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攝影棚需要什麼器材
1、攝影棚需要的器材有攝影棚座機支架和三腳架、閃光燈支架和夾子等等,閃光燈支架的用途是支撐攝影棚閃光燈,根據使用目的不同,市場上有好幾種不同品牌和類型的閃光燈。
2、三腳架是用來穩定照相機的一種支撐架,以達到某些攝影效果,三腳架的定位非常重要。三腳啟則激架按照材質分類可以分為木質、高強塑料材質,鋁合金材料、盯鄭鋼鐵材料、火山石、碳纖維等多種。
更多關於攝影棚需要什麼器材,悄襪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baf9a161610003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⑵ 喜歡拍攝的朋友,你們都用什麼拍攝設備,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
我平時使用的拍照設備有這些:
一、手機 。理由如下:
二、單反、微單、膠片機
我拍的最多的也就是人像了,另外我不發燒器材,所以設備沒有很貴也沒有很豐富。滿足使用就可以的那種。按購買先後順序排列:
佳能80D 。鏡頭有適馬17-70、18-300鏡頭,佳能40 2.8、10-22廣角鏡頭,後來還買了一個85 1.8用。變焦主要是圖了個拉近效果,40主要是覺得用來拍人還可以,廣角主要用於外出 旅遊 拍風景用,再後來買個85,也是為了拍人像用;
美能達X700 。鏡頭就一個MD 50 1.4,買這個膠片機一來是因為便宜,二來是因為有時候約拍需要用倒,三就是這個相機看著挺漂亮的,不僅可以拍照還可以用來做道具。膠片就是不能拍了之後立刻看到效果,得拿去沖掃才行,成本比數碼高不少。
索尼A72 。鏡頭也是一個55 1.8,另外有時候出去拍照會借用朋友的135Art,因為我主要還是拍人像,所以後來的鏡頭都沒有超廣這種。而用了索尼相機之後,拍照的機會就少很多。這跟器材沒關系,主要還是自己比較忙,只能周末時候去拍照。相機性能上來說,確實比之前的80D強,但膠片的那種特有的感覺,還是得膠片才行。
另外我由於剪輯水平一般,所以視頻拍攝都是用手機沒用相機干過,一般都是用手機拍攝出來,然後用手機做個卡點視頻發到社交平台的。以上就是我的拍攝器材分享了,歡迎喜歡拍照或者拍視頻的朋友一起互相交流哦!
相機及鏡頭:佳能5D3 EF70-200F/2.8L USM ll +EF16-35/2.8L USM lll+EF24/1.4L USM ll。
5D3雖然機型有點老,基本滿足一般拍照,但是寬容度差,拍星空噪點多,只能拍1080P的視頻,無翻轉屏,拍視頻太累,極其不方便,鏡頭都是感動公司的當家紅圈,除了24定焦邊緣成像差點,紫邊明顯外,其餘都非常棒。
無人機:精靈4
笨重,包裝盒龐大,每次外出都要像忍者神龜一樣,背著個大殼,非常顯眼,成為保安的眼中釘,經常被人拒之門外[尬笑]
腳架:捷信GT2541 馬小路MT5L 馬小路MT01
捷信2541,小巧便攜,阻尼很好,雨中海邊均使用過,8年了沒什麼毛病,可惜已經停產,成捷信為永恆的經典之作。馬小路稍重,阻尼稍大,國貨後來之秀,比較少用。
手機和穩定器:iPhone X Max pro512 大疆OSMO Mobile2
iPhone X Max pro手機顏色還原不錯,視頻可以拍4k60幀每秒,是目前我的主力視頻拍攝機型,機內防抖功能不錯,很多時候不用穩定器,直接手持就可以出片,視頻素材可與Mac Book pro隔空投送共享,配合Final cut pro剪輯,非常方便,唯一缺點就是拍視頻從暗處移動到高光時,過渡沒那麼自然,還有晩上拍攝有點吃力,不過拍一般發朋友圈的小視頻綽綽有餘。
