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司母戊鼎反映了哪一朝代的青銅器鑄造水平
司母戊鼎是商代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由王室所鑄,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郊出土,因鼎身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與傑出的技術成就,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望採納,謝謝
❷ 司母戊鼎是哪個朝代鑄造的它有何地位商朝以後青銅器的功能有何變化
商後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即商王武丁之妻)鑄鼎。
商後母戊鼎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商後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
❸ 司母戊鼎是什麼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只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復制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❹ 商朝後期重達875斤的青銅器是
司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 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 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殷墟博物苑
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當年村民鋸下一隻鼎耳,由於歷史原因無法找到,現在看到的是後來補鑄上去的,成為了一大遺憾。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麵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後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後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只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復制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詳情參照:http://ke..com/view/51515.htm
❺ 司母戊鼎的文物種類、主要用途、歷史地位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
主要用途:1、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鼎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2、鼎的常見器形為圓腹、兩耳、三足、呈盆、盂狀,也有少量呈斗狀的四足方鼎。一般都較厚重。人們在尊崇鼎的價值的時候,常常忘記了它本來的用途,其實它是一件炊器,多用於祭祀或典禮時盛煮魚豬牛羊肉等食物,相當於現在的鍋。
歷史地位:司母戊鼎是現存的先秦時期最重的青銅鑄件,鑄造年代約在商代晚期,反映了殷商青銅冶鑄業的技術水平,是商周青銅器的代表作。它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銅器鼎。原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❻ 司母戊鼎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范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經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銅鼎則是商周時期最為重要的禮器。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832.84公斤,高達133厘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麵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❼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什麼材料製作的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青銅」鑄造而成。經測定,司母戊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其他0.8%。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這種古老冶金方式冶煉出的有較多雜質的青銅,含有許多其他礦物質,因此是不純的銅是
青銅、銅和錫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歷史意義。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製造出青銅,但
用作一般應用的人工製品要晚得多。銅和錫的比例變化范圍很大(從殘存人工製品中測得,
銅含量為67~95%);但在中世紀已經知道不同的比例可以產生不同的效用。青銅較銅堅硬,
熔點較低,容易熔化和鑄造;青銅也較純鐵堅硬
熔點是那是可鑄青銅器的重要原因。
----------------------------------------------------------------------------------------------------------------------
滿意請按滿意建謝謝!
❽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用哪種材料製成的
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用哪種材料製成的?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銅器。後更名為「後母戊鼎「於1939年在河南安陽出土。它高133厘米,長166厘米,重875公斤。造型端莊,圖案華麗。它反映了殷商時期中國青銅工業的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三腳架是用陶扇鑄造的,三腳架的主體是用泥濘的方式鑄造的,三腳架的耳朵是在它後面鑄造的。三腳架的化學成分為:銅84.77%,錫11.64%,鉛2.79%,其他0.8%。
❾ 青銅器《司母戊鼎》是什麼朝代的
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