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B、V、T軸承檢測
滾動軸承熱軸的故障檢查和判斷
一、檢查判斷軸溫
滾動軸承的溫度,主要由滾子與內外圈滾道間的滾動摩擦、滾子與保持架間的滑動摩擦、滾子端部與內圈擋邊間的滑動摩擦、以及滾子與潤滑脂間的摩擦等產生的熱量引起的。同時,還與軸承上的載荷、運行速度、線路狀態、氣溫、風速、連續運行時間及陽光照射等因素有關。軸承的溫度直接反映著軸承的運用狀態,軸承溫度正常即表明其運用狀態良好;軸承過熱則表明其運用狀態不良。檢查軸溫應於列車停站後立即進行並運用貨車無軸箱滾動軸承『七字』檢查法(聽、看、摸、捻、轉、診、監),對滾動軸承進行認真檢查。發現其內部破損故障的明顯外觀症狀,是防止滾動軸承內部故障的重要方法。以手或測溫儀檢查軸溫時,其檢查位置應以軸承外圈外徑下部為准,不應在前蓋、後擋、密封罩處,這是因為它們在橡膠油封的摩擦下,特別是新組裝後其溫度比軸承和承載鞍處高得多的緣故。
新軸承在運用初期處於飽和階段,一般溫度都比較高,但軸承溫度與外界大氣溫度之差最高不應超過70℃。在正常運行條件下,軸承溫度比大氣溫度高10~30℃左右。若以速顯示快速測溫儀測量,軸承溫度高於外溫40℃以上或手摸軸承外圈不能停放2s左右時,均視為軸承過熱。貨車無軸箱滾動軸承軸溫計算經驗公式:
正常溫度 Tt≤40℃
微 熱 Tt≤70℃
強 熱 Tt>70℃
式中 T—實測軸承溫度;
t—外界大氣溫度。
對於行包快運棚車(K2型轉向架)和X1K集裝箱快運平車,絕對溫度不超過80℃(實測溫度),相對溫度不超過55℃,如超過上述溫度時,才視為軸承過熱須甩車處理。
二、檢查軸承外觀狀態
(1)承載鞍與軸承零件摩擦、碰撞
檢查承載鞍狀態時,應注意觀察承載鞍是否正位,與前蓋、後擋或密封找罩有無摩擦、碰撞。若發現承載鞍或軸承零件發生非正常的移動,即表明承載鞍與軸承零件有摩擦、碰撞的可能。
(2)軸承外圈裂損
檢查軸承外圈狀態時,應注意檢查外圈邊緣有無裂損。若發現外圈邊緣有橫向黑道,可使用檢點錘輕輕地敲擊,看其是否在敲擊時出油,出油者即為裂損。
(3)軸端螺栓松動
檢查軸端螺栓狀態時,應注意檢查軸端螺栓有無松動或丟失,防松片止耳是否被扳平。使用檢點錘輕輕地敲擊螺栓頭部,若發出異常聲音,即為螺栓松動。
(4)前蓋凹陷、變形
檢查前蓋狀態時,應注意觀察前蓋是否凹陷、變形。若發現前蓋有碰撞或外物擊傷的痕跡則前蓋凹陷、變形可能是由此而引起的。
(5)後擋松動
檢查後擋松動時,應注意檢查後擋與車軸防塵板座配合處有無相互轉動現象。使用檢點錘輕輕地敲擊後檔,若發出與車軸防塵板座離體的『劈啪』聲音,即為後擋松動。
(6)密封罩松動、變形
檢查密封罩狀態時,應注意檢查密封罩是否松動、變形。若發現密封罩與外圈配合不密貼而發生相對轉動即為密封罩松動;若密封罩有磕碰痕跡、不圓或凹陷則為密封罩變形。
三、檢查潤滑狀態
(1)判斷油脂漏泄程度
無軸箱滾動軸承在運用中的潤滑狀態檢查,主要是根據油脂的漏泄情況來判斷其漏泄程度的。通常油脂漏泄有以下幾種類型:
a.滲油
外觀檢查軸承內的油脂泄漏情況,若發現軸承外圈牙口與密封罩配合處有少量的油跡,而且油跡比較乾燥即為滲油。
b.漏油
外觀檢查軸承內的油脂漏泄情況,若發現軸承外圈牙口與密封罩配合處有大片的油跡,擦去油跡和塵砂,可看到配合縫隙的油跡比較濕潤,同時,在密封罩上或前蓋、後擋的外緣內面有油跡和塵砂積聚即為漏油。
c.甩油
外觀檢查軸承內的油脂泄漏情況,若發現密封罩、前蓋、後擋上有大片濕潤油跡,而且污染了承載鞍、側架、輪輻或車底架等,並在其上有油滴積聚即為甩油。
(2)外溢、變色油脂
鐵道車輛滾動軸承用2號防銹極壓鋰基脂,正常時為淡黃色,但混入異物或油脂變質後,會使油脂劣化,以致運行中外溢、變色。因此,軸承潤滑狀態還應通過鑒別外溢、變色油脂來判斷。
a.混砂
外觀檢查外溢、變色油脂,若發現軸承溫度偏高並在軸承外圈牙口與密封罩配合處附有沙粒,手捻油脂有顆粒狀感覺即為軸承內部混砂。
b.混水
外觀檢查外溢、變色油脂,若發現軸承溫度偏高、油脂乳化變稀,呈乳白色或棕紅色即為軸承內部混水。
c.混金屬粉末
外觀檢查外溢、變色油脂,若發現軸承溫度偏高,油脂呈黑灰色,手捻油脂有顆粒狀感覺即為軸承內部混金屬粉末。
四、檢查軸承的旋轉靈活性
轉動軸承檢查軸承的旋轉靈活性時,應使用千斤頂頂於側架到、導框處。起軸前,先用壓輪器頂住軸身與中梁,以防起軸時車輪隨之抬起,然後用長100mm以上、直徑14mm以上的U形卡子插入側架小圓孔內,用U形銷一邊擋住承載鞍而不下落,或用長150mm、厚15mm、寬25mm的楔鐵打入承載鞍與側架導框處,使承載鞍與頂起的側架一起上移,起到承載鞍與軸承離開為止。
