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在實際生產中常用的配合制是基孔制還是基軸制多一些它們在選擇的時候有什麼區別 請指教!
為什麼要用基孔制呢?
在工業生產中,孔的加工難度比有相同精度要求的軸要大得多,而且孔的加工和檢驗常採用鑽頭,鉸刀,拉刀和量規等定值刀具和量具,如果孔的公差帶固定,則可相應減少刀具和量具的數量,因此一般情況下,總優先選用基孔制,以便減少刀具及量具的規格,數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有了基孔制為什麼還要基軸制呢?
在某些情況下,必須採用基軸制,例如當與孔有配合的軸類零件為標准件時,如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軸承孔的配合就應採用基軸制。另外,當同一尺寸的軸段要與多個有不同配合要求的孔相結合而形成不同的配合性質時,則宜採用基軸制,附圖所示的活塞銷,它與活塞孔的配合為過渡配合,而與連桿襯套的配合為間隙配合,如要採用基孔制,則要把活塞銷加工成兩頭大中間小的階梯軸,顯然不利於加工及裝配。
2. 為什麼優先釆用基孔制在什麼情況下釆用基軸制
點擊上方「機械設計一點通」關注我們,每天學習一個機械設計相關知識點
在機械設計中經常會遇到基孔制和基軸制的設計配合,但是基孔制與基軸制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設計時選哪種配合呢,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基準制,再弄清楚什麼叫基孔制,什麼叫基軸制。當然這裡面還涉及基本偏差,公差帶,上偏差,下偏差的一些概念,對這些概念不清楚的可以查看文末鏈接的文章;
基準制
在製造配合的零件時,使其中一種零件作為基準件,它的基本偏差(什麼是基本偏差可以參看文末鏈接)一定,通過改變另一種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來獲得各種不同性質配合的制度稱為基準制。根據生產實際的需要,國家標准規定了兩種基準制,即基孔制和基軸制。所謂基孔制就是孔的尺寸一定,改變軸的尺寸以滿足配合的需要。同樣,所謂基軸制就是軸的尺寸一定,改變孔的尺寸基態姿以滿足配合的需要。
基孔制搏絕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為一定的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見下圖。基孔制的孔稱為基準孔,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其下偏差為零。
基孔制
基軸制
基軸制--是指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見右下圖。基軸制的軸稱為基準軸,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其上偏差為零。
基軸制
一般來說,應該以基孔制優先,不是特殊情況盡量採用基孔制;這是因為同尺寸的孔加工要比軸的加工更為困難。
比如說,軸承的內孔和軸的配合,由於一般情況下,你不可能去改變軸承內孔去實現配合,所以只有選擇基孔制。(以軸承內孔為基準,改變軸的尺寸來實現配合)
再比如說:箱體上有一個軸承孔,加工這個孔的時候你不可能去改變軸承的外圓來實現配合,所以只能採用基軸制(以軸承外圓為基準,改變孔的尺寸來實現配合)
詳解:間隙、過渡、過盈、基孔制、基軸制、配合代閉遲號及標注示例
基本,實際,極限尺寸,偏差,基本偏差,尺寸公差總是搞不清的來
終於弄清楚:標准公差與基本偏差的區別和聯系
知道為什麼基本偏差代號中沒有I、L、O、Q、W這幾個字母嗎
歡迎大家在評論處補充你認為文章中有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閱讀的人就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了解更多
3. 滾動軸承內圈為基孔制,外圈為基軸制這句話對嗎
對的。
完整的說法是:
滾動軸承內圈與軸配合採用的是基孔制,外圈與軸承座孔配合採用的是基軸制。
4. 什麼是基孔制配合和基軸配合什麼情況下應採用基軸制配合
我說的通俗點吧。
把孔加工好,尺寸別變,想要松還是想要緊,通過改變軸的尺寸(實際是上下偏差)來達到,這樣的配合叫「基孔制」配合。
把軸加工好,尺寸別變,想要松還是想要緊,通過改變孔的尺寸(實際是上下偏差)來達到,這樣的配合叫「基軸制」配合。
當孔的尺寸不方便去改變時採用基孔制;當軸的尺寸不方便去改變時採用基軸制;當無所謂時採用基孔制。
5. 關於配合制,什麼時候選用基孔制,什麼時候選用基軸制有什麼選用的依據嗎
基軸制一般用於以下情況:
1、當配合的公差等級要求不高時,可採用冷拉鋼材直接作軸。冷拉園型材的尺寸公差可達IT7~IT9,這對某軸類零件的軸頸精度,已能滿足性能要求,在這種條件下採用基軸制,可免去軸的加工,只需按照不同的配合性能要求加工孔,就能得到不同性質的配合。
2、一軸配多孔,且配合性質要求不同。
3、配合中,軸為標准件。採用標准件時,基準制不能隨便採用,要按規定選用。例如:滾動軸承為標准件,它的內圈和軸頸配合是基孔制,而外圈與外殼空的配合應是基軸制。