從卡片機折騰到單反,其實最終使用最多,最方便的還是手機[呲牙][呲牙][呲牙]
接觸攝影多年,攝影器材隨著攝影技術的提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簡單分享下我的攝影器材。
1、初學期
剛學習攝影時,當初在一個同樣喜歡攝影的學弟帶領下購買了人生第一部單反相機佳能60D,並搭配「窮人三寶」之一的「小痰盂」EF 50mm f/1.8 STM鏡頭,就這樣開啟了我的攝影生涯。後來下半年配了一個兩三百塊的金鍾CX-888三腳架拍攝慢門用。
2、發展期後來,專注於拍攝人像和風光。就把「小痰盂」賣了,升級到了EF 50mm f1.4 USM。廣角方面,直接一步到位(那時候第三代還沒出)買了大三元16-35mm f/2.8L II USM。並且還豐富了一些攝影相關的配件,比如電子防潮箱、電子快門線、雙肩攝影包等。
3、穩定期隨著攝影技術的提升,對器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不到兩年之內就慢慢地補足了自己所需的器材。
(1)機身
升級到了佳能5D3,一段時間內也不打算升級了,反正夠用就行。其實主要還是窮,沒有閑置資金去升級。
(2)鏡頭
補了長焦空白,買了「愛死小白兔」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加上之前的兩款鏡頭,基本涵蓋了廣角到長焦,滿足我的拍攝需求了。
(3)三腳架&雲台
三腳架升級到了Gitzo捷信登山者系列GT3542,雲台搭配的是FLM孚勒姆 CB38FT-AII,快裝板是FLM 孚勒姆 QRP50,這樣的搭配非常的穩固,滿足我拍攝城市、自然慢門風光的需求。另外,還配了馬小路MT-01桌面便攜三腳架。
(4)閃光燈&引閃器
有時候會拍一些靜物和人像,有閃光燈方面的需求,就購買了永諾YN600EX-RT閃光燈以及永諾YN-E3-RT引閃器。
(5)濾鏡
濾鏡購買的是Lee李牌的系統,GND中灰軟漸變鏡0.6檔和0.9檔個一片,另外還配了一片Big Stopper 10檔減光鏡。濾鏡架和轉接環也是李牌的,100mm轉82mm。去年將兩塊漸變鏡給賣了,只保留了減光鏡。
(6)配件
其他配件可能和拍攝時的相關度不大,但我認為還是自己需要的。例如乾燥箱購買的是思銳 HC50,校色儀用的是紅蜘蛛第4代,清潔套裝買的是威高系列,另外還配置了簡易拍攝台。
目前這些器材先這么用著,等自己技術再上一個台階,或者有其他方面的拍攝需求,再補充或者升級器材。反正就那句話:攝影器材夠用就行,升級器材前先升級你的技術。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歡迎關注與交流
現在所用的單反是佳能5D4,鏡頭目前只有一個EF 50mm F1.8 STM的人像鏡頭,拍攝一些靜物也是很不錯的。一般外出拍人像,街景都還是可以的,之前嘗試拍過夜景,但是成像畫質很一般了,沒有廣角鏡頭拍的好。
手機拍照的話,之前一直用iphone 6拍攝,不得不說蘋果拍攝的畫質還是很不錯,但是夜景拍攝上,蘋果還是有一定的欠缺,曝光不足,暗處失真,細節保留的不到位,都是需要不斷升級的。
現在換了iPhone Xs Max,照片的畫質和銳度都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升,蘋果原生相機的強大,是國內一些手機品牌不能媲美的,縱覽小米、OPPO、華為等,都雖然有專業模式拍攝,整體的感覺上來說,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蘋果的相機拍攝。
下面是我之前拍攝的一些照片,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提升拍攝的不足。