檢查時,以手轉動軸承外圈觀察其旋轉是否靈活的,有無異音和卡滯現象。
正常的軸承以手轉動時是靈活的,手感圓滑無聲,無卡滯和異音。如果不是這樣則為異常。
(1)軸承內缺油或保持架兜孔磨耗過甚。以手轉動軸承,發出輕微、均勻的『嘩啦嘩啦』聲是正常的,這是滾子離開負荷區(軸頸上面),落在保持架橫樑上發出的聲響,每轉一周音響是一致而連續的。當軸承內缺油或保持架兜孔磨耗過甚時,將有滾子沖擊保持架橫梁的有規律的沖擊感和比較大而清脆的『噠噠』聲。
(2)滾子或滾道剝離、卡傷
(3)軸承內、外圈的滾道或滾子的滾動面上一旦出現剝離、卡傷,由於滾動面上有損傷及掉落的金屬碎屑,軸承的轉動不會靈活自如,而且每轉至剝離、卡傷處有卡滯現象。同時,還有間歇的『空空』振感,此種現象多為滾子或滾道局部剝離、卡傷。
(4)滾子或保持架破碎
(5)當滾子或保持架破碎時,根據其破碎和散亂的程度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旋轉不靈活性,直至難以旋轉開兼有零亂無規則的振感或聲音。以手轉動軸承,若轉動不自如或根本轉不動時多為滾子或保持架破碎。
(6)軸承內部銹蝕或存在有異物。當軸承內部銹蝕或存在有其他異物時,以手轉動軸承就會出現異音和卡滯現象。
(7)軸承內部有輾皮。以手轉動軸承若發出『沙沙』的干摩擦聲,而且稍有顫抖的感覺,此種現象多為軸承內、外圈滾道面或滾子的滾動面輾皮。
(8)後密封座劃傷軸頸。以手轉動軸承,若旋轉軸承有阻力並發出摩擦聲時,多為後密封座劃傷軸頸。
五、測量軸向游隙
(1)用磁座百分表測量
檢查軸承的軸向游隙時,應轉動軸承,看其旋轉是否靈活。旋轉幾圈後,首先把磁力表座吸在軸承外圈某一位置上,使百分表測頭觸到前蓋或軸端螺栓端面上,然後記下表盤指針所在的刻度位置並將其作為零位。用雙手沿軸向推軸承外圈到向里邊的極限位,記下表盤指針順時針顯示的數值;再拉軸承外圈到向外端極限位,記下表盤指針逆時針顯示的數值,兩數值之和即為該軸承在壓裝狀態下的軸向游隙。其游隙不應大於0.75mm。
(2)用鋼板直尺測量
檢查軸承的軸向游隙時,在無磁座百分表情況下可用鋼板直尺測量。其測量位置應以軸承前蓋內緣為基點至外圈端面間的間隙。測量時,用雙手沿軸向推軸承外圈到向里邊測量,再向外拉外圈測量,用推時測量的數值減去拉時測量的數值即為該軸承在安裝狀態下的軸向游隙。
六、測量承載鞍與側架導框間隙
測量無軸箱滾動軸承承載鞍與側架導框間隙時,應將梯形塞尺伸入到承載鞍導槽與側架導框之前後、左右各間隙處測量,然後把前後、左右之間隙尺寸分別相加即為承載鞍與側架導框間隙。其前後間隙不應大於9mm,左右間隙不應大於12mm。
七、測量車輪踏面擦傷、剝離
(1)測量車輪踏面擦傷深度
檢查發現車輪踏面擦傷時,可用第四種檢查測量其深度(第四種檢查器結構見圖1),具體測量方法:
尺框帶有踏面磨耗測尺,在導板上左右移動到擦傷或凹陷最深處,來測量磨耗型踏面局部擦傷或凹陷深度尺寸。
如在擦傷或凹陷處測量為3.5mm,在同一直徑線上未擦傷或凹陷處測量為2mm,則擦傷或凹陷深度為1.5mm。滾動軸承車輪踏面擦傷深度不應超過1mm。
(2)測量車輪踏面剝離長度
檢查發現車輪踏面剝離時,可用第四種檢查器輪輞厚度測尺15在踏面剝離處進行測量。
計算時,兩邊寬度不足10mm的剝離尖端部分不計算在內;長條狀剝離其最寬處不足20mm者亦不計算。
滾動軸承車輪踏面剝離長度:一處不應大於50mm;二處(每處長)不應大於40mm。
㈡ 整體偏心軸承的應用方法,怎麼安裝,技術要求
偏心軸承安裝要求:
1、裝配現場應盡可能保持清潔,沒有灰塵;
2、要避免偏心軸承沾染灰塵、污染物和濕氣(污染物對滾動軸承的運轉和使用壽命有不良影響);
3、檢查軸承座孔和軸上的配合面的尺寸精度和清潔度;
4、給軸承套圈的配合面塗上少許油或少許脂;
5、確保軸和軸承座孔有一個10°~15°的引導倒角;
6、不要過分冷卻偏心軸承(冷凝產生的水分可導致軸承及軸承的配合面腐蝕);
7、安裝之後(給軸承裝填潤滑劑,檢查軸承配置是否運轉正常)。
