保護點的工作都比較繁瑣。有時為方便初學者,可在先鋒攀登的路線上架設頂繩。
4.先鋒攀登(Sport climbing)
定義:路線預先打上數個膨脹釘和掛片,攀登過程中將快掛扣進掛片成為保護點並扣入主繩保護自己,攀登者需要邊攀登邊操作。
特點:在歐洲尤其法國最為盛行,它比傳統攀登安全性高,可以降低心理恐懼(fear factor)對攀爬的影響,從而全力以赴突破生理極限,挑戰最高難度;另外,在角度較大或橫向跨度較大的路線中,先鋒攀登方式比頂繩保護有更大的便利,可以讓攀登者脫落後很容易地重新回到脫落處,對難點進行反復練習。由於這種方式使攀岩由冒險的刺激運動變成安全的體育訓練,所以先鋒攀登稱為sport climbing。 難度攀岩
是以攀岩路線的難度來區分選手成績優劣的攀岩比賽。難度攀岩的比賽結果是以在規定時間里選手到達的岩壁高度來判定的。在比賽中,隊員下方系繩保護,帶繩向上攀登並按照比賽規定,有次序地掛上中間保護掛索。比賽岩壁高度一般為15米,線路由定線員根據參賽選手水平設定,通常屋檐類型難度較大。
速度攀岩
如同田徑比賽里的百米比賽充滿韻律感和躍動感,按照指定的路線,以時間區分優劣。
抱石比賽
線路短小,難度較大,需要較好的爆發力和柔韌性。比賽設置結束點和得分點,抓住得分點並做出一個有效動作得分,雙手抱住結束點3秒得分。比賽一般4到6條線路,一條線路5分鍾時間。判定名次首先看結束點的多少如果結束點同樣多看得分點數量,最後看攀爬次數。 攀岩的分類有很多種方法,按照比賽性質可分為速度攀岩、難度攀岩和大圓石攀登,世界上每年都有這三類運動的比賽。
完攀(Flash):
運動員在比賽之前可以收集路線的有關資料和觀察路線,在攀登過程中第一次就成功登頂的情況。
看攀(On sight):
運動員在比賽前對路線的信息一無所知,邊觀察邊進行攀登。
紅點攀登(Red point):
運動員可以對路線進行反復的觀察和試攀,只要最終達到終點即可。
速度攀岩(Speed climbing):
上方系繩保護,運動員按指定路線進行速度攀登的比賽。運動員按完成比賽路線所用的時間來決定每輪比賽的名次。
大圓石攀岩(Bouldering):
岩石高度不得超過4米,每條路線不超過12個支點。攀登時運動員不系保護繩。 根據不同的地貌特點,可將攀登技術分為岩石作業和冰雪作業兩大類,其中,岩石峭壁的攀登技術簡稱攀岩技術。攀岩是從登山活動中派生出來的一項運動。登山者即使選擇最容易的路線攀登幾千米的高峰,在途中也免不了要遇到一些懸崖峭壁,所以說攀岩也是登山運動的一項基本技能。
Ⅳ 要攀岩,需要准備哪些器材
主要是要注意安全了
Ⅵ 攀樹器材有那些
既有攀岩的緊張刺激,又有安全而放鬆的體驗,還能親近大自然攀樹運動中,要帶好,攀樹頭盔,攀樹半身安全帶,三段梨形鎖,攀樹繩,滑輪。
Ⅶ 詳細講解攀岩技術和攀岩裝備用法
攀岩裝備
介紹太多了去這個網站看吧
http://bbs.yulindayday.com/thread-149006-1-1.html
戶外攀岩技術淺析
◆攀登保護
攀登者是在保護人通過登山繩給予的保護下進行攀登的。登山繩的一端通過鐵鎖或直接與攀登者腰間的安全帶連接,另一端穿過保護者身上與其腰間安全帶相連的鐵鎖和下降器,中間則穿過一個或多個固定的安全支點上的鐵鎖。保護者在攀登者上升時不斷給繩(或收繩),在攀登者失手時,拉緊繩索制止墜落。發生突然墜落時,沖擊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繩索很難拉住,沖擊力主要是通過繩索與鐵鎖及下降器的磨擦力而抵消的。由於在保護支點上有很大的磨擦力,所以體重較輕的人是可以保護體重較重的人的。
保護的形式一般按保護支點的相對位置分為以下兩種:
上方保護:
保護支點在攀登者上方的保護形式。在攀登者上升過程中,保護人不斷收繩,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餘繩,但也不要拉得過緊,以免影響攀登者行動,這點在登大仰角時尤應注意。上方保護對攀登者沒有特殊要求,發生墜落時沖擊力較小,較為安全。進行下方保護時,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帶、鐵鎖和下降器。保護人收繩時,應注意隨時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後面的繩索(或把下降器兩頭的繩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繩子是難於制止墜落的。
下方保護:
