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觀察綠僵菌用什麼器材

觀察綠僵菌用什麼器材

發布時間:2022-07-02 05:07:27

㈠ 危害棉花的害蟲及其害蟲圖片

棉鈴蟲
corn earworm
亦作cotton bollworm,亦稱玉米果穗螟蛉或番茄螟蛉(tomato fruitworm)。
夜蛾科(Noctuidae)昆蟲玉蜀黍果穗夜蛾(Heliothis zea或H. armigera)的幼蟲。體光滑,綠或褐色,是嚴重的作物害蟲。玉蜀黍果穗夜蛾(Heliothis zea)入土化蛹,成蟲灰褐色(翅展3.5公分),一年發生4∼5代。較早世代的幼蟲主要取食玉蜀黍,尤其是穗尖的小籽粒;以後各代幼蟲為害番茄、棉花和其他季節性作物。
棉鈴蟲,夜蛾科昆蟲的一種,是棉花蕾鈴期的大害蟲。
廣泛分布在中國及世界各地,中國棉區和蔬菜種植區均有發生。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受害較重。近年來,新疆棉區也時有發生。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餘種。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主要蛀食蕾、花、鈴,也取食嫩葉。
該蟲是中國棉區蕾鈴期害蟲的優勢種,近年為害十分猖獗。
[編輯本段]物種信息
中文學名:棉鈴蟲
中文俗名:棉鈴實夜蛾
拉丁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英文名:Cotton bollworm
所屬科目:鱗翅目 夜蛾科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成蟲體長15~17毫米。翅展30~38毫米。前翅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線、紋均黑褐色,不甚清晰;腎紋前方有黑褐紋;後翅灰白色,端區有一黑褐色寬頻,其外緣有二相連的白斑。幼蟲體色變化較多,有綠、黃、淡紅等,體表有褐色和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蛹自綠變褐。卵呈半球形,頂部稍隆起,縱棱間或有分支。
[編輯本段]生物學特徵
發生的代數因年份因地區而異。在山東省萊州市每年發生4代,九月下旬成長幼蟲陸續下樹入土,在苗木附近或雜草下5cm—10cm深的土中化蛹越冬。翌春氣溫回升15℃以上時開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羽化盛期,成蟲出現第一代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尚有棉鈴蟲出現。成蟲有趨光性,羽化後即在夜間閃配產卵,卵散產,較分散。一頭雌蛾一生可產卵500粒~1000粒,最高可達2700粒。卵多產在葉背面,也有產在正面、頂芯、葉柄、嫩莖上或農作的、雜草等其它植物上。
幼蟲孵化後有取食卵殼習性,初孵幼蟲有群集限食習性,二三頭、三五頭在葉片正面或背面,頭向葉緣排列、自葉緣向內取食,結果葉片被吃光,只剩主脈和葉柄,或成網狀枯萎,造成干葉。1齡~2齡幼蟲沿柄下行至銀杏苗頂芽處自一側蛀食或沿頂芽處下蛀入嫩枝,造成頂梢或頂部簇生葉死亡,危害十分嚴重。3齡前的幼蟲食量較少,較集中,隨著幼蟲生長而逐漸分散,進入4齡食量大增,可食光葉片,只剩葉柄。幼蟲7月~8月份為害最盛。棉鈴蟲有轉移危害的習性,一隻幼蟲可危害多株苗木。各齡幼蟲均有食掉蛻下舊皮留頭殼的習性,給鑒別蟲齡造成一定困難,蟲齡不整齊。
早晨露水干後至9時前,幼蟲常在葉面靜伏,觸動苗木即會搖落地面,是人工捕捉的好時機。棉鈴蟲以蛹在地下約5cm~10cm深處越冬,可結合冬季鬆土追肥將部分蟲蛹翻至地面,死外電或為天敵所食。
棉鈴蟲發生的最適宜溫度為25℃~28℃相對濕度70%~90%。第二代、第三代然害最為嚴重,根據我所1997年7月下旬至8月份的多次調查,嚴重地片蟲口密度達98頭/百葉,蟲株率60~70%,個別地片達100%,受害葉片達1/3以上,影響葉產量20%,質量下隆至少1個等級,苗木生長量影響很大,估測經濟損失每畝300元左右。
棉鈴蟲天敵很多,有寄生性天敵——寄生蜂、寄生蠅等,捕食性天敵烏雀類,及一些細菌、真菌、病毒等可對棉鈴蟲的卵和幼蟲起到抑製作用。
[編輯本段]物種進化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環紋及腎形紋,腎縊前方的前緣脈上有二褐紋,腎紋外側為褐色寬橫帶,端區各脈間有黑點,後翅黃白色或淡褐色,端區褐色或黑色。
蛹形態特徵
蛹長17~21毫米,黃褐色,腹部第五節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圓形刻點,臀棘鉤刺2根。
幼蟲:
幼蟲形態特徵
老熟幼蟲體長30~42毫米,體色變化很大,由淡綠、淡紅至黑褐色,頭部黃褐色,背線、亞背線和氣門上線呈深色縱線,氣門白色,腹足趾鉤為雙序中帶。兩根前胸側毛邊線與前胸氣門下端相切或相交。體表布滿小刺,其底部較大。
卵形態特徵
卵約0.5毫米,半球形,乳白色,具縱橫網格。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成蟲白天隱藏在葉背等處,黃昏開始活動,取食花蜜,有趨光性,卵散產於棉株上部。幼蟲5~6齡。初齡幼蟲取食嫩葉,其後為害蕾、花、鈴,多從基部蛀入蕾、鈴,在內取食,並能轉移為害。受害幼蕾苞葉張開、脫落,被蛀青鈴易受污染而腐爛。老熟幼蟲吐絲下垂,多數入土作土室化蛹,以蛹越冬。已知有赤眼蜂、姬蜂、寄蠅等寄生性天敵和草蛉、黃蜂、獵蝽等捕食性天敵。除用化學方法防治外,還可進行樹枝誘殺、建立玉米誘集帶誘殺等。
棉鈴蟲在黃河流域棉區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棉區年發生4-5代,以滯育蛹在土中越冬。第1代主要在麥田危害,第2代幼蟲主要危害棉花頂尖,第3、4代幼蟲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鈴,造成受害的蕾、花、鈴大量脫落,對棉花產量影響很大。第4、5代幼蟲除危害棉花外,有時還會成為玉米、花生、豆類、蔬菜和果樹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蟲。
