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鑄造流動性的名詞解釋
鑄造合金流動性
液態金屬充滿鑄型型腔,獲得形狀完整、輪廓清晰的鑄件的能力,稱為液態金屬的充型能力。它首先取決於金屬本身的流動性,同時又受鑄型性質、澆注條件、鑄件結構等因素的影響。
液態金屬的流動性是金屬的鑄 造性能之一,與金屬的成份、溫度、 雜質含量及其物理性能有關。流動性好的合金,由於其充型能力強因此易充滿型腔,有利於獲得形狀完整、輪廓清晰的鑄件;流動性差的合金,充型能力就差,容易使鑄件產生澆不足、冷隔等鑄造缺陷。
❷ 鑄造件加銅起什麼效果
成分里加銅吧,銅是促進石墨化的元素,銅使組織緻密,並細化和改善石墨的均勻分布,既能降低鑄鐵的白口傾向,又能促進珠光體的形成,對斷面敏感性有有利影響。銅具有強化鑄鐵鐵素體和珠光體的傾向,因此能增加鑄鐵的強度,鑄鐵的抗拉強度、抗彎強度幾乎與所含銅量成比例的增加,在低碳鑄鐵中尤為顯著。在一般鑄鐵中,銅的質量分數在3.0%~3.5%以下可使硬度增加;但當鑄鐵具有形成白口傾向時,或存在著游離碳化物的硬點時,則加入銅會使硬度降低。
銅可用來提高鑄鐵的耐磨性、抗磨性,以及減震性,因此常用於製造滑動摩擦的鑄鐵件,如鑽床主軸、汽車和拖拉機氣閥挺桿等。但在白口鑄鐵或冷硬鑄鐵中,加銅不能使其抗磨性能有任何改善。
銅用於某些耐熱鑄鐵和奧氏體鑄鐵中可以增加耐熱和耐蝕能力,銅-鉻復合合金對於防止高溫下氧化氣氛中的起皮作用特別有效,許多奧氏體耐熱和耐蝕鑄鐵含有質量分數為4%~7%的銅。
銅是幾種主要抗腐蝕的合金之一,鑄鐵中銅的質量分數為0.25%~1.0%時,能顯著增加其在工業氣氛中的耐蝕性。但銅在鹼液或鹽液中的耐蝕性極微小。
銅可增加鐵液的流動性,並顯著改善其可鑄性。
銅可增加矯頑磁力和剩餘磁力,但磁導率不受影響。
銅與其他合金元素聯合使用,如銅-鉻、銅-鉻-鉬、銅-鉬、銅-錳、銅-釩等,則能獲得更大的效果。
❸ 有什麼可以改善不銹鋼鑄造流動性
很多元素可以顯著提高金屬液流動性,比如磷、硫,但是須同時考慮這些元素所帶來的損專傷機械性能的弊端屬,須綜合考慮,當然,或許有既能提高流動性但不損傷甚至提高機械性能的元素,這個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成本也是一重要考慮因素,另外,提高澆注溫度也可,同樣考慮其弊
❹ 鑄件流動性都有哪些影響因素
影響流動性的因素主要是合金的種類與化學成分以及澆注工藝條件。
1、合金的種類與化學成分
不同種類的合金具有不同的流動性,根據流動性試驗測得的螺旋線長度可知,常用鑄造合金中,灰鑄鐵的流動性較好,硅黃銅、鋁硅合金次之,而鑄鋼的流動性較差。
同類合金中,化學成分不同,合金的結晶特點不同,其流動性也不一樣。一般合金的結晶是在一個溫度區問內完成,結晶時先形成的初晶會阻礙金屬液的流動;而共晶合金是在恆溫下結晶,無初品形成,對金屬液的阻力較小,另外共晶合金的熔點低,在同樣的澆注溫度下,共晶合金結晶前有足夠的時間充滿鑄型的型腔,所以共晶合金的鑄造性能優良。合金的成分越遠離共晶點,結晶溫度范圍越寬,其流動性越差。因此在滿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鑄造合金應盡量選用共晶合金或接近共品成分的合金。
2、澆注工藝條件
提高澆注溫度可改善金屬的流動性。澆注溫度越高,金屬保持液態的時間越長,其黏度也越小,所以流動性也就越好。因此適當提高澆注溫度是改善流動性的工藝措施之一。另外鑄型材料的導熱性、鑄型內腔的形狀和尺寸等因素劃』流動性也有影響。
液體金屬材料充滿鑄型型腔,獲得輪廓清晰、形狀完整的優質鑄件的能力,稱為液體合金的流動性。流動性主要受化學成分、澆注溫度以及鑄型等因素影響,流動性好的材料容易充滿型腔,從而獲得外形完整、尺寸精確和輪廓清晰的鑄件。