保護支點位於攀登人下方的保護方式。沒有上方預設的保護點,只是在攀登者上升過程中,不斷把保護繩掛入途中安全支點上的鐵鎖中。這是領先攀登人唯一可行的保護方法,實用性較大,而且是國際比賽中規定的保護方法。但這種保護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掛保護,而且發生墜落時,墜落距離大,沖擊力強,因此一般由技術熟練者使用。
◆攀岩手法
攀岩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練的技術。學習攀登技術實踐性很強,必須在不斷攀登中練習,如果能有技術熟練者在旁指導,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上運動和貼近岩壁。
岩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也有幾十種。攀登者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握何處,如何使力。根據支點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象有種支點是一個圓疙瘩上面有個小平台,一般情況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為了使身體貼近岩壁,完全可以整個捏住,平拉。又如有時要兩只手抓同一支點時,前手可先放棄最好抓握處,讓給後手,以免換手的麻煩。抓握支點時,尤其是水平用力時,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磨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盡量把拇指搭在支點上,對於常見的水平淺槽的支點,可把拇指扭過來,把指肚一側扣進平槽,或橫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撐、引體向上、指掛引體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練習。現在國外一些高手已能達到單指引體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較長路線時可選擇容易地段兩只手輪換休息。休息地段要選擇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且手上有較大支點處,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手臂拉直(彎曲時很難得到休息),上體後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頂出,使下身貼近岩壁,把體重壓到腳上,以減小手臂負擔,做活動手指、抖手動作放鬆,並擦些鎂粉,以免打滑。
◆攀岩腳法
攀岩要想達到一定水平,必須學會腿腳的運用。腿的負重能力和爆發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強,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腳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製的攀岩鞋,這種鞋鞋底由硬橡膠製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堅韌的皮革製作,鞋頭較尖,鞋底磨擦力大。穿上這種鞋,腳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寬的支點上都可以穩固地支撐全身重量。在選購這種鞋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買大了。只要能穿進去就行,大腳趾在裡面是摳著的,不能伸直。鞋越緊腳,發力時越穩固。一些選手比賽時甚至要用快掛鉤在鞋後幫上硬把腳塞進去的。新手買鞋往往太大,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腳上鬆鬆垮垮踩不上勁。一隻腳,能接觸支點的只有四處:鞋正前尖;鞋尖內側邊(拇趾);鞋尖外側邊(四趾趾尖)和鞋後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時用來掛腳),而且只能踩進一指左右的寬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個腳掌放上去,為的是使腳在承力的情況下能夠左右旋轉移動,實行換腳、轉體等動作。換腳是一項基本的技術動作,攀登中經常使用。