幼蟲有轉株危害的習性,轉移時間多在夜間和清晨,這時施葯易接觸到蟲體,防治效果最好。另外土壤浸水能造成蛹大量死亡。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棉鈴蟲在華南地區每年發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際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陸續羽化並產卵。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為害。第2代以後在田間有世代重疊現象。成蟲白天棲息在葉背或蔭蔽處,黃昏開始活動,吸取植物花蜜作補充營養,飛翔力強,有趨光性,產卵時有強烈的趨嫩性。卵散產在寄主嫩葉、果柄等處,每雌一般產卵900多粒,最多可達5000餘粒。初孵幼蟲當天棲息在葉背不食不動,第2天轉移到生長點,但為害還不明顯,第3天變為2齡,開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實,可轉株為害,每幼蟲可鑽蛀3~5個果實。4齡以後是暴食階段。老熟幼蟲入土5~15厘米深處作土室化蛹。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分布於南緯50度與北緯50度之間。中國各棉區均有分布,在華北、新疆、雲南等棉區為害較重。
[編輯本段]發生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耕作栽培制度對棉鈴蟲種群動態的影響
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和作物布局的變化,使棉鈴蟲得以在不同作物間輾轉取食危害,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大大擴展。此外,由於營養水平的差異使棉鈴蟲發育進度不一致,田間種群世代參差不齊、交叉重疊,危害歷期延長。
栽培管理水平提高及栽培制度、耕作制度改變的影響 地膜植棉的種植方式,使棉田棉花的生育期普遍提前,為一代棉鈴蟲發生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玉米、番茄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引誘棉鈴蟲大量危害,在玉米和番茄上繁殖後再回遷到棉田,使二代棉鈴蟲在棉田的防治壓力劇增。隨著膜下滴灌以及高密度栽培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墾區秋耕冬灌面積減少,茬灌和干播濕出面積加大,導致棉鈴蟲羽化率高,越冬基數逐年增多,極易爆發成災。
氣候因素與棉鈴蟲發生的關系
秋季和春季氣溫的變化直接影響棉鈴蟲的越冬基數和存活率。9~10月溫度偏高,氣溫下降慢,次年春季氣溫穩定回升,棉鈴蟲的越冬基數大、成活率高,易造成棉鈴蟲的大發生。冬季氣候變暖,有利於棉鈴蟲的越冬。
棉鈴蟲種群的自然控制
在我區寄生性天敵主要有赤眼蜂、姬蜂、寄生蠅等;捕食性天敵主要有蜘蛛、草蛉、瓢蟲、螳螂、鳥類等。棉田施葯過多或選用農葯不當,殺傷了大量天敵,失去了天敵對棉鈴蟲種群的自然控制,是棉鈴蟲成災發生的主要原因。
[編輯本段]綜合防治措施及防治辦法
防治策略
強化農業防治措施,壓低越冬基數 堅持系統調查和監測,控制一代發生量;保護利用天敵,科學合理用葯,控制二、三代密度。
農業技術措施
秋耕冬灌,壓低越冬蟲口基數。秋季棉鈴蟲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農田,進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壞越冬場所,提高越冬死亡率,減少第一代發生量。
優化作物布局,避免鄰作棉鈴蟲的遷移和繁殖 在棉田田邊、渠埂點種玉米誘集帶,選用早熟玉米品種,每667平方米2200株左右。利用棉鈴蟲成蟲喜歡在玉米喇叭口棲息和產卵的習性,每天清晨專人抽打心葉,消滅成蟲,減少蟲源。可減少化學農葯的使用,保護天敵,有利於棉田生態的改善。
加強田間管理 適當控制棉田後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長,可降低棉鈴蟲危害。在棉鈴蟲成蟲產卵期使用2%過磷酸鈣浸出液葉面噴施,既有葉面施肥的功效,又可降低棉鈴蟲在棉田的產卵量。適時打頂整枝,並將枝葉帶出田外銷毀,可將棉鈴蟲卵和幼蟲消滅,壓低棉鈴蟲在棉田的發生量。
誘殺棉鈴蟲
利用棉鈴蟲成蟲對楊樹葉揮發物具有趨性和白天在楊枝把內隱藏的特點,在成蟲羽化、產卵時,在棉田擺放楊枝把誘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667平方米放6~8把,日出前捉蛾捏死。
高壓汞燈及頻振式殺蟲燈誘蛾具有誘殺棉鈴蟲數量大,對天敵殺傷小的特點,宜在棉鈴蟲重發區和羽化高峰期使用。
防治方法
當棉田棉鈴蟲百株蟲率一代為5~10頭、二代為15~20頭、三代25頭時可用化學農葯進行防治,以挑治為主,嚴禁盲目全面施葯。
棉鈴蟲卵孵化盛期到幼蟲二齡前,施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頂部嫩葉上,宜採用滴心挑治或僅噴棉株頂部,三、四代卵較分散,可噴棉株四周。
棉鈴蟲的防治應以生物性農葯或對天敵殺傷小的農葯為主。棉鈴蟲發生較重地塊,在產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齡幼蟲前,局部噴灑拉維因、卡死克、賽丹、BT制劑等防治。關鍵是抓住防治時期。
防治試驗
試驗地點:萊州市明波銀杏研究所苗圃(萊州市店子鎮東尹家村北)。
試驗方法:三種處理,四種農葯。三種處理為800倍、1000倍、1500倍液;四種農葯,分別取兩種混用,共試株數分別435(17.4m2)對照數相同,在幼蟲危害期噴霧防治作對照觀察。
試驗材料:80%敵敵畏乳油。40%氧化樂果,5%高效順反式氯氰菊酯乳油。25%強殺凈乳油。
試驗原理:DDV乳劑可胃毒、觸殺作用,氧化樂果有內吸作用。二者結合可提高葯效;5%高效反式氯氰菊 酯乳油具有強烈的胃毒、觸殺、拒食作用,25%強殺凈乳油具有內吸、觸殺、胃毒作用,二者皆為近年成面世的新農葯。棉鈴蟲對於以前常用農葯的抗葯性極強,而且蟲齡混雜,發育不整齊。根據蟲生物學特性及四種農葯性能,分別採取兩種混用以提高葯效。
