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溪的特色小吃
湖頭米粉、鐵觀音、山珍豆纖、蜜橘、安溪油柿等。
1、湖頭米粉
湖頭米粉,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聖祖玄燁因平定"三藩之亂",李光地把湖頭米粉變成了貢品,竟成為康熙帝"昇平嘉宴"中宴請大臣、翰林和有功之臣的有泉州地方特色的美味
2、鐵觀音
鐵觀音(tiě guān yīn)茶,中國傳統名茶,屬於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1735年。"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
3、山珍豆纖
山珍豆纖具有濃厚的地方風味。是北方的月豆,俗叫「纖豆」,今多用紅豆、豌豆、豇豆、岸豆或綠豆製成。以安溪縣官橋鎮山珍村最著名,稱「山珍豆簽」,明代後期開始出產。
採用優質簽豆、綠豆的磨粉作原料,用特殊的傳統工藝進行製作。烹飪方便,風味獨特。現山珍村有200多家加工專業戶,年產豆簽30噸。
4、蜜橘
蜜橘是山區生產的大金橘蜜制的。由於蜜制的過程繁復,工序細致,成品要具色、香、味均好,方為上等。湖頭和長坑的蜜橘,功夫較精細,產品晶瑩清嫩,馳名遠近。
折疊
5、安溪油柿
別名漆柿、青椑、烏椑、油茶柿、油綠柿、野柿、油料柿等。多栽於海拔100-300米高的山坡上。油柿鮮食,品質上等,加工柿餅質量也高,耐貯運,也適於山地栽培。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和栽培技術,使之成為罕見的天然佳果。
㈡ 麻糍的歷史和來歷是什麼
麻糍的歷史和來歷:在過去,有著清明節掃墓分麻糕的風俗習慣,在清明祭祖的這一天,祭主會在提前一天准備好麻糍並在祭祖掃墓的這一天將准備好的麻糍分給前來掃墓的人。
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在清明節期間掃墓分食麻糍的習俗也就漸漸的少見了。還有著在婚姻嫁娶的時候也有著贈送麻糍的風俗,在男女雙方結婚以後,南方需要在清明節前幾天到女方家裡贈送麻糍,意思是明年將迎娶這家的女兒回家。
打麻糍習俗
老遠以來,慈化人就作興麻糍。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今。慈化人打麻糍,平時是一家一戶悄無聲息地打,打的數量也少,只打幾升米甜甜嘴。可是到了每年除夕,就家家動手,熱熱鬧鬧地打起來。「年三十打麻糍」成為不成文的鄉規,似乎不打麻糍不像過年,鄉里人家裡有專打麻糍的石舂和粗大的麻糍棒槌。
除夕打麻糍,是專為新春正月待客「煮碗」用的。慈化人正月里待客「煮碗」一律用麻糍。所以就有講究,每個麻糍必須是圓的。麻糍打好後,家主毫不厭煩的一個一個做。
做時用左手食指與中指捏緊爛熟的糯米泥,用力擠成雞蛋般大小的圓球,然後再一個一個地用手壓扁,五個或六個層成一疊,有行距地排在桌面上,再壓上平整的大鍋蓋,鍋蓋上加上適量的重物,壓一晚後便定型為大小、厚薄相差無幾的圓麻糍了。鄉民們過年過春最講吉祥,因此麻糍要做成圓的,取一家團圓之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麻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