常見到一些初學的朋友換腳時是前腳使勁一蹬,躍起,後腳准確地落在前腳原在的支點上,看起來十分利落,但實際上是錯的,因為這樣一方面使手指吃勁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體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腳點較高時無法用這種方法換腳。正確方法要保證平穩,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最右側為軸逆時針(向下看)轉動,把支點左側空出來,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須勢抽出,體重過渡到左腳。動作連慣起來,就象腳底抹了油一樣,右腳從支點滑出,左腳同時滑入,體重一直由雙腳負擔,手只用來調節平衡。雙腳在攀登過程中除了支承體重外,還常用來維持身體平衡。腳並不是總要踩在支點上,有時要把一條腿懸空伸出,來調身體重心的位置,使體重穩定地傳到另一隻腳上。
◆重心
攀登中,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重心的位置,靈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動。移動重心的主要目的是在動作中減輕雙手負荷,保持身體平衡。一開始學時動作大都十分盲目,不知道體會動作,一心只想一升高度,其實初學者最好不要急於爬高,先做一段時間的平移練習,即水平地從岩壁一側移到另一側,體會重心、平衡、手腳的運用等基本技術。在最基本的三點固定,單手換點時,一般把重心向對側移動,使手在沒離開原支點之前就已經沒有負荷,可以輕松地出手。橫向移動時,要把重心向下沉,使雙手吊在支點上而不是費力地摳拉支點。一般情況下,應把雙腳踩實,再伸手夠下一支點,而不要腳下虛踩,靠從手上拉使身體上移。一定要注意體會用腿的力量頂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時維持平衡。一般常認為身體要盡量貼近岩壁,這是對的,可常見一些高手往往身體離岩壁很遠,這是因為他們常用的側拉、手腳同點、平衡身體等技術動作的准備動作需要與岩壁間有一定空間,只是身體上升的一刻,身體貼向岩面。
通常重心調節主要由推拉腰胯和腿平衡來達到。腰是人體中心,它的移動直接移動重心,較大的移動往往形成一些很漂亮的動作,把腿橫向伸出,利用腿腳的重量來平衡身體也是常見的做法。
◆側拉
側拉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動作,它能極度大地節省上肢力量。使一些原本困難的支點可以輕易達到,在過仰角地段時尤其被大量採用。其基本技術要點是身體側向岩壁,以身體對側手腳接觸岩壁,另一隻腿伸直用來調節身體平衡,靠單腿力量把身體頂起,抓握上方支點。以左手抓握支點不動為例,是身體朝左,右腿彎曲踩在支點上,左腿用來保持平衡,右腿蹬支點發力,右手伸出抓握上方支點。由於人的身體條件,膝蓋是向前彎的,若面對岩壁,抬腿踩點必然要把身體頂出來,改為身體側向岩壁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身體更靠牆,把更多體重傳到腳上,而且可利用上全身的高度,達到更高的支點,側拉動作有以下方面應當注意:身體側向岩壁,踩點腳應以腳尖外側踩點,不要踩得過多,以利換腳或轉身。
若此點較高,可側身後雙手拉牢支點,臀部向後墜,加大腰前空間,抬腳踩點,再雙手使勁把重心拉回到這只腳上,另一條腿抬起,不踩點,保持平衡用,固定手只負責把身體拉向岩壁,身體完全由單腿發力頂起,不靠手拉,以節省手臂力量。發力前把腰肋頂向岩壁,體重傳到腳上,千萬不能松垮垮地墜著,這點在攀仰角時尤應注意。移動手應在發力前就向上舉起,把肋部貼向岩面,否則蹬起後再把手從下劃到頭上,中間必會把身體頂離岩壁,加大固定手的負擔。一次側拉結束後,視支點位置可做第二個連續側拉,雙手抓穩後,以發力腳為軸做轉體,臉轉向對側,平衡腿在發力腿前交叉而過,以腳尖外側踩下一支點,這時平衡腿變成了發力腿,移動手變成了固定手,做下一次側拉動作。其間腳發力腳踩點一定要少,否則不易做轉體動作。側拉主要在過仰角及支點排列近於直線時使用。
攀岩運動的歷史簡介
1947年原蘇聯首先成立了攀岩委員會。
1948年蘇聯在國內舉辦了首屆攀岩錦標賽,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攀岩比賽。從那以後攀岩運動開始在歐洲盛行。六七十年代,歐洲舉行了多次民間比賽。
1976年蘇聯舉辦了首屆國際攀岩比賽。
1980年法國開始舉辦各種形式的攀岩比賽。