試驗結果:供試苗圃分別為一小畦17.4m2,約435株,供試蟲數包括捉到供試蟲並對蟲齡作了人為調整.7月11日、22日用葯對薊馬、紅蜘蛛殺滅效果良好。8月17日、18日兩次用葯對粘蟲、午毒蛾、薊馬等殺滅效果良好。1500倍液試用於農作物剎蟲效果良好。鄧蔬菜害蟲如菜青蟲、鑽心蟲等效果理想。
[編輯本段]物種價值
研究價值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植物介導的RNA干擾技術,可以有效、特異地抑制昆蟲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害蟲的生長。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雜志《自然—生物技術》,並被該雜志列為該期突出亮點論文之一。
RNA干擾是一種新發現的基因調控機制。該研究組以棉花和棉鈴蟲為研究對象。因為棉花中有一種主要毒素叫棉酚,它對大多數生物體有毒性。但棉鈴蟲對它有抗性,它以棉花為食物,為自己提供養料。研究組首先分離了棉鈴蟲參與棉酚解毒的基因———P450,用雙鏈RNA的轉基因植物餵食後,棉鈴蟲P450基因的表達顯著降低,對棉酚的耐受性大大減弱。再用含有棉酚的棉花葉子餵食,使這些棉鈴蟲生長緩慢,甚至死亡。
葯用價值
NPV率先實現突破
棉鈴蟲病毒又稱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NPV),是棉鈴蟲專一性的病原微生物。
棉鈴蟲NPV生物農葯防治效果好、葯效持久,對其他生物無任何毒副作用,是世界各國競相開發生產的昆蟲殺蟲劑產品,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登記注冊的昆蟲病毒生物農葯。但長期以來,棉鈴蟲NPV必須通過「活體」生產,多項核心技術沒有得到根本突破,導致生產規模小、產品生產成本高,難以實現產業化。
從200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同河南省濟源白雲實業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協同攻關,在國際上首次採用了棉鈴蟲群養技術,使飼養規模和生產效率提高了數十倍;通過採用獨特的病毒分離純化技術,大幅度提高了原葯中的病毒含量。一舉突破了嚴重製約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大規模工廠化生產,促進世界昆蟲病毒生物殺蟲劑產業邁上一個新台階。研發成功的新型超高含量昆蟲病毒殺蟲劑,每克原葯中病毒含量高達5000億個病毒粒子,超過同類產品20多倍,是目前國際上已知的含量最高的病毒殺蟲劑產品,每畝棉田只需2~3克即能控制害蟲。
棉鈴蟲病毒生物農葯2005年起在我國新疆棉區連續示範推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在兵團農一師、農五師、農七師、農八師的十多個團場,總體防效均在80%左右。使用棉鈴蟲NPV生物農葯的地塊,天敵數量明顯多於使用化學農葯的地塊,很好地控制了後期棉蚜的危害,每年減少用葯次數2次以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明顯。2006年到2007年,累計推廣應用200萬畝次。
[編輯本段]棉鈴蟲室內飼養技術的改進
在傳統人工飼料飼養技術的基礎上,對棉鈴蟲的卵、幼蟲、蛹和成蟲的飼養器材和操作方法進行了簡化和改進。將產於紗布上的卵經消毒晾乾後,直接放於塑料保鮮袋中孵化。 初孵幼蟲用毛筆移入特製的帶蓋10孔飼養盒,每孔1頭,孔徑和高度為2.5 cm×1.8 cm, 接蟲前每孔加人工飼料4~5 g,接蟲後加蓋,直至化蛹。幼蟲化蛹後用培養皿收集,直接放於成蟲飼養籠中,任其羽化、交配和產卵。採用這一改進飼養技術,幼蟲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等均有顯著提高,棉鈴蟲的病害明顯減少,同時節約飼養成本約50%。
[編輯本段]常見疾病
1995-1997年在河北省邯鄲、衡水、保定3個市對1-4代棉鈴蟲幼蟲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能夠抑制棉鈴蟲種群數量變動及導致疾病發生與流行的主要病原菌種類有病毒,包括核型多角體病毒、質型多角體病毒和顆粒體病毒;細菌為蘇雲金桿菌;真菌有綠僵菌和白僵菌。因感病致死的棉鈴蟲視年度、世代不同而差異顯著,平均死亡率為21.1%,高的可達57.1%。研究還表明:棉鈴蟲疾病的發生及流行與宿主種群、病原菌種群及環境因素關系密切。
[編輯本段]其它
棉鈴蟲有自相殘殺的習性,碰到一起會互相爭斗,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吃掉。中科院動物所秦啟聯博士領導的研究組,通過改進人工飼料,增加適口性,改善飼養條件等措施,終於讓棉鈴蟲「們」可以和平共處了。
昆蟲病毒屬於微生物,要通過生物學的方法,用病毒感染活體的昆蟲進行增殖。首先要在廠房內大量培養活體昆蟲,待其長到適當大小,再使之感染病毒病。然後收集死亡蟲體。經過分離純化,獲得昆蟲病毒,再加工成病毒殺蟲劑。過去棉鈴蟲不能群養使得生產效率低、成本高。新技術使病毒殺蟲劑的生產規模和效率提高十多倍。按目前年產兩噸、每克含5000億個病毒單位的生產規模,可以供給無公害防治1000萬畝次的農田,減少500—1000噸化學農葯對環境的污染。
棉鈴蟲群養技術的突破對生物農葯的生產意義重大,解決了限制棉鈴蟲病毒殺蟲劑產業化生產的瓶頸問題。昆蟲病毒殺蟲劑是一類重要的生物農葯。與傳統化學農葯相比,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害蟲不產生抗性。在田間造成害蟲世代之間病毒病的大面積流行,屬典型的綠色環保型農葯。
此外,研究人員還獲得高含量的棉鈴蟲病毒原葯。病毒殺蟲劑生產工藝中要把病毒從死亡的蟲屍中提取出來,常規方法僅可獲得每克200億病毒單位左右的產品;科研人員採用獨特的提取工藝,使產品純度大幅度提高,病毒含量高達每克5000億病毒單位。1克這樣的原葯可以加工成防治5畝農田害蟲的病毒殺蟲劑。應用該項成果而生產的生物農葯,於年初獲國家發改委生產許可證。