選用基軸制時,應從結構、工藝、經濟幾方面來綜合考慮,權衡利弊,主要是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一般情況下,設計時優先選用基孔制。加工孔要比加工軸困難,而且所用的刀,量具尺寸規格也多些。採用基孔制,可大大縮減定製刀,量具的規格和數量。
2、有些情況下採用基軸制配合:零件採用外徑不需加工的,具有一定精度等級的型材時,如直接用作軸;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軸上裝配幾個具有不同性質的零件時,應選用基軸制配合;與標准件相配合的孔或軸,應以標准件為基準來確定配合制。
如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軸承座的配合即屬於基軸制配合;又如定位銷與孔的配合為基軸制的配合等。
3、非基準配合:在實際生產中的某些配合,如有充分的理由或特殊需要,允許採用非基準配合,即非基準孔和非基準軸的配合。
基孔制的選擇
一般應優先選用基孔制。設計時,為了減少定製刀具、量具的規格和種類,便於生產,提高經濟性,應優先採用基孔制。在可以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的情況下,選擇基軸制。
基孔制的選擇原則
一般以不易加工的部件作為選擇的原則,也就是說當孔與軸配合時,如果軸比較好加工,則選用基孔制(一般情況下選用基孔制)。
(5)軸承外圈與座孔為什麼用基軸制擴展閱讀
配合制原則如下:
1、常用尺寸范圍(500mm以下),一般優先選擇基孔制。這樣可以減少加工刀具,量具的數量,比較經濟合理。
2、基軸制通常用在以下情況:
所用配合的公差等級不高(IT8及以下)。
選用基孔制時會導致階梯軸,不易裝配。
同一基本尺寸的各個部分需要裝上不同配合的零件。
3、與標准件配合時,基準制選擇一般依標准件而定。
4、為了滿足配合的特殊要求,允許採用混合配合,如M7/f7。
6. 滾動軸承外圈與座孔的配合採用什麼制
基軸制,軸承是標准件,型號確定了尺寸就定了,當然外圈尺寸就定了;與軸承座屬於過渡配合(小間隙或小過盈)。
7. 滾動軸承內圈與軸,外圈與軸承座孔之間的配合各有什麼特點其配合在裝配圖中如何標注
滾動軸承內外圈都是標准件,內孔與軸的配合採用基孔制,外圈與箱體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
從工作情況看,與軸的配合需要傳遞扭矩,要求軸承內孔與軸同步轉動精度高,為此採用過盈配合,即配合要緊一些。可以選擇過盈配合中基本偏差k。
軸承外徑與箱體孔的配合主要起支撐作用, 兩者在工作時都是固定不動的,可以採取過渡配合,可以稍微緊一點,一般採用基本偏差J。
在裝配圖上的標注,只需要標注需要加工的偏差,可以簡寫,如下圖。
8. 滾動軸承里軸承內圈與軸頸、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是如何配合的
滾動軸承的配合是指軸承內圈與軸頸、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由於滾動軸承是標准件,故內圈與軸頸的配合採用基孔制,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配合的松緊程度根據軸承工作載荷的大小、性質、轉速高低等確定。
轉速高、載荷大、沖擊振動比較嚴重時應選用較緊的配合,旋轉精度要求高的軸承配合也要緊一些;游動支承和需經常拆卸的軸承,則應配合松一些。對於一般機械,軸與內圈的配合常選用m6、k6、js6等,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常選用J7、H7、G7等。
由於滾動軸承內徑的公差帶在零線以下,因此,內圈與軸的配合比圓柱公差標准中規定的基孔制同類配合要緊些。如圓柱公差標准中H7/k6、H7/m6均為過渡配合,而在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中就成了過盈配合。
(8)軸承外圈與座孔為什麼用基軸制擴展閱讀:
滾動軸承優點
1、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小,機械效率高,易起動;
2、尺寸標准化,具有互換性,便於安裝拆卸,維修方便;
3、結構緊湊,重量輕,軸向尺寸更為縮小;
4、精度高,負載大,磨損小,使用壽命長;
5、部分軸承具有自動調心的性能;
6、適用於大批量生產,質量穩定可靠,生產效率高;
7、傳動摩擦力矩比流體動壓軸承低得多,因此摩擦溫升與功耗較低;
8、起動摩擦力矩僅略高於轉動摩擦力矩;
9、軸承變形對載荷變化的敏感性小於流體動壓軸承;
10、只需要少量的潤滑劑便能正常運行,運行時能夠長時間提供潤滑劑;
11、軸向尺寸小於傳統流體動壓軸承;
12、可以同時承受徑向和推力組合載荷;
13、在很大的載荷-速度范圍內,獨特的設計可以獲得優良的性能;
14、軸承性能對載荷、速度和運行速度的波動相對不敏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滾動軸承
網路-軸承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