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陝西是如何修復東漢青銅搖錢樹的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研究室副主任宋俊榮介紹,「我們第一點先清除它的銹蝕,銹蝕清除完了以後,把所有保存較完好的一些葉片分類,進行缺失的補缺。清理的時候,上面的銹蝕基本上都是在顯微鏡底下用手術刀清理,因為它太酥了,太脆太薄。」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田亞岐介紹,「從墓葬習俗上來講,搖錢樹是東漢時期流行於四川一帶的,被認為是吉祥物,也稱為神樹,它的意義就是進一步研究古代隨著秦嶺蜀道的開通西南地區和中原地區文化交流與傳播,從這個方面來說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佐證。」
(1)漢代搖錢樹是怎麼鑄造的擴展閱讀
「搖錢樹」在秦嶺以北及中原一帶比較罕見:
據了解,「搖錢樹」主要分布在以四川地區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在陝西勉縣、城固縣等地也曾發現和出土,在秦嶺以北及中原一帶比較罕見。這件東漢青銅「搖錢樹」是陝西目前發現的較完整的一件,蘊含了東漢時期大量的歷史、民族、民俗宗教及神話信息。
搖錢樹通高110厘米,由主幹、枝葉和底座三部分組成。底座上部為一上大下小的椎狀空心體。樹干共分5節,每節鑄造一尊佛像。由於墓葬受到雨水和淤泥浸泡,搖錢樹出土時已經發生折斷,只剩下86厘米殘高,樹葉殘枝散落周圍,修復難度很大。
㈡ 東漢青銅搖錢樹是什麼樣子的
東漢青銅搖錢樹通高110厘米,由主幹、枝葉和底座三部分組成。在青銅樹幹上分別有縱橫交錯的五層枝葉,裝飾題材分別有鳳鳥、玉璧、人物等,造型獨特而華麗,十分罕見。
復原後的搖錢樹樹干共分五節,每節鑄造一尊佛像共計五尊。佛像頭頂有高肉髻,頭後有橢圓形頂光,佛像大眼圓瞪,面部豐滿,衣紋清晰,左手拳握,右手掌心向外部,使用無畏印,雙腿盤曲,呈結跏趺坐。
樹幹上有縱橫交錯的五層枝葉,其題材有鳳鳥、錢形枝葉、鳳鳥玉璧、猴等。其中位於第5層枝葉正中的璧與佛像圖案雖然略微殘破,但是對照以往出土的佛像枝葉,其形象依稀可見。佛兩側各站立兩個人,頭戴尖頂帽,大眼,高鼻,抬頭向上似乎在仰視佛像,手執蓮花藤。
佛像兩側以蓮花狀樹葉裝飾,樹葉頂部各有一朵蓮花,花瓣為8瓣,佛與蓮花以及戴尖頂帽的小人均與蔓草之屬連接。底下有銅錢的形象。
(2)漢代搖錢樹是怎麼鑄造的擴展閱讀
東漢青銅搖錢樹被成功修復:
2018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寶雞一座東漢磚室墓中發現一棵青銅搖錢樹,經過2年多的保護與清理,近日,這棵青銅搖錢樹被成功修復。
這件青銅搖錢樹是2018年在寶雞南郊郭家崖一座東漢時期的磚券室墓中發現的,由於墓葬受到雨水和淤泥浸泡,搖錢樹出土時已經發生折斷,只剩下86厘米殘高,樹葉殘枝散落周圍,修復難度很大。
㈢ 世上真有「搖錢樹」據說還是5大漢朝國寶級文物之一,是真的嗎
世上真有「搖錢樹」!還是一級文物,禁止出國!追溯到我國漢朝時期,漢朝除了有馬踏飛燕、素紗禪衣、角形玉環和青銅卡尺,還有就是「搖錢樹」了。
這5件文物無一不是工藝精湛的絕世國寶,被稱為漢朝5大國寶級文物。搖錢樹流行於東漢初期至蜀漢晚期,分布地區以今天四川為中心。
在四川綿陽博物館,收藏有一株完整的東漢陶座銅搖錢樹,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干、樹冠等共29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基座為陶紅色,樹用青銅澆鑄。
樹冠可分7層,頂層飾鳳鳥為樹尖;其下2層枝幹與葉合為一體,飾西王母、力士和璧等圖案;下部4層插接24片枝葉,向四方伸出,飾龍首、朱雀與獸、象與象奴、朱雀與鹿以及成串的錢幣。
樹干直徑為1厘米,葉片最長約15厘米,最短為10厘米,每片樹葉厚約為2毫米,樹高度應在1米左右,為三向八枝。所謂三向,即為搖錢樹枝幹被分為3層共8片枝葉,呈對稱分布。
(搖錢樹局部)
那麼古人為何要鑄造搖錢樹呢?