㈡ 樟腦丸可以趕走臭蟲嗎對臭蟲真的有用嗎

樟腦丸不能驅除臭蟲

樟腦丸有天然樟腦丸與合成樟腦丸之分.含有萘的樟腦丸大多呈白色,氣味刺鼻,且沉於水中;而天然樟腦丸則是光滑的呈無色或白色的晶體,氣味清香,會浮於水中.用於防蟲,防蛀,防霉的天然樟腦丸又被稱為臭珠,

㈢ 綠僵菌該使用哪家的產品呢

樓主你好,選來選去,我選的是唐山市會恩科技的產品,感興趣的話,可以考慮一下。無化學殘留,無環境污染。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了

㈣ 綠僵菌各位給地里使用過了沒希望能給點參考。

請根據自己作物及害蟲情況確定是否使用。綠僵菌屬於生物防治,對鱗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200多種害蟲有寄生性,可用於防治農、林和衛生等多種害蟲。 綠僵菌寄主范圍廣,主要用於防治飛蝗、地下害蟲、蛀干害蟲、桃小食心蟲、小菜蛾、菜青蟲、蚜蟲等。使用方法:
(1)蝗蟲:對飛蝗、土蝗、稻蝗、竹蝗等多種蝗蟲有效。尤其對灘塗、非耕地的飛蝗,畝用100億孢子/克可濕性粉劑20~30克,對水噴霧,或畝用100億孢子/毫升油懸浮劑250~500毫升,或60億孢子/毫升油懸浮劑200~250毫升,用植物油稀釋2~4倍,進行超低容量噴霧。飛機噴霧時有效噴幅可達150米。 也可將相同用量的菌劑噴灑在2~2.5千克餌劑上,拌勻後田間撒施。 一般於蝗蝻3齡盛期施葯,由於該葯速效性差,著葯後3~7天蝗蝻表現出食慾減退,取食困難,行動遲緩等中毒症狀,7~10天集中大量死亡。由於速效性差,不宜在蝗蟲大發生的年份或地區使用。 (2)蠐螬:防治蠐螬包括東北大黑鰓金龜子、暗黑金龜子、銅綠金龜子等的多種幼蟲,可在花生、大豆等中耕時,採用菌土或菌肥方式
撒施。畝用23億~28億孢子/克菌粉2千克,分別與細土50千克或有機肥100千克混勻後使用。  
(3)小菜蛾和菜青蟲:將菌粉加水稀釋成每毫升含孢子0.05億~0.1億個的菌液噴霧。 
(4)蛀干害蟲:防治柑橘吉丁蟲,在害蟲危害柑橘的「吐沫」和「流膠」期,用小刀在「吐沫」處刻幾刀,深達形成層,再用毛筆或小刷塗刷菌液(2億孢子/毫升)或菌葯混合液(2億孢子/毫升加45%殺螟硫磷乳油200倍液)。 
防治青楊天牛可噴灑2億孢子/毫升菌液。防治雲斑天牛可用2億孢子/毫升菌液與40%樂果乳油500倍液的混合液注射蟲孔。 注意:部分化學殺蟲劑對綠僵菌分生孢子的萌發有抑製作用,且葯液濃度越高,抑製作用越強,混用前須查閱有關資料或先行試驗。

㈤ 綠僵菌應該使用哪家的更好些謝謝了。

首先還是要看質量,我近期也比較了幾個廠家,唐山市會恩科技的比較好,有領先的菌種發酵和保存技術,可以大幅降低
農業生產成本

㈥ 殺蟑螂用的金龜子綠僵菌哪裡有賣的

洋蔥黃瓜什麼的我也試過,小強不僅不怕還喜歡得很。 有一個辦法可以清楚大部分蟑螂但全部清除完是不太可能的:把你的房子封閉起來 窗戶,門全部關上。把衣櫃的門打開。 然後猛噴殺蟲劑, 最好是味道重的。 不要吝嗇,使勁噴。 你覺得哪裡容易出蟑螂哪裡最像蟑螂窩的就噴哪個。 噴完把家封閉起來,找個朋友親戚家住一天。第二天回來應該有很多死蟑螂, 如果家裡蟑螂多這個辦法很有效

㈦ 金龜子用什麼葯防治效果好謝謝啦

金龜子,用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或甲氰菊酯或聯苯菊酯或百樹菊酯或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毒的菊酯類農葯噴霧防治,效果很好,死得快,死得徹底,控制期長,殘留期短,殘留量少,不污染環境,不危害人體健康。噴葯後15~20分鍾即紛紛墜地死亡。

㈧ 綠僵菌據說殺蟲效果好,地里能用這個嗎

首先是地里可以用的。綠僵菌寄主范圍廣,可寄生8目30科200餘種害蟲。主要用於防治金龜子、象甲、金針蟲、蝽和蚜蟲等害蟲。綠僵菌有金龜綠僵菌和黃綠綠僵菌等變種,生產上主要用金龜綠僵菌變種的制劑來防治害蟲,如地下害蟲、蛀干害蟲、蘋果桃小食心蟲、椰心葉甲、飛蝗、甘藍小菜蛾、菜青蟲和番茄棉鈴蟲以及蚊幼蟲等衛生性害蟲。
生產上常用的劑型有粉劑(每克含孢量23億〜28億個或50億以上)、10%顆粒劑和20%殺蝗綠僵菌油懸浮劑。

㈨ 綠僵菌目前值得用不大家可不可以給點建議

既然現在要想使用,可以接觸下唐山市會恩科技,畢竟產品更好,使用的人非常多,對人、畜和環境都安全無毒,能夠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民收入,是國際最先進的真菌滅蟲菌的研發生產公司。

㈩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急啊,好的追加50分

防治作物害蟲的微生物

蘇雲金桿菌殺蟲晶體蛋白是現今最為成功的生物防治昆蟲的方法,科學家開發其它種類的生物性殺蟲劑,可填補殺蟲晶體蛋白的不足,做為作物害蟲防治時,輪替使用的管理策略。目前其它可用的生物性防治昆蟲的工具有:桿狀病毒、蟲生真菌及蟲生線蟲等。蘇力菌殺蟲晶體蛋白的主要標的是昆蟲的幼蟲,對成蟲是沒有作用的。桿狀病毒、蟲生真菌以及蟲生線蟲都能感染昆蟲成蟲,這些生物防治制劑與殺蟲晶體蛋白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桿狀病毒:桿狀病毒對昆蟲的感染有極高的專一性,其它動物不會成為桿狀病毒的標的。雖然如此,病毒對標的昆蟲的致死力卻十分緩慢,故殺蟲效果不佳。為了彌補這個缺點,科學家已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將其它毒素基因或激素基因選殖進入桿狀病毒內。在病毒感染標的昆蟲的同時,選殖在病毒內的毒素或激素便可在標的昆蟲體內大量合成,因而可加速昆蟲的致死時間。北非毒蠍的神經毒素基因轉殖入桿狀病毒就是一個頗為成功的例子。此外科學家又把昆蟲的變態青春激素基因選殖入桿狀病毒,經感染後,標的昆蟲因受到激素的刺激而開始進行變態作用,導致昆蟲停止進食,因而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蟲生真菌:由於蟲生真菌對昆蟲有極高的感染專一性,很多對殺蟲晶體蛋白沒有作用的昆蟲,蟲生真菌可對其產生毒害作用,因此是殺蟲晶體蛋白的一種互補性代用品。常用的蟲生真菌及其作用有:黑僵菌——作用於葉蟬;綠僵菌——作用於大尾熊蟬;紫僵菌——作用於蜘蛛;青黴菌——作用於金花蟲;蟲黴菌——作用於蚊蟲;以及冬蟲夏草菌—— 作用於蠅類昆蟲等。

蟲生線蟲:每一種蟲生線蟲都會與一種屬腸細菌科的細菌共生,利用蟲生線蟲的保護,腸內共生菌可順利進入昆蟲體內,而避免了昆蟲對細菌的抗性作用。進入昆蟲後,腸內共生菌會在昆蟲的血體腔中大量繁殖,致使昆蟲死亡,並分解昆蟲組織,以做為線蟲的食物來源。這樣的共生系統也是一種生物防治昆蟲的好方法。