1DX、5Dsr各一個,35F2,50F1.2,100F2.8,1635三代,2470一代,70200F2.8二代,死馬150600s
佳能單反5D4,鏡頭16-35mm2.8,50mm1.4 24-70mm2.8,70-200mm2.8
我用的是尼康D5相機,24--70和70--200的兩支鏡頭。
個人覺得,如果喜歡拍攝,攝影技術好用什麼設備都能拍出好看的圖片;
我一般都是用手機拍攝的,手機像素要高,不然也會影響效果的。
5d4機身,24-70和70-200兩個頭,夠用了
我的設備:尼康D850+60微+105微+24-70,富士xt30。買玩具,得挑自己喜歡的0
⑶ 攝影入門應該購買什麼器材
攝影就好像女生化妝,不懂的人總以為隨便買個粉買個口紅塗一塗就可以了,殊不知還有七零八碎的一大堆的「必需品」。
(一) 基本裝備
基本裝備就是最簡單、最必須的器材
在這里將假設攝友們要自己偉大的革命熱情,投入到單反相機的世界裡
1、相機機身
關於入門級的相機之前也有介紹過,要根據自己的預算來考慮,並且是那一種最好讓你用三年都不需要去升級的機身
入門或中階級DSLR單反相機一部(APS-C格式便可,學習時不用買全片幅Full-frame的)。
例子有Canon 60D、NikonD7000、 Sony A66 等。
像昨天提到過的微單也可以嘗試,這類型相機輕巧,但對於對焦、鏡頭支援、整體感覺等也會略差一點,適合做第二相機,平日拍攝用。
2、基本鏡頭
小喵身邊的攝友們曾對我說過,其實對於新手來說,套裝鏡頭可以帶來不錯的效果,對於APS-C格式的機身,18-55mm或18-105mm的鏡頭焦段已經足夠去學習的了
如果是你的第一部單反的.話,其實就可以直接買套機了。
3、基本配件
氣吹 – 清潔鏡頭和感光元件
鏡頭筆 – 清潔鏡頭用
相機袋 – 建議喜歡爬山/旅行的攝友購買
防潮箱
後備電池
備用記憶卡
(二) 初學者可入手的鏡頭種類
1、 大光圈定焦
其實小喵覺得,你只要嘗試過用大光圈的鏡頭拍攝人像的話,就會立馬愛上它。如f/1.4、f/2.8等可以讓你輕易拍出「前清後朦」的淺景深效果和,而且在低光環境下拍攝也是贊爆了。
50mm f/1.4為大光圈定焦鏡頭,便宜一點可以考慮f/1.8光圈的。
重點是大光圈定焦鏡比起大光圈變焦鏡真的是便宜太多了,作為初學者的你千萬不要錯過。
2、超廣角鏡
就好像 12mm、14mm等超廣角鏡頭有著非常廣的視覺,令相片產生扭曲,往往能拍出具沖擊力的風景相片
小喵如果去旅行的話,一定會帶上這樣的一支鏡頭。
⑷ 請問拍攝需要的器材有什麼呢
附屬設備腳架,快門線,閃光燈,電池,儲存卡,頸帶,手帶,膠片掃描儀:常見的膠片掃描儀分為130幅面(底片尺寸為24mm×36mm)、120幅面(底片尺寸為150px×112.5px或150px×150px、150px×175px)、4英寸×5英寸或者更大幅面。此外,按照適用范圍劃分有工業用滾筒掃描儀。膠片和滾筒都涵蓋民用反射稿掃描功能。鏡頭這個是廣大攝影愛好者又愛又恨的東西,隨著品牌單反廠家的不斷升級換代,它的更新速度也是相當快的。而且原裝鏡頭的價格也不菲,是追求器材的那些「器材黨」永遠也沒法滿足的東西;相機濾鏡相機濾鏡就是安裝在相機鏡頭前用於過濾自然光的附加鏡頭。
⑸ 常用攝影器材介紹和用途
一、相機。作用是承接光學影像,並把影像轉換成相應數據(數碼相機是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膠片機就是膠片感光)的成像部件。
1、以成像介質區分:
a、數碼相機
b、膠片相機
c、一次成像相機
d、特殊用途相機
2、以成像面積區分:
a、135相機
b、120相機
c、其他大畫幅相機
3、以取景方式區分:
a、雙鏡頭反光相機
b、單鏡頭反光相機
c、旁軸相機
d、其他取景方式相機