有的說是墓主人生前家裡的祭祀用品,還有的說是道教的法器,但最靠譜的說法是一種陪葬器皿。
古人非常崇拜神樹,認為神樹可以指引死者進入仙界、得道升天,但後來對神樹的崇拜逐漸演變為對金錢的崇拜。
搖錢樹是財富的象徵,富貴人家更希望在陰界仍然繼續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並庇佑子孫後代繁榮昌盛。
搖錢樹彰顯了我國古蜀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古蜀人民高超的鑄造工藝,為我們了解古蜀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則刪)
㈣ 川蜀特產青銅搖錢樹有何用途,祭祀、陳設、還是明器
在我國西南地區出土的東漢、三國、魏晉時代的磚室墓和崖墓中,常常會發現一種樹形器物,該器物上裝飾大量方孔圓錢而被學術界命名為“搖錢樹”,也叫升仙樹、富壽樹,原名叫“柱銖”。搖錢樹其實是地域特色明顯的喪葬名器。
一、青銅搖錢樹特點
青銅搖錢樹,通常由樹體和樹座兩部分構成,在當時是分別鑄造後組裝而成。樹座多為陶制或者石雕,形狀多為上小下大的山形,也見動物造型;樹體的部分又可分兩部分:樹乾和枝葉。早期樹干多為實心,但大多數發現的搖錢樹樹干為空心,橫截面為橢圓形,布波浪紋。一般樹干長1.5-2.0米,分4-6節。每節都有四個插槽,供插嵌枝片之用。枝片裝飾圖案多種,除鑄有人物、神獸外,其邊緣無一例外均鑄有方孔圓錢。
青銅搖錢樹,不僅體現了先民們豐富的想像力,也成為中國貨幣文化與民俗文化相結合的結晶產物。其精湛的冶金鑄造技術和美倫美奐的藝術造型,以及帶有濃郁的東方審美情趣和神秘文化背景,令人稱奇叫絕,嘆為觀止,堪稱中國古代藝術之瑰寶奇葩。
㈤ 東漢青銅搖錢樹的形態是怎樣的
搖錢樹,它的形狀像樹一樣,但是又跟樹有一些差別。它的全身分為枝乾和枝葉,她的全身都是由青銅鑄造的。這個東漢青銅樹是當時陝西省研究院在陝西綿陽市發在的東漢的一座古墓里發現的,當時這個搖錢樹出土的時候,專家就說,這個肯定保存的最完整的搖錢樹了。因為我們都知道青銅器,它在密封的狀態下,真空的狀態下不接壤空氣的話,它是很好的。
但是如果被挖出來接觸空氣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污染,會導致青銅器下子就被遭到破壞了,很快就被腐蝕。所以專家在挖開這個古墓前出的,很快就被腐蝕,所以專家在挖開這個青銅姚前出的時,就保存的很好。之後專家就把他們交給修復師來進行修復,修復師僅僅當時用了兩年,才把這個青銅搖錢樹修復出來。
從上面的鑄造可以看見建築精美了,我們都就可以看見當時的古人的技藝。在樹的枝幹上有鳳鳥,上面還有人物植物,可謂是十分精緻的了,如果仔細深究下去,會有不同的發現,這就是我們古代文化的魅力了。
㈥ 陝西修復東漢青銅搖錢樹,都採用了哪些技巧
因著我國有著十分悠久而深遠的歷史,因此我們的文化底蘊深厚又富有魅力,而其中構造我們歷史和文化傳統背景的就是古代人們所遺留下來的文物和傳統。文物是我們可以直觀了解和掌握古老文化知識的最直接的要素,就在不久之前,陝西就修復了東漢的一顆青銅制的搖錢樹。因為這顆質地的搖錢樹形制規整但因其周邊的紋石比較精細,因此上面的銹蝕基本上都是要在顯微鏡之下用手術刀輕輕的清理。隨著近幾年來,有相關的紀錄片記錄了修文物的過程,普羅大眾對文物修復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物修復工作是一個枯燥又單調的工作,並且因為要保護文物的完整性,修復人員需要靜下心來慢慢休息,因此修復周期也普遍較長。
㈦ 東漢青銅搖錢樹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它是由主幹、枝葉和底部三部分構成的。這個搖錢樹是陝西研究院在寶雞發現的搖錢樹,當時人們在挖掘這個墓地的時候,發現他已經被很多雨水的侵蝕,裡面還有很多的泥土。當時的專家為了搶救這個搖錢樹,就把它交給專人處理。當時被挖出來的時候,這個搖錢樹就已經被折斷了,所以修復特別的不容易。當時的修復師直接修復了兩年,才將這個搖錢樹修復出來。
