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魯迅身上有兩樣東西成了國家一級文物,這兩樣東西是什麼
魯迅先生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從小我們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他反對封建社會,對封建社會極其不滿,他試圖用自己的吶喊來喚醒全中國人民,一起與封建社會做斗爭,他留下很多的文學作品,至今我們讀起來,依然是大快人心。魯迅先生去世時享年55歲,他的死轟動了全國,在下葬的那一天,有來自全國的數萬人前來憑吊,而為他抬棺材的則是12位有名的作家,可見他的影響力有多大。
在拆下石膏面具的時候,發現上面沾上了魯迅先生的胡須,足足有20根,後來大家發現魯迅先生的胡須要比普通人的胡須來的粗一些。這尊石像非常的有紀念意義,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再加上上面又留下了魯迅先生身上的原物,更顯得珍貴了。
後來,在魯迅先生紀念館建成之後,其家人將這一文物捐獻出來,放在了展覽廳內,還被評為了國家一級文物。
『貳』 為什麼用魯迅的頭像做石膏頭像畫素描
石膏像最早都是由經典的雕塑經過仿製的
比如伏爾泰 馬賽等等 都是著名雕塑 魯迅的石膏像用的比較少 但是也有 從意義上講就是致敬魯迅先生 並且魯迅石膏像很有特點 有助於學生學習和研究 比如神態 之類
『叄』 川美為什麼有魯迅的塑像
他們為什麼走路上搜下怎麼說
『肆』 日本人為什麼要給魯迅建紀念碑
幸好魯迅當年去的是日本 要是去了韓國留學 估計棒子連魯迅故居都給建了
『伍』 日本人是怎麼看待魯迅的
在大多數日本人的眼裡,魯迅先生是一個博學多才,溫文爾雅,同時又極具民族大義的一個傑出人物,雖然說他並不是日本人,但是他的這種無私奉獻高貴的精神卻影響著日本人。因此魯迅先生的許多優秀作品都流傳到了日本這個國家,並且被日本文學家大量的翻譯過來,在日本的文學界中形成了《大魯迅全集》這樣的書籍,這也因此讓日本更多的青年人認識我國這位偉大的文學家以及思想家,到我們為擁有魯迅這位偉大的人物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最後我想說魯迅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日本人眼中的一個文學家,一個高尚的人物,那完全是因為他自己獨特的本領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陸』 日本為何有魯迅聶耳像
不得不承認日本是一個重視文化內涵的民族
魯迅先生在文學上的造詣是非常高的 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而且他本人曾經在日本留學 與日本有著深厚的淵緣 他的雕像在他所留過學的地方尤其常見 日本有他的雕像不足為奇
聶耳在音樂上的成就很高 名聲不亞於魯迅 而且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日本也是有紀念雕像的
『柒』 通過對魯迅塑像的描寫,可以看出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作家
我心中的魯迅
偉大——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日夜為改變民族的命運而忙碌著。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巨人。魯迅先生幽默,且不乏親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處處為他人著想,淡化自己。在我看來,他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衰的書:《阿Q正傳》、《狂人日記》、《彷徨》、《墳》等作品廣為流傳。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卻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必定是最「熱鬧」的時候,他正演奏著「文字交響曲」希望這一首首動聽的曲子能喚醒麻木不仁的中國人。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中國人「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通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所有的中國人,所以有的人說:「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斗爭最厲害的武器。」
人們把魯迅先生譽為「民族魂」,原因是魯迅先生或者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給人民當牛做馬,卻毫不驕傲,更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麼的偉大!」所以,群眾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魯迅先生從不突出自己的地位,賣弄自己的知識。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們給他的榮譽和贊賞。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文章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我心中的魯迅
在我開始識字的時候,我所知道姓魯的只有三個。一個是倒拔垂楊柳的梁山好漢魯智深,再一個是班門弄斧中說的那個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魯班,我還模模糊糊的記得有個叫魯迅的,我只知道他的文章很難懂。上了六年級學了「魯迅單元」才覺得他充滿了正義感。從此我開始讀魯迅的文章,魯迅便在我心中樹立了高大的形象。它比魯智深還英勇,比魯班還聰明,是一個把雜文視為匕首和刀槍,勇於跟反動派作斗爭的偉人。
在眾多的作家群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與其他舉世矚目的文豪相比,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僅僅是寫些短小的結構雜文,小說的魯迅,何以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異彩?是的,魯迅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巨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的確是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首先是位偉大的戰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地清醒與敏銳,他不屈地戰斗著、抗爭著,以思想作劍,寸筆為槍,劃存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讀魯迅的作品,實際上是在了解魯迅的為人。他敢罵,罵苟延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罵奴顏卑膝,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他敢抨擊,抨擊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擊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禮教;報敢吶喊,為艱辛而麻木地生活著的閏土,為愛四大權力壓迫的祥林嫂。他嫉惡如仇,使那些反動御用的文人們捉襟見肘,心驚肉跳,使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他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內中包含的是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
這,就是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消失了,又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讓我們發揚魯迅精神,把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人人內心中包含著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吧!