微生物農葯
今後的蔬菜生產在農葯使用方面要求將更加嚴格,現階段各級政府積極倡導微生物農葯的使用。
微生物農葯是一類發展較快的生物農葯。微生物農葯包括農用抗生素和活體微生物。農用抗生素是由抗生菌發酵產生的、具有農葯功能的代謝產物,例如:井岡黴素、春雷黴素等,可以用來防治真菌病害;農用鏈黴素、土黴素可以用來防治細菌病害;瀏陽黴素可以用來治蛾類;最新開發的阿維菌素可以用來殺滅害蟲、畜體內外寄生蟲,用量低、效果好。活體微生物農葯是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活體,即用了這些活的微生物可以使有害生物本身得病而喪失為害能力。例如,白僵菌、綠僵菌是一類真菌殺蟲劑(即本身是真菌,具有殺蟲活性);蘇雲金桿菌(即Bt)是一類細菌殺蟲劑;核多角體病毒是一類殺蟲劑;魯保一號是一類真菌除草劑。
微生物農葯是以生物體如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為原料而製成的一類農葯。它的特點是安全可靠,不污染環境,對人畜不產生公害,而且原料易獲得,生產成本低,是當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一種農葯。生產中常見的生物農葯有以下幾種:
Bt乳劑:是常用的細菌生物農葯,它的製成品為米黃色乳劑,乳化性能好,殺蟲譜廣,對20多種蔬菜、茶、果、煙等植物的鱗翅目害蟲防治效果為80- 90%,主要防治對象有松毛蟲、玉米螟、棉鈴蟲、粘蟲、稻縱卷葉螟、茶毛蟲等。Bt乳劑是一種胃毒劑,害蟲食後能產生一種特殊的酶。這種酶可以分解昆蟲腸道當中的一種蛋白質,從而使害蟲腸道穿孔,腸道里的東西流入體腔,最後死亡。使用時應掌握氣溫在15℃以上,一般以20℃為適宜,施用時間應比施用化學農葯提前2-3天為宜。
青蟲菌和殺螟桿菌:菜青蟲吃了粘有青蟲茵的菜葉,腸壁會很快穿孔,變成團團泥漿死去。殺螟桿菌用於防治稻縱卷葉螟、三化螟,還能防治蒼蠅、蚊子、松毛蟲、白螞蟻、稻苞蟲等害蟲。
白僵菌:是真菌生物農葯,對防治松毛蟲和水稻害蟲黑尾葉蟬有特效。白僵茵液接觸害蟲後,通過體壁進入害蟲體內,很快會萌發菌絲,吸收害蟲的體液,使害蟲變僵發硬而死。
井岡黴素:防治水稻紋枯病有特效。抑制水稻紋枯病病菌菌絲,有效期長達20天,耐雨水沖刷,對人畜安全無毒。
農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這兩類農葯是真菌生物農葯。在生產上應用的抗菌素有春雷黴素、慶豐黴素、多抗黴素、土黴素、灰黃黴素、放線菌酮鏈黴素等。如農抗120是一種新型的農用抗生素,對瓜、果、蔬菜、花卉、麥類、煙草的白粉病及水稻、麥類的紋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王銅)
林業害蟲微生物防治進展

□吳鉅文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保環保所 北京 10089)

摘要:文章敘述了昆蟲病原真菌、昆蟲病原細菌、昆蟲病毒等昆蟲病原微生物及復合型微生物殺蟲劑。並對使用面積最大的球胞白僵菌殺蟲劑的生產,產品質量標准檢驗、產品包裝及防治對象和應用效果作了較詳細的闡述。此外,還介紹了防治林業主要害蟲具很大活力的昆蟲病原線蟲的應用。

關鍵詞:病原微生物 白僵菌 復合微生物殺蟲劑線蟲

我國森林害蟲有4000~5000種,易於暴發成災的重要害蟲達幾十種,每年發生面積近600萬公頃,如松毛蟲年發生達150萬公頃,楊樹蛀干害蟲發生近50萬公頃,楊樹食葉害蟲達70萬公頃,大小蠹蟲近30萬公頃等等,每年國家需要投入巨額經費開展防治,以保護綠化的成果和挽回經濟損失。

結構合理、健康的森林(如原始林和次生原始林)屬於K類較穩定的生態,害蟲與天敵處於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除非有極大的干擾因素(如氣候、人為因子)一般不會破壞這種平衡,不會形成蟲災。僅以松毛蟲為例,我國已知天敵達530種,包括天敵昆蟲314種(寄生蜂類168種,寄生蠅類48種,捕食性昆蟲146種)捕食性動物198種(鳥類117種,蜘蛛69種,其它13種),病原微生物17種(真菌9種,細菌5種,病毒4種)(吳鉅文,1979,1990a)。在東北區截止1984年統計亦知松毛蟲天敵達527種(吳鉅文,1990b)。但現在森林害蟲成災的多為人工林或遭破壞後的次生林,樹種單純,間伐修枝過度,甚至亂砍濫伐,郁閉度低,植被稀少,加之使用廣譜性化學農葯等等,形不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具有生物多樣性能發揮的生態平衡效應,即沒有自控能力的森林,蟲災的發生不可避免。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和我國經濟的發展,對上述林地改造及新造林要考慮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多樹種合理配置,加強保護和管理,貫徹生物防治,促進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自控作用,實現可持續林業的總目標已是勢在必行。

本文僅就近十年來我國一些實用的微生物防治技術在林業害蟲防治中取得的進展做簡要綜述。

1 昆蟲病原真菌

1.1 白僵菌

1.1.1菌種株系篩選鑒定:現已能利用RAPD-PCR檢測3種白僵菌及地孢白僵菌種內變異(李增智等,1998),菌株間的DNA圖譜表現了明顯的多態性,但與寄主和採集地未表現相關性(林華峰等,1998)。室內測定表明,白僵菌胞外蛋白酶產量大的菌株,松毛蟲死亡率高,而產孢量大小與菌株毒力之間沒有明顯相關性(樊美珍,1994)。通過紫外誘變獲得了CHI1316菌株,幾丁酶活力提高3倍,遺傳穩定(彭仁旺等,1995)。紫外線對白僵菌的影響表現在孢子活率降低和孢子萌發延遲,使毒力下降兩方面,兩者和毒力的相關性為0.8293和0.8448,均達極顯著水平,因此白僵菌在使用過程中,孢子在環境中的穩定性受紫外光影響較大,菌株的殺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孢子的抗紫外線能力(黃和春等,1998),此外,白僵菌對馬尾松毛蟲幼蟲毒力高低,也與孢子萌發中的(GT­50­)相關極顯著(林華峰等,1998C)。