5 技術要求5.1 材料及熱處理5.1.1 軸承套圈和鋼球採用GCrl5、GCrl5SiMn軸承鋼製造,其材質應符合YB/T 9的規定。套圈滾道和鋼球的硬度分別為59~65HRC和62~-,66HRC,其他熱處理質量應符合JB/T1255的規定。5.1.2 心套採用符合GB/T699規定的優質碳素結構鋼製造。 5.2 公差5.2.1 軸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轉精度應符合表1、表2、表3的規定。5.2.2 偏心套尺寸公差應符合表4的規定。 5.3表面粗糙度 軸承和偏心套配合表面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按表5的規定。5.4 徑向游隙 軸承的徑向游隙值按JB/T5304的規定。5.5 軸承的殘值應符合JB/T6641的規定。5.6 軸承的標志按JB/T3574的規定。5.7 其他5.7.1 軸承用潤滑脂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T7324的規定,其裝填量應符合製造廠主管部門的規定。如有特殊要求時,由訂戶與製造廠協商確定。5。7.2 軸承的密封裝置在運轉中,除密封圈唇口與內圈外徑接觸處允許相互摩擦外,其餘部位均不應發生摩擦現象。5.7.3 軸承的密封性能應符合製造廠主管部門的規定。5.7.4 偏心套應進行氧化或鍍鋅鈍化等表面防銹處理。
三、安裝方法
軸承的安裝應根據軸承結構,尺寸大小和軸承部件的配合性質而定,壓力應直接加在緊配合得套圈端面上,不得通過滾動體傳遞壓力,軸承安裝一般採用如下方法:
a. 壓入配合
軸承內圈與軸使緊配合,外圈與軸承座孔是較松配合時,可用壓力機將軸承先壓裝在軸上,然後將軸連同軸承一起裝入軸承座孔內,壓裝時在軸承內圈端面上,墊一軟金屬材料做的裝配套管(銅或軟鋼),裝配套管的內徑應比軸頸直徑略大,外徑直徑應比軸承內圈擋邊略小,以免壓在保持架上。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緊配合,內圈與軸為較松配合時,可將軸承先壓入軸承座孔內,這時裝配套管的外徑應略小於座孔的直徑。如果軸承套圈與軸及座孔都是緊配合時,安裝室內圈和外圈要同時壓入軸和座孔,裝配套管的結構應能同時押緊軸承內圈和外圈的端面。
b.加熱配合
通過加熱軸承或軸承座,利用熱膨脹將緊配合轉變為松配合的安裝方法。是一種常用和省力的安裝方法。此法適於過盈量較大的軸承的安裝,熱裝前把軸承或可分離型軸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勻加熱80-100℃,然後從油中取出盡快裝到軸上,為防止冷卻後內圈端面和軸肩貼合不緊,軸承冷卻後可以再進行軸向緊固。軸承外圈與輕金屬制的軸承座緊配合時,採用加熱軸承座的熱裝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傷。用油箱加熱軸承時,在距箱底一定距離處應有一網柵,或者用鉤子吊著軸承,軸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雜質進入軸承內或不均勻的加熱,油箱中必須有溫度計,嚴格控制油溫不得超過100℃,以防止發生回火效應,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c.圓錐孔軸承的安裝
圓錐孔軸承可以直接裝在有錐度的軸頸上,或裝載緊定套和退卸套的錐面上,其配合的松緊程度可用軸承徑向游隙減小量來衡量,因此,安裝前應測量軸承徑向游隙,安裝過程中應經常測量游隙以達到所需要的游隙減小量為止,安裝時一般採用鎖緊螺母安裝,也可採用加熱安裝的方法。
d.推力軸承的安裝
推力軸承的周全與軸的配合一般為過渡配合,座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一般為間隙配合,因此這種軸承較易安裝,雙向推力軸承的中軸泉應在軸上固定,以防止相對於軸轉動。軸承的安裝方法,一般情況下是軸旋轉的情況居多,因此內圈與軸的配合為過贏配合,軸承外圈與軸承室的配合為間隙配合。
㈢ 汽輪機推力間隙是如何調整
附圖:(網路知道不能上傳圖片,需要的話請聯系我),給你個汽輪機推力瓦全部檢修及調整程序,比單獨講調整間隙更直接和深刻,可惜不能上傳間隙標識圖
1.1.1推力軸承檢修
1.1.1.1推力軸承解體:
a推力軸承蓋上油杯介體,拆除溫度計,拆開平頭緊固螺釘,旋出罩蓋,取出透明罩,外罩,最後旋出油杯。
b撥出推力軸承蓋上靠高壓側的立銷,和中分面定位銷兩只。
c松水平結合面螺帽,吊出軸承蓋。
d拆除推力瓦內蓋水平結合面螺栓,用支頭螺釘均勻頂起軸承內蓋30-40mm左右,然後吊去軸承蓋。
e拆松球枕水平接合面螺栓,撥出錐銷,用特殊吊環吊去球枕,並拆除推力瓦塊溫度計引出線。
f將擋油圈上拉彈簧松下,取出兩半擋油圈(改形後,是浮環式油擋,只需拆除平面螺釘即可取出擋油圈)。
g拆去推力瓦安裝環平面螺栓,取出上半隻正反方向的推力瓦安裝環,再挖出下半隻正反向的推力瓦安裝環。
1.1.1.2測量推力瓦間隙:
a推力軸承組合狀態,蓋上推力軸承的外蓋,打入錐銷,擰緊水平中分面螺栓。