二、三角架,用於技巧拍攝。夜景拍攝、微距拍攝等,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能穩定相機,以達到特定攝影效果。
腳架按材質分木質、高強塑料材質,合金材料、鋼鐵材料、碳纖維等,腳架以輕便為首選。
三、鏡頭,是實現光學成像的光學元件。根據鏡頭的性能及外形分為L、E、P型和自動變焦鏡頭等。
四、閃光燈:用來做補光的設備,還可用作輔助光源,用以強調皮膚的色調。
閃光燈分三類,內置閃光燈 、 外置閃光燈、手柄式閃光燈。
五、濾鏡:簡單的說濾鏡就是安裝在相機鏡頭前用於過濾自然光的附加鏡頭。
UV鏡,主要為了防止紫外線過強對鏡頭和相機內部成像元器件造成損害的。
偏光鏡,用於過濾干擾光的。減光鏡,用於濾掉過多的光。漸變鏡,用於拍光比大的畫面用。
六、其他用品:
攝影包:裝機身、鏡頭用。分挎包、雙肩背包、單肩背包。
清潔用品:鏡頭就像人的眼睛,相機就是通過鏡頭內部的光學原理最終在CCD上面成像。
毛刷:用來清潔機身的,通常出現在鏡頭筆的一端。
絨布:用來擦拭機身和數碼相機的LCD顯示屏。
鏡頭紙:擦拭鏡頭用,特別是在有頑固污垢時,可以沾蒸餾水擦拭表面,建議能不用就不用。
鏡頭筆:用來擦拭鏡頭,效果很好。
擦鏡布:一種特殊纖維織品,擦拭鏡頭也比較干凈,並且可以重復使用。
麂皮:淘汰產品,不建議使用。
吹氣球:又稱皮老虎,它可清除鏡頭上的灰塵。
鏡頭水:清潔鏡頭用的,不建議大家用。
快門線:快門線是通過與三腳架的配合,在用長快門或者B門時,避免機身震動的作用。
快門線有2種,一種是普通的連接線實現對快門的控制,另外一種是通過遙控來完成對機身的控制。
遮光罩:遮光罩的作用主要是在逆光、側光時,防止非成像光的進入;在順光和側光攝影時,避免周圍的散射光進入鏡頭;在燈光攝影或夜間攝影時,可以避免周圍的干擾光進入鏡頭;同時還能保護鏡頭。
從材料上分,有金屬、硬塑、軟膠等,通常鏡頭焦距越短,視角越大,遮光罩也就越短(否則有暗角)。通常在我們的消費者級數碼相機中,大變焦相機一般配備的是蓮花型的或者橡膠伸縮的。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發布的關於常用攝影器材介紹和用途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內容,盡請關注青藤資訊。
⑹ 攝影應具備的一般器材有哪些
1. 機身─建議選用canon 或nikon 2. 鏡頭─建議初期先用套機的鏡頭18-55mm,視需求及經濟能力再增加鏡頭(另外專題討論) 3. 鏡片─PL偏振鏡(我們說偏光鏡),可以降低反差,讓色彩飽和,我就拿它當保護鏡。 4. 閃光燈─我的閃光燈是metz 32Z-1不算是太專業用的,不過我覺得可以了。 5. 三腳架+雲台─不要太輕太細的,我在台北是用美福特+三向雲台,這里我買了TANNER TR-623加603A單向雲台湊合用。不過三向雲台還是比較好操作。 6. 快門線─配合三腳架拍夜景及室內一定要用的。 7. 吹氣噴球─用來噴噴相機及鏡頭上的灰塵。 8. 拭鏡紙─配合清潔劑擦拭鏡頭,記得是用畫圓圈的方式擦拭鏡頭。 9. 清潔液─用拭鏡紙乾擦鏡頭容易把鏡頭給擦出痕跡來。 10. 相機背包─不要太小,容量要能夠放一台機身二個鏡頭,放其它配件,還可以放一瓶小瓶礦泉水,建議中型的攝影包,我習慣用側背的,女生可以考慮後背式。 11. 存放相機防潮設備─存放相機鏡頭的,受潮的相機鏡頭很容易長霉,我有好幾個防潮箱。簡易的防潮盒加上乾燥包也是很好使的。總之相機回家的時後最好就擺進防潮箱里,否則沒多久你的鏡頭就會長出蜘蛛網。 12. 移動硬碟─建議至少60GB,考慮到你的計算機容量,還有計算機不知道那一天罷工了,把照片檔備份另外存放在移動硬碟。 13. 相機備用電池─拍到一半沒電了,這是最讓人喪氣的事。 