1.1.2白僵菌的生產:我國過去一直沿用固體培養方法,菌劑質量差,成本高,生產周期長(約15天),產品不能定型,影響防治效果和面積。湖南微生物所1993年採用液固兩相一體化生產新工藝,可以優質、快速、大量生產球孢白僵菌,菌粉孢量達150~200億/克。採用全密閉式抽風負壓分離技術的高孢子粉含量達1000億/克,2個1500升發酵缸每月可產2600kg高孢粉。高孢粉便於貯存和運輸,能用於多種劑型配製(繆文超,1993)。中國農科院生防所研製的白僵菌可濕性粉劑,含孢量500億/克,懸浮率>90%,田間使用可避免粉塵飛揚(張愛文等,1992)。安微農大生產的「951白僵菌油劑」含白僵菌高孢粉50%,抗氧劑5%,增活劑CII0.025%,增效劑M0.01%、紫外吸收劑A0.01%和溶劑油S,常溫下貯存8個月,孢子萌發率40%,對馬尾松毛蟲測定白僵率達56%,該劑型已建立企業標准(李農昌等,1996),廣東省林科院已使白僵菌生產工藝規范化,生產周期縮短51.1%,成本降低21.35%,建立了企業標准(殷風鳴、潘務耀、李增智,1996)。這些重大的改進,已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生產高孢粉的國家,白僵菌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1.1.3產品質量標准與質檢技術:對於3種白僵菌及球孢白僵菌菌株可用RAPD-PCR鑒定(李增智,1998),對於產品的含孢量可用分光光度法測定(王成樹,1998),對於標准菌株,安徽農大提出用數值分類法篩選球孢白僵菌中心菌株作為標准株,即:對測試菌培養性狀編碼,由所得8個指標對供試菌株求相關系數矩陣,根據不同菌株所在行、列的相關系數求得平均相似值S,S>755的菌株具備中心菌株條件,將標准菌株毒力與其它菌株相比較,得到不同菌株的毒力效價單位(王成樹,1999)。對於生測指示昆蟲,全國森防總站經過篩選,認為白紋伊蚊幼蟲較適宜,對白僵菌較敏感,LC50=7.06-8.83mg/ml,並建議用球形芽孢桿菌SP1188作標准品(周新勝,1996,1997)。為使我國白僵菌產品實現政府登記,步入商品化生產,迫切需要建立產品質量標准及質檢技術方法。

1.1.4產品貯存、包裝:作為商品生物制劑存貯期應達2年才具市場價值。在我國北方10~20℃,RH33~50%的條件下,白僵菌孢子粉的貯存期可達2年以上(楊敏芝等,1994)。在浙江將孢子粉置入石灰缸內可貯6個月(10月至4月),孢子發芽率由87.2%降至81.5%基本保持質量。安徽對白僵菌混合粉劑採用充氮包裝,在室溫(經過夏天)貯藏半年,孢子萌發率仍達70.56%,而對照僅為30.96%(王成樹等,1997)。

1.1.5生物學特性與使用技術:研究表明,0~10℃自然變溫下,白僵菌孢子不萌發侵染(林華峰等,1999)並且寄主有一定免疫防禦能力,尤其在低溫環境中更易顯現(林華峰,1998a)。我國馬尾松毛蟲2~3代區,冬春RH<85%,過去提倡的冬前或冬季施用白僵菌是不適宜的,主張一般年份在6月份放菌防治第一代幼蟲(林華峰等,1998b)。實踐表明只有 在18~24℃、RH>90%溫濕雙因子共存時才有白僵病的流行(梁修山等,1999)。

1.1.6防治對象與應用效果:我國應用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已有30年的歷史,浙江用高孢粉(1600~2100億/g)1kg/公頃使松毛蟲死亡率達80~92%(吳正東等,1994);湖南從1985年起連續8年施用白僵菌79噸,防治松毛蟲4.3公頃,致死率>85%(黃向東等,2000)。近年來擴大應用范圍,防治多種林業害蟲都已取得較好防效,如在廣東用白僵菌(星天牛菌株)粘、膏、塗孔法防治木麻黃的星天牛,20天後死亡率達70%,30天後達100%,(五素草等,2000)但安徽由蛀孔注射菌防治松禍天牛的僵蟲,死亡率達10.5-18.3%(孫繼美等,1997)。在雲南防治松針斑蛾(Elerusia lcptalina),幼蟲、蛹總僵死率78.6—88.1%(李學萍,1998),東北在土壤施用白僵菌(菌株采自上中)防治落葉松球果花蠅(Strobilimyica spp),死亡率64.7~81.1%(閻峻等,1995)。但防治落葉松葉蜂效果僅28~52%(周淑芷等,1994)。安徽用白僵菌噴霧防治一字竹象Otidognathrs davidis效果達72.2%(將德冀等,1994)。江西在5月20℃、RH>90%竹蝗1齡盛期施放白僵菌,跳蝻死亡率達80%以上(黃烈燕,1994)。隨著我國白僵菌系列產品的發展,將會在林蟲防治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1.2 布氏白僵菌

布氏白僵菌對地下害蟲有較強的寄生能力,在東北用112.5~150kg/公頃施用對苗圃大黑鰓金龜防效66.9%~85.0%,僵蟲率55.6%~68.4%(李蘭珍等,1998)。

此外,廣東應用蠟蚧輪枝菌防治大發生的濕地松粉蚧Oracclla acula取得顯著防效,林地用16.5×1012及33×1012孢子/公頃,死亡率達92.7%及99.5%(潘務耀等,1994;殷風鳴等,1994),是昆蟲病原真菌在林蟲防治上的又一資源。

2 昆蟲病原細菌

蘇雲金桿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制劑占國際生物農葯市場銷售額的80%,廣泛應用於各國農林害蟲的防治,在我國已應用於50多種森林害蟲的防治。除已生產的菌種之外,我國進行了蘇雲金桿菌的資源調查,Bt在我國森林土壤中的分離率平均為4.21%。出土率為14.32%,分離的Bt60%對森林主要害蟲(楊扇舟蛾、舞毒蛾、馬尾松毛蟲)高效,分布調查的優勢亞種為庫爾斯塔克亞種(B.t.subsp,kurstaki)和松蟲蜀亞種(B.t.subsp.dendrolimus)(戴蓮韻等,1994)。近年,中南林學院從馬尾松毛蟲蟲糞分離出Bt「62菌株」(H4血清型為一新的酯酶型)對15種鱗翅昆蟲效果好,氣溫越高死亡越快,最短只4~6小時,與濕度關系不大。對馬尾松毛蟲5齡蟲2架次飛防,累積死亡率在90%上,並有明顯的後效作用(黃健屏,1998)。江蘇用Bt781(含活芽孢120億/ml)25倍液對側柏毒蛾的防效達90%以上(馮柱永等,1994);重慶用Bt蘇力保(1)水劑(8000IU/μl)300倍液防治柏木、柳杉林的大害蟲鞭角化扁葉峰Chinolyda flagellicorinis,效果達86.7%(王滿園等,2000)。在北方應用Bt防治美國白蛾各齡幼蟲效果都好(閻志利等,1999)。廣東用當地採到的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us5×107­孢子/ml懸浮液防治木麻黃林間的棉蝗,6天後防效達77.9%(劉清浪等,1999)。目前國內急需高質量的Bt商品制劑,特別用於防治鞘翅目害蟲的Bt制劑(B.t.subsp.tenebrjonis)對於防治林業上當前的一些嚴重害蟲如天牛、小蠢、葉甲、象甲等,更是迫切。

