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鑄造幾種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用於什麼場合
1、普通砂型鑄造:利用砂作為鑄模材料,又稱砂鑄,翻砂,包括濕砂型、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3類,但並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鑄造。好處是成本較低,因為鑄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復使用;缺點是鑄模製作耗時,鑄模本身不能被重復使用,須破壞後才能取得成品。
砂型(芯)鑄造方法:濕型砂型、樹脂自硬砂型、水玻璃砂型、干型和表干型、實型鑄造、負壓造型。
砂芯製造方法:是根據砂芯尺寸、形狀、生產批量及具體生產條件進行選擇的。在生產中,從總體上可分為手工制芯和機器制芯。
2、特種鑄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為以天然礦產砂石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熔模鑄造、泥型鑄造、殼型鑄造、負壓鑄造、實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和以金屬為主要鑄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兩類。
金屬模鑄造法:利用熔點較原料高的金屬製作鑄模。其中細分為重力鑄造法、低壓鑄造法和高壓鑄造法。
受制於鑄模的熔點,可被鑄造的金屬也有所限制。
脫蠟鑄造法:這方法可以為外膜鑄造法和固體鑄造法。
先以蠟復制所需要鑄造的物件,然後浸入含陶瓷的池中並待乾,使以蠟制的復製品覆上一層陶瓷外膜,一直重復步驟直到外膜足以支持鑄造過程,然後熔解模中的蠟,並抽離鑄模。其後鑄模需要多次加以高溫,增強硬度後方可用以鑄造。
鑄造工藝:
鑄造工藝可分為三個基本部分,即鑄造金屬准備、鑄型准備和鑄件處理。鑄造金屬是指鑄造生產中用於澆注鑄件的金屬材料,習慣上稱為鑄造合金,主要有鑄鐵、鑄鋼和鑄造有色合金。
鑄件自澆注冷卻的鑄型中取出後,有澆口、冒口及金屬毛刺披縫,砂型鑄造的鑄件還粘附著砂子,因此必須經過清理工序。進行這種工作的設備有拋丸機、澆口冒口切割機等。
砂型鑄件落砂清理是勞動條件較差的一道工序,所以在選擇造型方法時,應盡量考慮到為落砂清理創造方便條件。有些鑄件因特殊要求,還要經鑄件後處理,如熱處理、整形、防銹處理、粗加工等。
鑄造是比較經濟的毛坯成形方法,對於形狀復雜的零件更能顯示出它的經濟性。如汽車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船舶螺旋槳以及精緻的藝術品等。有些難以切削的零件,如燃汽輪機的鎳基合金零件不用鑄造方法無法成形。
另外,鑄造的零件尺寸和重量的適應范圍很寬,金屬種類幾乎不受限制;零件在具有一般機械性能的同時,還具有耐磨、耐腐蝕、吸震等綜合性能,是其他金屬成形方法如鍛、軋、焊、沖等所做不到的。因此在機器製造業中用鑄造方法生產的毛坯零件,在數量和噸位上迄今仍是最多的。
網路--鑄造
㈡ 純銀手工打造和機器打造有什麼區別
1、 打造出效果不同。手工不會像模具澆鑄那樣有可能造成中間存在空心,有氣泡。手工鍛打的銀飾密實,緊致,有韌性,反復成型(折來折去),不會斷裂。
2、打制工序不同。純手工打制工序繁雜,整個製作過程枯燥乏味,手工銀飾的製作時間較長,一件銀冠、銀鎖或者雕花之類的手工銀飾品往往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甚至更久。
3、意義不同。不像機器生產的銀飾品一樣模型相對比較單一,手工銀飾的模型種類又很多,通常都是銀匠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創立而成,每款銀飾品都有自己的寓意和特色,極具個性化。
(2)鑄造款和手工款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鑒別手工銀飾好壞的三種方法:
1、聽聲韻:純手工銀飾品擲地有聲,無彈力,聲響為「卟噠卟噠」。成色越低,聲音越低,且聲音越尖越高而帶韻;若為銅質,其聲更高且尖,韻聲急促而短;若為鉛、錫質地,則擲地聲音沉悶、短促,無彈力。
2、掂重量: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地講:「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做出初步判斷。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該飾品屬其它金屬。
3、查硬度: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飾品;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手工銀飾。
手工銀飾_網路
㈢ 鍋子手工壓鑄和手工重力鑄造哪個好
按理說是手工鑄造的鑄鐵鍋好。
鑄鐵鍋具有一鑄造個特性,當火的溫度超過200℃時,鑄鐵鍋會通過散發一定的熱能,將傳遞給食物的溫度控制在230℃,而精鐵鍋則是直接將火的溫度傳給食物。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使用鑄鐵鍋較好點。因為鑄鐵鍋的優點,由於是精鐵鑄成,雜質少,因此,傳熱比較均勻,不容易出現粘鍋現象;由於用料好,鍋內溫度可以達到更高;檔次高,表面光滑,清潔工作好做與普通所謂無煙鍋、不粘鍋相比,其特有的鍋體無塗層設計從根本上杜絕了化學塗層和鋁製品對人體的危害,在保持不破壞菜餚的營養成份的情況下使全家盡享健康與美味。