14. 反光板─人像攝影打光很好使的。(建議徑80公分雙面銀色及金黃色) 15. 黑卡紙─20cm*10cm的黑卡紙,反差大的日出日落可以用上,可以局部遮光,這樣你可以拍出別人拍不來的好照片。 16. 黑布─拍花卉可以遮掉雜亂的背景,拍出來像是專業拍的。 17. 小手電筒─拍夜景可以用上。 有關鏡頭的知識及鏡頭的選擇 對於傳統135相機而言,50mm左右的鏡頭的視角與人眼接近,拍攝時不變形,稱為標准鏡頭。一般涵蓋40mm-70mm的范圍,18mm-40mm.的鏡頭被稱為短焦鏡頭也叫廣角鏡頭,70mm-135mm稱為中焦鏡頭,135mm-500mm稱為長焦鏡頭,500mm以上稱為望遠鏡頭,18 mm以下則稱為超廣角鏡頭或魚眼鏡頭。 傳統膠片135相機底片尺寸是36*24mm,而數碼相機的ccd或cmos尺寸沒有135相機底片那樣大,成像的時候相同的鏡頭所攝取的畫面要少一些,也就是角度要窄一些~具體到鏡頭上,角度越窄焦段就越長,所以同樣的鏡頭在數碼相機上的時候就要乘一個系數,數碼單反相機一般是1.6。18-55mm的數碼頭約相當於傳統相機的28-80mm。數碼相機的鏡頭換算於傳統鏡頭要乘以1.6。 傳統相機的鏡頭有許多是無法轉用到數碼相機上,所以我的一些定焦鏡頭到數碼相機上都用不上了,尼康AFS鏡頭傳統及數碼相機都通用。 關於鏡頭上的數字及文字的意思……. 譬如尼康D60的套機鏡頭是 AFS 18-55mm f3.5-5.6 G VR AFS-指自動對焦功能 18-55mm-變焦鏡頭18-55 f3.5-5.6-最大光圈值(數字越小,鏡頭銳利度越高,價格相對就越貴) G-鏡頭是玻璃材質(另一個鏡頭材質是P塑料)(G較重,光度會較好些) VR-防抖 通常要用什麼鏡頭,每個人的需要都不一樣。比如喜歡旅遊拍風光的,就喜歡帶廣角鏡頭;拍人像靜物的,肯定要配不同的定焦鏡頭,還有人對長焦鏡頭情有獨鍾方便打鳥及偷拍,當然也有人喜歡用微距拍花拍昆蟲。我比較不建議配一個28-200左右的變焦鏡頭,既有廣角端也有長焦端,作為萬金油用,但是效果絕對不如專門功能的鏡頭效果好(因為變焦太多重光度就會降低,影響成像質量)。 目前幾款熱門單反相機套機鏡頭如下 尼康D60 AF-S 18-55mm F3.5-5.6 G VR 尼康D80 AF-S 18-135mm F3.5-5.6 G VR 佳能400D EF-S 18-55mm f/3.5-5.6 IS 佳能450D EF-S 18-55mm f/3.5-5.6 IS VR,IS都是光學防抖 IS是CANON專用的VR是NIKON專用
⑺ 新手拍攝短視頻及Vlog干貨,器材、技巧匯總
本文總共2300字左右,閱讀需要十分鍾。僅需十分鍾就可以幫你解決所有拍攝相關問題,小白就可以根據文章實操。
一、器材准備:
拍攝所需要的器材並不多,一般情況下,我們僅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但是為了燈光效果以及角度等問題,需要支架補光燈等。
手機拍攝:手機、手機三腳架、桌面三腳架、補光燈
相機拍攝:單反/微單、搭配鏡頭、相機三腳架、補光燈
二、解析度和幀率:
(1)什麼是解析度呢?
我們經常會聽到720p、1080p、4k等數值,這些數值直接影響我們視頻的清晰度和畫質。他們的清晰度以及畫面質感依次增大。所以在拍攝視頻時,一定要選擇用1080p和4k拍攝!
(2)什麼是幀率呢?
fps就是幀率,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1s連續播放24個畫面,這24個畫面就會動起來。而這個數值越高,也就是意味著這條視頻更加的流暢。比如說,一個幀速率是6fps的視頻,也就是1s拍攝60個畫面,畫面越多越流暢,其實在正常的情況下拍攝60fps也就足夠了!