3 昆蟲病毒

3.1 質型多角體病毒CPV

我國已發現松毛蟲病毒12種以上,以質型多角體病毒應用最廣,效果最好(陳呂潔,1990)。雲南省從1984~1994年推廣應用文山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DpwCPV)防治文山松毛蟲、雲南松毛蟲及思茅松毛蟲4282.3公頃,當年防效70.0~92.8%,持續感染明顯。DpwCPV致病力強,毒力穩定,並有繼代感染作用,防治一次能持續感染,擴散流行,可控制松毛蟲3~5年不成災,成本低於煙霧劑,而且對人畜安全無污染(陳民雄等,1997)。四川應用德昌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DpwCPV)防治松毛蟲,持續效果明顯,病毒能通過帶毒成蟲經卵傳給子代,造成子代幼蟲大量感病死亡,能控制處理區5年有蟲不成災,郁閉度大的林分,持續效果已達12年(蘇志遠等,1999)。湖南以GPS導航飛機噴灑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DpwCPV)14×108~18×108PTB/g,45g/hm2,每架次處理100~133.3hm2,對松毛蟲防治效果達85%,成本僅16.5元/hm2(黃向東,1999)。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等在湖南用攜帶DpwCPV赤眼蜂防治松毛蟲效果達94~97.3%,比單用赤眼蜂(74.6~81.2%)效果高,用赤眼蜂傳播病毒比在林間直接噴灑病毒可節省大量病毒制劑(彭輝銀等,1998),是生物防治的一種途徑。

對於松毛蟲病毒的增殖,在雲南是採用人工集蟲飼養松毛蟲增殖CPV、在林間選擇蟲口、環境適宜的林分增殖CPV或結合大面積防治回收感病蟲等三種經濟實用方法(胡光輝,1996,1998)。而廣東林科院發現可用棉鈴蟲增殖,用DpCPV對8種鱗翅目昆蟲進行感染,以棉鈴蟲最敏感,染病率為97.0%,LC50為7.65×104PTB/ml,獲得的Ha-DpCPV與原毒種DpwCPV形態特徵相同,用於4~5齡松毛蟲毒力較強,LC50=1.14×104PTB/ml。因此以人工飼養棉鈴蟲作為替代寄主較理想,將病毒噴在人工飼料表面飼喂棉鈴蟲,平均每蟲可獲8.13億PTB,與原宿主的病毒產量接近,用Ha-DpCPV在林間防治一、二代馬尾松毛蟲效果達60.2~54.0%(曾陳湘等,1997)。

對於林間效果的監測,復旦大學與中國林科院合作,以純化的粒子為抗原制備了4種甲克隆抗體,並進行了病毒抗原合成和病毒增殖動態檢測,用所建立的免疫檢測方法,對幾批採用DpCPV防治林區的幼蟲樣品分析結果表明,方法適用於對DpCPV的防治效果及其自然流行進行長期、大規模的監測(朱光旦、林軍、陳昌潔,1999)。

3.2 核型多角體病毒NPV

在我國多種森林害蟲發現NPV,並且應用的效果較好。落葉松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ZrNPV)在自然界發病率>75%,用1.216×108PIB/ml對1-4齡幼蟲致死率分別為96.23%、96.81%、91.55%和93.56%(王志英等,1994)。山東柏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DpCPV)對3齡幼蟲LC50=5188PIB/ml,病毒粉劑在野外防效為80%(陳發仁等,1994)。在四川三陝庫區用蜀柏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PoCPV)4.5×109PIB/hm2噴粉防治蜀柏毒蛾Parocncria orienta,蟲口減退率達76.37%,有較強的致病力,並且存活蟲仍有80%帶毒率(羅正均等,1998),而在福建5月上旬用PoNPV懸液75×1012PIB/hm2對蜀柏毒蛾的防效>86%(陳順立等,1995)。1993年在公主嶺23個鄉鎮大面積應用舞毒蛾NPV防治舞毒蛾幼蟲效果達80.32%(趙連吉,1996),在內蒙古應用柳毒蛾NPV能防治柳毒蛾及楊毒蛾,當年產的NPV制劑感染幼蟲死亡率94%(LC50=31.5×108PIB/ml)制劑在4℃下貯藏1~3年其活性分別喪失1.9%、3.3%和7.9%(劉振清等,1997),福建用木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LxNPV-11型)添加粘著劑和紫外防護劑製成的901-1可濕性粉劑和901-2乳劑大面積應用,10天後的防效達80%以上(林繼強等,1994,1995)。我國森林害蟲NPV資源豐富,具有實用價值,但在其基礎理論、大量增殖技術、產品質量標准及質檢技術、產品貯存及應用方法以及效果評價等方面尚需深入研究,以期實現商品化生產與管理。

4 復合型微生物殺蟲劑

由於各類生物制劑各自都有自己要求或特點,如對高溫高濕的要求、對害蟲蟲齡、蟲態、密度的要求、葯效的快慢及持續性等等,一種單劑很難十全十美。為了滿足生產實際應用上對制劑速效性、持效性、易用性及低成本等各方面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開始了多種生物制劑做成復合劑的研究。四川大學生物工程所採用類產鹼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ngences)與Bt的復合劑防治竹蝗1000公頃,致死率達80%,確保了竹林的生長(葛紹榮等,1999)。廣東雷州林業局用日本赤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J-DsPV5億PIB/畝)和Bt(500億芽孢/畝)混合防治馬尾松毛蟲,6天後死亡率60%,12天達78%,存活蟲CPV感染率為81.37%,總防治效果達96.3%(林思誠等,1999),專用CPV和Bt復合劑可迅速降低赤松蟲幼蟲取食量,提高殺蟲效果,處理後5天,復合劑小區幼蟲排糞量僅為CPV單用區的2/3—1/2,(陳素偉等,1999),河南森防站使用「菌毒復合型1號」防治馬尾松毛蟲,35天後蟲口減退率86.5%,而單用CPV(2400億PIB/hm2)為67.4%(裴海潮等,1997)。遼寧昌圖縣用病毒細菌殺蟲劑(V-BtII)防治赤松毛蟲,375g/hm27天死亡率達96.8%(梅麗娟等,1998),吉林用GV-Bt復合劑防治楊樹分月扇舟蛾可提高防效(於國輝等,1998)。目前生物單劑復配還剛剛開始,有關復配原則、合適的劑型、應用技術及效果評價等,都還有待於深入研究。

5 昆蟲病原線蟲

昆蟲病原線蟲寄主范圍廣,能主動尋找寄主,並且有共生菌,對害蟲致病性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它們對寄主血淋巴的破壞,它們產生的毒素和共生菌次級代謝物的殺蟲作用而表現為殺蟲力高、速度快,尤其對土棲和鑽蛀性害蟲高效,並對不良條件有一定抵抗力,由於已能人工大量繁殖商品化生產,對環境安全,正在得到推廣應用。昆蟲病原線蟲制劑已佔國際生物農葯市場銷售額的13%,僅次於蘇雲金桿菌產品。我國自1985的從澳大利亞引進大量離體培養昆蟲病原線蟲技術以來,已可以在國內生產昆蟲病原線蟲制劑,雖然還是實驗室或中試產品,但已廣泛用於多種林業害蟲防治,甚至達到一定規模。