b在推力軸承外殼上裝一百分表,測量桿支在推力球枕上且與軸平行,以測量瓦枕的軸向移動量。
c另一隻百分表測量桿支持在轉子的某一平面上,並與軸線平行。用千斤頂兩只,將轉子來迴向前後級限位置,讀出百分表的最大與最小的指示值。轉子百分表的差值便是總竄動量,以竄動量減去瓦枕移動量、即為推力瓦間隙,都可通過調整瓦枕外軸向調整環墊片解決。
1.1.1.3檢查推力瓦塊:
a檢查瓦塊烏金工作面並測量瓦塊厚度與原始值比較,如異常應查明原因,作必要處理。
b檢查瓦塊背部搖擺線和銷釘,推力瓦組合後,檢查每塊瓦塊的搖擺度。
c檢查測溫元件和導線。
d檢查推力瓦塊楔形進油間隙:
用鋼皮尺擱在瓦塊烏金面上,用塞尺測量楔形外口油隙,根據軸承烏金上接觸痕跡,觀察油隙形狀是否符合圖紙要求。
e瓦塊組合後在平板上檢查接觸狀況。
1.1.1.4檢查檔油圈烏金及間隙。
1.1.1.5檢查回油檔油環間隙並調整(按軸瓦內油檔調整方法進行)
1.1.1.6檢查推力軸承外殼及附件。
1.1.1.7按解體程序逆序組裝,組裝結束後,復測推力瓦間隙並檢驗組裝是否正確。
1.1.2檢查發電機後軸承及勵磁機軸承座絕緣,為防止在運行中產生軸電流而造成軸瓦烏金的電腐蝕,在發電機後軸承,勵磁機軸承座底部和油管法蘭間加裝絕緣層(包括螺栓絕緣套管,墊圈):
1.1.2.1絕緣電阻在汽輪發電機中心調整結束後,進行測量。
1.1.2.2將發電機轉子用行車起10mm左右。
1.1.2.3用厚0.5mm左右的絕緣布或青殼紙墊在軸頸與軸瓦間,使軸與軸瓦完全隔開。
1.1.2.4用500伏搖表測量軸承座對地電阻。
1.1.2.5如發現電阻小於規定值,應逐步分解找原因,一般可先拆除油管,然後逐只松座架螺栓,直至吊起軸承座重新檢查墊片為止。
1.1.3緊基礎底腳螺栓(不常修項目,各道軸承座底腳螺栓每次大修要檢查,每隔一次大修或機組有振動時應將底腳螺栓緊一遍)。
1.2質量標准
1.2.1軸承合金錶面光滑,無脫胎,碎落,裂紋腐蝕,過熱和異常磨損。
1.2.2軸瓦間隙(mm)
第一瓦(¢300) 兩側油隙:0.20-0.30
頂部油隙:0.30-0.55
頂軸油隙:0.02-0.04
頂軸油麵積:35×45
第二瓦(¢325) 兩側油隙:0.25-0.35
頂部油隙:0.45-0.60
頂軸油隙:0.02-0.04
頂軸油麵積:40×55
第三瓦(¢325) 兩側油隙:0.25-0.35
頂部油隙:0.45-0.60
頂軸油隙:0.02-0.04
頂軸油麵積:40×60
第四瓦(¢300) 兩側油隙:0.20-0.30
頂部油隙:0.30-0.55
頂軸油隙:0.02-0.04
頂軸油麵積:45×65
第五瓦(¢160) 兩側油隙:0.10-0.15
頂部油隙:0.15-0.25
頂軸油隙:0.02-0.04
頂軸油麵積:45×65
1.2.3軸頸與下瓦接觸均勻,接觸角60度左右,軸瓦兩端5-10mm范圍內保持與軸頸間0.02mm
楔形間隙,以免引起軸向振動。
1.2.4檔油板間隙mm
A:0.30-0.5
B:0.08-0.14
C:0.1-0.32
D:0.1-0.30 見圖「檔油板間隙」
1.2.5檔鑲入的齒片不松動,水平結合面無貫穿槽紋或張口(0.05塞尺塞不進)。
1.2.6承緊力或間隙:
1.2.6.1瓦枕與球面殼體間緊力 0-0.02mm
1.2.6.2球面殼體與球枕緊力 0-0.02mm
1.2.6.3球枕與軸承蓋間緊力 0.10-0.15mm
(以上緊力值均為運行狀態下的應有數值,具體安裝值應根據各道軸承內外溫差作適當修正;即外殼溫度高的軸承宜適當增加緊力。)
1.2.7瓦枕的每塊墊鐵接觸痕跡應占總面積70%以上,均勻分布,瓦上每塊瓦枕鐵里墊片不超過四張,且薄厚均勻平整,無毛刺。
1.2.8吊去轉子後,球枕左右有兩塊墊鐵塞尺塞進,底部可塞0.05-0.07mm。
1.2.9瓦枕:球面殼體,瓦枕結合面接觸良好,0.03mm塞尺塞不進,紅丹粉檢查接觸面積不少於75%且接觸均勻。
1.2.10軸承座進排油口暢通清潔,油室內清潔無雜物。
1.2.11座蓋之結合面平整光滑、無貫穿斑痕。
1.2.12頂軸油管清潔暢通不滲漏。
1.2.13推力瓦塊烏金錶面完整,無裂紋剝落,脫胎,磨損、電腐蝕痕跡和過載發白、過熱熔化、或其它機械損傷各瓦塊工作印痕大致均勻類同。
1.2.14推力瓦烏金厚度一般為1.50±0.10mm、瓦塊厚度與原始記錄比較無明顯磨損,瓦塊楔形油隙區符合圖紙要求入口間隙0.50mm。
1.2.15瓦胎內外弧及銷釘孔無磨亮痕跡、搖擺支承線無明顯磨損、瓦塊組裝後能沿搖擺線自由搖擺。
1.2.16推力瓦軸封間隙(mm)
a:0.04-0.12
b:0.04-0.12
δ1(工作面) 0.10
δ2(非工作面) 0.50