㈣ 鑄造中手工造型的幾種方法及各自所用的場合
一、手工造型的定義
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動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手工造型操作靈活、適應性廣、工藝裝備簡單、成本低,但其鑄件質量差、生產率低、勞動強度大、技術水平要求高,所以手工造型主要用於單件小批生產,特別是重型和形狀復雜的鑄件。
二、手工造型的方法:
1、根據砂型的不同特徵:
兩箱造型、三箱造型、脫箱造型、地坑造型、組芯造型;
2、根據模樣的不同特徵:
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活塊造型、刮板造型。
1)兩箱造型:兩箱造型是造型的最基本方法,鑄型由成對的上型和下型構成,操作簡單。適用於各種生產批量和各種大小的鑄件。
2) 三箱造型:三箱造型的鑄型由上、中、下三型構成。中型高度需與鑄件兩個分型面的間距相適應。三箱造型操作費工。主要適用於具有兩個分型面的單件、小批生產的鑄件。
3) 脫箱造型主要採用活動砂箱來造型,在鑄型合型後,將砂箱脫出,重新用於造型。 一個砂箱可制出許多鑄型。金屬澆注時為防止錯型,需用型砂將鑄型周圍填緊,也可在鑄型上套箱。常用於生產小鑄件,因砂箱無箱帶,故砂箱一般小於400mm。
4)地坑造型:地坑造型是利用車間地面砂床作為鑄型的下箱。大鑄件需在砂床下面鋪以焦炭,埋上出氣管,以便澆注時引氣。
5) 組芯造型:組芯造型是用若干塊砂芯組合成鑄型,而無需砂箱。它可提高鑄件的精度,但成本高。適用於大批量生產形狀復雜的鑄件 。
6)
整模造型:整模造型的模樣是整體的,分型面是平面,鑄型型腔全部在半個鑄型內,其造型簡單,鑄件不會產生錯型缺陷。適用於鑄件最大截面在一端,且為平面的鑄件。
7)挖砂造型:挖砂造型的模樣是整體的,但鑄件分型面為曲面。為便於起模,造型時用手工挖去阻礙起模的型砂、其造型費工、生產率低,工人技術水平要求高。用於分型面不是平面的單件、小批生產鑄件。
8)假箱造型是為克服挖砂造型的挖砂缺點,在造型前預先做個底胎(即假箱),然後在底胎上制下箱,因底胎不參予澆注,故稱假箱。比挖砂造型操作簡單,且分型面整齊。適用於成批生產中需要挖砂的鑄件。
9)
分模造型:分模造型是將模樣沿最大截面處分成兩半,型腔位於上、下兩個砂箱內,造型簡單省工。常用於最大截面在中部的鑄件。
10)
活塊造型:活塊造型是在制模時將鑄件上的妨礙起模的小凸台,肋條等這些部分作成活動的(即活塊)。起模時,先起出主體模樣,然後再從側面取出活塊。其造型費時,工人技術水平要求高。主要用於單件、小批生產帶有突出部分、難以起模的鑄件。
㈤ 手工鐵壺和機械鐵壺的不同是什麼
手工鐵壺和機械的不同之處在於製作方法的不同。
鐵壺製作分為機器砂膜和手工蠟膜鐵壺。
機械砂模:指的是一個磨具批量生產,一個模具可以出幾百個壺,壺的形狀都是相同的
手工蠟模:指的是一個壺一個模具,蠟模鐵壺做工更精細,相對於成本也更高,技術更好,工藝更強。這樣製造出來的鐵壺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精品。
鐵壺是以生鐵為原料,用傳統鑄造工藝,以及通過後期的手工打磨而成型的茶壺。時代的變遷,仍以傳統的技法為基礎,鑄出與現代生活相襯的作品,鐵壺不僅是實用的水壺,更是兼具裝飾功能的美術工藝品:如此優良的工藝製品可以長久保存與使用。
鐵壺來源於中國唐宋煮水器,1780年代流傳到日本,是日本早期家庭用具。鐵壺早已被當成傳統的工藝品發展至今;此種器皿具有優良的鑄鐵及傳統的技術,其古典的鐵肌及樸素的型態被當成是一種純日式的創作,在日本相當受到重視。
鑄鐵壺具有強力的導熱性及保溫性,非常適合沖煮各式茶飲。使用鐵壺煮過的水因為含有二價鐵離子,所以會出現山泉水效應,可有效提升口感。
鐵壺的鐵壺在手工鑄造過程中,經酸化特殊處理消除鐵中雜質。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詣不同,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日本老鐵壺的鑄造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老鐵壺當時採用的是一種脫臘技術,每件鐵壺鑄好後,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鐵壺是純手工製作,所以製造出來的壺絕對不會出現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唯一性,是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亦是一件帶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水器。
使用鐵壺對人體的益處:
鐵質為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O.8—1.5毫克的鐵,嚴重缺鐵會影響智力發展,而實驗證明飲水、烹調使用鐵壺,可增加鐵質的吸收,因此使用鐵壺煮水、泡茶,可釋出易於人體吸收的鐵(二價鐵),適當飲用除了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鐵還能預防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