我心中的魯迅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發刷子似的直立著,濃密的胡須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一位成功的思想家,更是一位愛國的革命家。一提到他,我們心中無不生起一股敬佩之情,而且從我們剛學過的課文中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可以看得出魯迅擁有著美好而崇高的品質。
我心目中的魯迅是一個文筆很流暢的人,他一生以筆為武器,與敵人戰斗一生,因此,還被譽為「民族魂」。毛主席評價他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非常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來寫作,給青少年回信,默默關心著青年,並且用許多名言警句來教育我們,因此,我對魯迅先生不僅僅是尊敬,還對他懷有感激之情。
我心目中的魯迅還是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這是魯迅最關心的侄女周曄發自內心贊美伯父魯迅的深切話語。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教導周曄看書,並沒有批評打罵,而是和藹可親,幽默委婉,既維護了她的自尊,又很好地教育她。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關心他人,做事講究方法,難怪有那麼多人都尊敬和愛戴他呢!
魯迅受人尊敬,他不但朴實,而且很有精神,別人給的評價他根本不在乎,只是一直操心著祖國、人民。多麼頑強的老戰士啊!
千言萬語都不足以描述魯迅先生的可敬。在這位寬厚、慈祥、知識淵博的偉人逝世之後,許多受到過他幫助的人都來懷念他,或者以散文、詩歌等形式來紀念他。是啊,他那對民眾無私奉獻,甘作牛馬的精神,我們都會銘記。他永遠是我們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我心中的魯迅
一張瘦削的臉龐,透露出剛毅與堅強;兩道犀利的目光,彷彿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頭不屈的硬發,根根顯示著與惡勢力的不調和。每每讀完魯迅的文字,眼前便會出現這樣一個面部特寫。這形象與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隨歲月的增長,由模糊而清晰。終於畫出了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
在眾多的作家群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與其他舉世矚目的文豪相比,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僅僅是以寫小說、短小雜文見長的魯迅,何以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異彩來?是的,魯迅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巨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屠格涅夫那清新優美的詩一般的筆調,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的確是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首先是偉大的戰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地清醒與敏銳。他不屈地戰斗著,抗爭著,以思想做劍,寸筆為槍,劃破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我心中的魯迅
對我來說,有兩個魯迅。
一個是供在「神龕」里的魯迅,他去世不到兩周年,「謚號」就有了許多,多得我必須細細打點才能說全。「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中國的一等聖人」「新中國的聖人」「革命隊伍中最革命的很老練的先鋒分子」。在我還是蒙童的時候,我只能聽到師長千篇一律地告白:魯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槍」;魯迅對民眾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倡導「壕塹戰」,主張「韌的戰斗」。這個魯迅離我很遠,很遠,好像除了「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外,就是先生那「倔強地豎立起來」的頭發,別的什麼印象也沒留下。
另一個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魯迅。他寫下了很多深刻的話,也說了些過激的話。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聖人」,而且一輩子也沒有承認誰是「聖人」。他的祖上也「曾闊過」,到他卻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戶兒」;父親久病,作為長子的他經常奔走於當鋪與葯鋪,受盡白眼;他曾因溜進百草園翻何首烏,捉斑蝥,被先生責罰;他留過學,學過醫,成績平平,棄醫從文;他思想活躍,先是進化論,繼之超人哲學,後來社會主義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國近代思想快速發展的痕跡。但他始終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一精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世界觀,影響幾代中國人。他「吶喊」過,想憑一己之力,喚醒沉睡的同胞,搗毀令人窒息的「鐵屋子」;他也「彷徨」過,孤獨地在故紙堆里抄寫古碑;他更妥協過,接受了母親「贈送」給他的「禮物」;他絕對疲憊過,「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總之,他同普通人一樣,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對,他自己也曾說「矯枉必須過正」;他深情祝福中國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也無法「忘卻」!