將文物展示在人們的面前時,從這個搖錢樹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整體高是1.1米的,而且它的主幹上面有很多的動物,其中最多的就是鳳鳥,還有猴。這也展示了當時人們對搖錢樹的喜愛了,樹葉上還有人在造型上讓人覺得十分的精美,這也是古代人的智慧了。在現代無論是怎樣研究,無論是怎樣的技藝,都不能造就這樣精美的青銅器,可以說古代人的記憶是十分高超的。
所以我們更要保護我們國家的文物。當時發現這個古墓的時候,他已經受到了雨水的侵蝕和泥土的污染,所以當時的研究人員立馬要搶救古墓,裡面的文物最後歷經很長時間,修復人員才將搖錢樹全部都修復出來了。
㈧ 搖錢樹的實物
在是四川綿陽博物館,收藏有一株完整搖錢樹,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干、樹冠等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
基座為紅陶質,樹用青銅澆鑄。
樹冠可分七層,頂層飾鳳鳥為樹尖;其下二層的干與葉合為一體,飾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圖案;下部四層插接二十四片枝葉,向四方伸出。飾龍首、朱雀與犬、象與象奴、朱雀與鹿以及成串的錢幣等圖案。
樹桿直徑約1厘米,葉片最長約15厘米,最短為10厘米,每片樹葉厚約2毫米,樹高度應在1米左右,為三向八枝。所謂三向,即為搖錢樹枝桿被分為三層共八片枝葉,呈對稱分布。
特別有意思的是樹桿上有造像,高約5厘米,寬約2.5厘米。兩側各有一條飛龍,龍長約6厘米。人像站立狀,身著袍衣,雙手下垂合於腰前,整體造型美觀而大方。 細看枝葉,每兩片為一對,有如芭蕉葉的,葉片上鑄有圓形方孔錢,每錢相互連接,鑄有一人作彎腰伸臂撿錢狀,葉片外側四周猶如太陽的光芒,延生出許多長短不一的萬縷細絲;有如橢圓形的,一頭為乒乓球大小的圓環,兩側鑄有飛龍,龍頭頂著錢幣,兩龍之間用錢幣連接,葉片外側如同刺蝟般的短刺所包裹。1990年四川省綿陽市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 在四川眉山市彭山縣江口漢崖墓博物館,有一件國家特級文物保護珍品——搖錢樹。據說搖錢樹是漢代吉祥物,道家謂之「神樹」,認為它是人間通往天堂的樹,「得之可以長生不老,用之錢財可以滾滾不竭」。這棵陶座銅質搖錢樹是1972年江口崖墓出土的,高達1.44米,是我國漢崖墓出土的一棵造型最大、鑄工最精、圖飾最豐富的搖錢樹,被定為國家特級文物。這件國寶1986年赴日本展出時觀者如潮,無不驚嘆中國古代精湛的鑄造藝術。
該樹由銅樹和陶座兩部分組成,有144厘米高,樹形像松柏,枝、干、葉均系青銅鑄成。樹幹上綴滿了漢代五銖錢並裝飾有上百個人物和動物圖案。
在主幹上分杈枝五層,杈枝作成扁平面分左右兩枝插在主幹上。主幹上的頂端立一朱雀,雀前立一人,將傳說的「蛤蟆丸」置於朱雀口內。在朱雀的正前方為伏羲,人首蛇身,曲尾下垂,雙手高舉一輪滿月,月中飾蟾蜍。
朱雀之下為五層枝幹,從上到下的四層是相同的八組圖案。畫面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的正中,為頭戴方勝的西王母,端坐於龍虎座,其中兩乘鹿人為西王母護龕,其下又飾玉免和青鳥各一。下有牛郎、織女。牛郎一手牽牛,另一手和織女共執一物,作正身側面,相視而立。近枝梢處有二仙人坐於席上,一撫琴,一伴唱。最一下層枝幹也分上下兩部。上部西王母頭戴方勝。左側一侍者雙手捧手,一人持靈芝,一人跳長袖舞,一人跳丸,一人表演疊案「反弓」雜技,一人執鞭。左側有玉免執杵搗葯。一人執靈芝,一人持環狀物。其後有一青鳥,作曲頸、展翅、翹尾狀。三仙人作輕歌漫舞狀。
陶座為模製,座身下寬上窄,座體中空,橫剖面略呈橢圓形。器衣上部浮雕二獨角獸,成疊蹲狀。下部飾線紋授帶圖案。
如此精細絕妙,把漢代對永生和財富的嚮往盡雕於這不足1.5米的樹上,真是讓人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