1.1.1推力瓦兩側浮環密封檔油圈組裝正確,拉彈簧無嚴重變形。上、下半隻螺紋槽互相吻合。烏金無脫胎、裂紋、剝落。組裝後用0.03mm塞尺檢查中分面無間隙。
1.1.2推力瓦軸向間隙0.04-0.06mm;瓦枕竄動〈0.05mm。
1.1.3推力瓦塊在全組合狀態下檢查與推力盤接觸的印痕面積不少於75%(各瓦塊大致相等並接觸均勻)。
1.1.4推力軸承外殼結合面定位銷與孔拂配不松動、彎曲:外殼上下兩半不錯位。
1.1.5推力瓦回油調節閥開度符合正常回油量要求(運行中瓦溫正常)。
1.1.6組裝後推力瓦內無垃圾雜物。
1.1.7推力軸承擋油圈拉緊彈簧裝復後應拉長58-65mm,以保證擋油圈上、下中分面密合。
1.1.8軸承座底部的絕緣板清潔無油垢(最好採用兩層絕緣墊板並與鋼墊片交錯堆選呈塔狀、絕緣墊片用汽油或丙酮洗凈烘乾)。組合後絕緣值大於1兆歐。
1.2注意事項
1.2.1吊出軸承蓋或球枕,球面殼體時注意檢查平面或頂部有無墊片。如有墊片應測量厚度,作好記錄,並妥善保管。
1.2.2第一道軸承吊出前,應先吊去調速部分蓋。
1.2.3吊低壓後軸承蓋時,應先拆除低壓軸承外油檔上半隻的垂直面螺栓、待吊出軸承蓋後再取出油檔。
1.2.4園筒形和橢圓形軸瓦,壓油隙前應先調整好瓦襯的緊力。
1.2.5壓青鉛絲測油隙時,青鉛絲放置的位置應避開上瓦頂部回油槽。
1.2.6軸瓦油隙不正確,不應盲目處理、應對照歷次記錄、查明原因後再作處理。
1.2.7目前製造廠不供應橋規,各廠應自製橋規並將機組編號及軸承編號打在橋規上。測量時按標記位置放置平穩,使用塞尺不超過三片,將塞尺緊壓在軸頸上、輕輕地在間隙中移動,以塞尺正好碰上橋規凸緣而又能通過間隙時為准。
1.2.8外油檔與軸承座用螺栓緊固時,螺孔不可與油室貫通,以免油從螺紋中漏出,用修刮平面的方法調整油檔上下間隙時,不可修刮過多以免固著螺孔銼得過大、從螺孔中漏油。
1.2.9捻打油檔銅齒時,注意勿使銅齒斷裂。
1.2.10注意檢查保持內油檔疏油孔(口)暢通。
1.2.11用青鉛絲測油隙緊力時放置在頂部的青鉛絲不能太粗,以免軸承蓋螺栓緊力過大使軸承蓋變形、引起測量誤差、青鉛絲放置的部位不能有凹坑麻點等、測量鉛絲厚度時應取最小值。
1.2.12球面殼體緊力不足時,可在球枕平面抽墊片或拂平面、但不可將墊片加在球面上。
1.2.13軸瓦平面墊片應和軸瓦平面外形一致,不可碰到軸頸,不可擋住環形油室。
1.2.14研刮軸瓦墊塊前、應先查明墊塊前後位置記號和窪窩情況和中心情況,以免重復反工。
1.2.15研刮操作時在窪窩內移動量宜小,一般動15-20mm即可。用大錘在軸瓦平面敲擊移動時要襯墊鋁板,防止將軸瓦平面敲毛。開始時應盡量先使左右兩側先接觸,避免底部頂硬,使軸瓦左右搖晃造成假象。修拂結束轉子吊入後應復查橋規值。
1.2.16球面不宜過度修拂兩側,以防兩側刮松後造成報廢。
1.2.17拂軸承平面時,注意平面傾斜度、防止拂偏。
1.2.18軸承扣蓋時,結合面塗料不宜塗得太多,以免劑入軸承室內,靠內側留一條邊不要塗。
1.2.19禁止用砂頭清洗軸承和軸承箱。
1.2.20進油孔的節流孔板不可裝反,或漏裝,孔口斜面應在進油側。
1.2.21裝上半軸承時,注意檢查調整油隙或緊力的墊片不可漏裝。
1.2.22軸瓦上及聯軸器護罩上的螺栓都要有防松裝置並裝置牢固。
1.2.23低壓缸後軸承上油檔墊片比較難裝,軸承座上油杯墊片比較窄,裝的時候均要注意放准,防止漏油。
1.2.24裝油杯銀溫度計表袋時要檢查表袋頂端不可和油杯頂煞。
1.2.25推力瓦塊的編號與位置不可任意交換、拆下的另部件都應做好記號,特別注意正反方向不可調錯。
1.2.26四隻推力瓦回油調節螺栓(節流閥)的長度(或開啟圈數)應先量好,做好記號,按原位置裝復。
1.2.27測量推力軸承間隙時,百分表架必須固定在靜止件上、不可放在軸瓦平面等可動部位。千手斤頂不可頂在葉片,葉輪外緣或聯軸器波形節等處,以防變形。千斤頂頂到百分表指示針不動時,應立即停止,不可硬頂。記錄表計讀數,應將千斤頂松去後讀出。
1.2.28推力瓦塊的熱電偶線裝復時不可碰壞,不可拎在電線上將瓦翻入。在裝復球面座時,注意推力瓦塊熱電偶引出線的密封,不可有油漏出。
1.2.29裝復推力軸承時,檢查上、下球面座之間不可有錯口。
1.2.30設備解體後應將絕緣墊片,墊圈,套筒立即揩清烘乾。
1.2.31測量未道軸承座絕緣時應將進出油管裝復後一起測,如果僅測軸承座,則油管裝復後應復測,電轉子冷卻水管裝復時應復測轉子對地絕緣。
1.2.32大修結束油漆時,注意不可把油漆塗到絕緣墊片上以免破壞絕緣。
㈣ 怎樣選配曲軸軸承
1 根據軸頸選配曲軸軸承
根據曲軸的磨削尺寸,選用同一級別的軸承。 即標准軸頸第一次修磨,磨削去0.25mm,則應選用加厚0.25mm的軸承,依此類推。