兩個魯迅,我痛惜前一個,喜歡後一個。前者雖然妙相庄嚴,但漸失生氣。這個魯迅只需人頂禮膜拜,讓人盲目崇拜,卻難以給人一點新鮮的思想,自己也成為生前痛恨的被高高供奉的土偶;後者雖然不是那麼神聖庄嚴,但那思想卻是鮮活的,可以接受,可以批評,可以補充,可以修正,也因此可以愈益完備、愈益發展。
一切思想家——即使是最偉大的思想家,一旦被當作「神」,供於「神龕」之上,他的思想就不能與時俱進,從而僵化,繼而終結生命。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要想扼殺一種思想,最簡單、最方便、最冠冕的辦法,就是把它供起來。如果我們真的尊敬一位偉人,那就請把他當作一位智者而不要把他吹捧成「神」吧。我們吸收他的智慧,而不要匍匐著求他替我們解決他生前未曾遇到的問題。
前面的路,要自己來走,這就是我心中的「魯迅」
『捌』 魯美學生花3個小時創作魯迅雪雕,形象有多逼真
魯美學生耗時三個小時製作了一尊魯迅的冰雕,冰雕十分傳神,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雕刻的魯迅!
作為中國近現代十分重要的作家、文學家、革命家,喜歡魯迅的人很多,不同的人對於魯迅的喜歡的表達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喜歡魯迅所以喜歡看他的文學作品,而有些人喜歡魯迅居然做出了他的雪雕,可謂是能力值滿滿!
據悉,這尊魯迅的雪雕是由一位魯美的學生小陳做出來的,據小陳說,他最喜歡的作家就是魯迅,他一直把魯迅當成自己最大的偶像,所以在看到當地大雪過後路面積了厚厚的白雪時他就想到了要給自己的偶像雕刻一副雪雕,因此也就有了這個小陳花費了3個多小時終於做出來的特別傳神的魯迅雪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小陳努力獲得的成功點贊!
『玖』 日本人為何推崇魯迅
日本人喜歡魯迅的表現主要有有以下幾點:
1、魯迅在日本的留學經歷。魯迅雖然仇視日本侵略者,但是對於一些可以交往的日本人卻十分友好。他能夠將戰爭和個人生活分開。或許是因為這一層關系,日本人才不會對魯迅如此膈應。
2、另外一點便是,文學無國界,魯迅的文章確實很有價值,不僅是文化價值,更有精神價值。魯迅的那種直言不諱、敢於直露事實的精神確實值得人們學習。
盡管魯迅再怎麼對日本侵略者不滿,他的文章還是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
魯迅的小說特色: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
『拾』 魯迅逝世當天,製作石膏遺容時粘下20根胡須,為何如今成一級文物
1936年10月19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這一天魯迅先生離世,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各界人士紛紛前來悼念。作為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有許多仰慕者和追隨者,他們爭相緬懷魯迅先生,並且為他題詞。為了將魯迅先生的容貌永遠地保留下來,他的一位日本好友決定為他製作一個石膏遺像。
小結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曾對魯迅先生極為贊賞,並且他的許多文章都被選進教材。作為現代人,我們在從小學習的過程中都接觸過魯迅先生的文章,或許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那些文字是晦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以及閱歷之後,就能夠明白其中深意。魯迅先生並不是一個嚴苛、古板的人,但是面對當時的社會環境,他只有採用那種犀利批判的方式才能夠警醒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