金屬的流動性可用螺旋線長度來測定。將金屬液澆注入螺旋形鑄型中,在相同的鑄造條件下,獲得的螺旋線越長,表明金屬液的流動性越好。
❺ 鑄造中 影響合金的流動性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取決於金屬液體本身的流動能力(即流動性),同時又受鑄造工藝隱身(如:鑄型性質、澆築條件及鑄件結構等)的影響。合金的流動性好,充型能力強,容易獲得形狀完整、輪廊清晰的鑄件,有利於鑄造出薄壁活形狀復雜的鑄件;金屬液中的氣體、非金屬夾雜物容易上浮和排除,也容易對合金冷凝過程中的收縮進行補縮,有利於獲得優質鑄件。反之,合金的流動性不好,充型能力差,鑄件易產生澆不到、冷隔、氣孔、夾雜物和縮孔等缺陷。合金的流動性是合金重要的鑄造性能之一。
液態合金的流動性以螺旋形試樣的長度來衡量.在相同的澆築條件下,所澆出的試樣越長,合金的流動性就越好。 試驗得知:灰鑄鐵,澆築溫度1300攝氏度,試樣長度1800mm;鑄鋼,澆築溫度1600攝氏度,試樣長度100mm。在常用鑄造合金中,灰鑄鐵、硅黃銅的流動性最好,鑄鋼的流動性最差。
決定合金流動性的因素主要有:合金的種類、合金的成分、雜質與含氣量等。合金的熔點、導熱系數、合金液的黏度等物理性能都影響合金的流動性。鑄鋼的熔點高,在鑄型中散熱快,凝固快,流動性差;鋁合金導熱性能好,流動性較差。同種合金中,成分不同時,流動性也不同,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動性較好。
❻ 如何提高鑄造合金的流動性
流動性是指熔融合金的流動能力,它是影響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合金的流動性好,充型能力強,易於獲得尺寸准確、外形完整和輪廓清晰的鑄件,不易產生澆不足、冷隔等缺陷;金屬液中的非金屬夾渣和氣泡易於上浮排出,不易產生夾渣和氣孔;流動性好的合金能很好地補充鑄件凝固產生的收縮,不易產生縮孔和縮松。
合金的流動性通常用螺旋試樣來測定,如圖1-4-1所示。流動性的大小用鑄出的螺旋試樣的長度來評定。表1-4-1為常用鑄造合金的流動性。
影響合金流動性的因素如下:
(1)合金的成分
成分不同的合金結晶特點不同,流動性也有很大差別。純金屬共晶合金是在恆溫下結晶的,結晶時從表面向中心逐層凝固,已凝固金屬的表面比較光滑,對未凝固金屬的流動阻礙小,流動性好。
特別是共晶合金,熔點最低,因而流動性最好。如ZL102是共晶合金,流動性好。
其他成分的合金結晶時形成樹枝狀枝晶,阻礙液體金屬流動,所以流動性差。結晶溫度間隔越大,合金的流動性越差。如鑄鋼的結晶間隔大,流動性差。
(2)澆注條件
澆注時的溫度和澆注壓力等對合金流動性有很大影響。適當提高澆注溫度,可以延緩合金凝固,提高流動性,如表1-4-1中的鑄鋼,當溫度由1600℃提高到1640℃時,螺旋試樣長度從100mm提高到200mm。但溫度過高會導致嚴重氧化,收縮加大,產生縮孔、縮松以及粘砂、粗晶等缺陷。
澆注壓力加大,流動性提高。重力澆注時,增加直澆道高度可增加流動性。在低壓鑄造、離心鑄造時流動性有很大提高。壓力鑄造的高壓甚至可以將半凝固的金屬壓入鑄型成形。
鑄型散熱能力對流動性也有很大影響。鑄型散熱越快,流動性越差。金屬型導熱較快,金屬型鑄造比砂型鑄造容易產生澆不足等缺陷。預熱鑄型可以提高流動性,提高充型能力。
鑄型應有良好的透氣性,或開設足夠的排氣道,使鑄型中的氣體易於排出。否則,氣體產生的反壓也會阻礙金屬液流動。另外,鑄件的結構,如鑄件大小、壁厚和復雜程度等對充型能力也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