5.1 蕪菁夜蛾線蟲Steinernema fcltiac

在林業上主要用於防治天牛類蛀干害蟲。在福建該線蟲能寄生麻黃的星天牛(Anoplopora chinensis)中、老齡幼蟲、蛹及成蟲,處理後4~6天即可使幼蟲死亡率達94.4%~100%,在林間對每蛀孔用海綿塊塞道施用1萬條侵染期線蟲,防治效果達90%以上(黃金水等,1997)。在廣東同劑量在木麻黃林間施用,星天牛死亡率為86.7%發現在25~30℃致死速度最快,只要蟲道內有一定濕度,線蟲就能上下運動,4-6天即可將幼蟲致死,並在其體內繁殖(劉清浪等,1999),但在四川用於人行道樹上的星天牛,致死率僅為64.7%(李樹宜等,1994)。在湖北用該線蟲防治意楊上的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每孔注入線蟲6000條,死亡率達82.1%(呂昌仁等,1995)。山東室內及林間試驗桑天牛、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台灣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黃帶星絨天牛(Enbrik-Strandiaunifasciata),也都有較好的敏感性,死亡率較高(劉世儒等,1992;盧希平等,1994)。除天牛外,該線蟲用於防治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效果顯著,小木蠹幼蟲期長達23個月,不同齡期幼蟲重疊發生在一個蟲道內,由於這種線蟲對高低齡幼蟲的侵染力沒有差異,防治時只要劑量合適,就能兼治各齡幼蟲,當線蟲劑量為25條/蟲時,各齡幼蟲死亡率均達92%以上(楊懷文,1989),福建用於防治木麻黃害蟲多紋豹蠢蛾、皮暗斑、相思擬木蠢蛾均表現極強侵染力(黃金水,1995)。

5.2 小卷蛾線蟲Steinernema carpocapsae

小卷蛾線蟲又名蠹蛾線蟲,抗乾燥能力較強,如CB-16品系乾燥處理後存活率仍達85.3%(陳松筆等,1999),因此應用范圍較廣。在廣東和福建用於防治木麻黃星天牛,感染率>90%(劉清浪等,1999;黃金水等,1997),上海用該線蟲A24品系注射法防治懸鈴木的星天牛,次晨達61.2%(嚴巍等,1998),山東泰安用A24品系防治行道樹白蠟樹上的去斑天牛,用1.8條/孔懸液海綿塊塞入蛀孔內泥堵孔口,13天後死亡率達94%。四川用A24在林間噴霧防治鞭角華扁葉蜂幼蟲,2天後死亡率68.8%(肖育貴等,1999)。該線蟲對白楊透翅蛾(Paranthrne tabaniformis)侵染力也很強,在林間用線蟲懸浮液1000條/蟲的劑量注入排糞孔,防治效果優於DDYP(潘洪玉等,1997)。在漸江用其防治馬尾松的三種害蟲天目腮葉蜂(Cephalcia tianmua)、黃緣阿扁葉蜂(Acantholyda Havomarginata)和焦藝夜蛾(Hyssia asta),均有很強的致病力,15天後死亡率達80%,21天達90~95%,47天達100%(陳漢林,1994)。

5.3 格氏線蟲Steinernema glaseri

廣東省昆蟲所應用格氏線蟲KG,NC63和中國商品系防治竹直錐大象(cyrtotrchelrs lingimanrs),把浸染期線蟲配製成澱粉糊劑,塗布竹筍的蟲蛀口,殺蟲率達80%以上,保筍率達50%以上,取得較好的防效(劉南欣,1994)。

5.4 泰山Ⅰ號(異小桿線Heteorhabditis sp)

用泰山I號和蕪菁夜蛾線蟲在山東泰安楊樹及蘋果樹上,以塞海綿塊堵孔法施用10000條/孔的劑量,對4種天牛25天後的死亡率為:光肩星天牛老齡蟲90.0%,初齡蟲100%,桑天牛75.9%,台灣柄天牛40.0%,黃帶黑絨天牛100%(劉世儒等,1992)。福建用泰山I號防治木麻黃的星天牛,以1000條/孔的劑量塞綿塊,大面積防效在88%(黃金水,1995)。

上述情況表明,昆蟲病原線蟲用於防治林木鑽蛀性害蟲具有很大潛力,但要將其作為常規防治手段,我國還有一些基本技術要建立或健全,如大量培養技術的程序標准化、產品質量快速檢測技術、產品的常溫貯存技術、優良線蟲種的篩選與復壯技術、殺蟲譜的拓寬等等(楊懷文,1998)。

綜上所述,鑒於森林生態環境相對農田而言較為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林間小氣候有利於天敵,定居可能性大,持續效果明顯。就天敵之間的關系也常是相輔相成,例如安徽已證實球孢白僵菌、寄蠅和寄生蜂各自獨立地共同作用於馬尾松毛蟲,既不相互增效,也不相互拮抗,其效果是三者的疊加。白僵菌等5種蟲生真菌都不侵染松毛蟲卵,經高濃度菌液處理後也不影響赤眼蜂的寄生(李增智等,1996)。從林區地廣人稀、山陡林密、交通不便,缺乏水源的客觀情況看,發展可持續林業,均需大力發展森林害蟲的生物防治,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生物防治產業化的發展,無疑會促進森林害蟲生防的力度和提高生防的質量。

閱讀全文

與觀察綠僵菌用什麼器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空調按了風速和製冷怎麼不涼 瀏覽:419
化工廠用泵和閥門量怎麼樣 瀏覽:947
埃美柯閥門水表銷售怎麼樣 瀏覽:669
什麼樣的輸入設備會產生浪涌 瀏覽:574
中北冶金鑄造材料公司怎麼樣 瀏覽:646
4203是什麼軸承 瀏覽:84
紙品加工機械多少錢 瀏覽:294
赤壁橋附近修電動工具位置 瀏覽:302
審請購買機床設備怎麼寫 瀏覽:788
興辰宇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8
人類利用聲音製成的儀器有什麼 瀏覽:571
氣象局的儀器有什麼用 瀏覽:778
孟津五金機電市場 瀏覽:65
儀表盤cru燈亮是什麼意思 瀏覽:162
機械表加什麼油 瀏覽:821
diy一個自動澆水裝置 瀏覽:415
黑寡婦機械鍵盤多少錢 瀏覽:843
二手炒茶設備多少錢 瀏覽:886
如何用儀表表測電線是否接地 瀏覽:520
超聲波檢查為什麼要塗東西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