2 選配曲軸軸承的長度應符合規定
將新軸承的瓦片裝入軸承座內,其長度應使瓦片的兩端高出軸承座剖切平面0.03~0.05mm。這樣,安裝後可使軸承與座孔緊密貼合。檢查軸承長度的經驗作法是:將瓦片安裝進軸承座後,扣上軸承蓋,按規定力矩擰緊軸承座上一側的緊固螺栓,將厚度為0.05mm的厚薄規插入沒有擰緊螺栓一側的座與蓋的接合面間,然後將該端緊固螺栓擰緊,當擰緊力矩達到10—20N.m時,試將墊片抽出。若不能抽出,說明軸承長度合適。若能抽出,說明軸承超長,可用銼刀將瓦片無定位突榫的一側銼低。若尚未擰到上述力矩,厚薄規即不能抽出,說明軸承長度不足,需重新選配軸承。
3 選配曲軸軸承背面光滑、突榫完好
曲軸軸承鋼帶的背面,應無斑點、毛刺、小凹坑等缺陷,其表面粗糙度不得低於Ra=0.8μm。鋼帶上的凸榫起定位作用,可防止軸承在軸承座內作橫向移動和周向旋動,故要求突榫不能過低。如果突榫過低,可用銃子沖出一個合理的高度。若突榫損壞,應選配新軸承。
4 選配曲軸軸承彈力合適、無沙啞聲
將曲軸軸承的新瓦片放人軸承座後,要求軸承的曲率半徑大於座孔的曲率半徑。這樣,當軸承裝好後,可借自身的彈力與軸承座緊密貼合,以利於熱的傳導和擴散。在安裝軸承前,應檢查瓦片上的合金層與鋼背結合得是否牢固,除用眼睛觀察合金層有無起泡和脫層之處外,可通過敲擊鋼背背面發出的聲音進行判斷。若發出沙啞音,說明合金層與鋼背結合不夠牢固,應重新選配。
5 曲軸軸承與軸頸的配合間隙要適當
選配曲軸軸承時,必須對其配合間隙進行檢查。可用儀表進行測量,方法是:用分厘卡量出軸頸尺寸,將軸承洗凈裝好並按規定力矩擰緊軸承螺栓後。用量缸表量其內徑,用軸承內徑尺寸減去軸頸尺寸的差值即為二者的配合間隙。也可用經驗法進行檢查:對於連桿軸承來說,在其軸承上塗一薄層機油後,將該連桿裝在對應的軸頸上,並按規定力矩擰緊連桿軸承的螺栓,然後用手甩動連桿,若連桿能轉動1~1/2圈,且沿軸線方向扳動連桿無晃動感,說明軸承間隙符合要求。對於主軸承來說,檢查方法與連桿軸承基本相同,在各軸頸和軸承表面塗上機油,裝上曲軸,由中間主軸頸向兩邊逐道按規定力矩擰緊主軸承螺栓,每擰緊一道,轉動一次曲軸,轉動應輕便、省力,無任何卡滯現象。當擰緊最後一道主軸承螺栓時,雙手用力扳動曲軸任一曲柄,曲軸旋轉不得小於1/2圈。達到上述要求,即可認定主軸承間隙適當。
6 選配曲軸軸承各道主軸承的中心線應在同一條軸線上
否則,曲軸受力不勻,不僅旋轉阻力增大,還容易產生斷曲軸等重大故障。主軸承的同軸度檢查方法是:在檢查各道主軸承間隙後,再轉動曲軸數圈,然後拆下各道主軸承蓋,抬下曲軸,擦去機油,察看各道主軸承與軸頸的接觸印跡。如各道軸承接觸不一致但相差不大時,可通過修刮軸承合金層來進行調整。若相差過大,甚至一側接觸過重,另一側稍有接觸或不接觸,則須重新選配主軸承,必要時需檢查主軸承座孔的同軸度和曲軸有無變形。一定要查明原因,不可馬虎從事,以免留下隱患。
㈤ 測量徑向滑動軸承間隙有幾種方法如何讓用抬軸法測量
常用方法有三種:壓鉛法、抬軸法、假軸法。抬軸法:在軸徑靠近軸瓦處安裝一塊百分表,用時再軸瓦上外殼頂部安裝一塊百分表監視,將軸徑輕輕抬起直至接觸上瓦,但不能使上瓦殼移動量過大,此時軸徑上百分表讀數減去上瓦殼的移動量即為軸瓦間隙。
㈥ 軸承外徑怎麼算
問題一:6201軸承內,外徑各是多少?怎麼算的 啊????? 軸承的內外圈徑向尺寸不是算出來的,而是為了通用化、標准化而駭國際標准規定的標准尺寸,可以查標准。6201軸承為中輕系列(單列向心球)深溝球軸承,內徑12mm,外徑32mm、寬度10mm。
問題二:軸承外徑計算公式 軸承的外徑是沒有計算公式的,內徑直接由型號得出,外徑查軸承手冊。
國家標准規定滾動軸承代號用7位 *** 數字表示:⑦⑥⑤④③②①,各數字含義如下:
1、②①表示軸承的內徑尺寸。
其中:00-10mm;01-12mm;02-15mm;03-17mm;04以後:代號x5=軸承內徑。比如代號為06,則軸承的內徑尺寸為6x5=30mm。
2、③軸承的直徑系列:1-特輕;2-輕;3-中;4-重。
3、④軸承類型(常見的角接觸球軸承為6)。
4、⑥⑤軸承結構特點。
5、⑦軸承的寬度系列。
對於正常寬度並且無特殊結構要求的軸承,⑦⑥⑤均為0,在代號中不必寫出。例如6120軸承表示:特輕系列角接觸球軸承,軸承內徑為100mm。
問題三:知道軸承內徑和外徑怎麼計算軸承型號 可以計算的是內徑尺寸代號:
當軸承內徑在20~495mm范圍內,內徑代號乘以5既為軸承內徑尺寸mm。內徑在10~17mm的代號有特殊規定。如下, 代號00----內徑10mm,
01----內徑12mm 02----內徑15mm 03----內徑17mm