手機設置:1080p 幀率30fps。
相機設置:1920*1080p或者4K 幀率25fps。
三、視頻如何對焦:
(1)手機拍攝:
手機對焦問題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都是相機自動對焦,我們也可以手動點擊屏幕自由選擇畫面對焦點。
(2)相機拍攝:
自動對焦:指的是相機自動根據拍攝的畫面,選擇對焦點。拍攝時相機會自動識別人臉,並對人臉進行追焦,不過也會有追焦不準的時候,不適合拍攝運動或者多個畫面多個主體的場景。
手動對焦:手動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畫面拍攝的主體,手動選擇對焦點,這樣能夠保證主體對焦的准確性。如果是一個視頻的拍攝,難度會大一點可以盡可能的固定鏡頭來拍攝。
四、景深:
景深簡單來說就是看畫面里有沒有虛化,有虛化就是淺景深,沒有虛化就是深景深。
(1)手機如何拍虛化:
蘋果和安卓的手機,目前都有人像或者大光圈效果。可以直接拍出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視頻。
(2)相機如何拍虛化:
虛化主要靠大光圈和焦段,可以選擇光圈在f2.8以下的鏡頭。例如f1.8 f1.4光圈,也可以通過長焦鏡頭變成焦實觀虛效果。例如18-200mm的鏡頭,但是變焦到200mm也是可以拍出背景虛化效果的。
五、構圖:
遠景:遠景一般是用來表現遠離攝像機的環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周邊廣闊的空間環境,自然景色和群眾活動的大場面鏡頭,通常用於介紹環境,抒發情感。
全景:全景的畫面信息比較多,包括空間結構,演員的大幅動作,多人進行表演。主要是表現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待的比較清楚,全景畫面比遠景更能夠全面地詮釋人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中景:中景可以清晰拍攝人物的肢體動作,主要取景為成年人的膝蓋部分。畫面也會拍攝到部分場景,但是畫面的主體還是會以人物為主。但是會簡單的交代一點拍攝環境。
近景:大概拍攝人物胸部以上的畫面。可以清楚的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而且能清楚的看清楚人物的細節動作,畫面中心會落在演員的臉上,特別是眼神上。畫面構圖要求盡量簡單一點,,避免雜亂的背景搶奪視線,可以結合虛化背景拍攝。
特寫:畫面上方通常頂到演員頭頂,地步剛好卡在演員肩膀往下,露出袖子,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喜怒哀樂。
微距:微距鏡頭是一種特殊鏡頭,主要用於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而微距攝影追求的目的也是力求將主體的細節纖毫畢現的表現出來,把細微的部分巨細無遺的呈現在觀眾眼前。。比如說拍攝眼睛、拍攝手部動作、拍攝一朵小花等等,特寫鏡頭用來拍攝有意境的畫面,微距鏡頭也能承擔豐富畫面的作用。
六、拍攝角度:
(1)平拍:
例如以人物為中心,攝像機和人物的頭部處於同一個水平線上,繞著人物,讓人物保持靜止,相機沿著圓弧方向移動,一路就可以得到人物的正視圖,左視圖,後視圖和右視圖3/4側面圖。
是以故事中最常見的角度,給觀眾提供演員的正面和情緒的視角,還給畫面增加了一種空間維度,通常情況下,攝像機和鏡頭在拍攝時,應該與被拍攝主體在統一水平線上,這樣觀眾就可以平等的跟角色建立起聯系。
(2)俯拍:
從更高的位置拍攝演員或者動作,會給觀眾一種感覺,她們可能看到的人物,比較弱小、卑微,又或者目前正處於弱勢的位置。
如果俯拍代表了另一個角色的視角,那麼其中的寓意就是,這個演員在故事中的地位更高,或者正在蔑視另一個角色。
(3)仰拍:
仰拍意味著,是從低角度去觀察,這時人或物非常有存在感,或者在故事裡,這個角色正在占據上風,作為一個視覺鏡頭,仰拍角度一位則,從低角度觀察的人物比較弱小,或者他正處於一個妥協讓步的位置。
七、短視頻/vlog分鏡頭:
拍攝vlog並不會像電影、電視有那多的鏡頭,vlog更像是生活記錄,由很多的生活故事碎片組成。但是視頻也會有自己的主體和風格節奏。
第一步,定選題:首先需要清楚拍攝一條什麼風格、什麼類型的短視頻,將決定器材和場景的選擇。風格的話可以是拍攝日常生活、美妝教程、旅行日記、開箱測評等等。
第二步,定拍攝事件:根據我們選題和場景,我們需要確定拍攝的事件是什麼。比如起床梳妝打扮、喝咖啡、出門逛街等等,這些大致就是我們需要拍攝的內容。
第三步,寫分鏡頭腳本:根據大綱寫的文字版分鏡頭,這里需要詳細寫明如何拍攝,拍攝哪些鏡頭,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出現重復鏡頭的現象。而且後期也可以根據分鏡頭腳本的內容來進行剪輯,也就避免了,拿到素材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該如何操作的尷尬處境了。
第四步,按照腳本進行拍攝:根據自己前期製作的分鏡頭腳本,按照一步步來進行拍攝,也可以按順序多拍幾個素材,這樣後期選擇的空間會大很多。
以上就是秋晨學姐給大家分享的新手該如何拍攝短視頻的干貨,有問題留言給我,看到會一一解答~