1985、1986年義大利舉辦的國際比賽,因有許多國家的攀岩高手參加而獲得了巨大成功。雖然攀岩運動吸引了眾多愛好者,但因自然岩壁都是在郊外,交通、時間問題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不變,人們只能利用節假日來從事這項運動。
1985年法國人弗蘭西斯.沙威格尼發明了可以自由裝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他實現了人們要把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區的設想。因人工岩壁比自然岩壁在比賽規則上易於操作,並利於觀眾觀看,1987年國際攀登委員會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賽為國際正式比賽,並於當年在法國舉辦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屆攀岩比賽。
1989年首屆世界盃攀岩賽分階段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原蘇聯舉行,運動員參加在各地舉行的比賽,然後根據每站比賽的得分(比賽積分標准見下表),進行年度總排名,總成績最好者即為世界盃得主。此後,每年都舉行世界盃賽。
1991年舉辦了首屆世界攀岩錦標賽。
1992年舉行了首屆世界青年攀岩錦標賽。
1992年國際登聯向國際奧委會審請把攀岩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攀岩為奧運會項目,國際登聯正努力爭取把攀岩列入2006年冬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1991年1月"亞洲攀登比賽委員會"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這標志著亞洲的攀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2年9月在韓國漢城舉辦了第一屆亞洲攀岩錦標賽。
在我國,1987年中國登山協會派出8名教練和隊員去日本長野系統學習攀岩,回國後,於當年10月在北京懷柔大水裕水庫自然岩壁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攀岩比賽。
1990年在懷柔國家登山隊訓練基地的人工場地上第一次舉辦了攀岩比賽。
1993年,攀岩比賽被國家體委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此後每年都舉行一次全國錦標賽。同年9月,第一屆全國攀岩錦標賽在長春舉行;10月在武漢舉行了國內首屆國際邀請賽;12月在長春又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洲錦標賽。
解析攀岩技術之安全攀登七建議
zjc4227 / 2009-09-10
攀岩是帶有危險性的運動。有時候災難發生在最干凈的路線上、最簡單的操作過程中。難以相信有些極富經驗的老手也會犯下悲劇性的愚蠢錯誤。當我們恐懼、倉促或者過於激動時,都容易出錯。如果你是個攀岩新手,或者覺得自己需要一些提醒,請將以下的安全建議切記在心。
去野外攀登以前,一定要得到正確的指導,不可盲目行動。
不要以為你在攀岩館里學到的那些技術能直接轉化到實地操作上。不要假設你的「富有經驗」的搭檔了解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在你離開地面以前,與搭檔議定攀登計劃。
如果你將要傳統攀登,到頂後你打算怎麼做?是找條山路走下來,自己降下來,還是讓搭檔把你放下來?繩子是否足以讓你回到地面?即使你是頂繩攀登,也應該預先交流相關細節。很多事故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起始時沒有明了的計劃。
為你的保護系統加上副保護,決不能將性命交付給單獨的保護點。
寧多勿少,在你的保護系統里多加幾重。萬一某個部件出了問題,總還有其它的能救你。舉例而言,頂繩保護系統決不能只使用一個保護點,即使是一個膨脹釘也不行,你得將兩個保護點連接起來共同受力,不要吝惜裝備。如果是SPORT路線,終點處要扣兩個快掛而不是一個。另外,這種理念還體現在,攀登之前搭檔之間互相檢查安全帶、繩結和保護器。
使用自己的裝備而不是固有的保護點架設頂繩。
繩子的反復抽動會磨損保護點。如果你使用自己的快掛或者扁帶和主鎖來架設頂繩保護點,你就延長了固有保護點的壽命,為後來人做了一點貢獻。同樣,自我下降比起讓搭檔放你下來,更有利於你的繩子和保護點。
降下去之前,檢查保護系統。