04~99----內徑代號乘5mm
軸承的型號可以分為前段、中段和後段三個部分。
前段(從右向左)第一位用英文字母表示精度等級,第二位用數字表示游隙組別。 中段用七位數字(從右向左)分別表示:(1、2)內徑尺寸代號;(3)直徑系列代號;(4)類型代號;(5、6)結構形式代號;(7)寬度系列代號;
後段用數字和字母分別表示補充代號。
參看:
《軸承型號尺寸與查詢》
wenku./...ny7iIq
《軸承分類、型號及尺寸》
wenku./...9
問題四:軸承的形號如何區別,內外徑怎麼計算? 軸承的內外徑無需計算,內徑直接由型號得出,外徑查軸承手冊。
國家標准規定滾動軸承代號用7位 *** 數字表示:⑦⑥⑤④③②①,各數字含義如下:
1、②①表示軸承的內徑尺寸。
其中:00-10mm;01-12mm;02-15mm;03-17mm;04以後:代號x5=軸承內徑。比如代號為06,則軸承的內徑尺寸為6x5=30mm。
2、③軸承的直徑系列:1-特輕;2-輕;3-中;4-重。
3、④軸承類型(常見的角接觸球軸承為6)。
4、⑥⑤軸承結構特點。
5、⑦軸承的寬度系列。
對於正常寬度並且無特殊結構要求的軸承,⑦⑥⑤均為0,在代號中不必寫出。例如6120軸承表示:特輕系列角接觸球軸承,軸承內徑為100mm。
問題五:軸承尺寸系列代號寬度和外徑代號是怎麼計算 軸承型號,從型號上直觀的可以判斷出軸承的尺寸。
類型代號,從軸承上直觀的可以判斷出軸承的結構類型(主要是依滾動體的形狀分類)。
外直徑代號,從軸承的型號上只能判斷出系列,而什麼系列什麼尺寸。ISO和軸承主要生產國都有標准,各國基本都遵循ISO的標准。具體參數需要查詢手冊。
寬度代號,和外直徑的系列代號情況基本相同,也需要查詢手冊。
內徑代號:
軸承基本代號有:三個數字組成的、四個數字組成的、五個數字組成的、有斜杠的。
三個數字組成的:從右往左數,第一個數字表示內經的尺寸,數字是幾內徑就是幾mm。例如:608軸承的內徑就是8mm。
四個數字和五個數字組成的:從右往左數,前兩個數字是內徑代號。其中:00表示軸承的內徑是10mm、01表示軸承的內徑是12mm、02表示軸承的內徑是15mm、03表示軸承的內徑是17mm。04以上(包含04)內徑尺寸等於從右往左數,前兩個數字乘以五。例如:6201的內徑尺寸是:12mm。6204的軸承內徑是20mm。
軸承型號內有斜杠的,斜杠右側的數字就是內徑的尺寸。例如:NK20/16的內徑是16mm。230/500軸承的內徑尺寸是500mm。
公制滾動軸承內徑代號和內徑計算方法基本如此。
英制軸承和一些個別工廠表示方法,有其他方法。
外徑代號解析:
例:6205
05表示內徑代號。內徑尺寸(mm)=05乘以5=25mm
2表示直徑系列代號。內徑系列代號相同的軸承,直徑系列代號表示軸承的外徑的大小。內徑相同,外徑4>3>2>0>9>8>7(有的廠家有7系列,有的沒有)也就是說6405、6305、6205、6005、6905(61905)、6805(61805)、6705,這些軸承是內徑尺寸相同,外徑尺寸依次變小的深溝球軸承。
寬度代號:
軸承型號從右往左數第四個數,是寬度代號。例:21315是「1」系列寬度。6205是「0」系列寬度(實際是6(0)205,寬度「0」省略了。
「0」「1」「2」「3」「4」「5」「6」。。。。。。。。。。在相同的內徑、相同的外徑情況下,寬度尺寸依次變寬。
類型代號
從左往右數第一個或第一個和第二個數字加在一起
「6」表示深溝球軸承
「4」表示雙列深溝球軸承
「2」或「1」表示調心球軸承(基本型號共四個數字0:表示 雙列調心球軸承
例:2205 1204
標准型號應該是02205,0省略不寫。
標准型號應該是01204,0省略不寫。)
「21」「22」「23」「24」表示調心滾子軸承。
「N」表示圓柱滾子軸承(包括短圓柱滾子和細長滾針的一部分)
「7」表示角接觸球軸承
「3」表示圓錐滾子軸承(公制)
「51」「52」「53」表示向心推力球軸承(基本型號共五個數字)
「81」表示推力短圓柱滾子軸承
「29」表示推力調心滾子軸承
各位有不同的理解也行,我寫的內容不是權威。只覺得這樣學軸承思路清晰,方便實用。
問題六:軸承型號如何計算內外徑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軸承型號得出該軸承內徑的大校如,628――其內徑為8mm,6201――其中01代表內徑為12mm,6204――其中04代表內徑為04×5=20mm,諸如此類,具體的請參閱標准GB/T 272《滾動軸承 代號方法》。 至於軸承的外徑,由於其直徑系列不同,相...
問題七:已知所需軸承內外徑,如何算出軸承的型號? 軸承尺寸是分列的,根據內外徑寬度查詢「滾動軸承向心軸承 外形尺寸總方案」GB/T273.3
確定尺寸系列,
在根據軸承類型代號基本可確定軸承代號
詳訂GB/T272
問題八:軸承中的內徑、外徑、厚度 是什麼意思? 如何計算的?內徑、外徑到底是直徑還是半徑?厚度是怎麼算的? 軸承的內徑是:通過軸承內圈中心的直線最小兩端點的空間距離。比如,向心球軸承的內環圈的最小直徑;直線軸承內側鋼球對角線的最小直線直徑等。通常用字母「d 」表示。
軸承的外徑是:通過軸承中心到外圓的最大實體直徑。比閥,向心球軸承的外環圈的最大實體直徑;平面壓力軸承的外圓直徑的整毫米數;)。通常用字母「D」表示。
軸承的厚度是:軸承在軸向上的全部零件疊加後的最長實際距離。比如,向心球軸承的內環圈或外環圈的最大實體寬度;平面壓力軸承的上環圈、中環圈、下環圈、三片疊加的總厚度等)。
至於軸承的內徑、外徑、厚度,的測量推算,都是以取毫米的整數值(捨去小數)為公稱尺寸。比如,平面壓力軸承的上環圈內徑為50.30,下環圈內徑為50.08,取毫米的整數值,平面壓力軸承的內徑為50 公稱尺寸。
半徑是直徑的一半,即1/2的直徑。既不是內徑,也不是外徑,更不是直徑,完全不能等同。
問題九:深溝球軸承是怎麼計算外徑的尺寸???急急急 軸承型號與內孔徑是有關系的。軸承外徑需查手冊。一般需根據軸承內徑及其它參數,查手冊才能知道外徑、寬度以及軸承的具體型號。
軸承內徑的計算方法如下:
1.內徑在10mm以內的表示方法 為62/9 斜杠後面為軸承內徑尺寸9mm
2.內徑在10mm到20mm之間(不包括20mm) 基本代號為00 01 02 03 分別代表內徑為10mm 12mm 15mm 17mm如 6201 後面兩位數字為01就代表內徑為12mm
3.內徑20mm到490mm之間用軸承代號的後兩位乘以5 例如 6020後兩位數字為20乘以5後內徑尺寸為100mm4.內徑大於490mm 也是用斜杠表示 62/1000 內徑尺寸為1000mm
㈦ 軸承間隙請問怎麼測量可傾瓦徑向軸承的軸承間隙
可傾瓦徑向軸承間隙的測量採用抬軸、壓鉛絲和塞尺(存在較大誤差)三種測量方法。水平剖分的兩半滑動軸承,用前兩種方法即可直接測得軸瓦間隙;多塊的可傾瓦軸承(常見的有四或五塊),用壓鉛絲法時還需在各個瓦塊上布置鉛絲。因此,使用抬軸法盡管還需計算,但操作起來卻相對簡單。使用抬軸法測量可傾瓦軸承間隙時,可用一塊千分表抵住軸承座,另一塊抵在軸上。抬軸至軸承座千分表表針動作時記錄軸上千分表的讀數,通過下面的計算即可得到實際的軸瓦間隙。
㈧ 製冷機組滑動軸承間隙要測量那幾個項目,分別用什麼方法測量
製冷機組滑動軸轉軸之間的空隙應該和幾項風格用什麼方法,良知這個良知應該用米尺或者是更適合兩制的材料。
㈨ 測量徑向軸承間隙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徑向軸承間隙的方法有:壓鉛法,抬軸法和假軸法。
(1)假軸法
A.假軸的直徑與軸承的實際工作軸頸相差在0.05mm以內,假軸的中心線與工作水平面的垂直度誤差在0.02mm以內。
B.將軸承組合在假軸上,擰緊中分面螺栓,用0.02mm 的塞尺檢查中分面無間隙。
C.架千分表並沿工作時的垂直方向上下抬動徑向軸承,千分表讀數假定為S(mm),考慮瓦塊的傾繞效應,實際的三泰SUNTHAI [/url]軸承間隙為C(mm),則對五塊瓦結構有:C=0.894S
此外,還需計入假軸與實際軸頸的差值。
(2)抬軸法
抬瓦法所測間隙的計算方法和測量方法與假軸法相同,但應將轉子吊出,支承於支架上抬動三泰SUNTHAI [/url]軸承即可。
(3)壓鉛法
A.所採用的鉛絲直徑應比所測間隙大30-50%。
B.對軸承殼體中分面和軸承座中分面,用0.02mm塞尺檢查,中分面應無間隙且不錯口。
C.測量兩上瓦瓦塊中部處的鉛絲厚度S,則實際的軸承間隙C 為:C=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