如果是同伴放你下去,先讓他收緊繩子,讓你的重量落在繩子上而不是直接加在保護點上,然後你再把自己從保護點里解開;如果是自己下降,那麼就自己收緊繩子。這一程序是為了確定繩子是正確地穿過了保護系統而且是正確地連接在你身上的。同時,檢查一下保護點和保護系統,如果它們看上去不是堅不可摧的,加些副保護。
多與搭檔交流。
攀岩是一個需要隊友協作的項目。如果說話或者喊叫聽不見,那麼創造其它的交流方式,比如拉動繩子,來給搭檔傳遞明確的信息。同樣,攀登之前對交流方式要達成一致。
如果你沒有把握,不要做。
如果你不能百分白確定你可以安全地解開繩結再重新繫上,不要試圖完成將主繩穿過保護點然後下降的操作。如果不確定你可以安全下降,不要降。不妨表現得謙虛一點,承認你需要幫助,這比拿性命冒險要強多了。
Ⅷ 關於攀岩的提問
最能體驗攀岩樂趣的當然還是在大自然中去攀。不過因為時間,隊友配合等條件限制,人們為了在城市中能夠體驗到攀岩的樂趣,於是有了室內攀岩館。在大一些的城市都會有室內攀岩館,攀岩館內出租各種攀岩器材,如最基本的攀岩鞋、安全帶、粉袋等。
攀岩館內有助教做保護,協助捆綁安全帶做攀岩練習。室內的攀岩基本上非常安全,因為保護比較周全。
一般攀岩館的人工岩道是10米高的,你說的1000元弄的那種攀岩牆只是自己練習「抱石」玩玩而且的,再說你家裡也不可能有10米高的空間。如果想體驗攀岩最好是能找到你本城市的攀岩俱樂部類似的組織。這樣學習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險。如果前期在攀岩館里玩,任何裝備都可以不買,租來用即可,玩幾次後再購買你認為必須的適合你自己狀況的攀岩裝備。基本上攀岩鞋、安全帶、主鎖、粉袋這4樣東西在攀岩館內是不能省的。買像樣點的,這幾樣相加要近1000元(戶外裝備都不便宜,更何況這是保命的東西,更馬虎不得)。
如果是到大自然中去攀實體岩,那安全帽、下降器(攀岩館里用助教的)和一些快掛是必須添置的,但繩索、岩釘、岩錘等不用買,因為你肯定只能更老手去攀,他們都有,這東西不便宜,而且保養麻煩,還是共用老手的吧。
攀岩是鍛煉意志力、身體協調能力很好的運動,動作非常優雅,有「岩壁上的芭蕾」之稱。祝你早日找到城市中的攀岩組織。
Ⅸ 攀岩的方法。需要哪些裝備。
【傳岩小課堂】「十字裝備口訣」教你攀岩初學者最實用攀岩裝備清單!
「傳岩小課堂」攀岩裝備十字口訣
現在,野外攀岩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了,作為攀岩初學者如何從各種各樣的攀岩裝備中挑選最實用的攀岩裝備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進入傳岩小課堂!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剛剛接觸攀岩的新手,不知道攀岩該准備哪些裝備又或者經常忘帶一些必要的裝備導致攀岩無法順利進行!這是由於大家缺少一套系統的裝備清單!今天傳岩小課堂就給大家准備了一套簡單易學的「十字裝備口訣」,只需十個字教大家輕松記住攀岩所需的那些最實用攀岩裝備。
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將這套裝備清單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總結成了十個字的裝備口訣。這十個字依次是一盔、二帶、三連接、四隻鞋。
最上面「一盔」是指我們頭頂上的頭盔.保護頭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把它放在第一位。
接下來「二帶」,是指我們腰間的鎂粉袋(帶)和安全袋,因為他們是系在腰上的兩根帶子,所以管他們叫「二帶」。
再下來就是「三連接」,這是指連接攀岩者、岩壁和保護員三方所用到的攀岩繩、快掛和保護器這三樣裝備。
這里值得提醒的是我們野外攀岩的線路一般都是25-35米左右,所以我們選擇繩子一般是70米,快掛差不多12把,以及保護器一套基本就適用於大部分的線路了。
最下面「四隻鞋」,兩只腳不是兩只攀岩鞋嗎?其實攀岩除了攀岩鞋以外呢,我們還需要穿著一雙適合野外行走的戶外鞋。所以「四隻鞋『是指「一雙攀岩鞋」和「一雙戶外鞋」。
以上就是「十字裝備口訣」講解,這個十字口訣不但可以讓我們快速記住攀岩那些必要的裝備,還可以用於攀岩前各項安全檢查. 學習更多攀岩知識,歡迎大家轉發和收藏!
Ⅹ 攀岩裝備都有哪些一般的室內攀岩牆需要配置哪些裝備
攀岩裝備包括:主繩、主鎖、鋼鎖、坐式安全帶、安全帽、8字環、扁帶、快掛、抱石墊、攀岩鞋、保護器、下降器、上升器等。
推薦拓展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